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酸碱平衡
第9章 酸碱平衡[北]
酸碱质子理论与电离理论之区别:
(1)质子理论不是从组成区分酸和碱,而是看这种物质在 反应中对H+的接受关系。故不限于分子,可以是阴、阳离子。 如:碱 SO42- 、 PO43- 、 H2PO4(2)酸碱的范围不局限于水溶液,扩大到非水体系或气相间
的酸碱反应。
(3)质子理论认为:酸和碱不是孤立的,呈共轭关系。 酸 HCl HSO4质子 H
如一切盐类(如MgCl2)、金属化合物(CaO)及其它多 数无机化合物都是酸碱配合物。有机化合物如C2H5OH可以看
作是C2H5+(酸)和OH-(碱)以配合物C2H5← OH结合。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性 1、水的电离 纯水有微弱的导电能力,表明水分子可电离: + H2O + H2O H3O + OH (自偶电离)
换算
[H ]=m×10
+
-n
pH=n – lgm 测量溶液pH值常见方法有:酸碱指示剂、pH试纸 及pH计(酸度计)
3 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注意:和课本顺序不同)
(1) HCl、HI、H2SO4、HNO3、HClO4在水中为什么具有 相 同的酸度呢? (2)若在非水溶剂(如甲醇)中,酸度为什么又不同呢?
离子,他们分别和水分步作用产生OH- ,就是多元弱碱。实际
上是盐类水解,后面还要讲盐类水解,这里暂不讨论。(课本 不讲盐类水解) 酸碱两性物质计算比较麻烦,只能定性判断,如NaHCO3、 NaH2PO4 、Na2HPO4 等,根据Ka、Kb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如: NaHCO3 Ka1=4.30×10-7 Ka2=5.61×10-11,HCO3- 的Kb = 2.3×10-8 溶液碱性
对于NH4Ac、NH4CN弱酸弱碱盐等溶液酸碱性的计算比较复杂,不讨论.
溶液中的电子酸碱平衡
第9章 溶液中的电子酸碱平衡一、选择题1.已知Sr 3(PO 4)2的溶解度为1.0×10-6 mol ·L -1,则该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为( B )(A )1.0×10-30; (B )1.1×10-28;(C )5.0×10-30; (D )1.0×10-12。
2.已知Zn(OH)2的溶度积常数为1.2×10-17,则Zn(OH)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 A )(A )1.4×10-6 mol ·L -1; (B )2.3×10-6 mol ·L -1;(C )1.4×10-9 mol ·L -1; (D )2.3×10-9 mol ·L -1。
3.已知Mg(OH)2的Θsp K =1.8×10-11,则其饱和溶液的pH 为 ( C )(A )3.48; (B )3.78; (C )10.52; (D )10.22。
4.AgCl 和Ag 2CrO 4的溶度积分别为1.8×10-10和2.0×10-12,则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C )(A )AgCl 和Ag 2CrO 4的溶解度相等; (B )AgCl 的溶解度大于Ag 2CrO 4;(C )二者类型不同,不能由Θsp K 大小直接判断溶解度大小;(D )都是难溶盐,溶解度无意义。
5.BaSO 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3,Θsp K =1.0×10-10,把1.0×10-3mol 的BaSO 4配成10L 溶液,BaSO 4未溶解的质量是 ( C )(A )0.0021g ; (B )0.021g (C )0.21g (D )2.1g6.向Mg(OH)2饱和溶液中加MgCl 2,使Mg 2+浓度为0.010 mol ·L -1,则该溶液的pH 为{Θsp K [ Mg(OH)2]=1.8×10-11} ( D )(A )5.26; (B )4.37; (C )8.75; (D )9.63。
09 第9章 酸碱平衡0224
化学平衡常数
HAc
H+ + Ac- HAc + OH-
[H + ][Ac- ] Ka = [HAc]
[HAc][OH- ] Kb = [Ac- ]
Ac- + H2O
共轭酸碱对 Ka ·Kb = ? 共轭酸碱对中,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共轭酸碱对中,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
[例9-1] 已知NH3的碱常数为1.77 ×10-5 ,求NH4+的酸常数。 例 已知 的碱常数为 的酸常数。
1923年美国 年美国Lewis G. N. 年美国
9-2 水的离子积 w和pH 水的离子积K
1. 水的自解离
H2O OH- + H+ OH- + H3O+
H2O + H2O
温度一定时,水溶液中 为常数K 离子积常数 离子积常数) 温度一定时,水溶液中[H+]·[OH-] 为常数 w(离子积常数 。 298K,Kw= 1.00 × 10-14 (mol·L-1)2 ,
9-4-1 一元弱酸 +]的计算 一元弱酸[H 的计算
HA H2O H + + AH + + OHKa Kw
当Ka>>Kw (3个数量级以上 )时,不再考虑 2O的电离 个数量级以上 时 不再考虑H 的电离 HA 初始浓度: 初始浓度: c 平衡浓度: 平衡浓度:[HA] c- [H+ ] H3O+ + A0 [H+] 0 [A-]
大学化学基础 第9章 溶液中的质子酸碱平衡4
[OH ] [ H ] 1010 104 TE % 100% 100% 0.2% CSP 0.05000
例:同上题,若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 pH=9为终点,计算终点误差。 解:已知Cb=0.05000mol/L, 终点溶液pH=9, [H+]=10-9mol/L,则[OH-]=10-14/10-9=10-5 mol/L。
用终点时过量物质的量占应加入的物质的量的 百分数表示,即 (C C )V TE % 100% C V
Csp,Vsp为化学计量点时被测酸的实际浓度 和体积, Vep为滴定终点时溶液的体积, Vep≈ Vsp。
滴定过程中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CNaOH-CHCl= [OH-] - [H+] 所以上式可写作:
C ( NaOH ) V ( NaOH ) M (C9 H 8O4 ) w(C9 H 8O4 ) 1000 m
条件:1.应在中性乙醇溶液中滴定;
2.应保持滴定时的温度在10℃以下
例2 药用氢氧化钠中NaOH和Na2CO3的测定 ——双指示法
混合碱的测定 (双指示剂法)
