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大纲

合集下载

2023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大纲

2023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大纲

2023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大纲前言历史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023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大纲在继承以往历史课程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 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杰出人物。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4.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 中国古代史概述2. 夏、商、西周3. 春秋战国4. 秦、汉5. 三国两晋南北朝6. 隋、唐、五代十国7. 宋、辽、西夏、金8. 元、明、清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史1. 中国近现代史概述2.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4.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5. 北洋政府与国民革命6.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8.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第三部分:世界古代史1. 世界古代史概述2.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3. 、教、的产生与传播4. 亚非古代文明与国家第四部分:世界近现代史1.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2. 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3. 英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4. 殖民扩张与亚非拉的抗争5.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十月革命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7. 当今世界格局的形成与发展第五部分:世界当代史1. 世界当代史概述2. 战后欧洲的重建与发展3. 日本的崛起与泡沫经济4.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问题5. 全球化与人类面临的挑战6. 21世纪的世界与中国教学建议1. 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引导学生建立历史时间线索。

2.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地图、视频等,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中国教育思想史大纲

中国教育思想史大纲

中国教育思想史大纲导言上编古代教育思想第一章先秦教育思想第一节孔子教育思想第二节孟子教育思想第三节荀子教育思想第四节《礼记》中的教育思想第五节墨子教育思想第六节老子教育思想第七节韩非子教育思想第二章汉代教育思想第一节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第二节王充的教育思想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教育思想第一节嵇康的玄学教育思想第二节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第四章唐代教育思想第一节韩愈教育思想第二节柳宗元教育思想第五章宋代教育思想第一节朱熹理学教育思想第二节陆九渊心学教育思想第六章明清教育思想第一节王守仁教育思想第二节王夫之教育思想第三节颜元教育思想中编近代教育思想第一章“经世派”的教育思想第一节龚自珍教育思想第二节魏源教育思想第二章洋务派教育思想第一节李鸿章教育思想第二节张之洞教育思想第三章维新派教育思想第一节康有为教育思想第二节梁启超教育思想第三节严复教育思想下编现代教育思想第一章蔡元培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与教育活动第二节“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第三节大学教育思想第四节教育独立思想第二章杨贤江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及思想发展历程第二节论教育本质第三节论教育功能第四节“全人生指导”思想第五节论教师第三章陶行知教育思想第一节陶行知及其乡村教育改造试验第二节“生活教育”理论第三节儿童教育思想第四节师范教育思想第四章黄炎培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及教育活动第二节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第五章陈鹤琴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和教育实践活动第二节幼稚教育思想第三节“活教育”思想第六章晏阳初教育思想第一节晏阳初的教育活动第二节“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第三节“化农民”与“农民化”第七章梁漱溟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及对教育的认识第二节“乡村建设”理论第一章先秦教育思想(4学时)第一节、孔子教育思想一、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研究孔子的主要材料是《论语》,其次是散见于《左传》、《礼记》、《孟子》、《荀子》等书中的言行记载。

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一、中国教育史概述1. 中国教育的起源与发展2. 古代教育的特点与影响3. 近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二、古代教育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教育- 夏商周教育的特点- 礼乐教育的兴起2. 秦汉时期的教育- 法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太学与地方教育的建立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士族教育的兴起- 佛教对教育的影响4. 隋唐时期的教育- 科举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教育与官僚体系的结合5. 宋元明清时期的教育- 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书院教育的繁荣三、古代教育思想1. 儒家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的教育思想2. 道家教育思想- 老子的教育思想- 庄子的教育思想3. 法家教育思想- 韩非子的教育思想4. 墨家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思想四、近现代教育变革1. 晚清教育改革- 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 戊戌变法与教育改革2. 民国时期的教育- 教育制度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思想的更新3.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 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 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五、现代教育体系1. 基础教育- 小学教育- 初中教育2. 高等教育- 大学教育- 研究生教育3. 职业教育- 技能培训- 职业学校教育4. 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 终身学习体系六、教育改革与发展1. 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 教育制度的改革- 教育观念的更新2. 当代中国教育面临的挑战-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教育公平问题3. 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 国际化教育的发展七、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的交流1. 古代中国教育对世界的影响 - 儒家思想的传播- 科举制度的影响2. 近现代中国教育的国际交流 - 留学运动- 国际教育合作3. 当代中国教育的国际地位- 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八、考试要求与评价方式1. 考试内容与形式- 笔试- 口试2. 评价标准与方法- 知识掌握程度-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 考试准备与复习策略- 教材学习- 历年真题分析九、结语1. 中国教育史的重要性2. 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3. 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注:本考试大纲仅为框架性指导,具体内容和要求需结合实际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详细阐述。

