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要点
教育学考试要点
第1章教育学概述本章基础知识背诵要点: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2.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
3.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出版,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4. 20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
5.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
6. 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
7. 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教育学》常识学习要点
《教育学》常识学习要点樊秀龙编一、教育功能(一)教育功能含义教育功能是教育在人及周围环境相互影响中所发挥的作用。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的结果和作用,教育功能对人和社会的发展既产生有益的影响,也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1、个体发展的含义及特征个体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成人期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个体发展的特征:①个体发展的历史性与社会性②个体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③个体发展的相似性与差异性④个体发展的现实性与存在性2、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作用遗传素质是个体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个体身心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个体的体态、外貌、身高甚至个性心理特征带来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思想等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教育是一种独特环境,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教育以其明确的培养目标规定着个体发展的方向,学校教育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进行,他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为全面深刻。
3、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人的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教育促进人的职业、身份的社会化4、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发展,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教育培养劳动力、促进科技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通过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等促进社会政治发展。
通过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对社会文化的融合等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
2、知识经济与教育功能的强化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教育,知识经济的发展强化了教育功能: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总量的增长、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知识经济发展促进教育终身化发展。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
政治经 济制度
领导权、受教育权、培养政治人才、传播思想 目的、内容、体制 制造舆论巩固制度、促进
民主
生产力 规模速度、结构、 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 (经济) 内容方法手段、 学知识、
科学 技术 文化
人口
改变观念、数量质 量、内容方法手段
目的、内容、方法 教育力量
规模、结构、质量
科学知识再生产、体制化、 科研功能、促进科技开发 应用
• 30、学校文化的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
• 3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
统一体。
• 32、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是学校全体员工 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 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是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 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特有文化形态。
生群体中的。。。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
• 关于学校文化的不同解释:
• 1、学校全体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 式称为 学校文化。其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思想观念 特别是价值观念。
• 2、是指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 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 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整合和结晶
物质文化
特 组织文化、整合性强、 互动性、渗透性、 过渡性、非正式
点
以传递文化为已任、导 传承性
向教育作用
性、多样性、互 补性
关
学校文化的缩影 校园文化的亚
系
文化
教育学各章节要点
• 小结
• 1、 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及学生文化是近年来新增加的 内容,比较符合当前教育文化建设的热点。这部分内容 要求掌握两个内容:一是有关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和学 生文化的基本理论,包括概念、特点、组成、表现等, 尤其是特点、组成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二是掌握 有关学校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教育学考编知识点pdf
1. 教育学基本理论:包括教育学发展历程、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
2. 教育心理学:包括学生心理、教师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方面的知识。
3. 教育政策法规:包括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教育规章等方面的知识。
4. 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财政、教育成本等方面的知识。
5. 教育管理学:包括教育组织管理、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教育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6. 教育技术学:包括教育技术发展历程、教育技术应用、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的知识。
7. 课程与教学论:包括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的知识。
8. 教育评价与测量:包括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教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9.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10. 教育史:包括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大部分,主要涉及重要的教育事件、人物、思想等。
11. 教育教学实践:包括各科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
12. 教育科研方法: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过程和规范等方面的知识。
13.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人口变迁等方面的关系。
14. 教育与个体发展: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教育需求及其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15. 多元化教育与全纳教育:探讨多元化教育理念、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以及全纳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实践。
16. 教育信息化与技术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变革作用。
17. 特殊教育与残障人士教育:研究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教育策略及残障人士的教育权益保障。
18. 教育国际化与跨文化交流:探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国际合作办学模式以及跨文化教育交流的意义和途径。
19. 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分析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及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和策略。
20. 教育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利用及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教育事业的长远规划。
教育学原理重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
教育学原理重点主要包括:
1.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目标是指教育活动的最终效果和期望达到的结果。
它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等。
