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五篇)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以上级关于生态建设、防灾减灾决策部署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托,着眼普及地灾防治法规常识,传授科学防灾理念,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动员全矿力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巩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二、工作目标为充分掌握井田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为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准确依据,根据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调查排查,是指职能管理部门在上一年度排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特征、威胁范围和对象、稳定性和危害性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排查分析,为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三、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组组长:张永飞副组长:郝振良、张龙成员:张亮、郭强、____、刘胤、李帅、甄子杰、王龙、张鹿鸣、白小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科,方龙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地质灾害排查日常工作。
领导组职责:组长全面负责地质灾害及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普查工作,负责____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地质灾害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地质灾害(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
矿技术负责人要负责____相关部门具体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摸底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6篇)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矿属各单位: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根据上级部门及安全生产有关文件规定,特制订《____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目的:矿井地质灾害是矿井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制定此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以便更好地开展矿井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小组组长:____副组长:____、____、____、____成员:____。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的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普查工作,负责____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搜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三、矿井基本情况矿区位于位于____镇境内,属普安县____镇所辖。
矿井位于____县____镇南部,距____镇约____km,直距____km。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4篇)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地质灾害普查是对所辖区域内的地质灾害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的工作,是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的基础。
第三条地质灾害普查的目的是:(一)收集、整理和更新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和数据,形成科学的地质灾害目录;(二)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三)制定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四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权威、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地质灾害普查由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应当提供协调配合。
第六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和专家论证等方法,全面系统地开展。
第七条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地质灾害普查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时间和负责人。
第二章调查对象第八条地质灾害普查的调查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区域和分布情况;(二)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评估;(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四)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五)与地质灾害相关的人文、社会、经济等人为因素;(六)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预警机制。
第九条地质灾害普查调查对象的范围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可根据地理、行政、自然和人文等因素进行划分。
第十条地质灾害普查调查对象的数据应当详实、准确、完整,形成科学可信的数据库。
第三章调查内容第十一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类;(二)地质灾害的分布和规模;(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频率;(四)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五)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征;(六)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质、环境、气象等因素;(七)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工程、社会、经济等因素。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随着煤矿开发的不断深入和行业竞争的加剧,矿井地质灾害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被提出并逐渐实施。
本文将重点介绍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背景、目的和实施方法。
1.掌握矿井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2.预测和评估矿井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为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3.收集和整理矿井地质灾害的历史数据,为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依据;4.加强矿井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为了实现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目标,需要采取科学、系统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矿井地质灾害普查计划。
在制定普查计划时,需要考虑矿井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布特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普查区域和内容。
2.采取综合调查方法。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需要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应用。
包括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测、遥感影像解译、地下水位监测、工程地质测量等手段。
3.数据收集和整理。
普查工作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报告。
在整理数据时,需要使用数据库和GIS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管理和分析的效率。
4.矿井地质灾害防治评估。
基于普查结果,对矿井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预警机制。
总结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是一项重要的煤矿安全工作,具有保障矿工安全和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了解矿井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可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撑,为灾害防治和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然而,普查工作面临着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复杂性、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等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研究和实施。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3篇)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地质灾害普查是对所辖区域内的地质灾害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的工作,是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的基础。
