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课标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评析

合集下载

【最火】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试卷)详细评析

【最火】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试卷)详细评析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试卷)详细评析2017年高考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适中,具备区分效果。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特色1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全国III卷第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主义。

全国I卷第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

全国I卷第47题,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积极意义。

2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党史、国史,不仅有助于考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更有助于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

全国II卷第41题,以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国家的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全国II卷第30题,材料提供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取得重大发展的史料,证明党在抗日战争中依靠群众和坚持全面抗战的正确性。

全国III卷第46题,试题情境是关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以此反映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探索道路的发展历程。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积累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对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弘扬,有助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三套试卷解析

2017年高考历史全国三套试卷解析

Ⅲ-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 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 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 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 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Ⅰ-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 “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 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 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 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 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的文化传播到当地,另外各诸侯国与周王室的频繁交往也带动 了各地文化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通过分封,周天子成为 “天下共主”,但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西周 实行分封制,当时并未出现中央集权,排除C项;宗法制通过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文化认同 父系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权力的分配与继 承制度,保障了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而题
Ⅱ-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 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 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 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 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 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Ⅰ-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 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 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 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 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3卷历史(附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卷一、单选题1.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地主控制了郡县3.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火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C.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7.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D.反映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确立8.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9.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017年文综历史部分解析

2017年文综历史部分解析

2017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卷(全国III卷)答案及解析24 正确答案A解析西周时期,西周时期,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文字是统一的,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对文字因为广泛的使用被简化,提高书写效率,故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古代文字的演变解题思路学生需要对基本的文字演变的历史知识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了解,能够看懂材料图示才能准确的解答。

易错点学生对文字的演变缺乏了解,不能看懂材料所给的信息,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导致错选。

25 正确答案C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

B项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且汉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

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各行业的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体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

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汉代经济的发展解题思路仔细的阅读材料是作答的关键,同时也应该知道汉代前期经济发展的情况,二者结合进行作答。

易错点学生缺乏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能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和概括材料导致回答错误。

26 正确答案A解析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拥有土地较少的和较多的都是少数,大部分土地拥有量是在20----130亩,这是自耕农经济,故A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很容易知道B项错误;均田制的内容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D 项生产效率的问题材料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考查方向本题考查古代的自耕农经济解题思路学生一个方面要能够读懂材料,能准确的分析材料,另一个方面还要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成分27 正确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B项正确。

历史事实除了通过历史叙述,还可以通过实物呈现,故A项错误;北宋时期的文献虽然对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的活动有不同记载,但这并不代表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历史叙述不一定都是真实的,因此综合多种历史叙述不一定能够确认历史事实,故D项错误。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

2017年全国⾼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2017年全国⾼考历史新课标Ⅰ、Ⅱ、Ⅲ卷分析与教学启发——致2018届⾼考考⽣【历有秘诀,尽⼼则⽆悔;史⽆捷径,功到⾃然成】整理时间:2017年11⽉9⽇2017年的⾼考已经尘埃落定,不出所料,各种吐槽都有,但⼤体分两类:⽀持和批判。

教育部考试中⼼也第⼀时间将试题分析发出来,对2017年⾼考特点分析定了调⼦,圈了范围。

总体看,持肯定态度的多,批判的声⾳少。

⾼考题像春晚⼀样,尤其是作⽂,不分专业⾮专业,都能找到各⾃的“槽点”。

专业的分析试题背后的出题意图,⾮专业的讨论试题本⾝的内容。

对历史来说,专业的讨论多些,⾮专业的甚⾄不感兴趣。

我姑且也凑热闹说说对今年试题的看法。

⼀、试卷结构与排版今年试题结构按通史体例编排的更明显,由于政治原38题拆分为两题,导致Ⅰ和Ⅱ卷的历史材料题往后顺延⼀题,从41题开始;由于地理选考题少了⼀题,所以历史选做题的题号最终未变。

Ⅲ卷的材料题必做部分题号未变,选做部分因地理选做少⼀题,导致历史题号提前,从44题开始。

题号的变化对学⽣的考场应变能⼒是很好的考验,也提醒⽼师和学⽣在复习中不能“唯规律是从”。

各套试卷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必修部分分值⽐例如下:表⼀:全国新课标试卷中国史、世界史分值统计必修部分Ⅰ卷中国史、世界史分值⽐例近似 1.2:1(55:45),Ⅱ、Ⅲ卷分值⽐例近似2:1(67:33,64:36)。

