江天暮雪 鉴赏

合集下载

马致远《江天暮雪》柳宗元《江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致远《江天暮雪》柳宗元《江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题。

(6分)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1)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2分)
_▲
(2)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_▲
8(1)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8 (2)《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

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寿阳曲·江天暮雪(高中阅读)

寿阳曲·江天暮雪(高中阅读)

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陈孚天将暮,雪乱舞,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半梅花半飘柳絮。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钓鱼人一蓑归去。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诗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色彩,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B.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

C.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翁”的形象不同。

D.两首诗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托了诗人落寞悲凉的情感。

2.两首诗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6分)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自己的人生乐趣与他人不同,自己最爱修身养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音乐演奏的一种特殊效果:虽然中间暂时停顿,但听众仍会沉浸在原来的审美情境中。

(3)《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人人都应舍生取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人见利而忘义,“_____”这种行为就是失其本心。

(4)郦道元《三峡》中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 D【解析】陈孚的《江天暮雪》没有落寞悲凉之感。

2. 示例:两首诗动词使用都很传神。

马诗着一“舞”字,陈诗着一“卷”字,写出了风助雪势、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

两首诗都善用比喻状写暮雪之形态。

马诗把纷飞的雪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乱舞”的景象;陈诗以“玉”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

陈诗还用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暮雪的美妙。

“卷玉花”写出大雪纷扬的动态之美,“汀洲白浩浩”写出雪境静寂之美;“千崖暮如晓”烘托了暮雪所特有的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

《夏日三首(其一)》《清明》《江天暮雪》《霜天晓角》《秋词二首》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夏日三首(其一)》《清明》《江天暮雪》《霜天晓角》《秋词二首》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夏日三首(其一)》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结合全诗具体说明(6分)。

2.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1.反衬(或衬托、以动衬静)。

①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②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③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

(答出手法2分,具体分析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2.“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2分)“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

(2分)生动描绘出乡村夏夜清静却又生意盎然、充满情趣的特点。

(1分)附:赏析《夏日》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此诗是张耒罢官闲居乡里之作。

首句写对农村夏日的总印象。

炎夏令人烦躁,难得有清爽的环境,而农村对于城市和官场来说,正具有“清”的待点。

清,内涵可以是多方面的,清静、清幽、清和、清凉、清闲,等等,都可谓之清。

因此,循“清”字往下看,诗所写的种种景象都体现了环境的清和心境的清。

如次句“檐牙燕雀已生成”,春去夏来,幼雀雏燕整天在房檐前飞舞鸣叫,有点近于喧闹,但禽鸟之能嬉闹于屋前,正由于农村环境清幽而无尘嚣。

至于颔联写蝴蝶晒粉于花间,蜘蛛因天晴添丝于屋角,则更显得幽静之极,当诗人注目于这些光景物态的时候,不觉夏日的炎蒸烦躁,而有一种清凉和谐之感。

以上是写昼日消夏时娱目赏心之景。

颈联写夜晚。

帘是“疏帘”,枕是“虚枕”,环境之清虚寂静可见。

月透疏帘而入,如同邀来婆娑的月影;溪声传至耳边,如同被奇妙地纳入枕函之中。

“邀”、“纳”两字,把月影写成有情之物,把溪声写成可以装纳起来的实体,透露出诗人对于月影、溪声的欣赏。

这种月影、溪声本已带清凉之感,而诗人又是于枕上感受到这一切,则心境之清,更不言而喻。

3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题解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3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题解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题解江天暮雪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①。

江上晚来堪画处②,钓鱼人一蓑归去③。

【题解】在傍晚的江边,雪花漫天飘舞,如梅花散落,如柳絮纷飞。

在这静谧的江天暮雪图中,最可以人画的,是那身披蓑衣的钓鱼人缓缓归去的形象。

这一形象的出现,给静态的画面中增添了一点生气,使整个画面具有了动感。

对比唐代柳宗元著名的《江雪》一诗,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释】①〃半梅花〃句——意谓空中飘舞的雪花,又像是清香洁白的梅花,又像是暮春时满天飞扬的柳絮。

