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耳鼻咽喉科共134页文档

合集下载

第十七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十七章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第十七章《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一、中医耳鼻咽喉科学问答1.简述耳鼻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耳鼻咽喉位于头颈部,皆为清窍,通过经络与脏腑联结成一个整体。

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所属关系、生理关系、病理关系、诊断关系和治疗关系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其中与耳关系较为密切的脏腑有肾、心、肝、胆、肺、脾等;与鼻关系较为密切的脏腑有肺、胆、肾、心等;与咽喉关系较为密切的脏腑有肺、脾胃、肝、肾。

全身经脉通过直接循行或间接络耀与耳鼻咽喉发生密切联系,其中直接循行于耳的经脉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直接循行于鼻的主要经脉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督脉、任脉、阳蹻脉;咽喉是人体要冲。

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皆直接通达。

2.耳鼻咽喉的主要病因有哪些?耳鼻咽喉位于头颈部,内连脏腑,外居体表,故来之于内外的诸种不利因素均可致病。

其外因主要有外感邪毒,包括常见的六淫邪毒、时邪疫疠及异气,还有外伤致病及异物所伤;内容主要有饮食失宜、劳倦内伤、情志不调和官窍间疾病相传。

3.耳鼻咽喉病的主要病机有哪些?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生,其病机不外乎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三大类。

其中实证常见于疾病的初期或中期阶段,以外邪侵袭、脏腑火热、痰湿困结、气滞血瘀等为多见;虚证常见于疾病的后期和一些慢性疾病中,以肺脏虚损、脾气虚弱、肾脏亏虚为多见;虚实夹杂证,即正气亏虚而邪稍留滞的病证,多见于耳鼻咽喉的一些慢性疾病。

4.简述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诊病原则。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诊病原则是从整体观出发,采用四诊合参,运用辨证的理论方法,识病证,推断病情,为防治疾病提供依据。

针对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病特点,必须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局部四诊与全身四诊相结合。

5.简述耳鼻咽喉疾病的常用中医辨证方法。

中医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辨证方法,也与其它临床学科一样,主要采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及卫气营血辨证等,辨证方法虽多,但各有特点与侧重,临证应用时必须根据其具体证候,选用最适宜的辨证方法。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绪论1.扁鹊是世界上最早的耳鼻咽喉科医师2.明.薛已编撰了我国最早的一部耳鼻咽喉科专著《口齿类要》3.清.郑梅涧《重楼玉钥》T白缠喉(白喉),创立养阴清肺汤耳应用解剖:外耳:耳郭、外耳道(外耳道的软骨部和骨部交界处较狭窄,称外耳道峡部)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 2.5--3.5cm,为一略呈“ 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

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中耳:鼓室(上,下,内,外,前,后,六壁)、咽鼓管、鼓窦、乳突鼓室毗邻-六面壁上一鼓室盖/中颅窝下一颈静脉球体内一内耳外壁外一鼓膜前一咽鼓管鼓室口后一鼓窦内容一听骨链内耳:又称迷路。

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1.外壁:大部分分为鼓膜,鼓膜为8mn K 9mm的椭圆形,灰白色的半透明薄膜,厚约0.1mm,呈漏斗状,凹面向外,鼓膜与外耳道底约45角,婴儿斜度更大2.咽鼓管:成人咽鼓管全长约35mm,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是沟通鼻咽腔和鼓室的管道,也是中耳感染的主要途径。

咽鼓管口位于鼓室前壁,然后向前下、内通入鼻咽部侧壁。

咽鼓管的鼻咽端口在静止状态是闭合的,在张口,吞咽,歌唱或哈欠等动作时开放,空气趁进入鼓室,以保持鼓室内外的气压平衡(易患中耳炎)3.囊斑:为重力和直线加速度运动平衡的外周感受器4.膜半规管:为角加速度感受器5.蜗管底壁为基底膜,由支柱细胞,内、外毛细胞和胶状盖膜构成螺旋器(柯蒂氏器),是听觉末梢感受器。

6.前庭一椭圆囊和球囊一椭圆囊斑和球囊斑(耳石)(重力和直线加减速感受器)听觉的产生:声波T耳廓T外耳道T鼓膜T锤骨T砧骨T镫骨T前庭窗T外淋巴液T内淋巴液T螺旋器T听神经T挺中枢前庭系统由前庭、半规管、前庭神经组成。

