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菲律宾政策的开端

合集下载

美国殖民地财政管理与菲律宾金汇兑本位制的建立

美国殖民地财政管理与菲律宾金汇兑本位制的建立

美国殖民地财政管理与菲律宾金汇兑本位制的建立作者:肖艺伟来源:《东南亚纵横》2021年第01期摘要:1903年菲律宾金汇兑本位制的建立是美国金融势力进入亚洲的开端。

学界通常认为,美国在菲律宾建立金汇兑本位制是用现代的金本位制替代了落后的亚洲白银本位制。

事实上,银本位制在菲律宾长期流行是由于它符合馬尼拉商业群体的诉求。

美国殖民政府在菲律宾推行金本位制是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因为在银本位制下,金银比价波动让财政平衡很难实现。

因此,在殖民财政管理的利益需求下,殖民政府将菲律宾比索与金本位美元的汇率固定下来,确立了金汇兑本位制。

这使菲律宾脱离亚洲白银货币区,成为宗主国的经济附庸,导致本土商业群体利益受损。

关键词:美国殖民政府;马尼拉商人;白银货币区;金汇兑本位制;财政管理[中图分类号] F81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21)01-102-10引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亚洲许多地方出现了货币体系转型。

在此之前,随着几个世纪以来亚洲贸易圈的扩大,在流通领域形成了以白银货币为主、各类货币为辅的国际货币格局。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印度和东南亚等地相继沦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出现了宗主国主导下的货币体系转型。

此次转型的结果是亚洲地区在货币上被纳入了由欧美国家所主导的国际金本位制体系。

1893年,当国际白银价格急剧下跌时,英印殖民政府颁布了禁止印度地区白银货币自由铸造的法令,并在1899年将印度卢比与英镑之间的汇率固定下来,在印度建立了与宗主国货币挂钩的金汇兑本位制。

在东南亚地区,英属海峡殖民地曾尝试按照亚洲地区货币的实际状况施行白银本位,但1906年同样开始建立金汇兑本位制,规定1海峡元等于28便士,将当地流通货币与宗主国之间的汇率固定下来①。

与英属印度和海峡殖民地不同,菲律宾的金汇兑本位制是在新崛起的美国的主导下建立的,是美国金融势力进入亚洲地区的开端。

它是亚洲地区货币体系转型的一部分,是美国殖民政府将宗主国的金本位制引入以白银流通为主的菲律宾的产物。

马尼拉简介

马尼拉简介

航空
● 马尼拉国际机场(Manila Ninoy Aquino International Airport)(NAIA)位于马尼拉市南郊,距市中心约 10千米。菲律宾航空公司和主要外国航空公司均提供菲律宾到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和城市的航线。中国南方 航空公司每天有从北京和厦门前往马尼拉的航班以及隔天从广州飞往马尼拉的航班,菲律宾航空公司有隔天 从北京和上海到马尼拉的航班以及每天从厦门飞往马尼拉的航班。在有联程机票的情况下,必须在飞机起飞 之前72小时以电话通知航空公司,以确认搭机。国际机场离境税是P750,必须现金支付(比索或美元)。 马尼拉与菲律宾境内的宿雾和雷加斯比等城市也有航班,由于竞争激烈,票价较低,建议多询问几家航空公 司,或者在一些网站上直接查询最低价航班,如携程,微驴儿,去哪儿等,国内机场离境税是P200。
旅游
● 黎刹尔公园
● 马尼拉是一座富有浓厚热带情调的城市,也是东南亚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城内可供游览的名胜 很多。位于马尼拉市中心的黎刹公园,占地58公顷,它原名鲁纳达公园,后来为纪念菲律宾的民 族英雄黎刹尔博士而改名为黎刹尔公园。黎刹尔博士是个教育家,同时也是文学家和艺术家。他 早年学医,后从事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斗争,领导人民完成了以1862年卡比特运动为开端的独 立运动,1896年12月30日被殖民统治者杀害,年仅35岁。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公园里铸有 他的铜像,每天有两名警卫守护。黎刹尔公园中,有吸引人的中国式庭院,院内有假山,入夜, 七彩的装饰灯把庭院打扮得辉煌美丽。
● 商业中心
● 马尼拉还有一些著名街道,也是旅游者观光的地方,阿亚拉街原是西班牙财阀阿亚拉的私有土地, 经过多年的不断扩建发展成为今日繁荣的商业中心。这里集中了许多公司、餐厅、商店、电影院 和马尼拉第一流的饭店,马卡蒂商业中心、帕尔大厦和不少外国大使馆也在这个地区。埃斯柯达 大道在巴石河的北侧,从西班牙统治时期起,就是一条繁荣热闹的街道,两旁商店、餐厅林立。 黎刹尔路是一条电影院和商店集中的繁华街道,在其后方是古老的唐人街——王彬街。王彬本是 个华侨印刷工,在参加菲律宾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中有过功劳,因此,菲律宾人民及这里的 侨胞一直纪念着他。唐人街是一条以石块铺成的狭窄街道,两旁布满了中国商店,大部分都有中 文招牌。店面之上是小巧玲珑的骑楼,其街景很像我国旧时广州的格调,街口立有纪念中菲友谊 的一座牌楼,还有一尊华侨王彬的铜像。观光的马车来往奔驰,使整个“中国城”生气盎然。

菲律宾 进出口

菲律宾 进出口

菲律宾进出口菲律宾是农产品短缺国家,对外贸易对菲律宾国内农产品供求平衡意义重大。

菲律宾进口农产品种类很多,但以粮食、奶类、饲料、肉、蔬菜水果为主,进口额占60%以上;出口农产品以椰子类、水果类、水产品类为主,出口额占70%。

中国与菲律宾农产品贸易额和比重都还较小,但双方开展农产品贸易的前景十分广阔。

一、菲律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农产品国际贸易是调整本国农产品供求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推动本国优势农产品发展的重要动力,菲律宾政府积极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

近年来,菲律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保持在49亿美元左右,占菲律宾对外贸易总额的7-8%。

进口29亿美元左右,占菲律宾总进口额的9%;出口20亿美元左右,占菲律宾总出口额的5%;逆差9亿美元左右(6.7-11.1亿美元)。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菲律宾农产品对外贸易处于萎缩状况,从1997年的54.4亿美元减少到2001年的48.4亿美元,降低了11%。

菲律宾是一个农产品较短缺的国家,许多重要的食物和农业生产资料靠进口满足国内供给平衡,进口的品种类型很多,主要的有粮食、奶制品、畜禽饲料、烟草、蔬菜水果、畜禽肉类、水产品、棉花、大豆及农用化肥、农业机械等。