教育目标应当明确、可衡量,并与学生个体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2.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是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传递。
教育的内容应当与时俱进,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是指实施教育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方式。
教育的方法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是指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和判断。
教育的评价应当注重综合评价和个性化评价,通过各种评价方式,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为教育提供改进和优化的依据。
5. 教育的环境:教育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教室、教具、学习资源等,应当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
社会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应当积极推动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几个重点,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规律和原则的学科,可以指导教育实践的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学科教育学》知识点必背一、教学原理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包括教育的目的、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 教育活动是有意识地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学原理是指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有效的教学原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研究。
二、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分类- 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 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2. 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讲授法适用于知识传授和讲解,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清晰的逻辑思维。
- 讨论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导讨论。
- 实验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和指导。
- 研究法适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评估和反馈,旨在改进教学效果。
- 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2.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应用- 考试和测验是常用的教学评价方法,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研究惯,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
- 教学设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达到合理的教学目标。
2. 教学设计的要素和步骤- 教学设计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活动等要素。
- 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教育学》知识要点
中学教育学知识要点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终结版)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终结版)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终结版)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教育问题的科学。
在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背诵教育学要点是掌握和理解教育学核心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文将总结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教育学的重要知识。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人的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实现人的自由、完善和幸福为使命。
2.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教育学是研究这种实践的科学,教育学以教育为对象,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的总结和系统化表达。
3.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教育活动的本质和目的,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促进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学科范畴教育学的学科范畴包括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方法学。
它们分别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
2.教育哲学的基本观点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目的和价值的学科。
它的基本观点包括:教育的本质是发展,教育的目的是全面人的发展,教育的价值是人的自由和幸福。
3.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的社会发展等。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现象的学科。
它的基本理论包括儿童发展理论、学习理论、教育心理治疗理论等。
5.教育方法学的基本原则教育方法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学科。
它的基本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交往式教学等。
三、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1.教育发展与改革教育发展与改革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包括教育制度变革、教育结构优化、教育管理改革等。
2.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关注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反作用,以及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
教育学复习要点集锦(适用于教师招聘考试)
• 八、素质教育的内涵:两全、两重点、一个性。 • 素质教育的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 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身体素质、心理素 • 质、社会任务 • 九、学制的概念: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教育 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 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十、建立学制的依据:(生产力、科技、政治经 济制度、人口、身心发展规律、学制传统、国外 学制) • 十一、学制发展的三个阶段:前制度化、制度化、 非制度化
• 2、课程内容: • 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行政部 门制订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基本内容:规定 课程设置、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 安排,其中,课程设置(开设哪些科目)是课程计划的 主要部分(中心)。我国义务教育的课程计划应当具备 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普遍性。三是基 础性。 • 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每门学科的基本规范和质量 要求,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 文件。意义: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 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国家基 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主要服务于评价,是对国 家或地方课程质量、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 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发挥着教学工作“组织者” 作用。内容:规定学科的教学目标、性质、任务、知识 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等, 但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 七、重点人物、时代、名词 • 1、孔子、荀子、墨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 凯洛夫、布鲁纳、赞可夫、瓦根舍因 • 2、夏、西周、春秋、隋唐 • 3、六艺、七艺、骑士教育、终身教育、义务教 育、教育规律、白板说、新旧三个中心、《学 记》、《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民主 主义与教育》 • 八、注意积累教育史上的人物、教育思想、主要 贡献、名言等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科学,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教育学的目的和任务: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有创造力的人才。
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和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总结和提炼教育经验,为实践指导提供理论支持。