使用耳外用药应注意:净、留、畅。

耳的生理功能:1司听觉,闻五音2主平衡,辩体位耳与脏腑的关系:①肾生理上:1.肾藏精上通于耳为听。

耳鼻喉 打印讲述

耳鼻喉  打印讲述

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3.5cm,为一略呈“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

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中耳:是个含气空腔。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锤骨短突: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光锥: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内耳:又称迷路。

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

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

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

喉的韧带: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喉的肌肉:喉外肌,喉内肌。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喉的血管: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喉的淋巴:分声门上和声门下两组。

声门上区淋巴引流入颈深上淋巴结,声门下区组淋巴引流入气管前淋巴结,再进入颈深淋巴结。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屏气功能。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精)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精)
耳鼻咽喉病的辨病与辨证
耳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鼻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辨病与辨证 咽喉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辨病与辨证耳痛 耳鸣、耳聋
耳病常见症 状与体征
鼓膜异常 眩晕
3
耳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辨病与辨证(2)
辨耳痛
原发——耳本身疾病
继发——邻近器官的疾病
耳疖
脓耳
6
耳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辨病与辨证(5)
辨耳鸣、耳聋
耵聍栓塞
异物入耳(昆虫)
鼓膜充血
鼓室积液
7
耳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辨病与辨证(6)
辨耳鸣、耳聋
耳聋
(1)性质:传音性聋
感觉神经性聋
混合性聋 (2)检查方法: 音叉检查 纯音听力计检查 声导抗测试法
8
正常听力图
▲各频率气、 骨导阈 ≤25dBHL ▲ 气、骨导 差≤10dB
9
传导性聋听力图
▲气导阈提高 ▲气、骨导差 >10dB ▲骨导阈正常
10
感音性聋听力图
▲气、骨导阈 一致性提高 ▲气、骨导差 ≤10dB
11
混合性聋听力图
◆气、骨导阈 皆提高 ◆气、骨导差 >10dB
12
耳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辨病与辨证(7)
辨眩晕
耳源性: 旋转性眩晕突然发作,伴 眼震、恶心、呕吐、出汗、 平衡失调等。
中枢性
13
耳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辨病与辨证(8)
辨鼓膜异常
鼓膜充血
鼓室积液
鼓膜增厚
鼓膜萎缩
鼓膜穿孔
14
鼻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辨病与辨证(1)
流涕
鼻塞 头痛
鼻病常见症 状与体征
嗅觉异常 鼻衄
15
鼻病的症状和体征的辨病与辨证(2)
辨鼻塞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知识材料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知识材料

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主编王士祯复习资料【宁夏医科大学09中西医结合专业shirly琳】第一部分知识归纳中医耳鼻喉科学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人体耳,鼻,咽,喉的生理,病理及其疾病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科学。

专科特点:他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吸取了现代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辩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辩证与整体辩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耳廓和外耳道。

外耳道峡部:外耳道起自耳甲腔底,向内直至鼓膜,长约2.5--3.5cm,为一略呈“S”型弯曲的管道,其外1/3为软骨段,内2/3为骨段,两端交接处较狭窄,称之。

较大异物常嵌于此。

中耳:是个含气空腔。

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乳突气房。

锤骨短突:在鼓膜的前上部有一灰白小突起,名锤骨短突。

光锥:自锤骨炳末端向下向前达鼓膜边缘有一个三角形反光区,名光锥。

内耳:又称迷路。

外层为骨迷路(耳蜗,前庭,鼓半规管),内层为膜迷路(蜗管,椭圆囊与球囊,膜半规管)。

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含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液。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司听觉和平衡觉。

鼻由外鼻,鼻腔及鼻窦三部分构成。

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形成,防御和保护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喉位于颈前部中央,上通喉咽,下接气管,系由软骨,肌肉,韧带,纤维组织及粘膜等构成的一个锥形官腔状器官。

喉腔内覆盖粘膜,与咽部粘膜和气管粘膜相连接。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锲状软骨。

喉的韧带:喉外韧带,喉内韧带。

喉的肌肉:喉外肌,喉内肌。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都是迷走神经的分支。

喉的血管:喉的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下动脉。

静脉主要通过甲状腺上,中,下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喉的淋巴:分声门上和声门下两组。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耳廓痰包:是指以耳廓局限性,无痛性肿胀,肤色不变,按之柔软,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耳廓假囊肿)·诊断要点:临床症状:耳郭前面的某一部分突然肿起,逐渐增大。