第三条地质灾害普查的目的是:(一)收集、整理和更新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和数据,形成科学的地质灾害目录;(二)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三)制定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四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权威、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地质灾害普查由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应当提供协调配合。
第六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和专家论证等方法,全面系统地开展。
第七条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地质灾害普查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时间和负责人。
第二章调查对象第八条地质灾害普查的调查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区域和分布情况;(二)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评估;(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四)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五)与地质灾害相关的人文、社会、经济等人为因素;(六)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预警机制。
第九条地质灾害普查调查对象的范围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可根据地理、行政、自然和人文等因素进行划分。
第十条地质灾害普查调查对象的数据应当详实、准确、完整,形成科学可信的数据库。
第三章调查内容第十一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类;(二)地质灾害的分布和规模;(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频率;(四)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五)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征;(六)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质、环境、气象等因素;(七)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工程、社会、经济等因素。
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是指通过对煤矿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获取煤矿安全生产所需的地质信息,为矿山规划、设计、开采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制度。
下面将从普查目的、普查内容、普查方法和普查结果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普查目的:二、普查内容:1.矿区地质概况:包括矿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2.地质构造:对矿区的断裂、褶皱、断陷等地质构造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了解地下构造状况对矿山安全的影响。
3.地质灾害类型:对矿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分类和描述,如水害、冒顶、地面塌陷等。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根据地质灾害特征、规模、频率等进行危险性评估,预测可能发生的灾害规模和影响范围。
5.地质灾害预警: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对矿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警和预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概率。
三、普查方法:1.野外调查:对矿区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水系分布等进行实地考察,记录相关数据和观测结果。
2.地质勘探:通过钻探、测量、观测等方式,获取地下结构和地质灾害分布的详细信息,建立地质构造模型。
3.监测:设置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如地层下沉监测仪、地下水位监测仪等,实时监测矿山内外的地质环境。
4.模拟仿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矿山地质灾害进行模拟和仿真,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和趋势。
四、普查结果应用:1.矿山规划:根据普查结果,合理规划矿区范围,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优化矿山布局。
2.矿山设计:根据普查结果,设计合理的支护措施和排水系统,保障矿井稳定和安全生产。
3.矿山开发:根据普查结果,合理选择开采方法和工艺流程,减少地质灾害的危害,提高开采效率。
4.矿山管理:根据普查结果,制定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应急预案,提高矿山抗灾能力,减少灾害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是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制度之一、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的全面调查和评估,获取煤矿安全生产所需的地质信息,为矿山规划、设计、开采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地质灾害普查是对所辖区域内的地质灾害进行科学调查和评估的工作,是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的基础。
第三条地质灾害普查的目的是:(一)收集、整理和更新地质灾害的基本信息和数据,形成科学的地质灾害目录;(二)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三)制定合理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四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权威、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五条地质灾害普查由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应当提供协调配合。
第六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考察、数据采集和专家论证等方法,全面系统地开展。
第七条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地质灾害普查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时间和负责人。
第二章调查对象第八条地质灾害普查的调查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区域和分布情况;(二)各类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评估;(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四)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自然因素;(五)与地质灾害相关的人文、社会、经济等人为因素;(六)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预警机制。
第九条地质灾害普查调查对象的范围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可根据地理、行政、自然和人文等因素进行划分。
第十条地质灾害普查调查对象的数据应当详实、准确、完整,形成科学可信的数据库。
第三章调查内容第十一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类;(二)地质灾害的分布和规模;(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和频率;(四)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五)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征;(六)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地质、环境、气象等因素;(七)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工程、社会、经济等因素。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文(三篇)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文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是指根据国家地质灾害防治政策和要求,对特定区域内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和收集相关数据的工作。
下面是一个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范文供参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地质灾害普查工作,规范地质灾害数据的统计、报送和管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和减灾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普查机构和人员第二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由地质灾害防治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必要时,可以委托具有地质灾害普查能力的单位或专业机构参与普查工作。
第三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地质、地理、测绘、环境科学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纪律。