选修部分中国史两题(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各⼀题),世界史⼀题。

Ⅰ卷与2016年(中外史⽐例2:1)相⽐,明显增加了世界史的考查。

Ⅰ卷世界史分值的增加都出现在中外对⽐中,从家国情怀的⾓度看,有利于学⽣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化传统,形成⼴阔的国际视野。

Ⅰ卷⾛在⾼考改⾰的前列,是试验⽥,Ⅱ、Ⅲ卷在逐步过渡1。

⼆、试卷主要特点1、语⾔阅读障碍降低,难度上总体平稳。

选择题基本摒弃了难懂的⽂⾔⽂,题⼲阅读量与去年⼤致相当,第41题的材料⽂字控制在370—425字之间。

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2018年备考策略

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2018年备考策略

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及2018年备考策略作者:邹永发来源:《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8年第01期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考查。

试卷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内容与形式,着重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试题整体上难度适中,整体试卷内容上体现历史教学的新课程理念,非常贴近中学历史教学实际。

试卷“以稳为主”,命题沿袭新课程改革以来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素养和注重材料分析的风格。

一、试卷特点1. 体现新课标理念,实现平稳过渡命题材料简洁明了,没有大的阅读障碍。

选择题在强化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时代特征运用的同时,强调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备选项的设置迷惑性较大,模棱两可,难以取舍,难度略高于2016年。

第24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文字变化,第35题考查资本主义新变化,这两个题学生的错误率较高。

主观题强调时代特征的把握和对事件的基本评价,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问题能力,主观题难度与2016年持平。

2. 体现基础性,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的特点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历史学科基本原理的考查精准,有深度但难度适中,稳定中有适度的改革和创新。

试题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找准命题材料与主干知识的契合点,学生作答都必须结合所学,选择题考查的阶段特征明显。

例如,第28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经济,第29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第31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绘画风格等题,通过时间定位,联系阶段特征可以排除。

3. 体现综合性,以能力立意,突出学生综合能力考查试题仍然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及要求为命题指导思想,使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例如,第40、41两题,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者巧妙结合,贯通古今,纵横中外,体现了高考考查的综合性。

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解析 (一)

2017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解析 (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试题简析(适用地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西周到战国,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繁琐的文字不便书写,于是汉字由“图画+繁杂”逐渐向“抽象+简化”演变。

答案A。

在纸张(汉代)未发明前,书写材料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排除B。

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以富国强兵为主,不涉及文字演变,排除C。

书同文系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材料显示的是“从西周到战国”,排除D。

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不涉及义利观的变化(一说义利观发生改变是在明朝),也不涉及“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事实是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排除A、B。

材料中的“倾”指影响大,不是“控制”的意思,富商也不是豪强,排除D。

根据发家致富者“不可胜数”,可知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占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户数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答案A。

超级大地主并不多,说明当时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排除B。

材料显示是唐朝后期,当时均田制已经瓦解,从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排除C。

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

【高考试卷】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Ⅲ文综(历史)卷解析卷

【高考试卷】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Ⅲ文综(历史)卷解析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文化·先秦·汉字演变【解析】题干图片中的两字变化反映出篆书由繁到简、从象形意味到符号化、从不规则不工整到规则工整的发展趋势。

书写材料从青铜到竹木缯帛,书写由难到易,不能成为从繁到简、从象形意味到符号化的原因,故排除答案B;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没有涉及文字方面的内容,故排除答案C;“书同文、车同轨”系秦统一后,为消除区域差异而采取的措施,所以答案D不正确;先秦时期,文化、学术不断下移,下层民众文化水平低、文字使用的功利性实用性要求强烈,必然要求其趋简求易,因此,汉字的使用对象不断扩大、使用次数日益频繁是导致汉字字形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故答案A符合要求。

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秦汉·汉初经济政策【解析】从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汉初从事农工商的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的很多。

战国材料只能反映经济现象,不能反映社会价值观,且汉初儒、法、道三派价值观并存,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排除答案A;重农抑商自商鞅变法始便成为中国古代统治者的基本政策,因此排除答案B;材料反映不出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所以排除答案D;汉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促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从事农牧工商的人致富恰恰是其具体表现,故答案C符合题目要求。