3.教育过程和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育评价的进行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学科领域,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5.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规律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它包括学习理论、智力发展、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6.教育方法和教学评价:教育方法是指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它有助于改进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效果。
7.教育制度和教育: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组织和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包括学制、课程安排、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是指对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9.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它关注教育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构成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和基本理论。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
教资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教资考试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的重要考试,教育学是其中的一门科目。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方法、教育学理论和教育学应用四个方面,为大家介绍教资考试教育学的相关知识点。
一、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以及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教育思想史、教育原理、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等方面内容。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方法。
二、教育学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2. 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现象的研究,探讨教育的发展过程、规律。
3. 比较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现象和规律,寻找异同之处。
4.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教育学理论,对教育进行综合分析和理论总结。
三、教育学理论1. 教育目标理论:研究教育应实现的目标和意义。
2. 教育过程理论:研究教育活动的组织结构、教学方法等。
3.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 教育思想史:研究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四、教育学应用1. 教育管理:研究学校组织、教职工分配、教育资源配置等管理问题。
2.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教育教学的指导。
3.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价值观念,指导教育实践。
4. 教育法学: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法律案例,保障教育的合法权益。
总结: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在教育学的考试中,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方法、理论和应用。
只有全面了解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才能顺利通过教资考试。
教育学重点归纳
教育学重点归纳——肥龙出品,必属精品第一章第一节广义教育侠义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侠义教育(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教育学的定义三个要点:一是界定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二是界定教育学研究的目的,三是界定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教育学定义可表述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第一章第二节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1.产生了教育的专门机构--------学校2.教育内容大为丰富3.学校教育有了明显的阶级性4.学校教育开始有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1.学校体制趋于完备2.教育功能有所拓展3.教育在阶级性的基础上突出了它的等级性和宗教性(宗教性主要指西方中世纪教育)现代教育的特征1.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2.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3.教育民主理念的确立4.教育的多元化5.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6.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7.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进8.教育技术不断更新教育学的萌芽《学记》被认为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著。
《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苏格拉底好谈论而无著述,其言行大多见于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
他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法”或“苏格拉底问答法”,他本人称之为“产婆术”,是他用于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古罗马教育家、演说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又译《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有“教育学之父”之称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成了《大教学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
教育学 知识体系及要点梳理
教育学—知识体系及要点梳理教育学:知识体系及要点梳理教育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学科。
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政策、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以及教育技术的发展等等。
以下是对教育学知识体系及要点的梳理。
一、教育学的知识体系1、教育基本理论:这包括对教育本质、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研究。
2、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以及这些现象和行为如何影响学习效果和成长。
3、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文化背景等的关系,以及教育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变迁。
4、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投入、产出、效率以及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5、教育技术学: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改进教学方式和提升学习效果。
6、教育史学: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变迁,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二、教育学的要点梳理1、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也能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
这个目的不仅包括了知识的传授,也包括了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教育的制度: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与其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对教育制度的了解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3、教育心理学: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工具。
4、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如何与社会结构、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等相互作用,以及教育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变迁。
5、教育经济学: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经济价值越来越被重视。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教育的投入、产出和效率,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
6、教育技术学: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运用现代科技改进教学方式和提升学习效果。
7、教育史学:通过研究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价值,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教育学知识点
一,绪论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育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故它与教育方针、政策就有所不同。
