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12月)历史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

2018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含解析

2018年河南省开封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材料体现的理念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2.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3.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4.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

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

材料体现了()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5.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

此转变()A.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B.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D.导致了工业体系崩溃6.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7.如表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大中小型建设项目投资表。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试题(含解析)

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试题(含解析)

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 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 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答案】B【解析】根据“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表明孔子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和经世济民情怀,反映了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非“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即作为君子应该具备的人格,不属于“政治主张”,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排除D。

点睛:思想文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希望匡正社会秩序,体现孔子经世济民的情怀。

2. 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A. 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B. 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 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D. 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答案】B【解析】根据“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表明汉代法律把儒家思想融入到法律体系,体现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特点,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排除A;根据“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可知材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对秦律的发展,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君权神授”,排除D。

最新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精品

最新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精品

18届高考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姐。

“褒拟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拟乃人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2.2018北京奥运开幕式展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下列表述准确说明右图场景古代科技成就内涵的是()A.中国最早发明了造纸术B.隋朝时雕版印刷印品精良C.十世纪时印刷术已传遍世界D.活字印刷术是划时代的重大发明3.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

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4.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分给农民B.反映了农民反对财富不均和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C.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的办法D.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5.到黑龙江省博物馆参观,你将听到讲解员按顺序介绍地方行政沿革时说哈尔滨市曾隶属A.黑水都督府—辽北面官辖地—金上京龙泉府一辽阳行省—黑龙江将军B.黑水都督府—金上京泉府—辽北面官辖地一岭北行省一黑龙江将军C.翰海都督府一辽北面官辖地—金上京龙泉府一宣政院辖地一黑龙江将军D.黑水都督府一辽北面官辖地—金上京龙泉府一岭北行省一黑龙江将军6.王安石变法与戊戌变法,都注重培养支持变法的人才,他们采取措施相似之处是()A.新办学校,制造变法舆论B.改革科举制,改试策论C.废除明经诸科,增设明法科D.废除八股,设经济特科7.资本主义侵华的形式多样,下列侵华形式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开口通商②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中央政府③取得传教权④创办外商企业A.①④③②B.④①③②C.①③④②D.④①②③高三历史(模拟一)第1页(共6页)8.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12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12月)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8届开封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

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地方权力 B.推动了经济发展C.强化了中央权力 D.促进了文化整合25.据统计,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漕运交通为21项,防治水害为33项,居民用水为14项。

这说明唐朝时期A.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B.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C.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D.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26.读下表由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B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A.政府投资侧重于民用企业B.我国借鉴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C.政府成为民族工业的主要资金来源D.政府投资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27.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上述史实表明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28. 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

这反映出当时A.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B.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C.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D.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29.右图为1959-196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图7A.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经济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D.中苏关系变化导致GDP增速波动30.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

河南省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调研联考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调研联考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題)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

这说明分封制A. 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B. 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C. 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D. 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答案】C2. 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好利”“好声色”的本性要求,所以要通过法治和学习礼仪,使小人变为君子,使普通人变为圣人。

据此可知,荀子A. 思想超越了儒学范畴B. 重视对民众的教化C. 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D. 反对盲目崇拜圣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荀子认为人的欲望与生俱来的,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故荀子重视对民众的教化,B项正确。

荀子属于儒家代表人物,其思想仍在儒学范畴,排除A。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民本思想,而是强调重视对民众的教化,排除C。

D 项李哲的观点,与材料荀子的不符,排除。

3. 《汉书·礼乐志》称“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

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这与《毛诗)提出“变风”“变雅”说的精神一致,都是把《诗》看成是“王道衰而作”。

这说明《诗经》A. 托物言志B. 借古讽今C. 客观真实D. 反映了时代特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把《诗》看成是‘王道衰而作’”和所学知识可知,以时代和王道兴衰言《诗》,反映朝代的盛衰,故说明《诗经》反映了时代特征,D项正确。

托物言志属于表现手法,与材料强调《诗经》反映了时代特征不符,排除A。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河南省开封市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20高三上·广东月考) 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

