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功怎样入静

合集下载

入静的十种方法

入静的十种方法

4、自训法:这是一种自我激励的办法,当上述三种入静法均告失败,一般是暂不练功,把功收掉在下一次再练习,不予勉强。本法是用一些扪心自问的话来激励自己,如“修禅威力无量,勤修苦炼坚持内外合炼……”“自持三尺剑,斩尽九丈妖”等等,或用自己喜爱的名句、名诗,默念默诵。这是由一次入静过渡到另一次入静过程中,控制杂乱思想的另一手在练功时,默念呼吸的次数(一呼一吸为一次)“一,二,三,四……”从一至十,从十至百,用单纯的默念呼吸来转移杂乱的思想,有帮助入静的作用。逐渐杂念没有了,数念也逐渐地被自己忘记,渐渐地进入安静阶段。
3、数字法:在杂念丛生,上述手段失败时,可以用这个方法,即反复默念“一,二,三,四,……十”,念时不能太快,太快了会影响入静,反而起副作用,要在心中默念,音调要由高到低的似带弧形,长而柔和,但千万不要出声,如此由一到十,反复默诵。这一办法,过去有人用来做催眠,当可用在此以助入静。
8、视物法:这也是一种因势利导的办法,将自己最喜欢的物件,如:美丽的花朵,可爱的雕塑像,名人名画,玻璃缸的金鱼,等等,放在前面,眼睛微微张开,含情欣赏,这也能带来导致入静的良好刺激,使思想逐渐入静下来。等到杂念已悉尽消除时(或至少逐渐减少而不是接连出现时),可轻轻闭上眼睛,逐渐着意意守物景,以达到入静的阶段。
10、自然法:在自我难以入静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在意守部位,一般在丹田(一般指脐下一寸半)的位置,升起一轮明月,此月分外皎洁;或自身置于一桃花村中,绿树成荫,落英缤纷;或在美丽的青岛之滨的海滩中游泳,置身于涟漪荡漾的万顷碧波中。在做这些暇想时,悠然自得,静坐者面带笑容,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融化在这些意象和事象中。这样,就不知不觉地被引导到自我入静的境地。
1、默念法:当静坐时杂念较多时可默念一些短小精悍的词句,如“松……”“静……”“松静……”“松静消杂念……”“身体安静……”以上例句,择一而用,念时不出声,尾声拖长,以自己听得见为度。也可以根据自己在静坐中出现的急燥情绪而引起思想分散和具体情况,默念“不要急……”“慢慢练……”,字数不要太多,一般以五六个字(不宜超过)为适量,以助入静,以此来替代那杂乱的思想。

如何才能入静

如何才能入静

如何才能入静入静难,或说不能真正入静,主要是干扰多,杂念多。

很多练功人都有一个极大的难题就是入静。

这是肯定的,现在的社会人际关系复杂,生活、工作压力大,在加上电脑,电视,乱七八糟的书籍使人或主动或被动的耳濡目染,还有欲望本来就是修行面临的最大障碍,如此一来,想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入静的首要在于前戏,就是要有个过程,有个准备。

如果你想往那一坐就能马上入静那就错了,根本不可能入静。

气功讲究三调,调身,调息,调心。

如果你三调做的不好,或者不重视随便调一下,那就会影响你入静。

什么是前戏呢?这个词我用在这是很不恰当的,但是为了让大家明白一点,入静是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的,没有前戏就很难做好入静。

一点一点来说,首先是找一个姿势,站也好,坐也好,务必要使自己舒适放松,身上不要有太紧的衣物或饰品,尽可能的使自己达到一个最舒适的状态,接着就是放松,怎么放松才是最佳的呢?我教一个三字诀:松通空。

先深呼吸,要求尽可能的平稳无声,深吸气,呼气的时候心里默念“松——,——”,平时先发声念一下,会感觉身体某个部位震动,默念时也要有这样的效果最佳,默念的同时要使身体放松,而后再吸气,这时候要把精神放在头部,呼气时默念:头部放松————,按这样的程序,接着做“颈部放松————”,“肩膀”“胸部”,“背部”,“腰腹部”,“两手臂”“臀部”“大腿”“小腿”“两脚”,最后再来“全身皮肤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全身骨骼放松————”“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放松————”,好,此时告一个小段落。

在默念的时候,必须精神要相应的跟着,仔细体察这个部位有没有放松,最后想着全身像是躺在棉花堆里,毫不着力。

肉体的放松不是根本的放松,此时还要继续思想上的放松,把精神放在脑部,看看自己是不是大脑神经紧张,绷的很紧?是不是有很多事情放不下来?是不是还在欢喜悲愁?深吸气,呼气时像前面一样默念:思想放松————,神经放松————。

然后再自我暗示:我什么也不想,我不存在了,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我,没有没有——松——松——OK,到此时基本上是“松”的一个段落了,这就是松字诀。

练习气功的必修课练习气功怎么做到静

练习气功的必修课练习气功怎么做到静

练习气功的必修课练习气功怎么做到静
练习气功的必修课练习气功怎么做到"静"
练习气功的必修课练习气功怎么做到"静",练习气功,入门常识是必修课。

练习气功,坐有坐的要求,动有动的要求,收有收的标准,那么,练习气功怎么才能做到"静"呢?详情请往下看。

练习气功的必修课练习气功怎么做到"静"
第一:气功锻炼非常强调入静,高度入静又称"入定"或"闭关"。

在人静时,脑神经活动大部处于休息状态,停止了活动,只有意守的一点非常活跃。

此时如果受到突然的惊动,会使正处于高度休息静止的神经不能一下应付突然变化,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至失控,俗称"走火人魔"。

