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真题(含答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ⅱ)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4分)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3、(4分)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4分)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兼并严重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5、(4分)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6、(4分)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7、(4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历史】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Ⅱ卷(精校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新课标全国Ⅱ(文综历史)24.(2016·课标全国Ⅱ,24)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5.(2016·课标全国Ⅱ,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6.(2016·课标全国Ⅱ,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7.(2016·课标全国Ⅱ,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
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8.(2016·课标全国Ⅱ,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29.(2016·课标全国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30.(2016·课标全国Ⅱ,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2016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6年(新课标II)历史题第Ⅰ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 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面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完整word版)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doc
WORD格式 - 专业学习资料 - 可编辑2016 年全国 1 卷历史试卷及答案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人,代崇尚儒学,尊《尚》等五部典,孔子言的《》却不在“五”之中,此合理的解A“.五” 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的史D.儒学由于秦始皇焚而断25. 4 位代画像中的事。
此可以用来明当A.个体的生作状B.精耕作的不断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情形26.史,宋太祖某日不,有人他原因,他:“ 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失,史官必之,我所以不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影响君主个人行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 年 8 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 ,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3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 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 =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1702 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6年全国1卷历史试卷及答案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2016年全国高考各地文综历史题(文化发展历程部分)
2016年全国高考各地文综历史题(文化发展历程部分)一、单项选择题(2016浙江卷)12.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 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2016浙江卷)13. 《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 “今天下已定, 而民数未核实, 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 每户给以户帖。
”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帖原件所录圣旨为: “说与户部官知道, 如今天下太平了也, 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
教中书(省)置下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帖, 你每(们)户部家出榜, 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 都教入官, 附名字, 写着他家人口多少。
写得真, 着与那百姓一个户帖。
”这说明A. 《实录》与《户帖》, 都是第二手史料B. 官方原始记录与口述史料, 需仔细甄别使用C. 第一则材料是文献史料, 更具有历史的实录感D. 第二则材料是实物史料, 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2016浙江卷)14. 诗词歌赋既是历代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 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
下列文句, 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 “九市开场, 货别隧分”(《西都赋》)B. “贝锦斐成, 濯色江波”(《蜀都赋》)C. “经游(营)天下遍, 却到长安城”(《估客乐》)D. “苛峨大舶映云日, 贾客千家万家室”(《广州歌》)(2016浙江卷)18.20世纪初, 有学者认为, “张三李四是同时人。
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 去读张三做的古文。
我想: 古典是古人的时事, 要晓得那时的事, 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现在两位既然同时, 何妨老实说出, 一目了然”。
该学者旨在A. 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B. 提倡使用白话文C. 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D. 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2016浙江卷)19.新中国成立时, 世界已进入核时代。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部分真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
2016年高考文综真题(历史部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回答13-14 题。
13.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中亦所罕见。
”此评价的依据之一是张衡A.创制了简仪 B.最早做了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C.制定了《大衍历》 D.最早对月食作了科学的解释梢14.1985 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倡议制定“尤里卡计划”,呼吁西欧国家在光电子学等尖端领域展开合作,建立“科技欧洲”。
提出该计划的目的是A.推动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B.加强对科学研究的支持C.提升高科技领域竞争力 D.加速国际经济格局调整和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人类进步力量的共同追求。
回答15-17题。
15.从图7 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①和亲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②祖国认同感具有强大影响力③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④民族平等是历代的民族政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6.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
”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以民促官B.国际推动C.官方交流D.以官带民17.1970年的一个冬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神色凝重地跪下了。
这一举动的内涵表明德国A.曾经占领波兰B.深刻反省历史C.实行非军事化D.奉行和平外交日常生活现象折射着社会文明的曲折历程。
回答18-20 题。
18.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
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A.农业生产的发达B.对外交流的繁荣C.西域都护的设置D.泉州口岸的开放19.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