从1997-2001年资料看,菲律宾农产品进口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食物类进口占菲律宾农产品进口的主体。

食物类包括鲜活动物、肉、奶制品、水产品、粮食、蔬菜水果、食糖、咖啡、饮料、畜牧饲料等,1997-2001年平均年进口额19亿美元,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64%。

化肥进口额1.8亿美元左右,占 6.1%;烟草进口额1.3亿美元,占4.6%。

二是食物类进口中以粮食为主。

粮食(包括小麦、稻米、玉米)是菲律宾第一大进口农产品,进口额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5.3%;奶制品是第二大进口农产品,进口额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2.6%;畜禽饲料进口额占9.4%,蔬菜水果和肉类进口额各占4.3%,水产品占3.1%,咖啡、棉花、大豆等各占2%左右。

东南亚国家政治制度

东南亚国家政治制度

菲律宾政府与政治一、菲律宾的历史(一)独特的殖民历史1、西班牙统治(剥削和压迫性):拒绝给菲律宾人政府职位、拒绝给菲律宾人教育、带来了基督教,并且基督教在政治中起支配作用、产生了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奠定了菲律宾反殖民统治革命的基础。

2美国统治(1899年,仁慈统治):建立文官政府,促进了高级文官职务的菲律宾化,最终目标是建立菲律宾自治政府、在菲律宾人中免费普及教育,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1932年美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规定10年过渡期后给予菲律宾独立。

(二)1946-1972年的民主制:美国式总统制。

治理失败:经济停滞、贪污腐化。

(三)1972-1986年马科斯独裁统治:1965年选举以反对贪污腐败当选。

1972年颁布法令实行军管,名义是反对共产党等叛乱势力和寡头政治集团,初期治理较有成效,治安良好、打击了家族政治,经济发展较快,但后期裙带政治、贪污腐化二、菲律宾政治制度(总统制)1.政府机构分为三部分:总统及其领导的行政机构;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最高法院。

2.宪法:1935年美国为其制定的宪法,体现美式民主和维护美国利益。

1973年马科斯军管下全民公决通过的宪法,实质是使马科斯独裁统治合法化。

1987年阿基诺夫人制定的宪法,重在限制总统权力、防止独裁政权的重现,还规定了地方自治。

3.总统:(1)总统的地位和职责、产生方式国家元首,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发挥礼仪性职能;又是政府行政首脑,行使最高行政权。

直接选举,任期六年,不得连任。

(2)副总统的地位、职责和产生方式:辅佐总统,总统的潜在继任者(继任顺序:副总统-参议长-众议长-下次选举);独立选举产生(不是与美国捆绑式的),因此总统与副总统可能来自不同的党派。

任期6年,可以连任一届。

(3)总统与副总统的关系问题:副总统可能被任命为内阁成员,更多的时候是“备用轮胎”;不同的党派背景和对权力的竞争,导致总统与副总统经常同床异梦,对立拆台。

(4)总统的权力:任免权(但须国会同意)、财政和预算权(总统决定政府财政和预算,但需经国会审批。

世界当代史——精选推荐

世界当代史——精选推荐

世界现当代史导言( 2 学时)一、世界现代史研究的对象和基本内容(一)研究的时间范围(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至今天)关于世界现当代史的开端,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传统的观点是从1917 年开始。

理由主要是:认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胜利了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为建立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迈进的里程碑,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

叙述的主要内容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

同时,世界现当代史也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走向衰落、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历史。

对于世界现当代史的结束,没有人提出异议,原因很简单:昨天发生的一切均可纳入该门课程的范畴。

只是因为编写过程中,为了叙述的便利,往往把时间界定在 20 世纪末期。

(二)研究的对象与内容同其他历史类课程一样,该门课程研究的是 20 世纪,以及新世纪初的世界历史,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但因为国家力量大小的不同,在国际社会中的发言权不同,因而,更多地侧重讲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涉及数量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内容较少。

探讨的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内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现象,总结若干经验教训,以利于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培养爱国主义、世界主义的胸怀与眼光。

二、世界现当代史的分期世界现代史的分期在学术界尚有争议。

同时流行着三种标准:⑴一种是传统的标准:由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翁,是决定历史的因素,所以,一般来讲,用无产阶级革命来划分;⑵第二种是按国际关系的发展阶段来划分;⑶第三种是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来划分。

这是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的观点。

他在《世界历史》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应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来重新编写世界史的体系。

本人采用第一、第二两种标准相结合的办法来划分。

因为按无产阶级革命来划分过于传统,有点落后于时代;用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来划分,过于超前,由于本人对现代化理论的掌握程度还不够准确、熟悉,且学术界还在探讨阶段。

美西战争名词解释

美西战争名词解释

美西战争名词解释美西战争是美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次战争,此次战争的胜利不仅确立了美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也开启了美国国内的社会变革。

在这场战争中,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分别进行解释。

1. 西班牙帝国西班牙帝国是指西班牙政府在16世纪至19世纪期间建立的一个具有广泛领土的大帝国。

在美西战争期间,西班牙仍然拥有美国的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古巴等殖民地。

2. 《马尼拉湾报告》《马尼拉湾报告》是美国海军准将杜威在1898年5月1日对西班牙舰队进行的突袭行动的一份报告。

此次突袭行动成功摧毁了西班牙舰队,为美国在美西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过度期过度期是指美国政府在1846年颁布的一个法案,该法案允许美国陆军向西部派遣士兵,但要求他们要保持“防御性质”。

这个法案被解读为允许美国在西班牙-美国战争中使用武力。

4. 群岛政策群岛政策是指美国政府在1898年宣布的一项政策,该政策将美国作为一个强大的殖民帝国,并提出了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和古巴等地区作为美国的殖民地的计划。

5. 洲际铁路洲际铁路是19世纪美国西部扩张的一个重要标志。

美国政府通过政策鼓励铁路的建设,使得西部地区的开垦和开发变得更加容易。

6. 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是19世纪美国政治运动的一个名称,该运动主张政府应该更加关注农民和劳工阶层,同时反对财阀和大公司的垄断。

在美西战争中,民粹主义者对战争和美国外交政策持批评态度。

7. 邦联邦联是美国南方在内战期间建立的一个政治组织。

邦联政府反对奴隶制度的废除,并试图通过武装起义保护其利益。

在美西战争中,邦联政府的支持者主张支持西班牙,并认为美国参与战争是荒唐的。

8. 黄龙带黄龙带是中国一条重要的自然景观线路,其穿越的地区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观。

在美西战争期间,黄龙带对美国角色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其中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就曾一度被美国海军占领。

9.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期美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菲律宾的计划制度

