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高一地理《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综合测试3 新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综合测试3 新必修2

2012 年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综合测试3(新人教必修二)一、选择题1.有关北京市大兴县留民营村农业发展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B.生产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不高C.生态环境好,但粮食产量不高 D.能源就地取材,以秸秆、柴草为主要燃料2.下列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的是( )A.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B.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C.解决全球大气环境问题,须进行国际合作D.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3.下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D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以下3题。

4.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5.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6.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以下2题。

7.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沙柳必须每隔以下3年平茬才能生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达标测试含解析2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达标测试含解析2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读某时期某区域的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上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A.崇拜自然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发展2.图示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①荒漠化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图示内容为人类大规模开垦耕地,反映了征服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不考虑实际,无节制地开垦土地易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生态问题.答案 1.C 2.A3.读下面四幅漫画,漫画中人类的行为会加剧气候变暖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使用汽车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砍树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所以乘“车"和砍树会加剧气候变暖。

答案C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

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占比图。

读图回答4~5题。

4.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国土面积C.土壤肥力D.水资源数量5.下列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有①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②围湖造田③保护野生动植物④推广生态农业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第4题,读图分析,巴西比俄罗斯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要因为巴西是热带气候,俄罗斯是温带、寒带气候,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对,B错。

根据材料,生态承载力与土地面积的总和相关,与土壤肥力、水资源数量无关,C、D 错。

第5题,根据材料分析,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包括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①对.围湖造田会降低生态承载力,②错。

保护野生动植物,推广生态农业能提高吸收二氧化碳能力,③、④对。

答案4。

A5。

B一首唐诗这样描述某地区的景象:“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结合下图回答6~7题。

高中地理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我国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有( )A.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在迅速蔓延 B.庞大的人口压力C.自然资源总量少 D.自然灾害频繁2.具有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是( )A.石油农业 B.生态农业 C.能量密集型农业 D.立体农业读可持续发展图解,完成以下2题。

3.E、F、G的内容分别是()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D.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4.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化、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读下面漫画《危险》,回答以下2题。

5.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水资源短缺B.全球变暖C.生物多样性减少D.沙尘暴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谋求人地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人类的共识。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是当前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据此完成以下2题。

7.下列举措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A.世界各国承担同等责任,共同保护地球B.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改变生产方式,寻求经济活动的利润最大化D.制定全球统一目标和政策,以解决跨国界环境问题8.关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A.农村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环境污染危害不大B.农村经济落后,应先发展经济,再治理污染C.发展经济需协调好与生态、社会的关系D.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是治理污染最有效的措施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综合测试1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综合测试1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综合测试1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以下2题。

1.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地区景观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D.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2.该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多,增长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C.片面追求经济效益D.工业化快速发展读图,回答以下2题。

3.有关我国资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分布均衡但与经济布局不匹配B.从现实和长远看,资源相对短缺,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C.解决我国资源问题,主要是立足于自然资源基本自给和国内市场D.开发与节约资源并重,把开发资源放在首位4.图中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耗量巨大B.我国人均能源消耗量居世界前列C.我国能源利用率高 D.我国能源浪费严重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环境示意图”。

据此完成以下2题。

5.依据图中信息,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B.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C.临近河流,聚落呈团块状分布D.植被破坏导致荒漠化日趋严重6.该区域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建筑物增多,季风受阻减弱,降水增多B.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C.过度樵采,荒漠化加剧D.占用耕地,粮食自给率下降下图为人工制取沼气装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以下3题。

