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控制中的应用目的探讨患者通过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以及相关因素,通过分析制定预防和护理措施。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7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行PICC置管的1067例患者,根据是否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分组,2012年7月~2013年12月为活动前(组),2014年1~12月为活动后(组),运用PDCA循环通过对本院PICC置管患者数量的统计以及导管感染数量的监测,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持续性的改进,提升护理质量。
结果通过应用PDCA循环管理1年后,感染率从5.90%降至1.43%,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通过应用PDCA循环对PICC置管的监测,控制,反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标签:PDCA循环;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CRBSI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患者都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多次的静脉穿刺对患者来说无疑造成了身体上的痛苦和伤害。
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v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被广泛利用和推广,从而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
但是,在置管过程中和置管后的维护中发生感染的几率也在随之增加。
所以了解导管感染的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增加感染的治愈率,减少导管感染的发生率对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对我院PICC置管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7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行PICC置管的1067例患者,根据是否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分组,2012年7月~2013年12月为活动前,2014年1~12月为活动后,实施PDCA管理前PICC置管患者508例,年龄47~76岁,平均(53.7±4.9)岁,包括男255例,女253例;实施PDCA 管理活动后患者559例,年龄44~79岁,平均(54.3±5.1)岁,包括男285例,女274例。
医院感染控制PDCA
医院感染控制PDCA引言医院感染控制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持续改进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方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控制PDCA循环的执行步骤及其重要性。
1. 计划(Plan)在医院感染控制PDCA循环的计划阶段,我们需要明确制定目标、确定策略和制定行动计划。
关键步骤包括:- 分析医院感染控制的需求和目标;- 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评估目前情况;- 制定具体的医院感染控制策略;- 制定实施该策略的行动计划。
2. 执行(Do)在医院感染控制PDCA循环的执行阶段,我们需要按照制定的行动计划实施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关键步骤包括:- 分配责任,明确工作职责;-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 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策略,如手卫生、消毒、隔离等。
3. 检查(Check)在医院感染控制PDCA循环的检查阶段,我们需要评估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效果。
关键步骤包括:- 收集数据和信息,评估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趋势;- 比较实际结果与目标结果的差距;- 分析原因,确定措施改进的方向。
4. 改进(Act)在医院感染控制PDCA循环的改进阶段,我们需要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步骤包括:- 制定改进措施的计划;- 实施改进措施;- 持续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 根据新的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论医院感染控制PDCA循环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明确目标、实施措施、评估效果和持续改进,能够有效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
医院应该将医院感染控制PDCA循环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并不断优化自身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被病原微生物感染或者由于医疗操作过程中人员的操作不当,导致患者或医护人员的伤害。
因此,医院感染防控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PDCA循环法是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本文将从PDCA循环法的优势和应用示例出发,进行本次效果分析。
PDCA循环法是指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四个步骤循环往复的管理方法。
PDCA循环法的优势在于五个方面。
第一,PDCA循环法强调管理质量的高标准,能让医院管理者具有思考和计划的能力;第二,PDCA循环法能够快速识别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比起其他方法更加灵活;第三,PDCA循环法的执行效率高,有效减少重复工作和时间浪费;第四,PDCA循环法能够推动持续改进,从而为医院提升管理水平创建了稳定的体系;第五,PDCA循环法能够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让团队成员更好的沟通和运用各自的技能。
下面,本文将以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医护人员手卫生为例来展示PDCA循环法的应用。
【Plan(计划)】针对医护人员担心手卫生耗费时间、对皮肤有刺激或者者不重视的问题,医院管理团队制定了以下计划:1.建设“手卫生工作室”,宣传手卫生的标准流程和步骤,让医护人员更加清楚和重视手卫生。
2.引入便携式手消毒设备,将其放置在科室动线的合理位置,方便医护人员术中或接受绿色通道处理时及时进行卫生消毒。
3.购入洗手液配合皮肤不良患者选择不同型号的洗手液,并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更换。
【Do(实施)】对于以上计划,医院管理团队将以下实施方案实施:1.手卫生工作室建设完成后,对医护人员进行知识宣传,并对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2.便携式手消毒设备及时更新,放置在最近的位置。
【Check(检查)】为确保手卫生工作能够得到持续的推行,医院管理团队每季度组织手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形成检查报告。
【Action(行动)】在定期检查后,医院管理团队将整合检查报告,发现问题并成立专项工作组对问题进行归档,并制定解决方案,对被检查的科室逐一推动改善,以实现持续改进。
PDCA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实施优化后的流程,并监测和评估实施效果。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分析急诊科救治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运用PDCA循 环进行改进。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流程,提高救治成功率。
案例三: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总结词:通过PDCA循环,住院患者跌倒发生 率得到有效降低,提高了患者安全。
03
PDCA在医疗质量管理中 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全面质量管理
PDCA循环强调全面质量管理,通过计划、执行、检查、 行动四个阶段的不断循环,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预防性管理
PDCA循环强调预防性管理,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提高医疗 质量管理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W.E.Deming提出的,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持续改进来提高工作质量。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