对身体有很大的不良影响。

第二:练静功时要注意选择安静的环境,安静的时间。

如许多人喜欢在半夜无人的地方练功,并非完全是为了保密,主要的是为了安静。

同时,还要告诫家人和周围的人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和惊动。

有的为了防止来客敲门惊动人静,便在门口挂上一块写着"闭关入定,请勿敲门"的牌子,以防客人敲门惊动练功。

有气功知识的人见人在练功或见了这样的牌子,便会悄悄地退去,绝不会去打扰和惊动练功之人,给人造成损害。

第三:练气功者,心里要能静下来,摒除杂念,心神合一,其实这是练气功最难以做到的,很多人,心烦气躁根本就静不下来。

上述三个必修课,第一二都容易实现,唯独这第三个有点难,这就要靠练习者自己了,心静神定方能练好气功。

几种入静的方便法门!

几种入静的方便法门!

几种入静的方便法门!
几种入静的方便法门,气功入门
1、随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不加干涉,叫随息。

2、数息法:默念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到百,实者数“呼”,虚者数“吸”。

3、听息法:两耳静听自己的呼吸声,排除杂念。

4、观息法:如观者一样,去观察,体会自己的呼吸
5、止息法: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法的习练,久炼纯熟,形成一种柔、缓、细、长的呼吸。

呼吸细若游丝,若有若无。

称止息。

也叫胎息。

6、禅语入定法:(默念数遍)体会联想:“独坐小溪任水流”的意境。

7、松静入定法: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

8、观心自静法:用自己的心去观看、体察、分析自己的思绪杂念,任杂念思绪流淌,不加干涉,久则自归定静。

静坐 | 养生
禅修 | 觉醒
六爻预测入门课堂
需要教材的朋友。

如何快速入静(免费)

如何快速入静(免费)

如何快速入静练习静坐禅定功夫的重点是通过调心至少进入九大入静状态的过程。

重点是把心态调整到安静、平静、宁静、定静、虚静、空静、真静、明静、灵静的状态。

(1)安静平常要干一行爱一行,不要好高鹜远,不要朝三暮四。

要培养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理状态。

所从事的事情,所面对的事情,一定要从脚下做起,从今天做起,在生活中培养这种能够安下心来的性格。

不要急燥,不要烦躁,那怕你特别繁忙,那怕你今天晚上赶飞机,也不要着急,平常安于本职工作,安于你已经面临的那件事情的全过程,那么修练气功就容易静下来,坐能坐得住,站能站得住。

一种非常安稳的状态。

(2)平静由安静进入平静。

平常待人接物要心平气和,要善于尊重所有人,要善于利用中国文化中“精神文明”这一部分内容,包括古人所总结的有积极意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忠孝仁爱等等内容。

在对所有人进行交往当中,不要轻易带情绪,即或有情绪也要善于调节,调节到自己没有情绪,别人更看不出你有情绪,那么修练气功就容易进入平静状态。

就是说无论你练的那部功法有多么烦,多么复杂,有多么难受,像有些步骤,有些动作是难做的,有时候呼吸需要你很长很长时闻,那怕你觉得很憋闷,你也会保持平静,这是一种心平气和的,心若止水的状态。

气功讲究“戒”、“定”、“慧”,要戒掉我们急燥的毛病,烦躁的情绪。

平静需要我们在生活当中,随时随地,自始至终不能因为任何事情而带任何情绪,否则修练气功不容易平静。

(3)宁静由平静才能到宁静。

宁静指的是安宁、慈祥的、和谐的,就是有一种特别安详的感觉。

自己和别人对你的印象总是安祥的,那就比平静更进一步了。

安宁、安祥这种宁静,只有靠平常生活中去训练,在生活中又全靠慈悲心肠,全靠自始至终对所有人慈悲,而不是对一部分人慈悲。

无论你有多大理由,无论你有多大权限,要注意对所有人慈悲。

只要对一个人不慈悲,内心世界一定会在某个时候不宁静的。

在慈悲心下面,那怕那件事情非常武断,你也会处理得很圆满。

就是说一旦慈悲心肠有,那么后面就是智慧。

道家功法十三步

道家功法十三步

道家功法十三步功法十三步第一步收心求静法诀初打坐,练静动,全身内外要放松。

二目垂帘守祖窍,舌闭天池津自生。

深细长匀调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两忘万籁寂,形神俱妙乐在中。

掐子午,除杂念,祖炁修足玄关现。

脸似蚁爬丹田暧,口满津液要吞咽。

下座拂面舒筋气,浑身上下搓一遍。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

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

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打坐时的面向:面向正东或XXX,夜间要面向窗户亮光处,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领:盘膝端坐,脚分阴阳,手掐子午,二目垂帘,眼观鼻,鼻观心。

闭口藏舌,舌顶上腭,呼吸绵绵,微降丹田。

心神意念守祖窍,三花聚顶秋月圆。

下座拂面熨双睛,XXX 身上下搓一遍。

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

要领详解如下:盘膝端坐:盘膝有单盘、双盘、五心朝天之分。

初学者可采用自然单盘膝,不要勉强。

所谓端坐,是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与会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

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

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

脚分阴阳:盘膝时左脚属阳在外,右脚属阴在内,为阳抱阴,但不是绝对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换。

