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筷子文化的不同.
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礼仪的差异
浅谈中日饮食文化礼仪的差异一、本文概述饮食文化礼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饮食文化礼仪。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在饮食文化礼仪方面的差异,增进对两国文化的理解,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文章将从中日餐桌礼仪、餐具使用、食物种类和烹饪方式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读者能够通过本文,对中日饮食文化礼仪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本文也希望能够为中日两国在饮食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中日饮食文化差异的背景和历史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礼仪的差异,源于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日两国在历史长河中有着密切的交流与互动,但也有各自独立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体系。
而日本的饮食文化虽然也受到中国的影响,但在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饮食文化。
在地理环境方面,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物产丰富,这为中国的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而日本则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和食材选择。
例如,日本的海鲜料理就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孕育出的饮食文化代表。
在文化背景方面,中日两国在哲学、宗教、审美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传统和观念。
例如,中国的儒家文化强调“和”与“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饮食礼仪和餐桌文化。
而日本的茶道、武道等传统文化也对其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日两国在历史上的交流和互动也对双方的饮食文化产生了影响。
例如,中国的唐朝时期,日本曾派遣大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其中就包括饮食文化。
而近代以来,随着中日交流的增多,两国的饮食文化也开始相互融合和借鉴。
中日饮食文化礼仪的差异源于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了解和探究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中日韩三国都吃得是米饭,所以使用筷子是常见的饮食文化。
尽管两国使用的筷子形式是相似的,但在视觉和实用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一、历史背景筷子是一种最早使用的餐具,起源于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中国,之后殖民化及贸易的发展将筷子文化带到了日本和韩国。
历史上,筷子在中国被使用的时间越长,成为了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之相比,日本和韩国在使用筷子上有更多相似之处。
二、形状设计中式筷子和日式筷子的区别是较大的,中式筷子长而粗,因为中国饮食多是整根筷子夹出吃,还常常用它来搅拌菜肴,又因为中国是用粘性大的米饭,筷子加粗更容易夹稠米饭。
而日式筷子粗细相同,较标准左右,长约23厘米,方便夹寿司等小点心,可以单根使用,另外它的尖端是向上弯曲的,并有齿状滑槽。
但韩国的筷子与日式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比较细长,也是单根,只不过它的长短与中式相近,且尽头有圆锥形的末端,用于更容易地夹菜。
三、材质和特性从材质上来看,中式筷子通常是由竹、木制成,由于粗大的设计使得使用更加粗暴,形式上比较考究。
日本的筷子通常由木、银、降银等材料制成,质地比较坚硬,设计精细,保持了日本人细腻的审美。
而韩国的筷子则是,尺寸上的大致与中式一致,制造材料则多种多样,但也大多以竹子为主,在筷端设置有背厚状的三角形,便于夹住较大的食材,但要用心使用,稍有不慎容易夹不住。
总体而言,韩国的筷子比较轻薄,显得更加精细。
四、使用方法和文化差异中国人常常把筷子竖插在饭碗里,是因为这种方式类似于祭祀祖先的盛情,是不好的表现方式。
当代年轻人不应注意这些细节。
应该要将筷子放在筷架或放在碗或盘子的边缘,最好放倒。
日本人是把筷子平着在桌子上,原因是插在碗里时很容易引起不良印象。
韩国人则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他们讲究先使用汤匙吃汤,然后才开始使用筷子。
相比之下,中国人更为“豁达”、日本文化则更为“精致”,而韩国则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点。
五、总结总的来说,中式筷子的设计更注重实用性,材质是以竹木为主,形状过于肆意,并有较强的文化属性,象征着中国人的和谐与团结;日式筷子更注重美感,设计得更为精细,而在使用方法上也追求规矩和礼貌,是日本文化的表现;韩式筷子介于两者之间,更注重设计轻薄,尺寸上与中式相近,夹菜方便,对于食品的背后也有很多文化细节。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是中国文化圈与日本文化圈的代表,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
