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合集下载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课题: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上下课铃声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5、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与“信息”有关的基本内容,知道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些情况。

学习了从古至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知道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6、作业布置:课后思考、讨论:你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课后探索:外星人存在吗7、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材概述及教学目标教材名称:《信息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适用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本教案包括第一单元至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与常用办公软件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听得懂,又能做得到。

三、教学步骤第一单元计算机基本概念1.讲授计算机的定义、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了解。

2.通过视频和讲解,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分类和用途,加深对计算机的认识。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就计算机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交流。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计算机的作文。

第二单元计算机硬件1.分析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以及各个硬件之间的关系,并用图示进行说明。

2.借助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进行实物展示和演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外观和连接方式,并亲自操作连接硬件。

3.引导学生从实际角度分析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并进行小组交流和展示。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引擎,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硬件发展动态,并撰写一份观后感。

第三单元操作系统与常用软件1.详细讲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常见的操作系统类型,引导学生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并与他们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进行对比。

2.向学生介绍常用的办公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并通过实例的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份常用软件的使用手册,包括软件的安装步骤和基本功能的使用。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一款软件进行学习和实践,并写一份使用心得体会。

第四单元网络基础知识1.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构成,分析网络与计算机之间的关系,以及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向学生讲解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的特点和作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课题: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上下课铃声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5、本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与“信息”有关的基本内容,知道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些情况。

学习了从古至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知道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6、作业布置:课后思考、讨论:你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课后探索:外星人存在吗7、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知识类型多种多样,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往往喜欢上机操作课,而不喜欢上理论课。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尽量将枯燥的东西讲解的生动形象一点,教师在讲解时,可用风趣的语言,贴近的比喻,引用身边的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认可。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_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_七年级_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材分析】本学期使用的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一学期课本,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将通过理论和实例介绍信息与信息社会的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小学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全部来由农村,由于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缺乏,多数学校都没有开设或开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导致多数学生基本没有信息技术基础,所以升到初中,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了解基本等于零,所以得从零基础开始,慢慢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1个课时完成。

【教学策略】主要运用生活案例、讨论、讲解、归纳等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本节课内容。

【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5.课堂小节。

老师引导,激发学生自己小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课后反馈】经过一堂课的教学,使同学们对于信息及其信息社会有了一定的理解,基本达到预期目的。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活动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第一课时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引入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2.教师归纳:同学们听到、看到的都是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我们的工作、生活离不开信息。

3.提出本单元的任务: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

4.提出本节课的任务:了解周围人的信息需求。

1.听歌曲、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2.了解本单元、本节课的任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让学生明确单元任务及本节课的任务。

确定调查对象1.组织学生分组:两人为一组。

2.让学生在两人小组内交流,选择对方所熟悉的 2 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象,以便于下一活动步骤的顺利开展:通过采访小组同学,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信息。

分组,确定各自的调查对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活动。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收集信息1.出示几种访谈表的样例,或请学生看教材上的调查表样例和学习单。

2.组织各小组进行相互访谈,通过采访小组同学,了解对方身边人的信息需求。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可在课前要求学生提前调查 2 位以上身边的人,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

1.收集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访谈,并填写相关学习单。

1. 将收集信息的活动放在课堂上完成,让学生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活动环节,学生既尝试了通过访谈收集信息,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小组同学提供了信息。

展示交流总结延伸1.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并请一位或几位同学按调查对象的职业和身份,汇总班级同学收集到的信息。

2.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相关学习单:(1)对某些人特别重要的信息,对其他人是否也同样重要?(2)人们需要的信息中,哪些信息容易过时,需要随时更新?(3)从同学们的介绍中,你获得了哪些新的信息?(4)信息有哪些作用和功能?3.小结:(1)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技术(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新技术(例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难点: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课时安排】1个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

【教学过程】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2.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

3.强调信息技术是信息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知识讲解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知识讲解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技术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1【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特征。

