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上《鸡兔同笼》word说课教案

合集下载

《鸡兔同笼》数学教案

《鸡兔同笼》数学教案

《鸡兔同笼》数学教案
标题:《鸡兔同笼》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

难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代“鸡兔同笼”的故事来引入课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索新知:
(1)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并尝试用图形或表格等方式将问题具象化。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适时引导和提示。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总结归纳,引出代数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 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作业: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
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和解题能力。

2. 结果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估他们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课后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等,以便于改进教学。

八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鸡兔同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学生会用方程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会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方程解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 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采用实例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鸡兔同笼”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入和讲解“鸡兔同笼”问题。

2. 准备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问题和讲解解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鸡兔同笼”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探究:学生尝试解决实例中的问题,体会“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总结解题规律。

4. 讲解点评:教师讲解“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点评学生们的解题过程,指出优点和不足。

5. 课堂练习:学生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及运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解题能力等方面,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鸡兔同笼word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上鸡兔同笼word教案

7.3鸡兔同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能力目标】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纯数学问题的应用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祖国文明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信心.【重点】根据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我们伟大祖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科学知识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在数学领域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名著流传于世,普及趋于民众,许多问题浅显易懂,趣味性强,如[九章算术]下卷第三题目“雉兔同笼”等,漂洋过海传到了日本等国,对中国古代文明史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雉兔同笼”题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关,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问题1、“上有三十五头”指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呢?答:“上有三十五头”指的鸡和兔共有三十五个头,“下有九十四足”指的是鸡和兔共有九十四只脚.问题2、你能根据问题1中的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并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上板演)解:设有鸡x只,兔y只,则x+y=35 解之得 x=232x+4y=94 y=12答:共有鸡23只,兔12只.这个古老的数学问题,用今天的方程解决,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原则,为后人理解了数学的过去和现在,当代的著名的数学家陈省生教授在说起“鸡兔同笼”时,曾另有一番别有风趣的延伸:“全体鸡兔立正,兔子提起前面的两只脚,请问现在共有几只脚?”……二、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四大文明古国,像这样浅显有趣的数学题目还有很多,我们的书上就提供了这样的一个例题例1、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接下来老师看一下,那位同学的古文水平好,那位同学能自告奋勇地解释一下,这段古文的意思?(用绳子测量水井的深度,如果将绳子折成三等分,一份绳子长比井深多5尺;如果将绳折成四等份,一份绳子比井深多1尺,绳子、井深各是多少尺?)(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到黑板上板演)解:设绳子长x尺,井深y尺,则解之得 x= 48y=11 答:绳子长为48尺,井深11尺.三、议一议从上面的两个问题的解决中,你得到了什么感悟,有什么收获?请与同学们交流.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注意下列几个问题1、认真读题和审题,弄清古代问题的现实意义2、正确设出未知数3、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方程组.4、解此方程组5、写出答案四、练一练1、古代有一个马快,一天晚上他在野外的一个茅屋里,听到外边来了一群人,在分脏,在吵闹,他隐隐约约地听到几个声音,下面有这一古诗为证:隔壁听到人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只知每人五两多六两,每人六两少五两,问你多少人数多少银?2、列方程组解古算题:“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牛、羊各直金几何?”题目大意是:5头牛、2只羊共价值10两“金”、2头牛、5只羊共价值8两“金”、每头牛、每只羊共价值多少“金”?[可设每头牛值“金”x两,每只羊值“金”y两,则有方程组345x+2y=10 解之得 x=21202x+5y=8 y=21五、小结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六、作业。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通过对鸡兔同笼问题的探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鸡兔同笼问题的引入和基本概念。

2.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列举法、假设法、方程法等。

3. 鸡兔同笼问题的拓展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鸡兔同笼问题的拓展和方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具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讲解方程法的步骤。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方程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鸡兔同笼问题的拓展应用,如变种问题、实际场景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鸡兔同笼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鸡兔同笼问题解法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拓展问题评价:针对课堂拓展环节,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反馈的信息,为改进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2.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优点和不足,制定提高计划。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5.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
2.学会运用代入法、消元法求解方程组,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及其解法。
2.能够运用鸡兔同笼等问题构建方程组,并运用代入法、消元法求解。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难点
1.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抽象理解,尤其是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方程组。
2.对代入法、消元法的灵活运用,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解,提高解题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89页的练习题1、2、3,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方程组的构建和代入法、消元法的应用。
2.从第90页的拓展题中选择两题进行解答。这些题目难度较高,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自选一个情境,构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运用所学方法求解。要求同学们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以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完成课后小组讨论任务:每组选择一道课堂练习中的题目,分析解题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总结解题技巧。小组成员需共同完成讨论报告,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5.写一篇学习心得,谈谈在本节课中你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认识,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作业布置要求: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案