虽然中日两国地理位置相近,但由于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两国文化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礼仪、美食、观念等几个方面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
中日两国的礼仪习惯存在着显著差异。
在日本,有许多独特的礼节和行为规范。
在日本社会中,弯腰、鞠躬是向他人致敬和表达敬意的常见方式,而在中国,握手和鞠躬相对较少,多以礼貌的微笑和问候来表示。
在用餐礼仪方面,日本人注重通过刀叉和筷子的用法和技巧来展现自己的修养,而中国人更偏爱使用筷子,认为筷子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象征。
中日两国的美食文化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在日本,人们非常注重食物的味道和视觉效果,追求的是精致和细节。
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寿司等被赋予了很高的艺术性,讲究食材的新鲜和制作的精细。
而在中国,美食更注重口味的多样性,讲究调味和烹饪技巧。
中国的煲汤、热点菜、风味小吃等都有着丰富的味道和独特的风格。
中日两国在观念方面也有一些差异。
在价值观念上,日本人更注重集体利益和他人的面子。
他们非常讲究团队合作和社会秩序,追求和谐和稳定。
而中国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独立,重视个人价值和自主性。
在教育观念上,日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稳定性,注重知识传授和功利性教育。
而中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注重知识与道德的结合。
中日两国文化存在着诸多差异。
这些差异既反映了两国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也体现了两国对文化的不同追求和理念。
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日筷子文化比较
中日筷子文化比较筷子是中日两国的传统餐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在外形、材质和使用方式上,中日两国的筷子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的文化内涵和使用方式却存在一些差别。
1. 筷子的形状和材质中日两国的筷子在形状和材质上存在一些不同。
一般来说,日本筷子比中国筷子要细长,且末端呈尖形,而中国筷子则更加粗壮,末端呈圆形。
此外,中国筷子的材质一般为木质、竹质或塑料,而日本筷子则更多采用质地更为坚硬的竹子或玄武岩材质。
2. 使用方式虽然中日两国的筷子都用于食物摄取,但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在日本,人们使用筷子的方式更为精细、注重细节。
比如说,日本人吃寿司时,会使用筷子向下,以保持饭和鱼的形状和口感。
同时,日本人使用筷子时较为注重与他人的交流。
在饭桌上,人们会将筷子略微向对方倾斜,表示一份尊敬和友善。
而在中国,人们使用筷子的方式则更为随意。
由于中式餐食偏重于汁汤和食材的混搭,所以在食用时,人们更多地采用分别用两根筷子夹菜或直接利用筷子切割食物的方式。
同时,中国人在使用筷子时并不需要过多注重筷子与他人的交流,一般直接将筷子夹菜即可。
3. 筷子文化内涵中日两国在筷子文化内涵上存在一些差异。
在日本,人们将筷子视为食物的供应器,同时也将其视为一种艺术品。
日本有着丰富的筷子文化,其中包括不同材质和色彩的筷子,以及一系列与筷子相关的礼仪和规矩。
而在中国,人们对筷子的视角则更加实用。
中国人将筷子视为一种日常工具,无论是在餐桌上还是平常生活中,都会用到筷子。
同时,中国也有着千百年来的筷子文化,其中包括与筷子相关的匠艺、历史故事和文化演变。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
中日饮食文化差异众所周知,中日文化有着很深厚的渊源,饮食文化作为中国基本的文化,对周边国家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影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饮食在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中处于何等重要的地位。
从唐朝开始,日本就与中国进行了大量的交流活动,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筷子的使用也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连日本的岁时食俗、调味方法都与中国节俗的传播分不开。
日本人不太重视饮食。
在日本的传统思想中,认为谈及饮食是低下、污秽的,在日本的神话中,有关饮食的部分很多都与身体部位有关,从千年前更产生了“女体盛”这一典型男尊女卑的餐宴形式,至今依然在京都、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高级会所出现,所以日本人从深植于根的文化中认为过多的关注饮食是不洁的。
加之在中国思想传入日本时,也接受了孟子关于“君子远庖厨”的思想,使得饮食中男女性别差异的味道更加浓郁。
而中国对于饮食却是有着很深的执着。
有这么一句口头禅“君子为腹不为目”,中国的菜肴每一顿都是经过比较长时间的烹调的,特别是在宴客的时候,菜色更是体现主人家境和身份的一大象征。
在节日之中,传统食物的准备有时比传统庆祝活动更为人所注意,没有特定食物的节庆是不能展现出气氛的。
比如端午节,在划龙舟之余,分粽子是绝对免不了的,即使是在大学里生活的学生,没有留意龙舟比赛,也会购买粽子“应节”。
其他节日也有相应的食品。
这与日本人在节庆期间更多的关注庆典的活动举行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为了更好的发展饮食文化,还特意举办很多不同的比赛,在菜色有地方特色的区域还有专属的菜系名称,如粤菜、川菜、上海菜系等八大菜系。
还有“食在广州,味在四川”等俗语。
中日在烹调菜肴时所用的食材也有很大的区别。
中国已陆地居多,而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围海而生的国家,中国的海岸线虽然很长,在近海的地区也会有大量的海洋类菜式,但是烹调上也与日本有着根本的差异。
