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诠释

合集下载

培育“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培育“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培育“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当前我国职业技能人才队伍中存在着“多数一般、少数精干”的现状,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依然是一种稀缺资源。

而要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一、认识“工匠精神”是什么所谓“工匠精神”,是指一种敢为人先、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它包括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对品质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创新的持续探索。

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不仅拥有扎实的技术功底,还具备不断钻研、追求完美的精神素养。

而在培育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培养“工匠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二、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1. 重视基础技能的学习要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首先要重视基础技能的学习。

无论是哪个行业,基础技能都是根本。

只有通过扎实的基础技能学习,职业技能人才才能夯实自己的技术功底,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们耐心、细心,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学习态度。

2. 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培养“工匠精神”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只有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摸索、不断实践,职业技能人才才能逐渐形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习惯。

在实践操作的训练中,要求学生们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注重细节,防止出现疏忽和马虎。

只有在反复的实践中,才能让学生们形成严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3. 鼓励创新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不仅仅是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更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让技艺不断地提高和发展。

在培育职业技能人才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们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新的技术。

鼓励创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在技艺上的领先地位。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培养“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要重视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不论是在工匠作坊还是在企业中,团队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培育“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培育“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培育“工匠精神”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很多职业技能人才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低素质”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我们亟需培育“工匠精神”,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高度负责和敬业精神。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技艺的追求和对工作的热爱,是一种对技术、对产品、对职业的无限热忱和孜孜以求。

工匠精神所倡导的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态度,正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

要培育“工匠精神”,我们首先要从教育入手。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加强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培养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

学校还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实际操作,注重细节,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从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除了学校教育外,社会也要为培育“工匠精神”做出积极的努力。

企业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鼓励员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企业可以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激励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和骄傲。

只有通过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推动培育“工匠精神”。

政府可以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质量。

政府还可以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向员工提供相关技能培训,同时推动建立职业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激励更多人积极投身于职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培育“工匠精神”是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通过教育、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大批“有理想、有技能、有品德”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

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一直处在变化不定之中,从开始提出的“技术型人才”、“应用型A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再到现在提出的“高技能人才”。

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只是概括了一方面,不能突出高等职业的教育的本质属性,又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互混淆。

只有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才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再认识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合理结构)是体现本质特征的两个不同的重要方面,[1]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与总方向,是对教育的质的规定,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P161)人才培养规格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具体化。

因此,准确把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正确设计好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只有正确把握了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做到健康和谐发展。

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认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正确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阐述。

总体上看,培养目标是基本一致的,而其内涵在不断丰富,日益明确。

从20世纪80年代的职业大学到以后的“三教统筹”(即普教、职教、成教协调发展)办高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大同小异,即培养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人才”或“实用性人才”、“专门人才”等。

比较典型的表述有: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积极推进现有职业大学的改革,努力办好一批培养技艺性强的高级操作人员的高等职业学校。

” 1995年8月,原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属于高中阶段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类专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中的高层次,培养目标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层次实用人才。

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

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教师培训材料之一)职业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国家的资源利用者、开发者、管理者的技能不断更新,它使整个社会的技术含量、智能含量和精神价值的含量不断提高,它使一个国家的整体的民族素质从中不断获益和增强。

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选择。

职业教育“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为口标”,职业教育作为不同于普通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教育,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类型特征。

职业教育新理念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决定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的一切行为。

为此,笔者参考诸多资料,归纳如下,仅与大家学习参考。

一、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之所以先进,取决于他们先进的职业教育新理念。

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很受重视,被当作全社会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在西方被一些人喻为“使社会走向博雅的杠杆”。

山此,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理念也随着职教的发展得以不断翻新。

(一)职业教育以人文精神的培训为先人文精神的培训是职业教育中对受培训者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文精神的培训中,受训者树立了敬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坚韧不拔、知难勇进的勃勃向上的精神,这使得受培训者在技能培训上更易超越常人,更易在自身的职业中做出出色的业绩和贡献。