菲律宾的计划制度

菲律宾的计划制度导言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国家发展计划在推动国家经济、教育、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菲律宾的计划制度,以及这一制度对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计划制度的背景菲律宾的计划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之初。

菲律宾在1946年获得独立后,开始设计和实施一系列的国家发展计划,旨在加快国家经济发展,并提供人民更好的福利。

二、菲律宾的国家发展计划1. 马尼拉宣言:马尼拉宣言是菲律宾于1976年推出的第一个国家发展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在社会经济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强调了加强农业、工业、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性。

2. 菲律宾2021:菲律宾2021是菲律宾政府于2017年制定并实施的,旨在在2100年之前将菲律宾打造成富裕而幸福的国家的计划。

该计划侧重于解决贫困、提高教育和健康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3. 中期发展规划:菲律宾的中期发展规划是根据马尼拉宣言和菲律宾2021制定的,旨在在中期(通常为6年)内实现国家发展目标。

该计划包括了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将其分配给相关机构和政府部门来实施。

三、计划制度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菲律宾的计划制度使得国家发展目标得以提前规划和制定,确保了政府在决策和资源分配方面的高效性。

通过明确目标和行动计划,政府能够更好地协调各部门和机构的工作,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2. 挑战:然而,菲律宾的计划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分配和执行监督不足可能导致计划的失败。

其次,政府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到不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否则可能导致计划的不公平性。

四、计划制度对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影响菲律宾的计划制度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国家发展计划,菲律宾政府能够吸引外国投资、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并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此外,计划制度也有助于提高教育和健康水平,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

美国历史大事年表1607.5 英国伦敦公司在弗吉尼亚的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居留地。

1620.12.26 英国清教徒移民乘“五月花”号轮漂洋到达普利茅斯,在船上通过了五月花号公约。

1636.10.28 美国第一所大学——哈佛大学在马萨诸塞的坎布里奇成立。

1740 丹麦人维特斯·白令受俄国人雇佣,抵达阿拉斯加进行探险。

1752.6.15 本杰明·富兰克林在风暴中放风筝,证明闪电是一种电,并发明避雷针。

1765 英国颁布印花税条例。

因遭到抵制而在次年3月被废除。

1767 英国颁布唐森德税法。

1770年废除,只保留对茶的征税。

1773.12.16 波士顿发生倾茶运动,以抗议茶叶条例。

1774.9.5 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抗议英国的行为,呼吁人民起来斗争。

1775.4.19 列克星敦和康科德人民对英军进行反抗,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1776.1.9 托马斯·潘恩发表小册子《常识》。

1776.7.4 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草案。

1784.8.30 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的广州进行丝茶贸易,中美关系由此开始。

1784.9.21 美国第一份日报《宾夕法尼亚邮船和每日广告》开始发行。

1786.12.26 马萨诸塞州爆发由丹尼尔·谢斯领导的起义。

1787.5.25 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草拟了新宪法。

1789年3月4日,宪法正式生效。

1787.7.13 联邦国会通过西北土地法令。

1789.4.30 美国联邦政府成立,乔治·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

1789.9.24 根据联邦政府条例,最高法院成立。

1791.12.15 美国宪法增列十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

1792.4.2 美国国会通过造币法,在费城建造一座造币厂。

1794.11.19 美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签定杰伊条约。

1800.12.1 联邦政府首都从临时所在地费城迁往华盛顿特区。

1803.4.30 美国从法国拿破仑手里廉价购买路易斯安那全部土地,使美国领土面积增加一倍。

论1898~1935年美国在菲律宾经济政策的旧殖民性——以国际比较视角和档案为基础的分析

论1898~1935年美国在菲律宾经济政策的旧殖民性——以国际比较视角和档案为基础的分析

的全部土地。10 年颁布的组织法对购买和转让 国家 92 的土地做 了限制。个人 限于 1 公顷 , 6 组织或公司限于 12 公 顷⑦ 04 。对 购买土地数量 的限制 的 目的在于保持
小土地占 有者, 防止土地被大规模兼并。但 10 年菲 98 0 国是新殖民主义的鼻祖② 陈衍德认为美国在菲律宾采 律宾议会取消了购买公共土地土改的限额@ 这一决议 o 取的是新殖 民主义的政策 , 该政策 的主要特点是 经济 反映了美 国殖 民当局对菲律宾土地精英 的妥协 。 性, 即通过贸易 、 投资 、 借贷等手段使菲律宾成为美 拍卖 购买 教 团的土地 也反 映 了土地 改革 的保守 国 的附庸③ ,并 研究 了该政 策与菲律宾民族主义 的关 性。教团的土地问题是美西战争的遗留问题 ,巴黎条 《 系④ 但以上观点忽视了以下史实: 美等国在独立后 约》 1 。 英、 第 3条规定 , 国承认西班 牙在古 巴、 美 菲律宾 、 波 (9世纪 2 1 0年代 ) 的拉丁美洲各 国采取 的政策就是此 多黎各等地 的财产权其中包括教 团的土地所有权◎ 但 。 种新殖民主义的政策。 拉美各国在政治上独立 , 经济上 在菲律宾革命期间 ,大量 的教 团土地被菲律宾人实际 因此 , 教团的土地所有权 同菲律宾农 民的 依 附和受控于英 、 美资本 ; 国在古 巴独立后实施 的也 占领并耕种 , 美 是此种新殖民主义政策 ;菲律宾是美 国直接控制的殖 实际占有权是矛盾 的。美 国殖 民政府为 了防止和平息 民地 , 而拉美各 国是名义上主权独立的国家 。 国在菲 菲律宾人的暴力反抗 ,企 图通过购买教 团土地再卖给 美 9 3 塔夫脱与 律宾的经济政 策比英荷更保守和落后 。 因此 , 认为美国 菲律宾人 的办法来 解决这一矛盾 。10 年 , 在菲律宾的殖 民统治是新殖 民主义的发端和美国的殖 罗马教皇达成协议 ,殖民政府以 7 3 0O墨西哥元购 290 买 了超过 4 O 0 英亩 的教会土地@ O00 。经过对教会土地 民经济政策是新殖 民主义都是不恰 当的。 美 国学者在研究 此问题 时 , 大多持美 国“ 例外论 ” 的购买 , 分地解决 了教会和菲律宾农 民的土地矛盾 , , 部 认为美 国的殖 民政策是与众不 同的、 仁慈 的、 利他 主义 削弱 了梵蒂冈在菲律宾群岛的影响力。但 经过拍卖 的 的⑤ 。美 国政府 的正式文件 中并 没有“ 民地 ” 殖 这一术 教会土地 ,因为 昂贵的价格大部分流落到菲律宾 的土 语, 而是 用 “ 律宾 群 岛 ” “ 岛事 务 ”Islr f 菲 或 海 ( u - n aA ①宋云伟 :美国对菲律宾 的殖 民统 治及其影 响》 《 《 ,世界 fi ) 。波默罗伊则认为美 国国 内的反 帝国主义联 as代替 r 历史 )0 8年第 3 。 20 期 盟的观点是新殖民主义 的 ,即反对把菲律宾变为殖 民 ②王良 : 文 《 新殖 民主义 的发端 : 二十世纪初美 国对菲律 地, 主张在菲律宾实施古 巴式 的政策⑥ 0 宾的统治》《 国研究)93 , 美 19 年第 3 期。 本文 没有采用上述关 于新殖 民主义政策 的定 义 , ③ 陈衍德 :美 菲 贸易 关 系对 菲律 宾 民族 经济 的影 响 《 而是把美国在菲律宾经济政策放在具体的 比较的语境 ( 88 14 年 ) ,厦门大学学报》哲 社版 )0 3 1 。 19 — 9 1 》《 ( 2o 年第 期 ④ 陈衍 德 :美 国的新殖 民主 义与菲律宾 民族主义 的回 《 下进行分析。即分别把美国的殖 民主义经济政策与西 应 :88 13 年》《 19~ 95 , 东南亚研究 )o8 2o 年第 4 。 期 班牙及英 、 、 荷 法等 国的政策 做纵 向和横 向 比较 , 以 加 ⑤关于美国例外 论的著作详见 : 兰・ ,美菲关系 的历 格 梅 《 分析。美 国在菲律宾采取的土地 改革强 化了西班 牙殖 史研究》《 ,东南亚研究)97 第6 , 1 ;u a G d 1 年 9 期 第5 页 Jln o n i a 民统治时期 的大地产制 ,殖 民贸易和航运政策并不如 An eL.Fotr| eAme c n Coo ilSaei h hiipie : n se , nl i r 殖 民主义和学界对美 国殖 民政 策