计划阶段(P)
确定工作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措 施,包括确定问题的原因、目标和解 决方案。
检查阶段(C)
对实施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认是 否达到预期目标,找出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
01
02
详细描述
分析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原因,运用 PDCA循环制定改进措施。
03
04
改进措施包括加强患者及家属宣教、改善 病区环境、加强护理人员培训等。
实施改进措施,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 评估。
05
06
根据评估结果持续改进防跌倒工作,降低 患者跌倒发生率。
谢谢观看
分析现状和问题
制定改进计划
根据目标和问题分析,制定具体的改 进计划,包括改进措施、时间安排、 责任人等。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分析医院感染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其对患者健康和治疗结果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现代医疗服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针对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运用PDCA循环法可以达到稳步改进的效果。
PDCA循环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可用于持续改进、管理和控制过程,以确保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主要包括四个环节: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
计划: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计划阶段,我们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包括目标、任务、时间表和实施方式。
在此期间,我们还应该收集相应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医院感染的特性和表现形式。
在这个阶段,我们还需要制定一组操作规程和指南,并确定实施人员的角色和职责。
实施: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实施阶段,我们需要确保操作规程和指南的正确实施,并对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此阶段的重点是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包括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和消毒技术水平,以及维护患者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状况。
检查: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检查阶段,我们需要评估实施过程的效果和成果,并根据结果进行反馈。
在此期间,我们需要收集和分析有关的数据,掌握医院感染的频率、类型和流行趋势,以便更好地改进和优化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此外,我们还需要对实施人员进行监督和考核,并上报管理层决策。
改进: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改进阶段,我们需要根据检查阶段的反馈结果,采取措施改进和完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策略。
此时,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改进机制和反馈系统,以确保持续改进的效果。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借鉴和采纳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以加强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创新和前沿性。
总之,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可以实现稳步改进的效果。
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四个环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高效的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机制,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PDCA循环是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PDCA循环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计划(Plan)在感染管理中,计划阶段是制定感染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关键阶段。
医院可以通过制定感染管理计划、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等方式,明确目标和任务,并确定相应的资源和时间安排。
计划阶段还包括制定感染控制政策、规范和流程,以确保感染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执行(Do)执行阶段是将感染管理计划付诸实施的阶段。
医院需要根据计划制定的策略和措施,开展感染控制工作。
这包括执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手卫生、环境清洁、患者隔离等。
执行阶段还包括培训医务人员和宣传教育患者和家属,以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
检查(Check)检查阶段是对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的阶段。
医院需要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相关数据,评估感染控制效果。
通过检查阶段,可以发现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此外,医院还可以通过开展感染管理质量评审、组织感染管理培训等方式,提高感染管理的水平。
行动(Act)行动阶段是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并持续改进的阶段。
医院需要根据检查阶段的评估结果,分析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以提高感染控制效果。
行动阶段还包括对感染管理计划和措施的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情况和需求。
通过不断循环执行PDCA过程,医院可以逐步改进感染管理工作,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能够帮助医院建立科学的感染控制体系,并持续改进感染管理工作。
因此,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应积极应用PDCA循环,以提高感染控制的效果和质量。
PDCA循环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导管 ( C V C) 是 I C U监 测 危 重 患 者 中 心 静 脉 压 及 静 脉给药 的有效途 径 , 但它常 伴随多种 并发症 , 其中, 导管相 关性 血流感染 ( C R B S I ) 是常见并发症日 。为了准确 了解及控制 C R B S I 的发生率 ,我 院 自2 0 1 1 年 1 0月起 ,针对 C V C引起 的 C R B S I 采用 P D C A循环 管理 方式 对 中心 静脉导 管进行 管理 , 收到了满 意效果 ,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以 2 0 1 1 年7 - 9月使用 中心静脉置 管的 6 9 0例 病人作 为对 照组 ,将 2 0 1 1 年 1 0月~ 2 0 1 3 年 4月 的 4 0 1 2例 中 心静脉置管病人应用 P D C A循环方法管理作为观察组 。 1 . 2实 施 方 法 1 . 1 . 1 计划 1 . 1 . 1 . 1 评估 现状 : 记 录并统 计了 2 0 1 1 年7 - 9月使用 中心静脉 置管 的 6 9 0例病人的感染率 为 7 . 2 4 % o ,明显高于 国际水 平的