对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XXX: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进入左手内掐住左手无名指的根部子位,两手相抱放在小腹部,这为阴抱阳。

但必须说明:掐子午不等于掐诀念咒。

因子午这两道脉通寸、关、尺,而寸、关、尺之脉通心,心通脑,掐子午是为减轻动脉撞心的气力,使其少生邪念,有助于入静。

XXX“手脚和合扣连环,四门紧闭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帘:即是二目似闭非闭,微开一线同观鼻尖,看似对眼。

太闭则神气昏暗,太光则神光外驰。

故古人有云:日月合并,XXX和合,回光返照,返观内视。

练气静心练功八法(快速练气静心的诀窍)

练气静心练功八法(快速练气静心的诀窍)

练气静心练功八法(快速练气静心的诀窍)(一)数息法息,即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

其要诀是或数息出,数息入,从一到十,反复数之,或从一到十,从十到百皆可。

因为思想集中在计数呼吸上,其他杂念便少。

可收回散乱之心,逐渐达到安静、轻松的状态。

所谓“摄心在数,使心勿乱”。

当专心于数,杂念不生,则停止勿数,任其自然。

采用这种方法要克服急躁情绪,有时数着数着,就会数忘了,从头再来。

待思想安定下来,便可顺其自然。

不必再数。

这种方法,既可排除杂念,又可锻炼呼吸,实为调息入静之门径。

(二)听息法听息法,由庄子最先提出。

这种方法是在练功时,安静下来,意念归一,用耳去听鼻中呼吸之气。

其要诀在于心耳并用,使一呼一吸若听之于耳又了然于心,气息出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都顺其自然。

这样,听到后来,便能气和神定,心息相依,有朦豫胧胧、恍恍惚饱之感。

(三)观息法观息法,是属于内视法巾的种方法。

待呼吸调匀后,意守丹田,用内视的方法,也就是用意念观察气的呼吸出入,在意念中想象自己看到气从鼻中吸入,通过气管由腔中直达腹部丹田,再由丹田,通过膻中返出,从鼻呼出;时间稍长,可以体会到呼吸出入之气如一股凝厚不散的气流,随呼吸而在体内升降出入。

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使人入静,而且可以使气息缓和、织匀,若稍有浮躁,粗糙,马上就会有所察觉而加以红正。

(四)存想法存想法的要诀是以念代念,印以良性意念代替杂念。

良性意念法即意念那些能使自己产生清静、愉快感觉的事物,如百花盛开的公园,美丽的田园景色,雄伟壮观的山色等。

这种方法能使人心景交融,达到怡情养性之目的。

注意:绝对不可想令人厌恶的事物,不能想恐怖、生气,与人打架等的恶性刺激。

(五)内收法每于做功之前,先看一下练功环境,然后活动一下身子,放松一下肌肉、骨骼,全身放松,不要急于入静。

让思想从周围环境大的范围慢侵收挽到小范围,再集中到自身。

比如在空内练功,先想一下房间的四周及上下空间、树木、道路邻舍等,再想到自己的房间(墙壁、天花板等),再想到室内家具物品,再将思想回收到练功的床和床上用品,再想自己身体,回到腹部,集中到丹田。

掌握了这些方法,入静如此简单!

掌握了这些方法,入静如此简单!

掌握了这些方法,入静如此简单!
修行,在于修炼身体内部的精、炁、神,外部的姿势动作,并不重要。

只求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立、坐(或平坐或盘坐)、卧(侧卧为宜)均可,要求:头脊正直、舒适自然
一、双目垂帘。

垂帘即微闭之义。

眼睛睁开容易滋生杂念,闭拢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入静。

此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此说明就是双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二、两耳返听。

返听即返听于内。

屏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凝耳内听。

内听之义,非在于听声,乃是凝耳韵,神内注,以便导心入静。

三、口须塞兑。

兑为口,塞兑即闭口之义。

要求抿口合齿,忘言默守。

四、舌抵上腭。

即把舌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住上腭。

因为上腭有两个小窝,谓之“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气。

故此以舌抵住,且能接通任督二脉,亦称搭“上鹊桥”。

五、自然呼吸。

随着静功层次的不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达到以上要求之后,即可逐步锻炼“听息”的功夫。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

初步用功,只用耳听,不加意念。

但是并非要求死守耳窍,也不是听呼吸的声音。

只须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似听非听地慢慢体会,这就算是合法。

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等,不可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逐渐相恋相依,杂念不知不觉泯灭,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进入静的境界。

气功入静三境界平静、心静、神静

气功入静三境界平静、心静、神静

气功入静三境界:平静、心静、神静练气功,讲究要入静。

练功者能否很快入静,以及入静程度的深浅,是一个人功力大小的重要标志。

入静,是人体一种精神上的保养。

人在入静中,可以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也叫做精神维生素)。

入静也是心灵的净化过程。

我体会到,入静和人的道德修养是水乳交融地联结在一起的。

我国的传统养生理论重视身心兼养,而养心中又首重养德。

入静的程度,其实是人的道德水准的一个标志。

仔细区分,气功入静有两种:一是一时入静,一是长久入静。

一时入静也可称为小入静,即练功时或接受气功治疗时排除杂念,使大脑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心静意定,全神贯注,忘记自我,外在的一切好像都不存在,进入一种似醉非醉、若有似无、恍兮惚兮的功态。