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用途,经历信息收集 与交流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 影响,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 伦理、文化、社会问题。

对使用新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课时安排】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一、教材分析本活动任务是:调查周围的人群,了解他们在日常 工作、生活中最需要哪些信息,最 关注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对他们有什么用,以及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获得这些信息。

要 完成这个活动,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访谈收集信息,最后是成果展示与交流。

为此,教材围绕这三个活动步骤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活动内容:第一部分是确定调查对象。

学生可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将各自要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对 方所熟悉的人,如对方的同学或亲朋好友。

第二部分是采访,了解调查对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信息需求。

通过调查学生可体 会到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第三部分是在班级内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并讨论信息所具内容课时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1 活动 2 探究信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2有的特征。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了解信息和信息的特征,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并体验到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特征。

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课时安排1 课时。

三、【教学准备】新课导入所需要的歌曲和图片,如周杰伦演唱的“蜗牛”音频资料、“湖南地图”图片资料。

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上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信息技术教案七年级上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上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进入发展期,每一位参与信息时代新课程的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清楚,这次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变革是观念的变革。

为了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新的课程标准在每门学科的课程目标上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述。

信息技术课程也是如此。

另外,这次课程改革努力体现文理交融,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既有技术性比较强的各种系统的使用操作与设计方面的内容,也有关于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达成课程的目标,一方面教材的编写人员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遴选适当的内容,并从提升信息素养的角度组织内容结构,从而编写出符合课改理念的教材;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原来的“教师讲、学生记与练”的传统教学观,转变为“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的新型教学观,而其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但是,学生的主体性是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形成的,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始终注意领会这个观念,把握这个大方向,另一方面在具体地设计、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时需要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换句话说,教师应该掌握的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导学方法”。

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是“着重引导、适度教导、及时辅导、关键指导”。

那么,怎样具体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方法”呢?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有科学的认识,足够的技术和创造性的教学艺术。

一、科学的认识所谓科学的认识,包括科学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科学地认识学生、科学地认识自己。

1. 科学地认识信息技术课程(1)必须认识到每一门课程都可分为两个层面:方案状态的课程组织和现实活动状态的课程组织。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就是方案状态的课程组织,是各级专家经过研究、协商而拟订,并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查而正式颁布和出版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按照它们执行或者使用。

教师的教案则是现实活动状态的课程组织,是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方案状态的课程组织,结合自己的学生、环境等因素而制订的在自己班级中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第一单元生疏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育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用0.5 个课时完成。

【教学预备】第1 页共27 页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

例如,每天电台中播送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报;各种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

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争论辨析,最终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学问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进展【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知道信息技术(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进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第2 页共27 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技术〔例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进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进展方向。

难点: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课时安排】1 个课时。

【教学预备】关于信息技术进展的历史。

【教学过程】三、信息时代的文化、道德和法律【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了解学问产权保护问题。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

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学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和管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计算机的认识1. 计算机的发展史。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第2课:学习键盘和鼠标1. 键盘的结构和功能。

2. 鼠标的操作方法。

3. 练习打字和鼠标操作。

第3课: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1. 桌面和窗口的基本操作。

2.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3. 应用程序的启动和关闭。

第4课:计算机的基本设置1. 调整系统设置。

2. 设置屏幕分辨率。

3. 安装和卸载应用程序。

第5课:计算机的常用软件1. 认识常用的办公软件。

2. 学会使用Word进行简单的文档编辑。

3. 了解其他常用软件的功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测试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五、教学资源1. 计算机教室:提供足够的计算机设备,保证学生上课时有足够的实践机会。

2.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3. 教学素材:提供一些实例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信息。

六、教学计划第6课: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应用1. 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2. 掌握浏览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3. 学习网络搜索和资料。

第7课:电子邮件的使用1. 了解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养。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教授他们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使用技能。