C R B S I 发 生率为 7 . 2 4 % 。 ( 5 / 6 9 0 ) , 2 0 1 1年 1 0月 ~ 2 0 1 2年 3月 ,感 染 率 为 2 . 5 6 % o ( 4 / 1 5 6 2 ) , 2 0 1 2年 4月~ 2 0 1 3年 4月 感 染 率 为 0 ( 0 / 2 4 5 0 ) 。 结论 : 对 中心静脉导管相 关血流感 染实施 P D C A循 环管理 , 明确 C R B S I 的诊 断标 准, 建立监控 系统, 规范操作规程 , 开 展 系列教 育和现 场干预 。有效控制 了 C R B S I 的发 生率 。 关键词 : P D C A循环 导管相 关血流感 染发病 率 控制效果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XXXPDCA循环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质管办因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病原菌耐药以及难治性院内病原菌感染率上升、药物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增多、患者和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日趋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2016年1月,质管办、医务部、药学部启动全院范围内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运用PDCA循环对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管理,努力将其从阶段性活动转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一、PDCA循环管理实施过程(一)计划阶段1、现状调查按照PDCA循环管理方案,质管办、医务部、药学部联合对2015年1—12月出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存在问题如下:(1)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证掌握不够。
I类切口如甲状腺、乳腺、腹股沟疝等手术,普遍应用抗菌药物。
(2)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机选择毛病。
常常在术后开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术前0.5~1h应用抗菌药物的知识掌握不够,认识不够。
(3)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合理。
I类手术切口惯使用头孢二代甚至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两联用药现象普遍存在。
1(4)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
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为手术后3~5天。
(5)盲目应用抗菌药物。
医护人员对局部抗菌药物的药理毒性、药物动力学特点、用法用量不甚了解,凭经验用药、惯用药现象遍及存在,对病原微生物的检查也不够重视。
(6)2015年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86.89%、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95.19%、抗菌药物使用强度126.13DDD,远远高于XXX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30%、抗菌药物使用强控制在40DDD以下的要求。
2、原因分析(1)缺乏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
临床医师往往只注重本专业知识的更新,匹敌菌药物知识的进修不够重视,仅凭经验用药、惯用药。
(2)临床药师未发挥作用。
药师未深入临床一线,不能充分发挥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技术服务、监管的职能。
pdca原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原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 引言PDCA原理,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的循环过程,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和持续改进的基本工具。
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2. PDCA原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2.1 计划(Plan)在医疗质量管理中,计划阶段是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改进计划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医疗机构需要明确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列点的方式可以清晰地展示计划阶段的内容,如: - 确定质量目标,如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错误率等。
- 制定行动计划,包括培训医务人员、改善医疗流程等。
- 指定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计划的有效落实。
2.2 执行(Do)执行阶段是按照计划实施质量改进措施的过程。
医疗机构需要通过培训、流程优化等方式,将计划中的改进措施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中。
列点的方式可以清晰地展示执行阶段的内容,如: - 培训医务人员,提高专业水平和技能。
- 优化医疗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等待时间。
- 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2.3 检查(Check)检查阶段是评估和监控质量改进措施实施效果的过程。
医疗机构需要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评估改进措施的效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列点的方式可以清晰地展示检查阶段的内容,如: - 收集患者满意度调查数据,评估质量改进效果。
-分析医疗错误和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寻找改进的方向。
- 进行质量内审和外审,识别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风险。
2.4 行动(Act)行动阶段是根据检查阶段的评估结果,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和改进措施的过程。
医疗机构需要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质量改进计划,推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列点的方式可以清晰地展示行动阶段的内容,如: - 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 进一步培训医务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PDCA循环法在提高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提高ICU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对ICU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管理的意义,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促进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方法:2015—2016年应用PDCA循环法管理多重耐药菌ICU感染防控中的关键环节,从收集资料,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计划,落实措施、检查反馈、存在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以达到感染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手卫生、耐药菌知识考核合格率由65%提高到85.4%;手卫生执行率由38.1%提高到 68.3%;工作人员手监测合格率由78.5%提高到95.9%;消毒效果(物表)监测合格率由85.0%提高到96.7%;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8.6%降至44.1%;预防用药使用率由63.2%降至46.3%,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前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PDCA循环法应用于ICU MDRO的感染管理,可提升MDRO防控措施的执行力,降低了MDRO的发生率,确保了ICU院感质量的持续改进。
【关键词】PDCA;多重耐药菌菌;感染管理;【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023-02PDCA(plan-docheck-action cycle)循环管理方法是一切管理活动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1]。
本研究旨在应用PDCA循环管理ICU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关键环节,提升MDRO防控措施的执行力,降低ICU MDRO的发生率,确保ICU院感质量的持续改进。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研究采用 PDCA 循环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2016年内的工作资料,包括患者临床资料和病历。
在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实施常规管理。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接受诊疗的患者因接触医疗环境、医疗器械、医务人员等而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是指在医院内采取措施预防、控制和管理医院感染的一系列工作,目的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PDCA循环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中的管理工具。