NaOH PP MO H 2O Na2CO3 NaHCO3 H2CO3 NaHCO3 V1 NaHCO3 H2CO3
V2
V1=V2 Na2CO3 ; V1>V2 NaOH+Na2CO3 ; V1<V2 Na2CO3+NaHCO3 ; V1=0, V2≠0 NaHCO3 ; V1≠0, V2=0 NaOH
HCl 滴定 样品S(含NaOH和Na2CO3) 配成溶液 用 810 NaOH完全被滴定, 加入酚酞指示剂,至褪色 变色点 Na2CO3滴定至NaHCO3,消耗体积为V1 3.1 4.4 加入甲基橙,至变色 变色点 NaHCO3完全滴定至CO2,用去HCl体积为V2 则滴定Na2CO3消耗的HCl体积为V2,而NaOH消耗 的HCl体积为V1-V2,药品中NaOH和Na2CO3含量可 用下式计算: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九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课后练习与答案
第九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一、选择题1.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只可以作酸的是 ( )A.HCO3- B.H2CO3C.OH- D.H2O2. 下列为两性物质是 ( )A.CO32-B.H3PO4C.HCO3- D .NH4+3.若要配制pH=5的缓冲溶液,应选用的缓冲对是( )A.HAc-NaAc B.NH3-NH4Cl C.Na2HPO4-Na3PO4 D.HCOOH-HCOONa 4.某酸碱指示剂的pK HIn=5.0,则其理论变色范围是( )A.2-8 B.3-7 C.4-6 D.5-75.下列用于标定HCl的基准物质是( )A.无水Na2CO3 B. NaHCO3C.邻苯二甲酸氢钾 D. NaOH6. 某混合碱首先用盐酸滴定至酚酞变色,消耗HCl V1 mL,接着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甲基橙由黄色变为橙色,消耗HCl V2mL,若V1=V2,则其组成为( )A.NaOH-Na2CO3 B.Na2CO3 C.NaHCO3-NaOH D.NaHCO3-Na2CO3 7.NaOH滴定HAc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指示剂( )A.甲基橙 B.甲基红 C.酚酞 D.都可以8.某酸碱指示剂的K HIn=1.0×10-5,则其理论变色范围为( )A.pH=4~6 B.pH=3~5 C.pH=5~6 D.pH=6~89.下列物质的浓度均为0.10mol.L-1,其中能用强碱直接滴定的是()A.氢氰酸(K a=6.2×10-10) B.硼酸(K a=7.3×10-10)C.醋酸(K a=1.76×10-5) D.苯酚(K a=1.1×10-10)10.下列各组酸碱对中,不属于共轭酸碱对的是()A.H2+Ac-HAc;B.NH3-NH2-;C.HNO3-NO3- ;D.H2SO4 -SO42-1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非水溶剂中,不属于质子性溶剂的是 ( )。
第九章酸碱平衡
第九章酸碱平衡本章总目标:1:了解酸碱理论发展的概况2: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解离平衡的影响。
3:掌握酸、碱、盐以及缓冲溶液的pH值的相关计算。
4:了解离子活度、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等概念。
5: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
各小节的目标:第一节: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1:掌握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用途和计算。
2;掌握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用途和计算。
当时,3:解离度概念——平衡时已经解离的浓度与起始浓度之比。
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国,加入与其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左移,从而降低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5:掌握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的计算。
6: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pH等基本概念。
7:熟练掌握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c酸/c盐);(C碱/C盐)8:可以解释缓冲溶液可以达到缓冲目的的原因。
第二节:盐的水解1:掌握水解平衡常数的计算:1.弱酸强碱盐:;2.强酸弱碱盐:;3.弱酸弱碱盐:2:可以运用公式——来解释升温促进水解的原因。
3:掌握单水解过程的计算——,4;掌握双水解pH值的计算:第三节:电解质溶液理论和酸碱理论的发展1:掌握离子强度、活度的概念和离子强度的计算。
2:理解盐效应对弱电解质解离度的影响。
3:了解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溶剂体系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
Ⅱ习题一选择题1.某弱酸HA的Ka=2.0×10-5,若需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与100ml,1.0mol/L的NaAc相混合的1.0mol/LHA体积应为()A. 200mlB.50mlC.100mlD.150ml2.已知相同浓度的盐NaA ,NaB,,NaC,NaD的水溶液的pH依次增大,则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解离度最大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HA B.HB C.HC D.HD3.pH=3和pH=5的两种HCl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是()A .3.0 B.3.3 C.4.0 D.8.04.已知Kb0(NH3)=1.8×10-5,其共轭酸的Ka0值为()(《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 1.8×10-9 B. 1.8×10-10 C. 5.6×10-10 D.5.6×10-55.