7.图中字母c表示秸秆,则b的正确意义是( )A.粮食B.农场C.牲畜D.畜类8.发展人工沼气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表现为( )A.沼气作为一种优质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B.沼气作为一种优质燃料,可以代替部分植物C.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时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D.发展人工沼气,投资少、效益高,有利于农村脱贫致富9.若该装置出现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出料口”的物质可以用作( ) A.燃料和饲料 B.饲料和饵料C.饵料和肥料 D.肥料和燃料10.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 ( ) A.15世纪以来B.16世纪以来 C.18世纪以来D.19世纪以来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并完成21-23题。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人类与环境持久地、和谐地发展下去,人类必须首先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思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A.发展就是经济增长B.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C.发达国家走过的路符合可持续发展观D.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发展的标志2.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做法是A.控制人类的发展,使环境尽快恢复原始面貌B.扩大围湖造田的面积,使粮食增产,缓解人地矛盾C.加速开采自然资源,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D.既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不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构成危害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建设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下图示意不同的城市发展模式中生态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四类城市发展模式中,可取的是A.①B.②C.③D.④4.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这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5.制定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中国D.俄罗斯如图为农作物在不同纬度种植高度上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吉林玉米生产与云南玉米生产相比( )A.地广人稀,土壤肥沃B.劳动力充足,生产规模大C.年温差大,无病虫害D.机械化水平高,光热充足7.我国辽宁种植业发展的方向是( )A.提高农作物种植高度上限,扩大立体农业范围B.实行春小麦、玉米和水稻轮作,提高复种指数C.加大科技投入,保护黑土地,建设绿色食品基地D.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建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说,“十一五”以来,中国单位GDP能耗已累计降低13%以上。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单位GDP能耗降低的直接原因是①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②能源资源相对短缺③人口基数过大,新增人口数量仍较多④以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加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9.我国各行各业节能降耗运动的大力开展,充分体现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A.人口战略B.资源战略C.环境战略D.稳定战略10.我国努力采取措施降低单位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卷【答案+解析】

第 1 页 共 13 页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我国的环境危机主要表现在( )①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 ①以农村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城市蔓延 ①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①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生态破坏的范围不断扩大 A . ①① B . ①①C . ①①D . ①①2.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生长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

结合图回答23题。

造纸产业链条( ) A . 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B . 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 . 植被遭更大规模的破坏D . 将一、二产业纳入有机循环之中我国一些地区农村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

根据图示回答以下两题。

3.根据图中的关系,A ,B ,C 分别代表( ) A . 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 . 粮食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C . 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D . 破坏森林、牧业下降、粮食减产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

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

读图回答1~2题。

4.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①提高经济效益①加快城镇发展①提供清洁能源①促进民居集中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

它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并造成大量废弃物,污染环境。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行为的是 ()A.黄河出现凌汛B.围湖造田,增产粮食C.南水北调,解决北方水荒D.黄土高原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6.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 ( )A. 15世纪以来B. 16世纪以来C. 18世纪以来D. 19世纪以来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聚落环境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A.①智力资源②矿产资源
B.①空间资源③矿产资源
C.②空间资源③智力资源
D.②矿产资源③智力资源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C.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
D.有些环境问题不仅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2)依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废旧电器拆解行业对当地的危害。
3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维达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维达纸业集团竹,在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等方面一直处于国内生活用纸行业的领先地位。维达集团创立于1985年,公司总部设在香港,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近年来,维达始终坚持“追求卓越,领导创新,提升品牌竞争力,实现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的目标,以品牌为战略核心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推动本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产品的研发及生产流程的技术改造,从而达到不断开发新产品,引导新消费,创造新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
材料二 我国南方沿海某省废旧电器拆解基地,该基地以家庭作坊为主,拆解方式以手工机械拆解和焚烧为主,主要为了获得金属、塑料、废旧电器原件,废旧电器和拆解后的废弃物大多露天堆放。
(1)要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必须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其中最迫切、最关键的是减量化。实现垃圾减量化的途径有哪些?
A.酒精厂B.水泥厂C.制糖厂D.热电厂
12.众多企业在该园区集聚带来的影响是( )
A.环境压力加大B.能源供应紧张C.城市规模扩大D.节能减排显著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A单元测试题(1)

高中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A单元测试题(1)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验完成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组题:高中地理学科备课组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人口的压力过大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大搞农田水利建设④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下列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3.下列做法,不符合公平性原则的是 ( )A.荷兰围海造田 B.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限产C.非洲国家进口粮食弥补口粮不足 D.日本为保护本国森林大量进口木材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亿元。