它包括四个环节: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
在医院感染护理管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可帮助医院确定合适的管理措施,检测医院感染管理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在计划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全面的感染管理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感染防控措施、感染指标监测及评估、感染事件报告和分析、职工感染预防、医疗废物管理等。
计划中应制定具体的目标,明确责任人,同时也要考虑不同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
在实施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根据计划,组织开展各项防控工作,确保医院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在实施中,应注重培训与教育,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员工的感染控制技能。
在检查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主要内容包括:感染病例数、感染病例率、死亡原因等。
通过检查和评估数据,及时发现感染管理的问题和短板,为改进管理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在改进环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根据检查评估结果,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管理缺陷进行补救,确保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
例如,要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进行整改,将相关的防控措施加强、完善,同时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感染预防技能,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PDCA循环法能够提高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工作效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医院可按照PDCA循环法的四个环节制定并执行感染管理措施,不断检查评估,进行改进调整,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的水平,提升医院的综合管理能力。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PDCA是一个管理方法,它代表了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Plan-Do-Check-Act),它是在实施中不断改进的过程。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使用PDCA循环可以确保对感染控制措施的不断改进,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计划(Plan)在PDCA循环的第一个阶段,我们需要进行规划。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这意味着为防止感染采取措施建立一个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明确说明采取何种措施来预防感染,并确定实际执行所需的资源。
例如,我们可以制定一个卫生和消毒计划,以确保医疗器械经过适当的消毒,从而消除患者感染的风险。
执行(Do)在PDCA循环的第二个阶段,我们需要执行计划。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这意味着将计划放入实践并记录。
例如,在消毒过程中,应记录所使用的设备和化学消毒剂,化学消毒剂的浓度和时间,以及每个地点或设备的清洁时间。
检查(Check)在PDCA循环的第三个阶段,我们需要评估所采取的行动,并检查其是否取得预期结果。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这意味着检查所采取的感染预防措施是否防止了感染。
这可以通过监测感染率进行评估。
如果发现感染率没有降低,那么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使用的措施,并找出弱点,增强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行动(Act)在PDCA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以经验为基础,对采取的行动进行修正和改进。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这意味着根据检查所得的结果实施新的控制策略、纠正措施或改进方案,从而提高所采取的感染控制措施的效果。
例如,可以提高卫生和消毒标准,增加清洁频率,改进感染控制流程等,以确保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有效执行。
总之,PDCA循环是一种持续改进的循环过程,是一种管理方法。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使用PDCA循环可以不断完善感染控制措施,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
同时,PDCA循环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改善和提高医院的声誉和信誉。
运用PDCA管理模式预防医院感染
运用PDCA管理模式预防医院感染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我们可以运用PDCA管理模式,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的循环。
计划(Plan)
首先,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感染预防计划。
这包括对医院环境、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措施。
确保每个部门都有清晰的任务分工和责任。
实施(Do)
在实施阶段,我们需要根据预防计划的具体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
例如,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消毒等。
检查(Check)
定期对医院感染预防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
同时,收集医院感染的数据和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行动(Act)
根据检查的结果,及时采取行动来改进和完善医院感染预防工作。
比如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监督和培训,更新感染预防措施等。
通过不断循环的PDCA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是指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的循环过程。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PDCA循环可以帮助医院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提高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计划(Plan)
在PDCA循环中的计划阶段,医院感染管理团队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包括制定感染管理政策、编制感染预防措施和培训医务人员等。
计划阶段的关键是确定感染管理的优先事项,并制定可行的目标和计划。
执行(Do)
执行阶段是将计划付诸实施的阶段。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执行阶段包括对感染控制政策的培训和宣传、实施感染预防措施、监测感染发生情况等。
执行阶段的关键是确保计划得以落实,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检查(Check)
检查阶段是对执行阶段的结果进行评估和检查的阶段。
医院感
染管理团队应该定期收集和分析感染发生的数据,并评估感染控制
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检查阶段,可以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为
下一轮循环提供依据。
行动(Act)
行动阶段是根据检查阶段的评估结果,采取相应行动进行改进
的阶段。
医院感染管理团队应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进
行实施。
行动阶段的关键是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感染管理措施,提
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