菲律宾对华政策为何变脸如翻书 国内政治才是主因

菲律宾对华政策为何变脸如翻书 国内政治才是主因

菲律宾对华政策为何变脸如翻书国内政治才是主因回顾这些年的中菲关系,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感受:2010年阿基诺三世上台以后,菲律宾的对华政策发生了明显的逆转。

一个普遍的观点是,阿罗约执政时期是中菲关系的“黄金时期”,而阿基诺却奉行亲美反华政策,他甚至有将中国比作纳粹德国的离谱言论。

阿基诺为何如此反华?菲律宾的对华政策又为何变脸如翻书?我们需要为这些问题寻找一个答案。

然而,类似的问题似乎并不能激起多数中国人的好奇心。

在街头巷尾随便拦住一个路人,只要他有偶尔听听新闻、看看报纸的习惯,他可能都会十分肯定地给你一个答案:都是因为美国呗!如果你是在北京的出租车上,那么司机师傅可能还会熟练地使用到“美国重返亚太”这样颇为专业的术语。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是否可以把菲律宾对华政策的突变全部归咎于美国?很多证据显示,真相似乎要更复杂一些。

首先,就在南海问题上对抗中国而言,阿基诺政府表现得比美国更为积极。

美菲的政策分歧在2012年4月底举行的美菲“2+2”部长会谈上暴露无遗,阿基诺三世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美国在中菲南海冲突上对菲做出明确承诺,但希拉里却明确表示,美国不愿意卷入领土争端。

的确,美国援助的增加强化了菲律宾的军事能力,但这样的政策分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菲律宾外交政策的“能动性”,揭示了阿基诺政府推行对华强硬政策的主观意愿。

此后,阿基诺政府就南海问题发起国际仲裁,在菲律宾人看来,这是在美国无法提供充足军事支持的情况下,菲律宾所选择的应对之策。

可见,菲律宾虽小,但它并不被动,也不是大国博弈中被放在台面上的抵押品。

此外,如果对中菲关系进行仔细梳理,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两国关系波动实际出现在美国宣布“重返亚太”之前。

2011年10月,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文章,这被认为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开端,而中菲关系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就多多少少地出现了问题,由阿罗约主持签订定一系列中菲合作项目在菲律宾国内遭到非议,并先后搁浅,双边关系出现明显降温。

中菲关系发展历程

中菲关系发展历程

中菲关系发展历程菲律宾是中国的近邻,中菲两国隔海相望,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漫长的官方和民间交流为中菲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菲律宾政府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曾长期追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反华政策,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5年中菲在菲律宾政府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基础上建交,双边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上来,中菲经贸、科技、教育、文化交流稳步发展。

一、中菲关系的发展历程1.冷淡和僵持阶段(1949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对峙。

菲律宾政府追随美国,加入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中。

菲律宾历届总统,从罗哈斯、季里诺、麦克赛赛、加西亚到马卡帕加尔均积极推行追随美国的反共外交政策。

因此,菲律宾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而保持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在朝鲜战争、东南亚条约组织等问题上,菲律宾积极支持美国的反华政策。

在处理双边侨民事务方面,菲律宾政府严格限制中国大陆的移民数额,到1950年终止批准中国人入境。

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主动与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接触,表示愿意与菲律宾缔结国籍协定,并邀请菲律宾官员访华,但遭到拒绝。

此外,菲律宾国内共产党的反政府武装活动不断,菲律宾政府害怕中国为菲律宾共产党提供援助,为此而断绝同中国大陆的一切联系,包括小量的间接贸易。

中菲两国在1949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处于完全断绝的状态,这一时期是中菲两国无外交关系的时期。

2.中菲关系解冻建交及友好时期(60年代中期—1986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

美国由于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的失败,国力大大削弱。

与此同时,西欧、日本经过战后一段时期的建设,修复了战争的创伤,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也不断发展,日益强大,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这种新的格局下,菲律宾政府开始考虑发展与美国之外国家的关系。

美国民主制度的演变和历史

美国民主制度的演变和历史

美国民主制度的演变和历史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其民主制度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得以形成和发展。

从早期的殖民地自治时期到今天,美国的民主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得民主的理想成为了现实,也明显地塑造了美国的国家性格。

殖民地自治时期美国的民主制度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的自治实践。

当时,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殖民者们的生活和政治决策受到英国王室的控制。

然而,殖民者们并不服从英国的政策,在英国政策对他们产生了压力之后,他们决定在同盟会会议上采取行动。

同盟会会议于1774年在费城召开,是美国议会的前身。

在会议上,代表们决定推荐殖民地之间实行贸易禁运,并制定了当地治安等领域的法律。

这一行动标志着美国的自治实践,也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独立战争时期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的胜利推动了民主政府的形成。