它不但使个体的素质得以长足的发展,而且还将使整个社会随之而兴旺发达。

在我国企业工作者看来,德育教育的培训是占首要地位的。

(二)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受培训者发达国家把受培训者看作是职业教育的主体。

职业教育的主体不再是培训者,这对长期以来“师道尊严”的中国人的职教理念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在职业教育中,人是职业教育的中心。

而职教中的人包括两部分: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因为职业教育是要把被培训者培养成才,所以被培训者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U的所在,也是职教的重心所在。

从职教知识内容的传递开始到最后教学结果的评佔,衡量其成就的标准就是被培训者受到培训后的水平提高的程度。

谈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几点看法

谈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几点看法

谈谈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几点看法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在我国生产企业中大量短缺,尤其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这种类型的社会人才在很多大型企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不但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一些难以应付的麻烦,还能够融会贯通的处理一些现场难题。

因此,可以说大力发展这样的人才不但能够推动企业快速生产,还能够将科学技术成果快速的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所以,现今我国已将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逐步纳入我国的教学重点规划中,并不断朝着这一方向大胆的实践与创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1 什么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一个综合能力很强,技术能力较高的技术人员。

一方面强调素质,另一方面强调技术。

高素质是强调人才综合能力,是时代进步永远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技术技能则是强调工作能力,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克服和解决一些高水平的难题。

因此,我国的技能型人才也常常被人称为“蓝领”,对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定义一般在管理层和操作执行层之间,确切的说应称为“银领”。

这类人一般是在实施现场的一线工作者,他们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面对生产难题时能够较快的找到突破口,被企业赋予“能工巧匠”的称号。

在他们当中有的取得初级工程师或中级工程师,有的已经取得高级工程师的职称,在这三类人员应具备5个方面的能力:必要的理论知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解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有创新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具体方法2.1 注重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场应变能力面对发展加速的社会,它应作为人才的必备素质来对待。

这一素质的培养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之后开始。

要着重把握三个内容:(1)教会学生及时捕捉相关的职场信息,并学会分析、判断它们对职场的影响。

尤其是本区域门户网站的职场信息。

如该职业市场的需求与变化趋势、该行业发展的动态,以及其他间接因素对职场的影响(包括科技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的变化、消费观念的变迁等);同时还要注意工作环境与工作方式的变化。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有这样一句古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能推进社会的发展,教育能加快历史的步伐,教育为新时代作出了不可忽视的成就。

就现在而言我国的教育形式有两种: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教育。

职业教育在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

进入新世纪后,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会议,两次作出决定,要求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职业教育推进“四大工程”的实施,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紧紧围绕“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继续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拓展工程覆盖的专业领域,提高工程培养人才的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为解决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促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服务。

继续推进“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的实施。

推动各地继续实施好“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农村成人学校和农村中小学的作用,健全农村职成教网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007年,全国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将力争超过35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6000万人次。

继续推进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年培训规模计划达到5000万人次。

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中等职业教育已发展成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

但从整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做出如下决定:一、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形势下,各级人民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二)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由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十一五”期间,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

高技能人才内涵解析(一)

高技能人才内涵解析(一)

高技能人才内涵解析(一)摘要:高技能人才的概念经历了从“匠人”、“技师”到“知识工人”的历史演变。

高技能人才属于人才基础层次中的技能型人才类型,其工作是工程技术人才工作的后续,具有一般技能人才所不具备的精湛技艺以及解决复杂性、关键性和超常规实际操作难题的能力。

其人才特征可概括为:应用性;手脑并用;技能强、素养高。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应用性;手脑并用;技术;技能一、高技能人才概念的历史演变社会实践是高技能人才产生的本源,不同时期,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有着不同内涵。

(一)农业社会——匠人农业社会的经济是自然经济,个体手工业者等成为中国社会的第一批技能工作者。

这些被称之为“艺人”、“匠人”、“师傅”,其后被称为能工巧匠的人就是“高技能人才”的雏形。

这里的能工巧匠泛指工艺精湛,能做出特色产品或有“绝活儿”的技能人才。

(二)工业社会——技师自中世纪工厂出现以来,高技能人才的概念更趋职业化。

最初,人们把这类人叫做师傅。

师傅不仅要带徒弟,还要负责管理工作。

我国明清时代称之为“技手”、“技士”,台湾地区称之为“工艺师”或“技术师”。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把高技能人才分为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等。