通过PDCA循环,医院可以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感染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水平。
此外,PDCA循环还可以帮助医院
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染风险,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医疗质量。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相
关法规进行合理调整。
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PDCA循环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PDCA循环模式是日本质量管理先驱石川岛芳太郎设计的一个质量管理工具,它包括四个环节: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ion),其目的在于优化过程,提高质量和效率。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PDCA循环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手卫生管理质量和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计划环节是确定目标,确定可以有效达到目标的方法,并指定负责的人员和时间表。
对于医院感染管理,计划环节主要是制定相应的感染预防策略,包括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感染控制计划、教育培训医务人员、规范手卫生、加强医护用品的消毒与杀菌等。
实施环节是落实感染预防策略,考核医务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数据采集并记录。
该环节的关键是确保实施的方法得到有效的执行。
医院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感染控制小组和落实相关职责和制度,强化感染预防策略的执行。
检查环节是对实施的策略和措施效果进行评估,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并对不成效的环节进行改进。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检查环节主要是利用感染监测数据、医务人员执行数据、医护设施设备卫生检查等评估手卫生管理质量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效果,总结分析其原因并确定改进方案。
行动环节是基于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再次进入计划环节,循环不断地优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质量和效果。
该环节的关键在于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使手卫生管理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可以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通过应用PDCA循环模式,医院可以确保相应的手卫生管理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能得到有效的运行和执行,进而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因此,医院应重视应用PDCA循环模式用于医院感染防控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目的该文就PDCA循环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自2017年7月开始在该院开展PDCA循环管理模式,共有46名医护人员参与其中,在实施前后,各选取6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前后的感染控制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实施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0.62%80.74%),物体表面(采血台、彩超机)菌落数少于实施前,空气培养合格率较比实施前也有明显提升(99.00%>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消毒质量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标签:PDCA循环;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应用研究医院感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延长住院时间,进而增加患者的身心压力及经济负担,医院感染控制效果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及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1]。
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环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步骤而进行质量监控管理。
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该院自2017年下半年开展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并将其感染控制效果与实施前进行对比;现将研究过程及对比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有46名医护人员参与活动,在实施前后,各选取6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医护人员资料:男性18名,女性28名;年龄为22~56岁,平均(37.5±4.4)岁;职位:监控员3名,护士28名,医师15名。
患者资料:实施前抽取的患者中,男性320例,女性330例;年龄为15~76岁,平均(50.2±5.9)岁。
实施后抽取的患者中,男性326例,女性324例;年龄为16~74岁,平均(49.5±5.6)岁。
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分析
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分析引言静脉导管在外科手术和重症监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用于输液、输血、给药、监测中心静脉压力等,但同时也会增加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静脉导管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PDCA(Plan Do Check Act)循环法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通过不断地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重点分析在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PDCA循环法的应用及效果。
一、PDCA循环法在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一)计划(Plan)在静脉导管护理中,计划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需要制定详细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导管的选择、置入技术、留置时间、定期更换等内容。
需要对导管使用的指征和禁忌进行明确规定,避免不必要的导管置入。
还要对导管使用的风险和并发症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需要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和权限,以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执行(Do)在执行阶段,护理人员需要按照计划中的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具体的操作。
这包括导管的选择和置入、抗菌预处理、导管固定、定期更换等一系列操作。
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导管使用的监测和记录工作,对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记录。
(三)检查(Check)检查阶段是对护理工作的评估和检查,主要是检查导管的使用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这包括导管的通畅性、固定是否牢固、皮肤是否受损、是否出现感染征象等。
护理人员还需要对导管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四)调整(Act)在检查阶段发现问题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包括调整护理操作、更换导管、加强监测等。
还需要对护理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调整阶段还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确保护理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化。
分析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分析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综合ICU收住的80名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名。
