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系统化模型建模与研究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整理版)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整理版)胜任力模型是一个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概念,80年代逐渐成为管理界的时尚。
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XXX和XXX,以及国内企业如XXX和XXX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并将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
三十年来的商业运作及实践使得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目前,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岗位、基于组织整体价值与核心能力和基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
其中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最为常见,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
因此,探讨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在探讨胜任力模型之前,我们先引入高绩效产出等式的概念。
高绩效产出等式为我们揭示了素质、行为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的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形象、品质和动机。
冰山模型认为,深层次的素质比表层的知识与技术更能影响最终的绩效结果。
胜任力模型研究高绩效人员的特质,这些特质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目的是通过高绩效特质的合理运用提高组织绩效水平。
更重要的一点是,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因此,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开发模式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并且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研究高绩效人员的特质和行为方式,将其合理运用于组织中,可以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
同时,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可以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
在国内,胜任力一词有多种翻译,如能力、胜任力模型等。
这个概念最早由McClelland提出来的。
胜任力操作定义为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持久的行为特征。
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能力素质模型是对人们在特定工作或领域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行系统化的描述和分类。
以下是构建能力素质模型的一般步骤:
1. 确定目标:明确所要构建能力素质模型的领域、范围和目标。
例如,是构建一个特定职业的能力素质模型,还是一个行业的通用能力素质模型。
2. 收集信息:通过文献研究、行业调研、专家咨询、职位描述等方式,收集与目标领域相关的信息。
了解相关职位或行业对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成果。
3. 分析和整理: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确定其中的关键能力和素质。
将其进行分类和归纳,确定主要的能力和素质维度。
4. 确定层次和层级:根据能力和素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和层级。
例如,可以将能力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将素质分为认知素质、人际素质和创新素质等。
5. 确定指标和描述:在每个能力和素质的层级下,确定相应的指标和描述,以描述该能力或素质的具体表现和要求。
这些描述可以从工作任务、职位要求、专业标准等方面进行提取和制定。
6. 评估和验证:将所构建的能力素质模型进行评估和验证,可以通过专家评审、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横向对比等方式进行。
通过反馈和调整,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模型。
7. 应用和发展:将构建好的能力素质模型应用于相关领域,例如人才招聘、培训发展、绩效评估等方面。
随着实践和需求的改变,持续更新和发展能力素质模型,以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与实际工作和发展需求相结合,并不断进行优化和更新。
同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个性化的定制,以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课程标准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工程制图与CAD绘图技术》《建筑工程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建筑工程类各专业学生掌握BlM建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建筑信息模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建筑工程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类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建筑信息模型建模与应用基本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依据课程目标,以及建筑工程类专业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建筑业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建筑信息模型创建及其应用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创建建筑信息模型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建筑信息模型的基本知识,能创建基本建筑模型,运用BlM技术协助建筑工程设计与管理,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知道BIM技术的核心价值体系与应用领域,理解BIM基本参数表达,能设置BlM软、硬件环境。
2.掌握BIM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用软件创建模型、处理模型,并对接其它相关BIM软件。
3.熟悉BIM技术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能运用BIM技术协助建筑工程设计与管理。
能力素质模型知识技能职业素养
能力素质模型
目录:
1、知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知识:
①基本知识(按学历分高中、中技、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
②公司知识(包括行业知识、产品知识、公司文化(发展历史、理念价值观等)、组织结构、基本规章制度和流程等);
③专业知识(包括战略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知识、外语知识、汉语言知识);
2、技能:技能指运用资源解决问题的某一方面能力。
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计划、领导、沟通、创新、理解、决策;