小入静一是可以使脑电波稳定;二是可减少能量的消耗;三是可降低血中乳酸浓度,因而可迅速消除疲劳,收到显著的健身效果。

进入功态后,患者和练功者才能更有效地接受气功师的信息和导引,进行体内调整,而达到健身和祛病的目的。

长久入静也可称为大入静,即是一天二十四小时,时时都在入静的状态中。

只有一时之静而没有长久之静,气功祛病健身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练功时,你可以屏除杂念,但练功以后回到现实中,却热衷追逐名利,斤斤计较,名利得失,看到别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就嫉妒忌恨,觉得自己受了冤屈就悲愤交加,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拍桌子瞪眼,大发雷霆,练功时的入静效果会被冲得干干净净。

气功入静,既要讲求一时入静,更要修炼长久之静,而把长久入静作为奋斗的目标。

长久入静可分为三个境界,也即三个层次,即平静----心静----神静。

平静平静,是长久入静的低级阶段,是练功入门的起始。

平静,似乎十分简单,但要做到也不容易。

人生活在世界上,心理上是很难平静的。

就如同大海一样,真正风平浪静的日子是很少的。

社会生活错综复杂,变化万端。

人就像湍急黄河中的一页扁舟,在不断地同激流险浪搏斗。

你一会儿遇到困难,一会儿遇到挫折,一会儿遭逢危险,时不时被人暗算,免不了蒙受冤屈,“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不如意事常八九”。

如何练好静功

如何练好静功

如何练好静功如何练好静功三调的运用(一)姿势:坐式、站式、卧式都可以作为练气的功式。

从中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姿势,如站桩式,或平坐式,或盘坐式,作为主要练静功的姿势,其他姿式作为辅助姿势,有机会就顺势进行锻炼。

(二)呼吸:练气以逆腹式呼吸为主。

开始从自然呼吸、顺腹式呼吸练起,等呼吸练顺了以后就可以过度到逆腹式呼吸。

呼吸锻炼的要求是深、长、匀、细。

从有意识的锻炼到“莫忘莫助”。

(三)意念:静功练气的意念,主要采用意守下丹田的方法,即“凝神气穴”,使丹田之气充实,周天开通,然后根据练气要求,有意识的在体内导气运行。

静功的练法(一)摆好姿势,全身放松,排除杂念。

首先意想自己身体内之浊气,随呼气从全身毛孔、口、鼻排出,共3口。

再叩齿36通,搅舌咽津3口,意想天地之清气随咽津而下至丹田,充养全身。

(二)调匀呼吸,排除杂念,意守下丹田,塞兑返听下丹田,两目微闭内视下丹田。

要求自然,活泼,勿忘勿助,不可闭息或死守。

(三)练养相兼。

有条件者最好培养子、午时练静功的习惯,其他时间以养气为主。

当然,一次练功中,也要注意练与养相结合。

如练功中,运用逆腹式呼吸,意守下丹田,已达到入静状态,身体轻松,呼吸柔绵匀细。

(四)气生丹田,周天运转。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丹田气足,便觉丹田有气的压迫感、温热感或气团移动感等异常而舒适的感觉。

锻炼日久丹田气感越来越足。

在练功静定的时候,丹田发热,并觉一股暖流从丹田向尾闾骨处冲击(有时会阴穴先跳动,有种周身软绵舒适的感觉)。

此时要以真意领气,使其沿督脉向夹脊关、玉枕关运行,再至百会,后经任脉,下至丹田。

其原则是:气不动我意守之,气将动我意先动。

此时用意念配合呼吸使真气在任督两脉循经运行。

吸气使气顺督脉升入上丹田;呼气使气下归丹田,为一小周天。

久而久之,丹田气生,意不外驰,自然循任督两脉周天运行,此时已不用着力于呼吸、意念的导引,周天自然转动。

(五)一次功夫练毕要认真收功,将意念慢慢移开意守之部位,引气归于下丹田,周身放松,慢慢睁开眼睛,行自我按摩导引之功。

入静的十种方法

入静的十种方法

10、自然法:在自我难以入静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在意守部位,一般在丹田(一般指脐下一寸半)的位置,升起一轮明月,此月分外皎洁;或自身置于一桃花村中,绿树成荫,落英缤纷;或在美丽的青岛之滨的海滩中游泳,置身于涟漪荡漾的万顷碧波中。在做这些暇想时,悠然自得,静坐者面带笑容,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融化在这些意象和事象中。这样,就不知不觉地被引导到自我入静的境地。
2、数息法:在练功时,默念呼吸的次数(一呼一吸为一次)“一,二,三,四……”从一至十,从十至百,用单纯的默念呼吸来转移杂乱的思想,有帮助入静的作用。逐渐杂念没有了,数念也逐渐地被自己忘记,渐渐地进入安静阶段。
3、数字法:在杂念丛生,上述手段失败时,可以用这个方法,即反复默念“一,二,三,四,……十”,念时不能太快,太快了会影响入静,反而起副作用,要在心中默念,音调要由高到低的似带弧形,长而柔和,但千万不要出声,如此由一到十,反复默诵。这一办法,过去有人用来做催眠,当可用在此以助入静。
5、天地存一物法:在自然界有的一些单调音响,如轻微的机器声(夏天的电风扇的嗡嗡声),秋天的唧唧鸣叫的草虫声,吱吱的小鸟叫声,淙淙的流水声,雨打檐瓦声……总之,在自然界中一切柔和,有节奏的音响,均能有助于入静;而自己的意念慢慢的只存到这个声音的寄托上,如天间只有此物了。
6、忆音法:如果在静坐时,用“天地存一物”法,无声音可寄托,那么静寂无音的境地本来就是一个良好的环境;但还是不能入静,又找不到一个可借的物音,那就可以用回忆的办法,用“天地存一物”办法中的那些声响,在自己思想中占一个位置,使这些良性的单调、柔和、有节奏的音响在自己意守部位回荡,使人感到轻松自在。用意不可牵强执着,仿佛若有若无,逐步达到入静的目的。
1、默念法:当静坐时杂念较多时可默念一些短小精悍的词句,如“松……”“静……”“松静……”“松静消杂念……”“身体安静……”以上例句,择一而用,念时不出声,尾声拖长,以自己听得见为度。也可以根据自己在静坐中出现的急燥情绪而引起思想分散和具体情况,默念“不要急……”“慢慢练……”,字数不要太多,一般以五六个字(不宜超过)为适量,以助想事物。但是,在不能入静,杂念丛生时,不妨因势利导,如回忆生活中一些愉快的往事,特别是亲身经历中的感受最深,最有回忆意义和趣味的事。如祖国名胜古迹,一次值得欣慰的纪念,和朋友的一次畅叙谈心,远方的友人,等等,但这千万要注意只想某一件事或物,不要牵涉太多,仅只圈定在一个最佳的镜头,否则,更进一步引起暇想,那就再也不能入静了。这主要是用突出一点来抑制其他的杂念。

