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1)教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1)教案粤教版
4、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判断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
(1)固—液混合:固体——液体——
(2)液—液混合:少液——多液——
(3)气—液混合:气体——液体— —
(4)XX溶液:XX——,水——
练习3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碘酒酒精溶液氨水盐酸食醋糖水
盐水葡萄糖注射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5、 溶质与溶剂的辩证 关系
难点
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课型
新授课
教法
实验讨论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第一课时
[引言]什么是溶液?大家能说出一些具体的溶液吗?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溶液”。先学习第一节:
[演示][实验7-1]
[板书]7.1溶解现象
一、可溶与不可溶
[讨论交流](学生逐题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实验7-1]中三种固体,哪些可溶?
2.可溶的团体被什么物质溶解了?
3.溶解后得到的物质属于纯净物、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4.溶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怎样理解“均匀、稳定”的涵义。
[小结并板书]
1、溶液的概念:
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的。
2、溶液的特征:
(1)性
(2)性
(3)
3、溶液的组成溶质:的物质。
判断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
5、溶质与溶剂的辩证关系
集体意见
课后反思
溶剂:的物质。
[练习]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溶液时无色的、均一、稳定的液体。()
(2)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练习2:判断下列物质是否是溶液
水银食盐水海水液氧硝酸钾溶于水澄清的石灰水

魏县某中学池河镇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教案1 粤教版

魏县某中学池河镇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教案1 粤教版

溶解与乳化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徽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学习重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构成的。

2.微粒具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着,有间隔,同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小组讨论】通过一些科学实例、数据或实验,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以及它们的性质。

品红在水中扩散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苯分子移走硅原子构成“中国”科学技术证明,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性质【小组讨论】通过“冰的熔化”和“氧化汞受热分解”等现象来分析微粒的变化。

科学实例、数据或实验现象或数据分析与结论1滴水(以20滴水为1mL计)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若有10亿人一起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水分子的质量与体积都小,从而得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小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之间有间隔观察A、B中酚酞溶液的变化A中酚酞溶液变红;B中酚酞溶液无明显变化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有: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在不断地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等三、我的收获四、当堂检测1.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微粒间的间隔(A)A .增大B.减小C.不变D .不能确定2.对下列实验现象进行解释错误的是(C)A B C D实验现象用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象品红加入水中后,整个液体变为红色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情况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0ml解释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常温时分子不运动,加热时分子才运动分子间有间隙3.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C)选项事实解释A 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分子不断运动B 夏天湿衣服晾干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C 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D 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4.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1)实验(如图1所示):烧杯B(填序号)中溶液会由无色变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氨气分子从烧杯A运动到B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7.1溶解和乳化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7.1溶解和乳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虽然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就显得比较困难。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稳定的、均一的混合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可以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系统且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起学生探究欲,及掌握更多知识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全面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的能力。
说明物质在溶液中是以分子或者离子的形式存在。
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概念,学生更容易理解。
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对比,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从实验中总结出概念,便于理解
1.它们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硫酸铜溶液各部分颜色深浅是否一样?如果从小烧杯取出部分蔗糖溶液,与原来的溶液相比,它们的甜度、浓度、密度是否一样?
3.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种液体析出了固体?
【概念】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小结】
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解释均一性、稳定性)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考查
(1).下列溶液中,溶质是液体的是()
A.75%的消毒用的酒精B.输液用的葡萄糖溶液
C.食盐水D.盐酸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常用的溶剂,溶剂都是水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D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3).溶液一定是:①无色;②均一;③稳定;④纯净物;⑤混合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实验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实验新版粤教版

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探究点一溶液的形成[情景展示]认识溶解现象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硫酸铜、酒精和泥沙,然后再各加入约10 mL水,充分振荡后,还能看到这三种物质吗?[问题探究]所有物质都溶于水吗?什么是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叫作溶液。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情景展示]溶解速率:A1____B1,A2____B2,A3____B3。

