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情趣:奇情入景教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2018春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黄山记》word教案1

2018春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黄山记》word教案1

黄山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⒈通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表达能力。

3.欣赏课文所描写的黄山奇景、理解作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赞美伟大时代的情感,以唤起学生热爱我们的时代、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激情。

2重点难点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景特点。

3、.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3教学方法1、朗读鉴赏法2、讨论法3.合作探究法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课文检查课下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学生介绍课下学习结果:作者在文中第四部分介绍了哪些景物。

活动2【讲授】授课(一)小组研讨两个问题:这一部分是体现文章主旨的地方,通过设置这两个问题帮助学生体会并总结出文章的主旨。

学生通过问题能够较容易地总结出文章主旨。

①将作者一行人的登山经过和古人作比较,看看情况有什么不同,并找出情况不同的原因。

(可从课文当中划出一些描写古今登山情况的句子来进行比较)答案:和古人相比,作者一行人很容易就登上了黄山,这是因为现在的黄山已经被黄山的探索者和开发者所征服。

②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抒情的内容,总结作者所抒之情。

答案:作者借景抒情,讴歌新时代和劳动人民征服黄山、开发黄山、利用黄山、建设黄山的壮举。

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搜索到的图片,进行配图朗读,共同欣赏对第四部分的黄山奇景的描写。

配图朗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1)学生欣赏课文,体会文章所抒之情。

小组内交流。

(2)欣赏文章语言,注意找出其中所用的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

交流各自欣赏的片断(学生个体不同,各自欣赏情况不同),并讲述欣赏的体会。

(3)学生欣赏后教师设置问题:作者为什么写的这么好?提示学生总结原因:①“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热爱黄山的美景。

②语言生动准确,富有表现力。

③谋篇独具匠心。

通过鉴赏及分析后,总结本课的写作特点及谋篇布局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

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 《三峡》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 《三峡》教案北师大版

《三峡》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排比、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2、掌握文中所引的诗、谚语和典故,并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掌握作者行文的时间和空间顺序。

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3、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根据各个景物的特点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写方法2、把握本文内容翔实,情文并茂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品味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雄伟壮丽的峡谷。

它西起某某奉节白帝城,东至某某南津关,全长1 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美。

今天,请让我们随作家X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略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惊险与激动。

二、作者简介X大杰(1904~1977),某某某某人。

曾在某某大东书局做编辑,在某某大学、暨南大学、某某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校执教。

1949年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中文系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某某党某某市委副主任。

参加过《辞海》、《中国文论选》的编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

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德国文学概论》、《德国文学简史》和《东西文学评论》(全三册)《魏晋文人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另有《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儒林外史>与讽刺文学》等论文多篇。

三、整体感知1、播放三峡的奇丽风光。

领略山水之美。

2、生字、解词(1)生字注音鲤鱼(lǐ)怒吼(hǒu)恐怖(bù)渺小(miǎo)玲珑(líng)潇洒(xiāo)袅袅(niǎo)情绪(xù)短促(cù)崆岭峡(kōng)谚语(yàn)浣妆(huàn)秭归(zǐ)壑(hè)耸立(sǒng)蔚蓝(wèi)峰巅(diān)瞿塘峡(qú)夔门(kuí)滟滪堆(yàn yù)(2)词语解释怒吼:怒,气势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情趣:奇情入景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情趣:奇情入景教案北师大版

情趣:奇情入景设计意图:1.初步了解什么是“情趣”,什么是有情趣之文。

2.懂得面对同一景物,不同的人,因情感不同,从中感受到的情趣也是不同的。

3.明了诗文中景物的情趣,实际上便是作者的情趣;作者感受景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自我;与其说是要观察、贴近生活、事务,不如说阅览、洞悉自我的心灵。

相关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设想:本单元主题为“天人合一”,表达人对大自然的欣赏、赞美与融合,所选的都是与大自然有关的写景诗文。