小者可无症状,大者可有胀感、灼热感或痒感,常无痛感。

检查:常见于耳甲腔、耳甲艇、舟状窝、三角窝等处局限性隆起,皮色不变,按之柔软,无压痛,透光度良好,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液体,抽后肿消,但不久后又复肿起。

·症型:痰浊凝滞,困结于耳:祛痰散结,疏风通络。

二陈汤加味。

断耳疮:是指以耳廓红肿热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特征的疾病。

(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诊断要点:病史:多有耳部外伤、冻伤、烫伤、烧伤或耳郭的针刺、手术等病史。

临床症状:初起耳郭灼热感及肿痛感,继则红肿加重,范围增大,疼痛剧烈,坐立不安。

全身症状可见发热、头痛等。

检查:耳郭红肿,触痛明显,可有波动感,继则溃破流脓,软骨坏死,最后至耳郭变形。

·症型:1.耳廓损伤,邪毒犯耳: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五味消毒饮加味2.热毒炽盛,灼腐耳廓:清热解毒,祛腐排脓。

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

耳疖:是指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

·诊断要点:病史:多有挖耳史。

临床症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严重者牵引同侧头痛,全身可有发热、恶寒等症。

检查:耳屏压痛,耳廓牵拉痛,外耳道壁局限性红肿、隆起,肿甚者可堵塞外耳道。

脓肿溃破后外耳道可见脓血。

·症型:1.风热邪毒外侵: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2.肝胆湿热上蒸:清泻肝胆,利湿消肿。

龙胆泻肝汤。

脓已成者加皂角刺、穿山甲,或用仙方活命饮。

耳疮:是指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好发于夏秋季节。

(弥漫性外耳道炎)·诊断要点:病史:多有挖耳、污水入耳或耳流脓史。

临床症状:耳内灼热疼痛,少许流脓,或耳内发痒不适。

检查:耳屏压痛,耳郭牵拉痛,外耳道弥漫性红肿,可有少许分泌物。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试述外耳道的长度及分部。