(三)知识经济社会——知识工人知识经济社会,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计算机、无线通讯、国际互联网等知识密集的高技能产业迅速发展,猛烈冲击着传统产业,并向各个方面渗透。

比尔·盖茨提出了“知识工人”的理念,标志着对高技能人才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逐步提升。

二、学术界对高技能人才概念的不同理解当前,社会上对高技能人才的认识较模糊,原因在于一些基本问题尚未搞清楚:其一,技能型人力资源是否是人才;其二,如果技能型人力资源是人才,那么其本质是什么?对于第一个问题,学者们的意见基本一致。

判断技能型人力资源是否是人才必须明确其标准。

胡世明研究表明,人才标准包括4个方面:首先,量的评价标准,国家人事部将“凡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及以上职称”的人算为人才,从经济学角度考察,它是一个小于该国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数量概念,是指从业人员中表现出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并作出较大贡献的人。

【知识、技能、道德和职业】 职业技能比道德重要的辩论赛

【知识、技能、道德和职业】 职业技能比道德重要的辩论赛

教育大计,育人为本。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这是《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总体要求。

“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纲要》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具体目标。

职业教育担负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历史使命。

一、职业教育的双重责任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既负有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责任,又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就业的重任,这双重责任使得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既要有素质教育,又必须有职业技能教育。

对两者关系科学、合理的处理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职业教育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重要保证。

二、必须处理好知识、技能、道德和职业的关系职业教育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必须要在知识、技能、道德与职业四个方面作出科学合理的设计。

既要平衡好四个方面,又有所侧重,要综合考虑,不可割裂。

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有的是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成的,有的是经过短期集中学习训练而获得的。

通过职业学校的专门教育培养而成,显然为第二种情形。

通常职业学校的学制不长,长则五年,短则三年,同时,现阶段职业学校中的学生无论学业还是行为习惯,总体薄弱,要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具备较高的技能和较高的素质是非常不易的。

任何职业都以技能和知识为基本构成要素,具备了从业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才能从事职业,参加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者获得相应的报酬,解决生存问题,然后才能进一步地发展自己,成就事业,达成理想之目标。

从事一项职业,必以所需技能和知识为基础,对于不同的职业特点,技能和知识的侧重各有不同。

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诠释

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诠释

维普资讯
毒 簌 砖
研 究 . .
锵 门 螨虢 专 鸯
口 邱 开 金
摘 要 : 《 务 院 关 于 大 力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的 决 定 》中 明 确 提 出 了 职 业 教 育 的 两 个 层 次 , “高 素 质 在 国 即
动 者 ” “ 技 能 专 门人 才 ” 和 高 的 教 育 及 培 养 . 是 两 种 不 同 的 学 历 层 次 的 教 育 “ 素 质 劳 动 高 者 ” 的 培 养 属 于 中 等 或 相 当 于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层 次 . “ 技 能 而 高
专 门人 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 培 养 属 于 高 等 专
学 分 会 初 等 教 育 学 专 业 委 员 会 副 主 任 委 员 . 要 研 究 方 向 为 民 族 教 育 和 基 础 理 论 教 育 主
中 图 分 类 号 : l G7 0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5l 2 0 0 — 0 1 0 1 01 7 8(0 6) 5 0 2 — 2
准 确 定 位 的 重 要 依 据 。对 “ 素 高
质 劳动者 ” 和 “ 技 能 专 门 人 高 才 ” 本 质 内涵 进行 具 体分 析 . 的
到 质 化 . 原概 念 的 “ 元 论 ” 使 一
发展 到 概念 特指 的 “ 元 论 ” 二 . 赋 予 了“ 素 质 劳 动 者 ” “ 高 和 高
赋 予 了 职 业 教 育 普 及 化 的 使 命 .使 之 成 为 国 民 素 质 教 育 中
有 别 于 基 础 教 育 之 外 的 另 类 基
提 出 . 国 的 职 业 教 育 要 “ 服 我 以 务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为 宗

