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七单元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感悟作者情感。
3.培养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秋天的树叶》、《古诗二首》2.读写结合:《秋天的树叶》仿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朗读、背诵能力。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课时1.课文教学:4课时2.读写结合: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秋天的雨》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听听,秋的声音》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三课时:《秋天的树叶》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秋天的树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学习课文自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节奏。
学生齐读,加强朗读效果。
3.理解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复述课文,巩固理解。
4.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5.课堂小结第四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展示古诗描绘的秋天景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人教部编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读不完的大书》呈现了从大自然中感受到的“无尽的乐趣”;《父亲、树林和鸟》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
本单元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篇章页上呈现了问话形式的人文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导语配合精美的插图,引发想象,发人深思。
二、语文要素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旨在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并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课后题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体会生动的语言:《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读不完的大书》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父亲、树林和鸟》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性。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有一个想法”,旨在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现象,积极思考,并大胆表达想法,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不同于之前的记叙文,本次习作更侧重写现象和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要素分解教法建议1.要依托课后题,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生动的语言,边学习边交流边小结。
不要刻意讲授修辞知识,以免限制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
2.在教学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时,要注意两者内容的关联性,并将表达与生活紧密联系。
3.教师应结合课文特点对“摘抄什么”“怎么摘抄”作出循序渐进的整体设计,尤其要对学生从词、短语到句子的摘抄过程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扎实的摘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篇章页,形成对本单元的整体认识。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并能够通过听的方式辨认出其中的一些声音;2.通过描写形容词的使用,表达大自然的声音;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听辨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力能力;2.使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或视频(如雨声、风声等),让学生观看或听取,引出本单元的话题——大自然的声音。
2. 学习活动(45分钟)(1)第一组活动:听辨大自然的声音(20分钟)教师将多个大自然的声音录音文件分别编号,并写在黑板上,例如:1. 鸟鸣声,2. 海浪声等。
然后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按顺序听取教师播放的一段声音,尽可能地分辨出这是哪种声音。
每三分钟换一次学生。
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说出听到的声音,并验证正确性。
同时,让学生复述一些他们最喜欢的声音,为下一步描写做铺垫。
(2)第二组活动:形容词描写大自然的声音(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声音,然后写出对这种声音的描述。
学生可以互相讨论,搜集更多的形容词。
比如,学生可以说:“听起来像欢乐的小鸟在欢唱”, “像是狂怒的大海在咆哮”等。
之后,教师选择几个代表性的学生,让他们上门口描述自己喜欢的声音。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些评价和点评。
3. 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声音,并试图用形容词进行描述。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观察、学生表现、评价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同时也通过听、说的方式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到几点:一是要注意教学活动的安排时间掌控,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二是需要更具体地指导学生使用形容词,以及如何准确表达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更好地转化为语言;三是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声音并进行语言表达,以及如何给予评价和反思,让学生成长和进步。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难点解析教案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难点解析教案。
该教案为教师教授该单元内容的重要参考,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材概述《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从铁鞋到布鞋”。
本单元主要讲解了中国古代鞋履文化的演变过程,包括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人们穿着不同鞋履的情况以及这些鞋履的特点等内容。
同时,在教材中还穿插了一些与鞋履相关的古诗词,用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语文知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鞋履文化的演变过程和理解不同鞋履的特点。
2.善于运用语文知识,阅读理解相关古诗词。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三、难点解析本单元的难点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为本单元主要讲解的是古代鞋履的演变过程,需要学生一定的历史和文化知识作为基础。
2.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程度较低。
在教材中穿插了一些古诗词,需要学生通过理解、分析等方法掌握其中的文化含义和诗歌意境,而这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3.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待提高。
学生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才能更好的理解并传达教学所要求的知识点。
四、教学策略针对上述难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文化积累。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收集与古代鞋履文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积累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2.加强古诗词鉴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重点讲解教材中所引用的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意境等,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3.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模仿、概括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于美好表达的热情。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要进行针对性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针对本单元的教学评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课堂上的即时评价。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设计
