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教育学心理学职称考试复习资料一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2012年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内部版)
福建省认定教师资格自学考试(简称“两学”考试)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评价目标】l、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主要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部分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果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第二,反思性研究;第三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二、理解部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 A 等五种要素。
A、教学环境B、教学方法C、教学手段D、教学目的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C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布鲁纳B、布卢姆C、桑代克D、斯金纳3、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于 C 。
2012教育学心理学职称考试复习资料一
教育学心理学职称考试复习资料一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012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指导复习资料
2012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指导复习资料 [复制链接] 第一章(一)1,心理现象分为(A)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2,心理过程包括(D)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A,普通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理论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A,社会心理学B,应用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比较心理学,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应用心理学D,普通心理学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A,笛卡尔B,洛克C,冯特D,缪勒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B,1879C,1798D,1897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A,冯特B,洛克C,笛卡儿D,缪勒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A,笛卡尔B,华生C,弗洛伊德D,罗杰斯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A,精神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D,人本主义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B,华生C,弗洛伊德D,马斯洛第一章(二)1,心理现象分为(A,C)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心理D,情感过程E,意志过程2,心理过程包括(C,E,G) A,感知过程B,知觉过程C,认识过程D,注意过程E,情感过程F,行为过程G,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E) A,认知C,气质D,情感E,性格4,心理学可分为(A,D)A,理论心理学B,发展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应用心理学E,社会心理学5,下列属于理论心理学的是(A,B,D,E) A,普通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E,实验心理学6,下列属于应用心理学的是(B,C,D,E) A,社会心理学B,教育心理学C,咨询心理学D,管理心理学E,消费心理学7,以下哪些是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B,C,D,F) A,心理学学科性质B,心理学方法论C,身心问题D,学习心理机制E,心理的生理基础F,心理的起源8,科学的三大特征是(A,B,D)A,客观性B,可验证性C,准确性D,系统逻辑性E,描述性9,(A,B,C)决定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A,心理学的研究对象B,心理学的历史渊源C,心理学的研究方法D,人的社会性10,(A,C)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 A,辩证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C,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E,机械唯物主义11,在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A,B,C,D),A,客观性原理B,系统性原理C,发展性原理D,教育性原理E,协同性原理12,观察法可以分为(A,B,C,E),A,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B,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C,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D,情景观察与控制观察E,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13,观察法要有效,就要特别注意(B,C,D,E)A,每次尽可能长B,有明确观察目的C,随时记录D,可利用现代手段E,每次时间不宜过长14,实验法就是要在保持其他因素恒定的前提下研究(A,B)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A,自变量B,因变量C,人脑D,客观世界15,实验法可分为(AD)A实验室实验法B情景实验法C参与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16,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主要要控制哪些方面(A,B,C,D), A,实验情境B,控制被试C,控制实验刺激D,控制被试的反应17,调查法可分为(B,C,D,E),A,一般调查法和特殊调查法B,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C,事实特征调查和征询意见调查D,结构式调查和非结构式调查E,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等18,调查法的缺点是(B,C,D)A,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第一手的资料B,被调查者可能有意不作出真实回答C,封闭式的问题损失数据有效性D,问题措词不易确定19,一般研究法主要包括(A,B,D)A,实验和研究设计B,对数据的统计处理C,抽样法D,逻辑思维法20,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分为(A,C)A,孕育阶段B,转折阶段C,确立阶段D,发展阶段21,冯特对心理学的历史功绩主要有(A,B,D) A,心理学的确立B,实验心理学的创立C,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D,建立心理学专业队伍22,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ABC)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23,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包括(A,B,C)A,潜意识理论B,梦的解释C,泛性论D,本能学说E,人格理论第三章(一)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D)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B)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 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C)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B) 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第三章(二)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A,C,D) A,需要B,气质C,动机D,能力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 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A,B,C,D,E)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B,C,D,E)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A,B,C,D)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A,B,C,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B,C,D)A,荣格B,华生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E),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A,B,C),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A,C,E), 