处于亚洲的人们,或者比较关注中日文化的西方人基本上都能很轻易的分清何种食物是属于中方的,而何种属于日方。
中日两国筷子文化对比研究
2019.04学教育内容摘要:筷子是东亚文化圈尤其是中日两国广泛使用的餐具,其形状设计非常契合东亚国家的饮食文化。
中国是公认的筷子发源地,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受中国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列岛的人们也开始学习使用筷子用餐。
筷子传到日本后,其形状及功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筷子文化。
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筷子,进一步研究中日筷子文化。
关键词:中日筷子文化对比张明坤中日两国筷子文化对比研究探索者众所周知,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
筷子作为东方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类饮食和社会文化。
筷子不仅是中国餐桌必不可少的餐具之一,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很常见。
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两根筷子,却能在五根手指的相互配合下完成夹、捞、扒、搅、挑等一系列动作,堪称绝妙。
筷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东方文明的象征,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一.筷子的起源1.筷子的定义筷子是指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象牙、骨、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
(中国《现代汉语词典》)筷子是指用木头、竹子、象牙等制作,用于夹取食物来吃的两根棒。
(日本《大辞林》第三版)在吃饭或做菜的时候用来夹取食物的一对细的棒状器具。
(《日本大百科全書》)2.筷子的发明毫无疑问,筷子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伟大智慧的中国古人发明的。
筷子是何时何地何人发明的,史书中并没有记载。
关于筷子的发明,有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故事。
从神鸟救姜子牙的细丝竹枝,到商纣王的宠妃苏妲己用玉簪夹肉喂纣王的玉箸,再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为赶时间治水,顺手折两根树枝捞取锅中滚烫的食物来吃的树枝细竹。
这些虽都是神话传说,看起来也很不靠谱,但都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筷子的发明过程。
而实际上,筷子的发明的确是因为直接用手拿取煮熟的食物烫手的缘故。
筷子的诞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3.日本筷子的历史7世纪,小野妹子等遣隋使返回日本的时候,带去了很多中国文化,其中也包含中国的饮食方式(箸食),一同传到日本的还有筷子。
从筷子看中日文化的差异
从筷子看中日文化的差异作者:余丹菊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第05期摘要筷子在中日两国人民一日三餐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在很多细节上却有所不同。
中日两国筷子外形上有所差别,在日本专筷的使用比中国普遍得多,有关用筷方面的礼仪和忌讳在两国之间也有不少相异之处。
从筷子的诸多差异中我们可以窥见两国在饮食文化、信仰以及生死观上都有所不同。
关键词筷子中日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筷子是中日两国人民最常用的餐具之一,在平常的饮食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而日常餐具筷子的使用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两国之间也有很多异同之处。
中国人用餐时筷子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视为手的延伸。
而日本人用筷起初是从中国引入的。
「はし」在中国古代就写作“箸”,这个字在传入日本后便一直沿用至今变成了现在日本的常用汉字「箸」。
可以说筷子的历史在两国都很久远。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筷子形状和用筷讲究等等也不断演变,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筷子文化。
中日间筷子文化的不同折射出两国文化差异的方方面面。
1从筷子形状看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中国的筷子一般以圆柱形和四角柱形居多,末端并不太尖,而且上下通常差不多粗细。
日本的筷子一般较中国短些,上面涂有一层漆,日语称为「塗り箸」,翻译成中文就是“漆筷”。
末端很尖是日本筷子的一大特征。
中国的筷子末端虽然也会稍细些,但并没有日本的筷子那么明显。
这和中日两国饮食习惯的差异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属于内陆型国家,人们自古以来以米饭和内陆动物的肉类为主食,所以筷子末端即便形状圆润也丝毫不会影响其使用。
与之相对,日本是岛国,典型的海洋性国家,其丰富的海产是古时人们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即便是现在,以鱼为主要食材的生鱼片和寿司也很受日本人的喜爱。
在食用带有细小鱼刺的寿司和生鱼片之类的食物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将鱼刺挑出,筷子的末端很有必要设计成尖细形状。
除了筷子末端形状相异之外,中国的筷子要比日本的长一些。
汉字文化与日本筷子
“箸 ” 的文化意义。从词汇学的角 ’& 附加在日语 “箸 ” 度分析, 我以为, 与 读音相同的三个词是附加在