5,教育学也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6,教育学产生发展的四个阶段:(1)教育萌芽阶段: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学记》;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为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1762年,法国卢梭《爱弥儿》促进了近代教育学思想的变革;1806年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861年英国的斯宾塞出版《教育论》;1916年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等,他的“儿童中心”区别于以往的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1939年凯洛夫出版《教育学》。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布卢姆制定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美国布鲁纳发表《教育过程》;1975苏联赞科夫出版《教学与发展》二,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2,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3,最早将教、育二字用在一起的是孟子,教育一词含有引出的意思。
4,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5,教育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中公一、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具有跨学科性质,涉及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内容。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探讨如何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二、教育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 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统计等手段收集事实数据,分析教育现象和规律。
2. 文献研究方法: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教育文献,包括书籍、期刊、报告等,探讨教育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3. 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访谈、问卷调查等质性研究手段,揭示个体的经验、观念和情感,了解教育问题的多元性。
4. 数量研究方法:采用量化的统计分析手段,研究教育问题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三、教育学的重要理论1. 教育目的理论:包括个体全面发展理论、社会化理论、技能培养理论等,围绕教育的最终目标和价值取向展开探讨。
2. 教育内容理论:研究教育的内容和体系,如学科课程理论、文化教育理论、体育教育理论等。
3. 教育方法理论:探讨教育的传授和实施方式,包括启发式教学理论、社会互动教学理论等。
4. 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教育质量和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四、教育学的专业发展1. 教育学的学科分支:根据研究对象和内容不同,教育学分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分支。
2. 教育学的专业实践:教育学专业人才可以从事学校教育、教育管理、师范教育、教育研究、教育咨询等多种教育领域的工作。
3. 教育学的国际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教育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包括学术研讨会、学者互访、国际合作项目等。
五、教育学的新发展1. 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的革新。
2. 教育大数据的研究: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教育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推动教育政策和实践的科学化。
3. 教育创新实践:探讨新型教育模式和实践,如个性化教育、多元化评价、跨学科整合等教育形式。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小学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小学阶段是儿童教育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能力,小学教育设置了多个章节。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章节的知识要点。
一、幼儿园教育1. 幼儿园课程设置,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
2.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如关注儿童发展、注重游戏等。
3. 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如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提高社交能力等。
二、小学一年级1. 一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包括拼音、识字、词语理解等。
2. 一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数的认识、简单运算等。
3. 一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字母、简单词汇等。
三、小学二年级1. 二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包括阅读、写作等。
2. 二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四则运算、几何图形等。
3. 二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基本日常用语、简单对话等。
四、小学三年级1. 三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包括古诗词、作文等。
2. 三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乘法、除法等。
3. 三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用语、简单对话等。
4. 三年级科学的学习内容,包括生物、物理等。
五、小学四年级1. 四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包括古代文学、口语交际等。
2. 四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分数、小数等。
3. 四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日常交际、简单阅读等。
4. 四年级科学的学习内容,包括环境保护、地理知识等。
六、小学五年级1. 五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包括现代文学、修辞手法等。
2. 五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整数、分数运算等。
3. 五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情景对话、阅读理解等。
4. 五年级科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天文、化学等。
七、小学六年级1. 六年级语文的学习内容,包括文言文、作文等。
2. 六年级数学的学习内容,包括代数、几何等。
3. 六年级英语的学习内容,包括口语表达、完形填空等。
4. 六年级科学的学习内容,包括生物、物理等。
总结起来,小学教育的各章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知识要点。
教育者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确保孩子全面发展。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狭义教育•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
•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
•在世界范围内,严格意义上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下半期。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伊里奇在《非学校化社会》中主张取消学校制度,走向学习化社会。
•非制度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创建于清末。
•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义务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促进百家争鸣盛况的形成,并成为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私学。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
•在古代教育中,“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是古代埃及(不是古印度、故中国、古希腊)。
•古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军事体操教育。
•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
•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孔子。
•汉代武帝以后,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行了思想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政策和选士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向汉武帝提出这一建议的是董仲舒。
•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成为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的著作是《学记》。
•墨家认为,在获得知识的理解上,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苏格拉底问答法的问答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
