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汉族民居与满族民居在建造上的异同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除了汉族,满族便是我国的最大民族,大多数的满族人民居住在东北地区,由于地势、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首先便是气候问题,东北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所以建筑风格延续的是北方建筑风格的特点,一切为了保暖,由于大陆性气候,春季雨水要多,昼夜温差更是大。
呈现的满族建筑群的风格在大小、颜色、风格、格局等方面独树一帜,同于其他的古典的建筑风格模式,以宏伟壮大著称。
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极好的交融之时,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满族文化习俗和中原汉族的文化习俗相互结合、融合,将建筑的格局和装饰即与中原相联系有区别于中原而独具特色。
对于不同的宫殿所形成的建筑群特色鲜明。
“口袋房”便是很好的描述,满族人的房间要多,为了方便采光,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一般房门开在房间的东侧,整座房间看起来就像一个口袋,这也是满族建筑风格中的“口袋房”。
各个房间的设置也都按满族风俗。
在东边的房间内设置有炕,因为东北气候的影响,火炕便是很好的取暖工具,家家户户在家设置火炕,取暖效果佳,这种做法也延续至今。
在房间里,南、北、西三面都著有炕,其他方向也都有房间,再加上门房,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四合院了。
对于房屋,多用的是起脊砖,称之为“海青房”。
房间的门向南开,空间比较大,看起来很宽敞的样子,房间正对着的就叫做堂屋,就是我们所称的客厅或者外物。
对于火炕的设置需要将灶通向各个房间,这样在厨房的灶口的火才能够通达到各个房间以保证取暖。
火炕是满族建筑的一大特点,做饭烧水时可以保证炕总是暖呼呼的,不至于在寒冷的东北在古代由于技术的落后而不能保暖。
对于一些人,他们还会将室内的地面修造成烟道,所以即使在非常寒冷的时候,也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达到取暖灯的目的。
满族居民建设的还有一个大的特点就是“跨海式烟道”,对于北方的人来说一般是将烟道设置在房脊上面的,但是满族的居民却不喜欢将烟道设置在屋顶上面,更喜欢将烟道设置在房屋的一侧,将烟道的孔道和火炕连接在一起,所以烟道在地面上,可以演唱室内烟道的长度,帮助火炕提供保暖的能力。
满族建筑民居分析
外墙
材料
墙体作为建筑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不但起到维护和分
割空间的作用,而且是保温隔热的重要环节。东北满族 民居的墙体厚重而且在维护结构中所占面积比例很大, 满族民众历来就非常注重墙体的保温,形成了独特的做 法。在北方冬季寒冷,以东北风为主,所以对墙体的保 温要求很高。
根据墙体建筑材料分为砖墙和土墙,传统满族民居中
门
尺度
满族民居的房屋的正门一般是双层门,外面的门是独扇的木板门,有木制的插销,门板上半
部分为镂空式花格装饰,有菱形回形等窗格,糊上和窗户一样的窗纸。下半部分是三块木板拼 接而成,外面门一般朝外开;内门是双扇木板门,多没有装饰,就是整块木头制成,开向向内。 满族民居的门扇的门枢装在门框两侧上下的门碗里,转动灵活自如。房间的屋门一般就是对开 双扇门,上半部分是如意或者方格等简单装饰,糊上高丽纸,下半部分是整块木头制成。满族 民居的门上的装饰较南方一些民居的装饰线条粗犷,不拘小节。
占主要位置的草房墙壁分为:垡瓮、土筑、叉泥墙、拉 核墙等不同垒筑方法和叫法。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 满族民居更多的采用砖墙保温。
外墙
装饰
满族建筑就如满族人一般,粗 犷中透着细腻,简约中透着大 气,同时也与满族的信仰和崇 拜联系在一起。满族人多喜欢 在砖石民居中在外侧山墙的内 嵌石狮或者是屋檐的吉祥图案 的砖雕。这些装饰的图案纹饰 多是采用吉祥寓意的纹样,不 仅在贵族宫廷中如此,在民间 的房屋中装饰纹样中也喜欢使 用。
单体平面
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各民族的居室住宅自然形成以防寒为主的特点。满族多居住在山区谷地,尤其 注重御寒防冷的问题,并因此形成了满族特有的居住习俗。在民间有一句话能简要形象的概括满族民居
的居住特点,那就是“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座在地面上”。
满族、时鲜族民居建筑
满族、朝鲜族民居建筑满族的先民主要是生活在东北长白山一带的女真族,1635年皇太极才改其名为满。
满族非常善于学习,入关后逐渐大量接受了汉族的建筑形式,但在民居中仍保留有一些自己的民族性格。
首先是喜高。
由于早期的满族人长期居住在东北山区,方便打猎和居高防守,逐渐养成了居高临下的心理习惯。
即便后来向山岗、平原过渡,也仍然要在山岗的高处建房,或者人工夯筑高台,保持一种防卫的优势。
这与中原地区汉族民居选择依山傍水、藏风聚气的风水观念有很大的区别。
而且满族民居夯筑高台是要把整个院落抬高,这跟春秋时期单体的高台建筑也不一样。
第二个特点是大院。
因为东北气候寒冷,地多人少,所以满族民居布局上多呈用地宽松的大院形式。
正房、厢房非常独立,之间有较大距离,互不遮挡,可以获得充裕的阳光,尤其是冬天的光照。
满族民居因为马车是当地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院落非常开阔,房屋跟四周院墙还相隔一段距离,使马车可以赶到院内或绕院行驶。
院墙与房屋之间的许多空地,可用来种菜、堆放杂物,很适合东北农村自给自足的家庭生活。
第三个特点是索伦杆,满族大院一般比较长,两厢之间用二门分成内外院。
由于萨满教祭祀的要求,满族民居需要在内院东南角设置喂食神鸟的索伦杆。
但后来受到汉族宗法礼制的影响,这个索伦杆就被放到中轴线上了。
并且用二门遮挡一下,因为在汉族的方位观念中,神圣的东西应该是在中轴上的。
第四个特点是西屋为主。
与汉族以堂屋为核心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是满族民居的生活以西屋为主。
室内南北西三面设火炕,称为万字炕,其实就是拐弯炕、转圈炕。
西山墙上设祖宗神龛,靠着神龛的西炕最为尊贵的。
上面放桌子、茶具,桌两侧铺红毡,是待客之处。
一般人坐南北炕,为了补充西间炕位的不足,往往向明间扩大半间,叫做借间。
明间堂屋反而成为一个次要的过渡性门厅,这跟汉族民居的布局很不一样。
东间往往做为一般居室和厨房,堂屋后面隔出一小间储藏衣物,称为倒闸。
里面还设个小炕,冬天可以温暖衣物,便于随时穿用。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