据此回答4~6题:4.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

这主要是因为 ( )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5.为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恢复自然植被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模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西部严重缺水,生态环境恶劣,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善水源紧张的状况,以下措施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B.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C.向天山等地的冰川撒播黑炭,以增加融雪水量,大力发展绿洲农业D.大规模利用人工降雨技术,增加降水量7.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的是 ( )A.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C.1983年联合国成立环境与发展委员会D.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8.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生态服务的是 ( )①空气和水的净化②旱涝的缓解③土地荒漠化的加剧④臭氧的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是 ( )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云贵高原10.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 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 B.大力开垦沼泽,努力增产粮食C.在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商店出售商品时每件商品均单独包装11.人类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是 ( ) A.停止和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C.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和环境的关系12.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矛盾,促进二者的统一,其总的目标是 ( ) A.研究人类如何向良性发展B.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并保护环境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生产力D.使人类同环境协调发展13.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 (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②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读某关系式图,回答14题:14.若甲代表人类社会,乙代表自然环境,则箭头a表示 ( )①利用风力发电②排放工业“三废”③治理荒漠④开山采石引起崩塌、滑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牧童经济”是英国经济学家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含答案)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合系统,其中( )A.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B.经济持续发展是基础C.社会持续发展是条件 D.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2.哥本哈根会议向全人类提出了“低碳减排”要求,以下做法符合这个要求的是①烧煤做饭改为烧柴;②发展沼气,改变能源结构;③街道彻夜灯火辉煌;④发展循环经济,提倡清洁生产;⑤经常使用一次性用具。

(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④⑤3.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潮汐⑦大脖子病⑧富营养化A.②③④B.⑥⑦C.①⑤D.①⑤⑥⑦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A.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5.图中①对②的影响是:A.提供环境资源B.产生生活废弃物C.产生生产废弃物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6.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措施,下列对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B.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D.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7.下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林地与草地都开垦为耕地B.积极推广滴灌等节水技术C.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D.在平缓的山坡上适度修梯田以扩大耕地8.为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影响,我国在青藏铁路建设中首开动物通道设置先河。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持续性原则B.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C.公平性原则D.协调性原则9.人口素质低,生产活动可能出现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如: ( )A.黄土高原修水平梯田B.江汉平原大面积围湖造田C.东北平原发展塑料大棚D.宁夏平原引黄河水灌溉下表表示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农垦糖业循环经济模式图”。

读图,回答12题。

1。

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

黑龙江B。

新疆 C. 山东 D. 广西2。

该循环经济模式( )A。

不会产生任何废弃物B。

受市场影响最为显著C。

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D。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开展生产右图为“我国某地可持续发展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3. 1985—1995年该地()A。

环境污染指数持续上升B. 经济发展指数先降后升C. 资源能源消耗维持在较高水平D。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4。

该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最好的时期是()A. 1985—1990年B。

1990—1995年C. 1995-2000年D. 2000—2005年读“某地秸秆利用示意图",回答5~6题。

5. 秸秆有四种不同的利用方式,综合效益最好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6. 四种利用方式中,最不利于恢复土壤肥力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日益紧张。

据此回答7~8题。

7. 下列引起我国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原因中,正确的有()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河流径流量小,且水污染严重③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量大④开发历史悠久,水资源渐趋枯竭A。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章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章练测 新人教版必修2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阅读材料,回答1~3题。

石油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变得越来越宝贵,除了节约利用石油资源外,开发新的石油替代能源已成为各国解决石油危机的另一条出路。

德国最初从油菜籽中提炼生物柴油,这种柴油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燃烧彻底,更有利于环保。

巴西根据本国的国情,以甘蔗为原料开发乙醇燃料,替代汽油,在全国广泛推广使用。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巴西的乙醇汽油已源源不断地输往世界各地。

南非利用其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五位的优势,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大力研发煤变油技术,其煤变油产品占国内燃油市场的28%,每年为南非节省外汇达50多亿美元。

1.材料中涉及的生物柴油、乙醇汽油、煤炭与石油等能源()A.地区分布重合B.能源性质相同C.燃烧效率相当D.本质来源一致2.从油菜籽中提炼生物柴油,以甘蔗为原料开发乙醇汽油的过程,都遵循了()A.地壳物质循环规律B.生物循环规律C.水循环规律D.大气循环规律3.我国南方的荒山、荒坡,北方的盐碱地,西部的戈壁、沙漠,都是可以种植能源生物的地方,选择这些类型的土地最主要的目的是()A.缓解能源生物种植与粮食生产争地的矛盾B.扩大植被覆盖率,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难利用土地的土壤质量D.增加欠发达地区人们的经济收入读我国四个牧区超载起止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表与四个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回答4~5题。

