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通用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卷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卷子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卷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C.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农民土地所有制D. 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地主和农民土地所有制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以下哪些措施巩固统一?A. 统一度量衡B. 焚书坑儒C. 推行郡县制D. 修建长城3.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实施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 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D. 没有影响社会阶层的流动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进行文化交流5. 清朝康熙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建立东厂B. 推行科举考试C. 建立军机处D. 废除八旗制度6.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7.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的主要改革措施包括:A. 废除科举B. 建立议会C. 推行新法D. 所有以上选项8. 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A. 封建帝制被推翻B. 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 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 所有以上选项9.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A.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B.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 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D. 所有以上选项1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哪些重要的革命运动?A. 秋收起义B. 长征C. 抗日战争D. 所有以上选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该货币被称为________。

2.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是由皇帝________开创的。

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宏大,其中最大的船只被称为________。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布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

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

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色彩突出C.集权政治的出现D.部族色彩浓厚2.汉文帝时期,贾谊认为:“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威胁B.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C.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D.打击豪强地主的威胁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些史书记载,鲜卑族自称是黄帝后裔、匈奴自认为是夏朝后裔。

这体现了该时期部分少数民族的A.文化认同B.疆域拓展C.政权认同D.文化多元4.有学者指出,魏晋之时,“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族寒人,无寸进之路。

”而到隋唐之时,天下士子以科举为唯一出路,科举遂成教育重心。

作者意在强调唐代科举A.推动了儒学复兴B.促进了阶层流动C.消除了门第观念D.加强了君主集权5.据《元史·地理志》中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代这一做法A.标志着民族政策的完善B.导致了内重外轻局面形成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D.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6.据研究,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

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

清代中期这一变化A.导致传统的社会结构解体B.体现长途贸易推动资本集中C.推动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D.促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7.图1是近代某文章的部分目录。

据此推断该书应该是图2 图3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C.对外开放的程度日趋深化D.国内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13.据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关于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逐渐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B、秦朝时期,推广了均田制,使得土地得到合理分配。

C、隋唐时期,农田水利设施得到加强,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北宋时期,农田面积不断扩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2、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民主和科学的传播。

B、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C、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

D、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3、题干: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推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铁犁牛耕提高了农业生产力B. 铁犁牛耕促进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C. 铁犁牛耕使得土地兼并现象加剧D. 铁犁牛耕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4、题干:以下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错误的是:A. 皇帝制:皇帝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B. 三公九卿制:设立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卿C. 郡县制: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丞相权力过大,容易导致皇权旁落5、下列哪项不是明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设立内阁B. 废丞相,权分六部C. 设立锦衣卫D. 设立军机处6、近代史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A.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B.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D.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的签订7、题干: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其基本内容包括()。

A. 反帝反封建B. 民主与社会主义C. 实现土地革命D. 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8、题干: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与苏联等17国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B. 参加了日内瓦会议C. 与美国、英国等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D. 成功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9、下列关于《南京条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C. 规定英国商船可以自由航行长江D. 增加了中国对英国的外债 10、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紧张的财政状况B. 过度军备竞赛C. 国际联盟的干预D. 战略失误11、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对全国抗日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1.5分,共48分。

)1.政体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也叫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1840年以前的中国古代政体,主要包括( )A.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B.宗法制与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度与行省制度D.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2.近代自西方传教士进人中国内地传教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史称“教案”。

导致晚清教案发生的文化背景是()A.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西文化的隔膜与冲突C.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提供了条件D.西方列强的侵略3.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A.是唐景崧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脱离祖国而独立的主张B.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C.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和其他列强对台湾的侵略D.是一个仿效美国而建立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4.N·佩弗《远东》一书认为:“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也即悲惨的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对“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以挽救中国的道路B.辛亥革命成果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C.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5.“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 ) 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6.1999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16题,共48分)1.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江苏松江府地区种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江西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市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B.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凸现C.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D.商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2.据《礼记·王制》记载,周代分封制下诸侯和臣子的宫室、车骑、礼仪等存在很大差别,这被称为“命数”。

“命数”基本上按爵位和职位区分,上公九命,三公为八命,侯伯、王之卿、子男、王之大夫分别为七命、五命和四命。

由此可见,周代的“命数”()A.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C.削弱了贵族对地方的政治管控D.彰显了周天子的统治权威3.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