[问题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溶解速率?如何加快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速率?[思考交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温度、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因素都会影响溶质的溶解速率。

为了证明某一因素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应采用控制变量法,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通过升高温度、减小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搅拌等方法能加快溶质在溶剂里的溶解速率。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x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教案1新版粤教版

201x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教案1新版粤教版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教案1新版粤教版课标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等。

2.会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 知道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溶液与浊液,溶解与乳化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化学来源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

教学难点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介绍知识目标图片 A G 拓展知识2分钟下载讲解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建立表象2分钟下载观看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 帮助理解1分钟下载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图片 A B 升华感情1分钟下载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图片:生活中的溶液探究新知:【学生】阅读教材192至193页,2分钟【教师】实验:植物油、泥沙、硫酸铜分别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学生】找出这三种物质与水混合的异同点。

【教师】讲解一、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二、乳浊夜:由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水中形成的混浊液三、溶液的组成【教师】讲解溶质、溶剂的概念【教师】问题1、在糖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问题2、你能说出身边一些常见的溶液吗?【学生】回答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7.1溶解与乳化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7.1溶解与乳化

第七章课题1 溶解与乳化教学目的:知识和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3. 能够找出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水、酒精、汽油等不同的常见溶剂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对比”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溶质溶解速率快慢的因素,体验设计实验条件的公平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溶质、溶剂的判断,初步体会事物的相对性。

2、联系溶液的实际应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教学难点:对溶液、溶质、溶剂的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和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配制硫酸铜、氯化亚铁、高锰酸钾、食盐四种溶液,以上四种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看到的液体都是溶液,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前几章我们就学过了几种溶液,如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石灰水等,那么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又是怎样形成的呢?2、讲授新课:[活动与探究一]试验7-1:可溶物质与不溶物质教师演示:在4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硫酸铜、蔗糖、泥沙和食用油,然后再加入约10毫升水,充分震荡后,观察。

思考与讨论:⑴、四种物质中,哪些可溶?可溶的物质物质被什么物质溶解了?⑵、硫酸铜晶体和酒精放入水中,你还能不能凭肉眼看到它们的粒子吗?形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这种物质叫什么?⑶、如果取出一部分,剩下的和取出的浓稀程度是否一样?如不考虑水分蒸发,长期放置是否会分层?⑷、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后的粒子是什么?蔗糖呢?⑸、请你归纳它们形成的物质即溶液的特点。

⑹、泥沙和食用油放入水中震荡后得到的混合物叫什么?小结:酒精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向水里运动扩散,并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去了。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新版粤教版

第 1 课时溶液的形成一、授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看法。

2.认识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和解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三)感神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谈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领悟物质在溶解时的扩散时一个自觉的过程,认识水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切这个过程绝大多数是不可以逆的。

2.感觉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谈论与研究实验中领悟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授课重点溶液的看法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三、授课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四、授课准备授课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蔗糖、氯化钠、碘、高锰酸钾、水、汽油、酒精、红墨水、玻璃棒、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五、授课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显现各小组课前准备的水,小组交换品各组分别派一位代表品尝,并描述味道由学生的生新课引尝(提示学生感觉在品尝的过程中味道和过程中的感觉。

其他同学依照他们的活经验设置有无差异)。

描述猜猜他们喝的是什么。

悬念,引入,入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各部分的学生亲身体3 分钟味道是相同的呢?饮品的配制者揭晓答案,并依照配方及验,激发学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题 1——溶液的形成,学了本课题后你的猜想与假设自然就有了答案。

研究活动1研究溶液形成的过程学生实验:在 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或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谈论一下看可否能形成共识。

[提问]我们各小组的液体,都是混杂物大家思虑一下:1.每种液体各部分相同吗?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哪一种液体析出积淀?[小结]:这种混杂物就是溶液。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溶液的形成?[播放动画]:蔗糖在水中的溶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你所配制的蔗糖或食盐溶液还能够溶解其他物质吗?[小结]:溶液、溶质、溶剂的看法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新课讲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授 25 我们做完下面的活动研究就能理解洗分钟去油污的道理了。