我国十大传统民居的地域差异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差异显著,民族众多,在各地特定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根底上开展起来的传统民居是丰富多彩的。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浓郁的文化精神。
下面,就简单的介绍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
一、北方寒冷民居区本区南界大致以岭——淮河为界,包括东北、华北大局部地区。
冬季寒冷,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下,民居防寒性能好,冬季多刮西北风,夏季多吹东南风,正房一般座北朝南。
1、东北地区的民居包括、、东部、东北部地区。
由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西北风猛烈,所以居住环境力求保温,屋设有火炕、火墙,北窗小或无窗,南窗一般为双层玻璃,屋门、檐较为低矮。
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所在地,木材丰富,所以房屋多为砖木构造。
该区的鄂伦春族居住的圆锥形窝棚极具特色,它被称为"仙人柱〞,又叫"撮罗子〞。
冬季四周围以狍皮,夏季为桦树皮,且易搬迁,符合其按季节狩猎的特点和逐兽的行动规律。
包括西部、北部、河套地区、平原。
本区属于暖温带北部,气候年较大,冬季寒冷,因此土墙厚实,一般屋设有火炕;冬季吹西北风,北窗小;年降水量不大,屋顶呈平顶或近似平顶,便于晒粮食。
3、黄土高原的民居包括、陕北、陇东、南部和西部。
该区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就是窑洞。
由于黄土土质疏松,质地均一,垂直节理发育,富含钙质,所以直立性强,便于开挖。
其特点是因势而造,冬暖夏凉。
按地形不同及所处的位置和形式,可分为靠崖式、地坑式和地坯拱式三种。
靠崖式为垂直崖面上开掘的窑洞,各家只能平列,不能围聚成院。
地坑式又称天井窑,是在没有崖面的地方向下深挖,造成人工崖面,再挖窑洞,深坑成方形,形成庭院。
在窑洞,靠近窑口门窗空气充足处,安排炕、灶等日常起居用;深处作为贮藏室。
包括中南部、、及北、皖北地区。
该地区冬季寒冷枯燥,多北风,房屋座北朝南,大多为四合院。
四合院由北面的正房和东西两侧的厢房及南面的门楼组成,它们之间用围墙连结。
满族与汉族的一些区别
满汉长期杂居共处,相互耳濡目染,彼此习俗融合,是满是汉确实不太容易分辨了。
于是,有人说:“满族人似乎已经没有什么自己的民族特点了”。
其实不然,我认为满族的民族特征还是很突出的,在很多方面与汉族的区别还是较大的。
阿城市满族人口近1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1%,他们虽然和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长期杂居生活在一起,也有的本来是满族人,但是由于历史的其他种种原因却申报了汉族族籍,可是他们的长辈或本人在许多方面的还保留着满族人的民族特征,下面就满族与汉族十几个方面区别看看满族的民族特征。
一、查阅谱书是满是汉一目了然清代中叶,直至民国年间,满族人家修谱、续谱的习俗一直沿袭不断。
满族人早年的家谱大都运用满汉两种文字。
一部谱书就是一部家族简史,查阅谱书自然会找到最准确的依据。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人家谱书已失,可以找其家族中最年长者询问,一般都可以追查到家谱。
汉族也有家谱,但决不用满文,所记内容和形式与满族家说为也不一样。
二、对父母的称谓满汉截然不同过去满族人对父母的标准称谓为“阿玛”、“额娘”。
民间称谓为“玛玛”、“讷讷”。
汉族人称父母为“爹”、“娘”或“爸”、“妈”。
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满族人多数也称父母为“爸”、“妈”了。
但在建国前,满族称“爸”、“妈”的绝对没有。
可以问其长辈人,在建国前对“他(她)”的我、父母怎样称谓。
三、问其祖籍便可知其民族阿城或阿城周边的满族,无论是拉林一带南八旗、杨树一带西八旗,料甸满族乡一带东八旗,蜚克图和新乡接壤一带北八旗,还是城中的满族人,或是从外地迁入调入的满族人,追宗朔源其祖籍都源于两地,一是部分女真人在前金这前未随完颜部进关,一直在此地居住,问其祖籍,他(她)们便回答是坐根满族,也有的人回答我们八辈子之前就是坐地户。
二是大部分满族人都于乾隆、嘉庆年间从北京迁来拓垦戍边的,问其祖籍,大部分人便回答:“北京顺天府宛平县辘辘把街、朝帽胡同”。
也有少部分人直接回答:“祖籍是长白山”的。
中国民居地域南北差异
洗手间没有窗户。
第五页
中国南方建筑特点
• 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 南方民居多使用穿斗式结构,房屋组合比较灵活 。在南方,房屋的山墙形似马头,南方建筑多粉 墙黛瓦,颜色淡雅。
从建筑载体感受中国文化
从建筑的起源,中国民居南北方建筑的差异 以及南北方宗教的差异等多种建筑文化,可以感 受出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正是中 国南北间建筑的多种差异,才构成了中国建筑文 化的多样性,体现出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第二十一页
噢,没了
谢谢观看
第二十二页
•
一是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官式宅第建筑,如同宫殿、
坛庙、苑囿、陵墓、衙署等官式建筑一样,属于高度程式化
的木构架体系建筑,无论在宅第族群的总体布局、院落组织
、空间调度,还是在宅屋的造型、配置、方位、间架、尺寸
、屋顶、装修以致材质色彩、细部纹饰等等,都经过长期的
筛选、陶冶,形成一整套严密的定型程式,表现出高度成熟
高山才可以充分感受。
• 九华山翠屏横无廊,莲花出山腹,珠海松涛共飞瀑。李白诗有云:“昔在九华 山,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就芙蓉。”
• 普陀山融海,岛,石,山,书之美为一体,有海天佛国之称。 • 四大佛教名山中,只有五台山在北方。五台山佛教胜地,景色与南方诸山迥
异。最低的怀台镇海拔1,700m。7月份的平均气温只有17.8℃,五台山素有
第三页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由于中国各 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 出多样化的面貌。 中国的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中的 一个重要类型,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民间建筑体系中 的重要组成内容。
关于辽宁省满族民居建筑风格的调查研究