试述外耳软组织的临床特点。

中耳包括哪几部分?鼓室内容物有哪些?试述鼓室六壁的解剖标志。

鼓膜的正常标志有哪些?听骨链是由哪几块听骨连结而成的?咽鼓管有何功能?试述咽鼓管的长度及分部。

婴幼儿的咽鼓管有何特点?根据乳突的气化程度,可分为哪三型?前庭阶和鼓阶的外淋巴液在哪里相通?膜迷路分为哪四个部分?耳蜗神经末梢感受器叫做什么?供应内耳的动脉是什么动脉?鼻鼻的解剖分部如何?外鼻的静脉回流有何特点?构成外鼻骨性支架的有哪些组织结构?梨状孔是由哪些组织结构共同构成的?鼻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哪里?鼻腔检查时常用麻黄素其目的是什么?鼻出血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哪里?鼻腔内一般有几个鼻甲?几个鼻道?鼻泪管开口于哪个鼻道?鼻窦分为哪几对?前组鼻窦包括哪些?后组鼻窦包括哪些?前组鼻窦开口于哪里?后组鼻窦开口于哪里?上颌窦的穿刺部位在哪里?嗅区黏膜和呼吸区黏膜的分界处在哪里?咽咽分为哪三部分?鼻咽癌的好发于鼻咽的哪里?鼻咽癌可循何处侵入颅内?咽峡由哪些结构组成?咽异物常易停留在什么部位?咽壁的构造由内而外分为哪几层?咽淋巴内环由哪些淋巴组织互相连结而成?咽淋巴外环由哪些淋巴组织组成?什么是咽淋巴中最大的淋巴组织?喉喉由哪些组织构成?软骨共11块,包括哪些软骨?喉部的什么标志是男性成人的特征之一?喉部最大的软骨是什么?确定喉中线位置的重要解剖标志是什么?喉与气管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是什么?喉的肌肉可分为哪二群?喉内肌分为哪二组?喉的内收肌主要有哪些肌肉?作用如何?喉的外展肌主要有哪些肌肉?作用如何?会厌的哪一面粘膜下较疏松,容易发生炎症,导致水肿?喉腔的分部如何?室带又叫做什么?哪一区粘膜下组织疏松,富有血管,神经及淋巴,炎症时易发生肿胀,水肿,导致喉阻塞?呼吸空气进出的最狭窄处在哪里?喉的神经由第几颅神经分出?有哪几支?两侧喉返神经的径路如何?有何临床意义?生理耳的主要生理有哪些?人类的听觉范围和语言频率是多少Hz?声波传入耳的途经有二,分别是什么?外耳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咽鼓管的作用是什么?半规管是感受什么方式的运动刺激的?耳石器是感受什么方式的运动刺激的?鼻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鼻对呼吸之气具有什么作用?鼻主嗅觉功能的维持有赖于哪些主要因素?咽的生理功能有哪些?喉的生理功能有哪些?耳聋耳鸣何谓重听?何谓耳聋?成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儿童的高频听阈?语言频率区范围?耳鸣的分类?耳聋的分类?耳聋的分度?耳鸣、耳聋的病因病机如何?耳聋的音叉检查结果如何?耳聋的纯音测听检查结果如何?各型耳鸣、耳聋的证候特征如何?耳眩晕在中医文献中眩晕还有哪些别称?西医学的哪些内耳疾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施治?耳眩晕的特点是什么?耳眩晕的病因病机如何?眩晕的发作与哪些脏腑关系最为密切?耳眩晕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如何鉴别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对眩晕病人的问诊要问哪些内容?耳眩晕的辨治思路如何?耳源性眩晕的预防与调护应注意什么?耳胀耳闭分泌性中耳炎的分类如何?“耳胀”在古代属于中医学什么范畴?“耳闭”在古代属于中医学什么范畴?什么是“自听过响”?什么是“韦氏错听”?耳胀、耳闭的发病常与哪些因素有关?鼓膜内陷的特点是什么?耳胀、耳闭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脓耳化脓性中耳炎的分类如何?古代医家又将脓耳称为什么?致病菌进入鼓室的途径有哪些?为何2岁以内婴幼儿中耳炎患者易引起颅内并发症?虚证脓耳的共有症状有哪些?简述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不同点?什么是中央性穿孔?什么是边缘性穿孔?什么是灯塔征?应用粉剂吹耳的注意点是什么?使用石炭酸甘油的注意点是什么?脓耳变证常见的脓耳变证有哪些?分别相当于西医学的什么疾病?对脓耳病人要密切观察哪些症状的变化?“黄耳伤寒”的治疗原则是什么?鼻衄鼻衄一证最早见于何书?鼻衄尚有哪些不同的命名?何谓“鼻衄”、“鼻洪”、“鼻大衄”?鼻出血的好发部位有哪些?鼻衄的病因病机如何?鼻衄的鉴别诊断如何?鼻衄的辨治思路如何?鼻出血的内治疗法(证型、主证特点、治法、选方)如何?对出血量多,出现血虚甚至亡阳者中医内治法应注意什么?鼻出血的外治法有哪些?鼻腔填塞法填塞物可留置的时间多久?填塞期间要应用何药?严重鼻出血者如何根据出血的部位施行血管结扎术?鼻出血的预防与调护如何?鼻鼽鼻鼽的证候特征是什么?与鼻鼽相关的西医学病名是什么?鼻鼽首见于何书?《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是如何解释“鼽”和“嚏”的?鼻鼽的别称有哪些?鼻鼽的病因病机是什么?鼻鼽应与何病相鉴别?如何鉴别?鼻鼽的辨治思路是什么?鼻鼽的内治疗法如何(分型、治法、选方)?叶世泰教授“四字原则”的内涵如何?鼻渊鼻渊一病,最早记载于何书?历代对鼻渊有何称呼?鼻渊的病因病机是什么?引起鼻渊的致病菌以哪些为多见?鼻窦炎发生的最重要机制是什么?何谓“全鼻窦炎”?鼻渊的证候特征是什么?各对鼻窦炎的头痛部位和时间规律如何?鼻窦炎引起头痛的特点有哪些?各鼻窦区的压痛部位在哪里?鼻腔检查时,前、后组鼻窦炎在何处可见脓液停留?中医辨证治疗鼻渊的思路如何?如何用中医内治法治疗鼻渊(分型、治法、选方)?鼻窒鼻窒在历代文献中又有什么名称?“鼻窒”一名,首见于何书?鼻窒的中医病机如何?鼻窒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慢性单纯性鼻炎与慢性肥厚性鼻炎如何鉴别?鼻窒应注意与哪些疾病相鉴别?鼻窒的中医治疗如何(分型、治法、方药)?乳蛾乳蛾可诱发哪些全身疾病?扁桃体外形大小的分度如何?乳蛾的辨治思路如何?何谓“釜底抽薪”法?在咽部急性病的治疗中如何应用?喉风什么是急喉风?急喉风的病因病机如何?详述呼吸困难的分度。