26. 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文综历史试题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A【答案】“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A项与史实不符。

B项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且汉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

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各行业的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体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

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26.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第1页(共8页)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答案】B【解析】A、C、D三项说法过于绝对。

通过材料内容可知,对于宋太宗是否去过宫中这一事件有两种不同的记载,所以B项正确。

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D【解析】由材料时间“1897年”可知,材料现象发生在甲午战争之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所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答案为D。

2017高考历史真题(新课标3)(含答案解析版)

2017高考历史真题(新课标3)(含答案解析版)

D.法律至上
11.(4 分)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
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
资。这一措施旨在( )
14.(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8.(4 分)如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20~130
103
74.1%
131~300
10
7.2%
300 以上
2
1.4%
小计
139
100%
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7.(4 分)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
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
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提高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4.(4 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 9.(4 分)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Ⅲ卷)解析版

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Ⅲ卷)解析版

2017年高考文综真题试卷(历史部分)(新课标Ⅲ卷)一、选择题(共12题;共24分)1. ( 2分) (2017·新课标Ⅲ)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文字的频繁使用B. 书写材料的不同C. 各国变法的实施D. “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解析】【分析】从图片材料可以看出,从西周到战国汉字的演变特点是由繁到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交流不断加强,为了方便交流,出现了汉字这一变化,故选A。

战国时期,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但B不是主要因素。

C与材料无直接关系。

D是秦统一后推行的。

2. ( 2分) (2017·新课标Ⅲ)《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解析】【分析】A项与史实不符。

B项从材料中无法推出,且汉代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

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各行业的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体现了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项。

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3. ( 2分) (2017·新课标Ⅲ)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自耕农经济盛行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 均田制破坏严重D.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解析】【分析】均田制条件下一般的自耕农授田是20亩,一家有几个男丁露田与桑田加在一起应当超过20亩,20—130亩占的比重较大,这部分应该是自耕农,故答案选A。

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分析附录:2017年全国Ⅲ卷历史试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5.《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26.表1表1为唐代后期敦煌基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行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30.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2017年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 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ⅲ)

2017年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 试卷及解析(新课标ⅲ)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2.(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4分)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1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 1.4%小计139100%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4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26.(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2017高考-全国Ⅲ卷-解析

2017高考-全国Ⅲ卷-解析

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图4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西周到战国,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繁琐的文字不便书写,使汉字由“图画+繁杂”逐渐向“抽象+简化”。

答案A。

在纸张(汉代)未发明前,书写材料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排除B。

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以富国强兵为主,不涉及文字演变,排除C。

书同文系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材料显示的是“从西周到战国”,排除D。

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努力和智慧而致富”,不涉及义利观的变化(一说义利观发生改变是在明朝),也不涉及“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事实是汉代推行重农抑商),排除A、B。

材料中的“倾”指影响大,不是“控制”的意思,富商也不是豪强,排除D。

根据发家致富者“不可胜数”,可知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 17.3%20~130 103 74.1%131~300 10 7.2%300以上 2 1.4%小计139 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答案】A【解析】占有20~130亩土地的自耕农户数比例达到74.1%,说明当时该地自耕农经济盛行,答案A。

超级大地主并不多,说明当时该地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排除B。

材料显示是唐朝后期,当时均田制已经瓦解,从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当地是否实行均田制,排除C。

仅凭拥有不同土地规模的户数及所占比例无法判断农业生产效率是否提高,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新课标高考全国Ⅲ卷历史试题评析
宜宾县第二中学校樊平
2017年高考,全国23个省份回归全国卷,其中,广西、贵州、云南、四川4省使用文综全国卷三。

全国卷三是考试中心2016年调研川渝高考,为实现回归全国卷平稳过渡的产物。

通过这两年是卷三试题分析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宏观整体感知
试题稳定性强,延续了全国卷命题风格,重视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考查,关注时代脉搏,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

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注重了图文并茂,有图片、表格、绘画,多角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能力。

试题难度适中与2016年基本持平,学生普遍感受较好。

二、试题分布、布局
表一:2016年与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Ⅲ(丙卷)必修部分各模块所占比重(专题角度)
从表一可以看出,全国卷三,选12个选择题嫣然延续了中国古代史4个题,中国近现代史4各题,世界历史4各题的布局。