教育理论基础考点要点整理完整版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的本义与现代教育概念的区别2.教育的客体、目的、内容、方法和过程3.教育与社会、文化及价值观的关系二、教育学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学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史阶段2.学派:进化论学派、实证学派、批判理论学派、社会重构主义学派、后现代学派3.当代中国教育学的主流学派三、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1.教育与人的本质及其关系2.教育与生理发展、心理发展、智力发展、道德发展、精神发展的关系3.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四、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1.教育的价值及其构成2.教育的价值体系:人本主义、民主平等、科学文化、经济发展、国家安全3.价值教育的目标、内涵、方法和策略五、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1.教育的社会功能:人力资源、社会控制、文化传承与创新、社会变革、国家发展2.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及其特征3.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状六、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1.教育方法的概念、种类和原则2.教育手段的概念、种类和评价3.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分类和应用七、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评价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八、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1.教育实验的概念、种类和意义2.教育研究的概念、分类和方法3.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路径以上内容涵盖了教育理论基础的具体考点和要点,包括教育概念、教育学起源与发展、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价值体系与价值教育、教育的社会功能与现代化进程、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以及教育实验、研究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教育理论基础的学习和考试备考都具有很好的帮助。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
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以培养发展人的身心、智力和道德为目标,通过教育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实现社会进步。
2.教育的本质特征包括:目的性、系统性、差异性和社会性。
3.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教育学的理论体系1.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包括:哲学教育学、社会科学教育学和自然科学教育学。
2.哲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和意义。
3.社会科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社会因素、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4.自然科学教育学主要研究教育的心理原理和教学方法。
三、教育的目标与任务1.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个性和价值观。
2.教育的任务包括: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四、教育的规律与原则1.教育的规律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如发展规律、差异规律和阶段规律。
2.教育的原则是指导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实践基础。
五、教育的方法与手段1.教育的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
2.教育的手段是教育实践中采用的具体工具和技术,如教学设备、教材和多媒体。
六、教育学家与教育理论1.古代教育学家包括:孔子、孟子和董仲舒。
2.现代教育学家包括:赫胥黎、杜威和皮亚杰。
3.中国教育学家包括:陈寅恪、冯友兰和聂耳。
七、教育与发展1.教育是针对教育问题的根本性变革,包括教育观念、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的。
2.教育发展是指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3.当前教育与发展的重点包括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教师发展。
八、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研究的深入、教育实践的创新和教育科技的应用。
2.教育学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终身学习和全球共同发展。
以上是333教育学综合背诵要点的终结版,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化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目标与任务、规律与原则、方法与手段、教育学家与教育理论、教育与发展以及发展趋势等内容。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
教育学复习要点范文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师教育活动、教育行政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以下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2.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4.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2.近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3.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理论。
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教育决定论理论;3.教育发展论理论;4.教育活动理论。
四、社会化与教育:1.社会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2.社会化的类型和途径;3.社会化与教育的关系;4.社会化过程中的教育作用。
五、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学习与教学的心理过程;3.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和规律;4.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
六、教育社会学:1.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2.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4.教育的社会差异和不平等。
七、教育方法学:1.教学方法的概念和特征;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选择;3.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4.教学评价与教学改进。
八、教育评价与质量管理:1.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目的;2.教育评价的方法和程序;3.教育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4.教育质量保障与改进。
九、教师教育学:1.教师教育的目标和任务;2.教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3.教师教育的方法和手段;4.教师教育的评价与改进。
十、教育行政管理学:1.教育行政管理的概念和任务;2.教育行政管理的组织与管理;3.教育行政管理的决策与实施;4.教育行政管理的评估与改进。
以上是教育学的复习要点的一部分,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至10)1孔子《论语》“有教无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2墨子: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兼爱”和“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重实用技术的传习。
培养“贤士”、“兼士”和“义侠”。
3老庄: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道德经》,回归自然、“道法自然”、否定文化教育价值的思想。
4《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行程,被称为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尊师敬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
5朱熹:一是关于“小学”、“大学”的论述,二是“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二、中国近代6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崇尚自然、发展个性;教育独立;劳动教育7黄炎培:“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理论。
8晏阳初“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和公民教育,“三大方式”-学校式、家庭式和社会式,主张为农民办教育,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9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毛泽东称颂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誉他为“万世师表”。
10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开拓者,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活教育”,他被称作中国的“福禄倍尔”。
三、西方古代11苏格拉底:造就治国人才\美德是否可教。
“问答法”又称“苏格拉底法”、“助产术”、或“产婆术”。
12柏拉图:《理想国》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的思想,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寓学习于游戏”。
1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14夸美纽斯《大学教论》夸美纽斯是受到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的捷克教育家,强调教育的自然性。