3、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指工作态度,是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一个优秀的员工,职业素养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团队精神、责任感、服务意识、进取心、廉洁、诚信、忠诚度。
一、知识
1、基本知识
3、包括战略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人力资源知识、法律知识、计算机及信息系统知识、外语
知识、汉语言知识。
二、能力素质模型(技能)
技能指运用资源解决问题的某一方面能力。
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计划、领导、沟通、创新、理解、决策。
A、
三、能力素质模型(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指工作态度,是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一个优秀的员工,职业素养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团队精神、责任感、服务意识、进取心、廉洁、
诚信、忠诚度。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才发展体系
管理人员课程体系
标准度1:标准化培训课程体系-培训课程导图(局部)
模块
素质指标
对应课程
培训对象
备注
带 队 伍
知人善任
结构化面试与选材
新进与后备干部
人力资源规划
在岗2年以上干部
培育人才
绩效面谈与辅导
新进与后备干部
教练式经理
在岗2年以上干部
……
说明 :以上只是初步假设,实际课程设置将在深入调研后确定
跨部门间的有效沟通
综合评价类
理论知识学习/小组讨论
2级 通过有效的沟通,影响周围人群的想法,创建解决冲突的双赢结果
沟通原理(中级—高级)
基础知识类
理论知识学习
基层总工、基层主任、基层主管、及其他刚开始或将开始担任中级管理岗位的人员
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技巧运用类
技巧运用学习/角色扮演
冲突解决
技巧运用类
干部选拔素质测评系统
外部招聘测评系统
干部能力发展评价系统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测评系统成果展示
测评系统成果的具体应用
干部的培训需求诊断
素质现状诊断
内部竞聘
后备干部选拔
试用期/任期/年度能力考核
社会招聘
干部能力发展评价系统
干部选拔素质测评系统
干部选拔素质测评系统应用
社会招聘
干部选拔素质测评系统
内部竞聘
***集团 核心能力素质模型
能力考核
结果反馈
培训与发展
能力评价结果
试用期能力考核报告
年度能力考核报告
任期能力考核报告
要求-习惯-能力-绩效 ·360度领导力行为评价问卷与多纬度访谈结合,综合得分、不同纬度得分与同类岗位平均分及历年得分对比,找出弱点和差距,持续跟踪能力发展情况。 ·运用《能力素质模型手册》进行行为自查规范自己及下属的管理行为
能力素质模型建模方案
** 集团能力素质模型设计方案目录一、概述 1二、设计流程 1三、推进计划 1四、开展工作分析 (2)五、能力素质模型建模 (4)六、能力素质模型运用 (5)七、反馈与确认8能力素质模型及其运用设计方案、概述为提高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实现人岗匹配,维护与提升员工能力素质, 打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特建立基于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
将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等要素,按内容、角色或者岗位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对上述内容的有关行为进行描述,然后通过这些观察、可衡量的行为描述来体现员工战略执行能力的特异性。
二、设计流程:能力素质模型建模流程2011-9-1结束搭建岗位任职资格,为公司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性支撑。
三、推进计划(待方案通过后重新更改时间节点)工作分析及能力素质模型建模推进表四、开展工作分析(一)、工作分析的内容1 、进一步清晰各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2 、明确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及其分级描述3 、明确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及其分级描述(二)、工作分析采用的方法以主管人员访谈法为主,问卷调查法作为备选方案,必要时可做有效补充。
1、主管人员访谈法通过对职位说明书的梳理,有针对性的开展访谈。
重点对知识、技能、素质以及其分层级的描述进行访谈调研。
①、访谈对象:部门第一负责人各产业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面谈对象。
②、访谈题纲编制围绕岗位开展访谈,参考现有职位说明书,对存在疑惑的部分以及未涉及的部分进行访谈,收集所需的岗位信息。
2、问卷调查法(备选方案)对于部门经理人员采用一对一访谈,结合问卷调查法。
备用表:工作分析问卷调查尊敬的同事:您好!非常感谢您参加公司本次工作分析的问卷调查活动,以下信息请您根据所在的岗位如实填写,如发现有遗漏或者不足之处,请您在后面附言或与人事行政部联系。
感谢您的支持!人事行政部年1. 2.3.教育水平您认为胜任本岗位所需最低学历是:□高中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专业任职经验您认为胜任本岗位所需的从事过该岗位的工作年限是:其他技能外语水平(可自行计算机水平补充)1. 一般性能力要求: 评定标准:项目得分项目得分项目得分A、领导能力G资源分配能力P、说服能力B、指导能力I、组织能力S、公文写作能力C激励能力J、时间管理U、信息管理能力D授权能力L、协调能力V、分析能力E、创新能力N、谈判能力W判断、决策能力工作权限力匕匕厶冃亠咼平水能技F、计划能力O冲突管理能力2.其它能力要求:能力项目能力标准例:计算机操作技能国家计算机二级,能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
《BIM建模技术》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BIM建模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BlM建模技术参考学时:68学时一、课程性质《BIM建模技术》是智能建造技术专业(BlM工程师方向)的一门重要的共享的专业核心课,是贯穿整个专业(群)学习过程的重要课程。
建筑信息模型(BlM)技术是近引领建筑业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的全面应用将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以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构造为基础,使学生掌握建筑工程BIM模型的常用绘制方法,能绘制一般建筑的三维立体BIM模型,增强学生对BIM技术的认识,了解BIM 技术在建设项目各领域与建设各阶段的应用,并掌握BIM技术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提高工程造价专业学生在新的建筑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打下坚实基础,并能为学生将来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拓展空间。
前修课程:建筑工程制图、专业文化培养;后续课程: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二、课程基本理念课程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为建设方向;以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情怀和担当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总目标,将“思政教育精准融入教学目标、思政案例精巧融入学习内容、思政元素精确融入教学方法”,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科学合理的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打造“三融三度”有效课堂,建立“5+1+1”的考核评价体系,形成“能推广、可共享、易学习”的先进经验,构建了“德技并修,课课融通,五育并举”的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