这说明()A . 社会阶层的分化源于宗法制瓦解B . 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一C . 血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D .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考点】2. (2分) (2019高二下·番禺期中) 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等。

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 . 周王室安全B . 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C . 王位世袭制D . 嫡长子继承权【考点】3. (2分)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北宋在唐代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基础上,分设路、州、县三级行政机构。

路是中央派遣机构,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分别负责财政税收、司法审查、军事,他们对州拥有监督的职责。

这一变化()A . 清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B . 适应了封建大一统的要求C . 有利于保持政局的稳定D . 消除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考点】4. (2分)(2020·威海模拟) 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言情成分明显增多,一些书商也喜欢鼓吹作品的言情内容;同时,很多神魔、侠客题材的作品也受到读者的推崇。

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 戏曲艺术的革新B . 平民教育的兴起C . 封建制度的衰落D . 商品经济的冲击【考点】5. (2分)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列历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左宗棠在哈密建立军事基地②阿古柏兵败自杀③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④法国为打开中国西南门户发动中法战争A . ①③②④B . ②③①④C . ④①③②D . ③②①④【考点】6. (2分) (2017高一上·南昌月考)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

【精选】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12月)历史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

【精选】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12月)历史Word版含答案-历史知识点总结

2018届开封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

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了地方权力 B.推动了经济发展C.强化了中央权力 D.促进了文化整合25.据统计,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漕运交通为21项,防治水害为33项,居民用水为14项。

这说明唐朝时期A.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B.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C.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D.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26.读下表由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B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C.政府成为民族工业的主要资金来源D.政府投资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27.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上述史实表明A.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C.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28. 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C.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D.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29.右图为1959-196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图7A.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C.经济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D.中苏关系变化导致GDP增速波动30.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

河南省开封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河南省开封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河南省开封市历史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新文化运动2、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谁?A. 康有为B. 梁启超C. 孙中山D. 袁世凯3、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4、以下哪位思想家被尊称为“中国近代哲学的奠基人”?A. 康有为B. 梁启超C. 梁漱溟D. 王夫之5、下列哪一项不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设立锦衣卫B. 实行八股取士C. 废丞相,设内阁D. 推行郡县制6、《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其作者是?A. 司马迁B. 刘知几C. 范晔D. 司马光7、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8、以下哪个思想流派与“格物致知”最为接近?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9、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英国,并迅速传播至欧洲其他地区。

B. 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对古典文化的批判与否定。

C. 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D. 文艺复兴运动主要发生在科学领域,对艺术和文学影响不大。

11、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13、下列哪一项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A. 实行三省六部制B. 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C. 推行科举考试选拔官员D. 设立军机处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15、下列关于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三省分别指尚书省、门下省和吏部省,六部则分别负责不同的行政事务。

B. 三省六部制使得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因为决策需要三个部门共同完成。

最新历史高考-河南省开封市历史 精品

最新历史高考-河南省开封市历史 精品

河南省开封市2018—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据此回答1—4小题。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思想理论基础是()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2.唐朝继承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下列有关评述不正确...的是()A.标志着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B.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C.分工合作,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官员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3.开创了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和隋朝B.秦朝和唐朝C.隋朝和元朝D.秦朝和元朝4.从明朝废承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实质上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整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所有权力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D.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中国历代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注意保卫和开发边疆。

回答5—7题。

5.岭南越族地区进入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始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6.以下关于清朝“改土归流”政策及其历史作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雍正皇帝在位时开始大规模实行B.有利于改变当地闭塞落后的局面C.有利于解决西南边疆割据纷争问题D.为平定“三藩之乱”提供重要保证7.据《台湾府志》记载,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以上材料说明()①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②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③清朝时台湾主要出产食糖和粮食④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加强对于官员的监察,注意整顿吏治是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问题。

回答8—10题。

8.汉武帝时,在全国范围内划分监察区,加强对于官员的监察。

河南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高三历史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段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商鞅指出:现在治理国家,依靠官多吏众,官吏下又设辅佐和监察人员,这本来是为了禁止官员们谋私利。