《鸡兔同笼》教案把龟鹤问题转化成了鸡兔同笼问题,大家是怎样解决的?学生作品1:列表法解决。

学生作品2:假设法列式解决。

师:为什么假设全是鹤,先算出来的是龟的只数呢?预设:数据太大,利用上节课的学习经验,化繁为简,画图解释说理。

学生作品3:假设法列式解决。

(3)回顾与反思。

①回顾解决的过程。

②检查验证。

预设: 16×4+24×2=112(条),说明结果是正确的。

2.引出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

二、应用模型,解决问题(一)租船问题1.阅读理解。

出示题目:一共有38人,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呢?和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联系吗?预设1:一共有38人,租了8条船,大船限乘也就是最多坐6人,小船最多坐4人。

预设2:38人相当于鸡兔同笼中的总脚数,8条船相当于总头数,大船限乘人数相当于一只兔的脚数,小船限乘人数就相当于一只鸡的脚数。

2.自主探究。

租船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建立了联系,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作品1:列表法解决。

学生作品2:假设法列式解决。

学生作品3:假设法列式解决。

3.回顾反思。

在阅读分析中首先找到了租船问题与鸡兔同笼问题之间的联系,然后运用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租船问题。

(二)投篮问题1.出示题目。

篮球比赛中,3分线外投中一球记3分,3分线内投中一球记2分。

在一场比赛中张鹏投了15个球,进了9个,没有罚球,总共得了21分。

张鹏在这场比赛中投进了几个3分球?(1)建立联系。

这里有“鸡”和“兔”吗?预设1:3分球就相当于兔的脚数,2分球就相当于鸡的脚数,总得分就是总脚数。

预设2:投进球才能得分,投了15个球,有投进也有没投进的,题目中说进了9个球,所以总头数是9个,不是15个。

(2)独立解决。

(3)汇报交流。

①辨析两位学生作品。

作品1 作品2预设1:都是用假设法解决的,但是结果不同,把他们的结果进行检验,作品二的解答过程是正确的。

鸡兔同笼说课稿

鸡兔同笼说课稿

鸡兔同笼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学习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4.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通过给学生出一道填空题,提醒学生巩固已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 导入新知(10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幅鸡兔同笼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引导讨论(15分钟)教师将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种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在小组内适时进行指导和引导。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解题过程,总结出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通用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师提供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拓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手段1. 板书展示:教师通过板书展示鸡兔同笼问题的具体情景和解题思路。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游戏:通过教学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法: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互动、问题解答能力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 教师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和课堂反馈情况,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发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能积极参与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在逻辑推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示范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3 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
一、教学目标
1.分析“鸡兔同笼”等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找出等量关系.
2.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3.在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鸡兔同笼”等简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准确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用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典型例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
【引例】雉兔同笼题为: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
教师活动:
问题1: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呢?
预设答案:鸡头+兔头=35,
鸡脚+兔脚=94.
问题2: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
引导:你能根据得到的等量关系,用方程组解决这个问题吗?
预设答案:
列出方程组:
35 2494. x y
x y
+=


+=


问题3:你会计算这个方程组吗?预设答案:
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科书第116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求解方法,本节课则是让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求解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正确地列出方程组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方程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熟练地求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熟练地求解。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方程组。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新课导入:介绍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将鸡兔同笼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教学讲解:讲解如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引导学生动手解题。