地区超载起止年份超载持续时间/年年平均超载率/%西藏牧区1964~2000 37 47青海牧区1970~2000 31 18甘肃牧区1973~2000 28 20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60分钟100分四川牧区1982~2000 19 10 (注:表中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4.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A.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B.2000年,四个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率最高C.从1980年开始,四个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持续上升趋势D.2000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的超载面积基本相当5.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B.经济贫困是导致草原退化的唯一原因C.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放养区,可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D.只要控制超载现象,就能够完全控制草原退化世界能源使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甲为可再生能源,乙为不可再生能源。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题1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题1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测试题1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C.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2.从总体上讲,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 )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 C.生存问题D.发展问题3.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符合(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4.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①使用再生纸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③自备蓝子或布袋购物④将旧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A.①③B.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读图,回答5~6题。

5.图甲反映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何种关系( )①对立②统一③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④人类对环境资源的利用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6.图乙中能反映图甲的是( )A.A、B B.A、C C.D、B D.C、B目前,我国“速生鸡(在养殖过程中,超剂量、超范围违规使用抗生素)事件已经被媒体揭露。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期待厂家能生产更多更好的“绿色食品”。

据此回答7~8题。

7.肉制品厂家用牺牲人们健康来获取高利润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8.“绿色食品”是当今的热门话题。

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①使用有剧毒的农药防治病虫害②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③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防腐剂④利用作物害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等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

据此完成9~10题。

9. 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的(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10. 这幅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下图是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高中地理 第6章《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试题

高中地理 第6章《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试题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表示资源②乙表示环境③丙表示人类社会④丁表示经济系统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二氧化碳减少B.全球降水增多C.冰川体积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4.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 )A.伐木和深加工B.开发矿产资源C.由毁林到造林D.严禁砍伐森林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第5~6题。

5.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6.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随着世界X围内环保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煤气净化技术已不能满足需要,显示出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缺陷。

下图为焦炉煤气的干法净化生产流程图。

据此完成第7~8题。

7.若W是一个工厂,最适宜的是A.水泥厂B.钢铁厂C.玻璃厂D.砖瓦厂8.该生产流程的优点有①粉尘去除率高②根本上缓解全球气候变暖③热回收利用率高④减少污染物质排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读某产业园生产示意图,完成第9~10题。

9.该产业园可能位于( )A.某某B.某某C.某某D.某某10.该产业园实现了A.废弃物和二氧化碳的零产生、零排放B.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C.缩短产业链,减少各种废弃物的产生和能源的消耗D.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高中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6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读“人类各发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C.人类在各发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2.人类各发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A.原始社会人类科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D.现代社会崇尚美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各发展阶段并不只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由图可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第2题,原始社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农业社会人类消耗的主要是生物能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工业社会生态问题最为突出。

现代社会环境问题有所缓解,但尚未得到解决。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肥力下降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严重A.①②B.②③C.①④ D.③④4.“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低碳经济所倡导的是 ( )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开发清洁能源③禁止碳的排放④追求绿色GDP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3.A 4.C【解析】第3题,该地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秸秆和薪柴的比重过大,这一方面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影响农作物秸秆还田,从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高中地理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练习4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练习4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练习4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我国决定在部分城市倡导推广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替代汽油,降低汽油的消耗,从而减少石油进口量。

据此回答以下2题。

1.用乙醇代替汽油的前景广阔,其主要原因是( )A.乙醇可以从植物中提炼,具有可再生资源的特点B.乙醇可以改变石油成分,提高能源利用率C.汽油价格过于昂贵D.我国的乙醇生产处于过剩状况2.使用乙醇替代汽油,可产生的影响是( )A.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B.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C.减轻大气污染D.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3.若该装置出现在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则“出料口”的物质可以用作( ) A.燃料和饲料 B.饲料和饵料C.饵料和肥料 D.肥料和燃料循环经济是“十一五”规划工作重点。

读江苏省制造业部分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示意图,回答以下3题。

.4.江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A.能源和资源缺乏 B.劳动力素质不高C.资金严重短缺 D.对外交通不便5.面对新问题,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必然选择。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江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是A.化学工业和通讯、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B.运输设备和通讯、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制造C.化学工业和冶金及延压工业D.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冶金及延压工业6.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后,这些行业生产可以A.实现无废弃物排放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C.隔断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D.减少资源消耗量、减少污染排放量7.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读循环经济模式图,回答以下2题。