第三章普查内容与方法第四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的调查;2.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险性分析;3.地质灾害防治和减灾措施的调查和评估;4.地质灾害影响区域的人口、建筑物、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情况的调查;5.地质灾害防治和减灾的需求和建议。
第五条地质灾害普查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统计等方法来完成。
第四章数据管理与报送第六条地质灾害普查的数据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登记和归档,并且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备份和保护。
第七条地质灾害普查数据报送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和格式进行。
第五章监督与评估第八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接受上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的监督和评估,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第九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评估结果应当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反馈,并且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提升。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条违反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一条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由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为三年,逾期需要调整的,经有关部门批准后重新制定。
以上是一个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范文,具体实施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文(3篇)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文为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做出以下规定:一、普查的目的和任务1. 目的:本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目的是全面了解辖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潜在危险点和灾害风险,为科学编制防灾规划和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 任务:地质灾害普查的主要任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调查和收集本地区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现状和发展趋势;b. 分析和评估本地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程度;c.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措施;d. 提供地质灾害防治决策的参考依据;e. 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升公众的防灾意识。
二、普查的主体和组织方式1. 普查主体:普查主体由政府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组成,负责组织和实施地质灾害普查工作。
2. 组织方式: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由普查主体统一组织和实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环节:a. 制定普查计划和时间表;b. 组织普查人员培训和考核;c. 进行现场勘查和调查,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d. 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获取相关数据;e. 分析研究普查数据,编制普查报告;f. 宣传普查结果和推广防灾知识。
三、普查数据的收集和管理1. 数据收集:普查数据的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途径:a. 现场勘查和调查;b. 遥感技术和卫星影像等获取;c. 相关文献和档案的调阅和收集。
2. 数据管理:普查数据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标准进行归档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访问性。
四、普查结果的利用和报告编制1. 利用方式:普查结果应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用于制定防灾规划、决策和措施的制定,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报告编制:普查结果应编制成详细的普查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和潜在危险点;b.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风险评估;c. 防灾规划和措施的建议;d. 其他相关信息和建议。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一)为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20XX)第22 条“煤矿企业应当设立地质测量部门,配备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及时编绘反映煤矿实际的地质资料和图件,建立健全矿井地测工作规章制度”以及《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中地质灾害与测量专业“制度建设”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总工程师具体负责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及防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三)地测部门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程的要求做好地质灾害普查具体工作,及时查明致灾地质因素并提出防治建议。
(四)煤矿地质灾害普查需要查明的致灾地质因素主要包括: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裂隙、褶曲,陷落柱,瓦斯富集区,井下应力集中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断层滞后导水、采动离层水,井下火区,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及地表岩移沉降区、地面裂缝、地面塌陷区,排矸场,危坡,河流 ( 水利设施 )、防洪排水设施等。
(五)采空区普查,应采用调查访问、物探、化探和钻探等方法进行,查明采空区分布、形成时间、范围、积水状况、自然发火情况和有害气体等。
应将采空区相关信息标绘在采掘(剥)工程平面图和煤矿充水性图上,建立煤矿和周边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
(六)废弃老窑(井筒)和封闭不良钻孔普查,应收集废弃老窑(井筒)闭坑时间、开采煤层、范围,是否开采煤柱和充填情况等资料。
井田内及周边施工的所有钻孔都要标注在图上,分析每个钻孔封孔的质量。
建立井田内废弃老窑(井筒)、水源井、封闭不良钻孔台账。
(七)断层、裂隙和褶曲普查,应查明煤矿边界断层和井田内落差大于 5m 的断层,查明煤矿内主要褶曲形态,收集煤矿裂隙发育资料,总结规律,编制煤矿构造纲要图。
其中,断层普查主要包括断层性质、走向、倾角、断距,断层带宽度及岩性,断层两盘伴生裂隙发育程度,断层富水性、与强含水层导通等情况。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模版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矿井地质灾害的普查工作,掌握矿井地质灾害风险状况,预防和化解矿井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
第三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遵循科学的、综合的、系统的原则,加强与其他相关工作的衔接,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
第四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依法开展,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第五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注重工作方法创新,推动普查工作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第六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保护普查数据的安全,并合理利用普查数据资源。
第二章组织第七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矿山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机构协助开展。
第八条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第九条矿山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机构应当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加强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组织和落实。
第十条矿山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机构应当配备专业的普查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第三章普查第十一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应当按照地质灾害普查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十二条矿山企事业单位和专业机构应当依法履行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义务,提供准确、完整的普查数据。
第十三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矿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二)矿井水文地质调查;(三)矿井地质条件调查;(四)矿井工程地质调查;(五)矿井变形与破裂调查;(六)矿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七)其他与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密切相关的内容。