难溶电解质M2X的溶解度S与溶度积Ksp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为()A.S =KspB.S=(Ksp/2)1/3C. S =Ksp1/2D.S =(Ksp/4)1/36.下列物质中,既是质子酸,又是质子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OH-B.NH4+C.S2-D.PO43-7.欲配制pH=13.00的NaOH溶液10.0L,所需NaOH固体的质量是()(原子量Na=23)A .40g B.4.0g C.4.0×10-11g D.4.0×10-12g8.H2AsO4-的共轭碱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A. H3AsO4B. HAsO42- C . AsO43- D.H2AsO3-9.往银盐溶液中添加HCl使之生成AgCl(Ksp=1.56×10-10)沉淀,直至溶液中Cl-的浓度为0.20mol/L为止。
第九章 酸碱平衡 习题
第九章 酸碱平衡1根据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各离子中,既可作酸又可作碱的是………………………( )(A) H 3O +(B)CO 32- (C)NH 4+ (D) [Fe (H 2O)4(OH)2]2在反应BF 3 + NH 3−→−F 3BNH 3中,BF 3为…………………………………………( )(A) Arrhenius 碱(B) Br φnsted 酸 (C) Lewis 碱(D) Lewis 酸3 NH 4+的共轭碱是 …………………………………………………………………… ( )(A) OH -(B) NH 3 (C)NH 2- (D) NH 2-4不是共轭酸碱对的一组物质是………………………………………………………( )(A) NH 3、NH 2- (B) NaOH 、Na(C) OH -、O 2-(D) H 3O +、H 2O 5H PO 24-的共轭碱是 …………………………………………………………………( )(A) H 3PO 4 (B)HPO 42-(C)H PO 23-(D)PO 43- 6化学反应Ag(NH )32+ + Br -AgBr ↓ + 2NH 3按照路易斯酸碱理论,它应属于…………………………………………………………………………………………… ( )(A) 碱取代反应 (B) 置换反应(C) 酸取代反应 (D) 沉淀反应7根据软硬酸碱概念,下列物质属软酸的是……………………………………………( )(A) H (B) Ag (C) NH 3 (D) AsH 38根据酸碱的溶剂理论,在液态 SO 2 体系中的碱是…………………………………( )(A) SOCl 2 (B) Na 2SO 3 (C) Na 2SO 4 (D) PCl 39Fe 3+、Cl -、H +、SO 3 中能作路易斯酸的是 _______________,能作路易斯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酸碱平衡【圣才出品】
第9章酸碱平衡1.简述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基本途径。
答:人体主要依靠血液缓冲作用、肺呼吸作用和肾脏的排泄和重吸收等调节功能,维持体液pH的相对恒定。
(1)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①缓冲体系缓冲体系是指由弱酸(如H2CO3)以及弱酸与强碱生成的盐(如NaHCO3)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液。
②缓冲作用缓冲作用是指缓冲体系具有缓冲酸、碱和保持pH相对恒定的作用。
(2)血液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①血浆缓冲体系血浆缓冲体系包括: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和NaPr/HPr(Pr代表蛋白质)。
②红细胞缓冲体系红细胞缓冲体系包括:KHCO3/H2CO3,K2HPO4/KH2PO4,KHb/HHb和KHbO2/HHbO2(Hb代表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缓冲体系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缓冲物质,它对H2CO3发挥巨大缓冲作用。
(3)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①肺通过CO2排出量的增减,控制体内H2CO3浓度,以维持NaHCO3/H2CO3的正常比值,调节体内酸碱平衡。
②肺排泄CO2的作用受呼吸中枢的调节,而呼吸中枢的兴奋和抑制又与血液的Pco2,[H+]或pH和Pco2变化有关。
当血液Pco2增加或pH下降时,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加深加快,CO2排出量增加;反之,则呼吸运动变浅、变慢,CO2排出量减少。
(4)肾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①肾维持酸碱平衡的方式肾脏通过排出过多的酸或碱,保持血浆中的NaHCO3含量,保持血液pH的相对恒定。
②肾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肾调节机体酸碱平衡主要是通过肾小管的H+分泌、磷酸盐酸化和氨(NH3)的分泌等实现的。
2.简述运动时酸性物质的来源以及肌细胞内的缓冲作用。
答:(1)运动时,体内酸性代谢产物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
①ATP水解ATP是骨骼肌细胞的直接能源,ATP水解时可释放H+。
ATP水解释放H+的数量是由ATP、ADP、Pi的解离状态决定的,并受Mg2+、K+和H+与腺嘌呤核苷酸的螯合物浓度的影响。
《生理学》第九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钠、钾、氯的常规测定方法的原理、方法学评价和生理意义;血气分析常用指标的概念、参数及临床意义。
2.熟悉:水平衡紊乱;血液中的气体及运输;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
3.了解:水和电解质平衡。