1.坚持以1+X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l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密切结合相关的1+X考试大纲(初级)、考点分析,将建模技巧纳入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同时根据实际BIM 工程师工作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制定本课程教学目标,细化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坚持把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构建及验证
摘要:全面加强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需要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研究。
本研究基于"输出能力观"模型理论,采用DACUM工作分析技术开发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领域及能力单元,随后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建构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
该结构由6个因子,41个能力项构成。
6个因子包括教学能力、专业建设能力、参与学生和学校管理能力、开展科学研究能力、开展校企合作和服务能力、自身专业发展能力。
六因子结构模型得到了较好的检验,符合模型基本适配指标,是可以接受的模型。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模型;工作分析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目标。
专业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及与之相关的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作为专门职业的核心能力,是教师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体现。
“能力为重”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坚持能力本位,探究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是实质性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的前提和根本要求。
一、以往研究梳理及问题提出国内关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的系列研究,根据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采用定性思辨方法,通过分析职业教育基本属性、职业院校特点、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特征、专业形象等构建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结构,这类研究代表性结论有3种:一种是职业院校教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教学知识与能力、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专业发展能力4个能力领域;[1]一种是教学、教育、实践实训等10个能力领域;[2]—种是专业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职业课程开发能力等12项能力。
[3]第二类采用工作分析法构建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O*NET工作分析方法构建了由6项品质、9项知识与理解、10项技能[4]构成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结构;一种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结构,提出中职专业课教师能力由专业基础、计划与准备、教学方法与策略、评估与评价、教学管理、情感态度6个领域共18项能力构成。
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模型
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模型1. 简介技术人员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能力素质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综合的技术人员能力素质模型,帮助企业评估和培养技术人员的能力。
2. 技术知识技术人员首先需要拥有扎实的技术知识。
他们应该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工作中。
技术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技术实践除了理论知识,技术人员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
他们应该有能力独立完成技术任务,并且在实践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的实践机会和指导。
4. 问题解决能力技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他们应该能够快速识别和分析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这包括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归纳、灵活运用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5. 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技术人员的重要素质之一。
他们应该具备开拓进取的精神,能够不断地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鼓励技术人员思考和实践,同时为他们提供创新的环境和资源。
6. 团队合作技术人员在项目中通常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合作。
因此,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必要的。
技术人员应该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协作,解决团队中的问题,并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
7. 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对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能够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反馈。
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技术人员主动参与交流和反思,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倾听技巧。
8. 持续研究技术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变化迅速,因此,技术人员需要具备持续研究的能力。
他们应该主动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参加培训和研究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
9. 结论综上所述,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模型包括技术知识、技术实践、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沟通能力和持续学习。