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11,以下关于能力的描述是正确的是(A,C,E),A,属于个性心理特征B,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C,发展比知识发展要慢得多D,随年龄增长不断积累E,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第四章(一)1,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A)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2,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B)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3将隶属于不同文化群体的儿童的一种或多种行为和能力模式加以比较,这种研究方法是(D)A,横向比较研究B,纵向跟踪研究C,连续发生研究D,跨文化研究4,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C) A,华生B,加德纳C,皮亚杰D,斯腾伯格5,()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C)A,同化B,顺化C,平衡化D,自动化6,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C)A,皮亚杰B,加德纳C,斯腾伯格D,戴斯7,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B)A,强化学说B,先天决定论C,相互作用论D,循序渐进论第四章(二)1,发展的主要内涵是(A,B,C,D)A,发展是有顺序的,不可逆的B,能够保持相当长时间的变化C,使个体产生更有适应性,更高效的行为D,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E,是无规律的变化2,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是(A,B,C,D)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E,波动性3,心理发展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哪些方面(A,B,C,D,E) A,认知B,语言C,情绪D,社会性E,个性4,横向比较研究的缺点是(C,D)A,经济节省B,对不同年龄的儿童分别取样比较C,一致性效应D,很难控制影响发展的因素5,纵向跟踪研究的缺点是(A,C,D)A,投入较大B,揭示心理发展稳定性C,会有被试流失D,时代变迁效应6,皮亚杰理论的基本观点是(A,B,C)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存在着相互独立的七种智力7,传统的观点认为,儿童的智慧发展受到以下哪些因素影响(A,B,C) A,成熟B,经验C,社会环境D,自然环境8,语言的构造包括三个部分(A,B,D)A,语音B,语法C,语句D,语义E,字形9,语言的发展包括以下阶段(A,B,C,D) A,牙牙语阶段B,单词语阶段C,双语或三词组合阶段D,完整句阶段10,语言能够影响人的(A,B,C,D),A,人际交往B,认知C,自我调节行为D,社会化11,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 A,自我意识B,自我评价C,自我监督D,自我控制第五章(一)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哪六个层次(D) A,知识,运用,领会,分析,综合,评价B,知识,领会,运用,综合,分析,评价C,知识,领会,分析,运用,综合,评价D,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认知学习分类理论是谁提出的(B)A,布卢姆B,加涅C,奥苏贝尔D,奥斯本3,奥斯本提出了(D)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B,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加涅)C,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奥苏贝尔)D,头脑风暴法4,加涅的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B)A讲授法B,发现法C,掌握学习法D,头脑风暴法6,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D)A教学设计能力B,教学组织能力C,教学决策能力D,教学监控能力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D)A,第一年B,第2-3年C,第3--4年D,第五年以后8,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第五章(二)1,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对象D,教学媒体2,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D) A,目标B,策略C,计划D,评价3,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领域包括ABD) A,认知B,情感C,意志D,动作技能4,教学媒体包括(ABCD,E)A,投影B,录象C,计算机D,黑板E,图片5,行为主义教学观把学习看成(A,B,C,D)A,经验的联结或操作的变化B,通过练习和刺激反应式的强化来实现的C,学习效果表现为外部的变化D,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体系6,华莱士将问题解决描述为哪四个步骤(B,C,D,E) A,产生B,准备C,孕育D,明朗E,验证7,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思维的(ABCD)A独创性B发散性C,灵活性D,突发性8,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A,热爱学生B,善于启发C,勤学敬业D,以身作则9,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教学活动很有价值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第六章(一)1,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C)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2,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的学者是(B)A,桑代克B,斯金纳C,加涅D,金布尔3,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C)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奥苏贝尔D,金布尔4,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D)A,奥苏贝尔B,加涅C,布鲁纳D,塞伦5,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B) A,效果律B,应用律C,失用律D,准备律6,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C,正强化和负强化D,强化和惩罚7,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A)A,注意力B,动机C,情感D,意志8,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C)A,观察力B,记忆力C,意志力D,思维力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C)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C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10,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D)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中心兴趣D,广阔兴趣第六章(二)1,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BCD)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BC)A,华生B,加涅C,奥苏贝尔D,金布尔3,金布尔关于学习的定义是(A,B,C,D,E)A,学习的结果是学习的主体要发生持久的变化B,学习是发生外在行为和内在心理的变化C,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D,学习需要练习E,学习要受到强化4,潘菽在《教育心理学》中根据内容和结果将学习分为(A,B,C,D) A,知识的学习B,技能与熟练的学习C,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D,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学习5,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有(A,B,C,D,E)A,生理性要素B,认知要素C,情感要素D,意志要素E,社会性要素6,联结论的主要特征是(A,B,C)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B,联结是直接的,无中介的,是靠尝试错误而建立的C,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客观研究D,学习主要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7,桑代克总结的主要学习规律是(A,B,C)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联结律8,斯金纳总结出的规律包括(A,B,C,D)A,习得反应B,条件强化C,泛化作用D,消退作用9,正强化的方法包括(A,B,C,D,E)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10,学习活动中良好的性格特征表现为(A,B,C,D)A,努力奋斗B,实事求是C,独立意识D,创新精神第七章(一)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是(A)A,归因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应倾向)2,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效应3,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A,能力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4,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A)A,熟悉性和临近性B,相似性与互补性C,外貌D,对等性或互惠性5,在非对抗性态度的条件下,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之产生一致性,称为(C)A,从众(个人的观念与行为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群体规范与群体目标的影响下,向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C,暗示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个体由于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相同的行为方式)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A,服从B,从众C,模仿D,暗示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A,社会促进B,社会抑制C,社会进步D,社会退步第七章(二)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 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2,大众传媒有(A,B,C,D)A,报纸B,电视C,广播D,互联网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 A,直接性B,间接性C,稳固性D,综合性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 A,劝导宣传法B,群体影响法C,活动参与法D,角色扮演法。