二、习题(一)名词解释1.电解质排斥效应(electrolyte exclusion effect)2.血气分析(analysis of blood gas)3.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CO2)4.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 5.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6.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7.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8.缓冲碱(buffer base,BB) 9.碱剩余(base excess,BE)10.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二)填空题1.体内水按其分布可分成和两大部分。
2.水平衡紊乱包括、和三种情况。
3.脱水根据渗透压不同变化可分成、和三种情况。
4.采用ISE方法测定电解质时,溶血样本可使测定结果偏高,而脂血样本可使测定结果偏低。
5.血气分析常采集样本进行分析。
6.血气分析测定的指标有、和。
7.pH测定结果正常,存在于、和三种机体状况。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下列关于血钾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和血清结果一样B.全血标本冷藏对结果没有影响C.酸中毒时会使结果偏低D.全血标本室温放置血钾会降低E.低钾血症指血清钾低于3.5mmol/L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2.在正常情况下体液钾离子浓度分布是A.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等于细胞内液C.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D.钾离子只存在于细胞内液E.钾离子只存在于细胞外液3.关于血浆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血标本冷藏时间过长会使血浆K+↑B.餐后由于蛋白质合成增加会使血浆K+↓C.餐后由于糖原合成增加会使血浆K+↓D.酸中毒时会使血浆K+↓E.低血钾时可致肌无力4.对阴离子间隙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细胞外液未测定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之差B.公式为AG=Na+-(Cl-+HCO3-)C.临床以AG升高多见D.临床以AG降低多见E.对代谢性酸中毒有鉴别诊断的作用5.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低于A.135mmol/LB.140mmol/LC.145mmol/LD.150mmol/LE.155 mmol/L6.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的离子是A.氯离子B.钠离子C.钾离子D.钙离子E.镁离子7.细胞内高钾和低钠是依靠A.膜的渗透性B.膜上的钾钠泵的主动转运C.离子间交换D.电荷平衡E.细胞内外的浓度8.维持血容量恒定的关键阳离子是A.K+B.Mg2+ C.Mn2+ D. Na+ E.Ca2+9.下列能引起血钾浓度降低的是A.创伤B.高热C.饥饿D.饱食E.缺氧10.高血钾见于A.呼吸性碱中毒B.细胞大量坏死C.代谢性碱中毒D.大量补充葡萄糖E.大量补充氨基酸11.正常成人血钾浓度(mmol/L)为A.3.5~5.5B.5.5~7.5C.6.5~8.5D.4.5~6.5E.7.5~9.512.常用血浆阴离子间隙(AG)的计算是用A.血浆阳离子减去阴离子B.血浆阴离子减去阳离子C.血浆阴离子总和D.血浆[Cl-]与[HCO3-]之和减去[Na+] E.血浆[Na+]减去[Cl-]与[HCO3-]之和13.最易引起高血钾的原因是A.因长期不能进食而由静脉补充营养时B.严重呕吐C.静脉输入过多钾盐D.糖和蛋白代谢旺盛E.进食含钾较多食物14.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的最主要离子是A.K+、Cl-B.K+、HPO42- C.Na+、Cl- D.Na+、HPO42- E.Na+、HCO3-15.严重腹泻患者常引起A.血中CO2结合力↑ B.血液pH↑ C.血[Na+]和[HCO3-]↑D.低血钾E.代谢性碱中毒16.钠的主要排泄途径是A.唾液B.肾脏C.汗液D.呼吸道分泌物E.肠道17.目前临床上最为简便和准确的血清Cl-的测定方法为A.火焰光度法B.化学测定法C.离子选择电极法D.滴定法E.电量分析法18.可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批量标本分析的血清K+测定方法为A.火焰光度法B.化学测定法C.离子色谱法D.滴定法E.电量分析法19.下列在口渴时不出现的现象是A.血浆渗透压增大B.水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C.水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D.唾液减少E.尿量减少20.当严重创伤时,血钾A.无改变B.明显降低C.明显升高D.变化随血钠而定E.变化随尿量而定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凭pH不能鉴别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酸碱中毒B.pH正常能排除机体酸碱失衡C.当pH>7.45时,为失代偿性碱中毒D.当pH <7.35时,为失代偿性酸中毒E.血pH即血浆中[H+]的负对数值22.哪种情况使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引起高钾血症A.急性肾功能不全B.代谢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严重呕吐、腹泻E.输钾过多23.冷藏保存电解质分析标本,会引起A.血清钾增高B.血清钾降低C.血清钠增高D.血清钠降低E.血清钾、钠同时增高24.血清钾、钠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分光光度法B.离子选择电极法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火焰光度法E.滴定法25.血清钾、钠直接ISE法,使结果更真实反映临床情况A.标本溶血不会影响结果B.为参考方法C.可控制离子的活度系数D.免除了电解质排斥效应E.使离子活度与浓度相等26.常用血气分析标本应为A.动脉全血B.静脉全血C.血浆D.毛细血管血E.血清27.常用血气分析标本必须采用的抗凝剂是A.枸橼酸钠B.草酸钾C.氟化钠D.肝素E.草酸铵28.在pH 7.4的碳酸盐-碳酸缓冲系统中,HCO3-/H2CO3的比值是A.1:20B.20:1C.5:1D.10:1E.1:1029.糖尿病酮症会引起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30.