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英国的政体封建僵化,国家权力遭到滥用,而独立战争让美国人有机会实践他们的自由和平等的理念。

战争之后,美国建立了一个民主的政府。

这个政府采用联邦制,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为重要的政治决策制定了有效的决策机制。

宪法和建国初期美国宪法于1787年起草并于1789年颁布生效。

宪法奠定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础,同时确保了人民有权利选举自己的政治代表,并确立了美国总统和国会的权力范围。

这个新国家的政治体系实现了一种全新的政治秩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随着国家形成和建设的推进,美国的民主制度也逐步发展和完善。

有关选举的法律、保障公民自由的修正案和扩大选举权的反对运动都成为美国民主制度演变的重要里程碑。

扩大选举权的运动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进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改进。

扩大选举权是美国民主制度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在美国民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保证选举权的扩大是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

在20世纪初期,针对妇女参政的运动达到了高峰,妇女一直在争取投票权,并在1920年获得了普选权。

在1960年代,美国的种族隔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民权运动兴起,重点反对种族歧视和地位不平等。

浅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浅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浅谈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一项重要的侵华政策,也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这项政策,下面就谈谈有关"门户开放"政策的几个问题。

从背景看,第一,美国南北战争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19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但军事力量还相对薄弱。

第二,门户开放政策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提出的,当帝国主义在中国争划"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忙于同西班牙争夺古巴和菲律宾,一时无力参与对中国的争夺。

但是美国丝毫没有放弃侵略中国的野心,美国的一个参议员直言不讳地宣称:"菲律宾群岛永远是我们的......中国无限广阔的市场就在菲律宾的近旁,这两者我们都不能放弃"。

美国海军部企图租界三沙湾或舟山群岛,但当时美国的军事力量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国内人民又掀起了反战运动,最终因和英国利益冲突而没有如愿。

1898年,美国打败了西班牙,夺取了关岛和菲律宾,在西太平洋建立了侵略中国的基地。

但是美国来迟了,列强已在中国划定了带有独占性质的"势力范围"。

美国怎样才能在分割中国的争夺中也享有与其他列强相等的权益呢?1899年9月至11月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美国照会意大利,是因意大利向中国提出了租借地要求,并且想找一个同盟者支持。

英、俄、德、日、法已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围",意大利也于1899年3月向清政府要求租借浙江沿海的三门湾,虽然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清政府的拒绝没有得逞,但美国还是向意大利提了"门户开放"的照会。

)从内容看,"门户开放"的基本内容有三点:(一)各国对他国在中国所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得干涉。

东南亚概况-历史文化(下)

东南亚概况-历史文化(下)

一、早期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活动
背景:第一次科技革命 欧洲贸易中心的变化 资本主义兴起 对香料的需求,急需开辟新航路
课外知识 思考题:为什么说香料是促成东南亚近代史的一大历史背景
香料,又名辛香料或香辛料,是一些干的植物的种子、果实、根、 树皮做成的调味料的总称,例如胡椒、丁香、肉桂等。它们主要是 被用于为食物增加香味,而不是提供营养。 香料在人类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因为从前没有有效的食物储存 技术,腌制食物是使秋天获得的食物得以维持过冬的唯一方法,而 腌制食物需要用香料原料。 在中国,汉朝的张骞开发了通往西域的商路之后,胡麻、胡椒等香 料是从西域获得的重要商品之一。明代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也从 东南亚获得大量胡椒、苏木等香料回国。明朝政府以香料折赏和折 俸,一直到成化七年(1471年)才用完。 在欧洲,香料的产量很少。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前往 印度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发现一条香料的贸易途径。可以说,香料 和黄金、传教一样,是促成欧洲地理大发现的重要原因。香料群岛 也因欧洲列强对东南亚的争夺而得名。
得自主对外建交的权利。
1953.11.9法国权利移交,柬埔寨获得完全独立。
3.老挝的民族解放运动及老挝人民共和国的建 立
二战期间受到日本控制,二战后1946年重受法国统治。 1946.8.27 老挝与法国签订临时协定,承认老挝为独立 国家。 1947.7.19,老挝与法国两国政府签订协议,确定老挝是 法兰西联邦内的独立国家。
一个标志、两个阶段 1511年葡萄牙占领马六甲标 志着东南亚近代史的开端 东南亚近代史分为殖民活动 时期和殖民体系时期
东南亚历史是一部被西方列强侵略、占领、
统治的纷繁复杂的殖民地史。
殖民主义——带来深重的民族灾难
——资本主义性质经济的发展,形

西方重大历史事件

西方重大历史事件

西方重大历史事件1.联系151487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497年达。

伽马到达印度,1518年到1521年麦哲伦环球航行,这是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起价格革命,物价上涨,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取代工厂手工业,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出现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世界市场最终确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我今年刚学,现学现用,记得选我我最好的答案哦我历史可是很好的2.中世纪的起止,欧洲重要历史事件1、定义: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采用过来。

中世纪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2、起迄年代:由于概念不同,对世界中古史的起迄年代的认识也不同。

国内过去传统上定上限为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下限为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是以革命夺权为标准划线,现多不用。

现在教科书定为下限15 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之前,但上限仍为五世纪.英国剑桥中世纪史对上限介绍了十二种说法,它以284 年罗马皇帝戴可立先即位为世界中世纪史开端,下限采用1453 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为界.此说在西方较流行,象《欧洲中世纪简史》、《世界文明史》、《全球通史》等作者在划定时限时,下限都是 15 世纪,上限则 3 ~ 5 世纪不等。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李璐璐)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李璐璐)

冷战时期美国历届政府的全球战略及实施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把反苏、遏苏与追求扩张、称霸结合起来,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和美国的战略需要分别实行了既有连贯性又有针对性的对外战略。

美国的对外战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进攻战略阶段(二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末)、战略防守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反击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和平攻势战略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1945—1952年)。

形成:杜鲁门是战后美国的第一位总统。

二战结束时,美国明确地把全球扩张、称霸世界确定为国家对外政策的总体目标。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的国际影响,也打破了美国的称霸之梦。

1947年6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声称为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美国应该承担“领导自由世界对极权主义政权进行一场全球性的圣战”。

这篇讲话成为美国对苏联宣战的政治宣言。

据此,美国推出了遏制战略。

内容: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已经被一个庞大的强国所控制,海洋国家如果要保持在全球范围的力量均势,就必须遏制住这个国家向大陆边缘地带的扩张。