关于辽宁省满族民居建筑风格的调查研究作者:高明月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2期摘要:辽宁省是满族分布的主要地区,满族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风格。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的方式,对辽宁省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满族民居;建筑风格;调查研究引言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满族与汉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其它各个民族都有着非常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民居与建筑风格上,在保留自身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又对其它民族的建筑风格进行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辽宁省是满族大省,其辖区内的满族人口在整个满族人口中拥有着近一半的数量。
近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满族的民居也在面临着不断被城市与城镇建设所融并的问题。
研究满族的民居建筑风格,对于丰富关于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与我国的民族建筑的史料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对其满族民居建筑风格进行调查研究。
一辽宁省满族民居的主要建筑风格。
1满族基本分布概况介绍在进行辽宁省的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调查以前,我们有必要对满族分布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包括独有的民族文化进行初步的了解。
根据国家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满族的人口数量有10410585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其中以辽宁省居多,按照国务院的统计的行政区域划分,在辽宁省境内有八个满族自治县。
另外,由于历史及人口迁移等原因,在我国其它地区包括台湾在内的很多省份都有满族人群的分布。
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满族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包括自己服装、语言、信仰与建筑,都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很多学者对于满族的图腾、信仰、服饰等方面都做了比较深入调查与研究,但关于建筑风格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2 满族民居主要建筑风格的基本介绍满族的民居建筑是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特有民族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在笔者走访的辽宁省锦州市北镇满族自治县的过程中,虽然在时代的变迁中,满族民居的建筑材料由原来的土培与茅草,渐渐地发展为钢筋混泥土,但是从整体的建筑布局与设计风格来看,还是沿袭了原有的民族特色。
东北民居特点
、东北民居群体布局东北民居多平原,地势平缓带上的村落多沿东西向成带状分布, 整体形成行列式布局,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
并且,有的东北传统民居在进行行列式布局时故意错开一个角度形成错列式布局,以改善通风和光照效果。
^3 1=^ C=l1=1 1=1 I~□并列式1=1 1=1 1=1I ---- 1 1=1 1=^墙列式东北民居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客观因素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而主观因素是为了在太阳高度角小时,避免建筑物之间产生对光线的遮挡东北满族民居的群体布局则具有自身特点。
满族民居主要以南北为主的单条纵向轴线控制院落空间与序列,而院落之间一般没有东西向的联系,这样的布局对南向面的采光是不利的。
这种布置形式主要来源于早期满人“占山为王”的习惯。
他们将院落建造在狭窄的山脊上面,而建筑物随着山脊的走向,由前向后延展排列,而在两侧发展上受到空间限制,故此形成了南北走向的群体布局。
二、东北民居院落式布局东北合院式民居气候适应性最大的特点是院落布局较为松散,院落空间大,厢房、门房和正房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此图为我国由南至北民居院落深宽比走向图。
可以发现,随着纬度的上升,深宽比不断下降。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在同等院落深度下,增大了院落的宽度(东北院落深宽比在0.8~1.9之间)。
这种做法的客观条件是东北土地资源丰富,而原因则是这样有利于增加日照,避免厢房对正房的光线遮挡,以便缓和冬季带来的严寒。
其次东北大院的宽松的院落设计也有利于从事生产劳动。
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生产劳动不得不在室内进行,这就使得许多暂存物品、劳动工具、车马等必须放在室外,宽阔的院落为他们提供了空间。
并且东北民居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四合院多了一处后院,主要是用于粮食储存。
除了合院布局松散之外,东北合院式民居还有其他特点。
东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高的、宽宽的、矮矮的、窄窄的”。
高高的指房屋台基高,主要是为了防积雪。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东北地区是我国满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满族传统民居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满族民居文化逐渐受到重视,民宿设计研究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结合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特点,探讨民宿设计对满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特点满族传统民居呈现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木结构建筑:满族民居多采用木结构建筑,通过榫卯结构进行连接,具有很高的抗震和抗霉蚀能力。