课题
口语交际七
课型
课时
1
序号
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话题是“身边的‘小事’”,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小事”,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并汇总小组意见,与其他小组交流,旨在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标题在“小事”一词加上引号,隐含了事小意义大的价值导向。
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令人感到温暖或不文明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汇总小组意见,汇总意见时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策略经验
已有:学生可以通过图片等方式的提醒,回忆起自己当时的经历和心情。
未有: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与自己所学的词语将一件事情讲得生动形象还有些困难。
学生困难障碍
1、同学对于自己的经历不能够及时的回忆起来,需要教师的引导。
2、回忆起来的身边的小故事,要求表达的生动形象还有些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
具体突破措施:
通过小组内进行意见、看法的分享,将小组内的看法意见汇总起来,编辑成一段完整的话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初步学习汇总看法要点。
预设:组内成员有人只听不参与讨论。
措施:小组汇报时每个人都要发言。
四、谈谈自己的打算(目标三)
我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向他人释放正能量。说说自己今后打算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个文明、受人尊重的人?同学交流。
课标
分析
第二学段的孩子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本次口语交际主题是《身边的“小事”》,交流不文明行为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重点是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情
分析
知识经验
已知: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 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词汇,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基础。为人处事时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学生: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自然元素,如树、花、草、鸟等。
2.引导学生思考:在自然中,除了这些元素,还有什么声音?3.出示课文标题《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猜测文章内容。
Step 2 预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不认识的词语。
2.教师带领学生查找生字、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Step 3 理解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1自然段,概括文章大意。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第2~4自然段,了解风、水、动物的声音特点。
4.教师带领学生背诵第2~3自然段,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围绕一句话来写。
5.学生试着用几句话写下自己听到的美妙声音。
6.学生分享自己写的句子,并相互欣赏。
Step 4 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会写这篇文章?他想表达什么?2.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
3.学生可以在家里或校园里寻找美妙的声音,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Step 5 课堂小结1.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
2.学生自评课堂表现,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Step 6 课后作业1.背诵第2~3自然段。
2.找出自己身边的美妙声音,并记录下来。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想象并描述。
4.关于水的声音,教师出示视频或录音,让学生听并感受。
5.关于动物的声音,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6.让学生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思考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
三、背诵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第2~3自然段,让学生跟读。
2.教师分段带领学生背诵第2~3自然段。
3.学生小组内互相背诵,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反思1.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继续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
五、布置作业1.课下熟读课文,准备背诵整篇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七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包括《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内容都与秋天有关,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多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多彩,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课(30分钟)(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朗读效果。
3.巩固练习(10分钟)(1)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和巩固。
五、板书设计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生字词:XXX、XXX、XXX……重点句子:XXX、XXX、XXX……六、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朗读、讨论、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珍惜自己教案苏教版
1.自学生字,小组汇报
①大声朗读课后生字,读准字音,同伴相互评价
②和同伴沟通识字方法
③精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标注段落
2.检查巩固
①认读“守规则、懂谦让”等词语(课后积累运用第一题),师生评价
②指导书写“均”“任”字,留意书写左窄右宽,“负”“责”书写贝字底最终一笔是点,“责”长横压横中线;书空
D真惜zhēnxī)休息(xiūxi
匀称(jūnyún看管(kānshǒu)
2.我能将“珍惜自己很重要”中的“珍惜”换成“疼惜”吗?为什么?
3.“怎样做才能珍惜自己呢?”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4.填空:
是珍惜自己。
是晴天。
是我最喜爱的嬉戏。
是。
5.“面必净,发必理”是什么意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怎样将这几句名言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拆词法,换词法,查字典,疼惜重视美妙的事物或人)
②再用你喜爱的方式通读全文,找出珍惜自己的方法,勾画下来。
重视健康、留意仪表、留意平安、
酷爱学习、关切集体、知行合一
三、小结
作者为我们总结了很多珍惜自己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探讨哪种方法最好用。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书本积累第一小题)词语,齐读
2.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很多珍惜自己的方法,大家还记得吗?(板书)
7.说明词语
自私自利:只为自己准备;只顾自己利益
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8.学完本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制作一个“珍惜自己”安排表吧!
项目
标准
评价
健康
爱运动、均衡饮食、按时休息
优
...