这些诗文都是具有“情趣之美”的写景文章。

为上“情趣”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课,打下了基础。

“情趣”是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提供范文研读理解是一个重点。

最难的是如何写出情趣来,因此研读语段,学习方法是指导的要点。

在写短文环节,特意准备了秋天的美景图片,奠定基调,勾起记忆,让学生的观察和感受更为直观,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习作点评强调习作的情趣和情景交融,引导学生养成触景生情的习惯,洞悉自我心灵,感受自我表达自我,在人与自然的交汇体验中、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觅得独属于自己的心灵美景。

教学目标:1.了解情趣,品味情趣之文。

2.研读语段,学习描写方法。

3.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奇情入景,写情趣之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概述本单元诗文,引出“情趣”之题导语: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天人对话,即人与自然的对话。

今人徐迟在《黄山记》中描绘了瑰丽的黄山胜景,气势恢宏,诗意盎然,让我们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折服,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魅力了。

李白与敬亭山默契独对,浑然忘我;杜甫登泰山而抒发“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孟浩然沉醉在“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闲适与悠淡的生活情趣里;大隐士陶渊明在《饮酒》中吟唱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诠释了一个天地万物中悠然自得的自我;南朝文学家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富春江的山水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他说,大自然的美景能使人从仕途追求中解脱出来。

北师大版_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_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_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7、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教学准备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准备有关富春江的风景短片及课文重点字词的投影。

设计思路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

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

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

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

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

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

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

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

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著名的景IX?(学生讨论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

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富春江的景色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美”。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拓展阅读《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拓展阅读《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拓展阅读《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1、回顾“感性”的含义。

阅读引文,回顾并明确作者的观点。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

运用作者所讲的方法,学会赏析古诗文,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其中第一个目标是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第二个目标是本节课的重点。

所说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是通过举一些我们曾经学过的古诗文为例,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作者所说的感性的问题,进而学会赏析新的诗文。

因此在重难点的安排上也以第二个目标为主。

2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讲的是专业性很强的创作理论问题。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完全掌握和理解文章有相当大的难度。

因此教参上对此篇的教学说明说的是教材修订时将此篇移至该单元最后,作为了一篇自读课文,由教师自由处理。

但我通过阅读本文,发觉此篇文章对鉴赏和写作很有帮助,是一篇很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文章。

因此我认为这篇文章很有讲的意义和价值,况且现在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考查很重视,考试中常有此类题型,本文正是对鉴赏方法的具体指导,对学生很有意义。

所以我把这篇文章处理成了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之所以难,是因为文章讲的是文学理论,这对于中学生的感性经验来说,都距离太遥远,不切近,学生难以用生活经验直接感悟,也就难以产生阅读的兴趣。

但我想其实所有的文章都来源于生活,只要教师善于抓住关键,善于引导,完全可以讲得深入浅出,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余光中先生这篇文章的最大好处,就是把理性道理用感性来阐发。

有了感性的体验,文章就易于理解了。

本文就“感性”的话题已经谈得非常清楚,观点很明确,就文章本身而言已没有更多讲解的必要,所以在授课内容的处理上,把运用作者的观点去赏析文章作为了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并安排在本节课完成。

由于这个班学生的整体水平较好,理解能力较强,所以在完成学习目标这个方面,考虑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感受去理解、品味诗文的内涵,培养学生赏析古诗文的能力。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实践教案北师大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实践教案北师大版

综合实践志趣(二)学习目标:1.初步懂得什么是“志趣”,寻求自己真实的“志趣”,从学会真诚为文开始。

2.了解文章的优劣,主要不在于词语的修饰,而在于言语主体良好的言语人格、思想修养的贯注。

3.懂得文章品位的崇高是思想的崇高,须从提升思想境界入手,不是人为的作假、拔高。

(三)重点、难点:1.寻求自己真实的“志趣”。

2.学会真诚为文。

(四)教学过程【导入环节】(约2分钟):学生回顾本单元几篇文章,找出这些仁人志士的共同点是什么,再以此体会各篇文章不同的风格。

教案明确:志趣之美还表现在志趣上,即所表现的志向、理想,美好、高远、崇高,充满了乐观、昂扬、向上、自我牺牲的精神。

【自学目标】(约2分钟)(1)初步懂得什么是“志趣”,寻求自己真实的“志趣”,从学会真诚为文开始。

(2)了解文章的优劣,主要不在于词语的修饰,而在于言语主体良好的言语人格、思想修养的贯注。

(3)懂得文章品位的崇高是思想的崇高,须从提升思想境界入手,不是人为的作假、拔高。

【自学环节】1、自学指导(约10分钟). 活动准备:教师指导学生选材,课内课外均可;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朗读节奏。

