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章教案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说课稿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我打算从说教学内容、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具准备、说教法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整理的结果,但又不是正式的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它是为以后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一年级的心理特点和有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同学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能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能根据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小组交流合作中学习,经历收集信息、分类、统计的过程,体会对同一事物按单一标准分类的一致性。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统计活动,也就是能根据结果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的突破方法是首先通过把黑板上图形摆放整齐,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交流中体会按单一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得到结果的一致性,最后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完成统计活动。

四,说教具准备气球图片,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法学法1、情境创设法《课标》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此,探究新知时通过带大家去游乐园玩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主要内容通过多媒体、动手操作、掌声鼓励等方式体现愉快的教法。

2、引导探究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因此,我在设计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产生问题,产生疑问,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很好的开头。

教学新知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摆一摆,在说一说,使学生在分类的基础上经历统计图和表的一个动态的生成。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说课稿

《数豆子》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豆子”。

一、说教材“数豆子”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的内容。

是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数,会数、会读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自身也积累了许多100以内数的知识,此时学生对认读100以内的数具有了一定的体验和能力。

因此,教材在编排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0以内的数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在认数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

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体验数数、估数方法的多样性和数学的灵活性。

让学生认识计数器并会使用计数器,并懂得计数器上各个位数所表示的含义。

这样安排,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数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为以后对数的认识打下了基础。

二、说学情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对学习可能还有些不适应,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思维上还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以具体的实际操作为基础,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新的知识,体会到对数的认识。

还应该注意的是,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还会有些不好的习惯,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应用“比较”来估计豆子的数量,让学生经历估计的过程。

教学难点: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教学准备计数器、黄豆若干、小桶、塑料盆、纸盒子若干四、说教法学法教法: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第三章加减法,第八课时----可爱的企鹅.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能根据情景图做有关的加减法.(二)教学知识目标1.理解问题情景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2.学会做有关的加减法.(三)教学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五)教学难点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二、说教学过程(一)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情景图----可爱的企鹅1)(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三)活动一: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观察图片:可爱的企鹅1)教师:仔细观察图,说说图的意思,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2.教师提问(1)想一想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又表示什么(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6+3=9(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交流)(四)活动二:加深理解,强化新知.1.(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2)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仔细看图,完整地说一遍图意.(2)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3)怎样算出藏起来多少只企鹅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3.小组汇报(五)动手操作.(展示课件3)三.巩固练习,启发思维(完成练一练1---3题)四.小结五.说教学方法1. 设计教学法所谓「设计教学法」,就是设想/ 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进行这种教学活动之时,一定要先设立一个实际的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拟定学习计划与内容,而后运用有关的具体材料,从实际活动当中去完成解决问题.因此,整个的「设计教学」是包括实际的思考与各样的活动在内;一边思考,一面执行;既用脑,也用手.设计教学法不仅活泼,而且也会有许多创意的学习活动从中产生.设计教学是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有明确的目的及强烈的意愿中学习,必然能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热诚.再者,当一个设设由学生自己去思想,去拟订计划时,更可训练他们的思考.组织和搜集资料的能力;一切手,脑并用的活动,对于他们精通知识与培养纯熟的思考和技能,都是有益处的;学生们由始至终获得完整的经验,更是宝贵.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企鹅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大括号的意义并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藉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的目的.六.说学法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是和被动学习相对而言的.专家们认为自主学习应体现在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等方面.这是一个理想的境界,最终的目标.在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且是一件愉快的事,愿意学习,热爱学习.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下组之间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的目标.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尊敬的评委、在座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团队课堂教学再现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3章《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3章《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3章《认识100以内的数》苏教版一、教学背景本文档所述内容适用于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100以内的数这一章节,是基于苏教版数学教材编写的。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识和读出0~100以内的数,同时能朗读0~20的数表。

2.深刻理解位权与数码的含义,体会数学中数字习惯与约定的重要性。

3.认识0的概念,深刻理解0的实际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0。

三、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识和读出0~100以内的数,同时能朗读0~20的数表。

2.深刻理解位权与数码的含义,体会数学中数字习惯与约定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1.认识0的概念,深刻理解0的实际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运用0。