第十四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应当注重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报告。
第四章数据管理第十五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数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交换。
第十六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数据应当经过核实,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数据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保密,防止泄露。
第十八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数据应当及时备份,并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地质灾害普查规章制度
地质灾害普查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地质灾害普查是指对某一地区或一定区域内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和监测的工作。
第三条地质灾害普查应当坚持科学、细致、全面、严谨的原则,确保普查结果准确、可靠。
第四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依法组织实施,确保普查人员的安全和普查数据的保密。
第五条地质灾害普查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普查结果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地质灾害普查的组织管理第六条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七条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普查机构,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普查工作。
第八条地质灾害普查机构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实务经验,能够独立进行地质灾害普查工作。
第九条地质灾害普查机构应当定期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普查能力和水平。
第十条地质灾害普查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普查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普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查询性。
第十一条地质灾害普查机构应当定期评估普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三章地质灾害普查的实施程序第十二条地质灾害普查应当按照“确定目标、编制计划、组织实施、公布结果”的程序进行。
第十三条地质灾害普查应当明确普查的范围、内容和标准,确保普查工作的准确性。
第十四条地质灾害普查应当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提高普查的效率和精度。
第十五条地质灾害普查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六条地质灾害普查应当充分征求当地居民和相关单位的意见,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地质灾害普查的结果处理第十七条地质灾害普查的结果应当及时公布,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关信息,引起重视和警惕。
第十八条地质灾害普查的结果应当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以供决策参考。
第十九条地质灾害普查的结果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管理工作有力有效。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全面、系统、科学地了解矿井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和发生规律,提高对矿井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和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矿山安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所有矿山的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包括煤炭矿山、金属矿山、非金属矿山等。
第三条地质灾害普查是指对矿山各类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害程度、分布特点等进行系统、科学的调查、统计和评估工作。
第四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的目标是全面了解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情况和发生规律,为矿山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应当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应当按照下级向上级的原则进行,各级矿山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地质灾害普查工作。
第二章任务和内容第七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的主要任务有:(一)了解矿山各类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危害程度等基本情况;(二)明确矿山各类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三)掌握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规模演化过程;(四)评估矿山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五)提出针对性的矿山地质灾害预测、预防和防治措施。
第八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一)矿山地质环境及其变化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二)矿山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危害程度的调查和评估;(三)矿山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四)矿山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和规模演化过程的研究;(五)矿山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的评估;(六)矿山地质灾害预测、预防和防治措施的提出。
第九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按照科学、系统、综合的原则进行,采用现代化的调查、统计和评估技术手段。
第三章组织和实施第十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由各级矿山管理部门负责。
第十一条矿山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应当配备专业人员,并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科研机构或专业单位参与。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五篇)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一、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目的矿井地质灾害是指矿井在开采活动中,因大量采掘井巷破坏和岩土体变形以及矿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发生严重变化,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破坏采矿工程设备和矿区资源环境,影响采矿生产的灾害。
为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特制定此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二、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小组组长:郭建南副组长:赵文海汤雪林成员:廖基贤罗仁秋文建新刘邵江李砚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部门进行普查工作,负责____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各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
三、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内容及相关制度1、采空区排查制度采空区积水是我矿今后生产所面临的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做到:①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严格执行“三线”管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②地质灾害普查小组成员应经常深入井下现场对已揭露采空区、老巷进行排查,排查时间每月不少于一次,排查结果由安全科负责整改落实,排查资料应存档备查。
②应根据生产作业计划对新旧采空区进行实测,并及时准确的将当前采空区位置实测图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对在实测或井下隐患排查过程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可能诱发大的地质灾害时,应及时向组长及副组长汇报。
③根据采空区与我矿重点场所影响关系,以及井巷工程、保安煤柱、矿体的相互位置及影响程度,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我矿当前采空区监测重点。
④由地质防治水办公室负责对井下采空区出水地点进行全面监测监控。