建筑的外墙多为原木打磨而成,保留了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泽,给人一种朴素而又温馨的感觉。
2. 四合院式布局:满族传统民居以四合院式布局为主,院落内有正房、厢房、偏房等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院落景观,展现出家族的世代传承和家庭的温馨氛围。
3. 装饰艺术:满族民居的室内外装饰艺术非常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壁画、雕刻和家具上。
壁画多以吉祥图案和传统民间故事为主题,雕刻也多以龙凤、花鸟等祥瑞图案为装饰,家具则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
二、民宿设计对满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1. 民宿设计中的文化体验在民宿设计中,可以通过重新打造满族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使游客能够在体验传统民居的也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通过在室内外的装饰上融入满族传统文化元素,如壁画、雕刻和家具等,让游客在住宿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和感受满族民居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2. 民宿设计中的保护与修复在民宿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在保护满族传统民居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和改造,以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
在保留原有建筑结构和风格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室内外设施进行改善和升级,增加舒适度和实用性,使民宿更符合现代人的居住标准,同时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满族传统民居文化。
三、民宿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在进行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保护与改造的平衡:在进行民宿设计时需要保持满族传统民居的原汁原味,同时要考虑现代生活的需求,合理进行改造和升级,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
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以满族、朝鲜族、汉族民居为中心
区域内 诞生并成长起来的一个民族,有着丰富而又典型的萨满教传统。 本文以满族的萨满教为切入点,探究满族及其先世与萨满教的关系, 也是对萨满教发展与人类历史进程的一个有代表性的考察。 本文主体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和讨论了满族萨满教的各种崇拜:自 然的原始崇拜、 动植物图腾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对于这些崇拜,运用史料、考古、
中 文 摘 要
萨满教是原始宗教,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封建社会,并且延续到封建社会末期才走向衰落,甚至现今社 会仍然还有很多遗存。 对于一个随着历史发展而一路走来的古老原始宗教的研究,是我 们研究社会变迁、朝代更替和人类发展的一个有力的辅助和必要的补 充。萨满教与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密不可分,在研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 的历史及其发展时,萨满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不研究萨满教就不会
c u t -i n , t h e a t r i c l e e x p l o r e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m a n m i n o r i y t , i t s a n c e s t y r a n d s a m a n i s m ,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s a m a n i s m a n d t h e
s a m a n i c h i s t o r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r e f o r m s i n m a n m i n o r i t y a n d i t s p r e d e c e s s o r , r f o m w h i c h w e c a n c o n c l u d e t h e s a m a n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i n m a n m i n o r i y t , a s w e l l a s i m p r o v i n g a n d p e r f e c t i n g . A s f o r t h e h i s t o r i c p h a s e s o f t h e p r e d e c e s s o r o f m a n m i n o r i y t , t h i s e s s a y e l u c i d a t e s i t s h i s t o r i c
东北地区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浅谈
东北地区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浅谈摘要:东北民居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的完善和改变着自己的面貌,而且形成了具有适应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多民族生活习惯的独具特色的建筑布局形式。
研究东北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对北方寒冷地区现代建筑的建设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关键词:东北民居;建筑布局;布局形式如今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
各种文化互相撞击,传统的东西方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冲突日趋激烈。