2.自主学习(约10分钟)a.活动主题:革命诗歌朗诵比赛b.活动方式:全班分4-8组,每组推选2-4人参加比赛。

可单人朗诵,可多人组合朗诵。

【导学环节】(约10分钟)相关理论: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商品化社会里,纸醉金迷的“精彩”世界对人的诱惑和影响,远甚于以往的任何时代,这使大多数人都难以据守心灵的安宁,精神的净土已是物欲横流、红尘滚滚;“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似乎已成为昨天的神话。

写作这一神圣的事业,业已沦为充满喧嚣、躁动、伪诈的名利场。

文学的堕落与学术的腐败,使精神家园绿荫不再。

少年文学天才刚刚起步就大言不惭地将可怜的天赋称金论银,学术大腕居然是不择手段沽名钓誉的文抄公。

而以“应试”和“应世”为目的的语文教育,则成为制造谎言和文字垃圾的作坊,成为培育伪君子——人格分裂症患者的温床。

八年级语文下册“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理趣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理趣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计议论性的或包含议论性成份的文章,能从中明事理、长辩才。

过程与方法学会拟写讲演稿,并锻炼自已的演讲、发言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辩论会,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

活动设计一、读、写、说互动本单元都是议论性或包含议论性成份的文章,讲述了几口才极棒的人的故事,读罢能使人明事理、长辩才。

邹忌、曹刿、唐且、晏子,都善于辞令。

道理本来是抽象的,但他们善于具体地陈诉利害得失,使对方易于接受。

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说得富有“理趣”。

举例:·······本单元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谁说得最有趣、最让人心悦诚服?在小组中说给大家听听。

二、“庄子—惠子杯”最佳辩手大赛“理趣”之渊源,可追溯到庄子下惠子的一场论辩。

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道理都有反方向引申的可能。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有一道理的,“失败非成功之母”也有一定的道理。

愚公移山,就其毅力来说,是有道理的,就其可行性来说,则不如把家搬到山外。

一切论题目都是可以分析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向反面转化,人定胜天,慢工出细活、熟能生巧、知足常乐、开卷有益等,莫不如此。

三、以“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为辩题,定一篇演讲稿。

再分成“正方”“反方”进行辩论,选出最佳辩手若干名,授予“庄子——惠子杯”提示:“庄子——惠子杯获奖参考标准:1、对辩题理解较准确,注意到了“更”的念意。

2、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3、有新鲜、生动、有趣的事例。

4、能迅速抓住对方弱点,进行机智的反驳。

活动方法1、阅读邹忌、邹忌、曹刿、唐且、晏子,都善于辞令的人的文章,从中发现他们的“理趣”,并使读、写、说互动。

2、举行“庄子—惠子杯”最佳辩手大赛以“逆境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为辩题,定一篇演讲稿。

并进行辩论。

活动课时:三课时活动内容在班级内举行一场辩论会1、从班内选出八名选手,四名为正方,四名为反方。

初中语文_探奇景,抒己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探奇景,抒己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探奇景,抒己情”教学设计《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1、领略文章的自然景色之美,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情感。

2、赏析写景的方法,拓展阅读,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

教学重点:赏析写景的方法,拓展阅读,体会借景抒情的特色,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掌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课前活动:1、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熟读课文,并能试着翻译出来。

(第一课时完成)2、搜集有写山、写水的名言名句。

3、搜集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柳宗元其人其文。

资料链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柳宗元贬官之后,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使他寄情于山水。