⑤编写地质预报时要结合相关资料与施工单位负责对生产作业计划内采掘作业地点进行预测预报。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2篇)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范本一、背景与目的矿井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活动中常见的风险,为了保护矿工的安全,保障矿山的稳定经营,制定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势在必行。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对矿井地质灾害的全面了解,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和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保障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矿山单位,包括煤矿、金属矿山等。
普查范围包括矿区内各种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三、普查内容1. 矿井地质灾害历史记录:收集和整理矿山开采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事故资料,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等。
2. 矿井地质灾害现场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对矿井地质灾害发生的区域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
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岩层裂隙等相关信息的收集。
3. 矿井安全隐患排查:对矿堆、矿洞、采矿井和巷道等相关设施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确保设施的完好性和稳定性。
4. 矿井地质灾害监测:建立矿井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监测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及时预警和采取措施。
5. 矿井地质灾害评估:对矿井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普查机构和责任1. 矿山管理机构负责建立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明确普查范围和目标。
2. 矿山工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包括调查、记录、监测、评估等任务。
3. 矿山工务部门配备专业人员,负责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实施和管理。
并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提高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普查水平。
五、普查结果和报告1. 普查结果应及时汇总和分析,形成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报告。
2. 普查报告应准确、全面地反映矿井地质灾害的现状和潜在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和建议,并报告给矿山管理机构。
3. 矿山管理机构应根据普查报告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矿山的安全生产和风险防控。
六、普查结果的应用1. 普查结果应作为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依据,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是指对矿井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科学、及时的调查、分析、评价和监测的制度。
此制度主要旨在为预防和遏制矿井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保护矿工人身财产安全,维护资源环境和谐。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意义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实行,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矿井灾害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准确掌握矿井地质环境:细致测量、稳定分析和评价地质环境,以确定矿井开采的适宜范围。
因此,可以针对对矿井区域的每个构造体系、地质体、岩石构造及其性质进行详细研究,使矿井开采方案和地质环境相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减少矿井地质灾害事故:制定实用的矿井地质环境规划,保障矿井区域长期稳定,预测潜在的灾害风险,制订处置措施,加强安全监管,规范管理程序,防止意外事故。
三、开发矿井资源:矿井资源普查是矿业行业的重要基础之一,实施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探明储量和资源分布,帮助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
同时,基于对矿床分布特征和成因机制的认识,加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研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矿区经济效益。
四、保护生态环境: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除了考虑矿井开采的经济和社会利益以外,还需考虑维护生态环境。
矿井开采过程中,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污染等问题,一定要防止出现废水、垃圾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从而降低对生态的损害。
具体的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流程与步骤为了更好地制定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一、矿井地质灾害调查对矿井所在地的地质环境和矿床分布进行详细调查、地质勘探、地质制图,对可能存在的矿井地质灾害因素(如地下水、地质构造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矿井地质灾害的类型、范围、程度和可能性。
二、矿井地质灾害监测矿井地质灾害监测主要是指通过检测工具,不断地观测矿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预警信号,包括地面沉降、地裂缝、断面变形、地震响应、地下水位波动等,并结合实验技术进行综合分析,预测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
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2017
**************煤矿文件***办发〔2017〕007号签发人: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矿属各单位: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根据上级部门及安全生产有关文件规定,特制订《***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目的:矿井地质灾害是矿井生产过程中,地面、井下依然存在隐蔽致灾的因素,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隐蔽致灾因素的存在,在井田范围及矿井周边区域内客观存在,但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直接辨识,导致防范措施针对性不强,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故的发生,给采掘活动带来安全隐患的地质构造、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含(导)水体、采空区以及煤层自燃倾向等地质因素,有可能造成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灾害,因此必须对煤矿隐蔽地质灾害因素进行调查,对不能确定的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物探、钻探等安全措施进行探查,确保安全生产,为了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做到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清晰明确,事故防范措施全面有效,制定此地质灾害普查制度,以便更好地开展矿井隐蔽地质灾害因素普查工作。
二、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
组长全面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的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识。
搜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矿山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要资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
但是,矿山的地质灾害成为了制约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影响着矿山生产的稳定性,而且会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因此,建立完善的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对于矿山的安全生产和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普查制度的内容普查的对象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对象是矿山的各类地质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地质构造、岩层倾向、地质体裂隙、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等方面的灾害。
普查的内容普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矿山基本情况:如矿山名称、产能、规模、地理位置、概况等;2.矿山地质条件:如岩层、断层、斜层、岩溶、地下水等地质状况;3.矿山开采情况:如采矿方法、生产量、采空区、支护情况等;4.矿山建设情况:如通风设施、矿井井筒、配电设施等基础设施;5.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如灾害防治措施、应急预案、安全资料等。
在普查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的档案和数据库,以便进一步的科学分析和研究。