因肺部排CO2减少,引起的高碳酸血症被称为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31.慢性梗阻性肺病常有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32.呼吸道排出酸过多,可导致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33.当血清中cHCO3- <22mmol/L时,一般判断应考虑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E.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34.pH =7.16,PCO2 =50mmHg,cHCO3- =18mmol/L,应考虑A.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35.以下不是O2在肺泡里被摄取的支配因素的是A.肺泡气中PO2 B.O2自由扩散通过肺泡膜的能力C.Hb释放CO2换取O2的能力 D.HHb对O2的亲和力E.正常Hb的量36.某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为:pH=7.36 , PCO2=30mmHg, SB=19mmol/L,AB=18mmol/L,BE:-5 mmol/L,可考虑为A.代偿型呼吸性酸中毒B.代偿型代谢性酸中毒C.代偿型呼吸性碱中毒D.代偿型代谢性碱中毒E.无酸碱平衡紊乱37.以下不会引起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的因素是A.体温降低B.PCO2增高 C.O2亲和力增加D.2,3-DPG降低E.pH增加38.以下不会引起P50增加的是A.体温升高B.O2亲和力降低 C.pH降低D.PCO2降低 E.2,3-DPG增高39.以下不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原因的是A.cHCO3-过多堆积 B.有机酸产生过多 C.H+排泌减少D.cHCO3-过多丢失 E.酸堆积太多40.下面不是Hb对O2亲和力依赖因素的是A.PO2B.SO2C.pHD.2,3-DPGE.温度B型题(1~4题共用备选答案)A.血浆HCO3-含量原发性减少所致 B.血浆HCO3-含量原发性增多所致C.血浆PCO2原发性增高所致 D.血浆PCO2原发性下降所致E.血浆HCO3-与PCO2同时增加所致1.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B2.呼吸性碱中毒是由于D3.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A4.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C(四)简答题1.简述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和血液相关指标变化。
无机化学之-酸碱平衡题目+答案
无机化学之-酸碱平衡题目+答案无机化学之-酸碱平衡题目+答案第9章酸碱平衡1.(3668) 按酸碱质子理论考虑,在水溶液中既可作酸亦可作碱的物质是(C)(A) Cl- (B)NH4+ (C)HCO-(D) H3O+32. (0616) pH = 2的溶液酸度是pH = 6的溶液酸度的…………………(D)(A) 4倍(B) 12倍(C) 4000倍(D) 10000倍3. (6681) 恒温下,某种弱酸溶液的一级电离常数约为1.7 ?10-5,并有 1.3 %电离成离子,该溶液弱酸的浓度是……………………………(A)(A) 0.10 mol·dm-3 (B) 0.13 mol·dm-3(C) 1.3 mol·dm-3 (D) 2.0 mol·dm-3 4.(6627) K w的值是0.64×10-14 (18℃) 和1.00 ? 10-14 (25℃),下列说法中正确是…(C)(A) 水的电离是放热过程 (吸热)(B) 在25℃时水的pH值大于在18℃时的(pH=7.1)(C) 在18℃时,水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0.8 ?10-7 mol·dm-3(D) 仅在25℃时,水才是中性的5. (6665) 在298 K时,其pOH值小于7的溶液是…………………(D)(A) 0.1 mol·dm-3 NH4Cl(B) 0.1 mol·dm-3 HAc和0.1 mol·dm-3 NaAc(C) 0.1 mol·dm-3 AgNO3(D) 0.1 mol·dm-3 NaHCO36. (3661) 某酸HA的K a = 8.4 ?10-4,0.10 mol·dm-3此酸的H+浓度为……( D)(A) 9.2 ? 10-3 mol·dm-3 (最简式)(B) 1.8 ? 10-2 mol·dm-3(C) 2.9 ? 10-3 mol·dm-3(D) 8.8 ? 10-3 mol·dm-3(近似式)7. (0615) 下列离子中,碱性最强的是…………(B)(A)NH+ (B) CN- (C) Ac- (D)NO2-48. (6676) 0.1 mol·dm-3 H2S 溶液中,[S2-]的正确表示是……………(C)(A) [S2-] = [H+] (B) [S2-] =21[H+](C) [S2-] = K a2 (D) [S2-] = [H2S]1/39. (6506) 0.20 mol·dm-3甲酸溶液中3.2 %的甲酸已电离,它的电离常数是…(B)(A) 9.6 ? 10-3(B) 2.1 ? 10-4(C) 1.25 ? 10-6(D) 4.8 ? 10-510. (6679) 弱酸性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可表示为…………(C)(A) 14 - pOH (B) K w /pOH(C) 10 - (14- pOH)(D) 10 - pOH11. (6673)将0.01 mol NaOH 加到下列溶液中,NaOH溶解后,溶液的pH值变化最小的是……………(D)(A) 0.10 dm3 0.01 mol·dm-3 H3PO4(B) 0.10 dm3 0.01 mol·dm-3 HNO3(C) 0.10 dm3 0.2 mol·dm-3 HAc(D) 0.10 dm3 0.2 mol·dm-3 HNO312. (6666) 0.045 mol·dm-3 KNO2溶液的pH = 8.0,则HNO2的K a是………(D)(A) 4.5 ? 10-2(B) 4.5 ? 10-10(C) 4.5 ? 10-8(D) 4.5 ? 10-413. (6664) 0.5 dm3的0.6 mol·dm-3 HF溶液,欲使电离度增加到原先的4倍,应将原溶液稀释到……(D)(A) 4 dm3(B) 5 dm3(C) 6 dm3(D) 8 dm314.(6643) 欲使0.10 mol·dm-3醋酸溶液的pH值增加,应加入的物质是(D)(A) NaHSO4(B) HClO4(C) NH4NO3(D) K2CO315. (3696) 将0.10 mol·dm-3HAc与0.10 mol·dm-3NaOH 等体积混合,其pH值为……………………(B)(K a(HAc) = 1.76 ? 10-5)(A) 5.27 (B) 8.73 (C) 6.73 (D) 10.49 16. (6609) 为测定某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将待测弱酸溶于水得50 cm3溶液,把此溶液分成两等份。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酸碱平衡【圣才出品】