8.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①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示的产品②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填埋③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④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9.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A.提供新自然资源B.产生新的废弃物C.减少污染D.节约资源10.下列人类发展的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是()A.鉴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有限,人类需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环境B.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他国环境造成损害C.地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应该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等自然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可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11.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二、填空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练习题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
A.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山地永久积雪的下界上升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增加D.高纬地区更加干旱
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流河口附近出现咸潮(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进内陆区域后,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下列措施有利于缓解咸潮的是()
①从上游水库调水,引淡压咸②大量引河水灌溉农田③大量抽取地下水,提高河水水位④植树造林,建设海防林绿化体系⑤发展节水产业⑥在河口清淤,降低河床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⑥ D.①④⑤
我国政府在“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要求。

回答3~4题。

3.我国政府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目标的原因是()
①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②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
③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是()
A.压缩生产规模B.倡导循环经济C.减少资源开发D.控制人口数量5.“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这段话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6.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①发展中国家应将经济发展放在优先地位②发达国家应停止过度消费③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应忽视环境保护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国家海洋局对我国18个近岸海域生态监控区开展的生态监测表明,南部沿海红树林生态
系统处于健康状态。

据此回答7~8题。

7.有关红树林湿地对海南岛环境所起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弱海浪对海岸的侵蚀②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③丰富当地旅游资源的类型④提高沿岸地带的土壤肥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对红树林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的监测与管理,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
①实地测量技术②地理信息技术③卫星定位技术④遥感技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下图为“深圳市大气中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布图”,读图回答9~10题。

9.深圳市二氧化氮浓度高点均分布在()
A.河流沿岸B.山前地区 C.港口地区D.主要街道十字路口
10.该城市排放二氧化氮的主要污染源是()
A.飞机B.火车C.汽车D.轮船
11.与森林减少无关的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锐减12.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B.大力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我国南方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商店单独包装每件出售的商品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下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

结合下图回答13~15题。

13.有关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正确的是()
A.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风蚀荒漠化,占荒漠土地的99%
B.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省区
C.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的9个省(区),年降水量都在400mm以下
D.长江以南的省(市、区)没有荒漠化土地
14.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甘肃、河北B.新疆、内蒙古C.陕西、宁夏D.青海、西藏15.荒漠化防治的核心是()
A.恢复自然植被 B.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潜力C.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D.建立荒漠化预警系统
二、综合题
16.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可持续发展是条件,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2)“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属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的(选择填空)。

A.经济系统B.生态系统C.人的管理调控D.社会系统(3)“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原则。

17.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在某城市郊区,一座绿色农业示范园生机勃勃,引人注目。

(如图)
步入示范园,葡萄吐绿,猪壮蟹肥,满目生机。

更令人赞叹的是贯穿在其中的奇妙“生物链”,勾勒出一个美好的田间“生物圈”:养猪场的猪粪一部分入沼气池变成沼气,沼气液还田施肥,形成“猪多粮多、粮多猪多”;另一部分通过发酵池高温发酵后,产生有机物,引入喂养着鱼和河蟹的养鱼池,猪粪中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可供鱼蟹食用;鱼池的水产生大量微生物,是很好的灌溉水源,通过高温消毒、灭菌,并加入微量元素,引进日光温室,通过滴灌直达蔬菜根部,蔬菜的根、叶、秆又可喂猪……形成“猪多鱼多,鱼多菜多,菜多猪多”。

(1)用一个最合适的名词概括这种经营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阐释这种经营模式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选择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气温升高,雪线后退。

2.D
3.A解析:其他两项不是减排原因。

“减排”指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的排放。

4.B 解析:循环经济是使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把排污减少到最小。

5.B
6.A 解析: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应该负有更多责任。

7.A解析:红树林湿地是许多海洋生物栖息地。

8.C 解析:遥感技术获取实时红树林图像,地理信息技术予以数据处理。

9.D解析:从图中获取信息。

10.C
11.A解析:臭氧层破坏是人类排放氯氟烃造成的。

12.C
13.B
14.D解析:海拔高,气温低。

15.C解析:荒漠化的发展与人类不合理活动关系密切,因此,协调人地关系是防治的核心问题。

二、综合题
16.(1)生态经济社会
(2)C
(3)公平性
(4)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
如:工业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环境资源(矿产资源、地形、水源等);向生态系统排放废弃物(三废:废气、废水和废渣)
17.(1)循环经济
(2)①很好利用了相互循环的“生物链”,降低了农业成本、支出。

②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质优价高。

③节约资源、促进农民增收。

④解
决燃料能源,改变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