②堪画处——最可以入画的景色。

堪,可以,能。

③"钓鱼人〃句——言打鱼的人披着蓑衣走在回家的路上。

蓑,指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雨具,无袖,披在身上。

【作者简介】马致远(1250?—1322?),元代前期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名不详,以字行(一说字千里),号东篱。

大都(今北京)人。

年轻时热衷功名,曾任江浙省务提举,但在经历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人间荣辱都参破〃后,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

马致远早年就开始杂剧创作活动。

一生所作杂剧,据《录鬼簿》记载有13种,现存《汉宫秋》、《岳阳楼》、《任风子》、《陈接高卧》、《荐福碑》、《青衫泪》、《黄粱梦》(与他人合撰,马作第一折)等7种,以及《刘阮误入桃源洞》第四折的残曲。

马致远在散曲上的成就,为元代之冠,有"曲状元〃之称。

今人辑录有《东篱乐府》1卷,共收小令104首,套数17首。

其曲作,题材丰富多样,形象鲜明生动,意境开阔深远,文字清新凝炼,声韵和谐优美,风格兼有豪放和清逸的特点,对散曲艺术的发展和提高有一定推动作用。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翻译及练习题答案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翻译及练习题答案

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翻译及练习题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游戏大全、句子大全、诗词大全、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tories, composition, lesson plans, games, sentences, poems, family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rimary education, other mode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翻译及练习题答案《江天暮雪》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赏析(一)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赏析(一)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古诗词赏析(一)1.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元代]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1)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曲由天气切入,写天色渐晚,纷纷扬扬的大雪越下越大。

B.紧接着描绘雪花姿态、色彩,像盛开的梅花像飘飞的柳絮。

C.接下来承上启下,写江上、傍晚下雪的景象美得像画一样。

D.最后由景及人,写江面上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

(2)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标题中的"寿阳曲"是小令题目,"江天暮雪"则是曲牌名。

B.元曲属于韵文,其中"暮""舞""絮""处""去"均押韵。

C."乱舞"二字巧妙显现风声、风势,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D.诗人善于绘形、传神,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出无穷的韵味。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登临感怀之作。

诗人登楼远眺却望不见中原;只有南北的交战,列朝的兴亡正如滔滔江水。

囊括时空,气势恢宏。

B.京口曾是东吴建都之地,诗人由此展开联想。

"万兜鍪"言孙权军容之盛,"坐断"言其功业之大,"战未休"赞其斗志之旺。

C.这首词属小令,却吟咏重大的题材,气势壮阔,古今少见。

全词层次分明。

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D.这首词风格豪放雄壮。

词的下片诗人豪迈地宣称,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自己匹敌,并希望后代能像孙权一样建立功业。

3.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翻译及赏析

《寿阳曲·江天暮雪》翻译及赏析

《寿阳曲·江天暮雪》翻译及赏析
《寿阳曲·江天暮雪》翻译及赏析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现今北京)人。

下面是由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寿阳曲·江天暮雪》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翻译
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线,何等壮阔。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

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赏析
“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这首词是马致远《寿阳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另两部为《寿阳曲·远浦归帆》《寿阳曲·潇湘雨夜》
1.这首诗给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
2.请赏析“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答: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景之杂乱,美丽,表达出作者心中凄凉的情感,显得十分真实形象。

3.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寄托了作者孤独凄凉的情感和归隐的意愿。

马致远诗词:《寿阳曲·江天暮雪》原文译文赏析

马致远诗词:《寿阳曲·江天暮雪》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令是元⼈马致远所作的“潇湘⼋景”组曲之⼀。

潇湘⼋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幅⽽得名。

下⾯是⽆忧考分享的马致远诗词:《寿阳曲·江天暮雪》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蓑归去。

【译⽂】 天⾊将晚,突然下起了⼤雪,那纷飞的雪花像盛开梅花⼜像飘飞的柳絮。

江上的晚景美的就像画般,江⾯上⼀位披着蓑⾐的渔翁正划着⼩船归去。

【注释】 堪:值得。

钓鱼⼈⼀蓑归去:柳宗元《江雪》:“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张志和《渔⽗》:“青箬笠,绿蓑⾐,斜风细⾬不须归。