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了其中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

困居永州的十年永州,在唐时僻远荒凉州司马只是安置流放官员的一种名义上的职务其在永州的十年,是生平最为困厄,最为艰难,心情也最为孤寂郁愤的十年,然而不幸的遭遇,却使柳宗元的才思得到了强烈的激发,发言为文,莫不悲恻动人,寓言、山水游记等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永州八记》,《段太尉逸事状》,《三戒》,《捕蛇者说》等篇章都作于此。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山水游记,书胸中愤郁的散文由于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故称《永州八记》分别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古代称熨斗为钴鉧,钴鉧潭河床底面都是天然石头,凹陷甚深,潭面象古代熨斗,故名之)《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山多水美诗文醉1、师导入语:(提问写山、写水的诗句)我的祖国,巍峨的高山,潺潺的细流,一花一木,游鱼飞鸟,处处让我们陶醉其中。

2018春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黄山记》word教案

2018春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黄山记》word教案

黄山记教学设计1新设计根据高考考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课的特点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教学理论,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设计:1、欣赏课文所描写的黄山奇景、理解作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赞美伟大时代的情感,以唤起学生热爱我们的时代、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激情。

2、欣赏本文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大手笔的写法。

3、通过和叶圣陶的《黄山三日》对比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表达能力。

2教学目标1、培养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可贵精神。

2、学习本文按登山与观察的顺利写景状物,从不同角度描述山势、山路、山色的写法。

3、掌握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式。

3学情分析1、根据学生实际,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己研习,小组讨论。

2、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需要加强引导,提高理解能力。

4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思想内容的理解和独特的谋篇布局特点。

2、难点是一、二部分在全文的结构和表现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对比阅读时对比点的确定上。

5教学过程导入:作者简介:徐宏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明末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他是我国明代伟大的地理地质学家、旅行探险家、游记文学大家,是驰名中外的文化名人。

他自幼博览群书,对科举不感兴趣,立志以毕生精力考察祖国的地理面貌。

-从二十二岁起,直到五十六岁逝世时为止,三十四年的时间,只身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的旅行日志经过后人整理成书,留给我们一部洋洋六十余万言的巨著《徐霞客游记》。

这部著作融山川地貌、风景名胜、民族风情、风俗特产于一体,是全方位展示我国明代历史文化与自然地理的百科全书,为我国旅游界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新课:写作背景:徐霞客曾经两次游黄山,第一次再1616年冬末春初,山上冰雪覆盖,没有能够尽兴,写有《游黄山日记》,1618年秋,他又一次游黄山,写了四篇游记。

由于这次是重游,记叙的重点在上次每见到的奇景,所以对上次游记有所照应。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情趣:奇情入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情趣:奇情入景