气功入静方法

气功入静方法

气功入静方法既然入静是练好气功的关键。

与疗效又有密切关系,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进入入静状态呢?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一)意守丹田法意是意念,守是守住。

丹田有内外之分,练功家指的是内丹,就是产生元气的部位。

太极内功的丹田部位有:前丹田(关元)、后丹田(命门)、下丹田(会阴)、中丹田(膻中)、上丹田(百会)。

另外其它功法也有不同的丹田部位如:气海、印堂、神阙、涌泉等等,都可以意守。

意守丹田就是把意念活动寄托在身体丹田部位上,以利排除杂念,顺利入静。

意守部位也要注意按病症选择。

(二)舌动法就是在练功中,随呼吸配合舌尖起落。

如吸气时舌尖抬起低住上腭,呼气时舌尖落下,也可在呼吸之间舌尖抵上腭。

还有一种是舌尖抵住上腭不动,下功后放下,也称“搭鹊桥”。

在练功中舌动与舌抵上腭可以排除杂念,帮助入静。

(三)默念字句法练功时选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字句,进行默念。

如“自己静坐内气生”、“自己静坐身体好”等等。

字数不宜过多,一般以不超过12个字为好。

初练者从3个字开始,逐渐增加字数。

默念是练功初期排杂念的常用方法。

(四)数息法就是在练功中默数自己的呼吸次数,从一数到百或数到千,亦可周而复始,便可以很快入静。

(五)听息法就是在练功中听自己的呼吸,使精神集中,协助入静。

(六)意守外景法因某些原因不能意守丹田时,可以守体外景物,如意守大海、松树、鲜花等。

把意念寄托在体外某一景物上,也可以达到入静状态。

(七)意守脏器法由于某脏有病,在练功中可以直接意守某个脏器,如意守肝脏、意守肾脏、意守心脏等。

这种方法不仅有利入静而且可以使气至病所提高疗效。

(八)诱导法练功时双手放于小腹上,诱导气入丹田(形成腹式呼吸)或用压解溪法等,进行自我诱导。

若由他人从旁点穴导引、语言暗示等,则叫他人诱导,也是入静的常用方法。

(九)放松法又分部位放松、分线放松及脏器放松几种。

此法多用于练功初期,精神紧张或某些病症如高血压,局部疼痛等。

放松法是通过意念来完成的,吸气时不予以注意,呼气时配合默念一个“松”字,周而复始,即可入静。

养生健康大宝典-气功疗法-气功练习入静法

养生健康大宝典-气功疗法-气功练习入静法

养生健康大宝典-气功疗法-气功练习入静法
入静是在气功锻炼过程中,思维活动相对单一化,杂念减少,对人体内外环境刺激信号反应减弱,高度宁静,轻松舒适的一种状态。

进入“入静”的状态的要点是:
①练功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凡与练功无关的一切事情都暂时撇开,把心思全部集中到练功上来。

要有一个培养练功情绪的过程,大约需要5~10分钟。

这样就可使练功中杂念减少,易于意守,从而入静。

②练功要选择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

练功入静时,外界的声响很易觉察到。

遇到这种情况,要做到“充耳不闻”。

一般说来,练功者
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即使在比较杂乱的环境中也能安静地练好功,达到入静的要求。

③练功时要调整好姿势和呼吸。

当姿势不正确,全身某些肌肉不能放松而处于紧张状态时,必然影响入静;呼吸对入静的影响更加突出。

意守是入静的手段,意守某部位之初,均由意守呼吸开始,而呼吸调整直接关系到能否入静。

“息调则心定”,即是上述关系的概括。

呼吸悠、匀、细、缓的活动本身可成为单一良性刺激信息,而有助于入静。

佛家静功

佛家静功

佛家静功作者:梁浩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11年第07期姿势端坐椅或凳上,上身直而不僵,两膝弯曲,脚同肩宽,脚掌踏平,双手轻按大腿上,全身放松,心平气和,周身自然舒适。