中国教育史话(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话(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话The History of Chinese Education课程编号:学分:2学分学时:36学时先修课程:替代课程:一、课程目的与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与掌握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基本知识点:理解与掌握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教育机构,主要教育家以及核心教育思想,以及中国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路径、规律、特点、经验和教训等。

2、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中国教育史是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产物,是不同朝代教育思想家思想推动发展的历史,又是当下人们不断围绕历史真相而展开诠释的过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宏观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中理解教育思想的产生、发展与消解。

并学会用自己的观点理解与解释历史现象,明确中国教育思想史的现象学意义。

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通过对中国教育史进行教学,要教育学生确立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中国不同时代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特别是教育思想分析与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它们对于当下教育政策、制度的制定有何现实意义。

4、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对中国教育历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的情怀,从而产生献身教育事业的豪情。

二、课程主要内容中国教育史上下三千年,内容丰厚,体系繁杂,涉及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

从横向上看,可以简要地分为中国教育制度史和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制度史主要涉猎中国教育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教育政策,教育机构与教育制度等,它是物质层面的历史。

而中国教育思想史主要包括中国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批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及这些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它是精神层面的历史。

制度史与思想史共同构成中国教育历史的整体。

从纵向上看,可以将中国教育史的内容主要分为原始社会的教育,夏、商、西周及春秋时期的教育,战国时期的教育,秦汉教育、魏晋南北朝教育、隋唐教育、宋辽金元教育、明代教育、清代教育、中华民国教育等等。

中国教育简史考试大纲

中国教育简史考试大纲

中外教育简史中国教育简史大纲第一编先秦时期的教育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中国原始教育的内容:1、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

2、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

3、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

学校教育的萌芽:1、成均:五帝时代的“大学”,以乐教为主。

2、虞庠之学:教育内容侧重于敬老慈幼。

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

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一、夏商的教育1、夏代的学校有学、校、序等。

夏尚武,军事教育是序、校的重要教育内容。

2、商代的学校瞽宗是新见于商代的一种学校。

商代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习礼、习武及进行读、写、算的教学。

其中习礼的内容主要是学习祭祀和乐歌;习武的内容主要是习射。

二、西周的教育1、“学在官府”的教育行政体制“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重要特点,意指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师不分。

2、西周的官学系统西周学校已有较完备的制度,分两类、两级:一类是国学,一类是乡学;国学专为统治阶级的上层贵族子弟而设,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又分设大学与小学。

天子所设大学,有“五学”之称,即中“辟雍”,南“成均”,北“上庠”,东“东序”,西“瞽宗”。

诸侯所设的大学称“泮宫”。

乡学是地方学校,按地方行政区划设立。

三、以“六艺”为纲的教育内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其中书、数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礼、乐、射、御是“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礼”是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是政治伦理道德教育课。

“乐”和“礼”紧密相联、互为表里。

乐修内,礼修外。

乐和礼共同构成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中心。

乐是综合艺术课。

“射”、“御”之教是军事训练课。

“书”、“数”之教是基础文化课。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学术下移与士阶层崛起学术文化开始挣脱官守的藩篱,向民间扩散。