技能人才--名词解释

技能人才--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技能人才:指在生产或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从业者中,具有一定专门技能的人员。

2.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

主要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技能含量较高的岗位上。

3.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4.复合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5.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6.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

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国家职业资格分为五个等- 1 -级: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初级工)。

7.一体化教学与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加强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就是要加快培养既能讲授理论知识课,又能指导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一体化课程教师。

提升教师企业实践能力、一体化课程开发能力,建设一支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示范性强的优秀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诠释

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诠释

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诠释摘要: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申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两个层次,即“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

文章对两类技术人才的内涵差异和相关的两类职业教育职能作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专门人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2005年1月新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我国的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①这个思想首先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就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日标的“两个层次”提出,与以往的职业教育政策和理论比较,是一个全新的思想,它既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承担的教育职能作出了明确界定,又对各自办学的层次作了宏观要求。

这个思想将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的导航,也是职业院校教育思想准确定位的重要依据。

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本质内涵进行具体分析,在职业教育领域内进行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这对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以及构建相应的职业教育运行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内涵剖析“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从概念层面其实有相互的包容性和互通性。

因为“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核心内涵,都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思想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及职业综合心理素质;二是职业认知水平,如职业的综合文化素养、职业的通识知识水平、特定职业的核心理论;三是职业实践能力,如一般的职业应用能力、与具体职业相关的专门技能、实践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等。

“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从概念的三个维度看,它们在各自的结构中是不可替代的,横向比较由于两者内涵的弹性空间大,也难作出简单的差异分析。

德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德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在德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参加过“双元制”教育,也 就是说他们必须具有“学徒”的经历,一般需要学习两个以上的 专业;仅如此还不够,这些人还需要到大学里学习 3 至 4 年的师 范专业。学习结束后他们要参加国家考试,考试的形式是论文和 口试。然后再参加一年半的实习,才能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取 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许多职业学校教师都是一边从事企业工作 (有的甚至是企业老板),一边教学,这样就能让他们的教学内 容与技术革新保持一致。德国公立职业学校老师收入为每月税前 3700-4000 欧元,折合人民币约 3 万多。这个收入在德国处于什
创新教育 Innovation Education
(三)增加学生党建工作专职工作人员 在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由于专职组织发展人员的工作人 员少,使得党员发展过程中的很多环节都发生了简化,从而会影 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加强党务 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发 挥党建队伍的作用。 (四)针对新形势,创新工作方法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为了更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可考虑在不违背党章前提下,创新工作方法。对于网络技术的发 展,我们应抓住学生关注网络信息的心理,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网 上。总之,利用网络为学生党建服务。 小结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 振兴与未来长远发展的重任。培养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 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所以,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事关党的 执政基础和我国前途命运。学校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创新工 作机制,提升学生党员的素质,让党青春永驻。
二、德国的职业学校
德国职业学校专业化程度较高,管理科学严谨,有严格的师 生准入和考试制度。
德国的职业学校一般按专业分类甚至命名,每所学校都有主 打专业,有很多学校都只有一个专业。金属加工在德国是最受欢 迎的专业;烹饪专业受电视宣传的影响近几年也吸引了不少人学 习;汉堡是德国最大的港口城市,船舶专业在这里很热门;其它 如电子、化工、轻纺、美容美发等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学校培养 人才。

简述如何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简述如何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

简述如何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人们劳动方式、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人不仅是有知识、懂技术的劳动者,更要成为具备良好素质的高素质劳动者。

因此,我们应该把学习知识与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结合起来,注重塑造健全人格。

首先,就要树立崇高理想信念。

理想是灯塔,引领我们走向人生的光明;信念是支柱,支撑我们克服一切困难。

当前,同学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在这样的条件下更要坚定理想信念。

人生没有理想,就如同迷失了航标,甚至可能永远迷失方向,只有把理想信念融入我们的血脉中,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才能创造无悔的青春。

其次,要勤奋学习。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广泛学习一切有益知识,打牢学习知识的基础,并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再次,要积极投身实践。

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了解国情,把握国际形势,关心时事政治,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要将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祖国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最后,要自觉遵纪守法。