”本句综合上述⼆句诗意⽽成。

⼀蓑,⼀领蓑⾐,即⼀个⼈。

【赏析】 这⾸⼩令是元⼈马致远所作的“潇湘⼋景”组曲之⼀。

潇湘⼋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幅⽽得名。

⼋景为:⼭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烟寺晚钟、渔村⼣照、江天暮雪、洞庭秋⽉。

后多有画家、诗⼈以此题材进⾏创作,马致远的《寿阳曲·潇湘⼋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这⾸⼩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铺垫了⼀层幽探的⾊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

第⼆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写雪景,“舞”字暗⽰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

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字,尽得风流”。

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雪之猛。

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步通过⼀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艺术容量。

作者以虚实相⽣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扩展阅读:马致远名字由来 因诲改名说 据说马致远最开始的名字叫做视远。

为了⾃⼰的前程,马致远想要离家去远处学习。

临⾛之前他来到了县城的铁佛寺来拜佛。

柳宗元《江雪》陈孚《江天暮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柳宗元《江雪》陈孚《江天暮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9—20题。

(8分)江雪[唐]柳宗元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天暮雪[元]陈孚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注】①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

②诗人出使安南(越南)途经湖南橘子洲时看到眼前的雪景,觉得有北宋画家宋迪所绘《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的意境,遂写下此诗。

19.“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都运用了(手法)来描写雪景,用一个字可以概括两首诗的意境。

(2分)20.两首诗中所刻画的渔翁形象和寄寓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简析。

(6分)19,烘托或侧面描写静(空、寂、孤、寒等也可,意思相近即可)评分标准:共2分,每空1分。

20.①《江雪》中的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肖像特点)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行为特点)《江天暮雪》中的渔翁身披蓑衣,(肖像特点)坐睡船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穿行在浓厚云雾中(行为特点)。

一静一动。

(渔翁形象特点,各1分。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渔翁的行为特点即可得分。

)②《江雪》中的渔翁不畏严寒,傲立冰天雪地之中,体现了清高孤傲、洁身自好的坚毅(写出“清高”“高洁”等意思相近的词即可);《江天暮雪》中的渔翁因大雪天寒而欲归去,有顺势而为、超然洒脱的通达(写出“超脱”“闲适”等意思相近的词即可)。

(渔翁性情、品格特点各15。

)③《江雪》中的渔翁是柳宗元个人的精神写照,寄托了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思想感情(关键意思:寄托作者无畏惧之情);《江天暮雪》通过渔翁的形象抒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宋切感悟,寄托了自己淡泊闲远的心志(关键意思:寄托作者淡泊闲远心志)。

(作者意图,各1分。

这个点上,学生的表述或会与渔翁品格特点合在一起,只要学生表述上有“寄予”“寄托”之类的倾向,并且能答到“无畏”和“淡泊、通达”之类的关键意思,即可得分。

)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

《寿阳曲·江天暮雪》阅读答案及译文

《寿阳曲·江天暮雪》阅读答案及译文

《寿阳曲·江天暮雪》阅读答案及译文【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年代:元代作者:马致远体裁:散曲·小令曲牌:寿阳曲(落梅风)宫调:双调原文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1)。

注释(1)“钓鱼人”句: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本句综合上述二句诗意而成。

翻译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线,何等壮阔。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

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赏析: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这首小令是元人马致远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之一。

潇湘八景,因宋代画家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而得名。

八景为:山市晴岚、远浦帆归、平沙落雁、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

后多有画家、诗人以此题材进行创作,马致远的《双调·寿阳曲议潇湘八景》即是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组曲。

《江天暮雪》这首小令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探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

第二句“雪乱舞”,笔锋承接上句,紧扣题目·写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风,“乱”字则突出了风的强劲,隐然有呼啸之声透出。

作者借雪之“乱舞”传达风声和风势,凌虚造景,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雪借风势,更显出雪之大,雪之猛。

若说“雪乱舞扮极写雪之动态,“半梅花半飘柳絮”则进一步通过一个“飘’,字串起“梅花,’.“柳絮’,两个虚拟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审美空间,从视觉形象上扩大艺术容量。