现代建筑在让人们在生活中感觉到了现代科技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但与此同时现代建筑的千篇一律给人们带来了在精神上的乏味,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的缺失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布局有着明确的流线,完整的格局,明显的主体建筑,简直组合体和渐进的层次的布局特点。
在广大的住宅房屋中,东北地区民间居住建筑具有独特风格和形式。
一、东北民居建筑的整体布局形式为地区情况复杂,虽然类型变化简单,但材料的运用、建筑的设计手法和局部处理却是很丰富的。
特别是由于各民族长期居住所积累的经验,具体的处理和变化是多方面的。
其中的一些建筑手法今天仍可适用,东北民居建筑的布局更是如此。
例如沈阳这样的东北历史名城,城市分为几个主要区域,如东、西、南、北四塔四市等等,每个区又有大街﹑中街﹑小街,街道再通过胡同小巷,胡同中才是住家门户,其有组织建筑群体构图的关系和明确流线层次格局。
东北民居的三合院、四合院形式正是以庭院为公共中心的向内的家庭组合体,建筑的组成有严谨方整的格局,因此一座完整的民居不论规模大小都组成严谨清晰的格局;主体建筑在城市中控制着道路网和其他从属筑,居民都希望自己居住的街坊有个明显的标志。
把一组建筑或一座建筑中的一部分作为主体处理时,就形成了村镇、建筑群或家庭住宅中的核心部分。
东北民居不仅注重组合体自身的布局变化,更注重街、坊、院落相互之间的划分与联系,成组成区地布置具有社会生活内容的建筑社区组合。
这些组合可以表现出组织邻里生活社会化的思想;建筑的安排要其使用的公共性的程度,形成一个有层次的布局,按人们的亲疏关系布置宅院。
浅谈我国民居建筑及南北差异
浅谈我国民居建筑及南北差异作者:魏颍惠来源:《大观》2016年第07期摘要: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他们居住形式各不相同,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和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我国传统民居建筑逐渐被新型建筑所代替,数量和种类也不断减少。
为此,谈谈我国民居建筑以及南北方典型民居建筑之间的区别,希望在未来里,我们还会想起灿烂多姿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
关键词:传统居民建筑;南北方建筑;对比人类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从古至今,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一个“家”字就引出了古代的部落、现在的村落和城市。
一、传统民居建筑由来最初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是穴居、半穴居的“土穴”。
穴居是北方人的主要居住形式,穴居从竖穴、横穴展到半地穴,然后被木骨泥墙房屋代替。
穴居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
巢居是南方人的主要居住模式。
原始人利用树木和杂草在树上搭建的一种原始建筑,因为形状特别像鸟巢,所以称之为巢居,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及长江流域以南。
后来逐渐发展为后来的干栏式建筑。
二、南北民居建筑(一)北方民居建筑—北京四合院汉族民居除了部分窑洞民居外,其它各地的汉族民居大多以木架结构建造而成,作为三代首都的古城,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北方地区最为典型的传统建筑。
其建筑的基本特征是以南北对称布置的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建筑外的人看不到院内的景象。
院内由坐北的正房、东西对称的厢房、南面的倒座房组成,大门设在东南角,这种是最基本的一进式院落,如果需要扩建,就在倒座房与东西厢房间砌墙,把其分为两院,在用中间门相通,这样则为二进院落。
如果在正房后面增添后罩房形成后院,则为三进院落。
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是晚辈的起居室。
(二)北方民居建筑—陕西窑洞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因为没有房子,就利用当地立体性能好的土层,建造了黄土高原上最独特的建筑—窑洞。
窑洞分为土窑、砖窑、石窑等几种建筑形式。
土窑顾名思义就是在土坡上挖成的黄土窑洞,该窑洞冬暖夏凉,保温隔音效果好。
满族民居与汉族民居院落空间布局之比较
研究探讨 Research318满族民居与汉族民居院落空间布局之比较柳红明于静(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吉林长春 130118)中图分类号:G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8)11-0318-01摘要:满族民居与汉族民居经过长时间的杂居,形成了既有自己独特风格又有不同之处的建筑形式。
本文从满族民居和汉族民居院落空间布局的角度出发,对院落空间各部分的异同进行比较,以便于更加了解各民族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的不同。
东北地区气候特征明显,少数民族人口较多。
因此,各民族民居建筑形态各异。
在几大民族杂居的大背景下,一个文化强势的民族影响或者主导另一个民族的文化,民族文化交融现象明显。
大多数少数民族民居存在着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建造同种形态民居的现象,还有的是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拥有不同民居的复杂现象。
在对单一民族民居进行研究调查时,不能忽略其他少数民族与其文化交融对民居造成的影响。
汉族自清期时期入关以来,对于东北地区的地域性、气候性也适应了许多。
汉族民居院落空间延续了平原地区的建造特色,四合院式院落经过长时间的与其他民族文化融合、对当地气候的适应,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满族祖先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早期居住在山里,逐渐向平原地区迁移,与各民族杂居在一起,逐渐形成了满族特有的合院形式。
1 相同之处汉族与满族院落形态布局基本一致,都是采用坐北朝南的布局形式,四面围以围墙,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建筑理念。
在空间布局上,采用以南北向为轴线的方式控制院落空间对称,严格遵照中轴线对称的原则。
院落以正房、厢房为其基本形态,院落内部较为宽敞,一因东北地区的冬季严寒,要注重防寒,保证充足日照,因此,正房和厢房间距离较大,不会相互遮挡光照。