教师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2012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超详细版本)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根据2012年考试大纲整理
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提纲(参照2012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整理)1.认知发展与教育(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感知觉感觉概念:感觉是指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概念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感觉的分类,包括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肤觉、嗅觉、味觉)和内部感觉(如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感觉规律1、感觉的适应 2、感觉的对比 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4、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 5、联觉效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客观事物基本属性的反应知觉分类:1、按照分析器占主导地位的角度分,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摸觉2、按照反应事物属性不同,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社会知觉3、错觉知觉的基本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影响因素: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以及知觉者的主观因素2、知觉者的整体性(影响因素:相似律、接近律、连续律、闭合律、知觉者的知识经验 3知觉的理解性(影响因素:个人的知识经验、言语的指导作用、定势影响)4、知觉的恒常性(表现:大小恒常性、明度和颜色恒常性、形状的恒常性、方向恒常性)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
1发展儿童观察力的首要条件是在进行观察之前向儿童提出并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
2 培养儿童知觉和观察技能是发展儿童观察力的另一个重要条件。
3 在知觉和观察时,要尽可能有较多的感觉器官参加活动。
4 在知觉和观察时,要尽可能有儿童的言语参加活动。
5 结合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实习作业。
概念: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分类:1、按记忆内容来分: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2、记忆保持时间:瞬时记忆(时间短、容量大、图像鲜明)短时记忆(时间短、容量有限、意识清晰,操作性强)长时记忆(容量无限、保持性强)记忆作用:1、对个体的作用——心理活动成为整体,心理成长2、对人类的作用——储存、传递、发扬光大3、对学习的作用——基础、心理条件记忆的心理过程:(一)识记——分类有无预定目的(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是否以理解为基础(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二)保持与遗忘——保持是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是重现和再认的前提,也是记忆力强弱的标志,保持的内容会发生质与量的变化遗忘规律与遗忘曲线 : 遗忘分为不完全遗忘和完全遗忘、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的理论,一种源于衰退,一种源于干扰,三是压抑影响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材料的的类似性和系列位置;学习程度;学习者的心理状态(三)再现1.再认:当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然能够认出来的心理过程 2.回忆: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心理过程记忆品质:记忆敏捷性、记忆正确性、记忆持久性、记忆准备性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巧妙呈现,吸引注意,化瞬时记忆为短时记忆。
2012年心理学复习资料
2012年心理学复习资料2012年心理学复习资料—简述题(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
2012福建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复习题1
教育学部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教育现象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理论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A.骑马B.投枪C.音乐D.吟诗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A.教育B.环境C.遗传D.主观努力5.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A.早操、课间操B.体育课C.体育竞赛D.学生自觉锻炼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A.心理过程B.信息过程C.逻辑过程D.认识过程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B.知行统一的原则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8.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9.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10.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11.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1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13.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唐朝中期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2012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2012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下面对心智技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B)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C)动作结构具有展开性D)通过有意识的反复练习而形成答案:C解析:2.[单选题]下列( ) 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B)熟练的运用定义C)叙述定义的含义D)背诵定义答案:B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3.[单选题]教学要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 ) 提出的。
A)皮亚杰B)布鲁纳C)维果斯基:D)埃里克森答案: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4.[单选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勤奋感B)培养主动性C)形成亲密感D)建立自我同一感答案:D解析: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建立或发展自我同一感。
5.[单选题]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 。
A)心理自我B)生理自我C)社会自我D)理想自我答案:A解析:心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认知能力属于心理属性方面的内容。
6.[单选题]由于过去的反复经验而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具有某种倾向性或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即()A)定势B)顺应D)同化答案:A解析:7.[单选题]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杯弓蛇影B)蜜蜂采蜜C)望梅止渴D)近墨者黑答案:D解析:根据学习的特征:表现为行为的变化:引起的变化相对持久:反复经验引起,可判断只有D项符合。
8.[单选题]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B)动作技能学习C)智慧技能学习D)认知策略学习答案:C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2012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2012年教师上岗测试必备)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本身独有的基本特点。
从宏观来看,教育是指(整个社会的,国家的教育活动);从微观来看,教育则是指(单项的教育实践活动)。
3、教育是教育者的教育受教育者学开成的双边活动。
一方面,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学的主体,他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
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媒体。
5、(《学记》)是我国教育这门学科的萌芽。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第一部教育学的著作(《大教学论》)。
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书,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
他的教育学说,成为后世传统教育学的根基。
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代表作是《民主主义和教育》,标志着现代教育理论的诞生。