中医耳鼻喉科--总论

中医耳鼻喉科--总论

二、鼻病主要症状辨证
(一)辨鼻塞: 凡是局部性或全身性原因均可使鼻腔
气流阻力增大致鼻塞。
可表现为持续性、交替性、间歇性。
轻重缓急,鼻塞的特点、鼻粘膜及鼻 甲的色泽、大小等。
鼻息肉
(二) 辨鼻涕
量、 性质、色泽、涕量、气味。
1.水样性 2.粘液性 3.粘脓性 4.脓性 5.血性
急性鼻炎
鼻渊(鼻窦炎)
张景岳认为:“鸣声大者多实,声细者多虚” ●音调高,音量大者 实证。 ●音调低,音量小者 虚证。
《医贯》 “耳鸣以平按之而不鸣,或减少者, 虚也。平按之而越鸣者,实也。”
著名中医耳鼻喉专家干祖望教授
从是否接受外来噪音辨:
“拒绝外来噪音” (即听到噪声,耳鸣声也相应而高亢,甚至刺
耳,心烦神躁)——属实。
虛證
(精氣奪則虛)
肺臟虛損
脾氣虛弱
腎臟虧虛
虛實夾雜
脾氣虛弱,濕濁內 困,可致鼻淵、耳 閉、膿耳等病症
肺脾氣虛,邪 滯鼻竅,可致 鼻窒
氣虛血瘀,可致 耳面癱
喉痈潰膿後期出 現氣陰耗損而余 邪未清之證
咽喉菌、鼻咽 癌出現正虛毒 滯之證
耳鼻咽喉病主要症状辨证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八纲辩证、脏腑辩证、主要症状辨证。
三.咽喉与脏腑的关系
➢ 咽喉与肺: “喉应天气,乃肺之系也。” ➢ 咽喉与脾胃: “夫咽者,胃所系。” “咽
主地气,属脾土。”
➢ 咽喉与肝: 足厥阴肝经之脉,循喉咙,入颃
颡。
➢ 咽喉与肾: “人有咽喉干燥,久而疼痛,人
以为肺热之故,谁知是肾水之涸竭乎”。
耳、鼻、咽喉与脏腑的关系
➢ 耳:肾、心、肝、胆、脾胃、肺; ➢ 鼻:肺、脾胃、肝、胆、肾、心; ➢ 咽喉:肺、胃、脾、肾、肝。

中医耳鼻咽喉科

中医耳鼻咽喉科
中医耳鼻咽喉科
目 录
• 中医耳鼻咽喉科简介 • 中医耳鼻咽喉科的理论基础 • 中医耳鼻咽喉科的治疗方法 • 中医耳鼻咽喉科的预防与保健 • 中医耳鼻咽喉科的前沿研究与展望
01 中医耳鼻咽喉科简介
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
中医耳鼻咽喉科源于古代 中医理论,最早可追溯至 《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发展历程
药物使用
中医强调天然药物的运用, 西医则多使用合成药物。
02 中医耳鼻咽喉科的理论基 础
脏腑理论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心、 肝、脾、肺、肾等五脏和胆、胃、
小肠、大肠、膀胱等六腑。
中医认为,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 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基础,而耳鼻 咽喉作为人体的门户,与脏腑有
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脏腑理论的运用,中医耳 鼻咽喉科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症状 判断出病变部位,从而制定相应
经过数千年的实践与传承, 中医耳鼻咽喉科逐渐形成 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 方法。
现代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中 医耳鼻咽喉科与西医相互 借鉴,共同发展,为患者 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诊疗范围与特点
诊疗范围
中医耳鼻咽喉科主要诊治耳、 鼻、咽喉等器官的疾病,如耳 鸣、耳聋、鼻炎、鼻窦炎、咽
炎等。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各器官相互关联 ,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全身状况 。
中医耳鼻咽喉科在现代研究方面探索 了新的治疗手段,如穴位注射、穴位 埋线等,为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提供 了更多选择。
中医耳鼻咽喉科的未来展望
中医耳鼻咽喉科在未来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耳鼻咽喉疾病的治疗提 供更多安全有效的选择。
中医耳鼻咽喉科在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推动中医耳鼻 咽喉科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中医耳鼻喉 第二版