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这说明商鞅A. 重点加强对在职官吏的监督B. 认识到监察的模式尚有缺陷C. 建立起完善的官吏监督机制D. 认为官吏贪渎严重危及政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如果辅佐和监察人员也想谋私利,那怎么去禁止呢?”,说明商鞅认识到监察人员自身的监督问题,即监察模式尚有缺陷。

故答案为B项。

材料没有比较对普通官员的监督和对监察人员的监督孰轻孰重,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出问题,商鞅没有就此提出解决办法,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2. 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人户籍。

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A. 促进经济恢复B. 增加国家税收C. 打击土地兼并D. 确保制度延续【答案】B【解析】通过建立严密的编户制度,可以保证对户口和人丁的收税顺利进行,增加国家税收。

故答案为B项。

这一做法与经济发展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以此措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C项;题干所问为“主要目的”,排除D项。

点睛:编户制度作为一种户口登记制度,是西汉政府为控制和剥削农民而实行的,既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赋税制度。

编户制度根据土地和人口多少征收赋税和徭役,编户农民对国家的负担主要有三项:一是田租,即土地税;二是算赋口赋,即人口税;三是更赋,即徭役和兵役的代役税。

3. 汉代的经和传已经互相矛盾,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而牵强附会,巧为立说;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

材料说明当时A. 经学学者的研究能力加强B. 儒学逐渐与社会现实结合C. 儒学研究陷人零散与烦琐D. 经学因晦涩受到佛道冲击【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来看,汉代儒学研究已陷入零散与烦琐之中。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开封市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7年河南省开封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

材料体现的理念是()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2.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

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A.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B.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C.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D.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3.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

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4.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

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

材料体现了()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5.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

此转变()A.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B.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D.导致了工业体系崩溃6.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7.如表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大中小型建设项目投资表。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2018年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历史(lìshǐ)学科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shìjuàn)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mǎn fēn)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jìnzhǐ)交流资料。

3.本试题上不要(bùyào)答题,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观察下列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其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是A.雅典卫城B.二十四节气C.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 D.龙门石窟2.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一项是A.侵略(qīnlüè)与抗争B.近代化的探索(tàn suǒ)C.中国(zhōnɡɡuó)人民的抗争D.社会生活(shēnghuó)的变迁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fāshēng)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其中,之所以称“第二次”大革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主要是它A.宣告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B.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D.彻底摧毁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4.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这场灾难而言,它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A.使中国的人民(rénmín)革命力量壮大,国际地位有所提高B.使中国出现了彻底(chèdǐ)的和平C.使中华民族觉醒(juéxǐng),成为世界强国D.使中国人民(rénmín)真正站起来了5.“红船(hónɡchuán)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为主要内容的奉献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开封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摸底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史书记载,太公吕尚被封于齐,征服了当地土著人“莱夷”。

于是“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

周公长子伯禽受封于鲁,亦“变其俗、革其礼”。

这表明分封制
A. 扩大了地方权力
B. 推动了经济发展
C. 强化了中央权力
D. 促进了文化整合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是指从齐地实际出发,从俗简礼,不强制干涉的开明政策;“变其俗、革其礼”是指用周文化强行改造鲁当地文化;两者的做法体现了分封制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整合,D项正确。

材料强调分封制促进了当地的文化整合,与扩大了地方权力无关,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推动了经济发展,而是强调其促进了文化整合,排除B。

材料反映齐国和鲁国推行的统治政策,与强化了中央权力无关,排除C。

2. 据统计,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漕运交通为21项,防治水害为33项,居民用水为14项。

这说明唐朝时期
A. 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
C. 民生问题被长期的忽视
D. 财政支出的主体是水利工程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在唐代323项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工程为255项”中可以看出,农田水利设施占大多数,说明唐朝政府比较重视农业,也就是小农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基础,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睛:小农经济地位:
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③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④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⑤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3. 读下表由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B.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投资基本状况
A.政府投资侧重于民用企业
B.我国借鉴了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
C.政府成为民族工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D.政府投资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
【答案】B
【解析】表格显示清政府投资主要是工矿和铁路运输,这都是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正确;A中民用企业表格判断不出;C中投资的方向并不能说明民族工业产品;D是洋务运动的影响。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表格中信息“工矿”“铁路运输”,结合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的时代的特征回答即可。