(形 ) (神 ) “形神皆同 ” “形 用词的字形 与释义 比较, 和 似神似 ” 占绝大多数。下面列举部分汉日用词进行比 (不文明的表现 ) 较 :
汉语 刺筷 泪筷 吸筷 敲筷 指筷 游筷 粘筷 日语 刺箸 泪箸 吮箸 敲箸 指箸 迷箸 癤箸 描 述
以箸代叉, 用筷子戳扎着进食 挟菜途中, 菜上的汤汁像泪水一样滴 当众舔食粘在筷子上的食物 用筷子敲打碗盘, 为过去乞丐 “咒骂苍天” 作派 就餐时拿筷子指他人 不知吃什么好, 举筷在菜的上面游来转去的
( -$$! )
箸成为一般民众就餐的工具逐渐进入到日本的千
家万户, 唐箸在日本的饮食生活中得到了普及, 先进而 简单的筷子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箸 ” 二、 读音对 一词的文化影响 “筷子 ” “箸 ” 取代 源于读音和美好的企 !& 汉语词 “箸 ” 《礼记 》 “箸 ” 盼。 一词出典 。 古汉语的 自宋明起逐 “筷子 ” 渐被 一词取代。究起原委, 是随着社会经济的 进一步发展,航运发达,船民成为南方的一个大群 体。汉字文化包括字形、 字义和读音。船民忌讳箸的 “住 ” 读音 , 企盼一帆风顺的快捷、 安全。所以, 筷与表 “快 ” 示速度快捷和快乐的 同音, 首先在船民中使用, 尔后被全社会所接受。 $& 日语的训读为附加在汉字上的文化意义提供 了空间。汉字输出到日本后, 汉字便走出国门成为中 日两国文化的共同财富, 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 符号, 也是记录日语的书写符号。日语读音分为音读 与训读, 音读是由中国传过来的汉字读音, 如古代的 吴音、 唐音等; 训读是用日本本民族固有的读音来读 汉字。汉语“箸 ”是单音节,日语训读则为双音节的 “はし ” (23425) 。训读与汉语读音不同,日本社会环 境、 生活条件为日语附加在汉字上的文化意义提供了 “箸 ” 空间。 训读与端、 鸟嘴、 桥梁三个词读音相同:
中日两国饮食文化比较研究
中日两国饮食文化比较研究引言:中日两国是亚洲两个重要的国家,饮食文化是两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针对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以深入了解两国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一、餐桌礼仪餐桌礼仪是两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方面。
在中华文化中,餐桌礼仪非常重视,餐桌上的行为举止要谦虚有礼,尊重长辈,注重分寸,面碗要对准嘴巴等等。
而在日本,餐桌礼仪也十分注重,包括使用筷子,鞠躬行礼,按照规定的顺序用餐等等。
不同之处在于,日本人更注重用膳时的安静和专注,而中国人更强调餐桌上的热闹气氛。
二、食材的选择中日两国在食材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饮食文化以谷物为主,米饭、面食、豆制品等是主食,而日本的主食是米饭以及各种面食。
此外,鱼类在日本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日本人喜欢生鱼片、寿司等生鱼食品。
而中国人则更喜欢煎、炒、烩等烹调方式来烹饪鱼类。
两国在食材的选择上也受到了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中国南方气候较炎热,因此喜好清淡、凉菜为主,而日本气候相对较凉,因此喜好热食。
三、烹饪方式中日两国的烹饪方式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烹饪方法非常多样化,包括炒、煮、烧、蒸、炖等等,每一种烹饪技法都能将食材烹煮出独特的味道。
而日本的烹饪方式更注重原汁原味,追求食材本身的鲜美。
日本料理的特点之一是烹饪时间短、调味少,希望通过简单的烹饪方式保持原材料的原味,使食物更加清新和原汁原味。
四、餐饮习惯中日两国的餐饮习惯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国,餐饮习惯较为丰富,有早餐、午餐和晚餐,各个餐段都有特定的食物搭配和套餐。
日本人则非常讲究餐饮的节奏感,他们强调三餐均衡,早餐一般会吃米饭、鱼或者豆腐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结论:通过对中日两国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在餐桌礼仪、食材选择、烹饪方式、餐饮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非常注重热热闹闹的餐桌氛围,喜欢使用多种烹饪方式展现食材的味道。
而日本饮食文化更注重用膳的安静和专注,强调食材本身的原味。
中日饮食文化对比
中日饮食文化对比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中日饮食文化比较目:学院:东语学院年级:专业:日语语言文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6月20日摘要如今饮食文化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吃饱的基础上,怎样能吃的美观、有营养、有内涵、有得以传承的文化是我们应该探究的。
自古以来中日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饮食文化作为中国基本的文化,对周边东方国家甚至全世界来说,都有着特殊的影响。
即便日本早期的饮食习惯来自于中国,但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本文对中日饮食文化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比较,不管是烹饪方法还是待客方面,甚至小到餐具,中日都有自己的特色。
什么餐配什么样的酒,什么场合对应什么样的礼仪,都有不同的体现。
特别是两国对“饭局”看法更是大相径庭。