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
”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20.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宫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
2016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2)(解析)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考点】A4: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A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A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中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解答】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故A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
B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
D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
故选:C。
【点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和人才、技术、市场、思想观念的准备。
2、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步履维艰。
3、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4、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4分)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考点】3I:汉字的形成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理解由于文化的发展,汉字演变过程中,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解答】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汉字从先秦到秦汉时期演变的过程,故B项符合;统一文字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并不是三国时期,故A错误;秦朝官方字体是小篆,但是民间很快出现更便于书写的隶书,汉朝时,隶书成为官方字体,因此先秦古文和小篆在三国时已经不使用,所以不是当时字体流行实际情况。
2016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和答案(Word版)
2016年(新课标II)历史题第Ⅰ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25.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26.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 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面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新课标Ⅱ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图3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子体系的发展【名师点睛】汉字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便基本定型。
所谓的“书同文、车同轨”就是这个含义。
文字的统一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语音容易发生改变,但书写方式不变,这样才有利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统一。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是陶文,但是他并不成系统,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甲骨文,后来发展到金文,大篆。
秦统一后使用小篆,民间后期产生隶书。
汉代之后又出现了行书,草书和楷书。
书法艺术也逐渐地形成。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名师点睛】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起源于汉代,当时是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考察标准是孝廉,因此称为察举制。
到了魏晋九品中正制实行,由品评官来评定人员的优劣,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到了唐代,继续推行科举制,但是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依旧人数较少。
关陇门阀依旧控制着人才的任用,这也是造成唐代中后期政治混乱的原因之一。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才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学习之风,人才选拔也多通过科举制度产生。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历史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C. 所维护的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2)历史-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2)历史答案和解析【答案】1.C2.B3.D4.B5.B6.A7.D8.A9.C 10.A 11.D 12.D13. (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14. 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15. (1)特点:新军兵种包括陆海三军,八旗军只有陆军;八旗军是由满洲的贵族子弟组成,新军人员组成更加丰富,仅限官员是满族人,士兵可以不是满族人;八旗军是国家的正规军,领国家的饷银,新军是常备军;新军训练的是新式武器;八旗军则是以游牧民族的冷兵器训练为主.(2)使中国拥有了一个形式上的现代化军队,提高了军队素质,为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培养了新型军事人才,为后来革命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人才基础;引进了现代军事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战争引入了理论基础.16. (1)主张:权力集中,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学习西方的某些制度和做法;希望各国和平相处;重视民心民意.目的:服务于现实,试图重振太平天国.(2)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一定了解;认识模糊不清;有一定先进性;由此提出的主张不符合实际.17. (1)变化:从一个人的奔走呼号变成了集体性行为;从简单的呼吁和喊口号到用组织团体的形式来反抗;由笼统的呼吁反战到提出相应的方式和方法;由简单的反对政府到更清醒的认识战争的实质.(2)总结了之前反战过程中的失败经验和教训,认识到群众和团体的力量;国际形势的变化,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变化,由反对国家政府到反对法西斯主义.18. (1)以兰、竹、石为主要描摹对象,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诗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人们喜爱.(2)清代是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时期,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这深深影响了郑板桥的创作风格.士大夫的文人画在当时用以体现自身的心胸抱负和思想品质,集文学、书法、绘画以及篆刻艺术于一身,强烈的表现个性,讲求借物言情,追求神韵意趣.【解析】1. 本题考查近代中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民族工业的影响.材料反映中国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国市场占领,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项说法错误,C项正确.B项时间点与历史不符,应排除.D项材料体现不出,应排除.故选C.2.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汉字的形成演变,理解由于文化的发展,汉字演变过程中,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汉字从先秦到秦汉时期演变的过程,故B项符合;统一文字是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并不是三国时期,故A错误;秦朝官方字体是小篆,但是民间很快出现更便于书写的隶书,汉朝时,隶书成为官方字体,因此先秦古文和小篆在三国时已经不使用,所以不是当时字体流行实际情况.故C项错误;甲骨文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汉字成熟了,故D错误.故选B.3. 本题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查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重在考查科举制的影响.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教育变成全民的教育,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故D项正确.C项错在“排除”,不应该是排除而是避免垄断,故C项排除.