这说明()A.清朝建立了疫病防疫体系B.政府在疫病防控中发挥作用C.华北鼠疫得到了有效控制D.近代科技改变传统疫病观念4.1933年,水灾席卷长江流域,苏区损失很大。

灾后苏维埃政府在其控制的地区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建立伴工组、犁牛合作社组织,合理调剂了劳力、畜力和生产工具。

苏区政府组织群众兴修水利,修筑堤坝,这些措施帮助苏区渡过了困难的局面。

对此评论正确的有①是战争年代中共为解决分散落后的小农生产中的困难采取的措施①为建国后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①差不多同时期的美国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①此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疑开网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广东之斩夷首,捐舰者皆义民;两禽夷舶于台湾,火攻夷船于南澳者亦义民。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

高三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 选择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每小题2分,共50分)1.《新史学》指出:“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由此可见,历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A.考证历史事实B.把握历史规律C.分析历史原因D.描述历史现象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古人非不知??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3.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

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4.史学家指出,中国历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时期()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5.《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

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

”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6.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

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A.政权发生更替B.国力对比变化C.文化途径迥异D.社会形态转变7.在经历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几次大的社会洗礼,人们的消费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节俭意识相对弱化,近代社会工商业发展,重商之风日益兴盛,人们对传统社会崇尚节俭和力戒奢侈的消费观念提出质疑.材料体现的是()①民主平等思想传播②重视经商③追求享乐④崇洋媚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8.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粘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

高三期中考试卷历史

高三期中考试卷历史

高三期中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B. 秦朝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C. 秦朝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D.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禅让制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贵族阶层的权力得到了加强B. 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平民阶层有了进入官僚体系的机会C. 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地方官员的选拔更加严格D. 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得皇帝的权力得到了削弱3. 下列关于明朝海禁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明朝海禁政策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B. 明朝海禁政策导致了对外贸易的减少C. 明朝海禁政策使得沿海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发展D. 明朝海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倭寇的侵扰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对国家治理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关于康熙皇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康熙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乱B. 康熙皇帝统一了台湾C. 康熙皇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D. 康熙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5.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C.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 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6.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D. 辛亥革命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独立7.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是一场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D. 五四运动是一场经济运动8.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B.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 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9.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独立B.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C.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D.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10.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B.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C.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 改革开放使中国完全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二、非选择题(共70分)11. 简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普遍实行了哪种土地制度?A、土地改革B、土地革命C、土地平分D、耕者有其田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什么?A、一边倒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3、题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选项: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题干: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是:选项:A. 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B.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C. 农业生产严重下降D. 农业生产基本持平5、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点?A. 封建君主制B. 封建土地私有制C. 封建等级制度D. 封建民主制度6、题干: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战争主要在欧洲爆发B. 战争双方为同盟国和协约国C. 战争结束后,德国战败,被迫签订《凡尔赛条约》D. 战争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特别是对欧洲的影响最为严重7、题干: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即“重庆谈判”。

问题:以下哪个事件不是重庆谈判期间发生的?A. 双十协定签署B. 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C. 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D. 国共两党商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8、题干: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是土地改革。

问题: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内容?A. 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B. 分配土地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C. 建立农村人民政权D. 实行农业合作化9、下列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内阁首辅就是宰相B、内阁可以制约皇权C、内阁的设立使六部权力增大D、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10、关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以下表述准确的是:A、完全沦为殖民地社会B、继续保持封建社会C、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D、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1、题干: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是: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消灭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C. 实现土地革命D. 建立一个民主联合政府12、题干: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叙述,正确的是:A.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开始的B.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完成的C. 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三大改造”实现的D. 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3、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南昌起义D. 长征14、下列事件中,哪一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A. 中共一大召开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遵义会议15、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主动进行的一场政治改革B. 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光绪帝支持下进行的C. 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外交斗争D. 戊戌变法是戊戌政变后的政治运动16、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C. 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时代D.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背景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及解答参考