五、教学策略1.采用情景教学法、激情教育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策略相结合。

2.采用游戏、拼图、竞赛等多种活动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观察图片,引入认识数字的相关活动向学生出示一个数码开关,引入数字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来了解数字的基本形态和组成。

然后展示数字卡片,教授数字的大小及读法。

2. 主体环节深入讲解数字的大小及读法1.指出台阶上的数字,比较数字间的大小关系。

2.介绍十位和个位数字的关系,深入理解位权的概念。

3.教授0的概念及其实际意义,如在体育比赛中,以0比分判负等。

启发性活动通过朗读数字,点名数字等活动,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记忆力。

3. 巩固环节游戏环节设计数字比大小游戏、数字拼图、数码抢答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记忆。

七、教学反思1.以上教学过程课堂鲜活、生动,但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位权和大小关系掌握方面,需要加强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组合应用。

2.在知识点上,需要注重整体思路,全面把握数码展示和比较等概念的解释,避免在前期教学中出现学生的漏洞。

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和习惯,创建情境,加强比较和应用,形成更多元化的数字认知,提升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课时简单的计算》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础知识,对加减法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进行具体的计算操作时,可能会出现手忙脚乱、计算错误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例如,通过小猫拿鱼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小猫需要拿几条鱼才能满足要求,从而引出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2.新课导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例如,通过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让学生明白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够进行具体的计算操作。

3.课堂练习:通过设计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有趣的图形”,主要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这一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三角形、认识四边形、认识圆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培养观察、操作和分类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简单的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分类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关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圆形和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圆形和正方形,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图形的分类,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操作活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图形,并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实践机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自主地认识三角形、四边形、圆形和正方形,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3.分类:学生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巩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和分类。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分类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图形的特点和分类。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图形特点分类三角形三个角按角分类四边形四个角按角分类圆形圆周按形状分类正方形四个角按角分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数、数的基本含义》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数、数的基本含义》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数、数的基本含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数数、数的基本含义》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数的认识,二是数的排列规律。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学习,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第一部分中,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数的含义,学会用数来表示物体,理解数的顺序,掌握数的比较。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第二部分中,学生将学习数的排列规律,理解数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他们建立数的概念。

他们在数数和数的排列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数的含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含义,并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含义,学会用数来表示物体,掌握数的顺序,进行数的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学生能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数的含义,掌握数的顺序,进行数的比较。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发现数的排列规律,理解数之间的逻辑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的含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活动法: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发现数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数豆子》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数豆子》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数豆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豆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数豆子的活动,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通过数豆子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的组成,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的顺序,对于100以内的数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数的组成,尤其是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的组成还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数豆子的活动,来理解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通过数豆子的活动,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数豆子的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数豆子的活动,让学生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的顺序。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的组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我将以数豆子的活动为主线,采用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的组成,数的顺序。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的组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豆子。

2.新课导入:我会引导学生观察豆子的数量,让学生自己尝试数一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讲解:我会讲解数的组成,数的顺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实践操作: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数一定数量的豆子,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数的组成。

5.总结: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数的组成,数的顺序。

6.练习:我会给学生一定的豆子,让学生自己数出相应的数,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数的组成2.数的顺序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我会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在数豆子活动中的表现,看学生是否能够理解数的组成,数的顺序。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 教案+说课稿 人教版

3 分类与整理单元集体备课分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基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单元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例题设计由给定标准到自己选择标准,由单一标准到不同标准,由形象地表达分类结果到利用统计表去表达;练习中由简单的基本训练到复杂的综合训练,由只记录结果到在记录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提出问题等,难度在逐渐加大。

由于难度的加大都是在前面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难易的坡度都很合适。

本单元的内容只有2道例题,教科书提供了贴切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在自然、熟悉的情境中探究分类的方法。

例1呈现了三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计数;二是边分类边计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

呈现形式虽然多样,但计数结果却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使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统计过程,从而体会分类的含义、方法及目的。

例2则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通过这样的编排,教科书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

学生在入学前早已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而这些事物同时又是学生十分熟悉或感兴趣的。

这样在教学时,学生的兴趣浓厚,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和标准比较模糊,有些学生虽然学会了,但讲不清依据,教师还应给予帮助,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

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分类的思想。

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表。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3篇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3篇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3篇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加强了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并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