第9章酸碱平衡一、名词解释1.酸碱平衡答:酸碱平衡是指机体通过血液缓冲体系、肺、肾调节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以维持体液pH恒定的过程。
酸碱平衡失调可引起酸中毒和碱中毒。
2.缓冲体系与缓冲作用答:缓冲体系是指由弱酸以及弱酸与强碱生成的盐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溶液;缓冲作用是指缓冲体系具有的缓冲酸、碱和保持pH相对恒定的作用。
其缓冲机理如下:体内的固定酸或碱可被所有的缓冲体系缓冲,而挥发性酸(碳酸)可由磷酸盐、血浆蛋白及血红蛋白等缓冲体系缓冲。
3.碱贮备答:碱贮备是指血浆中的碳酸氢钠,简称碱储。
NaHCO3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碱性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对固定酸的缓冲能力。
4.排泄答: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体主要的排泄途径有:由呼吸器官排出CO2和少量的水分;由消化器官排泄一些无机盐类(钙、镁、铁等和胆色素);由皮肤、汗腺排出水分以及NaCl 和尿素等;由肾排出尿液。
5.肾小球滤过作用答:肾小球滤过作用是指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以外,其余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均可滤入肾小囊,形成肾小球滤液(原尿)的过程。
肾小球滤过作用是以单位时间内两侧肾生产的滤液量,即肾小球滤过率(GFR)多少来表示的。
6.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答: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它涉及三种力量,首先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它是促进血浆从肾小球滤过的力量;其次是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是与其相对抗的力量。
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7.运动后蛋白尿答:运动后蛋白尿是指健康人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或暂时性的蛋白尿。
尿蛋白阳性率及尿蛋白量与运动强度、运动量有密切的关系。
健康人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仅含微量的蛋白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来,被视为尿蛋白阴性。
但在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尿中会出现大量蛋白质,即尿蛋白阳性,经一定时间休息后,尿蛋白自行消失。
第九章 酸碱和离子平衡 9.2 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计算
凡是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就是酸;
凡是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就是碱。
注意:质子实际上就是 H+ 离子,在水溶液中是以水合
质子的形式存在的,但习惯上仍写作 H+ 。
+
H 可写作
+
H3O+
9.1.1 酸碱定义
酸
碱 + H+ 共轭酸碱对
HAc
Ac- + H+ HAc ~ Ac-
NH4+ H3PO4 H2PO4-
对多元弱酸,如果逐级解离常数相差较大,则只考虑 多元弱酸的第一级解离,即按一元弱酸处理。
9.2.2 多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例4: 在0.10 mol·L-1 HCl 溶液中通入H2S至饱和,其浓度
近似为0.10 mol·L-1,计算溶液中H+,S2-的浓度。
解:对强酸和弱酸的混合溶液,[H+]一般只取决于强酸,
pOH2.88
pH11.12
9.2.3 酸碱平衡的移动 — 同离子效应
加入0.01 mol (NH4)2SO4固体后,设平衡时[OH-]为 x
NH3 + H2O
平衡时 0.10-x
NH4 + + OH-
0.2+x
x
K b o[N [4 N ]H 3 []O H ]x H (0 0 .1 .2 x x )1 .7 4 1 5 0
[H3O][Ac] [HAc]
[H 3O ]Ka o0 .10.0088 1 8.4 310 5
pH4.85
9.3 缓冲溶液
CH3COO CH3COOH
H3O+ CH3COO CH3COOH
OH
CH3COO CH3COOH
第9章酸碱平衡
二、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跟强电解质一样是经典电离理论确立的 概念,它是指弱酸和弱碱在水中的不完全电离。例 如 HAcH++AcH2O+NH3NH4++OH1.电离度α
电离度α=已电离分子数/总分子数×100% 注: 浓度越稀,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越大。 (见p316表9-2)
2.电离常数
弱酸电离常数用Ka表示,又称酸常数; 弱碱电离常数用Kb表示,又称碱常数。
五、酸碱两性物质的电离
NaHA
Na H2PO4 Na2HPO4
H
K a1 K a 2 K a1 K a 2
H
H
Ka 2 Ka 3
例:计算下列溶液的pH. 0.10mol/L NaHCO3 (H2CO3:Ka1=4.2×10-7, Ka2=5.6×10-11) 解:为两性物质
当
C K a 20KW
(忽略水的离解)
H
当
Ka
K a 4C K a 2
2
近似式
C K a 500
(忽略酸的离解) 且
C K a 20 KW
H
CK a
最简式***
例:计算下列溶液的pH.