而士阶层在这次学术扩散中起到了桥梁和急先锋的作用。

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外国教育史(课程代码:01282)考试大纲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编古代教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第一节原始社会与原始社会的教育第二节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特征第二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古巴比伦第二节古埃及第三节古印度第四节古希伯来第三章古希腊的教育第一节古希腊城邦教育制度第二节希腊化时期的教育第三节古希腊的教育思想第四章古罗马的教育第一节古罗马的教育制度第二节基督教的兴起及其早期教育活动第三节古罗马的教育思想第二编中世纪教育第五章中世纪前期西欧的教育第一节基督教修行主义与修道院学校第二节查理曼教育改革及其影响第六章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第一节拜占廷的教育第二节阿拉伯的教育第七章中世纪后期西欧的教育第一节骑士教育第二节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第三节新型市民阶层的教育第三编近代教育第八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节文艺复兴及人文主义教育第二节人文主义学校教育第三节人文主义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第九章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一节新教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二节天主教改革与耶稣会派的教育第十章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活动和著作第二节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第三节论普及教育第四节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第五节论学前教育第六节教学理论第七节论学制第八节论道德教育第九节论教育管理第十一章启蒙运动与教育第一节启蒙运动的兴起及其发展第二节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第十二章17-18世纪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和美国的教育第一节英国的教育第二节法国的教育第三节德国的教育第四节俄国的教育第五节美国的教育第十三章卢梭的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和社会政治观点第二节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第十四章 19世纪英国的教育第一节初等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第二节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三节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大学推广运动第四节斯宾塞的科学教育观第十五章 19世纪法国的教育第一节拿破仑教育改革第二节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第十六章 19世纪德国的教育第一节国民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教育机构第二节三种类型中学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第三节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第四节福禄培尔、第斯多惠、洪堡的教育思想第十七章 19世纪俄国的教育第一节 19世纪俄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第二节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第十八章 19世纪美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第二节公共学校运动与义务教育的发展第三节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确立第四节贺拉斯.曼的教育观第十九章 19世纪日本的教育第一节明治维新以前日本教育发展概况第二节日本近代教育的创立与发展第三节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第二十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与教育活动第二节论教育的作用和目的第三节论和谐发展的教育第四节教育理论及其心理学基础第二十一章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第一节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第二节教育目的与过程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第二十二章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第一节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第二节马克思、恩格斯与科学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第四编现代教育第二十三章 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第一节欧洲新教育运动第二节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第三节欧美实验教育学第四节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第二十四章 20世纪前期英国的教育第一节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伙伴关系”的形成第二节现代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第三节罗素和沛西·能的教育思想第二十五章 20世纪前期法国的教育第一节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的加强第二节统一学校运动与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第三节职业教育的发展第二十六章 20世纪前期德国的教育第一节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改革第二节纳粹时期的德国教育第三节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理论第二十七章 20世纪前苏联的教育第一节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建立第二节苏联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调整第三节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第四节凯洛夫的教育思想第二十八章 20世纪前期美国的教育第一节中等教育大众化及公共学校教育制度的完善第二节初级学院运动及高等教育的扩充第三节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密斯-休斯法案》的颁布第二十九章 20世纪前期日本的教育第一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的整顿与扩充第二节战时教育体制的建立与崩溃第三十章杜威的教育思想第一节生平与著作第二节教育是什么第三节教育的目的第四节课程与教学论第五节道德教育第三十一章 20世纪后期英国的教育第一节 1944年《巴特勒法》的实施第二节 20世纪60—70年代教育的调整与发展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期的教育改革第四节 21世纪初期英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第三十二章 20世纪后期法国的教育第一节《郎之万-瓦隆计划》与二战后法国教育的重建第二节20世纪50-80年代的教育改革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第三十三章 20世纪前期德国的教育第一节二战后联邦德国教育的重建第二节 20世纪60-70年代联邦德国的教育改革第三节两德统一后德国的教育改革第三十四章 20世纪后期苏联与俄罗斯的教育第一节二战后苏联教育的调整与发展第二节 20世纪60——80年代的苏联教育第三节 20世纪后期苏联的教育理论第四节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三十五章 20世纪后期美国的教育第一节战后初期的教育改革第二节《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第三节 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第四节 20世纪80-90年代的教育改革第五节新世纪的教育改革第三十六章 20世纪后期日本的教育第一节美军占领时期日本教育的重建第二节经济迅速增长时期日本教育的发展第三节成熟化社会时期日本教育的改革第三十七章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第一节存在主义教育思潮第二节分析教育哲学第三节永恒主义教育思潮第四节要素主义教育思潮第五节社会改造主义教育思潮第六节终身教育思潮第七节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第三十八章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第一节印度的教育第二节埃及的教育第三节巴西的教育第三部分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外国教育史》是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专科的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本专业自学应考者应具备的外国教育历史发展的常识和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而设置的基础知识课。

333教育综合全国大纲参考书目

333教育综合全国大纲参考书目

333教育综合全国大纲参考书目摘要:一、教育学原理1.教育学概述2.教育的本质与功能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4.教育制度与教育管理5.课程与教学6.德育与学生发展二、中国教育史1.中国古代教育史2.中国近代教育史3.中国现代教育史三、外国教育史1.外国古代教育史2.外国近代教育史3.外国现代教育史四、教育心理学1.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概述2.学习心理与教学策略3.学生心理与发展4.教师心理与教育实践五、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研究方法概述2.教育研究设计3.教育研究实施4.教育研究数据分析5.教育研究报告撰写正文:教育综合全国大纲参考书目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五个部分。