《大学教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教育学著作,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主要内容:教育对于人发展作用;教育对于社会发展作用教得使人愉快;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泛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教得准有把握);班级授课制15卢梭《爱弥儿》“儿童是教育主体”,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
“自然教育”思想;儿童身心发展阶段划分(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划分:婴儿儿童少年青年)16裴斯泰洛齐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地一切天赋力量。
《林哈德和葛笃德》;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化”口号。
1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其理论史称“传统教育派”。
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提出阶段教学: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强调教师绝对权威,强调教育外部灌输作用\\方法上重视严格管理:威胁、监督\\多方面兴趣与课程体系\\教育性教学18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9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儿童中心论。
实用主义教育学。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生长、学校即社会、做中学、学生中心20马克思主义--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21教育的涵义(12)广义: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2现代教育的特征(18)终身化。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3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22页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教育的领导权是判断和确定教育性质最主要的标志。
受教育权利。
教育目的。
教育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培养需要的人才。
舆论力量。
促进民主。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万能论是错误的(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要求:规模速度\结构\内容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传递—保存\传播—交流\选择—提升\创造—更新文化对教育:内容与水平\传统与变革教育与人口:人口增长\质量\结构24理解人身心发展规律 201—202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互补性教育与人发展的基本关系20页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1)--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
(2)社会文化。
(3)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习惯。
(4)个体社会观念。
(5)个体社会角色。
2.教育促进个性个体化的功能(1)个体主体意识和能力。
(2)个体差异。
(3)个体价值。
25--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与人的发展)27页1.遗传:物质基础。
生理前提,为身心发展提供可能;其差异对人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其发展过程制约身心发展年龄特征;可塑性2.环境:重要外部因素。
使遗传可能性变成现实;影响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个别差异3.教育:主导作用。
目的性,规定人发展方向;控制环境因素,选择有利环境因素;专门教师4.人的主观能动性:内部动力。
决定对周围事物的态度;自觉选择、控制;设定发展目标,为之奋斗26--从学校教育的角度,介绍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29页1.个体发展的方向社会性规范。
2.加速个体发展。
3.即时、延时的价值。
4.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个性。
27--义务教育的特点?(35页)答:公益性(免费性)、统一性、义务性(强制性)发达国家学制改革的趋势31重视学前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教类型增多大众化普及化多层次多类型、普及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学制确立的依据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影响28--我国在学制上的沿革?(32页)答:从清末开始。
1902年8月清政府公布“壬寅学制”,1904年1月公布“癸卯学制”(首次施行),三段七级。
“壬子癸丑学制”民国第一个学制,全面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要求。
1922年学制,”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制,学制近代史上第一次根据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划分的学制。
29--我国当前的学制?(33、34页)答:(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学制: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五种形式。
(二)我国现行学制: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小学,5或6年)、中等教育(普通中学—3.3或其他形式,任务是培养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或其他半工半读,年限不等,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等教育(专科、本科、成人、研究生院)四种形式。
30--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37、38页)答:(一)概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是根据政治经济文化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的、教育方针、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之间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
二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
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二者的角度不同,教育方针主要是从政策的角度规定教育目的及其实现,而教育目的主要从学术的层面来表达教育的理想;教育目的指向个体,后者指向教育事业;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不确定性,后者有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不同层次、类别学校的反映;而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最具体的,它的制定必须要考虑到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特定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课程目标(64页)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从课程角度规定的人才质量规格,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二)1意义: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
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定向作用;影响教育活动;评价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
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
(三)教育目的层次结构:一般来说,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基本依据:教学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社会发展阶段(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阶级社会的阶级性)、社会制度、文化价值理论: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全面发展教育及相互关系 42-43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协调发展。
既有各自特点、规律和功能,缺一不可,同时相互联系、制约,在实践中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
因此必须考虑人发展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坚持五育并举,使其相辅相成。
31--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调查法及其分类、实验法等。
P44观察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者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作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全面正确掌握要研究的情况的一种方法。
调查法: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口头或书面,直接或间接),比较充分地掌握有关教育实际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第一手资料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找出科学结论,以指导以后的教育实践活动。
从调查对象的取样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全面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重点调查。
//口头书面、直接和间接从调查目的分类,可以分为:现状调查,区别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
//按调查的手段分类,可分为:口头访问,开调查会,填写调查表,问卷调查,测量评定。
历史法:通过对人类历史上丰富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认识教育发展的规律性,用以指导今天的教育工作。
实验法: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