本教案将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

34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本课程将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定期的课堂测试、作业和实际操作表现,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课程计划为期16周,每周安排2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反馈进行调整。

确保学生在学期结束时能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计算机实验室或多媒体教室,配备最新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网络资源,包括互联网接入和相关的学习网站。

教师团队,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自己应尽的责任。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强烈的环保观念,自觉地保护环境。

重点: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自己应尽的责任。

难点: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强烈的环保观念,自觉地保护环境。

播放一组图片,展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景象(工厂的废水污染了小河,河里的鱼生病了;汽车尾气污染了空气,空气污浊不堪;大量的垃圾堆积如山;森林被砍伐后无法恢复等)。

看完图片,教师请学生谈一谈看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日益恶化,这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义务》。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2.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展示相关图片和实例。

3.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

4.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5.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说出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学生能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教案章节:第二章操作系统使用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2.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设置。

教学内容:1. 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2.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如创建、复制、移动、删除等。

3. 计算机的基本设置,如桌面背景、屏幕分辨率等。

教学步骤:1.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和基本操作,如打开应用、关闭应用等。

2. 演示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设置方法,如修改桌面背景、调整屏幕分辨率等。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2. 学生能正确进行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 学生能进行计算机的基本设置。

教案章节:第三章网络使用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浏览器上网浏览信息。

3. 学会使用电子邮件进行沟通。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如互联网、IP地址等。

2. 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如搜索信息、打开网页等。

3. 电子邮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如写信、发送、接收等。

最新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沪科版)

最新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沪科版)

第1课单元初识Word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实践操作,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难点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一)、启动与退出Word1、教师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1) 快捷方式图标;(如左图)(2) “开始”按钮;(如左图)教学内容、步骤与方法学生活动内容与方式预期效果与备注2、认识Word窗口(如下图)3、关闭Word,退出Word.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退出Word。

提示:启动Word后,系统会自动建立一个名为“文档1”的空白文档,扩展名默认为doc. Word中以doc为扩展名的文件具有特殊的内部格式,一般只提供Word自己使用。

(二)新建与打开Word文档1、新建一个Word文档。

(1)启动Word,选择菜单“文件/新建”如下图:(2)在“新建”对话框中,选择“常用”选项卡,双击“空白文档”图标,或单击“空白文档”图标后再单击“确定”按钮。

(3)新建的文档如下图2、打开一个已有的Word文档。

(1)选择菜单“文件/打开”(2)在弹出的“打开”对话框中,通过“查找范围”选择保存于“本地磁盘(D)”位置处的文档“科技小报.Doc”,”单击“打开?按钮。

(3)单击屏幕下文任务栏上的“文档2”任务条,切换到“文档2”的窗口。

三、保存与关闭Word文档1、保存文档教师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教师要求学生演示保存文档的方法(两种方法)。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电脑基本操作技能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3. 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4.图片、音频、视频的处理和编辑5.互联网应用和网络安全教学时长:建议每周2课时,共40课时。

第一单元:电脑基本操作技能(3课时)1.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2.学习计算机的开机和关机操作3.学习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4.掌握常见的文件和文件夹管理操作5.学习如何使用常见的快捷键第二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6课时)1.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分类和工作原理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3.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了解常见的存储介质和存储设备5.学习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应用第三单元: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10课时)1.学习Word文档的编辑和排版技巧2.掌握Excel表格的制作和数据处理3.学习PPT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展示技巧4.了解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场景第四单元:图片、音频、视频的处理和编辑(10课时)1.掌握图片的编辑和处理技巧2.学习音频的录制和编辑方法3.了解视频的录制和编辑技巧4.学习如何利用多媒体素材制作简单的动画和影视作品第五单元:互联网应用和网络安全(11课时)1.学习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掌握常见的浏览器的使用技巧3.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网络搜索和信息筛选4.了解互联网的常见风险和安全防护措施教学方法:1.情境化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真实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

2.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演示法:通过教师演示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学习技能操作。