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

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在这方面作了精心的安排。

如主题图出示了3幅逼真的购物、乘车、存钱的画面,即只要进行商品交换,就要用到人民币。

同时,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育学生将这些平时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积少成多后,将这些钱用来办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买好书捐赠给贫困的同伴等等。

另外,教材还多处精心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买卖商品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民币的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对全套人民币能清晰的识别,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归纳出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3、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及节约用钱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难点:人民币的等价兑换。

四、说教法、学法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

这节课的设计我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的学会新知。

另外,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精选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汇编8篇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连山区世纪小学的李娜。

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题目是:小兔请客。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我将本次说课分为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程序三部分。

第一部分: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对于本课的教学,我将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创造利于学生成长的课程环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让学习数学、探索知识成为学生的需要。

2、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3、鼓励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应有的尊重。

因此,在现实情境中,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第二部分:设计思路1、教材特点小兔请客的教学内容是100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是本册教材计算教学的起始,也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和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

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根据《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把计算教学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有意注意时间短,他们只对数学学习的过程和外部活动感兴趣,他们更乐于在动口、动手、动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学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时间、认识人民币、简单的几何图形等。

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人民币和几何图形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时间的认识较模糊,对人民币的换算和使用不够熟练,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区分存在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时间,了解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掌握简单的几何图形及其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感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时间、人民币和几何图形的认识。

2.教学难点:时间的换算,人民币的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区分和组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具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场景引入第三单元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展示:a.认识时间:通过课件展示时间的变化,引导学生认识时、分、秒,学习时间的换算。

b.认识人民币:介绍人民币的单位、面值,学会换算和正确使用人民币。

c.认识几何图形:通过实物和课件,让学生了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的特征。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数一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数一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数一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数一数》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认识数字0~5,以及通过数数的方式来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他们形成数的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他们对数字的认识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维持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数字0~5,并通过数数的方式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数字0~5,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2.教学难点:通过数数的方式,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提高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动画,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1~5,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5,并通过数数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

3.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数数游戏,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5.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进行数数游戏,巩固课堂所学。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字0~5 大小顺序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终结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宝安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数一数》说课稿

宝安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数一数》说课稿

宝安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数一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宝安区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数一数》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活动,掌握10以内的数数方法,理解数的顺序和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他们对数数产生了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的顺序和相邻数之间的关系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数数的活动,掌握10以内的数数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数的顺序和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数数方法,理解数的顺序和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数的顺序和相邻数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

2.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运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动画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数数活动: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相同数量的事物,并进行数数。

引导学生发现数的顺序和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数数方法和心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的顺序和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归纳和拓展。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数数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数的顺序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意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说课稿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习》主要包括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货币、长度单位以及时间单位等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货币、长度单位以及时间单位等知识,但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货币、长度单位以及时间单位等知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货币的认识、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运用。

2.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运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本节课的复习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 数数、数的含义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 数数、数的含义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 数数、数的含义 -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0-100的数,并能正确理解其含义。

2.能运用数的比较大小。

3.能够通过数的组合与分解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1.数的含义的理解。

2.数的比较大小。

3.数的组合与分解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1.给学生展示数码卡片,引导他们读出数字,然后以问答的形式来进行:–问:“这是什么?”–答:“数字(数量)。

”–问:“这个数字有什么作用?”–答:“用来计数、计量或描述多少。

”–问:“你们能否给我举一个例子?”–答:“比如说有12个苹果。

”2.引导学生懂得使用数码卡片来写下数字。

数的比较1.首先,给学生展示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

2.然后,给学生展示两个数字,让他们用比较符号来比较大小。

3.提问:“你们认为哪个数字更大?为什么?”4.引导学生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

数的组合与分解1.引导学生懂得使用数码卡片组成一个数字,如15。

2.引导学生将这个数字分解,例如:10+5。

3.提问:“这个数字可以用哪些数字来组成?有哪些方法?”4.引导学生懂得用不同的方法组合和分解数字。

活动实践1.让学生排队,并给每个孩子一张扑克牌。

2.让每个孩子用数码卡片将他们手上的扑克牌上的数字写出来。

3.让学生两两配对,比较他们手中的数字的大小。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以数码卡片为主要教学工具,通过多种互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的大小和含义,同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掌握数字的基本应用。

在课堂中,我发现教学生疲乏问题仍旧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

需要更丰富的辅助教具,以及更多有趣的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

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小学一年级】

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小学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3篇【例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分类与整理》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根据事物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