二是因为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建造院墙时可以多占一些土地,汉族人把土地视为财物,因此院落布局总体较满族人复杂。
2 不同之处汉族民居和满族民居因文化的差异,宗教背景的差异又存在很多不同之处,这些不同充分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风格特点和生活习俗。
东北民居特点
一、东北民居群体布局东北民居多平原,地势平缓带上的村落多沿东西向成带状分布,整体形成行列式布局,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
并且,有的东北传统民居在进行行列式布局时故意错开一个角度形成错列式布局,以改善通风和光照效果。
东北民居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客观因素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而主观因素是为了在太阳高度角小时,避免建筑物之间产生对光线的遮挡。
东北满族民居的群体布局则具有自身特点。
满族民居主要以南北为主的单条纵向轴线控制院落空间与序列,而院落之间一般没有东西向的联系,这样的布局对南向面的采光是不利的。
这种布置形式主要来源于早期满人“占山为王”的习惯。
他们将院落建造在狭窄的山脊上面,而建筑物随着山脊的走向,由前向后延展排列,而在两侧发展上受到空间限制,故此形成了南北走向的群体布局。
二、东北民居院落式布局东北合院式民居气候适应性最大的特点是院落布局较为松散,院落空间大,厢房、门房和正房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此图为我国由南至北民居院落深宽比走向图。
可以发现,随着纬度的上升,深宽比不断下降。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在同等院落深度下,增大了院落的宽度(东北院落深宽比在0.8~1.9之间)。
这种做法的客观条件是东北土地资源丰富,而原因则是这样有利于增加日照,避免厢房对正房的光线遮挡,以便缓和冬季带来的严寒。
其次东北大院的宽松的院落设计也有利于从事生产劳动。
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生产劳动不得不在室内进行,这就使得许多暂存物品、劳动工具、车马等必须放在室外,宽阔的院落为他们提供了空间。
并且东北民居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四合院多了一处后院,主要是用于粮食储存。
除了合院布局松散之外,东北合院式民居还有其他特点。
东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高的、宽宽的、矮矮的、窄窄的”。
高高的指房屋台基高,主要是为了防积雪。
宽宽的指南窗宽大,这样有利于南向采光。
矮矮的指房屋净高低,窄窄的指室内进深小,这两点都是基于建筑室内保温所做的措施。
东北民居特点
一、东北民居群体布局东北民居多平原,地势平缓带上的村落多沿东西向成带状分布,整体形成行列式布局,使得绝大部分的建筑都具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
并且,有的东北传统民居在进行行列式布局时故意错开一个角度形成错列式布局,以改善通风和光照效果。
东北民居的间距一般比较大,客观因素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而主观因素是为了在太阳高度角小时,避免建筑物之间产生对光线的遮挡。
东北满族民居的群体布局则具有自身特点。
满族民居主要以南北为主的单条纵向轴线控制院落空间与序列,而院落之间一般没有东西向的联系,这样的布局对南向面的采光是不利的。
这种布置形式主要来源于早期满人“占山为王”的习惯。
他们将院落建造在狭窄的山脊上面,而建筑物随着山脊的走向,由前向后延展排列,而在两侧发展上受到空间限制,故此形成了南北走向的群体布局。
二、东北民居院落式布局东北合院式民居气候适应性最大的特点是院落布局较为松散,院落空间大,厢房、门房和正房之间的间距也较大。
此图为我国由南至北民居院落深宽比走向图。
可以发现,随着纬度的上升,深宽比不断下降。
对于纬度较高的东北地区,在同等院落深度下,增大了院落的宽度(东北院落深宽比在0.8~1.9之间)。
这种做法的客观条件是东北土地资源丰富,而原因则是这样有利于增加日照,避免厢房对正房的光线遮挡,以便缓和冬季带来的严寒。
其次东北大院的宽松的院落设计也有利于从事生产劳动。
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很多生产劳动不得不在室内进行,这就使得许多暂存物品、劳动工具、车马等必须放在室外,宽阔的院落为他们提供了空间。
并且东北民居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四合院多了一处后院,主要是用于粮食储存。
除了合院布局松散之外,东北合院式民居还有其他特点。
东北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高高的、宽宽的、矮矮的、窄窄的”。
高高的指房屋台基高,主要是为了防积雪。
宽宽的指南窗宽大,这样有利于南向采光。
矮矮的指房屋净高低,窄窄的指室内进深小,这两点都是基于建筑室内保温所做的措施。
东北农村建筑
东北农村建筑东北地区的农村建筑,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些建筑既能适应严寒的气候,又能满足农村居民的生活需求。
下面将从房屋结构、建筑风格和传统文化等方面来探讨东北农村建筑的特点。
一、房屋结构东北农村建筑的房屋结构一般由多个独立的房间组成,每个房间均有自己的功能。
传统的东北农村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多用砖头砌筑,内部多采用木材作为主要结构材料。
这种结构在严寒的冬季能够提供很好的保温效果,同时也能够方便居民进行湿度的调节。
东北农村房屋的结构通常简单而稳固,兼顾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二、建筑风格东北农村建筑的风格主要受到汉族传统建筑和满族建筑的影响,并融合了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和居民的居住习惯。
传统的东北农村建筑多为平房,屋顶一般呈马脊形状,这种设计不仅能够抵抗大风,还能够防止积雪压顶。
此外,房屋外观多采用淡雅的色彩,常见的有白色、灰色等,给人一种宁静、清新的感觉。
东北农村建筑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东北农村建筑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地砖或者石头铺设的地面,给人一种坚实、稳定的感觉。
房屋内部常常悬挂着传统的绘画作品和各种手工艺品,诸如水墨画、纸剪、剪纸等,这些传统艺术品不仅丰富了室内空间的装饰,也展示了东北地区丰富的艺术传统。