对照组实施常规感染防控管理模式,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法感染防控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两组结果相比,实验组发生的感染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感染防控管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PDCA循环法;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多重耐药菌是医院控制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复杂性和难治性等特点,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变长,开支费用增高,最终导致死亡率增加,给临床中治疗和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1]。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PDCA循环法,以实现持续质量改进为主要的目的,近几年来被广泛的运用到医院的管理中,促进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2]。
本文就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综合ICU收住的80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名。
对照组:男21名,女19名,年龄20~87岁,平均(74.32±3.12)岁,入住时间2~37天,平均(11.0±1.5)天;实验组:男23名,女17名,年龄22~83岁,平均(75.82±2.99)岁,入住时间3~43天,平均(11.5±1.5)天。
监测对象的性别、年龄、入住时间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按照医院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常规管理。
实验组: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具体操作方法为:①计划:以各种指南和操作规程为指导,评估患者出现感染的因素,针对感染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危重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价值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危重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的价值【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防危重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实际效果。
方法:本次在我院收入危重并留置导尿管患者中选取了研究对象,共73例,均在2019年1月~2019年11月入院。
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其中36例患者实施基础管理,纳入对照组;另外37例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纳入观察组。
对两组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除外导管平均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危重并留置导尿管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相关性尿路感染;分析;导尿管危重患者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变化较快,器官系统减退或者衰竭,严重危及生命安全。
留置导尿管用于抢救危重、休克患者,能够解决患者排尿困难、还能对尿量进行监测[1]。
但是留置导尿管极容易引起危重患者尿路感染,从而影响病情,增加住院时间。
因此对于留置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工作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此次研究则分析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危重患者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预防中产生的实际价值意义,主要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在我院收入危重并留置导尿管患者中选取了研究对象,共73例,均在2019年1月~2019年11月入院。
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其中36例患者实施基础管理,纳入对照组;另外37例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纳入观察组。
73例患者中,男女比例:21:52,其中对照组男女比例11:25,观察组男女比例:10:27。
年龄范围36至90,平均年龄68.15±7.29岁。
纳入标准:①均知情,并同意,②均为危重患者,③均实施留置导尿管。
排除标准:①精神问题,沟通问题,②配合度较低,③肝肾脏损坏类合并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住院期间转院、自动出院或死亡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病房大部分患者需长期接受静脉输液,静脉穿刺的反复进行对其身体可造成极大伤害[1]。
为减轻患者痛苦,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被广泛应用与推广,但在置管时及置管后感染发生可能性也随之增大,故需针对导管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以减少导管感染发生率,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PDCA 循环管理为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手段,其对护理水平、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为此,本研究将PDCA 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20例作对照组,2017年4月-2017年9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20例作观察组。
观察组男62例,女58例;年龄14~91岁,平均(57.03±4.25)岁;导管留置时间20~63d,平均(41.36±2.09)d。
对照组男64例,女56例;年龄15~89岁,平均(57.06±4.21)岁;导管留置时间22~61d,平均(41.38±2.05)d。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⑴纳入标准:①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患者,且留置时间>48h;②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的患者;③无认知功能障碍。
⑵排除标准:①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激素治疗者;②穿刺前已发生严重感染者;③接受过血液透析与器官移植患者。
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导管维护、常规消毒等传统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方法如下:①计划: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评估,统计病原学检测结果及发病率等,总结出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②实施:对护理人员展开留置导管、无菌操作等方面的培训,要求其在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计划中所制定的解决措施来执行,并采用第2人审核模式对操作进行监督与审核,以确保方案的有效落实,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对中心静脉导管管腔或端口的使用。
③检查:针对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措施、技术操作及无菌观念等进行考核,同时评价护理结果。
④处理:根据检查结果及时找出方案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并进行适当调整,将其应用到下一个护理计划中,再次重复计划、实施、检查等步骤,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过程。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情况,包括革兰阳性菌感染、革兰阴性菌感染及真菌感染。
②对两组患者住院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包括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感染情况:观察组导管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住院情况: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讨论目前,单纯外周静脉导管已无法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导管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与发展[3]。