通过评估和培养这些能力,企业可以有效地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
就业指导论文
就业指导论⽂就业指导3000字论⽂(精选5篇) 现如今,说到论⽂,⼤家肯定都不陌⽣吧,论⽂写作的过程是⼈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那么你知道⼀篇好的论⽂该怎么写吗?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就业指导3000字论⽂,欢迎阅读与收藏。
就业指导论⽂篇1 摘要:职业素养是⼀个从业⼈员必须遵守的⾏为规范,⽽现在⼤学⽣普遍存在职业素养底下,对职业⽣涯没有规划。
本⽂从学⽣层⾯、⽼师层⾯和学校层⾯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来提⾼⼤学⽣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职业素养;职业⽣涯 ⼀、职业素养对⼈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素养是⼀个⾮常⼴泛的概念。
职业素养是⼈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为规范。
包含职业道德与兴趣、职业责任与纪律、职业⾏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敬业和合作精神,具有很好敬业精神和态度的话,不管做什么⼯作都会很投⼊地去做好。
通过查阅资料及访谈,⼤部分⽤⼈单位的管理者都表⽰⾼职学⽣因具备⼀定的专业技术能⼒,但在⼯作中有不遵守岗位操作规范、不恪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缺乏⾼度的责任感、缺乏团队协作意识的现象经常发⽣。
这些结果的发⽣总体还是归结于职业素养较低造成的。
职业技术随着中国制造2025、智能化的快速变化,职业技术不是⼀个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要求多知识多专业的融会贯通。
我们将职业能⼒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技能训练,在学校内只进⾏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训练,不关注职业的发展和产业链的转型发展,那么形成的职业素养就会变得毫⽆意义。
因此职业素养必须符合专业特点和时代的特点。
1、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在校⽣具有竞争⼒的原动⼒。
职业教育要⾯向社会,更要⾯向未来,强调发展和创新。
使学⽣既能就业,⼜能创新和发展,不惧怕转岗和敢于向新技术挑战,为⾃⼰灌注充⾜的后劲。
因此在课程中应设置创新和创业教育模块、职业发展规划和⾯对职业过程的问题处理⽅法,使学⽣在校期间就模拟⼯作岗位,在不同的⼯作中锻炼职业能⼒,提⾼职业素养,为以后的⼯作提供原动⼒。
能力素质模型
能力素质模型
能力素质模型是指解释人类能力的模型,它描述了多个不同能力因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和影响。
这些能力因素可以包括认知能力、技能、知识、情绪智力等。
能力素质模型通常由多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代表一个特定的能力因素。
这些维度可以是互相独立的,也可以相互关联。
它们一起构成一个综合的模型,可以用来描述人类在不同领域的能力表现。
在职业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领域,能力素质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等方面。
通过使用能力素质模型,雇主和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能力,并据此做出更好的决策和安排。
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目标:确定需要研究和描述的能力领域和目标。
2. 收集数据: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测试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了解人们在目标领域中的行为和表现。
3. 数据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能力因素和表现之间的关联和规律,确定关键的能力维度和指标。
4. 模型构建: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构建能力素质模型,确定不同能力维度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5. 验证和修订:将模型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进行验证,并根据反馈结果对模型进行修订和完善。
能力素质模型的具体形式和内容因应用领域和研究目标而异。
一些常见的能力素质模型包括多元智能理论、九型人
格理论、波特五力模型等。
它们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框架来理解人类能力的组成和作用。
职业素养模型
职业素养模型
1. 介绍
职业素养是指个人在工作职场中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体。
本文将提出一种职业素养模型,以帮助个人全面发展和提升在职场中的表现和成功。
2. 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是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知识,并不断研究和更新。
这包括通过研究课程、阅读行业资讯、参加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3. 职业技能
除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也是职业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
一个职业人应该具备与自己工作相匹配的技能。
这包括技术技能、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不断练和实践,个人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水平。
4. 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备的素养。
积极的工作态度、诚信的职业操守、团队合作精神等都是职业态度的表现。
一个职业人应该以积极和专业的态度对待工作,并时刻保持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的高标准。
5. 职业发展
职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一个职业人应该不断发展自己的职业道路,通过设定目标、规划发展路径、持续研究和寻求新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个人应该保持对新技术和新趋势的敏感,积极适应和应用于工作中。
6. 总结
职业素养模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具,可以帮助个人评估自己在职场中的表现,并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通过不断提升职业
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个人可以在职场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和成功。
以上是职业素养模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个人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教师专业能力模型构建与实施研究
教师专业能力模型构建与实施研究导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核心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然而,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科学且准确的教师专业能力模型。