美国必须以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把苏联的力量控制在它目前所占据的地区。

也就是首先遏制苏联的进一步扩张,然后再通过其他手段使遏制战略扩展到中间地带及整个世界。

实施:实行马歇尔计划、通过“占领地区救济资金”和“经济复兴基金”援助西欧和扶持日本,稳定该地区的政局,扩大美国的影响;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缔结《日美安全条约》,重新武装分裂后的西德,建立了与苏联对峙的军事联盟;实施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杜鲁门主义,包围中国,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实施“第四点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支持亲美政权,在世界范围内打造“安全区”;在军事上主张在核垄断的基础上扩张军备,准备打“两个半战争”。

评价:杜鲁门政府的遏制战略标志着美国对外战略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孤立主义转向全球主义。

美国国际开发署对菲律宾援助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美国国际开发署对菲律宾援助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政策效 应 。


国 开 际 发署的 况 概
权 与多 元化 事 务 办公 室 和伙 伴 关 系 发 展 办 公 室 。在 业 务管 理上 , 国际开发 署采 取 的是 以 区域划 分 为 标 准 和 以援 助 内容为导 向的管理 模 式 。一 方 面 , 出于 地理
国际开发 署成 立 于 2 纪 6 0世 0年代 ,9 1 9月 16 年
留在 资料 介 绍 的 层 面 上 。 此 , 文 试 图在 研 究 程 对 本 度 上 有所 深化 , 历 史 角 度 出发 , 勒 出 国际 开 发 署 从 勾 在菲律 宾 的活 动轨 迹并 重 点 分 析在 美 国“ 返 ” 太 重 亚 战 略下 , 国际 开发署 对 菲援 助策 略 的调 整及 其产 生 的
挥 重要 作用 奠 定 了基础 。
( )国 际开发 署外援 活动 的战略 作 用 二
援助 政 策 。 20 04年 , 际开 发署 的政 策 协调 机 构 又 国 发布 了名 为《 国的对 外 援 助 : 美 面对 2 1世 纪 挑 战》的 政策 白皮 书 , 推 动转 型发展 、 化脆 弱 国家治 理 、 将 强 提 供 人道 主义援 助 、 持美 国的地缘 政 治利 益 和 防治 全 支 球 及 跨 国 疾 病 列 为 了 美 国对 外 援 助 的 五 大 核 心 目
略利 益 。 n 儿 伴 随 “ 战 ” 冷 的结 束 , 联 的解 体 , 国 苏 美
的全球 战 略也 进入 了一个 徘 徊期 与 调整 期 , 国际开 发
署 在外 交 中 的地 位 也 一 度 低 落 。然 而 ,0 1年 发 生 20 的“ 1 ” 怖袭 击事 件对 美 国的 国家安 全战 略产 生 9・ 1 恐 了重大 影 响 , 反对 和 打击恐 怖 主义 成 为 了美 国外 交 的

美国殖民菲律宾的过程、原因及影响

美国殖民菲律宾的过程、原因及影响

1 2
亚洲的觉醒
菲律宾的独立和反殖民运动激发了其他亚洲国家 的民族自尊心和独立意识,推动了亚洲地区的觉 醒。
地缘政治影响
美国在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影响了亚洲地区的地缘 政治格局,对各国间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对其他亚洲国家的影响
菲律宾的殖民历史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反殖民斗争 相互Leabharlann 应,形成了亚洲地区独特的政治格局。
菲律宾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 产、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资 源为美国殖民提供了物质基础。
建立市场
通过殖民,美国可以更容易地建立 自己的市场,并进一步拓展其在亚 洲的商业利益。
打破西班牙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战略考虑
西班牙在菲律宾已经建立了庞大的势力范围,美国 为了削弱西班牙在亚洲的影响力,并为自己在亚洲 的扩张提供方便,决定将菲律宾纳入其殖民版图。
03
美国殖民菲律宾的影响
Chapter
对菲律宾社会的影响
政治体制变革
01
美国殖民统治时期对菲律宾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
建立了更符合西方民主制度的政治体系。
经济结构调整
02 美国带来了更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使菲律宾
经济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教育与文化影响
03
美国教育体系和西方文化的传播对菲律宾产生了深远
20世纪初
美国与西班牙签订条约, 获得在菲律宾的贸易特权 。
西班牙-美国的战争和割让
1898年
美国与西班牙爆发战争,西班牙战败。
1898年
两国签订条约,西班牙将菲律宾割让给美国。
1900年
美国军队占领马尼拉,标志着美国对菲律宾的正 式统治。
美国在菲律宾的初期统治
1901年

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演变与变革

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演变与变革

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演变与变革第一章:引言美国对外援助政策是指美国政府向其他国家提供经济、技术或物资支持的行为,以促进全球合作和发展。

在过去的70年里,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变革,这些变化涉及到援助类型、援助偏好和援助目标等各方面。

本文将从历史、政策和成效三个层面对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演变和变革进行探讨分析。

第二章:历史背景和政策框架1950年代以来,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冷战期间,美国主要将援助用于反共活动,例如支持韩国和越南在战争中的努力。

60年代,随着非洲国家的独立,美国转变了援助重点,开始关注经济发展,推出了“一个基础设施”计划,为非洲国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

到了70年代,美国政府开始采取了更多的开发援助政策,主要是通过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提供经济援助和技术援助,推动教育、卫生、农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发展。

80年代,美国加强了人权和民主的援助,主要集中在援助前苏联地区和拉丁美洲。

到了90年代,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又发生了转移,重点放在了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攻坚上,例如全球健康、环境保护和以性别为基础的发展等计划。

第三章:变革和挑战尽管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在各个方面出现了变化,但是也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变革。

首先,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受到了各国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影响,因此需要不断调整政策重点和援助类型。

例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地区,美国的援助政策主要关注安全、民主和发展。

其次,美国也面临援助效果的挑战,尤其是在非洲和其他贫穷地区,很难衡量援助的成效。

此外,美国的援助政策也面临着监管和管理问题,例如用于国家间咨询服务的援助资金可能会被误用。

第四章:成效评估和建议评估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成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也需要提出建议。

例如,美国在对外援助中应该更注重“获得最大化的效益”而不仅仅是增加援助和资金。

在衡量援助成效时,美国应该从许多角度去评估其成效,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菲律宾是怎么独立的?菲律宾的独立竟然是美国宣布的

菲律宾是怎么独立的?菲律宾的独立竟然是美国宣布的

菲律宾是怎么独立的?菲律宾的独立竟然是美国宣布的本文导读:菲律宾,历史上叫苏禄国,从十六世纪中期开始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此后三百多年,菲律宾人一直在反抗西班牙的殖民侵略。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以“保护菲律宾”和“支持菲律宾民族独立”为借口进军马尼拉,西班牙战败求和,以2000万美元将菲律宾卖给了美国。