二.说学情一年级小朋友他们的年龄小,喜欢做自身喜欢的事情,教材中的情境图很适合孩子们的心理,因此我创设情境导入,并在这个情境主线的贯穿之下,开展由浅入深的分类操作活动,由观察、讨论方法,到能按照单一标准分类,最后发现物品能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活动中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主动性,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学会分类,掌握分类方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概括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1.会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会说出分类的方法。

2.能用自身的方式记录分类的结果。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孩子们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身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说教法、学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

本节课我重视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不错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我重视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来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三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实践应用(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类。

我出示了两个书架,让孩子观察两个书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接着我问了一个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图形的拼组:立体图形的拼组三、图形的拼组: 立体图形的拼组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四、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积木若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若干,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各种积木搭建的作品。

仔细观察每块积木是什么形状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出示课题)(二)探究体验1.正方体的拼组。

出示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大小、形状一样的正方形。

请每人拿出两块小正方体,拼一拼,看你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又是什么形状的?请每人出三块小正方体,拼一拼,看你能拼出哪些不同的图形?拼出的图形又是什么形状的?或是由哪些形状组成的?动画演示:图形的拼组长方体、正方体的拼组请你们同桌合作,拼出一个大正方体,然后,数一数你用了多少块小正方体?(8块)课件出示大正方体(8块,27块的)思考:还能不能拼出更大的?用这些小正方体你还能拼出哪些图形?长方体的拼组。

课件出示长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两个面的形状相同?小结: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两个面形状相同。

请每人拿出两块小长方体,拼一拼,看你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又是什么形状的?你能用这样的小长方体拼出一个大正方体吗?数一数你用了多少块小长方体?用这些小长方体你还能拼出哪些图形?试着拼一拼。

(三)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视频:怎样把一块长方形纸做成一个圆筒(1)一张长方形纸沿对边对齐圈一个圆筒,你有几种做法?这两个圆筒有什么不同?小结:看来,沿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做成的圆筒又细又长,沿较短的一组对边做成的圆筒又粗又短。

(2)把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边对齐做一个圆筒,你有几种做法?为什么这次只有一种做法了呢?跟你的同桌研究研究。

小结:分别沿正方形纸的两组对边做出的圆筒一样长、也一样粗,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你能用几种方法,数出下图中小正方体的个数?方法一:可以从上往下数(或从下往上数)第一层有2个,第二层有4个,第三层有6个,三层共有:2 + 4 + 6 = 12(个);方法二:也可以从左往右数(或从右往左数)。

第一排有4个,第二排有6个,第三排有2个,三排共有:4 + 6 + 2 = 12(个);方法三:还可以将最上面一层的2个移到第二层的右侧。

这样,这堆木块就变成了两层,每层都有6个,共有6 + 6 = 12(个)。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了很多不同形状的图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而成的,希望同学们课下留心观察。

(五)练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由几个正方体组成?三、图形的拼组: 立体图形的拼组说课实录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8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积木若干个,长方形纸或正方形纸一张。

教学设计: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师:在我们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些积木。

请同学们看一看并挑出你最喜欢的一样,告诉小组同学他是什么形状的?师:大家说的不错,这节课我们就来用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拼组。

比一比,看谁摆的好,拼的棒。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组。

)二、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1、再认长方体的特征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请大家拿出自己桌上的任意一块长方体积木,看一看,这个长方体的前面是什么形状?它的后面是什么形状的?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什么形?上面和下面呢?现在请同桌两人把看到的互相说一说,右边的同学先说给左边的同学听,左边的同学再说给右边的同学听。

师:我们刚才拿的长方体它的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

是不是所有长方体的每个面都必须是长方形的呢?当学生心存疑惑时,师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让学生见识。

师:请仔细观察长方体的上下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

左右两个面呢?前后面呢?给同桌互相说一说。

2、再认正方体师: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正方体)请大家拿出自己桌上的任意一块正方体积木,看一看,这个正方体的前面是什么形状?它的后面是什么形状的?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什么形?上面和下面呢?现在请同桌两人把看到的互相说一说,右边的同学先说给左边的同学听,左边的同学再说给右边的同学听。