本文将探讨教师专业能力模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为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参考。
1. 研究背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教师培养和评价体系尚未与时俱进,很多老师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方法中,缺乏创新和适应性。
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全面的教师专业能力模型,以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
2. 构建教师专业能力模型的意义2.1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模型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当前的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指导其自我学习和提升能力。
2.2 促进教师培训与职称评定教师专业能力模型将成为教师培训的基础,有利于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课程和评估体系。
同时,也可以为教师职称评定提供参考依据,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3 促进学校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学校科学地安排教师的分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校可以据此制定教研计划和培训方案,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3. 构建教师专业能力模型的原则3.1 关注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专业能力模型应该关注教师的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育理论和方法等方面的能力,帮助教师掌握专业知识,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3.2 重视教师的教育情感与素养教师专业能力模型还应该将教师的教育情感和教育素养纳入考虑范围,帮助教师培养良好的师德和教育情操,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和教育效果。
3.3 强调教师的反思与创新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模型应该注重教师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教育改革的创新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推动教学不断更新和发展。
4. 构建教师专业能力模型的方法4.1 收集相关数据构建教师专业能力模型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数据,包括教师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培训经历、教学方法使用情况等,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等。
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系统化模型建模与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系统化模型建模与
研究
汤晓华;吕景泉;洪霞
【期刊名称】《职业技术教育》
【年(卷),期】2012(033)002
【摘要】以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提出以企业职位簇为线条,从划分工作域和工作要项入手,按等级对工作要项的知识、技能、素质要素进行分级分析,确定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构建技能人才的KSA模型的策略,并以技能人才职业生涯发展为主轴设计结构化、清晰、完整的学习地图,给中职、高职及技能人才培养及职后培训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总页数】4页(P32-35)
【作者】汤晓华;吕景泉;洪霞
【作者单位】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350;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2
【相关文献】
1.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国际贸易类专业技能人才KSC模型研究 [J], 左锋
2.基于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的营销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程洁
3.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形成途径辨识——基于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的案例研究 [J],
张弛;张立飞
4.基于职业能力本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J], 周剑锋
5.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高职技能竞赛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 [J], 刘海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系统化模型建模与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系统化模型建模与研究摘要以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提出以企业职位簇为线条,从划分工作域和工作要项入手,按等级对工作要项的知识、技能、素质要素进行分级分析,确定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构建技能人才的KSA模型的策略,并以技能人才职业生涯发展为主轴设计结构化、清晰、完整的学习地图,给中职、高职及技能人才培养及职后培训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职业能力;KSA模型;学习地图;系统化;技能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而当前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重复、断层现象,与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要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1],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中德培训中心)在长期的高职教育与企业培训中,研究探索技能人才在中职、高职、职后培训及终身教育不同阶段的系统化培养途径,并在风电企业运行、维护、检修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中进行了实践。
一、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建模策略由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行业、企业内建立以职位簇为线条的知识、技能、素质(Know- ledge,Skills,Attitudes,以下简称KSA)模型。
职位簇是由相同工作性质和相似任职能力要求的不同职位构成的一个集合。
职业院校的专业组群应与产业对接,而具体到某个专业时,专业就应与职位簇对接。
当对企业的职位簇划分后,就需要对职位簇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识别,制定各职位簇技能人才的分级能力要求标准,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规定基本任职能力要求,还需要对某一职位簇的KSA进行分级,描述现有职位簇不同层级对KSA 的要求以及未来人才目标对KSA的要求,建立KSA模型,实现课程体系与知识、技能、素质模型对接。