统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A、夏朝的建立B、商朝的灭亡C、西周的建立D、春秋战国时期2、下列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B、《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之一C、《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奴隶制度D、《汉谟拉比法典》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3、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 颁布“焚书坑儒”政策B. 统一度量衡C. 实行郡县制D. 修建长城4、以下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起义领袖张角自称“天公将军”B. 起义军以青、黄、白、黑、红五种颜色为标志C. 起义军最终被曹操所灭D. 起义对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5、下列关于辛亥革命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终目标。

D、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新时代,但民族独立并未实现。

6、关于新文化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B、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C、新文化运动主张废除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封建礼教。

D、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7、题干: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 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持C. 中国人民英勇抵抗,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D. 日本法西斯在战争初期迅速占领了大片中国领土,使得抗日战争得以持续8、题干: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A. 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标志着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9、关于洋务运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的一场自强运动。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乂(治理)民。

”《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

《左传》则多见把“中国”与“四夷”“蛮夷”“戎”对举的记载。

据此可知,“中国”观念( )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2.唐代初期采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

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

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广泛推广C.藩镇割据的出现D.均田制受到破坏3.“唐宋变革”是史学界争论较大的议题。

日本学者内藤虎次郎认为“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始。

因为唐代中国是贵族社会,而宋代中国是平民社会。

”这种变化在文化上的重要表现是( )A.纸币产生和城市经济的活跃B.文学艺术朝着世俗化发展C.儒学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D.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4.隆庆四年(1570年),文渊阁大学士高拱上奏道,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的蓟、辽、山、陕等边疆地区“有司虽有牧民之官,实有疆场之责,乃官其地者,非杂流则迁谪”,建议“今后各边有司,必择年力精强、才气超迈者除补”。

此建议被中央采纳。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边官晋升机会增多B.边疆治理力度加大C.改土归流趋于式微D.内阁地位明显提高5.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主要体现在世界交往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劳动方式的改变。

作为世界历史的一个缩影,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解体无疑是劳动方式变革的必然结果。

这揭示了(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B.闭关锁国导致传统贸易体系解体C.中国对外交往趋向近代化D.开埠通商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冲击6.近代上海某报纸曾刊载文章《纪苏州一车夫》,文中写道:“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依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高三历史试题(B)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 卷4页为选择题,50分;第II卷4页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答第I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三省六部制2.“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

……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指的是A.汉朝B.唐朝C.明朝D.清朝3.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体现了罗马人的A.公平理念 B.尚武精神C.仁政意识D.法治精神4.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

”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5.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

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6.有人说,罗马帝国之所以存在那么久远,其实并不在于其统治者如何高尚,政治如何开明,而在于其创造的无与伦比的法律体系。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第I卷(选择题60共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 分,共60 分.)1.2015年9月20日教育网信息:广东省某县近5年来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在150 ∶100左右,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严重存在。

这种观念的历史成因表述恰当的是(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2.战国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而秦汉以后开启了“布衣将相之局”。

这种新现象反映了( )A.官僚政治秩序稳定 B.自耕农阶层的分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3.“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4.“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5.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

”可见,科举制度(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6.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

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 CDBDB 6-10 AACDB 11-15 DABBD16-20 CDDAC 21-25 CADCC 26-30 ABBBC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31. (1)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出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宗教战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4分)影响:实现和巩固了民族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打击了封建教会的专制统治。

(3分)(2)影响:推动了民族救亡运动的发展,挽救了民族危机;强化了民族和国家认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统一;推动了自由、民主、平等观念的传播,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5分)32.(1)原因:明朝初步形成农村集市网的基础;清朝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的社会环境;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促进;交通的改善和长途贩运的兴盛;商品经济的的发展等。

(5分)作用:便利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有利于地区间的分工互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有利于沟通城乡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分)(2)促进作用:城市化使美国经济中心发生转移,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促使企业改革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

(3分)认识:中国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应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经验,吸取其城市化中的教训,总结中国历史上城市发展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和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3分,言之成理即可)33.(1)、特点:中国:政府主导;教学内容以传统儒家经典为主,兼习西学;后期传统书院逐渐被新式学校代替。