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便利的静脉通道,但导管相关感染、导管滑脱、血栓等现象的发生可对患者预后及康复效果产生严重影响,进而延长了住院时间并增加了医疗费用。
如何预防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医疗工作者所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4]。
PDCA 循环管理主要由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4个阶段构成,其可充分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通过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以提高护理水平及效率[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表明PDCA 循环模式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防控中具有显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首先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再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留置导管、无菌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可有效提高其专业技能;实施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9.01.049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感染防控中应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20例作对照组并予以常规护理干预,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20例作观察组并采用PDCA 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导管感染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
结果:观察组导管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将PDCA 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中能有效减少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发生可能性,且可进一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等,有利于促进医患和谐。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PDCA 循环管理;导管相关感染PDCA 循环管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感染防控中的应用薛静062552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省任丘市(下转第73页)细血管处,新生的毛细血管不断渗出,再次形成血肿亦是硬膜下血肿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
长期饮酒、维生素的缺乏、凝血功能障碍,也是导致硬膜下血肿复发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为减少术后的复发,应注意以下环节:①对于长期饮酒者,要注意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术前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术前可以补充维生素;②病史长者,术后可以多补液体,鼓励患者进行肺功能锻炼,有利于脑组织的复张;③由于微创穿刺冲洗不完全,特别单针冲洗,对颅内压影响较大,除非患者身体状况不能承受钻孔及麻醉,尽量选择钻孔引流;④手术中要保持颅内压的平稳,术后要排空空气,双孔钻颅时,先封闭顶结节处切口,然后关闭前面切口,并将切口处于最高处,排出血肿腔空气,术后血肿腔不留空气。
参考文献[1]赵雅度.神经系统外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7:44.[2]郑关荣.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4,(10):428.[3]殷义明.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6):687-689.行131I治疗[5],如年龄在20岁以下首次患甲亢者、伴有心肌梗死者、甲亢危象期等治疗禁忌证患者[6]。
综上所述,131I治疗甲亢效果显著,适用于吸碘率增高、老年患者、有手术禁忌证、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差等情形治疗,且对甲状旁腺功能无影响,对此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覃绍超,杨文定,邹劲涛,等.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28):3951-3953.[2]裘佳音,朱燕,奚庆红.小剂量131I联合甲巯咪唑对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血清CT、PTH、BGP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6):555-557.[3]吴红伟,沈丰,孙少华,等.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对甲状旁腺辐射损伤作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25(11):1580-1584.[4]李洪彦,武君颖.甲巯咪唑联合普萘洛尔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39-40.[5]李丽,毛万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在甲状腺功能亢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33):68-69.[6]陈敏,谢乃强,伍华.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11):6-7.行,并给予患者妥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的发生;加之对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措施、技术操作等展开考核,可全面提升护理工作质量,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最后对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及调整,形成环环相扣模式,可不断完善护理计划并提高管理质量等,进而对导管感染起到良好的防控作用[6]。
总之,在实施临床护理过程中,任何一项利用静脉导管进行诊治的操作失误,均可导致病原体进入管腔内,进而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PDCA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能够使护理水平在持续的质量改进中得到不断提高,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将PCDA循环模式应用于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管理中,可有效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感染发生的风险,从而确保患者的安全,有利于提高治疗及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1]段会妮,姚少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学及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17,17(4):84-86.[2]王淑芳,张岚,郭丽敏,等.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发生率[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4):67-70.[3]纪玉桂,杨春娜,刘雁.神经外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2):884-886.[4]王艳,付冰,汤观秀.ICU护理质量管理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11):817-818.[5]江文,曾登芬.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因素与防护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2):218-221.[6]张京利,王力红,马文晖,等.组合应用管理工具提高感染控制工作效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1):5013-5015.(上接第70页) (上接第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