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8、教育按其各自发挥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
9、我国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教育)和(对社会精神文明的教育)两大方面。
10、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经济是(中心),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11、我国现阶段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3、基础教育又称为国民基础教育,其特征是:(全民性),(基础性),(未来性)。
14、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的遗传和环境)两个层次。
其中(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年轻一代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5、小学教育根本任务是(使儿童的德智体美劳等和谐地发展,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2高等学校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以及其规律的科学。
2.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里动力、心里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心里动力体系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动机的基础是人的各种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
3.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a他控到自控;b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c感性逐渐增强;d移性逐渐提高。
4.教师威信的形成:a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b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关系;c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d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e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5.师爱的表现形式: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6.学习动机的激发:a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自己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的状态变为活的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b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用争强好胜心里,妥善组织学习竞赛;e确指导结果归因,使学生继续努力。
7.普遍迁移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实例中去。
8..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a习对象的共同因素;b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凡是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c知技能与策略;d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的心里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的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9.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学教程;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10.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
教师职称考试《教育心理学》资料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决断、坚持)个体心理现象包括:1、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动态特性;2、个性:分个性倾向性(内在的决定着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表现:需要、动机和价值观)、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在心理活动方面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从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表现出来的为气质;从人堆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行面表现出来的是性格;从直接制约工作效率方面表现出来的为能力。
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可归纳为气质、性格和能力差异)、自我意识。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既具有心理过程的暂时性、可变性,又具有个性的持久性、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
三类基本变量:刺激变量:S变量。
能引起机体反应的刺激特征。
机体变量:O变量。
个体自身特征。
反应变量:R变量。
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
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原则:目的明确、做好计划;观察必须系统;必须随时如实记录;被观察者出于自然状态。
2、调查法:书面调查(问卷法)、口头调查(访谈法)。
3、测验法: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及其他个性特征。
4、实验法:在控制的情景下某种变量(自变量)的变化,来研究其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因变量)。
分实验室试验和自然实验。
心理学的独立:1903,冯特,心理实验室。
不同学说学派:1、构建主义:冯特奠基,代表:铁钦纳。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创始,1890,《心理学原理》,代表:杜威、安吉尔。
3、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维特海默创始,代表:科勒、考夫卡。
4、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创始,刺激—反应公式(S—R),代表:斯金纳,新行为主义。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弗洛伊德《梦的解析》。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和罗杰斯创立,主张:应以正常人为观察对象,研究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强调人是自由、有思想的生物,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支配,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和自我成长的需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性。
2012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要点和详细资料
不够时间可以只背这个简约版的(56-最后是教育学的。
)(南开大学心理学)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科学的方法:A 、系统观察B 、直接实验三、科学的重要标准:A 、客观性B 、准确性C 、可检验性四、心理学的发展及流派:A 、构造主义心理学:[Structuralism ]。
代表人物:德国冯特1879 年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铁钦纳. 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意识的结构” 强调使用内省法[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的描述]B 、机能主义心理学:[Functionalism ]。
代表人物:美国詹姆斯1890 年《心理学原理》提出“ 意识流” 杜威. 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意识的功能”C 、行为主义心理学:[ Behaviorism ]。
代表人物:美国华生1913 年《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斯金纳. 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人的行为” 用“ 刺激——反应[S—R ]"D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完形心理学. 代表人物:德国魏太默考夫卡苛勒�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意识体验" ,提出“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E 、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
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主要观点:主张研究“ 无意识现象” 重视对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F 、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 ]. 代表人物:美国马斯洛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
强调“ 人的社会性特点"G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瑞士皮亚杰美国奈瑟《认知心理学》. 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只研究人的行为, 而且研究内部活动规律。
他们采用了“ 口语报告法" 。
五、心理学的理论领域:A 、实验心理学: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传统核心的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B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