(1)0.05mol/L HCl (2)0.01mol/L HCN(Ka=6.2×10-10) (3)0.10mol/L NH4+(Kb=1.77×10-5) 解(1)[H+]=c0=0.05mol/L pH=-lg[H+]=-lg0.05=1.30 (2)c/Ka=0.01/6.2×10-10=1.6×107>>500
1.77×10-5 4.751
第九章 酸碱平衡
一级电离
Kb2
[H2CO3][OH–] [H+] Kw = ———————— = —— [HCO3–] [H+] Ka1
二级电离
计算方法和多元弱酸类似,--例9-11
9-4-6 酸碱两性物质的电离 质 子理 论 中 既可 以 作 为酸 , 又可以 作 为碱的 物 质 ,如 HCO3–、 HS–、 H2PO4–、 HPO42–等。 HCO3– + H2O Kb2 H2CO3 + OH– [H2CO3][OH–] Kw = —————— = —— = 2.3×10-8 [HCO3–] Ka1 H+ + CO32–
1.酸碱的定义 凡能给出质子 (H+) 的物质都是酸,如: HCl , HSO4– , NH4+,H2PO4–。
凡能接受质子 (H+) 的物质都是碱,如 Cl– , CN– , HSO4– ,
SO42–,NH3,NaOH 。
某些物质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可以称为酸碱两 性物质,如HCO3–、HSO4–、NH3、H2O。 注意质子理论中没有盐的概念。 2. 酸碱共轭关系 酸
解质的电离度与其电离常数的平方根成正比,电离常数越大,
电离度也越大。
9-3-3 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HCl 、 HI 、HNO3、HClO4 等强酸在水中“完全电离”,
因而它们的同浓度水溶液的 pH相同,这意味着它们酸的强度 是相同的。 溶剂(如水)将酸的强度拉平的效应简称为拉平效应,该 溶剂也称为拉平溶剂。 而在甲醇中,因甲醇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大低于水,在甲醇中 酸的强度就表现出不同。已经证明,水中的一些常见强酸的强 度的顺序为:
简写:HA(aq)
A(aq) + H+(aq)
无机化学之-酸碱平衡题目+答案
无机化学之-酸碱平衡题目+答案第9章酸碱平衡1. (3668) 按酸碱质子理论考虑,在水溶液中既可作酸亦可作碱的物质是(C)(A) Cl- (B)NH4+ (C)HCO-(D) H3O+32. (0616) pH = 2的溶液酸度是pH = 6的溶液酸度的…………………(D)(A) 4倍(B) 12倍(C) 4000倍(D) 10000倍3. (6681) 恒温下,某种弱酸溶液的一级电离常数约为1.7 ⨯10-5,并有 1.3 %电离成离子,该溶液弱酸的浓度是……………………………(A)(A) 0.10 mol·dm-3 (B) 0.13 mol·dm-3(C) 1.3 mol·dm-3 (D) 2.0 mol·dm-3 4. (6627) K w的值是0.64×10-14 (18℃) 和1.00 ⨯ 10-14 (25℃),下列说法中正确是…(C)(A) 水的电离是放热过程 (吸热)(B) 在25℃时水的pH值大于在18℃时的(pH=7.1)(C) 在18℃时,水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是0.8 ⨯10-7 mol·dm-3(D) 仅在25℃时,水才是中性的5. (6665) 在298 K时,其pOH值小于7的溶液是…………………(D)(A) 0.1 mol·dm-3 NH4Cl(B) 0.1 mol·dm-3 HAc和0.1 mol·dm-3 NaAc(C) 0.1 mol·dm-3 AgNO3(D) 0.1 mol·dm-3 NaHCO36. (3661) 某酸HA的K a = 8.4 ⨯10-4,0.10 mol·dm-3此酸的H+浓度为……( D)(A) 9.2 ⨯ 10-3 mol·dm-3 (最简式)(B) 1.8 ⨯ 10-2 mol·dm-3(C) 2.9 ⨯ 10-3 mol·dm-3(D) 8.8 ⨯ 10-3 mol·dm-3(近似式)7. (0615) 下列离子中,碱性最强的是…………(B)(A)NH+ (B) CN- (C) Ac- (D)NO2-48. (6676) 0.1 mol·dm-3 H2S 溶液中,[S2-]的正确表示是……………(C)(A) [S2-] = [H+] (B) [S2-] =21[H+](C) [S2-] = K a2 (D) [S2-] = [H2S]1/39. (6506) 0.20 mol·dm-3甲酸溶液中3.2 %的甲酸已电离,它的电离常数是…(B)(A) 9.6 ⨯ 10-3(B) 2.1 ⨯ 10-4(C) 1.25 ⨯ 10-6(D) 4.8 ⨯ 10-510. (6679) 弱酸性水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可表示为…………(C)(A) 14 - pOH (B) K w /pOH(C) 10 - (14- pOH)(D) 10 - pOH11. (6673)将0.01 mol NaOH 加到下列溶液中,NaOH溶解后,溶液的pH值变化最小的是……………(D)(A) 0.10 dm3 0.01 mol·dm-3 H3PO4(B) 0.10 dm3 0.01 mol·dm-3 HNO3(C) 0.10 dm3 0.2 mol·dm-3 HAc(D) 0.10 dm3 0.2 mol·dm-3 HNO312. (6666) 0.045 mol·dm-3 KNO2溶液的pH = 8.0,则HNO2的K a是………(D)(A) 4.5 ⨯ 10-2(B) 4.5 ⨯ 10-10(C) 4.5 ⨯ 10-8(D) 4.5 ⨯ 10-413. (6664) 0.5 dm3的0.6 mol·dm-3 HF溶液,欲使电离度增加到原先的4倍,应将原溶液稀释到……(D)(A) 4 dm3(B) 5 dm3(C) 6 dm3(D) 8 dm314. (6643) 欲使 0.10 mol·dm-3醋酸溶液的pH值增加,应加入的物质是(D)(A) NaHSO4(B) HClO4(C) NH4NO3(D) K2CO315. (3696) 将0.10 mol·dm-3HAc与0.10 mol·dm-3NaOH 等体积混合,其pH值为……………………(B)(K a(HAc) = 1.76 ⨯ 10-5)(A) 5.27 (B) 8.73 (C) 6.73 (D) 10.49 16. (6609) 为测定某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将待测弱酸溶于水得50 cm3溶液,把此溶液分成两等份。