头略低垂,双目平视前方,待大脑清静没有杂念时,双目轻轻闭合。

呼吸姿势完成后,口微闭,以鼻微微呼吸,吸时深长、缓慢、均匀,将气吸足,但不能强求,要自然进行;然后渐渐呼气,尽量将气呼尽。

吸为补,呼为泻,因此要求平稳、均匀、自然柔和,切忌半呼半吸、口呼口吸或故意用力做到深长。

初练时不要心急,日久自然能水到渠成,急于求成,容易出偏,应防止欲速则不达。

意念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意念留在腹部,使腹部随着呼吸的一进一出而轻微地一起一伏,默默感觉到由于腹部的起伏,气已进入腹腔。

要顺其自然,不要故意用力使腹部外凸内凹,要自然形成气贯丹田。

不久即能感到脐周或腹部有微热感,热处即是丹田,以后即守住丹田。

再继续练功,能微微觉察到气血流动与经络中有气息往复,也有感到全身微麻感的,有轻微震动的,还有感到体内如同电流波动的。

这些感觉都属正常范围,但不能追求,要不受干扰,守住丹田,继续练功。

有的人根本没有任何感觉,这是人的体质不同、练功程度不同、掌握要领不同,因此产生的反应也不同。

但不论有无反应,都不能强求,若强求功效,就容易出偏。

由于练功日久,静极必动,动的幅度有大有小,这一切都要顺其自然,同时要学会用意念控制其小动、少动,甚至不动。

方法可以用睁眼将意念由丹田转向四方,分散注意力或用意念引导丹田气向脚底涌泉穴转移,也可用意念将丹田气像电波似的向四周播出,由小到大一圈圈地向外扩散。

任何事物都是由渐变到突变的,当小动时就要防止它大动,事先就要做好由动到静的转化准备工作。

若放任自流,到大动时就会手足无措,心中无数,而至不可收拾。

实在无法控制时,可暂时停练,过一段时间再练。

不动也不必强求动,因它同样可以达到祛病强身之目的。

收功双手合十,上下搓动为1次,共搓36次。

气功入静之法

气功入静之法

气功入静之法气功入静之法气功的入静主要是调整精神状态使之入静,也是气功最基本的功夫。

练功效果,取决于入静的深度;越静效果越高,反之越差。

入静是指一种稳定的安静状态。

无杂念,集中意念于一点,即意守丹田或留意呼吸。

对外界刺激,如声音.光线等的感觉减弱,甚至连位置和重量感也消失,进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亦即大脑皮质进入了保护性抑制状态。

一般人入静比较困难,常受杂念干扰。

而有的人经过练功入静极深,可能出现一些幻觉.幻听.幻视等,这时可以不加理会,自然会消失。

常用的入静的方法有下列五种。

意守法:意念高度集中于身体某一点,常用的是意守丹田或气海(脐下一寸三分)意守是要排除杂念,但不必过分用意,而要似守非守,不即不离松静自然,恰到好处。

随息法:意念集中在呼吸上,只留意腹式呼吸的起伏,但不可加意指挥,以便形成意气合一,达到入静。

数息法:一呼一吸谓之一息,练功时,默数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十到百,数至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就自然可以达到入静。

默念法:默念字句要单纯,其目的是用一念代万念,用正念代“邪念”,以帮助入静。

例如默念“松静”二字,不少人可念到一心不乱,杂念不生.心旷神怡.舒适入静的境界。

听息法:用耳朵听自己的呼吸的出入,以听不到为好,在听不到的情况下去听,以助入静。

以上五种调心入静法,初练时可从意守开始,逐渐过渡到随息法或听息法,或始终练一种,可以因人而异。

1.入静的作用:练功入静是气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疗效有直接关系,疗效的高低取决于入静的好坏;因此练功必须达到入静,越静则疗效越高,反之则差,气功疗法的主要作用,是在练功中形成一种稳定安静状态,排除杂念,把意识集中于身体某一部分上,(如意守丹田)由于意识这一信号作用的刺激,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兴奋灶,并逐步加以强化,使它占有优势,以加深对于大脑皮层其他部分的抑制,形成一种具有医疗价值的“保护性抑制作用”一个人只要不是在睡眠状态,他的脑子总是不断的兴奋活动,古人说:“心猿意马难拴”,可见脑子真是个能者多劳的器官,如果任意使大脑皮层细胞长期兴奋和在极度紧张条件下工作,都能使脑细胞疲惫衰竭,甚至受到损害,造成神经细胞的不良后果,大家知道有许多慢性病,都是由于大脑皮层活动过分紧张,因此机能发生混乱,全身受大脑皮层控制调节的各种内脏器官,也陷于功能失调,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官能症等都和神经过度紧张有关,因而受皮层下中枢控制及调节的内脏器官功能失调,病态的内脏器官反过来又影响大脑皮层的活动,形成恶性循环,无法摆顾,如果我们能练功入静,人工的加强抑制,使大脑经常处在内抑制状态,大脑得到充分休息,这就是自我能动地加强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

快速入静的感觉

快速入静的感觉

快速入静的感觉所谓入静,是指思维活动相对单一化,杂念减少,即在气功锻炼过程中,在意念集中锻炼的基础之上,而出现的一种练功者在清醒的状态下,与外界中断联络,高度安静,轻松舒适的状态。

在入静状态下,人体肌肉松弛舒适,不紧张,呼吸平稳轻缓,大脑皮层处于主动的、积极的自我抑制状态,从而有利于调节体内植物神经的功能,同时也有助于谐调和恢复大脑及内脏之间的正常关系,而且对外界有害刺激能产生保护作用。