习作练习
观察“校园的早晨”图片,运用景物描写写一 段话,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150字以上)
写景方法
抓住特征 注意顺序 调动感官 运用修辞 发挥想象
怎样做到寓情于景?
朱元思 韦应物 陶渊明 柳宗元 鲁 迅
摒弃功名、淡泊人生 无奈悲伤、悠闲宁静 悠闲自得、恬静舒适 排遣抑郁、凄凉孤寂 回忆童年、热爱自然
奇以 情情 入选 景景
“心中景” “我手写我心”
作品欣赏
恬静的小林 尽管金黄的太阳在树
叶尖、枝丫端挑逗地打着
层呼哨,恬密静林却安依宁然如狂舞 林尽 了溪一,平夜此日的时里少仿叮女佛咚,也歌沉怕唱睡惊的不醒小醒了。 染 沉睡的绿如美果人以,另也不跳跃
嬉笑,只外是一规种规心矩情矩沿山
道缓缓流观动看,图宛片若一首恬
生机勃勃的早晨 静的催眠(曲惊。喜、烦
早晨的阳光像个调皮的男孩儿,欢快地跳跃着躁,等吵)醒,了会原本
(志趣、志向、情调、趣味、兴趣、情义……)
群峰耸立
经鸢 纶飞 世戾 务天 者者 ,, 窥望 谷峰 忘息 反心 。;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 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胸襟恬淡,情怀忧 伤。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 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 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 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 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 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 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 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 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 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 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 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表达交流—情趣教案 北师大版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表达交流—情趣教案 北师大版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
时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1课时
备课
总数
第3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揭示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本单元课文的话题都比较新潮,很有意思,从选择的题材及切入角度看,显得很机智,把本来很可能是枯燥的事情写得趣味盎然。这种“趣味”不是一般抒情的趣味,而是和作者的机智联系在一起的,称为“机趣”。
3.机趣是一种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隐含表达。歌德的机趣是诗人的机趣,所以它隐含的情理机智而浪漫,又带着挖苦。这种机趣,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给思维一片开阔地而让其驰骋,使思想彻底地进行一次解脱与放松。这里所谓的“机趣”,就是指言语机智、匠心独运,通过言说的聪明显现智慧。具有“机趣”的言说,是读起来、听起来使你眼睛一亮、会心一笑的言说。
2.德国大诗人歌德与一位尖刻的批评家在一条小路上相遇,这位批评家傲慢地说:“我绝不给一个傻瓜让路!”而歌德却说:“而我正好相反。”说着让在了路边。你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哪些词来概括歌德?(可能出现词语为:幽默、讽刺、诙谐、机智、挖苦等)探讨:歌德的话隐含什么意思。(答案:你是傻瓜。)探讨:如果直说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学生的回答肯定会有很多种,但可归纳为不能给对方和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五、学生讨论、更正,教师点拨。
机趣表现在说话中是机智,那么你能说出下面故事中机趣的类型,并把它运用到写作中去吗?另补充两种类型。
六、当堂训练。说出下面故事中机趣的类型。
1.一日,曹尚书见解缙穿着绿衣,就出口道:“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绪见曹尚书穿着红衣,就脱口对出“落汤螃蟹着红袍”的对子。
2.一位女主持人在观众掌声中走上台时不慎摔倒,她站起来从容地说:刚才我被大家的热情倾倒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拓展阅读《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拓展阅读《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拓展阅读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教学目标】1.应理解作者阐述的观点,学习赏析文章的方法,提高审美趣味。

2.应能结合课文观点,联系实际阅读,品评作品,鉴赏文章。

【教学重点】1.文章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还有哪些具体的观点?2.文章的表达还有何特色?【教学难点】1.文章最为鲜明的写作特色是什么?2.透过本文,理解余先生的文学观点和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测试1.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

重点字词:感性新颖葳蕤平庸警策冉冉奇笔俯瞰逊色空前感性淡薄气竭力衰感性恣纵应该富有感性敏锐的感官经验写景的上策是叙事,再静的景也要把它写动描写感性的后果(效果)奇笔色调领域更宽夺目的色感与光感2.请学生交流预习体会,并谈谈自己对余先生的了解。

3.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

(二)导入示例本文可以这么导入: 游记是余光中散文书写中的一项重要成绩,从《左手的缪思》到《日不落家》,计有四十六篇之多。

除了游记体之外,并有中国传统游记的论述四篇,显见余光中对游记的偏爱。

论述与创作并驾齐驱,可见他试图透过知性的论述去思考游记的本质,而尝试在这两者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之下建构他游记的书写风格。

那么余光中对中国山水游记有哪些论述和思考呢?一起来学习第八课《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

(三)学习课文1.理清作者思路。

播放朗读录音,请学生找出本文的主要的观点。

[教学参考]:本文总的观点和最主要的观点就是文章第一段说的,游记“应该富有感性”;“所谓‘感性’,就是敏锐的感官经验”,“是指它在写景叙事上强调感官经验,务求读者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历其事”。