【教学重难点】
1.驾驭中心句的作用,了解文章结构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读不完的大书》名师教学设计
《读不完的大书》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教学目标】1.认识“读、虾、麻”等生字,会写“浮云飞鸟、虾蟹游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找到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够发现课文语言表达的秘妙,学习通过摘抄的方式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过程】任务一读一部特别的书1.谈话交流。
说说你读过的书,大约几天读完了这本书?2.学写生字“读”,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3.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这部读不完的大书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4.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初步感受大自然是一部特别的书。
课件出示: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任务二读一部好玩的书1.在第二自然段中寻找大自然中“好玩”的事物,发现本段中的四字词语。
2.认读“浮云飞鸟、虾蟹游鱼”等四字词语,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发现这些词语在文中先后排列的规律。
课件出示:我五六岁的时候,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
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水里的虾蟹游鱼,地上的走兽昆虫、花草树木……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3.借助词语排列规律背诵积累本段中的四字词语。
4.交流、摘抄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
任务三读一部会动的书1.寻找并认读第二自然中精当妥帖的四字词语。
2.将四字词语分别带入语句中,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句。
感受作者生动的表达。
分别出示:(1)小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
(2)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
(3)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3.熟读成诵,尝试背诵。
任务四读一部美丽的书1.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学生寻找这一段写了大自然这部书里的什么事物?2.男、女生分别朗读本段中描写花和草的句子。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实施、表现方式、呈现效果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教学实施、表现方式、呈现效
果
教学实施: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或提出引导性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本单元主题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讲解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型和语法点,通过示例、解释和互动来帮助学生理解。
3. 阅读与写作:选择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续写故事、编写对话等。
4. 口语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或口语活动,鼓励他们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5.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表现方式:
1. 讲解与演示: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生动的演示来传达知识,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增强表达效果。
2. 互动活动:设计各种互动活动,如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3.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来解释和说明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4. 多媒体展示:使用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工具来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呈现效果:
1. 学生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2. 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包括词汇、句型和语法点。
3. 表达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和书面
表达。
4. 思维能力: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5. 情感体验:学生对本单元主题产生共鸣,体验到阅读和学习的乐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学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1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懂得只要是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养成做小事的好习惯。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
3.愿意并能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小学生做好事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课前准备:学生:提前收集身边的小事和自己做的小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跟大家讲了“观察身边的小事”的原因。
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我们身边的小事”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2.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别人的小事有哪些。
(3—5名学生)3.其次,学生讲述自己做过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4.讨论并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讲了自己做的小事和别人做的小事。
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到现在有没有人还不会做好事呢?5.学生再次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我们可以做?6.看书进一步学习:除了你们说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做,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可以做呢?我们一起看看书上为我们讲了哪些事情。
7.讲一讲身边的小事,并谈一谈感想。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每件小事都有不同的含义,让学生知道了解其中的道理。
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这节课我上得相对成功,因为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去思考问题,互相探讨问题。
他们在这中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能力。
2.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3.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难点】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部编三年级上册语文 第七单元整体设计
1.整体感知全段。
2.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3.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4.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教师活动:
1.课后练习“小练笔”。
2.回顾课前预习时自己听过的“美妙的声音”。
3.反馈指导。
4.思考:课文中描写大自然声音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还能不能想到其他表现声音的方法?
5.自由练笔。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掌握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
②语言运用:让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结合图文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动物们的喜爱和关注,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美好,引导学生训练自己的朗读技巧。
2.(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学习课文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通过语言文字去感受那大自然的美妙声音!(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1.学生们交流一下,看看谁记录的声音最美妙。
环节三:初读课文,感受生动的语言
1.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引导交流,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3.在文字与画面的相互转化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请认真默读第2自然段,圈画生动语句,体会“美妙”。
2.教师点拨。
3.制作音乐家名片,借助关键点练习背诵。
4.借助名片上的信息,练习背诵第2自然段。
在朗读中品味词句、想象画面,是感受课文生动语言的很好的途径。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也有助于通过画面来帮助记忆、背诵课文。
三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教案
三年级上册七单元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1)认识生字词,树、叶、花、草、果实、根、枝、茎、种子;(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4)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词,树、叶、花、草、果实、根、枝、茎、种子;(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教学难点。
学生对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理解和描述。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幅描绘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学生认识图片中的植物吗?植物是什么?植物有哪些部分?为什么植物能够生长?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学习新知识。
(1)学习生字词,树、叶、花、草、果实、根、枝、茎、种子。
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认识这些生字词,并学会正确书写和朗读。
(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老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老师示范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3. 操练巩固。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4.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片、实物和语言的结合,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寻找大自然中的礼物”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篇习作,一个《语文园地》。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记叙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带刺的朋友》记叙了一个秋天新月斜挂的夜晚,一只刺猬偷枣的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观察身边对生活起着影响作用的“小事”,谈谈对这些“小事”的看法。
习作以“我有一个想法”为主题,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现象,提出改进的方法。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二、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自然段。
3.能围绕一句话,复述课文内容。
4.能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5.能发现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办法。
6.养成良好的摘抄习惯、书写习惯。
7.积累古诗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八、、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自然段3.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难点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四、单元课时分配:《大自然的声音》2课时《父亲、树林和鸟》2课时《带刺的朋友》2课时《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1课时《习作:我有一个想法》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五、教学过程:21大自然的声音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