从模块角度看,近两年政治史、
经济史比重均超过70%,政治史、经济史比重大,思想史史比重有所下降。

表二:2016年与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Ⅲ(丙卷)必修部分各模块所占比重(通史角度)
从表二,从通史角度看,必修部分中国古代史(28分、26分)、中国近现代史(分别为33分、28分),世界古代史(4分)世近现代史(24分、28分),试题三个部分中古市、中近现代市、世界史比重基本持平,充分体现了全国卷“厚古薄今,重中国、轻世界”的命题特点。

因此在复习教学中,必修把握全国卷试题结构特点,全面复习基础上,有重点,有层次、有目标的有序推进复习。

表三: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Ⅲ(丙卷)考点、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考查统计
三、微观看试题
1.选择题部分:
依然延续全国卷表格,图片,绘画等多样表现形式,如24题的汉子图片,26题的唐代土地制度表格,30题,婆媳上冬学。

但今年在27题增加了史学方法考查,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这与新课标考纲的调整密切相关,2017年新课标考纲考纲在,描述与阐释能力上做了修订,把“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修订为“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修订为问“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同时选择题中既注重传统主干知识考查,如古代工商业、土地制度、古希腊、罗马民主法治,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等。

又关注部分冷点知识的考查,如解放战争中反击英国侵略主权的斗争(紫石英号事件)。

新中国的绘画艺术。

选项分布A、B、C、D分别为2016年4224;2017年分别为4332。

选择题中关注时代热点,渗透学科素养,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特点突出,如26题与当今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密切相关,30题、渡江战役时期维护主权斗争,渗透家国情怀的爱国主义教育。

32题、雅典公民责任题也渗透积极的正能量。

2.主观题部分:
必修部分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主义。

该题的命题视角与当前热点“台独问题”相关,告诉学生明清时期台湾问题的由来与明清时期的国家统一,向学生渗透浓浓的爱国主义思想,学科素养中的家国情怀。

设问简单中外关联,体现全球史观下看历史历史问题的能力。

必修41题,关注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历史进程,
是教材主干知识,体现对学生阶段特征,核心知识,学科能力要求,延续全国卷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贯特点,同时本题与2012年全国卷冲击-反应模式题有延续性。

本题也渗透对当今知识分子在新时期历史使命的思考。

选修44题,2016年考查了孝文帝庙号改革,今年考查了隋朝法律改革,2016年考查内容、意义,今年的是特点、意义。

试题难度不大,考查了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概括能力。

选修45题,关注了14年抗战的热点问题,国务院正是提出把教科书八年抗战,修订为14年抗战,抗战史是全国卷历年必考试题,今年在选修中作为主观题命制体现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选修46题,关注经济人物陈云,2016年关注了教育人物蔡元培,试题都基本延续背景、原因,贡献命题思路。

试题情境是关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以此反映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探索道路的发展历程。

学生较为容易把握。

总体来说,通过试题、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弘扬爱国主义,引导老师关注考纲、课标修订,引导中学历史教学。

四、2018学年备考建议
1.关注时代热点:全国卷从不回避热点,通过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也是历史教育应有的重要功能。

(14年抗战、台湾问题、农村土地流转问等等)
2.关注课标、考纲修订变化:2017年考试说明做了部分修订说明,考纲的修订必然会有所反映,今年在考试中27题,对历史叙述、历史事实的考查足以体现。

3.落实基础、夯实主干知识:全国卷从来都是以考查主干知识为核心。

4.重视阶段特征复习:主观题40题、41题都需要学生较好的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才能有效答题。

5.重视学科素养:历史时空观、历史理解、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学科素养考查的时代来临,教学中必修有效培养,如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全面准确提取信息,并进行归纳、概括的基本能力。

6.重视高考真题与全国卷特点研究,少走弯路,增强复习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7.重视题型研究与题型突破,选修、必修题型答题思路与方法总结,引导学生多总结做题技巧。

8.重视高考设问词研究,如选择题中常见的(反映、表明、体现、据此可知、原因等);主观题常见设问词(概括、归纳、说明、简述、特点、影响等等),对高考常见设问词答题思路引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