教学评价:1.定期进行笔试和实际操作能力考核,测试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

2.分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作业,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作品质量。

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1.4认识计算机 教案

沪科版七上信息技术 1.4认识计算机 教案

《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使用教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四节3、课时安排:1课时4、教学环境:多媒体5、课前准备:计算机部分部件图片二、教学设计1、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②、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的各部分的认识,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①、计算机的发展历史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分类;③、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

本课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本节课通过展示计算机的组成,让学生感悟计算机并不神秘,它只是执行人们编译程序的伙伴。

4、学生分析: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很多处于未知的状态,特别是我们农村中学,本文通过情景教学法,揭示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组成,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5、教学策略分析:本文首先采用问题驱动法,设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然后通过情景教学法,通过演示计算机的结构图和设备图片,展示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认识计算机)。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计算机有什么用途?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总结“计算机应用非常广泛”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二)、问题驱动、情景教学(1)、出示本节课教学任务①、计算机的特点;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③、计算机的系统组成;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意图:采用讲授法,展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4)、在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感性的基础上,介绍一下计算机的各种外设和存储设备。

意图:理论联系实际,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三)、总结归纳,练习巩固,畅想未来(1)、梳理知识,归纳总结(2)、大胆设想,期待创新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海初中信息教案

上海初中信息教案

教案:上海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课程名称:信息技术年级:七年级教材:《上海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如开关机、输入输出、文件管理等。

3. 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如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

4.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如保护个人隐私、安全使用网络等。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3. 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4. 信息技术的安全与道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技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

二、讲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即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获取、处理、传输和应用信息的技术。

2. 教师举例说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如教育、医疗、金融等。

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0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四、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10分钟)1. 教师介绍网络浏览器的基本功能,如浏览网页、搜索信息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使用网络浏览器,学会搜索信息。

五、信息技术的安全与道德(10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如保护个人隐私、防范病毒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使用信息技术时遇到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 操作技能: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3. 知识掌握:学生是否理解了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4. 安全意识:学生是否了解信息技术的安全问题,并能够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走进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技术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特征。

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用途,经历信息收集 与交流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 影响,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 伦理、文化、社会问题。

对使用新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课时安排】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一、教材分析本活动任务是:调查周围的人群,了解他们在日常 工作、生活中最需要哪些信息,最 关注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对他们有什么用,以及他们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获得这些信息。

要 完成这个活动,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访谈收集信息,最后是成果展示与交流。

为此,教材围绕这三个活动步骤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活动内容:第一部分是确定调查对象。

学生可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将各自要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对 方所熟悉的人,如对方的同学或亲朋好友。

第二部分是采访,了解调查对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信息需求。

通过调查学生可体 会到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备注内容课时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1 活动 2 探究信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2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第三部分是在班级内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并讨论信息所具有的特征。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了解信息和信息的特征,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并体验到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的特征。

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课时安排1 课时三、【教学准备】新课导入所需要的歌曲和图片,如周杰伦演唱的“蜗牛”音频资料、“湖南地图”图片资料。

几种访谈表的样例。

【教学过程安排】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2.教师归纳:同学们听1.听歌曲、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备注确定调查1.组织学生分组:两人为一组。

2.让学生在两人小组内交流,选择对方所熟悉的2 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分组,确定各自的调查对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活动。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出示几种访谈表的样例,或请学生看教材上的调查表样例和学习单。

2.组织各小组进行相互访谈,通过采访小组同学,了解对方身边人的信息1.收集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访谈,并填写1. 将收集信息的活动放在课堂上完成,让学生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展示交流总结延伸1.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并请一位或几位同学按调查对象的职业和身份,汇总班级同学收集到的信息。

2.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相关学习单:(1)对某些人特别重要的信息,对其他人是否也同样重要?(2)人们需要的信息中,哪些信息容易过时,需要随时更新?..1、交流并整理、汇总大家收集到的信息。