西方:教育面向大众;国家扶持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义务性。

(4分)原因: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西方:国家政府的重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需要。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抗日战争的胜利2、在以下哪个历史时期,中国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A. 清朝末年B. 民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题干: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辛亥革命后,中国立即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D、辛亥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4、题干: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C、五四运动中,北京的大学生举行了游行示威,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D、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5、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A. 百团大战B. 淞沪会战C. 辽沈战役D. 台儿庄战役6、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是谁?A. 孙中山B. 黄兴C. 蒋介石D. 宋教仁7、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毛泽东誉为“人民的好总理”?A. 刘少奇B. 周恩来C. 邓小平D. 陈云8、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A. 土地改革完成B. 三大改造完成C. “文化大革命”结束D. 改革开放开始9、下列哪一项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设置行省B. 实行科举制C. 废丞相,设内阁D. 推行均田制 10、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加强对地方行政的管理B. 强化对边疆地区的控制C. 提高军事决策效率D. 监督官员执行政令11、根据所学知识,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B. 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C. 戊戌变法期间,改革派人士掌握了中央政权D. 戊戌变法最终因保守派势力强大而失败12、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民主共和观念的普及C.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我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D. 辛亥革命后,我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壮大13、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正确描述?A.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之更加普及。

贵州省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

贵州省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

贵州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2、在《史记》中,被司马迁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篇章是:A. 《项羽本纪》B. 《吕不韦列传》C. 《陈涉世家》D. 《淮阴侯列传》3、题干:以下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A、秦灭韩、赵、魏、楚、燕、齐是在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完成的B、秦朝的统一是通过和平手段实现的,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C、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秦朝统一后,立刻废除了诸侯国,实现了中央集权4、题干: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史记》共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D、《史记》中记载的历史事件主要发生在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9年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6、以下哪项不是《南京条约》的内容?A. 割香港岛给英国B. 对英国赔款2100万元C. 五口通商D. 设置领事裁判权7、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汉唐盛世”?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8、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A. 王勃B. 魏征C. 李白D. 杜甫9、题干: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荀子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 10、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式形成?A. 秦始皇统一六国B. 西汉建立C. 魏晋南北朝时期D. 唐朝建立11、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电脑12、题干: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A、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建立了中华民国D、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13、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一范畴?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互联网14、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B.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C.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D. 辛亥革命后,中国迅速实现了真正的民主与统一15、以下关于秦朝的表述,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B. 秦朝实行严苛的法律,民众生活困苦,导致秦朝灭亡C.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交流,但同时也加重了民众负担D.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所继承,但秦朝并未制定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16、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 《史记》由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的历史C. 《史记》分为纪、传、表、书四部分,其中纪和传是主体部分D. 《史记》的撰写风格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抒情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部编版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部编版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部编版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A、君主专制统治B、小农经济为主导C、实行科举制度D、资本主义萌芽2、题干:下列关于《马关条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中国设立工厂D、清政府赔偿日本军费3、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实行阡陌制B.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推行军功爵制C. 商鞅变法取消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D. 商鞅变法导致了秦国法律的严酷4、下列关于《伤寒杂病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 《伤寒杂病论》是唐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B. 《伤寒杂病论》详细记载了中医四诊八纲的理论C. 《伤寒杂病论》主要讲述了中医的外科手术技术D.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本药物学专著5、以下关于鸦片战争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A. 打破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B. 导致了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C. 促使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 直接导致了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6、在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潮,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思潮的是:A. 民主与科学B. 实用主义C. 唯物史观D. 新文化运动7、题干:根据所学知识,以下关于唐朝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B. 设置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促进了社会流动C. 实行节度使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D. 实行府兵制,加强中央军事力量,维护国家统一8、题干:以下关于宋代经济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中心B. 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繁荣C. 创立了交子,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D.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导致商业发展受到限制9、题干: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江西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

江西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试卷及解答参考

江西省历史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历史事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

B、三国时期的曹操建立了曹魏政权。

C、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D、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以下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旨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法律条文,涉及民事、刑事、诉讼程序等方面。

D、《汉谟拉比法典》的颁布标志着古巴比伦奴隶制国家的正式形成。

3、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探索未知的新大陆B. 展示明朝国力,促进与海外国家的友好关系C. 寻找长生不老之药D. 为皇室采购珍稀物品4、清朝乾隆时期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A. 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B. 加强了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C. 限制了对外贸易,导致中国经济逐渐落后于西方D. 增加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5、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A. 隋朝B. 唐朝C. 南北朝D. 隋唐6、以下哪项不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A. 提倡白话文B. 反对封建礼教C. 提倡科学精神D. 提倡社会主义7、下列哪一项是关于明朝内阁制度的正确描述?A. 内阁首辅即为宰相,拥有决策权。