同时,东北农村建筑也反映了东北人民勤劳朴素、团结友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四、现代改造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农村发展的需求,东北农村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和改造。
现代农村建筑借鉴了一些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技术,逐渐融入了现代元素。
许多农村房屋进行了外墙的改造和室内设施的升级,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提高了居民的居住质量。
总之,东北农村建筑作为中国农村特色建筑之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也成为东北地区乡村风景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希望东北农村建筑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建筑文化。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满族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发展的推动,许多满族民居面临着严重的文化保护困境。
许多传统的满族民居被拆除或改建,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这引起了学者和保护者们的重视。
东北地区作为满族聚居区域,拥有大量的传统满族民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传统建筑面临着重大的文化保护挑战。
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特点和文化保护现状,分析民宿设计在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中的作用,结合实践案例,探讨满族民居文化与民宿设计的有机结合之道。
通过研究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与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部分的内容应包括:本研究旨在探讨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的相关问题,具体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分析当前满族民居文化保护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总结存在的矛盾与不足,为今后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2. 深入研究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特点与传统建筑风格,探讨其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为民宿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3. 探讨民宿设计理念,探索将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相结合的可行性和方法,为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4. 分析民宿设计实践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探讨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满族民居的文化价值;5. 总结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的启示,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弘扬满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色,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地方特色的传播与交流。
通过研究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可以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民宿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符合现代人的居住需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繁荣。
汉族房子的特点
汉族房子的特点汉族房子的特点居住在华北平原的汉族,其传统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的平房,院落多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居住在东北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与华北基本相似,区别在墙壁和屋顶,那里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实,主要是为了保暖;居住在陕北的汉族,则根据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e 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为住房,窑洞不仅冬暖夏凉,而且不占耕地面积;居住在南方的汉族,其传统住房以木建房为主,讲究飞檐重阁和律卯结构。
由于南方各地习俗和自然条件不同,在住房建筑布局上也有差异。
如丘陵山地的楼房依山而建,江浙水乡则注重前街后河,福建的土楼庞大而美观,苏州的楼阁小巧而秀丽。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汉族,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样式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六)苗族云南的苗族居住较为分散,全省各地几乎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文山、红河两个州和昭通市。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苗族的住房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
在苗族人数众多、自然条件较好的平坝地区及河谷地带,其住房多为一楼一底的木结构建筑;而在山区多为灵活多变的吊脚楼,有的甚至是“叉叉房”。