2.交流、讨论问题。

1.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的意识。

2. 巩固调查成果,梳理知识和拓展应用。

活动2 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备注编写时间:执行时间:总序:4一、教材分析要完成本单元的任务——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首先要通过调查、查阅书刊、访问因特网等途径收集信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其次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最后是对比、分析不同年代人们工作、生活方式的差异,总结、归纳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为此,本活动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途径收集信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对收集到的资料需要进行评价和筛选。

第二部分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并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小组的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是结合前面活动收集到的信息,在班级内展开交流、讨论。

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将经历调查、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自主探究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人们工作、生活影响的相关知识,从而能正确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准备】计算机接入因特网。

各种学习单样例。

【教学过程安排】第1 课时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新课引入1. 提问:请同学们沿着箭头的方向观察下面的图片。

图中的物品有什么变化?各图分别反映了什么信息?2. 归纳并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以上图片展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3. 提出本次活动的任务: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1.观察图片,分组讨论各自的发现,发表自己的见解。

2. 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

1. 通过让学生交流、讨论图片所反映的信息引入活动,让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

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布置任务一的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搜索、书刊查阅等方式,了解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2)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考虑资料的适用性、准确性、时效性。

(3)各组要将组员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归纳好。

2.让各组收集并整理信息。

3. 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信息,最后教师归纳:(1)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利用等的技术和方法。

(2)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递技1. 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信息。

2. 小组成员一起整理、归纳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3.交流。

1. 明确探究任务。

2.通过收集信息,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3. 体验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评价和筛选的必要性。

4. 通过交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出后续活动:了解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1.布置任务二:前面我们了解了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的一些知识,为了更全面、更感性地认识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2.组织各组讨论并确定研究对象及研究角度。

1.明确任务二的内容。

2.小组讨论并填写教材学习单。

1.通过讨论确定探究的主要内容,掌握探究新知识的一般方法。

第2 课时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教学意图引入新课1.承接上一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对象,确定了从哪些角度来研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2.引出任务: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完成任务二:研究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通过复习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开门见山,提出任务。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1.组织学生以小组单位通过各种途径(如上网搜索、查询书刊)收集信息,并填写教材学习单。

2.组织学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得出结论。

(还可以请学生打开教材配套光盘中“教学资源”/“活动素材”里的“信息技术对农民工作影响的案例.doc”和“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案例.doc”,阅读案例,回答问题。

)3.要求各组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小组的研究结论。

1.收集资。

2.小组讨论并填写教材学习单。

3.各组整、归纳总结、分析信息,得出自己的结论,填写教材学习单。

1.让学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多种工具来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展示交流总结延伸1.组织各小组在班级内交流研究结论。

2.组织全班思考、交流以下问题:(1)信息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哪些消极影响?(2)信息技术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避免信息技术的消极影响?(还可以请学生打开教材1.交流、讨论。

1.通过头脑风暴,巩固调查成果,梳理知识和拓展应用。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教学意展示交流总结延伸配套光盘中“教学资源”/“活动素材”里的“信息技术给青少年带来的消极影响.doc”,结合该文章回答以上问题。

)(3)作为一名中学生,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信息社会公民?(还可以请学生打开教材配套光盘中“教学资源”/“活动素材”里的“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doc”,结合该文章回答以上问。

)3.结束语:(1)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谁也无法想象。

信息技术会发展到什么样子,我们也无法预知。

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和发展,未来社会的信息技术也会更加先进。

(2)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今天的学习时光,长大后,你们一定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2.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第一单元教学后记目标评价内容知识与技能是否了解信息的特征。

是否了解各种信息技术。

是否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是否能在收集信息前,分析信息的可能来源,形成获取信息的能否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获取信息。

能否为收集到的信息建立分类文件夹。

过程与方法能否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能否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能否经历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有意义信息的过程。

能否通过归纳、分析、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得出合理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否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能否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是否通过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个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