关键词中国;日本;饮食文化Abstract,andeatsatisfied,andonthebasisofhowtoeatofbeautiful,havenutrition,content,,thedietcultureasthebasicc ultureoftheneighboringeasterncountriesandtheworld,,butintothehistoricalevolutionofthelong-term,,theJapandietcultureinsomeaspectsarecompared,whetheritbecookingmethodsorentertainguest,andeven smalltotableware,,whatoccasionscorrespondingwhatkindofetiquette,\"dinnerparty\"isverydifferentviews.KeywordChina;Japan;thedietculture目录前言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博大精深的悠久区域文化;具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
中日韩三国筷子文化的比较
中日韩三国的筷子文化比较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其造型设计十分适合东亚的饮食习惯。
受古代汉文化的影响,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居民也学会了用筷子进食。
使用筷子进食是一种文化,用筷子进食比起西方用刀叉进食和某些地方用手抓饭吃都要文明。
有人说筷子是古代中国人巧妙运用杠杆原理的案例,也有人说筷子蕴含易学中的玄机。
尽管今天中日韩三国都有使用筷子进食的文化,但由于历史和本土化的影响,筷子在三国之中均不尽相同。
一、中国的筷子中国是筷子的鼻祖,相传大禹是世界上使用筷子的第一人。
作为一个文明、一个时代的象征,大禹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大禹时代的人是最早使用筷子的”。
中国使用的筷子长而直,末端是钝的,我想,这是体现了汉民族普遍不具攻击性的特点吧。
中国人使用筷子很讲究,有礼仪上的讲究,也有禁忌上的讲究。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不要用嘴含住筷子,不要用筷子指着别人,不要把筷子插在米饭中等等,这是礼貌,祖先传承给我们的礼貌。
与筷子有关的民间禁忌也有很多,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
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
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
但这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长两短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
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
其意思是代表“死亡”。
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
从筷子看日本文化
从筷子看日本文化在日语中筷子称为“箸”。
按照《箸の文化史》的记载,日本首次正式使用筷子是在隋朝裴世清使团的访问时的日本宫廷宴会上。
圣德太子听了遣隋使者小野妹子对隋朝宫廷宴会的描述,决定用中国礼仪款待中国使团,“箸食制度”就此引入日本。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发展,到了奈良时代(710-784),随着唐风盛行,筷子进入到日本的普通家庭中,“唐箸”在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
1.筷子文化圈如果以吃饭时获取食物的方式为基准,世界可以被划分成三部分:用手的占四成,用筷子和用刀叉的各三成。
筷子文化圈包括中国、越南、朝鲜和日本等,这恰好和汉字文化圈重合。
与其他用筷子的国家兼用汤勺不同,日本人只用筷子,包括喝酱汤的时候。
日本料理中允许直接用嘴接触碗去喝汤汁,而在中国喝汤时要用“レンゲ”(调羹,因形似凋谢的莲花得名)。
日语中“箸”的训读和日语汉字“端”、“橋”相同。
日本认同儒家文化,“箸”基本沿袭中国理念。
“端”指制作箸的材料仅是竹子或木头的局部,也可以用来表示筷子形状“首方足圆”,将“天”与“地”连为一体,表现人们对天地赐予食物的感恩。
汉字“端”又有端庄、端正之意,所以也要求拿筷子时举止要端庄。
碗中的食物与嘴巴之间,需要一个“橋”才能进食。
可见,“箸”在日语训读中的读音非常巧妙和讲究。
庆祝活动时使用名为“太箸”的竹筷字,这种筷子中间鼓起,据说一头由神使用,另一头由人来使用,筷子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体现了日本神人合一的宗教思想。
日本虽不是发明筷字的国家,但于1975年将8月4日定为“箸の日”,因为日语中“箸”读作“は(8)し”。
每年的筷子节,主妇们纷纷购买新筷子,焚烧旧筷子,提倡正确使用筷子,感谢筷子为人类进餐做出的贡献。
日本的研究显示,筷子巧妙运用杠杆原理,用其吃饭使人手巧,可以训练大脑使之灵活,人在用筷子夹取食物时,有80多个关节和50条肌肉在运动,并且与脑神经有关。
多田道太郎将筷子视为“高级工具”,“仔细考察叉子,就会发现叉子其实从纵向延伸了人类的手指,也即叉子是人类手指的延长。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
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中日韩三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和传统也反映在了筷子这一日常用品的设计上。
在本文中,我们将浅谈关于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对比研究。
一、材料的差异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中日韩三个国家在筷子材料方面的差异。
在中国,常用的筷子材料有竹子、木头和塑料等,而在日韩两国,则更多地使用木头和金属材料。
具体到不同的材料,竹筷是中国传统的筷子材料,尤以四川一带最为典型,他们的竹筷美观实用且经济。
虽然也有用贵重金木制成的,但十分少见。
相比之下,日韩两国则更倾向于木头和金属材料。
在日本,筷子大部分是用木材或竹子制成的,而在韩国则使用了许多镀银、黄铜或者其他金属制品。