普查的程序普查的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立项:由相关部门或企业根据需要,对矿井地质灾害展开普查,并确定普查的范围、任务和时间等;2.地质勘探:对矿山进行勘探,收集相关地质数据及信息;3.数据整理:对勘探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存储和管理,建立数据库;4.分析评价: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评价,形成普查报告,并针对矿山的安全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和防灾措施。
普查的意义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的水平随着矿山的深入开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灾害风险的增加,制约了矿山的安全生产,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的出现,可以全面地了解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安全状况,及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防灾措施,减少矿山生产事故的发生,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的水平。
优化矿山生产结构通过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可以充分了解矿山的地质构造和矿藏分布情况,建立矿山数据库,优化矿山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简介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矿井地质灾害而建立的一套系统。
地质灾害普查是对某一区域内全部或部分矿井进行综合调查,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矿区内的地质灾害和灾害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客观和科学评价,形成完整、真实、准确的数据和资料,为矿井规划、设计和开采提供可靠依据。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内容矿井基本情况对矿井的地形、水文地质、构造地质、岩性、煤层厚度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为后续矿井地质灾害评价提供依据。
矿井地质灾害类型根据矿井所处地质条件,普查各种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如矿井涌水、盘水、冒顶、煤层顶板失稳等。
矿井地质灾害危险因素在各种地质灾害类型中,分别确定造成灾害的危险因素,如矿井涌水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地下水、煤层裂隙、受采水源地等。
针对每一种可能出现的灾害类型和危险因素,评价其可能的危险程度,并进行评分,形成地质灾害危险度评价表。
矿井地质灾害应对方案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矿井地质灾害应对方案。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方法实地调查在矿井周边进行实地考察,采集地质资料和灾害信息。
野外实验对矿井周边地质条件进行勘探工作,离散采样并进行室内试验,以获取更加准确的地质数据。
室内分析对勘探样品进行各种物理、化学和力学试验,以获取灾害危险度评价所需的多项数据信息。
数值模拟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地质模拟和灾害演化模拟,分析矿井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理和过程,为制定矿井地质灾害应对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优化矿井规划和设计通过地质灾害普查,可以获取准确的地质数据和灾害信息,为矿井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可靠依据,避免在矿井设计中出现致灾因素。
提高矿井生产安全通过地质灾害普查,可以对矿井内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出及早发现和预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矿井生产安全的保障。
降低矿井管理成本通过地质灾害普查,可以合理确定矿井开采范围和生产方式,优化矿井管理,降低矿井管理成本。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背景随着矿山的开采深度不断增加,地质构造和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矿井地质灾害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矿工安全,需要建立一项可行的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及时识别和评估矿井地质灾害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文主要介绍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普查内容矿井地质灾害普查主要针对以下方面展开:矿山地质环境普查应对矿山周边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体及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以便全面掌握矿山开采地质环境的特点和脆弱性。
矿山工程结构普查应对矿山采矿及支护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以便全面评估矿山工程结构的状态和稳定性,并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矿山灾害史普查应对矿山历史上发生过的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以便全面了解矿山普遍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其特点。
普查方式矿井地质灾害普查的方式分为典型点调查、网格调查和联合调查三种。
典型点调查通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区域进行详细调查分析,以此来推知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和工程结构等情况。
网格调查对矿山范围内进行网格式勘查,制定普查方案,确定普查目标并进行必要的实验检测及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
联合调查利用多种勘查手段,如遥感技术、GPS等先进技术,联合现场勘查,全面掌握矿山的地质状况和工程结构状况,从而确保普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普查效果通过普查,可以对矿井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及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普查可以帮助矿山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采矿方案和支护方案,降低矿山灾害发生的概率,提高矿工的安全保障水平。
结语矿井地质灾害是一项常年累月的防范工作,建立科学的矿井地质灾害普查制度可以极大地提高矿山灾害预防的效率和实效性。
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实践的不断积累,矿山灾害预防工作会越来越在实践中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富县富荣矿业公司太平富荣煤矿
地质灾害普查制度2017年2月10日
富荣煤矿地质灾害普查制度
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点的发展变化情况,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上级关于生态建设、防灾减灾决策部署和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为依托,着眼普及地灾防治法规常识,传授科学防灾理念,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动员全矿力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培训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巩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为充分掌握井田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发生、发展规律,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为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准确依据,根据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要,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地质灾害调查排查,是指职能管理部门在上一年度排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特征、威胁范围和对象、稳定性和危害性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排查分析,为编制年度地质灾
害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三、成立地质灾害普查领导组
组长:陈学兵
副组长:晏祥爱
成员:郝灿民、杨云贵、石俊生、凌小军、罗富春、彭国荣、何德明、胡成华、杨季平、苏益银、晏祥力、刘顺华、蒋维兵、李超、康井明、舒益兴等。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科,凌小军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地质灾害排查日常工作。
领导组职责:
组长全面负责地质灾害及普查工作的指挥及安排,负责整改所需资金的落实。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协调指挥各科室普查工作,负责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工作的跟踪及监督。
成员在组长、副组长的领导下主要根据各专业结合矿井实际,切实认真的进行本专业的地质灾害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共同开展完成地质灾害(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
矿技术负责人要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具体开展地质灾害调查摸底工作,并负责编制专业内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整改方案工作,区队技术员负责本区队内的隐蔽致灾专业知识培训,科室技术人员负责督促帮扶区队人员共同提高专业知
识。