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系统化模型建模与研究
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
系统化模型建模与研究
技能人才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是构成其职业能力的重要因素。
为
了更好地管理和发展技能人才,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模型是必要的。
首先,技能人才的知识包括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
行业知识是指
对所从事的行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包括行业的历史、发展趋势、市
场需求等方面;专业知识是指具体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比如程序
设计、电气工程等。
其次,技能人才的技能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
基本技能是指
广泛适用于多个行业或领域的技能,如沟通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等;专业技能是指针对具体专业领域的技能要求,如机械维修、市场推广等。
技能人才在职业发展中不断提升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才能更好
地适应市场需要。
最后,技能人才的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创新
创业精神等。
职业道德素养是指职业人士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团
队合作能力是指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创新创业精神是指职业人
士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综上所述,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的系统化模型可以从三个
维度进行建模,包括知识领域、技能培养和素质提升。
建立该模型可
以有效地管理技能人才的发展,提高人才的职业能力,帮助企业更好
地适应市场需求。
专业构建人才胜任力素质模型
专业构建人才胜任力素质模型专业构建人才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是指描述和定义某一领域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的模型。
这种模型通常由行业专家、企业人才需求分析、学术研究等多方面的信息综合而成,旨在帮助培养、选拔、评价和发展具有特定专业背景的人才。
以下是构建专业人才胜任力素质模型时可能包含的一些元素:1. 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包括理论和实践。
•掌握相关技术、工具和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工作。
2. 问题解决与创新能力:•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的专业挑战。
•具有创新思维,能够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沟通与团队协作:•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清晰表达专业观点和想法。
•能够有效地与跨学科、跨团队的人合作,实现协同工作。
4. 领导与管理技能:•对于管理和领导岗位,具备领导和团队管理的技能。
•能够有效地规划、组织和推动专业项目的实施。
5. 职业操守与道德:•遵循职业操守,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
•能够在专业领域中保持诚实、透明和负责任的态度。
6. 持续学习与发展:•愿意不断学习新知识,保持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感性。
•具备自主学习和不断提升的动力。
7. 跨文化能力:•具备在跨文化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包括国际化的视野和跨文化沟通技能。
8. 项目管理能力:•对于需要进行项目管理的领域,具备项目规划、执行和监控的能力。
这仅仅是一个概括性的框架,实际的专业人才胜任力素质模型会根据不同专业、行业和职能岗位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构建这样的模型通常需要深入了解特定领域的特点和需求,同时关注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
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核心素质模型构建
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核心素质模型构建
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职业群体。
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才能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结合的优势下,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最高工作能力,为社会摆脱困境作出贡献。
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核心素质模型的构建,可以从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起到的关键作用、个人与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习方面的精进等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核心素质模型应重视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因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企业的技术支撑,能够为企业取得科技创新的成果,并依靠其优良的职业素质将理论转化为现实。
因此,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核心素质模型应强化技术技能的特征,如专业素养、技术创新能力、能力实施能力等,以更好地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二,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核心素质模型应强调个人与团队合作能力。
与职业生涯相结合的发展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尤其是自我调节能力、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这样,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能够在完成技术任务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增强个人能力,受益于个人成长。
第三,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核心素质模型应强调学习能力的精进。
在不断发展的科技时代,只有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断学习,才能掌握现代技术,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因此,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培养出强烈的学习情绪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此外,还应鼓励技术技能型人才参加学术和实践活动,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