总的来说,材质的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中国人崇尚自然,并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因此使用了便宜又实用的竹子或木头材料;而日韩这两个邻国则更注重美感和精致度,因此更多地使用了木头或金属等高档材料。
二、形状的差异除了材质之外,中日韩筷子设计差异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形状的差异。
在各自的传统和文化影响下,三国筷子的形状迥异。
在中国,筷子通常是两个长条形状的棒子,它的粗细和长度因地区差异较大。
同时,也可以发现像安徽和湖南这些山区,筷子尺寸长短和粗细会因为生产材料的区别有所变化,但总体上说,中国的筷子尺寸较为标准,而造型比较朴素且一致。
相比中国,日韩两国的筷子则更多有些细长,而且很多还是带有棱角的。
在日本,筷子的棱角有时候会被修剪成光滑的倒圆形。
日本的筷子也经常会有个小小的缝隙,用来使处理食物的时候更加方便。
韩国的筷子则通常比日本的更为细长,而且头部通常是小小的尖头。
在韩国,孝敬父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所以筷子的长度和尺寸比较符合父母年龄的需要。
总体来说,中日韩筷子的形状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
中国人注重朴实入手,生活简单,因此筷子就显得朴素大方;而日韩则注重美感和精致度,筷子的形状也更为曲线精美。
三、使用的技巧差异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中日韩三个国家在筷子使用技巧方面的差异。
从筷子浅析中日文化差异
从筷子浅析中日文化差异[摘要]筷子是东亚文化圈普遍使用的餐具,其造型设计十分适合东亚的饮食习惯。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使用历史。
筷子传入日本后,保留了其在中国古语里的叫法“箸”。
但其外观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箸文化。
本文通过对比中日筷子的外观,起源及与之相关的习俗,更进一步地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筷子;文化;东亚文化圈一、中日筷子外观及使用方法的差异1.中国筷子的外观及使用方法。
中国人崇尚“民以食为天”,在食品的工艺上讲究色、香、味俱全,在餐具的造型上讲究精美,华丽。
而作为中国伟大发明之一的筷子,更是备受人们的推崇。
但由于其居家使用性,在中国筷子大多是上方下圆,“上端有棱,手握不转,下端光滑,不伤唇舌”这是对其外形的完美诠释。
人们因对于筷子的喜爱而追求其材质和雕饰,在古代的皇家贵族,达官显贵家中及现在一些重要的宴会中有用金、银、铜制成的,有以玉石珊瑚雕饰的,甚至还有象牙,犀牛角做成的筷子。
而在普通大众的家中多使用竹筷、木筷以及树脂筷。
对于礼仪之邦来说,古人对筷子的运用是十分讲究的,有着纷繁复杂的环节及禁忌。
但对于现代人来说,一般情况下,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摆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地竖向摆放在饭碗的正中。
2.日本筷子的外观及使用方法。
众所周知,大概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筷子从中国经由朝鲜半岛,才得以传到日本。
正如其他早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的事物一样,筷子从一开始在日本就受到了遵宠。
在外观上,日本的筷子比起中国的筷子要短一些,上圆下圆,从粗到细,到了末端就成尖的了。
把筷子的末端造成尖的,这与日本民族的饮食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本人靠海为生,自古以来就以鱼类贝类等海产品为主要的肉类食材,末端细的筷子有助于夹取食物。
在日本与筷子共同使用的是名为“箸置き”的小物件,翻译成中文就是筷子垫。
在日本,筷子垫和筷子是一体的,不可分割。
日本人使用筷子的方法与中国很不相同。
中国人使用筷子就餐来历 中日用筷习俗比较分析 组图
中国人使用筷子就餐来历中日用筷习俗比较分析组图筷子是一种食具,用于夹起食物并把它们送往口里。
英文名:chopstick(单根筷子) ,chopsticks(一双筷子)。
起源於中国,古代叫箸(箸者,助也,意思是帮助吃饭的工具),也叫筯,还叫棶,因为箸和住是谐音字,有停住、不吉利的意思,后来就用停住的反义字”快“加个竹字头,就成了现在筷子名称的由来。
(清朝赵翼曾引用明朝陆容的《菽园杂记》说:「起於吴中。
凡舟行讳住讳翻,故呼箸为快子」)筷子从古代就流传至邻近国家,当今已成为东南亚多个民族常用的饮食工具。
筷子多为竹制,亦有金属、象牙与塑料等。
筷子是中华民族发明的进食工具。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
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据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代,先民已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筷子的国家,远在商纣时期,我国古人就开始使用筷子。
大禹为传说的中国用箸第一人就餐使用筷子,在我国先古时代就有了,古代人为了工作想吃饭快些,就有了“筷子”。
我国东北有一则民间传说,相传大禹在治理水患时三过家门而不入,都在木质筷子野外进餐,有时时间紧迫,等兽肉刚烧开锅就急欲进食,然後开拔赶路。
但汤水沸滚无法下手,就折树枝夹肉或粉粢(米饭)食之,久而久之,大禹练成了用树枝夹取食物的本领,他的部下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也不会把双手弄脏,於是纷纷仿效,这样就产生了用筷子吃饭的习俗,这就是筷箸最初的雏形。
传说虽非正史,但因熟食烫手,筷箸因运而生,这是合乎人类生活发展规律的。
舜时代,洪水泛滥,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极大影响,于是命禹去治理水患。
为了清除水患,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生怕耽搁一分一秒。
有一次,禹在一个岛上煮肉,肉煮熟后因为在沸水里太烫而无法用手抓食。
禹特别着急,他还要赶在洪峰前做很多工作呢,不能因为等锅里肉和水都凉了而浪费时间啊。
突然,他灵机一动,砍下两根树枝把肉夹了出来,吹两口就能吃了。