[K12配套]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粤教版

[K12配套]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粤教版

第七章溶液7.1 溶解与乳化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等。

(2)会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知道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溶解现象,知道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溶解现象,明确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

【难点】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溶液【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92~19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混合物指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3.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4.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只能是一种,一般是液体。

5.固体、气体分别溶入液体时,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当其他液体与水溶解时,通常把水当作溶剂。

【教师点拨】1.根据溶液的概念,广义的溶液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合金、糖水、纯净空气等。

初中化学研究的溶液一般为液体。

2.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FeCl2溶液呈浅绿色,CuSO4溶液呈蓝色。

3.溶液不仅均一、稳定,还是混合物;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跟进训练】1.溶液一定是( D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D )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液、固体均可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物质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知识点二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94~19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溶剂的温度高低、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

新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7.1溶液与乳化 教案(教学设计)

新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 7.1溶液与乳化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章溶液7.1溶液与乳化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找出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能量的变化。

4.知道溶液的重要应用,学习科学实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

(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

1.溶解现象。

2.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1.溶液中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溶解过程电热现象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引入新课] 溶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溶液,前面几张学习过程中学过一些溶液,如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等。

在大家印象中,是不是物质溶于水就能形成溶液?是不是任何物质溶于水都能形成溶液?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溶液”。

[观察活动]【实验7-1】能溶物质与不可溶物质[讲解] 在硫酸铜和蔗糖固体中加入水以后,它们逐渐溶解分散,好像“消失”了一样,最后形成一种透明、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硫酸铜和蔗糖可以在水中“溶解”称为“可溶物质”。

细沙石在水中难溶解,称为“不溶物质”。

[板书] 一、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液: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均匀: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浓度和性质都完全一样;稳定指条件不变时,溶质和溶剂长期不会分离,即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有溶质析出。

注:分散到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匀而稳定的状态后,仍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状态中。

[讲述] 溶液由溶质在溶剂里溶解而成。

细沙石难溶于水,所以细沙石不是水的溶质,水也不是细沙石的溶剂,因而也不能形成溶液。

[讨论交流] 1.蔗糖放入水中后,好像“消失”了,为什么?2.在【实验7-1】中,溶质分别是什么?溶剂是什么?[讲述] 列举几种常见的水溶液[板书] 二、影响溶解的因素[探究活动] 找出影响溶解的因素问题影响硫酸铜晶体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假设有可能影响硫酸铜晶体溶解快慢的因素是:假设1假设2假设3实验与事实【实验7-2】(完成课本P194表格)结论(完成课本P195表格)[设问] 上述活动的三个实验中,如果烧杯的大小不一、水的量或所取的晶体量不同,还能得出上述结论吗?[讨论交流] “设计条件的公平性”1.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学案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学案
探究目的: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1)图③中有一处操作存在的错误,应改正为。
(2)图③中错误改正之后,上述实验能否测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范围?为什么?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探究】实验7--4往三个装有等量水的烧杯分别中加入的三种溶质NaCl、NH4NO3、NaOH。记录各烧杯加入溶质前后的温度。
水中加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溶质前温度
加溶质后温度
溶解现象
三、溶液的导电性
【观察活动】将电极分别插入蔗糖溶液,食盐溶液,NaOH溶液,食醋,硫酸溶液中,接通电源观察导电情况:
(3)若X为石灰水,Y为二氧化碳气体,则U形管内a液面b液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
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常情况下,下列方法能够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的是①溶解时不断搅拌②把大颗粒的固体碾成粉末③溶解时给物质加热④静置()
A.①②B.①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
3.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
4.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物质Y,分液漏斗内盛有液体X,U形管内盛有红墨水(便于观察).开始时a、b处于同一水平线,当把X滴入锥形瓶内时.回答下列问题:

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溶解与乳化教案 (新版)粤教版

初中部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溶解与乳化教案 (新版)粤教版

溶解与乳化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201x届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案 粤教版

201x届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章 溶液 7.1 溶解与乳化 第1课时 溶液的形成教案 粤教版

第七章溶液7.1 溶解与乳化第一课时溶液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特征等。

(2)会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3)知道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溶解现象,知道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感受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溶解现象,明确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掌握溶液的基本特征。

【难点】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溶液【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92~19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溶液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混合物指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3.溶液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4.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只能是一种,一般是液体。

5.固体、气体分别溶入液体时,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当其他液体与水溶解时,通常把水当作溶剂。

【教师点拨】1.根据溶液的概念,广义的溶液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合金、糖水、纯净空气等。

初中化学研究的溶液一般为液体。

2.有些溶液是有颜色的,如FeCl2溶液呈浅绿色,CuSO4溶液呈蓝色。

3.溶液不仅均一、稳定,还是混合物;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跟进训练】1.溶液一定是( D )A.单质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2.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D )A.只有固体B.只有液体C.只有气体D.气、液、固体均可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物质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知识点二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94~19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影响溶质溶解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溶剂的温度高低、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

7.1 溶解与乳化-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7.1 溶解与乳化-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7.1 溶解与乳化-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解和乳化的概念;2.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状态;3.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4.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乳化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溶解和乳化的概念;2.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1.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状态;2.理解溶解时溶质和溶剂的相互作用。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让学生通过网络教材或教科书学习有关溶解和乳化的知识;2.结合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对溶解进行实践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3.带领学生理解物质在溶液中的状态,掌握影响溶解度的因素,了解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结合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5.通过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

五、教学过程1.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溶解和乳化的概念,并进行比较。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了解溶解过程中液体或固体在液体中的状态。

3.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溶剂种类和溶质种类等。

4. 日常生活中的乳化应用通过案例或实例,让学生了解乳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涤剂、饮料、乳化液等。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乳化应用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汇报给整个班级。

6. 作业布置布置问题解答、PPT制作、实验报告等作业,要求学生将所学内容串联起来,归纳总结,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参与讨论、实验操作、作业布置等方式,考核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评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等能力。

七、拓展延伸1.实验室中还可以进行其他溶解实验,如冰点降低实验、蛋白质溶解实验等;2.学生可以参考网络科技的应用,如纳米乳化、脂质体等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践,学生对溶解和乳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化学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化学的兴趣。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1课时溶解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1课时溶解教案新版粤教版.doc

第七章溶液本章内容概述本章内容概述本章主要内容:1.溶解与乳化;2.物质溶解的量;3.溶液浓稀的表示;4.结晶现象。

这四节内容穿插、渗透了课标中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溶解”涉及对溶解现象的认识,溶解过程中涉及到的吸热、放热现象,溶液、溶剂、溶质的定义,常见溶剂、溶质的种类;“乳化”包括乳化作用、乳化的概念以及对乳化现象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节主要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溶解能力的表征、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

第三节涉及气体溶解度的表示、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压力)、溶液浓度的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和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

第四节涉及结晶的概念、除去盐中难溶溶质的方法以及有关过滤操作的知识。

本章教学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了解结晶现象。

6.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7.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①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

②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③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④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料上沾有的油污等洗去。

⑤配制某种无土栽培所需的无机盐营养液。

7.1 溶解与乳化本节包含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粒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三部分介绍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通过学生思考,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绘制简图,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粤教版word格式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7.1.1溶液的形成教案新版粤教版word格式

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
……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
教师: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
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
高锰酸钾
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
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

: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并巩固所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2019060136

九年级化学教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章溶液7.1溶解与乳化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粤教版2019060136

溶解与乳化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3.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