气理精典《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这句话明确指出,入静是人体内在抗病真气集聚增强之际。

因此说入静是气功锻炼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入静的三个阶段入静一般是在对功法掌握的较好,练功的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出现,是通过长期练功实践得来的,也就是说它是在有意识的锻炼过程中,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而产生的。

入静程度取决于功夫的深浅,入静在主观感觉上常呈现出“恬淡虚无”的境界,入静境况往往随着气功功夫的进展而步步深入,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初级阶段姿势自然舒适,呼吸柔和,心平气缓,情绪逐渐的稳定下来,精神集中,主动地抑制各种杂念的产生,思维活动基本集中于体内呼吸和意守内容,大脑基本不起反映,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有所减弱,初步形成了“意气相合”,会感到体内气脉通畅,头脑清醒,精神安宁,此时即进入了排除杂念,集中思想的初步入静阶段。

2、中级阶段在杂念排除,思想集中的基础上,入静渐渐深入,思绪更加净化,主观上仅有一丝相息,绵绵密密,心息相依,心神宁净,意念专一。

在此阶段里,经常出现各种变化的异常感觉,诸如:蚁行感,触电感,气温感,温热感,寒凉感,以及自觉全身或一部分肢体变得很大或很小;四肢发胀感或象要溶合在一起;也有时候好象身轻如鸿毛,若飘浮在空中或在水面上游荡,有时候则身重如大山,此外还有耳鸣微汗,肌肉跳动,肢体无意中颤动等。

这些现象都是入静进入中级阶段的表现,即进入了感觉和幻觉阶段。

3、高级阶段在中级阶段的基础上,入静达到了更深的阶次,外界干扰已不起反映,对于极静中的任何微小声音听见了都不加分析。

练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练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练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松,静,自然修炼气功要在重德的原则下面,不断地创造完善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一)松松的含义有三方面:第一,指紧张的大脑皮层,思想情绪要放松;第二,指周身的关节,特别是腰、颈椎、肩头要放松;第三指内脏要放松。

松是一种不紧张的状态,不能理解为松垮、松散,而是松弛、松开、松净。

松最主要的是精神放松,要重德,要尽量地把名利是非、酒色财气看得越小越简单越好。

要真正跳出世俗的观念,要把自己纳入古人所提倡的真人、智人、圣人、贤人的那种仁、义、理、智、信,功德、道德、品德之中,来调心,来放下你的包袱。

松来自于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始终保持舒畅的心情,能够“轻松、专注、舒畅、善良”高效率地处理好日常的工作和学习。

在工作紧张的状态下或在练功意守的状态下,要有意识地想着自己舒畅的心情,想着一些艺术或宗教雕像那种面带微笑、慈祥的样子,使紧张的心松弛下来。

其次,要做到周身关节、肌肉放松,在练功前,最好去掉束缚身体的东西,不要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和体育活动。

再者,要做到内脏放松,要注意节食。

不要暴饮暴食,最好不要抽烟喝酒。

吃得过饱或者时常吃零食,胃肠随时都在蠕动;抽烟时,尼古丁等随时刺激气管、肺等器官;酒喝多了,人会进入麻痹状态。

如此这样,内脏不可能得到良好的休息,也不可能放松。

内脏放松的关键是少吃,功夫到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吃得很少。

有些老师父讲:纯粹练武术的人多食而酣睡,练内功的人节食而少眠。

其诀窍,在你晚上练功时自然就会体会出来。

在以上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体会和理解松弛、松开、松净。

1. 松弛感到很如意,全身没有一处感觉不舒服。

2. 松开进一步,放松到哪一部位,便能感觉到哪一部位的肌肉好象在松开,骨骼部分好象只剩下一副架子,肌肉很安稳地附在上面,血液在体内循环,似乎可以感觉到它在静静地流淌。

3. 松净再进一步,全身好象融化了一般,完全没有什么拘束,悠悠自在,杂念全无,感觉到有一种说不出的爽快和安静。

(二)静静的含义也有三方面:第一,环境要相对的静;第二,身体的本体要静;第三,练功的意念要静。

入静方法层次

入静方法层次

入静方法层次练功入静层次与功象及其入静方法。

txt10有了执著,生命旅程上得寂寞可以铺成一片蓝天;有了执著,孤单可以演绎成一排鸿雁;有了执著,欢乐可以绽放成满圆得鲜花。

练功入静层次与功象及其入静方法作者:张天戈入静,就是在意念集中锻炼得基础上出现得一种特有得气功练功状态。

特别就是在静功类功法锻炼中,一般都要求达到入静。

“入静”这一名词已在医疗气功学术界通用。

它原就是道家术语,《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胡三省注:“道家所谓入静,即禅家入定(指入于禅定)而稍异。

入静者,静处一室,屏去左右,澄神静虑,无私无营,冀以接天神。

”儒家入静则指静坐,如《大学》理由:“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说得就是儒家对入静得要求与应用。

其她如医、武、释、俗家,对入静各有自己得要求,这就是因为她们修炼得目得各有不同。

而当代人,对入静得认识,还未有一个完整统一得定义。

大多数人认为入静就是指练功杂念相对减少,对内外刺激因子反应减弱,思维活动单一化而言。

有些人则就是从入静状态得机制上来认识,认为入静就是通过练功达到得清醒而低思维、低反应性得特殊状态、其实质大概就是在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发系统得兴奋占优势得情况下,大脑皮层逐步加深得抑制过程。