4.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文章,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并预言“社会主义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同盟会早期会员朱执信1905年翻译《共产党宣言》部分内容;1917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上述史实表明
A. 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
B. 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在中国得到了实践
C. 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D. 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克思学说在中国逐渐被传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思想界产生影响,故A项正确。

材料信息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逐渐被传播,而不是已经得到实践,排除B。

材料信息体现各派别提及马克思主义,不能推断出各政治派别都主张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排除C。

材料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逐渐被传播,而不是中国知识分子关注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排除D。

点睛:本题属于概括性选择题,此类型问题一般是设置一个问题情境,而且这个情景是带有历史发展性的。

如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播,通过设置的情境让学生理解材料,逐一分析、判断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5. 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

这反映出当时
A. 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愿望强烈
B. 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
C. 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
D. 学校教育对民族精神和责任的重视
【答案】D
【解析】从材料“提出了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故B项正确;A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C项错误,错在“始终”。

6. 下图为1959-196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下图
A.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 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 经济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D. 中苏关系变化导致GDP增速波动
【答案】A
【解析】从示意图来看,1959年开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下降,之后逐步回升,到1964年得到根本好转,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故答案为A项。

BC项不能全面反映图示信息,排除。

中苏关系恶化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不能反映图示总体信息,排除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示意图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国民经济造成的破坏,以及从1960年冬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等史实来确定答案。

7. 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

该局面的出现
A. 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B. 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
C. 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D. 有助于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提及的9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壮大了新中国的外交实力,有助于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故D项正确;A是1972年,不符合材料时间;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20世纪60年代,故B错误;当时中国处于文革时期,生产力并不是快速发展,故D错误。

8. 历史学家郭小凌提出,既然在梭伦改革时期,土地和债务问题是当时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而且在改革的措施中,所实行的划分公民等级的唯一标准是地产收入(按年收入的谷物等产品的数量分成四级),因此,该学者认为
A. 梭伦改革前社会矛盾尖锐
B. 当时古希腊文明的经济基础是农业
C. 梭伦改革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D. 梭伦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土地和债务问题是当时面临的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所实行的划分公民等级的唯一标准是地产收入(按年收入的谷物等产品的数量分成四级)”,可知当时古希腊文明以农业为基础,故答案为B项。

材料中并未涉及梭伦改革前的社会矛盾状况,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依据经济水平划分公民等级,并不是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排除C项;梭伦改革是否动摇旧的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

9. 1920~1921年,瞿秋白出访苏俄,他记录到:俄国与国外通商是政府的专利。

现在国外的关系已经很好,英国已经正式签约,德国就在这几天内,其余边境各小国及意大利,捷克斯拉夫,都已结通商关系。

现在俄国还正努力协理各种租借地,借外国资本来发展俄国工业。

材料表明当时
A. 社会主义成为历史发展主导
B. 苏俄和英德等西方国家建交
C.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极大
D. 苏俄经济政策受制于政治现实需要
【答案】D
10.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摆脱危机,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空前激烈的经济战
A. 使世界经济秩序遭到破坏
B. 使世界贸易额增长开始放缓
C. 导致法西斯分子同时在多国掌权
D. 使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
【答案】A
【解析】“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导致各国关税增高,不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直接导致世界经济秩序破坏,故A项正确;该措施不利于世界贸易发展,故B错误;法西斯只在少数国家掌权,故C错误;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40年代诞生,故D错误。

11. 1917-1950年,占世界总人口1/3的国家退出了市场经济舞台,并进行了建立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

这项巨大的试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与经济版图,影响了20世纪的大部分进程。

“另一种经济体制的试验”
A. 特指列宁进行的一次有益探索
B. 加快了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
C. 扩展到欧亚社会主义国家
D. 助推了美苏在世界范围争霸
【答案】C
............
12.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

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A. 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 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 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