从此,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那么菲律宾是如何从美国的统治下获得独立的呢?在西班牙三百多年的黑暗殖民统治下,菲律宾被视为“二等殖民地”,地位地下。

为了维护统治,西班牙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同时引入天主教软化当地人的反抗。

三百多年的黑暗历史,形成了菲律宾人不屈服基因。

美国占领菲律宾后,菲律宾人同样是强烈的抵抗,并爆发了美菲战争,一直打到了1906年,美军付出了7000多人死亡的代价。

后来,美国深感铁腕殖民菲律宾代价太高,就决定给当地人一定的自治权。

和过去的西班牙殖民者血腥镇压不同,美国在菲律宾建立了亲美的文官政权,并试图让菲实现自治。

在美国的扶持下,菲律宾逐渐实现了稳定与和平,经济水平也得到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菲律宾人不再那么敌视美国,反而对美国充满了依赖。

当然殖民者永远都是殖民者,美国同样给菲律宾打上了殖民的烙印。

和西班牙一样,美国同样进行了文化灌输,进行软化统治,区别是西班牙采用的是天主教,而美国则引入了英语,使得菲律宾的上层阶级更亲近美国。

1929年经济大萧条后,美国人大规模失业,他们开始呼吁甩掉菲律宾这个包袱。

尤其是美国的工人,认为是美国养着一帮菲律宾穷人,还占领了他们的公共资源和就业岗位,排菲的情绪高涨。

1932年,美国通过了“海尔—哈维斯—加亭独立法案”,允许菲律宾独立。

但戏剧性一幕出现了,菲律宾当局竟然拒绝接受,理由是法案对菲不利。

1934年,美国又批准了新的“泰丁斯—麦克达菲法案”,给予菲律宾自治权,并宣布在菲独立十年内逐步提高出口到美国产品的关税。

菲律宾终于接受了法案,于1936年建立了自治政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06月第3期第21卷(总第100期)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 l of Hunan T ax Co lleg eV o.l21N o.3Jun.2008美国对菲律宾政策的开端*董仲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 100871)[摘 要] 美军占领马尼拉后,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大国,美国在太平洋的经济战略利益和国内盛行的新天定命运论!是其最终侵吞菲律宾的最重要推动因素。

国内帝国主义和反帝国主义力量较量的结果终于让美国政府决定把菲律宾作为殖民地保留下来。

而美国政府派出的两届菲律宾委员会!在菲律宾的活动及其后来提出的建议直接促成了对菲律宾的政策。

塔夫脱统治时代初期,通过文职政府和第二届菲律宾委员会!,美国对菲律宾的政策初步展开。

美国对菲律宾的政策的形成深受菲律宾精英态度的影响。

[关键词] 菲律宾委员会!;塔夫脱;安抚;菲律宾精英[中图分类号] K34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14-(2008)03-0045-08引 言菲律宾原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美西战争后,根据1898年12月10签订的∀巴黎和约#,西班牙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割让给美国,美国为此支付西班牙两千万美元。

菲律宾作为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太平洋地区扩张中获得的唯一一块殖民地,在整个20世纪,从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到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烙下美国统治的印记。

因此,考察美国对菲律宾政策的开始对于认知菲律宾当今社会状况尤为必要。

那么,当初美国政府是怀着怎样的动机和目的占领菲律宾以及制定和实施对菲律宾政策的呢?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理解美国占领菲律宾之初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对菲律宾政策、政策是什么样的政策以及如何一步步采取这样的政策。

国内学者因受传统革命史观的影响,把美国对菲律宾的政策视为一种新殖民主义,批判政策的隐蔽性和伪善性[1]。

他们认为,美国作为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其殖民侵略本性与欧洲列强是一致的。

这样,美国占领菲律宾的动机、制定对菲律宾政策的出发点不外是经济上的殖民掠夺,把菲律宾变成美国的原料供应地、产品倾销市场和资本投资场所。

而且统治制度上的美国化!和政府机构的菲化!只是比原来英国那种间接统治方式更具有欺骗性,因为间接统治只是通过经济利益杠杆控制统治代理人,而美国则是通过美利坚制度以及骨子里透着美利坚民主精神和观念的菲律宾代理人来统治菲律宾。

倒是陈衍德对新殖民主义看得更深透一些,他认为美国对菲律宾这种依靠民主政治!和自由贸易!双管齐下的政策,从一开始存在着美国立国精神和海外殖民的矛盾性。

[2]不过他的观点仍局限于新殖民主义的视域内。

国外研究美菲关系的学者以美国人和菲律宾人为多。

菲律宾学者,以波尼法秀∃撒拉曼卡(Bonifacio S. Sala m anca)为代表,更注重菲律宾人的反抗尤其是精英阶层的态度对美国最初制定对菲律宾政策中的重要影响,甚至认为美国最初的政策是菲律宾精英阶层对美国占领作出反应的直接结果[3]。

当然,菲律宾民族主义学者极力批判美国对菲律宾政策,特别是康斯坦丁诺(R e nato Constanti no),他认为美国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掠夺菲律宾,以牺牲菲律宾人为代价提升美国经济利益,因此美国对菲律宾的政策是一个完全自私自利的政策[4]。

美国学者二战前研究著作不少是由政策的制订者写成的,主要是为美国政策辩护,宣扬对菲律宾的政策正是出于拯救!和教化!菲律宾人的良好愿望,他们改造菲律宾是为菲律宾人谋利,并赞美美国人在菲律宾的成就,并且直到二战后仍存在着为美国辩护的声音[5]。

当然,美国学者中存在着以新殖民主义为视角批判美国对菲律宾政策的观点[6]。

近些年,国外学者开始重新审视美国对菲律宾政策,一方面承认占领和统治菲律宾既是出于经济和战略利益,又认定美国当时确实存在教化!和同化!菲律宾人使菲律宾变成美国式民主!国家的使命感,同时也更为客观地评价美国对菲律宾的影响。

可喜的是,新的研究突破了殖民主义视角的藩篱,开始转向全球视角[7]。

*[收稿日期]2008-03-20[作者简介]董仲瑜(1975-),男,山东定陶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

当我们回溯一个世纪重新审视美国对菲律宾政策如何肇始之时,显然,仅仅是以新殖民主义为视角进行批判,或是立足于美国人自身的良好!动机(好的动机不一定导致好的结果)为政策辩护,对于解释当今菲律宾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缺乏说服力。