教育学原理部分,包括王道俊、郭文安所著的《教育学》以及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学基础》。

这两本书详细阐述了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制度、课程与教学、德育等方面内容。

中国教育史部分,主要包括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和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

这两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教育发展历程。

外国教育史部分,主要有张斌贤的《外国教育史》和吴式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

这两本书系统梳理了外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教育历史。

教育心理学部分,包括张向奎的《教育心理学》和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教程》。

这两本书深入分析了学习心理、教学策略、学生心理、教师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研究方法部分,涵盖了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和叶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这两本书详细讲解了教育研究的设计、实施、数据分析以及报告撰写等环节。

以上就是教育综合全国大纲参考书目的相关内容。

中外教育史专题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史专题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史专题教学大纲中外教育史专题教学大纲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环节。

教育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和探索人类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本文将探讨中外教育史的专题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教育历史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二、古代教育1. 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历史悠久,以儒家教育为主导。

学生通过经典阅读、礼仪训练和师生互动来培养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

同时,古代中国还有其他教育体系,如道家、墨家等。

这些教育体系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西方古代教育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古代教育的代表。

古希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体育和音乐等方面的培养。

古罗马则注重军事教育和公共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古代教育体系为现代西方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教育1. 中国近代教育近代中国教育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开始引进西方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清末的“自强学堂”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代表。

20世纪初,中国的教育改革趋向多元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

2. 西方近代教育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与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密不可分。

19世纪末,普遍义务教育开始在西方国家推行,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的兴起也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现代教育1. 中国现代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从教育普及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再到现在的终身教育理念,中国教育在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变革。

2. 西方现代教育西方现代教育的特点是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以美国为例,其教育体系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五、中外教育史的比较与思考1. 教育目标与理念的差异中外教育史的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教育目标和理念的影响。

中国教育强调道德和家国情怀的培养,而西方教育注重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中国教育史英文名称:Education history of China课程编码:14102C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小学教育先修课程:中国教育通史开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课程的性质《中国教育史》是研究中国教育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门学科,它是教育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之一。

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教育的发展的历史过程,总结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继承我国历代优秀的教育遗产,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借鉴,以改进和提高当前的教育和教学质量。

(二)课程的任务《中国教育史》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两大部分。

教育实践主要指各个阶段和时期教育的实施情况,即教育的性质、作用、目的、任务、方针、政策、制度、行政管理、教育设置及教育和教学的内容、原则、形式、方法等;教育理论即指各个阶段和时期教育家的思想学说。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和研究《中国教育史》,必须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进行,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和阶级分析的方法。

必须根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对教育遗产进行批判的继承,正确评价教育家的思想学说,并要掌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推陈出新”及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和实事求是等原则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中国教育史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实际能力。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1、课堂教学本课程任务重而课时少,讲授应力求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克服满堂灌。

这样做既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

2、课外作业本课程要进行三次作业,古代、近代、现代各一次,形式均为小论文的书面作业。

要求在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并进行讲评。

3、教学辅导《中国教育史》在教学中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安排辅导,以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问题。

中国教育史大纲

中国教育史大纲

中国教育史内容大纲第一章原始公社和夏、商、西周的教育目的和要求:了解中国教育的起源以及学校教育的产生和条件,理解中国奴隶制社会教育的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教育的起源和古代学校的萌芽第二节西周的教育制度思考题:1.试述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特点。

2.试述中国奴隶制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目的和要求: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掌握该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节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第二节养士之风盛行和百家争鸣第三节孔子的教育思想1.生平和教育活动2.孔子的教育思想3.孔子的历史影响和历史地位第四节墨子的教育思想第五节孟子的教育思想第六节荀子的教育思想第七节《学记》中的教育思想思考题:1.启发式原则2.教学相长3.试述孔子的教育思想4.试述墨子的教育思想5.试述孟荀教育思想的异同6.简述《学记》在教学思想上的主要贡献第三章秦汉时期的教育目的和要求:了解秦汉时期教育政策和制度的确立过程,理解汉代的文教政策,掌握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第一节秦朝的教育第二节汉代的教育1.汉代的文教政策2.汉代的教育制度3.汉代的选士制度第三节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思考题:1.阳嘉新政2.试述汉代的文教政策3.试析汉代选士制度的利弊得失4.简述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目的和要求: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和选士制度,理解九品中正制的基本特征,掌握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教学内容:第一节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制度第二节魏晋南北朝的选士制度第三节颜之推的教育思想思考题:1.九品中正制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制度的特点3.试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第五章隋唐时期的教育目的和要求:系统了解隋唐时期的教育情况,以及韩愈、柳宗元的教育思想,重点掌握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隋唐时期的文教政策第二节隋唐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第三节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第四节韩愈、柳宗元的教育思想思考题:1.试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产生及其意义2.简析韩愈的教育思想第六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目的和要求:1.了解宋元时期教育的变化2.理解宋代书院制度的特点3.掌握朱熹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宋代的教育1.宋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2.宋代的科举制度3.宋代的书院第二节辽金的教育第三节元代的教育第四节王安石的教育思想第五节朱熹的教育思想思考题:1.宋代“三次兴学”2.胡瑗“苏湖教法”3.朱子读书法4.简述宋代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变化5.试述书院制度的形成及其特点6.试论王安石的教育理论和人才思想7.试述朱熹的道德教育思想第七章明代的教育目的和要求:1.了解明代教育的演变。