开远苗族农户绝大部分居住的房屋是土木结构瓦顶或土木结构石棉瓦房,昭通苗族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叉叉房”。
苗岭山区的苗族民居,室内装修别具一格,一般以几何纹样为主,装饰重点在入口、退堂、门窗、吊柱等处。
(七)回族云南的回族主要分布在滇东、滇西、滇南和滇中四大片区,其中9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镇及内坝地区,少部分居住在山区,云南回族有向中心城市集中的趋势。
几百年来,回族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文化特性,即使在汉族或其他民族的文化包围圈中也始终未被同化,其建筑也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庙宇式四合院样式。
回族多习惯围清真寺而居,其民居庭院布局呈封闭式内向性,善于利用建筑空间,使房屋各部分既连接又延伸,相互渗透和呼应,庭院空间具有围而不死、封而不闭的特点,清洁卫生和环境优美是回族民居的共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 杜若 . 满族 的居 室与建筑 , 满族研 究 , 1 9 9 2 . 2
【 9 】 王 中军 . 东北 满 族 民居 的 特 点 . 长 春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 2 0 0 4 . 1
f l 0 1 韩 晓时 . 满族 民居民俗 . 沈阳 出版社 . 2 0 0 4
四、 总结
【 3 】 孙大章 . 中国民居研 究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 0 0 4
【 4 】 周立军 . 东北 民居 .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 , 2 0 0 9
【 5 ] 张鲲 编 . 气 候 与 建 筑形 式 解析 . 四 川 大 学 出版
社 . 2 0 1 0 . 4
( 昆明理 工大学 建筑与城 市规划 学院; 2 0 1 5 . 4 ) 参考 文献
7 9—
—
[ 1 】 孙进 己 . 东北 民 族 源 流 . 黑 龙 江人 民 出版社 , 1 9 8 9
[ 2 】 王绍周 . 中国民族建筑 . 江 苏科学技 术 出版社 , 1 9 9 9
是满 族窗花在 组合 时 , 式样 没有 一定 的规律 , 随意性 很强 , 寓
意吉祥就可 以, 汉族则讲 究一定的规律性。
1以遗址保护 为前 提 , 坚持合理 、 适度 、 持续发展原则 : 这是 考古遗址 展示 的前提。遗址 不仅 属于现代 人 , 也 属
两个 独特 之 处 : 一是 满族 窗花 选择 的大 多式样 简 练 , 线条 粗
狂, 且 各种 基本 式样组 合也 比较简单 , 不似 汉族 那样 繁琐 : 二
一
考古遗址 的定 义及 分类
( 7 ) 古代 帝王 陵寝和 墓葬 群 , 如 秦始 皇兵马俑 遗址 , 汉 阳
陵遗址等。
1考 古 遗 址 的定 义
考古遗址 是指 1 8 4 0年 以前古 代人 类生活过 的环 境遗存 或遗留下来 的村 落、 住宅、 作坊、 寺庙 等经过考古发掘 的遗址 。 这里我们 强调 的是经过 考古发掘 的遗址 , 大 山铺 恐龙 化石群 遗址和 兰花洞等 自然遗址 不在此范 围之 内。 2考古遗址 的分类 考古遗 址 内容较 广 , 一般包 括在考 古文化和 我 国历史在 政治 、 经 济、 文 化上 占有 重要地 位 的原 始聚 落、 古代城 市 、 宫 殿、 陵墓和 宗教、 丧葬、 军事 、 交通、 手工业、 水 利等建筑与设施
【 7 】 林晓花 . 黑龙 江省满族 民居研 究 . 哈 尔滨工业 大学硕
士论文 . 2 0 0 6
个民族互相学 习 , 并且秉 持着 自己民族 的特 色 , 形成 了独特的
民居形 式。在全 球化进程 日益 加速 的背景 下, 一 些传统 民居 建筑 被 忽视。在 对 比中找到两 个 民族 在建造 方式上 的异 同, 希望 可以对传统建筑在建造上 的技术研究尽 绵薄之力。
下七 种 类 型 : ( 1 ) 1 日石 器 时 代 文 化 遗 址 与 猿 人 类 化 石 地 点 , 如 周 口店 北
京人遗址 、 元谋人遗址等 : ( 2 ) 新石器 时代 文化遗 址 , 如陕 西省西 安半坡遗 址 、 河姆 渡遗址 、 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 等 ;
( 3 ) 历史 时期城 市遗址 , 如 明 中都 皇故城 遗址 、 郑 州商代
的 遗 迹 及 相 关环 境 。 考 古 遗 址 内 容 丰 富 , 其 分 类 方式 也 根 据
由于各学科研 究角度不同 , 除分类行数方法外 , 我们 可 以
根 据 研 究 重 点 和 具 体 分析 灵 活 掌 握 。
= 考古遗址展示 的原 则 考古遗址 的展 示历史悠 久 , 在 1 6世 纪欧洲 文化遗址 保护
遗址 等 ; ( 4 ) 古代( 军事、 交通、 仓 储等 ) 工程遗址 , 如 四J 1 l 成 都 都 江
堰遗址、 北京长城遗址 等 ; ( 5 ) 古代 手工业遗址 , 如 江西华林造纸作坊遗址 等 : ( 6 ) 古代 建筑 群遗址 , 如唐 大明宫遗址 , 明清故宫遗址等 ;
不 一 刀 { = I = I : 浅 析 考古 遗 址 的展
赵 文 阳
摘要 : 考古遗址作 为人类历 史的见证 者 , 承 载着大量 的历 史文化信 息 , 对我们研 究古代文 明具有重要 的科 学 艺术价值 。 对其进行保 护和展示 , 就是延续考古遗址 的生命 力 , 为公 众 了 解 古代 文明 , 感 受历 史文化提 供 了很好 的平台。然而 , 考古遗 址是珍 贵 而脆弱 的, 它具有不 可再 生的特 点。这 对考 古遗 址 的保 护和展 示提 出 了更 高的要 求 , 本文从 考古遗 址的展 示方 式 出发 , 通过对 一些案例 的研究分析 , 以期能得到一 些有益的 结论和信 息 , 为考古遗址 的有效展 示提 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 考 古遗 址遗址保护 展 示方式
的理 念之 中就 已出现 。展 示的 “ 示” 作 启示和演 示解 释。我
们 可 以将 考 古遗址 展示 定义 为在遗 址得 到安 全保 护 的前 提 下, 将 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传达表现 出来。
在从事考古遗址展 示活动时, 我 们 应 遵 循 以下 原 则 :
研 究角度和学科 而有所不 同。 中国建筑 设计研 究院 的历史研 究所陈 同滨研究 员根 据遗 址的有鲜 明的地域特色和 民族特 征的 民居 中蕴含 着古
人在 营建活动 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措 施。作为东北 民族中 人数最多 的汉 族和满族 , 在同样的地理位 置和气候环境下 , 两
[ 6 】李 同予 . 东北 汉族传 统舍院式 民居院 落空间研 究 . 哈
尔滨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论 文 2 0 0 8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