2.课堂研讨:文章除了主要的观点外,还有哪些具体的观点?[教学参考]:最主要观点即总观点:富有感性。

在这“应该富有感性”的总观点下,文章交错提出了五个具体观点:调动多种感官;写动态的景;写感性的效果;丰富宽广精细绚丽的色彩感;奇笔妙句使叙事的感性更为鲜明。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表达交流—情趣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二中八年级语文下册 表达交流—情趣教案 北师大版 教案
七、布置作业:
课本85页:以《XXX面面观》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把你的“发现”机智地表达出来。
八、板书设计:机趣的类型与方法
浪漫型 方法:对象移换
谨慎型方法:转换概念
挖苦型 方法:矛盾法
和谐型 方法:宽容法
7.学生讨论事例之2,明白机趣类型之二
8.学生讨论事例之3,了解机趣类型之二
9.小结
6.教师提问
7.课件出示歌德让路的故事,探讨形成对机趣的理解
8.课件出示事例1探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请学生回答为什么填雪字。回答:雪不仅是钓的背景,其实更是钓的对象。垂钓落进江里的雪花,给人一种多么广阔的思维空间。柳宗元的机趣也是机智浪漫的。这种类型的机趣,通常采用关键对象移换的方法,在柳宗元那里“鱼”被换成了“雪”,通过这种移花接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板书:浪漫型 方法:对象移换
3.机趣是一种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的隐含表达。歌德的机趣是诗人的机趣,所以它隐含的情理机智而浪漫,又带着挖苦。这种机趣,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给思维一片开阔地而让其驰骋,使思想彻底地进行一次解脱与放松。这里所谓的“机趣”,就是指言语机智、匠心独运,通过言说的聪明显现智慧。具有“机趣”的言说,是读起来、听起来使你眼睛一亮、会心一笑的言说。
(2)事例2:建国初期,面对外国记者对中国银行资金储备的提问,周恩来回答为18元8角8分。这是政治家的机趣。演示周总理的画面,总理为什么这么回答?它的目的是为了扼制住对方的思维和发言,达到交流上的主动。
(3)事例3:罗斯福从港口出来,他的朋友问“听说那里要建一个潜水艇基地,情况怎么样?”罗斯福问:“你能某某吗?”朋友说能,如果你是罗斯福,你会如何回答朋友?学生回答很有可能是“我也能”。周恩来与罗斯福的机趣维护了国家的某某与尊严,符合政治家的身份。这种机趣的方法,往往是采用概念移换的方法,外国记者问的是资金储备,周恩来巧妙地换成了面值总额。罗斯福的朋友认为他能为罗斯福某某,被罗斯福换成了自己为国家在朋友面前某某。这种机趣以诙谐也就是“逗”为最高境界,在“逗”中争取主动与成功是该类机趣的最终目的。它的出发点是谨慎的。教师板书:谨慎型方法:转换概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情趣:奇情入景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情趣:奇情入景
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的 眼睛,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生 活处处是美景,热爱生活吧,生 活之景中处处播撒着阳光、快乐、 美丽,祥和……
第一板块 融情入景引出奇情
情趣:奇情入景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准确地提炼出文中不同景色所抒写的不同情感。 (2)带着情感去寻找自己的“心中景”。 (3)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欣赏能力和阅读积累能力。 (4)能准确地透过景色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热爱大自然,在美好的大自然中 表达自己的情感。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 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 一般滋味在心头。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三板块借用别人的景致抒写自己 内心的情感
第四版块寻找自己内心的景色
老师寄语:
第二板块 奇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抒写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舟自横”并不仅仅是客观的景象,而 且是诗人无牵无挂、怡然自得的姿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趣:奇情入景设计意图:1.初步了解什么是“情趣”,什么是有情趣之文。

2.懂得面对同一景物,不同的人,因情感不同,从中感受到的情趣也是不同的。

3.明了诗文中景物的情趣,实际上便是作者的情趣;作者感受景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感受自我;与其说是要观察、贴近生活、事务,不如说阅览、洞悉自我的心灵。

相关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设想:本单元主题为“天人合一”,表达人对大自然的欣赏、赞美与融合,所选的都是与大自然有关的写景诗文。