师:我们刚才拿的正方体它的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的)是不是所有长方体的每个面都必须是长方形的呢?多拿出几个不同大小的正方体看看。

师:仔细观察正方体的六个面你发现了什么?给同桌说一说?(六个面大小相同)3、再认圆柱和球拿出一个圆柱体积木,看看它的上下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的,大小相同)球和圆是不是一样的?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形。

三、了解生活中立体图形拼组美化生活。

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现在我们一起去超巾看一看好吗?(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大型的购物商场,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柜台上摆放了那些东西?(牙膏、香皂、纸巾等)它们摆放的整齐吗?(整齐)再仔细观察牙膏摆成了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它是由多少盒牙膏摆成的?师:摆放整齐的货物除了能给顾客一种舒心、美的感觉,而且还利于顾客购物,售货员每天清点货物。

四、动手拼组图形看,这几个同学用立体图形搭成了不同的形状。

你们想不想这样来摆一摆?那就赶快动手吧。

1.正方体的拼组师:请每人拿出两块正方体的积木。

拼一拼,看你能拼成什么图形?拼成后的图形又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

用2个、3个、4个……正方体来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哪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小组汇报:2个正方体、3个正方体、4个正方体、8个小正方体等拼成的不同形状。

2.长方体的拼组。

师:刚才我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图形,你们想用长方体来试试吗?请同学们用2个、3个、4个……长方体来拼组,看看可以拼成哪些不同形状的图形?全班汇报:2个长方体、3个长方体、4个长方体等拼成的不同形状。

3.长方体、正方体的拼组。

师:刚才我们分别用长方体、正方体拼组了一些图形,大家拼的非常好,想象力也特别丰富。

现在请小组合作,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一起,看看又能拼成那些图形呢?试试看。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你们小组拼摆的结果。

3个长方体和2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正方体;2个长方体和4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正方体;1个长方体和6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大的正方体;1个长方体和1个正方体可以拼成1个长方体。

师:刚才我们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了很多不同形状的图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例如刚才我们看到的商场里牙膏和香皂的摆放等等。

想一想,你能举出几个生活实例吗?(用砖砌成的墙、楼房等)4、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的拼组再拿出你准备好的圆柱体和球体,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一起拼,看你能拼出什么?师巡视。

指小组汇报。

(有的小组拼成了机器人,有的小组拼成了火车、还有得拼成了一只小狗等)五、巩固练习1、课本30页第2题根据长方体的上面大小形状找下面,根据左面找右面,根据前面找出后面。

2、做一做师:大家己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们都有一个平平的面。

现在请同学们任意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借助胶水,你能做出一个立体图形----圆柱吗?试试看。

(全班展示做的圆筒)3、数一数老师也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了一些图形,请大家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你能数出来每个图形都用了几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吗?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三、图形的拼组: 立体图形的拼组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8页《立体图形的拼组》例3及相应有关习题。

2、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学生装在本单元又刚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拼组例1和例2,前面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别了所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初步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了平面图形的关系。

在些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的拼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初步感知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立体图形的拼组”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大力加强的内容。

这些内容与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良好的空间观念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因此,学好立体图形的拼组将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立体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鉴于以上教材简析和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本课教学目的称为:(1)通过动手拼搭的及剪、贴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关系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课堂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等4、教学重、难点重点:立体图形的动手学作拼组,感知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难点: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音的关系及其操作。

二、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认知规律,本节课我拟采用如下教法和学法:1、问题挑战,闯关激趣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和动力,根据儿童好强争胜心理,把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有层次的挑战性问题,让学生去闯关夺胜,从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互动合作法。

遵循新课程提倡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个人动手操作和小组互动合作的活动,按挑战问题要求进行立体图形的拼组,发展学生的空间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玩、做、学”互促法。

低年级学生具有爱玩好动的心理特征,教师可适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体现“玩、做、学”相互促进的新观念。

3、奖星激励法。

在课堂一系列活动中,当学生顺利完成挑战问题或动手搭拼活动获得闯关胜利时,给学生一颗奖励星,做学生感动成功的乐趣。

三、说教学流程及其教学设想(一)创境设疑,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柳老师今天特别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好多礼物,你们猜老师把礼物藏哪儿了?(稍后师示和藏在背后的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接着师提问并让学生说出它名字和简单特征,从而揭示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