作者以虚实相生的笔法绘声、摹形、传神,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江天暮雪马致远阅读答案

江天暮雪马致远阅读答案

江天暮雪马致远阅读答案江天暮雪马致远阅读答案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江天暮雪马致远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题。

江天暮雪(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2、(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_______________江天暮雪马致远阅读答案1、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2、(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

(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江天暮雪(马致远)翻译天色将晚时,下起了大雪,纷飞的雪花像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线,何等壮阔,在这美丽如画的风景处,江面上隐隐看见一艘小渔船。

渔人穿着蓑衣,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家。

江天暮雪作者简介马致远(约在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曾做过几年江浙行省务官,后过着“幽栖”生活。

他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

所作杂剧今只有十五种,现存《汉宫秋》、《青衫泪[1] 》等七种。

他也是一个散曲名家,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近人辑),现存小令104首,套曲二十三套。

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天暮雪马致远

江天暮雪马致远

江天暮雪马致远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他三位是关汉卿、白朴、郑光祖)。

曾做过几年江浙行省务官,后过着“幽栖”的归隐生活。

这种情怀奠定了其词曲的格调,读来满眼都是元代绘画的味道,风神蕴藉,韵味隽永。

寿阳曲·江天暮雪朝代:元代作者:马致远原文: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译文首联: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

颔联:天空见不到归雁,将暮千山之间如破晓时那么宁静。

以描写动景写静,更加凸显宁静的氛围。

鸟儿归巢,人也该回家了。

颈联: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

好一个“不记巴陵道”,忘的妙哉,在如此浩大宁静的江天千崖间。

尾联: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江天一蓑,多么深刻的对比,让人完全沉浸在如此安宁的气氛中。

全诗一个“静”字贯穿始终,不只是环境静,而是更突出渔人的心境,淡泊的`心态。

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解析“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水天一线,何等壮阔。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

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这首词是马致远《寿阳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另两部为《寿阳曲·远浦归帆》《寿阳曲·潇湘雨夜》。

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孤独凄凉的情感和归隐的意愿,他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半梅花半飘柳絮”非常妙,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景之杂乱,美丽,表达出作者心中凄凉的情感,显得十分真实形象。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还有一种说法,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江雪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江雪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江雪_学习方法网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江雪
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2分)
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参考答案:
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

(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总结: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交口称绝。

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关于下雪寒冷的古诗词

关于下雪寒冷的古诗词

关于下雪寒冷的古诗词寿阳曲·江天暮雪元代: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半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赏析“半梅花半飘柳絮”: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此首词是马致远《寿阳曲》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另两部为《寿阳曲·远浦归帆》《寿阳曲·潇湘雨夜》1.此首诗给歌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2.请赏析“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答: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景之杂乱,美丽,表达出作者心中凄凉的情感,显得十分真实形象。

3.此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寄托了作者孤独凄凉的情感和归隐的意愿。

夜雪唐代: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

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

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

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

“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

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

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

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

“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

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此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 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 的渔翁,这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 “暮雪”的影响。“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 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
好一个“不记巴陵道”,忘的妙哉,在如此浩大宁静 的江天千崖间。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这里塑造了一位身处困境、迷路却不悲伤, 能够顺其自然的乐观、豁达、超然、坚定的形 象。 本诗中描绘了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 船,却因为大雪弥漫迷遮江路,忘记了回返的 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 流漂荡。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 境的顺适。 《江雪》中,则塑造了一个不惧江寒雪大, 万物肃杀,清高而孤傲的形象了。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天空见不“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 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 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 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 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 以描写动景写静,更加凸显宁静的氛围。鸟儿归巢, 人也该回家了。
江天暮雪
(元)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 “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明启>“玉雪开六出 之花”意,形容绝妙, “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 “长空”切“天”,“汀洲”切“江”; “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 “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 水天一线,何等壮阔。用玉花比喻浪花,漂亮之极,亦写 水的冷。此时雪将要下了。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 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 一艘小小的渔船。 “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 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 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全诗 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 江天一蓑,多么深刻的对比,让人完全沉浸在如此 安宁的气氛中。全诗一个“静”字贯穿始终,不只是环 境静,而是更突出渔人的心境,淡泊的心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