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尊重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学会办事,掌握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常识,在社会上遵纪守法,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

我们还要学会感恩。

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父母、老师和同学,感谢他们给予我们关爱和帮助。

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感谢它们赐予我们的经历和磨砺。

当我们为别人带来快乐和幸福时,我们也收获了快乐和幸福。

我们还要善于创新。

要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从小事中挖掘闪光点,善于将创新的火花集中到“点子”上,创造出独特的、卓越的成果,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我们还要学会做人。

要学会宽容、忍让,尊重他人,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

要乐观、豁达,用微笑面对挫折和失败,在逆境中自强不息。

大力培养高素质知识工人

大力培养高素质知识工人

大力培养高素质知识工人高素质知识工人是指具备较高知识水平并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的工人。

培养大量高素质知识工人,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育、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别阐述大力培养高素质知识工人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首先,教育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知识工人的基础。

教育体制应当在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推动工科教育的发展,提高工科专业的吸引力。

此外,学校还应加大对技工类专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技工类教育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教育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人才。

其次,优化产业结构也是培养高素质知识工人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现代高技术产业所取代,对于工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这种变化,我们需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更多高技术产业,提供更多需要高素质知识工人的就业机会。

同时,加强对现有产业的改造升级,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也需要高素质知识工人的参与和支持。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我们可以为培养高素质知识工人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

最后,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培养高素质知识工人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工类专业的投入,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支持。

同时,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为工人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

此外,政府还应推动工资制度的改革,将工人的收入与其知识水平和技能能力挂钩,提高工人的收入水平,增加他们对于提升素质的积极性。

政府的政策支持,可以为培养高素质知识工人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条件。

总之,大力培养高素质知识工人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育、产业结构优化和政策支持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可以为培养高素质知识工人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保障。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建立起更加稳定、创新、有活力的知识工人队伍,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为了进一步培养高素质知识工人,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实践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关于高技能人才和技能人才

关于高技能人才和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可以描述为: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

高技能人才是中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更多更快地培训高技能人才,被视为中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高技能人才的特征有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之分,群体特征通过个体特征体现出来,个体特征又包含在群体特征之中。

研究高技能人才的特征无论从群体出发还是从个体出发,都是可行的。

以下对高技能人才特征的研究采用统筹法。

(1)高超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是所有技能人才共有的特征。

但是,只有高技能人才才能戴“技艺超群”这一桂冠,这也是高技能人才最显著的职业形象特征。

现代高技能人才高超的动手能力不再只是传统的“手艺”和某些“绝活”,而是通过技能教育和培训获得更多的现代化理论知识,成为“手脑联盟”的技能劳动者,这种“手脑联盟”将是知识经济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

(2)突出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是一切人才的共同特征。

高技能人才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如工艺革新、技术改良、流程改革及发明创造。

日常关于这方面的实例举不胜举。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有创造能力的,但不同的人创造能级不同。

一般来说,初、中级技能人才主要是掌握熟练技术,从事的是熟练劳动,熟练劳动主要是动作技能的重复。

高技能人才则较多地掌握了精密技术,从事的是较复杂的劳动,其心智技能化的程度较高。

不仅如此,高技能人才的创造能力还具有个性化特征。

(3)极强的适应能力。

高技能人才有适应工作岗位变动的能力。

这种适应能力不仅表现在对同专业(工种)工作岗位的流动方面,也表现在对邻近专业(工种)工作岗位的流动方面。

高素质劳动者到底“高”在哪里

高素质劳动者到底“高”在哪里

高素质劳动者到底“高”在哪里刘长兴【摘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概念,作为重大的教育政策,最先见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当时明确指出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且明确提出了“数以亿计”的要求。

这件事距今已经十多年了。

最近见于前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样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样也提出了“数以亿计”的要求。

可见,国家是何等重视。

究竟为什么要用“高素质”来要求“劳动者”?有人总结了两层意思:其一,劳动者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期刊名称】《天津教育》【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2页(P21-22)【关键词】高素质劳动者;中共中央国务院;素质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教育改革;改革开放;教育政策;社会生活【作者】刘长兴【作者单位】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719.21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是改革开放以后的新概念,作为重大的教育政策,最先见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当时明确指出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且明确提出了“数以亿计”的要求。