这些诗文都是具有“情趣之美”的写景文章。

为上“情趣”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课,打下了基础。

“情趣”是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提供范文研读理解是一个重点。

最难的是如何写出情趣来,因此研读语段,学习方法是指导的要点。

在写短文环节,特意准备了秋天的美景图片,奠定基调,勾起记忆,让学生的观察和感受更为直观,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习作点评强调习作的情趣和情景交融,引导学生养成触景生情的习惯,洞悉自我心灵,感受自我表达自我,在人与自然的交汇体验中、在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觅得独属于自己的心灵美景。

教学目标:1.了解情趣,品味情趣之文。

2.研读语段,学习描写方法。

3.运用情景交融的方法,奇情入景,写情趣之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概述本单元诗文,引出“情趣”之题导语: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天人对话,即人与自然的对话。

今人徐迟在《黄山记》中描绘了瑰丽的黄山胜景,气势恢宏,诗意盎然,让我们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折服,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魅力了。

李白与敬亭山默契独对,浑然忘我;杜甫登泰山而抒发“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孟浩然沉醉在“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闲适与悠淡的生活情趣里;大隐士陶渊明在《饮酒》中吟唱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诠释了一个天地万物中悠然自得的自我;南朝文学家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富春江的山水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他说,大自然的美景能使人从仕途追求中解脱出来。

这一篇篇充满情趣的诗文无不是文人骚客们把独特的自我情思寄于自然山水景物,完成了人与自然的对话,完成了自我表达。

今天我们就一起研讨情趣和如何写出有情趣的文章。

二、读文悟意,感受“情趣”之旨1.读文悟意,说说“情趣”指导语: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到78页,读有关“读、写、说互动”文字,谈谈你对情趣的理解。

学生活动:默读短文,独立思考,然后举手回答。

预测学生的回答:生1:情趣是情感、兴趣的结合。

是有个人趣味的特殊的情。

生2:我觉得情趣是欣赏景物时的独特情感,独特的感受,也受作者当时情绪的影响。

生3:我认为情趣是人对景物的趣味。

有了趣味,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和看到的景物融合到一起。

教师明确:情趣是志趣、志向、情调、趣味、兴趣、情意。

过渡语:同学们说得不错,情趣是作者独特的感受。

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是多种多样的。

大自然的清风明月、寒山澈水、鸣蝉猿叫、浓荫山涧无不充满情趣,寄寓人们的情怀。

2.读文悟意,说说观察与感受教师指导:情趣不仅源于对客观存在的观察,更源于对客观景物的感受。

例如,1980年10月,艾青夫妇应邀访问美国时,观赏了驰名中外的爱荷华秋景,艾青的妻子高瑛,在书简里对这迷人的景色作了异常详尽的描述:丰富多彩的秋叶,有深红的、浅红的、鲜红的、杏红的、紫红的、玫瑰红的。

红得透明,红得有光泽,红得有水分……有的满树红似火;有的艳丽而辉煌,像一顶巨大的凤冠;有的树红黄绿三色为一体。

颜色的层次很多,从浅到深,从简到繁……同样面对这一景色,在场的艾青从满城红叶中得到触发,随即写下了《爱荷华的红叶》这首小诗:秋天了爱荷华的树叶红了红得像桃花红得像彩霞红得像鲜血红得像火海在阳光照耀下整个爱荷华都燃烧起来了提问:面对同一景色,高瑛和艾青在作品中的表现有何不同?学生默读课件中的短文,独立思考,然后举手回答。

预测学生回答:生1:第一段,记述了爱荷华景物不同层次的红颜色,以及三种光泽,和不同的红树的形态。

把爱荷华的红叶详细而又有层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生2:第一段,作者对秋叶的描写,是客观的,不带有作者的个人情感。

生3:第二段明显加入了作者的情感,“桃花、彩霞、火海、燃烧”这些比喻正包含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体现了作者那颗赤热的心,以及对爱荷华的热爱之情。