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
A.生石灰 B.烧碱 C.食盐 D.硝酸铵
4.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盛有物质Y,分液漏斗内盛有液体X,U形管内盛有红墨
水(便于观察).开始时a、b处于同一水平线,当把X滴入锥形瓶内时.回
答下列问题:
(1)若X为水,Y为氢氧化钠固体,则U形管内a液面(填“高于”“低
于”“等于”,下同)b液面。

(2)若X为水,Y为硝酸铵固体,则U形管内a液面 b液面。

(3)若X为石灰水,Y为二氧化碳气体,则U形管内a液面 b液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
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6.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
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
探究目的: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变化的方法.
实验用品: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1)图③中有一处操作存在的错误,应改正为。

(2)图③中错误改正之后,上述实验能否测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范围?为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溶液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的现象,知道溶液、溶剂和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体会物质在溶解时的扩散时一个自发的过程,了解水是一种溶解能力很强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切这个过程绝大多数是不可逆的。

2.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小组讨论与探究实验中体会交流与合作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蔗糖、氯化钠、碘、高锰酸钾、水、汽油、酒精、红墨水、玻璃棒、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
五、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3分钟展示各小组课前准备的水,小组交换品
尝(提示学生感受在品尝的过程中味道
有无差异)。

它们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各部分的
味道是一样的呢?
各组分别派一位代表品尝,并描述味道
和过程中的感受。

其他同学根据他们的
描述猜猜他们喝的是什么。

饮品的配制者揭晓答案,并根据配方及
由学生的生
活经验设置
悬念,引入,
学生亲身体
验,激发学
成,学了本课题后你的猜想与假设自然
新知识的热
新课讲授25分钟探究活动1 探究溶液形成的过程
学生实验: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
或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原因是什
么?对此你有何猜想?小组讨论一下
看是否能形成共识。

[提问]我们各小组的液体,都是混合
物大家思考一下:
1.每种液体各部分一样吗?
2.放置了这么长时间,你有没有看到
哪种液体析出沉淀?
[小结]:这种混合物就是溶液。

[提问]:如何从微观上理解溶液的形
成?
[播放动画]:蔗糖在水中的溶解、食
盐在水中的溶解
你所配制的蔗糖或食盐溶液还能溶解
其他物质吗?
[小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填写以下
表格:
现象
形成
什么
学生积极寻找原因,进行猜想与假设。

小组讨论形成共识:是固体小颗粒分散
到水中,形成一种混合物。

学生分析、归纳两种液体的特征。

由两
种液体的形成过程及特征,初步推出溶
液的概念。

学生讨论、总结可知:蔗糖溶于水后以
分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而氯化钠
以阴阳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学生的方法很多:如可以把蔗糖或食盐
等单独放入已配好的液体中,也有把所
有的固体物质—起放入水中。

学生理解概念
让学生自己
动手配制是
为溶液概念
的形成建立
丰富的感性
材料。

由宏观向微
观过渡,从
微观角度认
识溶液形成
的实质,对
溶液概念中
的“一种或
几种物质”
和“另一种
物质”能进
行判断,建
立溶质、溶
剂的概念。

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
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我们做完下面的活动探究就能明白洗
去油污的道理了。

探究活动2(探究溶解的影响因素)药
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小结]: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
解现象不同。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出各种不同的方
法.如:可以用洗衣粉、肥皂、汽油等物
质来洗。

学生分组实验,思考实验结论。

小组讨论并填课本27页图9-3的表格:
学生讨论归纳出影响溶解的因素:溶
质、溶剂等
目的在于说
明同种溶质
在不同溶剂
中的溶解性
不同;不同
种溶质在同
一溶剂中的
溶解性也不
同。

探究活动3酒精能否溶于水
药品:酒精、水、红墨水
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

[提问]: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
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小结]: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
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
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学生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分组设
计实验验证。

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课
本27页图9-4的表格:
学生思考回答: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
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
溶剂。

培养学生设
计实验能
力;体现学
生实验二次
利用的思
想。

让学生
了解溶质可
以是固体,
也可以是液
体或气体。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