中医耳鼻喉 第二版

中医耳鼻喉第二版1. 引言中医耳鼻喉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与诊治耳鼻喉相关疾病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档是《中医耳鼻喉第二版》的简要介绍,将对耳鼻喉学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和治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2. 耳鼻喉的基本知识耳鼻喉学是研究人体耳鼻喉部位的解剖、生理、病理和临床诊疗的学科。

本章节将介绍耳鼻喉的基本知识,包括耳鼻喉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常见疾病的分类和病因等。

2.1 耳的解剖与功能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之一,主要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本节将介绍耳的解剖结构和主要功能,包括听觉功能和平衡功能。

2.2 鼻的解剖与功能鼻是人体呼吸道的入口,也是嗅觉的感受器官。

本节将介绍鼻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常见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2.3 喉的解剖与功能喉是连接鼻腔和气管的重要部位,同时也是人体发声的关键器官。

本节将介绍喉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常见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3. 中医耳鼻喉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医耳鼻喉学是基于中医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治疗耳鼻喉疾病的学科。

本章节将介绍中医耳鼻喉学的理论基础和常用方法。

3.1 中医耳鼻喉学的理论基础中医耳鼻喉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络学说、五脏六腑学说以及气血理论等。

本节将详细介绍这些理论对中医耳鼻喉学的影响和应用。

3.2 中医耳鼻喉诊断方法中医耳鼻喉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本节将详细介绍这些诊断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3 中医耳鼻喉治疗方法中医耳鼻喉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拔罐等,本节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4. 常见耳鼻喉疾病及其治疗本章节将介绍中医耳鼻喉学常见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包括耳聋、鼻窦炎、咽喉炎等。

4.1 耳聋耳聋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或完全丧失。

本节将详细介绍耳聋的病因、症状以及中医治疗的方法。

4.2 鼻窦炎鼻窦炎是鼻窦黏膜发炎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鼻涕、头痛等症状。

本节将介绍鼻窦炎的病因、症状以及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耳鼻咽喉科PPT文档134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PPT文档134页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中医耳鼻咽喉科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的word资料4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的word资料4页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的西医院校的教育理论应符合医学高校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

因此,《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思维的改变,教学思想的更新,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分析了西医院校《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1 教学改革的依据1.1 教育目标的需要。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是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具有明确的专业性与实用性。

我校对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医学实用型人才。

因此,中医专业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必须突出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2 教学内容多,学时少,需要优化教学改革。

在我校,为大四学生开设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课程,理论课学时数仅有39学时,实践课学时数也仅有22学时。

而需要为学生讲授的耳鼻咽喉科疾病近50个。

在有限的课时里,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尽量多地掌握中西医学知识,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及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改革。

1.3 教师授课形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目前,各高校已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

但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形式较单一,缺乏生动活泼性,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分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也有较强的依赖性,备课质量不佳,导致授课效果不明显。

1.4 耳鼻咽喉的解剖知识内容粗略,不利于理解。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材中关于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和生理功能的内容介绍较为粗犷,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立体思维,不利于理解。

由于对相应部位解剖位置的不熟悉,增加了具体疾病学习的难度。

西医院校的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中医学博大精深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熟练掌握疾病的西医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临床型学科尤为重要。