教师小结:同学们分析很好,第一段,主要运用的是观察,给我们展现了自然的图画。

第二段主要是景物给作者的主观感受,是诗人心灵中的图画。

写景,实际上是借景物图像来表现“心灵的肖像”。

所以情趣之文,都少不了作者的主观感受。

不仅同一景物不同季节给人感觉不同,而且同一时间,同一种景物,不同的人,因情感不同,从中感受的情趣也不同。

三、重温经典,体会“情趣”之独特重温学过的经典课文,体会“情”是如何入景的。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侧重触景生情。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寄情山水,写了“永州八记”,此为第四篇。

作者写道:“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又写道:“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乐情入乐景。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这是“幽境”生“怆”情。

情随景变,触景生情。

朱自清的《春》,侧重景语即情语。

朱自清的这篇散文在描绘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的同时,表现出了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是我们学习“情趣美文”的典范。

大家对它也很熟悉。

请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趣的短语、句子,说一说景是如何传情的。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教师明确:作者运用修辞、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写了花草的鲜嫩、繁盛,表现了春天的生机,表达了独特的喜悦之情。

四、研读语段,叩问“情趣”之道,学习描写方法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那么作家们是如何生动、形象地用文字借景传奇情的呢?这是有方法的。

我们这就学几招常用易学的吧。

1.描写方法一:使用修辞,生动形象。

(比喻、拟人、引用、排比、夸张等)比喻《秋天的雨》(张爱玲)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

明确:用比喻修辞写出雨天的沉闷。

拟人《秋天》(学生习作)冰清玉洁的小白菊,金丝怒放的龙爪菊,亭亭玉立的大丽菊,它们你挤我,我挤你,争着从那翠绿的叶浪中,探出可爱的脸儿来。

好像是一群漂亮的小姑娘亲热地拥抱在一起,嬉笑着,打闹着。

明确:用拟人手法写出菊花的怒放。

引用《秋天的纪念》苏轼这个大才子,他的笔下既有色彩斑斓的无色之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又有往事如烟不可追忆之苦,“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还有人生如梦不堪回首的浩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苏轼《西江月》)明确:引用苏轼的诗句来写苏轼这个大才子。

2.描写方法二:调动多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角度描写。

从视觉上绘其形,从听觉上摹其声,从触觉上写其感,从嗅觉上写其味。

《听潮》鲁彦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他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明确:同时用五种感官描写海潮。

3.描写方法三: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动静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写景方法,写作时可以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的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明确:这段描写前一句是静景,后一句是动景。

4.描写方法四:作比较。

《故都的秋》郁达夫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秋色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于骆驼。

明确:运用比较手法,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比较,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喜爱。

五、随堂创作,奇情入景,写“情趣”之文人的情绪有喜、怒、哀、乐、爱、恶、惧、忧等,只有我们的心情邂逅的山水,激荡了我们的生命体验和情感,那才叫风景,把这样的风景写出来,那才叫独一无二的自我表达。

用心灵写作而不是头脑,心灵是什么,是眼睛、鼻子、耳朵、皮肤,是记忆中一切的触摸。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秋天的风景照片,也许能勾起你的某段记忆,请同学们至少运用一种方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表达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情趣,把你心中的秋天写出来。

写作要点提示:描写生动、情感独特、情景交融。

六、习作点评:你写我评,佳作共享1.活动步骤:〔1〕组内评选。

四人一组,各组推选出一篇最好的语段,在组内交流,并推选一位同学点评。

〔2〕其他同学认真听,指出文章中有哪些写作的优点值得你学习;还有哪些不足之处,或者是不如你的地方。

点评分两步,学生点评和教师补充。

2.点评要点:文章使用了哪些描写技巧?文章表现出的感受是否独特?是否是独有的生命体验?七、教师小结这堂综合实践课我们理解了“情趣”,品赏了“情趣”之文,学习了描写的方法,写了表达自我独特情感的语段。

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心灵,变成一个“多情”且“善感”的人。

八、布置作业余光中说:写景的上策是叙事。

可以从叙事开始,把刚写的情景交融的语段作为核心语段,把它扩写成一篇500字的散文。

板书设计:情趣奇情入景情景交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