收集现场资料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隐患,真正做到消除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四、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重点排查期
防治重点:
1、人员居住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根据几年全矿地质灾害普查情况和地质灾害发生的情况分析,地质灾害活动区域主要在工程建设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较大的区域。
我矿防治重点:由于受地质环境的影响,雨季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可能性较大。
2、主要排土交通干线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我矿排土交通道路的地质灾害主要是道路两侧的边坡,由于切坡过陡导致稳定性差,汛期明显加剧边坡的失稳,导致崩塌、滑坡。
相关责任部门要加强监管,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重点矿区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矿区、工业区主要表现为排土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矿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显得十分重要。
领导组要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测检查管理,督促相关科室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不合理工程行为,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矿区周围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特别重视岩土和废渣堆放点的监测,防止暴雨引发矿渣滑坡或泥石流灾害。
4、河流及水利设施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对外排土场范围要加强防范因强降雨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相关科室、部门要加强预测防范,落实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进行合理避让,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重点排查期
我矿地质灾害表现形式主要是雨季型,主要发生在主汛期5月至9月,以突发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为主,集中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
为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滞后性,全矿地质灾害防治以汛期5月至9月作为重点防范期。
要求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早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防治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全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矿雨季“三防”工作领导组,组长由矿长担任,副组长由各分管副矿长担任,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办公室主任由调度室主任担任。
发生地质灾害后的指挥机构为矿地质灾害专项应急指挥部,按《富荣煤矿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执行。
编制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好地质灾害专项应
急预案,成立或调整充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机构,拟订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值班电话。
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将地质灾害防治纳入日常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机构建全、人员落实;二是要组织编制和及时发布辖区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三是落实领导责任制,做到层层负责,分级管理;四是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计划,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五是制定重要隐患点防灾预案;六是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增强职工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有条件时要组织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事件应急演练;七是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的检查,督促责任部门采取措施,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协调配合。
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排查、检查;积极协助办公室做好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治理责任认定和责任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建筑物、设施、场地等落实防灾措施,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三)落实预防措施。
一是建立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每处灾害点必须逐级落实具体责任人及监测人,按规定要求做好监测预报工作。
二是加强监测预报。
要密切关注气象台发
布的强降水天气过程预报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认真分析本矿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监测预报,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三是落实防灾措施。
1、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汇报制度,做好值班记录。
2、保证地面河道等排水系统的畅通,对已有排水设施河道等进行清理、疏通,保证雨季排水设施完好、畅通。
3、组织全矿开展汛期险情和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职工的对汛期险情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事故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的形成、特征和预防的基本知识,提高预防抢险救援的基本技能。
4、强化防汛管理,制定各项汛期管理考核制度,对失职或不落实者进行处罚或追究责任。
5、对本矿及周边矿井的采空区、塌陷区进行彻底清查,疏通排水涵洞,回填低凹处。
灌浆堵塞各种裂隙,对受水害威胁的地点进行分级分区式监控,对各要害场所的排水设备和供电设备定期检查,做到全部完好,管、阀、引水装置等设施齐全完善,供电保护系统和各种电缆、防避雷装置可靠有效,确保安全生产。
6、对行政福利区、工业场地、采坑出入口要进行逐一排查,对有可能导入洪水的上缘相关地带挖凿截洪沟,防止汛期洪水淹沫事故发生。
7、对矿区内的破旧房屋进行排查。
对墙体破裂、有被淹坍塌危险的房屋进行拆除、封闭,防止汛期人员进入发生事故。
8、特别抓好水泵检修、供电线路检修、保护预防性整定试验等工作,确保排水顺畅和供电设备完好、系统可靠,备用能力充足。
对排水系统能力进行认真测定,合理匹配水泵管路,保证系统排水能力达到规定要求,确保高质量完成水泵的联合试运转;努力抓好防治水工作,确保实现雨季安全生产。
9、严格各项管理制度,因制度不落实或失职行为造成事故的,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严格追究责任。
10、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巡查、排查、检查,切实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在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地质灾害危险区,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工程建设及从事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并采取工程应急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区内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四是开展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从源头上遏制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举措。
(四)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力度。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计划,充分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的性质、危害以及防御的基本措施向职工宣传到位,增强职工的地质灾害
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突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
汛期是我矿地质灾害的高发期,也是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防范期。
(六)认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一旦发生险情,要及时组织力量、筹集资金,采取有力措施,排除险情。
一方面要按照地质灾害报告制度的要求,及时将灾情险情向当地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公司报告;另一方面要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并进行妥善安置。
有必要启动应急预案的,应按照《富荣煤矿地质灾害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对于险情发生区域,要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科学分析灾、险情的发展变化,为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确保救灾防灾工作有效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