2012年山东中学教师资格证 教育学心理学 复习材料大纲和模拟题
2012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内部复习指导材料预览内容为心理学,教育学与之相同格式心理学部分部分知识点内容: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中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中学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级别基本心里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的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
教师在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专业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材料组织、信息交流、教学活动组织、课堂管理、教学评价和管理等方面。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4.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第二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一)对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二)为课堂教学提供理沦性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一)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二)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2012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个体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伦理性:2.具体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调查法:〔一〕感觉概述1.感觉的含义感觉: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客观刺激个别属性的心理反映。
2.感觉的测量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刺激的能力绝对感受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异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异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异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也可叫做最小可觉差JND三色〔红、绿、蓝〕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假定认得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每种感受器只对光谱的一个特殊成分敏感。
当他们分别受到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经验。
但是这个理论无法解释红绿色盲。
视觉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感受性的变化,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两种。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需要时间较长明适应:照明开始或有暗处转入明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过程进行很快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不立即消失,而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一〕知觉概述1.知觉的含义知觉: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客观刺激整体属性的心理反映。
2.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数据驱动〕: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特性进行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概念驱动〕:知觉依赖作为感知主体的人的主观取向和经验这些头脑中已存的信息进行加工。
〔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2.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为整体的能力。
我们对个别成分的知觉反过来又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
整体优先:整体水平的加工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3.知觉的理解性理解对于知觉有三个主要功能:①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别离出;②理解还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③理解产生知觉的期待和预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心理学职称考试复习资料一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上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从根本上说,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
27、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9、教学过程是教学信息反馈和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起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包办代替。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2、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智力发展的水平。
教学过程中要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结合起来,只重视能力培养的形式教育论(英国洛克)和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实质教育论(英国斯宾塞)都是错误的。
33、赫尔巴特提出了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这是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直观性原则;(4)启发性原则;(5)循环渐进原则;(6)巩固性原则;(7)因材施教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我们应当提倡启发式,反对注入式。
3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⑧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②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0、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明确。
(2)内容正确。
突出重点,难点,抓住关键。
(3)结构合理。
上课有高度计划性、组织性、效率高、效果好。
(4)方法恰当。
(5)语言艺术。
(6)板书有序。
(7)态度从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
行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德行过程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顷序发展的,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作为品德培养的开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4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46、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是特别的重要途径,其它各科教学是最经常、最基本途径。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其中观察法是一种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这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5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2、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53、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5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5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l、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6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6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6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6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6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7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
(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
(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
(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80、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
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83、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