2 教学改革的思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从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手,寻找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指导职能,对教学内容进行中西医优化组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中西医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在临床上解除耳鼻咽喉科患者的疾苦打下牢固基础。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滋养肝阴
4.鼻与肾 所属关系:①督脉循行于鼻柱到鼻头,肾脉交会
于督脉; ②鼻为肺之窍,肺肾同源,金水相生。 生理关系:肾(气之根)精充养肺(气之主), 肺之气津濡养鼻。 病理关系:肾气虚,肺失温煦,风寒犯肺致鼻鼽。 治疗关系:
鼻病治肾 滋肾阴 补肾阳
5.鼻与心
所属关系:鼻之山根部属心,鼻为心肺之 门户。
清代—— 新中国
清代 《医宗金鉴》初次出现了耳痔、耳 挺、耳蕈等 病的记载。《喉科指掌》中 首次记载运用压舌板检查咽喉。《喉科 密钥》有利用光学知识检查咽喉法。 《重楼玉钥》首先提出用养阴清肺汤治 疗白喉。 新中国 1980年第四版首次使用《中医 耳鼻喉科学》作为学科名称,标志着中 医耳鼻喉科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临床 学科的诞生。
养阴清肺
2.咽与脾胃
所属关系:①咽下接食道,与胃相通,属胃系。
②脾脉络循咽喉,与胃互为表里。
生理关系:咽司饮食吞咽,为胃之通道。
脾输布精微,咽喉健旺。
咽喉功能健旺,饮食呼吸调畅,脾胃正常。
病理关系:①胃腑热盛,上灼咽喉。
②脾不化津,咽喉失濡。
诊断关系:脾胃生病,咽喉反映。
治疗关系:
利膈通便
咽喉病治脾胃
少阳胆经,支脉从目外眦,下行至大迎, 折行于出页。(出页:眼眶下沿至鼻旁 及上牙床的骨,相当于上颌窦的部位。) 少阴心经支脉挟咽,经面部,沿鼻旁上 联目系。 督脉,由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 到上唇。 任脉,环绕口唇,上至龈交,分左右循 鼻旁到二目下。 阳跷脉,从颈外侧、上挟口角,循鼻外 侧到达目内眦。
2.特点:
耳、鼻、咽喉位居人体上部,为外在独立器 官,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发生联系。
耳、鼻、咽喉为较深在的孔窍,必须借助于特 殊的器械才能观察,决定了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既具有中医学的一般共同特点,又具有自己的 专科特点:

中医耳鼻喉科学新

中医耳鼻喉科学新

.~第七章耳科常见病第一节旋耳疮(外耳道湿疹)是指因风热湿邪犯耳或血虚生风化燥所致的外耳道或旋绕耳周而发的湿疮,以耳部皮肤潮红、瘙痒、黄水淋漓或脱屑、皲裂为主要特征。

1.风热湿邪上犯-清热祛湿,疏风止痒-消风散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2.血虚化燥生风-养血润燥,祛风止痒-地黄饮加减第二节耳带疮(耳带状疱疹)是指因风热邪毒外袭所致的以耳痛、外耳疱疹,甚或口眼㖞斜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邪毒外袭-疏风散邪,清热解毒-银翘散2.肝胆湿热-清泻肝胆,解毒利湿-龙胆泻肝汤第三节断耳疮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是指因耳廓损伤染毒、火毒上炎所致的以耳廓红肿疼痛、溃烂流脓,甚至软骨坏死、耳廓变形为特征的疾病。

1.耳廓损伤,邪毒犯耳-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五味消毒饮2.热毒炽盛,灼腐耳廓-清热解毒,祛腐排脓-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第四节耳瘘先天性耳前瘘管是因先天禀赋不足、耳部皮肤腠理失养而发生于耳前或耳后等处的瘘管。

1.禀赋不足,复感邪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五味消毒饮2.气血耗伤,托毒无力-益气养血,托毒排脓-托里消毒散托里消毒补血气,八珍汤中减熟地;银花白芷好黄芪,桔梗皂刺将刀替。

第五节耳疖局限性外耳道炎是指因邪热搏结耳窍而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

1.风热邪毒外侵-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五味消毒饮合银翘散2.肝胆湿热上蒸-清泄肝胆,利湿消肿-龙胆泻肝汤第六节耳疮弥漫性外耳道炎是指因湿热邪毒搏结耳窍所致的以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风热湿邪,上犯耳窍-疏风清热,解毒祛湿-银花解毒汤(金银花、地丁、犀角、赤苓、连翘、丹皮、川连、夏枯草)2.肝胆湿热,上攻耳窍-清泄肝胆,利湿消肿-龙胆泻肝汤3.血虚化燥,耳窍失养-养血润燥-地黄饮第七节耵耳耵聍栓塞是指耵聍堵塞外耳道引起的疾病。

第八节耳异物第九节耳胀分泌性(气压损伤、粘连)中耳炎是指因外邪、湿浊上蒙淸窍所致的以耳内胀、闷、堵塞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