这种兴奋与抑制统一得特殊状态可能就是一种反复自我诱发而建立得特殊复合条件反射。

“入"就是进入,“静”就是安静、功中入静就就是把散乱得思维活动,通过特定得手段如姿势调整、呼吸变换、默念字句、意守丹田、目观鼻准等,使机体放松,杂乱得思维活动相对减少,最终达到入静,使人体内产生一种特殊得生理效应而达到医疗保健、延年益寿、陶冶情操与涵养道德得目得、这点已为古今练功家所证实。

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由于选择功法得不同与修炼时间得长短不同,入静得快慢、深浅,也就就是入静得层次也不尽相同、虽然这种入静指得就是精神活动得寄托所在以及守住与否,目前没有统一指标,但从古今练功家得经验与临床实践来瞧,气功入静得深浅、层次与功效有密切关系。

修炼点窍:认真做好这三步,让你能快速“入静”

修炼点窍:认真做好这三步,让你能快速“入静”

修炼点窍:认真做好这三步,让你能快速“入静”入静,是中医传统养生法之一——气功的核心内容。

认为练气功要遵循“三调”理论的指导原则。

气功的流派多种多样,练功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无论何派何功,都要调身、调息、调心,这就是气功锻炼的“三要素” 如能做到“三调合一”,三调密切结合的气功状态,就能取得更好的入静效果。

调身又称炼形是指自觉地调整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保持一定的姿势。

调身的含义,调是调整,身指身形。

而调身是气功的一个特定术语,是指对身形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练功量度的要求,又称为身形合度。

这里说的身形不仅限于人的躯体、四肢。

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筋、膜、骨、血、肉以至于人生三宝之一的精,都属于形的范畴。

气功理论中所谓调整身形,主要是指筋、膜、骨、血、肉之间的相对运动。

因而,无论是动功、站桩,还是坐功、卧功,都有一个调整身形的问题。

如打坐、站桩以及卧功,都要求放松形体,在放松过程中,各部关节、肌肉、腱、膜筋等都需要调整,这说明调整身形并非动功所特有。

人的生命是神(心)、气(息)、形(身)三者统一体。

在生命运动中:神主意、意帅气、气引形。

对于形体来说,无形的神、意、气占主导地位。

因此,在气功学里,调神与调身相比,占主导地位的是调神。

古人说:“抱神以静,形将自正。

”意思是说,只要使神达到真正的静,形体就自然中正了。

但这并不是说,练气功只着意练入静,而不管其它就可以达到练功目的。

因为精神若达不到真正的静,“形”是不会自正的。

因此对每个尚未达到“神”、“形正”的练功者来说,不能以调神(心)代替调身。

需知调整身形使之符合练功要求后能促进气血正常循行,有助于神的安静,所以调神、调身两者不能偏废。

气功调身无论动功、静功一般包括行、立、坐、卧的练功姿势,古称“四威仪”任何一种姿势都有具体讲究,(1)形正,不但是练功姿势要正确,而且行、立、坐、卧,任何时候都要讲究正确的姿势。

(2)体松,各种动作不外屈伸俯仰、升降开合、转摇跑跳,这都包含阴阳原理,同时要求精神心理上的舒松、愉悦要求做到身心整体的全面放松要刚柔相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功怎样入静
从神经生理学角度来看,各种内外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都可经脑干网状结构等组成的非特异投射系统弥散地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广泛的兴奋,起到维持清醒的作用。

所以各种具有阻断这一神经冲动传导的措施,都有促进入静的作用。

从接受外部刺激产生外部感觉的环节来讲,这些感觉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其中 80%以上的感觉信息来自视觉和听觉。

因此可以通过轻闭双眼以及选择安静的环境练功等措施来阻断视觉、听觉刺激,减弱神经冲动帮助入静。

当然,对于那些有益于入静的良性视觉、听觉刺激,仍可保留和利用,如悦耳的轻音乐、悦目的君子兰花等。

其次是采取阻断机体内部刺激的措施。

这类措施可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主动地放松肌肉,这样可以减少因肌肉紧张引起的肌梭向中枢传导的神经冲动。

一般来说,卧式静功最能达到放松肌肉的效果。

因此初学气功者可以先练卧式静功。

但是初学者由于自控能力差,在躺着练静功时很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所以也需经过一段时间锻炼,才能恰到好处地将意识保持在不同于清醒与睡眠的气功入静状态。

另一方面是调整好练功时的精神状态:
首先要避免情绪激动,当情绪激动时练功是无法入静的。

其次是避免主观上急于求成,一味想放松入静,反致精神紧张,有碍入静。

除上述两种应避免的精神状态外,还有三种良性精神状态调节手段可以被利用来帮助入静:
其一是练功时要保持心情舒畅。

其二是练功时要采用合适的意守方法。

意守的方法很多,可以只选一种,也可以选用多种依次进行。

不论是选用一种还是多种,都要做到“似有意,似无意”,“勿忘勿助”、“勿贪勿求”。

而急于求成,用意过强,在气功中称之为“着意”,则是入静的重要障碍。

其三是主动地利用良性自我暗示手段。

例如可想象宁静的夜晚,站在绿草丛中……
以上方法运用时可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急不躁。

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随着方法的熟练,会形成一个有利于自我心身平衡的条件反射,到那时,入静就不再是难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