道德水平是九品中正制和察举制所要考察的,所以科举不具备优势.故B项错误.A项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故选D.4.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考查宋代的土地制度和土地政策及其影响.材料反映的是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土地政策和其他的朝代有很大的不同,土地兼并作为毒瘤一直都存在,而宋代却不抑制兼并,放任不管.这样的土地政策也创造出题中所阐释的现象,故B项正确.宋代的经济是高度发展的,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坊市制度的信息,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5.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查宗法制的影响.材料“族谱”“祖先牌位”可知,反映的是宗法制.宗法情结是中国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说明他们已经在台湾定居下来了.故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族谱编修的信息,故A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应排除.故选B.6. 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在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内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转向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因此获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出现农业产量提高的局面.故A项符合;红军保卫农民生产,但如果不是农民自己的土地,或不为自己生产,农民的种地积极无法调动,产量也不会大幅度提高,故B不符合;当时红军主要精力在武装斗争,故C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体现,故排除.故选A.7.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特点.材料反映了国民政府在二战之后将纺织业国有化是迫不得已的,是为了能够统一进行生产,这就是一种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干预,故D选项正确.ABC三项材料没有反映,应排除.故选D.8.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一五计划”,要求了解“一五计划”建立的内容和成就,理解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原因.“一五”计划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因此为了重点投资重工业,在国家经济还很困难时期,其它方面的投资必然不足或减少.故A符合;当时大力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所以国民经济结构肯定不是平衡.故B排除;重工业发展同样需要基本建设,C项与史实不符合,故排除;D项中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有悖史实,当时东北三省的许多工业城市得到迅速发展.故D排除.故选A.9. 本题以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话为切入点,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和特征.题干时间限定在“公元前5世纪”,雅典三个改革家,公元前5世纪梭伦改革,公元前5世纪中期,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3世纪,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黄金时期,公民大会不会形同虚设.而且伯利克里采取很多办法激发公众参与热情,比如发放津贴,当公务员可以有补贴,所以失去政治热情,参政丧失民族信任,不符合那个年代史实,故ABD三项错误.“用染成红色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反映的是必须参与政治,否则处以罚款,说明参政是公民的义务,故C项正确.故选C.10.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抓住题干时间“1831﹣1841”,这个期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期间,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结果,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当时的史实,应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导致工人死亡率上升,故A项正确.故选A.11.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业化建设和斯大林模式以及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题干中的时间看,当时美国正经历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中,当时的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设,在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危机之下,苏联没有影响,故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关注,特别对苏联独特计划性的公有制比较关注,故D 项符合;由于苏联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所以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基本上没有,故A排除;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都是计划性的公有制的一种具体体现,没有D项全面,D项更具有概括性,故排除BC.故选D.12. 本题主要考查美苏两格局下的美苏争霸,了解美苏冷战联的内容、争夺的中心地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题干中的时间表明当时美苏两极格局下正进行冷战,美苏争夺的焦点是欧洲,还存在亚非拉广大中间地带,材料中美国政府支持的黑人爵士乐演唱会到美洲其它地区巡演,其目的很明显是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故D符合;在美洲地区巡演不是针对美国国内的选民,故A排除;以演唱会形式展示经济实力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当时不结盟运动还没有出现,故排除C.故选D.13.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的影响.考查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以及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本小问的趋势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由材料“1500~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47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可以得出数量不断增加;由材料“主要移出地”“主要移入地”的数据可以得出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2)第一小问的特点,根据材料的时间和数据可以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如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第二小问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可以从经济、政治等角度进行分析解答.14.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以玄奘和鉴真的历史事迹为切入点考查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题干要求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材料反映的是玄奘和鉴真的历史事迹,通过分析,可以的得出一个主题“中国文化与对外交往”.可提炼出一个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可围绕着中国文化的贡献,或者中国与外国的往来以及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展开.只要符合材料所叙述的基本内容,符合基本含义即可.15. (1)本题主要考查清政府创办新军的特点,即与八旗兵相比,“新”在何处;八旗军是旧式军队,由八旗弟子组成,使用的主要是冷兵器,清政府创办训练新军,从“改建兵制”“常备军”、“操练新式枪炮”“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陆军部”“建立海军部”等方面归纳,可得出特点.(2)本题考查清政府进行军事改革,对中国近代化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清政府军事改革实质上也是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其影响主要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可直接体现在军事近代化上,其次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方面影响.16. (1)本题主要考查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所阐述的主要政治主张及洪仁玕提出这些主张的主要目的.政治主张主要根据材料内容来概括,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洪仁玕强调立法的重要性,赞同美国的政治体制,主张学习美国,主张“权归于一”;目的其实是课内的主要内容,洪仁玕的改革最基本的就是重振国威,此外才是资本主义目的.