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

中国教育史考试大纲1.成均、庠成均:乐师主管音乐事务,日常演奏唱歌之地,亦为实施乐教之地,这个场所成为成均。

成均不是劳动场所,所进行的教育也不是以生产劳动为内容的教育,而是在生产过程之外进行的独立性的活动。

教育和学者都以脱离生产劳动,这以具有条件可被认为是古代学校的萌芽。

庠:虞舜时期教养机构名称的承袭,利用养老的活动,来达到对年轻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可以收到推行孝悌教育的效果。

2.瞽宗瞽宗是商代大学的名称。

当时大学以乐教为重,乐教的教师也就是乐师。

乐师在学中祀其先师为乐祖,学也就成为乐师的宗庙,故称瞽宗。

瞽宗是当时贵族学习礼乐的学校。

3.西周六艺教育P22“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起源于夏代,发展于商代,西周继承、发展和充实。

特点:(1)文武兼备(2)求知兼求能(3)前期和后期教育的侧重点不同4.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P28(1)学在官府,官学由国家政权机关主办,它是集中的,私学是根据社会和个人需要设立的,它是分散的。

(2)政教合一,教育是政治组织的一部分,教育无独立的组织机构。

(3)官师合一,由政府的职官兼任教师,他们的工作任务以官事为主,以教学为辅。

5.有教无类(内涵、依据、意义)(1)内涵: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依据:“性相近”理论(3)意义:(1)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2)打破贵族对学校的教育垄断(3)满足了平民入学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6.六经P34《诗》:即《诗经》《书》:即《尚书》《礼》:即《仪礼》《乐》:是诗的曲调《易》:即《周易》《春秋》:鲁国的编年史7.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仁和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仁和礼的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仁是一种精神,而礼是一种外在的规范8.孔子的教学方法P36和贡献P47教学方法:(1)学、思、行结合(2)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中外教育史教学大纲内容

中外教育史教学大纲内容

有关“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内容有关“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内容如下: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探讨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揭示其规律。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识;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形成批判的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大部分。

中国教育史部分主要探讨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教育家等方面的内容;外国教育史部分主要探讨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产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理解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PPT演示、视频展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考核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具体标准根据学校和课程要求而定。

五、教学资源与推荐读物1.教学资源:本课程提供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目和在线资源等,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2.推荐读物:推荐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经典著作和学术论文,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333教育综合统考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统考考试大纲

333教育综合统考考试大纲如下:
1.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四门学科基
础课程。

2.考试要求: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
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3.考试内容:
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系统掌握教育学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观念。

理解教学、德育、管理等教育活动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能运用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来分析和解决教育的现实问题。

中国教育史考查目标:理解中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教育思想。

了解中国教育史的发展历程和教育改革的情况。

掌握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演变和教育思想流派及其影响。

外国教育史考查目标:掌握外国教育史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教育思想。

了解外国教育史的发展历程和教育改革的情况。

掌握外国重要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演变和影响。

教育心理学考查目标: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中国教育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教育发展历程。

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是指在教授这门课程时所遵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规定。

本文将探讨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包括的内容和教学方法。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指导教学的框架。

教育史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有时候教师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从何处着手。

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加有条理和系统。

其次,教学大纲可以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教育史是一个历史性的学科,它的内容是有序的、连续的。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每个教师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来教授这门课程,导致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和不连贯性。

而有了教学大纲,每个教师都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教授课程,保证了教学的一致性。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它应该包括中国教育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学生需要了解教育史的基本概念,如教育、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等,以及相关的理论,如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等。