B. 内阁成员由科举考试选拔产生。

C. 内阁仅为皇帝提供顾问服务,并无实权。

D. 内阁负责军事指挥与地方行政。

8、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强了清朝中央政府的权力。

B. 推动了中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C. 导致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丧失。

D. 促进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9、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柏拉图的学生 10、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A. 春秋战国时期B. 秦始皇统一六国C.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1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A. 指南针B. 造纸术C. 火药D. 青铜器12、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不包括:A. 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B. 促使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现代文明C. 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等社会动荡D. 加强了清朝政府的中央集权统治13、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A. 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14、题干:下列关于《权利法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它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B. 它使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C. 它规定国王无权废除议会通过的法律D. 它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15、下列哪一项是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正确描述?A. 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B. 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恢复井田制以稳定经济D. 实施科举制选拔官员16、明清时期,哪一项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A. 开放海禁促进对外贸易B. 实行闭关锁国限制对外交往C. 推行一条鞭法简化税收D. 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强化农业地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高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高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高三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将准考证条码粘贴在右侧的[条码粘贴处]的方框内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60小题。

每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2.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3.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

材料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4.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是绝对的真理,鲁迅说“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利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皇帝制5.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A.分封制崩溃B.宗法制强化C.君主专制制度崩溃D.中央集权制形成13.《管子》中说“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晚),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

是故夜寝早起……民不惮劳苦”。

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动力源于A.土地私有制形成B.铁犁牛耕的使用C.分封制瓦解D.中央集权制建立14.秦朝丞相李斯在峄山的纪功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攻战日作。

流血於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秦朝实行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什伍连坐制D.焚书坑儒15.唐太宗时,全国分为十个道,每个道包括若干个州,以便于皇帝派官员视察各州的行政工作。

与“道”职能相当的是A.秦朝的郡B.西汉的州C.宋朝的谏院D.元朝的中书省16.资料记载:元月十五日,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灯*,争奇斗艳,四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

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17.“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

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

”文中提到的技术是A.造纸术B.印刷术C.司南D.火药18.汤因比说:统一中国的统治者们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

他们要防止帝国再次因为地方军阀的兴起而分裂,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但代价却是牺牲了军事实力,这使他们在处理与富于进攻性的蛮族邻居的关系时,处于不利的地位。

汤因比所说的这一历史时期是A.秦朝B.汉朝C.宋朝D.清朝19.有考古专家表示,在汕头海域发现的“南澳Ⅰ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贸船,船上装载的瓷器主要出自福建漳州平和窑。

下列对“平和窑”的判断正确的是A.属于家庭手工业B.属于私营手工业C.属于官营手工业D.不可能采用雇佣劳动20.清政府曾规定:第一:严禁火药、铁器外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卷满分[ 100]分,时间[100]分钟2015年11月一、选择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急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

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2.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3.读右图,该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西南夷”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B.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C.元代宣政院有效管辖了藏族地区D.雍正帝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4.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元1000~1500年,中国文明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财富和力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

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史实有①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②四大发明传播海外③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兴盛④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特色。

下列各项不符合唐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是A.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B.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C.私营纺织作坊兴起D.出现需要多人操作的花楼机6.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名田:名下的土地),以赡不足”。

对上述建议理解正确的是A.不赞成儒家借鉴古制的传统B.平均分配土地以缓和矛盾C.取消土地私有以恢复井田制D.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慈孝;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8.荀子曾提出“从道不从君”的观点,这表明荀子A.认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 B.把君臣关系置于“礼”这一最高原则下C.反对君主实行专制统治 D.主张实行“仁政”和德治9.“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语出一位著名思想家。

他生活在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10.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

”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A.李白 B.李清照 C.辛弃疾 D.柳永11.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者章太炎撰文评价一位古代思想家:“余姚者,立宪政体之师。