从筷子浅析中日文化差异
尖的 , 这与 日本 民族 的饮食 习惯 有着密不 可分的关 系。 日本 人靠海为生 , 自古 以来就 以鱼类 贝类 等海产 品为主要 的肉类 食材 , 末端细 的筷 子有助 于夹 取食 物。在 E l 本 与筷子共 同使 用的是名为“ 箸置 善” 的小物件 , 翻译成 中文就 是筷子 垫。在
[ 关键 词 ] 筷子; 文化; 东亚文化 圈
中图分类 号 : G O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6 7 2—8 6 1 0 ( 2 0 1 3 ) 0 2— 0 0 7 2— 0 2
端是尖的 。我想这 除 了与两 国长期 以来 的饮食 习惯 有关 之
中国有关筷 子的传 说更是 丰富 多彩 。从 神 鸟救 姜 子牙时 出
现的丝细竹筷 , 到商 纣王 宠妃 苏妲 己喂纣 王所 用的玉 箸 , 再 到大禹用树枝 , 细竹捞食锅 中滚烫 的食物渐渐 形成的筷 箸雏
形。这些 虽然 只是传 说 , 但 都 形象 而生 动 地展 示 了筷 子 的
“ 起源 ” 。通过这些 美丽的 传说表达 出 了人 们对 于筷子 的尊 重与喜爱。 实际上 , 促成筷子诞 生最主要 的契机是熟食 烫手。可 以 说筷箸的诞生是先 民集体智慧 的结 晶。 2 . 日本筷子的起源及发展历 史。相传 , 圣 德太子 是在皇
子并没 有在庶 民之 间得到推 广 , 直到 8世 纪初 , 在 一般 市民
中国筷子上方下 圆末端是钝的 , 而 日本筷 子上 圆下 圆末
[ 作者简介 ] 苏亚琼 , 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 院 日 语 系。
一
72 一
பைடு நூலகம்
文化 视 点
外形的完美诠释。人们 因对 于筷子 的喜爱 而追 求其材 质 和 雕饰 , 在古代 的皇 家贵族 , 达 官显 贵家 中及 现在 一些重 要 的 宴会中有用 金 、 银、 铜制成 的 , 有 以玉石 珊瑚 雕饰 的 , 甚 至还 有象牙 , 犀牛角做成 的筷子 。而在普通 大众的家 中多使用竹 筷、 木筷 以及树脂筷 。 对于礼仪之邦来 说 , 古 人对筷 子 的运用 是十 分讲究 的 , 有着纷繁复杂的环节及禁忌。但对于现代人 来说 , 一般情况 下, 在使用过程 当中 , 用餐前 筷子 一定要 整齐摆 放在饭 碗 的 右侧 , 用餐后则一定要整 齐地竖 向摆放在饭碗 的正中。
中日餐桌礼仪的异同点
中日餐桌礼仪的异同点如下:
异点:
用餐顺序不同:在中国,通常是先吃主食,再吃菜肴;而在日本则是先吃菜肴,再吃米饭。
筷子用法不同:中国人通常使用两只筷子,而日本人则使用一只筷子和一个小勺子。
饮酒方式不同:中国人喜欢用小杯子一口干掉,而日本人则会用小杯子轻啜。
用餐方式不同:在中国,通常是一家人或团体共享一些菜肴,而在日本则是每个人都会点自己喜欢的菜肴。
同点:
尊重食物和用餐礼仪:中日两国都非常重视食物和用餐礼仪,特别是在正式场合下。
注意礼貌和尊重:在用餐时,中日两国都注重礼貌和尊重,不会发出过大的声音或做出不雅的动作。
用餐环节重要:在中日两国,用餐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被视为交流感情和增进感情的良好机会。
我的文化差异体验
我的文化差异体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群体的共同传承和生活方式的总称,而身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常常会遇到文化差异所引发的新奇和冲突。
在我生活的过程中,我也亲身体验到了一些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和感受。
下面我将从饮食习惯、礼仪文化以及价值观念三个方面来分享我的文化差异体验。
一、饮食习惯饮食习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曾有幸赴日本留学,并深切感受到了中日两国之间饮食文化上的差异。
在中国,大家都习惯用筷子,而在日本,则主要使用自家的传统餐具——筷子和小碟子。
另外,中国人通常习惯用大勺舀菜,而日本人则喜欢用碗装饭。
这些差异虽然表面上只是饮食工具的不同,但实际上折射出了中日两国对于饮食的不同追求和文化内涵。
二、礼仪文化礼仪文化是各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差异最直观的体现。
我曾有机会与朋友一起参加了一次韩国人的婚礼,这是我第一次亲身经历不同国家的婚礼仪式。
在韩国的婚礼上,我被他们那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和独特的仪式所打动,如新郎新娘的步入、鞠躬、祭祀、交换婚戒等。
与中国传统婚礼相比,韩国的婚礼更加庄重而隆重,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庄严的感觉。
三、价值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往往会塑造不同的价值观念。
在我参加国际交流活动中,我结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发现在西方国家,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更为突出,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而在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更加注重家庭和社会集体的和谐发展。
这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念背后,不仅代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也反映了各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社会背景的差异。
文化差异给我们带来了更为丰富的体验和视野的开阔。
通过体验不同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念和价值,进一步增进国家间的友谊和交流。
在我身处不同文化之间的体验中,我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并且提高了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对于我的人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结起来,饮食习惯、礼仪文化和价值观念是我在文化差异中所体验到最为明显的方面。