毕竟,菲律宾现存的民主政治模式和经济制度都凸现出种种问题。

因此,研究美国对菲律宾政策开端%%%这对于把握整个世纪美国对菲律宾政策的发展脉络是不可或缺的%%%需要寻找新的视角,且将其置于当时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加以考察。

本文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是杨生茂等主编的∀美西战争资料选辑#[8]和两届菲律宾委员会!呈送给总统的报告。

∀美西战争资料选辑#一书中收编了不少关于美国关于菲律宾问题的国会咨文、决议案、声明、国会演说词、谈话以及重要通信等。

菲律宾委员会!报告包括1899年以舒尔曼为主席的第一届菲律宾委员会!给总统的调查报告[9](又称∀舒尔曼委员会报告#)和以塔夫脱为主席的第二届菲律宾委员会!的年度报告[10](又称∀塔夫脱委员会年度报告(1900-1916)#)。

本文选取的∀舒尔曼委员会报告#和∀塔夫脱委员会年度报告(1900)#都是根据总统授意,委员会到达菲律宾后进行实地调查并写成报告呈送总统,以作为美国政府制定对菲律宾政策的参考。

∀报告#涵盖了菲律宾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的政策提出了他们的建议,因此它们对于政策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过,这些材料都是美国单方面的资料,而菲律宾方面的资料非常稀少,同时上述这些资料都是出自美国的机构、组织和个人,难免存有美国方面意志的倾向。

菲律宾历史学者如奥坎博(Am beth O ca m po)曾感叹:我所能找到的菲律宾的历史资料,大多不是菲律宾人写的!。

另外,政策制定当事人自己的著作也给本文提供了良好的素材[11],当然,这里面同样存在着他们的个人倾向。

实际上,纯粹客观史料的本身就是不存在的,纯粹客观地使用史料也是不可能的,我们的史学先辈们早已经批判过了这一点,因此,关键在于我们根据自己的视角如何把握和利用这些资料。

美国决心占领菲律宾以及制定什么样的对菲律宾政策是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国内极力要求海外扩展的帝国主义力量和恪守美国立国精神的反帝国主义力量之间较量的结果,而直接促成具体政策的则是两届菲律宾委员会!在菲律宾调查后提出的政策建议,其中也包含着两届委员会与军政府之间的斗争。

另外,菲律宾精英阶层的态度对政策的形成也尤为重要,而美国政府和国会则是政策的最后敲定者。

本文第一小节着重论述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帝国主义力量和反帝力量的对立和较量;第二小节探讨政策的形成过程,第三小节文职政府成立后政策初步展开,第四小节说明菲律宾精英阶层影响着政策的形成,结论部分则是对政策形成的简短总结。

一 19世纪末叶美国国内在菲律宾问题上两种力量的较量19世纪末,正值各资本主义强国在全世界范围内争相夺取殖民地和海外市场。

此时的美国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跃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进入工业时代。

但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美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从70年代开始美国不断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和国内市场饱和,商业巨头和政治家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

同时,北美大陆边疆!的消失,美国开始盛行履行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使命感%%%新天定命运论!(N e w M anifest D estiny),它融合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种族优越论、边疆学说和海权论,认为美国的扩张活动不仅限于北美大陆,而且还应致力于夺取海外领地和扩大势力范围。

于是,菲律宾作为已呈颓废之势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西班牙的在西南太平洋最大的殖民地成为美国觊觎的目标。

其实,侵占和统治菲律宾是美国在太平洋进行扩张的一步棋子,对菲律宾的政策也只是美国太平洋战略的一部分。

自19世纪90年代起帝国主义运动开始在美国兴起,其背后不仅有对经济和战略利益的追求,也有完成美国使命!的愿望。

著名的扩张主义者有参议员阿尔伯特∃J∃贝弗里奇(A l bert J.Beveri dge)、亨利∃卡伯特∃洛奇(H e nry Cabot Lodge)、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以及海军战略理论家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 lfred ThayerM ahan)等,他们认为美国应该获取海外殖民地是扩大美国对外贸易所必需的,力主占领菲律宾,并以此为通向中国这个巨大市场的跳板。

而且,从美国太平洋战略考虑,他们认为菲律宾是上帝选择的一个控制太平洋的战略要地,而太平洋又是世界经济的未来,未来的战争大部分将是经济的冲突。

他们到处奔走游说,扩大对政府的影响。

美西战争未结束的时候,洛奇在给国务卿戴的备忘录中提到,如果欧洲列强瓜分了中国,而美国在东亚没有大型的港口或者领地,那么灾难就离美国不远了。

因此,我们必须拥有新的市场,如果我们不想让工资下降和大规模的工业动荡(这种迹象已不难发现)发生在我国的话。

仅仅依靠产品价格在国外市场进行竞争的理论已经不再有实用价值。

!他强烈要求美国至少应该控制吕宋岛[12]。

战争结束不久,贝弗里奇就在国会发表∀国旗的进军#的演说,鼓吹美国应该取得加勒比海、太平洋的控制权,他说,夏威夷是我们的了;波多黎各就将是我们的;古巴本着它的人民的愿望终将是我们的;在东方的各海岛中,甚至一直迄于亚洲门户,至少有些加煤站应属于我们;一个自由政府的旗帜应该飘扬在菲律宾的上空,但愿那是被泰勒招展在得克萨斯,或者弗里蒙特到海岸的旗帜!。

对于美国立国精神中存在着以政府的正当统治权应该取得被统治者的同意这一政治信条,他辩驳说这种信条只对那些有自治能力的人适用,但是菲律宾人不具备自治的能力,因此是不适用的。

因此美国不能不顾使命的召唤,一定要让美国的国旗继续进军!,为了美国商业和贸易的发展,美国的国旗必须继续进军!。

[13]1899年10月21日西奥多∃罗斯福发表了∀扩张与和平(Expansion a nd Peace)#一文,劝说政府保留菲律宾作为美国的殖民地。

因为如果我们撤出菲律宾,让阿奎纳多的寡头政府用他们的方式控制群岛,我们仅仅只是把他们又推向了掠夺和流血之中,直到一些更强大的、更果断的强国进入群岛并承担起我们由于害怕而放弃的责任,这种状态才能结束。

![14]当然,这些侵略有理言词遭到了反帝国主义者的批驳。

与此同时,反帝国主义者力量也很强大。

他们认为占领菲律宾违背了∀独立宣言#的原则和美国宪法,美国要坚守立国精神和外交鼓励原则。

同时他们也担心占有海外领地会增加美国的负担,破坏美国的制度和外交传统,因此极力维护美国的传统民主制度,反对占领菲律宾以及对菲律宾实行统治,而主张通过自由贸易在海外获取经济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