把握好这个度,增加一些其他的原因就可以概括出答案.(2)本题主要考查对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观点的正确评价.评价他的措施一定要一分为二,既要表现出它的进步性,也要充分承认他的思想的局限性.这样才能完整的回答出问题.17. (1)本题主要考查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与一战后相比的主要变化.从题干材料一战后罗曼·罗兰“呼吁反战”“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到二三十年代“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可以看出他的变化从一个人的奔走呼号变成了集体性行为;从简单的呼吁和喊口号到用组织团体的形式来反抗;由笼统的呼吁反战到提出相应的方式和方法;由简单的反对政府到更清醒的认识战争的实质.(2)本题主要考查罗曼·罗兰反战活动与一战后相比变化的主要原因.从材料一战后到二三十年代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史实中可以看出他吸取了之前斗争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了群众和团体的力量;改变了策略;再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变化的原因,二战的性质不同于一战,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而二战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18. (1)本题主要考查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郑板桥画作属文人写意画,文人画集绘画、文学、书法、镌刻等艺术为一体,以形就意,多画兰、梅、竹等.本题从题干材料“最爱兰、竹、石”“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答案.(2)本题主要考查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背景,结合文人画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概括.本题从题干材料“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答案.。
2016年全国高考各地文综历史题(经济成长历程部分)
2016年全国高考各地文综历史题(经济成长历程部分)一、单项选择题(2016浙江卷)15.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秦汉始置州②唐代私营绫织作坊兴起③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④元代为中书省辖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6浙江卷)17.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2016浙江卷)20.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16浙江卷)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2016上海卷)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
这个国家是A.西罗马帝国B.法兰克王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2016上海卷)16.一个文弱书生最终成为驾驭千军万马的最高统帅,成就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和“洋务派之父”。
此人是A.曾国藩B.李鸿章C.奕D.左宗棠(2016上海卷)17.晚清设立的一个机构,不仅办理外交事务,还扶植一些现代化项目,如新式学堂、近代企业等。
它经常遭到守旧派抨击,外国人也批评它办事不力。
该机构是A.总理衙门B.同文馆C.军机处D.外务部(2016上海卷)1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4分)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3.(4分)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4分)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6.(4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7.(4分)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8.(4分)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9.(4分)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0.(4分)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3卷(解析版)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3卷(解析版)2016高考历史试卷(全国3卷)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24(【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汉字?西周的宗法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以中国古代青铜器铭文的材料为切入点,对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综合考查,命题手法高超,具有相当的难度。
材料已被翻译成白话文,比较容易理解,迷惑性最大的是D项,需要考生快12016高考历史试卷(全国3卷)速理解“青铜器的功用”的含义:盛装物件和陈设布列。
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一定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综合理解主干知识。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5(【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全国卷1,含答案)
高考衣食住用行衣:高考前这段时间,提醒同学们出门一定要看天气,否则淋雨感冒,就会影响考场发挥。
穿着自己习惯的衣服,可以让人在紧张时产生亲切感和安全感,并能有效防止不良情绪产生。
食:清淡的饮食最适合考试,切忌吃太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
如果可能的话,每天吃一两个水果,补充维生素。
另外,进考场前一定要少喝水!住:考前休息很重要。
好好休息并不意味着很早就要上床睡觉,根据以往考生的经验,太早上床反而容易失眠。
考前按照你平时习惯的时间上床休息就可以了,但最迟不要超过十点半。
用:出门考试之前,一定要检查文具包。
看看答题的工具是否准备齐全,应该带的证件是否都在,不要到了考场才想起来有什么工具没带,或者什么工具用着不顺手。
行:看考场的时候同学们要多留心,要仔细了解自己住的地方到考场可以坐哪些路线的公交车?有几种方式可以到达?大概要花多长时间?去考场的路上有没有修路堵车的情况?考试当天,应该保证至少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
绝密★启封前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文科综合(历史部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历史必修一2016各地高考真题
历史必修一2016各地高考真题1(江苏)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3.“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
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
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
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4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5.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
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
由此可见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7.1987年,英、法、意等12国签署了单一欧洲文件,一致同意制定共同的生产标准,消除资本流动的障碍,寻求统一的税率,相互承认别国颁发的专业和商业执照,遵守共同的劳动权利宪章。
各国将共同创建一个“没有国界的欧洲冶。
该文件的签署A.启动了欧洲经济的多领域合作B.为欧盟成立奠定基础C.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D.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8(海南)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2016年高考各地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 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调B整.了 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 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打D破.了 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
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 =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
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 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