通过对职业素质模型进行构建,能够更好地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还有助于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系统化模型建模与研究
摘要以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提出以企业职位簇为线条,从划分工作域和工作要项入手,按等级对工作要项的知识、技能、素质要素进行分级分析,确定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构建技能人才的KSA模型的策略,并以技能人才职业生涯发展为主轴设计结构化、清晰、完整的学习地图,给中职、高职及技能人才培养及职后培训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
关键词职业能力;KSA模型;学习地图;系统化;技能人才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而当前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重复、断层现象,与技能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如何实现职业教育要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1],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中德培训中心)在长期的高职教育与企业培训中,研究探索技能人才在中职、高职、职后培训及终身教育不同阶段的系统化培养途径,并在风电企业运行、维护、检修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中进行了实践。
一、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建模策略
由行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行业、企业内建立以职位簇为线条的知识、技能、素质(Know- ledge,Skills,Attitudes,以下简称KSA)模型。
职位簇是由相同工作性质和相似任职能力要求的不同职位构成的一个集合。
职业院校的专业组群应与产业对接,而具体到某个专业时,专业就应与职位簇对接。
当对企业的职位簇划分后,就需要对职位簇所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识别,制定各职位簇技能人才的分级能力要求标准,从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规定基本任职能力要求,还需要对某一职位簇的KSA进行分级,描述现有职位簇不同层级对KSA 的要求以及未来人才目标对KSA的要求,建立KSA模型,实现课程体系与知识、技能、素质模型对接。
通过不同层级的KSA要求来建立中职、高职以及职后职业生涯中学习与发展的学习地图[2]。
在这种以职位簇为线条的地图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学习成长路经。
二、KSA建模
KSA模型是能辨别技能人才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并将发现的数据整合、量化,从而形成可以用以对照判断技能人才现有能力及相应层次的可操作的体系[3]。
建立KSA模型的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第一步是进行工作分析,从划分工作域和工作要项入手。
根据技能人才本职位簇的工作业务进行分类,划分工作域;然后根据工作域梳理出业务要点、工作要项;根据工作要项,按分级标准梳理出各级别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让一个工作要项的全部内容被不同能力等级的技能人才合理分担,即对于同一专业中职、高职毕业生在从事一项工作任务时,工作要项所涉及的能力高低和范围大小这两个维度应给予清楚的界定。
职位簇或岗位簇与职业资格有一定的关联性,可借鉴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这五级来划分能力级别,比如一级适用于新进的辅助作业人员。
第二步是进行能力要素分析及提炼。
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按等级对工作要
项的能力要素进行分级分析定位,确定相应的业务行为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用精炼、规范的语言来描述,形成不同等级的能力项要求。
第三步是编制KSA模型分析总表。
KSA分析总表是KSA模型的第一级表述,对全部要素按照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相关技能、职业素养等种类进行梳理和归并。
表1是某风电有限公司与学校共同制定的风能动力技术专业运维职位簇的KSA模型分析总表。
第四步是编制KSA模型分析分解表。
KSA分解表是对KSA模型分析总表的各个要素项按照I~V级分级进行描述。
KSA的某项要求在低级别已作要求,较高级别同样要求掌握。
表2是“风电设备运行”专项技能的四级KSA模型分析分解表。
根据分级的KSA模型,中职、高职及职后培训就可以分级设计课程体系。
三、学习地图制作
学习地图是指以职业技能发展为主轴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学习方案。
通过学习地图,新员工可以找到自己从进入企业开始,直至成为公司内部专家的学习发展路径。
在企业中,根据专业分工的不同,可以设立不同的学习路径图,如销售人员学习路径图、生产人员学习路径图等;根据岗位任务的不同,技能人才在培养中可以只跟随一个专业的学习路径图,也可以同时跟随多个专业的学习路径图;按照职业发展路径有相应的晋级包,依据岗位核心工作要点有轮岗包,如图2所示。
学习路径图的绘制包括四个步骤:工作任务分析、学习任务分析、设计课程学习方案、绘制路径图。
分析工作任务,又称工作流程分析。
其区分的依据不是两个专业所需的KSA 有何不同,而是它们的工作流程不同。
比如,销售专业的工作流程与生产专业的工作流程截然不同,但他们所需要的KSA却有很多重叠之处。
因此,分析工作任务的目的就是描述工作流程、流程级别以及流程中的典型任务。
分析学习任务。
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学习难度、执行频率、执行不当后果、缺欠可能性以及准入水平等标准,找出应学、应会、应熟练的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同工作任务一样,必须是可观察的和可衡量的。
设计学习方案。
把锁定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采用学习策略。
学习内容分为态度、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学习技能和言语信息等五类,不同类型内容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估策略都是不同的。
绘制路径图。
根据不同职业发展路径的要求,汇总其所有的学习内容,用生动的图画、动画或多媒体等形式体现学习路径图。
技能人员每通过一个学习包的考核,就会取得一个“学习护照”,拿到一定“学习积分”。
每个技能人员都可以看到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清晰完整的学习路径图。
在应用KSA模型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时,可以考虑转换到任务模型,就是直接针对工作任务而非针对知识技能展开学习活动,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主题,即每次以执行一个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目标,以技能人才在学习后能否执行工作任务为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
基于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知识、技能、素质模型,由校企共同设计,给中职、高职及技能人才培养及职后培训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在新兴的风电产业人才培养中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实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有效对接,可供其他专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