这件事距今已经十多年了。

最近见于前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同样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样也提出了“数以亿计”的要求。

可见,国家是何等重视。

究竟为什么要用“高素质”来要求“劳动者”?有人总结了两层意思:其一,劳动者是社会生活的基础。

尤其是那些从事平凡工作的劳动者,谁也离不开他们,甚至一天也离不开。

其二,高素质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尤其是那些从事平凡工作的劳动者,咱们几乎每件事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素质。

细想想,这两层意思的确讲得非常靠谱儿。

过去,一提高素质劳动者,总会“参照”那些发达国家。

然而,羡慕之余又总会有几分抱怨和几分困惑——到底差在哪儿呢?有人说是文化背景不同,有人说是生活习俗各异,有人说是传统观念有别,等等。

总之,似乎只能“参”不能“照”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申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两个层次,即“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

文章对两类技术人才的内涵差异和相关的两类职业教育职能作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专门人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 2005年1月新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我国的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①这个思想首先表明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就是“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日标的“两个层次”提出,与以往的职业教育政策和理论比较,是一个全新的思想,它既对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承担的教育职能作出了明确界定,又对各自办学的层次作了宏观要求。

这个思想将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的导航,也是职业院校教育思想准确定位的重要依据。

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本质内涵进行具体分析,在职业教育领域内进行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比较研究,这对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以及构建相应的职业教育运行体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内涵剖析“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从概念层面其实有相互的包容性和互通性。

因为“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核心内涵,都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职业思想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及职业综合心理素质;二是职业认知水平,如职业的综合文化素养、职业的通识知识水平、特定职业的核心理论;三是职业实践能力,如一般的职业应用能力、与具体职业相关的专门技能、实践中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等。

“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从概念的三个维度看,它们在各自的结构中是不可替代的,横向比较由于两者内涵的弹性空间大,也难作出简单的差异分析。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决定”将“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从社会人才队伍构建上做了分层,提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从量化到质化,使原概念的“一元论”发展到概念特指的“二元论”,赋予了“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不同的特定内容,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

1.相互的关系是职业基础教育与职业专业教育的关系。

“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为社会培养数以亿计的这类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

按我国 12亿人口概算,要让数亿人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其意义是赋予了职业教育普及化的使命,使之成为国民素质教育中有别于基础教育之外的另类基础教育。

相对“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高技能专门人才”是专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仍按我国12亿人口概算,数以千万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不再是普及型教育,对照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②它应属于高级专业人才培养的范畴。

2. 对应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学历和技术资格的教育。

从学历因素和我国教育发展规划看,“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育及培养,是两种不同的学历层次的教育。

“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属于中等或相当于中等职业教育层次,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属于高等专科及相当于高等专科层次的教育。

从技术资格和等级方面看,“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相当于中级技工培训层次的教育,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是相当于高级技工培训层次的教育。

二、“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专业素质差异比较从职业人的角色要求分析,“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公民素质和思想政治的素养要求是没有根本差异的,但从学历层次和技能等级来比较,两者在知识结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三个方面具有不同要求。

1.基础文化知识结构的差异。

“高素质劳动者”有别于普通劳动者,就在于他是有一定文化的劳动者,他们具有中等及以上的文化程度,是专门技术人才中的“基础型”技能人才,其知识特征是基础性和“单一化”。

“高技能专门人才”有别于“高素质劳动者”,知识结构上的最大区别就是专业发展的平台是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以“学科群”为特征,知识的广博性和系统性明显增强。

2.专业理论水平的差异。

“高素质劳动者”的专门人才属性,也表现在他们具有
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

在教育过程中.针对职业技术学习的要求。

必须学习相关的基础性专业理论知识,专业理论水平程度按教育部提出的“够用”为基准线.也就是以专业技能的学习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

而“高技能专门人才”隶属于高级技术人才,这类人才不仅懂专业的高新技术,也有相应的专业理论,按教育部提出的“必须”要求,其专业理论水平应该适应高新技术学习的需要,能为新技术开发和创新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