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
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
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 身“高门”之列。
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
英国
A.议 会无权制裁国王 君B主.立 宪制尚未完成
C.内 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 利法案》遭到破坏
34.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业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6分) 46【.历史——选修 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5分) 材料 172年1,英国议会首次队行政高管进行质询, 178年3,下议院长宣布,任何议员都有权向 大臣或官员提出问题,被咨询者可以拒绝答复。 183年5,质询首次出现在英国议会下院的议 事程序单上,并公布于众,被质询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从此,质询成为英国议会 对内阁进行监督和问责的一项固定制度。进入 20世纪后,质询时间固定为一到星期四每天下 午 1小时间,对于普通质询,被咨询人可在 7天内答复,对于紧急质询,被咨询人必须 3天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C】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B】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权限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C】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C】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7.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D】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8.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B】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9.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一只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综历史试题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图8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1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
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
此事发生在A.汉长安B.唐长安C.宋汴梁D.元大都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
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15.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
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这说明当时①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②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③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④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17.一种名为“人造自来血”的补药曾在近代中国流行。
图9和图10分别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报》上的广告。
这两则广告的变化折射出图9 图10①革命党人把广告当作发动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②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③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人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19.“走向世界丛书”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版,所收著作记录了近代国人亲历西方的见闻感言,如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康有为的《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反响极大。
该丛书的出版①展现了近代国人走出国门、了解世界的历程②改变了近代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的局面③为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④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图11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图11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22.在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中,国务卿杰斐逊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在内政外交等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们的追随者之间随之发生冲突。
1796年大选中,选民因地域、职业和政治倾向的差异分裂成不同的集团。
这是美国一个重要制度的起源。
这一制度是A.邦联制B.两党制C.议会制D.共和制23.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
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
1948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③联合国成立④不结盟运动兴起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7.(36分)“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
(8分)材料二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
(10分)材料三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
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
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
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
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
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很多国家都发生过。
(3)①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6分)②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
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0.(18分)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西高穴曹操(155~220年)墓海昏候刘贺(前92~前59年)墓墓葬位置只符合部分文献记载(注:文献中关于曹操墓位置有多种记载)与文献记载一致墓葬形制和结构与当时王侯级墓类似符合汉代列侯墓的规制出土器物具有汉代特征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出土器物上的文字“魏武王”(注:包括曹操在内,这一历史时期曾有三位“魏武王”)“刘贺”“海昏候臣贺”目前学术界基本上一致认为海昏候墓的墓主就是刘贺,但在西高穴墓的墓主是否为曹操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争议。
(1)阅读上表,对比刘贺墓资料,说明西高穴墓墓主身份存在争议的原因。
(8分)41.(26分)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
《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
(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
(8分)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答案 A B D A B C B C D C B A37.(36分)(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
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
(3)①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
②观点及论述:(略)40.(18分)(1)原因:与海昏侯墓有关的资料都没有引发争议,结合器物上的文章,完全可以证明其墓主为刘贺。
西高穴墓出土器物的时代以及墓葬规制分别于曹操所处时代及其身份相符,但这一时期有三位“魏武王”,且文献中关于曹操墓的位置有多种记载。
综合来看,虽然西高穴墓的墓主为曹操的可能性比较大,但相关资料说服力不如海昏侯刘贺墓,因此墓主的身份存在争议。
41.(26分)(2)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
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