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是学生理解中国教育史的基础。

其次,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中国教育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教育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例如,他们应该了解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科举制度,以及近代的新式学堂、义务教育等。

他们还应该熟悉一些重要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王阳明等。

此外,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一些重要的教学方法。

由于教育史是一个历史性的学科,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就某个教育事件或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研究成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总之,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对于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指导教学的框架,保证了教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第一编我国古代的教育第一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教育第一节原始社会的教育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活动二、学校的萌芽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第二节奴隶社会的教育一、夏商的教育二、西周的学校教育制度及特点复习题:1、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2、简述西周的学校教育体系及其特点。

第二讲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第一节春秋战国时期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二节孔子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活动二、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三、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四、关于教育目的的思想五、关于教育内容的思想六、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七、关于教学和教师的思想八、孔子在教育史上的贡献第三节孟子和荀子的教育思想一、孟子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活动(二)关于人性论和教育作用的思想二、荀子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和教育活动(二)关于人性论和教育作用的思想三、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论和教育作用思想之比较第四节《礼记》中的教育思想一、《大学》中的教育思想二、《学记》中的教育思想第五节墨、道、法家的教育思想一、墨家的教育思想二、道家的教育思想三、法家的教育思想复习题:简释题:1、六经六艺2、有教无类3、学而优则仕4、三纲领八条目5、预时孙摩6、以法为教,以吏为师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考题:1、简述春秋战国时期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2、简述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

3、简述孔子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4、评述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5、简述孟子关于人性论和教育作用的思想。

6、简述墨、道、法家的教育思想。

第三讲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我国古代的文教政策一、秦代的文教政策二、汉代的文教政策三、魏晋南北朝的文教政策四、隋唐的文教政策五、宋元的文教政策六、明清的文教政策第二节我国古代的官学制度一、汉代的官学制度(一)中央官学:太学、宫邸学、鸿都门学(二)地方官学:文翁兴学二、魏晋南北朝的官学制度1、西晋的国子学2、南朝宋朝的四学馆3、北魏的四门学三、隋唐时期的官学制度(一)中央官学:六学二馆:(二)地方官学:(三)唐代官学制度的特点:四、宋元时期的官学制度(一)宋代的官学1、北宋初期的三次兴学运动1)庆历兴学2)熙宁、元丰兴学:三舍法3)崇宁兴学2、宋代的官学制度(二)元代的官学实行“汉法”,设置社学:五、明清时期的官学制度第三节我国古代的私学制度一、私学的产生和兴起二、私学的发展(一)经师讲学(二)蒙养教学1、蒙学的发展及类型2、蒙学的教材3、蒙学的教学三、私学发展的特点及意义第四节我国古代的书院制度一、书院的起源二、书院的兴衰1、北宋的书院2、南宋的书院3、元朝的书院4、明朝的书院5、清朝的书院三、书院在教学上的特点复习题:简释题:1、鸿都门学2、六学二馆3、讲会制度4、三舍法思考题:1、简述我国古代私学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教育史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适用专业:小学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中国教育史》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识;二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形成批判的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三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二、课程教学要求1.注意本课程与教育学原理、中国历史等课程相关内容的链接,注意学科的贯穿。

2.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

3.教学过程中注意处理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教育发展的关系。

4.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教育史的相关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集思广益,借古明今,对我国当前教育提出反思性建议。

5.注意帮助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下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理解其现实意义;能正确看待和评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深入了解后继的思想。

6.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7.在教学中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必要时对重点章节,可在讲授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写出读书报告,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修课程本课程以中国历史、教育学等为先行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从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起点到汉唐儒学核心地位的形成及宋元以后理学的发展做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思考中国文化、教育的特征;对民国时期教育变革的动力及阻力进行思考,分析其历史和现代意义;对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的发展做客观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城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教育学专业教学大纲
中国教育史
傅蕴编
2011-7-19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使学生了解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一般规律,初步认识中国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考察、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中国各主要历史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概况与教育发展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各主要历史阶段文教政策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过程;了解各主要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的措施;了解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活动并理解和掌握其主要教育思想,掌握中国教育发展史的基础知识,初步养成古为今用、以史鉴今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孙培青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
《中国哲学史》(上、下),冯友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教育哲学通论》,黄济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简明中国教育史》,王炳照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沈灌群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1989年。

《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王炳照、阎国华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中国教育发展史》,喻本伐、熊贤君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中国古代教育史》,毛礼锐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董宝良、周洪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