中日韩的筷子大不同
中日韩的筷子大不同
中日韩三国都用筷子作为进食餐具。
但不同的饮食文化和习惯,决定了三国的筷子差异不小:中国筷子平头,日本筷子尖而短,韩国筷子多为金属。
中国极少吃生食,尤其鱼肉一类,吃的食物大多能用筷子夹起来;民间有用筷子扎馒头来祭奠死者的习俗。
所以,一般夹不起时,用筷子扎起食物是被禁止的。
而日本则极喜生食。
尤其滑溜不易夹起的生鱼片,为日餐首选,所以日本常用筷子当叉子使,来扎住鱼片,如同鱼叉;而且日本采取分餐制,筷子因此较短也够用。
而韩国人的金属筷子是应其对烧烤的喜爱而流行的——竹木筷子夹炭炉上的食物实在不明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圣德太子
小野妹子
中国筷子外形
• 中国的筷子以圆柱形和四角柱形为主,筷子头是圆的,由相同长度的两根组 成一对,材质各种各样,有金属,象牙,木质,竹制。颜色也有很大差异, 白,黑,木色,黄色,绿色,紫色等,但是家庭用筷多以黑色为主,儿童用 筷上身有的也印有一些卡通图案,儿童用筷要比成人用筷更短一点,设计精 巧,可爱。目的是使儿童吃饭时保持心情愉快,促进儿童食欲。
筷子是吉祥的象征。孩子出生100天的时候要举行一项仪式,仪式上摇摆上一 双用白木做的筷子,祝愿孩子一生健康,丰衣足食。然后还要到神社去参拜, 神社会送给孩子一双“初食筷”,有了这双筷子孩子一生都会受到神明的眷 顾。
其他
日本非常重视儿童正确使用筷子,因为他们认为使用筷子可以开发人的智力, 有的学校在考试的时候都将熟练使用筷子作为一种评价方式,日本人举办筷 子学校,将筷子定为日本文化的以后总基本表现形式,表现出将筷子产业化, 教育化的特点,而中国对儿童正确使用筷子的教育都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没有专门的正规教育。
• 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筷子,且和日本筷子配套使用的还有筷子垫,筷子垫和筷 子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进餐时将筷子横放在筷子垫上。而中国 通常是将筷子竖放在面前。
中国筷子使用禁忌
• 三长两短,即吃饭的时候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因为过去中国人死 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还没有盖上棺盖的时候,这棺材的组成部分 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 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将筷子三长两短的放在桌子上是很不吉利的。
日本筷子外形
• 日本筷子相对中国筷子来说比较尖,且比中国筷子要更短一点,这是由日本 的饮食习惯决定的,日本临海,食物多以鱼类海鲜等生食为主,筷子头为尖 的有利于夹取食物,而且日本实行分餐制,不用给别人夹菜。
• 筷子种类很多,根据材质划分有木箸,竹箸,涂漆箸,象牙箸,金属箸。木 箸又分为杉箸,柳箸,桧箸,桑箸,杏箸等。
理顺筷子,用筷子向他人筷子递送食品等都被人认为是很不礼貌长,有正直的含义。唐玄宗赐宰相宋璟筷子,称赞宋璟为人正直。到了现代筷 子仍然是有有很多美好的寓意。
送恋人筷子寓意双方成双成对,永不分离。送朋友,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送老师,则 寓意耿直而不弯曲、奉献而不求回报。送老人,祝他快乐永久,福寿无疆。送孩子,愿他快 长快长。
日本筷子起源
• 相传推古天皇15年时,小野妹子(565-625)等授命被派遣到隋朝学习中国 先进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在欢迎宴会上隋炀帝邀请小野妹子等使 用筷子用餐,当时日本还是沿用手抓饭的传统,被邀请用筷子进餐是当时最 高的礼遇。后来小野妹子将中国用箸进餐的文化带回日本。以裴世清为首的 中国使节团在访问日本的时候,圣德太子(574-622)用小野妹子带回日本 的箸招待中国客人,因此圣德太子被认为是日本使用筷子第一人。后日本人 根据自己的饮食特点将中国的筷子进行改造,赋予其更多的寓意,形成了日 本独特的“箸文化”。
• 品箸留声,即吃饭的时候用嘴来回嘬筷子,发出声音。 • 击盏敲盅,即吃饭的时候用筷子敲碗,发出声音。
日本筷子使用禁忌
• 握筷,即五个手指紧紧握住筷子,一般只有小孩子和以刀叉为进食工具的西方人初次使用 筷子时才有可能会犯的错误。
• 持筷,即把筷子放在手里把碗放到嘴边,用嘴吸食。这是一种很不文雅的行为。 • 杨枝筷,即把筷子当成牙签来用. • 洗筷,即在汤中涮洗筷子,这样很不卫生 • 另外用筷子移动盘子,拿起筷子后犹豫不决不知道该夹什么食物,用嘴或者其他平面整理
2 17
中日筷子文化的不同
LOREM IPSUM DOLOR
1 筷子的起源 2 筷子的外形 3 使用禁忌 4 寓意 5 其他
中国筷子起源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大禹用树枝,细竹 捞取食锅中煮的滚烫的食物,被认为是中国筷子使用第一人,关于箸的历史 传说也是颇多,如神鸟救姜子牙,纣为象箸等。筷子的产生发展是缓慢演化 过程中的产物,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并不是由某个人所发明。实质上,筷子 诞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熟食烫手,是在劳动人民吃饭需求的影响下产生的。
日本筷子寓意
日本人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是从此岸到彼岸。出生于筷子,结束于筷子, 神教作为日本人信仰的主要宗教之一,在日本盛行。神教的生死观对日本人 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日本人认为每一双筷子里面都有神明存在,每一双筷 子里面都有关于自己生活的回忆,连接着前世和今生。所以日本人从来不会 把自己使用过的筷子扔掉,这样会让自己的灵魂没有归宿。人死后,死亡人 的子女要用绑着脱脂棉的筷子沾上水去擦拭死者的双唇,意味着死者再饮人 世间的最后一滴水。死人火化后进行“扬骨”仪式,用筷子将骨头放进骨灰 盒里。意味着生命的完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