观所恃重人民,轻君主,固无可非议也。

”下划线上可填入的书名为A.《四书章句集注》 B.《天下郡国利病书》C.《藏书》D.《明夷待访录》12.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

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

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这表明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13.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的提出A.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加强了教会的宗教权威14.“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

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母亲》D.《老人与海》15.严复著《孟德斯鸠(1689~1755)传》说:“(孟氏)……渡海抵大不列颠,居伦敦者且二稔。

于英之法度尤加意,慨然曰:‘惟英之民可谓自由矣。

’入其格致王会(皇家学会),被举为会员。

”由此可以推断出:①当时的英国国民较法国国民自由②孟德斯鸠写《论法的精神》受英国法律和制度的影响③英国对外来人才持欢迎态度④当时的英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16.对于美国《独立宣言》在大革命前法国的反响,有学者评论说:宣言中的学说来自哪里并不重要,无论是来自卢梭,还是洛克(英国启蒙思想家),法国读者一定能在《独立宣言》的下述文字中看到法国哲人们的思想:“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被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法国读者不了解洛克和卢梭的学说②《独立宣言》与洛克和卢梭的思想无关③法国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已经动摇④天赋人权思想已在大西洋两岸传播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③④17.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曾对工厂用工问题、工人的劳动时间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并于1833年颁布《工厂法》等法律。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B.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D.工人阶级成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涌现出著名的思想巨人和极具震撼力的思想主张。

以下思想家及其主张搭配不正确...的是A.塞内卡——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与其他人相同B.薄伽丘——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C.大卫·休谟——理性是激情的奴隶D.伏尔泰——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19.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16日颁布法令规定:“把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交给工人协作社,同时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

”下列对巴黎公社这一措施理解错误的是A.表明了公社对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的尊重B.这实际上是用赎买的方式把部分工厂变为集体所有C.表明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政权D.说明公社在朝着人民管理制的方向发展20.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

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A.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B.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D.解决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21.1881年,曾纪泽在一份上疏中写道:“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

”文中所及中俄交涉的事件是A.俄国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B.收回伊犁的外交谈判C.俄国等干涉清政府割辽东D.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22.新材料的发现始终是史学研究的动力。

“丹东一号”沉船经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极有可能是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邓世昌率领官兵与日军激战的战舰。

它是A.“靖远”舰 B.“定远”舰 C.“致远”舰 D.“经远”舰23.《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24.《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式证明中国共产主义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 B.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C. 坚持“城市中心论”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25.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怅;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

”誓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武昌起义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卢沟桥抗战26.《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

……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

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

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材料显示①原材料价格受一战影响大涨②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③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④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7.近代中国某思想家撰文疾呼:“所谓立宪者,固将有上下两院,……今上院之法定议员,谁为之耶?其曰皇族,则亲王、贝子是已;其曰贵族,则八家与内外蒙古是已;其曰高僧,则卫藏之达赖、班禅是已。

是数者,皆汉族之所无而异种之所特有,是议权仍不在汉人也。

”该思想家应是A.林则徐 B.康有为 C.谭嗣同 D.章太炎28.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的真实用意是A.通过重视经济权益争取民族独立B.发展国有经济,抵御外国经济侵略C.通过国家垄断发展民族经济D.促进社会公平,消弭社会革命29.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三民主义”②“中体西用”③“师夷长技以制夷”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④③①②30.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二、非选择题部分(有两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法律应以社会为基础,它应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得到调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了共和晚期,罗马法律的发展可说是和其他文化形态那样在务实基础上又见进一步的坚定、开阔的演进。

……由于它更大的实用性与进步性,实际上就在许多方面取代了公民法,成为罗马法律的主干。

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律和法学的实践已大大超越古典城邦的范围,开始具有古代世界范围的普施与通用的性质,不仅体现了罗马文化在这个时代特有的坚定开阔的气质,而且接近于希腊斯多噶派哲学家倡导的自然法的理想。

——朱龙华《罗马文化》材料二——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维多利亚时代·反谷物法胜利与自由资本主义的鼎盛”材料三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五条国会遇两院各三分之二人数认为必要时,得提出本宪法之修正案,或应全国三分之二州议会之请求,得召集会议以提出修正案……——据《美国宪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在许多方面取代公民法”的原因,并概括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罗马法发展演变的总体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