执业药师考试(药二重点内容)第九章 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与营养药
(4)维持调节腹膜透析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二)典型不良反应
L.葡萄糖:长期单纯补给葡萄糖时易岀现低钾、低钠及低磷血症。
2二磷酸果糖:偶见尿潜血血色素尿、血尿高钠血症、低钾血症,大剂量和快速静脉滴注时可出现乳酸中毒。肌酐清除率低于50%需要监测血磷水平。
2)碱化尿液以预防尿酸性肾结石,减少磺胺药的肾毒性以及急性溶血时防止血红蛋白沉积在肾小管,治疗胃酸过多引起的症状;
3)静脉滴注对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
2调节碱平衡药:氯化铵、氯化钠
用于代谢性碱中毒,酸化体液或尿液,促进碱性药物的排泄;增加在酸性环境中发挥药效药物。
(二)典型不良反应
1.碳酸氢钠:碱中毒;肾功能不全者或用药过量引起主要由代谢性碱中毒引起
2乳酸钠:长期或大量应用可引起碱中毒。
3.氯化铵:偶见心动过速、面色苍白、精神紊乱、定向力障碍、酸中毒。给药速度过快可出现惊厥、呼吸停止。
(三)禁忌证
1碳酸氢钠:有溃疡出血者及碱中毒者、限制钠盐摄入者禁用。
(3)老年人和女性患者对引发Q-T期期延长药物更为敏感,应格外注意。
(4)避免服用利尿剂、地高辛。
三、主要药品
氯化钾:低钾血症
注意事项:静脉补钾浓度一般不宜超过40mmol(0.3%),
滴速不宜超过750mg/h(10mmo/h)。
枸橼酸钾
适应证:防治各种原因造成的低钾血症,防治泌尿系结石。
门冬氨酸钾镁
(2)低镁血症:<0.75mmo/,主要的原因有①长期使用利尿剂、强心苷、胰岛素(引起镁细胞内转移)②抗菌药物可增加镁美和水的排出③免疫抑制剂(环孢素)、质子泵抑制剂等可使肾脏排镁量增加。
无机化学__第九章_酸碱平衡
酸1 碱2
酸2 碱1
弱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很弱,其共轭碱则较强, 因此反应程度很小,为可逆反应(相当于电离理论的 部分电离)。
HAc + H2O H3O++Ac-
酸1 碱2
酸2 碱1
h
8
酸碱质子理论
氨和水的反应,H2O给出质子,由于H2O是弱酸 所以反应程度也很小,是可逆反应(相当于NH3在水 中的电离过程)。
这样,加深了人们对于酸碱和酸碱反应的认识。关于 酸碱的定量标度问题,酸碱质子理论亦能象电离理论一 样,应用平衡常数来定量地衡量在某溶剂中酸或碱的强 度,这就使酸碱质子理论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酸碱质子理论只限于质子的放出和接受,所以 必须含有氢,这就不能解释不含氢的一类的反应。
h
11
9-2 水的离子积和PH
h
16
酸碱盐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按酸碱质子理论,其共轭酸碱对如: HBB-+H+
K其a=共[B轭-][碱H+的]/电[H离B]为: B-+H2OHB+OH-
越减大 。K两即Kp所对Kba越=)式 K以 于a,定a[和大H相 p多则义KBK酸乘 元a]其为 值b[O成性得弱共正pH反越K:酸轭-值a]=比/强如K碱[越-Bal关KgH-的大K]b3系=aP碱,KO,w性对4→所越应H以弱的2,P(O酸K弱b4越-越→酸弱小H的。P)。酸O4性2-酸越度强递(Kb
(1)电离作用: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的观点,电离作用就是水与分 子酸碱的质子传递反应。
在水溶液中,酸电离时放出质子给水,并产生共 轭碱。
h
7
酸碱质子理论
强酸给出质子的能力很强,其共轭碱则较弱,几 乎不能结合质子,因此反应几乎完全进行(相当于电 离理论的全部电离)。
运动生理学9
本章提要:
学习目标:
酸碱平衡:机体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肾来调节体内酸性 和碱性物质的含量及比例,维持体液pH值恒定的作用。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 一、酸、碱与pH值
二、体内酸性物质的来源 1、碳酸:
2、固定酸: 三、体内碱性物质的来源:食物当中。
•正常人血浆的pH值约为7.35-7.45,平均值为7.4。人体生命 活动所能耐受的最大pH值变化范围为6.9-7.8。
有效滤过面积:约为1.5m2 以上。
肾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量。 约为600-700ml/min。
肾小球滤过率是相对稳定的。但在进行剧烈运动、 重体力劳动或在高温环境下活动,导致机体产生了血液 的重新分配,使肾血流量大为下降;严重缺氧或二氧化 碳浓度增加或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时,都会引起肾血流 量显著减少,而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滤液减少,尿 液也会减少。
入球端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2.67+1.33)
=2.0kPa(15mmHg)
>0有滤液生成
说明原尿主要在入球 端形成。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
滤 过 膜 结 构 示 意 图
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的通透性约比身体其他部位的毛细血管管壁 的通透性大25倍,而且滤过膜的通透性比较稳定,血液中血细胞、球 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外,各种无机盐、小分子有 机物以及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白蛋白等均可通过滤过膜。
H2O+CO2
H2CO3
HCO3- + H+ 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