文章结构严谨,第1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乍为文章的总起。
第2〜4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引导学生继续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围绕一句话来写。
二、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作文巜我有一个想法》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作文巜我有一个想法》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他们积极展开想象,围绕“我有一个想法”这一主题进行创作。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通过具体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会如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想法,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
【教学难点】难点在于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文字,使文章内容丰富、逻辑清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小发现或者突然冒出的小想法,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教师展示一些创新想法的例子,如新型发明、环保举措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个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案。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写作指导1.教师讲解写作要点,包括如何选题、构思、组织语言等。
2.分析优秀作文案例,指出其亮点和可借鉴之处。
四、动手实践1.学生根据讨论内容,选择一个想法开始写作。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1.学生完成作文后,自愿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
2.全班同学进行评价,教师总结提升作文的关键点。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完善自己的作文,可以增加插图或适当修改内容。
2.准备下一节课的交流分享,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板书设计】我有一个想法•问题的发现•想法的产生•解决方案的提出•预期的效果【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围绕“我有一个想法”这一主题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讨论交流和写作实践,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活跃,写作能力也有所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个别学生可能对自由命题作文感到困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7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呢”,会写13个字。
正确读写本课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2.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感“美妙”。
1.课件出示大自然相干图片,老师边出示边说: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树叶漂荡,雨雪纷纷。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以她独有的魅力展现着别样的风采。
这些我们用眼睛可以欣赏到,如果用耳朵去听,我们会有哪些神奇的发现呢?2.同学们,你们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声音?这些声音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是啊,“两只黄鹂鸣翠柳”,这些声音悦耳动听,今天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吧!3.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捉住糊口中容易用眼睛看到的美,引出大自然的神奇,指点学生去聆听声音的美妙。
二、整体感知,初识“美妙”。
1.课文写了哪些大自然的声音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
1)要想听到大自然悦耳动听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
认识它们吗?自在读一读。
美妙演奏呢喃细语手风琴温柔感受雄伟打击乐器激动虫鸣汇聚敲敲打打指生读词,终身领读,其余生跟读。
)师重点帮助学生识记易错难记的生字。
预设:找出多音字。
“呢”还有一个读音“ne”。
2)幻灯片出示: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唧哩哩哗啦啦淙淙潺潺①指名读,同学们观察这些词有什么特点?②这些词都是描绘事物声音的词,叫象声词。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师:再来看这“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我们去看看。
(课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涌澎湃”,全体男生读。
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4)这些词谁会读?(评:这位同学的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很清晰)来,请这一大组的同学读。
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叫做——象声词。
这些象声词读起来可有节奏了,声音听起来美妙极了(老师范读),请全体女生带着男生读。
三、整体感知。
1.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水动物】2.大家真会读书。
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
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美妙】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
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文。
4.出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哦,他是这样翻动着手风琴,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2)还有谁来读?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
(3)他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5.出示:“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第三句,看你知道了什么?(2)好,同学们,老师来举个例子让大家好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柳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教学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学习本组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继续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内容:本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有的讲述了将古代兵器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而发明了坦克的经过;有的记叙了外国的一位小朋友,小时候从家门口数了十步埋下的木匣,五年后只数了五步就挖出了木匣的故事,悟出了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的道理;有的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人各有所长,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物有长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
这4篇课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要学会善于动脑筋,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思考问题。
在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内容也和本组的专题密切相关。
在口语交际中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习作中发挥想象写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只会按老规矩办事,不知对变化了的情况应该作出相应变化的人和事。
四、单元教学时间:本组教学可用13—15课时。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①生字卡片。
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②矛和盾的图片。
③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
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自由读文。
②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质疑提问,初步释疑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指导写字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实践活动作业设计: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板书设计:持般攻炮坦战神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复习问题,揭示目标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感悟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联系实际,加深理解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理解。
写字抄词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实践活动作业设计: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设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课后记:26、科里亚的木匣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准备: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
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木匣→()木匣()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设计:抄写课文最后一段板书设计:()木匣→()木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熟读课文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巩固生字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
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
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
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述课文个人练习。
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作业设计: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斧、免、屋、管课后记:27 陶罐和铁罐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目标:①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
会写“陶、谦”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③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教学准备:①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
②生字、词语卡片。
课文朗读录音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陶、懦”等10个生字。
会写“陶、谦”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13个词语。
形象揭题,点明学法①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摸一摸。
②板书课题,指名学生读,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
③揭示学法:学生充分自读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①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②同座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可以交替一人读一段,可以分角色读,可以一人读1至9自然段,一人读10至17自然段。
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同座配合,向全班展示朗读。
精读课文,读出感情①小组讨论,合理安排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③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像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