4.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评价,总结解题方法,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于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学生回顾和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思考和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种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讲述74条。我引导学生思考:农夫到底养了多少只鸡和兔呢?这个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索问题的欲望。
(二)讲授新知
在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讲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和解法。我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构成和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解方程组来求解实际问题。我强调了解题的关键步骤和方法,并给出了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提示。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布置了一道类似的鸡兔同笼问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并提交。我提醒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同时,我也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以确保解题的准确性。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鸡兔同笼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生活情境的导入,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利用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策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鸡兔同笼》说课稿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鸡兔同笼》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5.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说课稿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是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三节教学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鸡兔同笼》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对方程的模型思想有了一定的体会,前两节又认识了二元一次方程组,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不同解法,已经具备了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数学思考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而且获得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为后面学习“增收节支”“里程碑上的数”打好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函数等内容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安排无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能力方面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本活动经验,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具体情境的理解,能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能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体会方程的建模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情境,进而探索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实际问题,我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正确找出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为教学重点;将学生经历数学活动1.读懂古算题;2.根据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作为教学难点,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并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等方式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鸡免同笼》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鸡免同笼》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鸡免同笼》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鸡免同笼》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解决鸡免同笼问题,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论基础,但实际应用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鸡免同笼问题的实质,学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解决鸡免同笼问题,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鸡免同笼问题的解法,能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鸡免同笼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准备好笔记本和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鸡免同笼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鸡免同笼问题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鸡免同笼问题。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鸡免同笼问题的数据,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在旁边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变形的鸡免同笼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鸡免同笼》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鸡免同笼》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鸡免同笼》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鸡免同笼》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中的一节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入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教材通过鸡免同笼问题,引导学生列出方程,求解未知数,从而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实际背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八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鸡免同笼》这一节时,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通过解决鸡免同笼问题,理解并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2.难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问题为导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应用。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鸡免同笼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鸡免同笼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鸡免同笼》教案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鸡免同笼》教案3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鸡免同笼》教案3一. 教材分析《鸡免同笼》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一个数学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这个问题涉及到鸡和免子的数量关系,通过设定未知数,列出方程,求解未知数,从而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既考察了学生的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理论知识,对解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鸡免同笼问题的背景,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能独立解决简单的鸡免同笼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鸡免同笼问题的背景,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独立解决复杂的鸡免同笼问题,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与鸡免同笼问题相关的案例,以及解题思路和方法。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了解鸡免同笼问题的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展示鸡免同笼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鸡免同笼问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鸡免同笼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方程,求解未知数。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问题,找到解题的关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不同难度的鸡免同笼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上台展示,讲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鸡免同笼》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鸡免同笼》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3《鸡免同笼》教案1一. 教材分析《鸡免同笼》这个课题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鸡免同笼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方程组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对解方程有一定的掌握。

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组,并灵活运用解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

2.案例分析法:分析鸡免同笼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鸡免同笼问题的课件,展示解题过程。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鸡免同笼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鸡免同笼问题的解法,引导学生理解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讲解答案,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出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书写鸡免同笼问题的解题过程,展示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3.鸡兔同笼一、教材分析《鸡兔同笼》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三节.本节安排1个课时。

借助"鸡兔同笼"这一中国古代名题,让学生经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行根据实际问题情境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训练,强化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了学生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同时将解方程组的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

当然,在题材的选择上,教科书注意了题材的现实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在题材的呈现顺序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选择更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进行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建模过程,关注学生是否能顺利地列出正确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学情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已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要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激情.●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方程的思想;(2)能整体地系统地审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3)能从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4)熟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1)本课是在学生已对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有了足够的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学过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学习本课应该没有太大的困难的.(2)初二的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能力目标1.使学生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2.通过"鸡兔同笼",把同学们带入古代的数学问题情景,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趣";进一步强调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突出显示数学教学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对祖国文明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根据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教学难点1.读懂古算题;2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四、教学方式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利用实际问题、古代的趣题,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等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生动活泼地展示所学内容;强调学生的动脑思考和主动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细绳一条;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设立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感悟与收获"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应用,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六、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1.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鸡兔同笼"、"以绳测井"等一系列图片、动画.2.课前让学生准备细绳一条,以使他们体会什么是三折、四折等.3.让学生查字典,认识"雉"字.(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本节课主要为数学教学活动,课题:"鸡兔同笼",共需1课时,40--45分钟完成.根据以往经验,在本节课的第一环节"设立问题情境"容易出现障碍,此时要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考虑怎么用两个未知数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三)具体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引入课题;第二环节:典型例题;第三环节:闯关练习;第四环节:反馈练习;第五环节:感悟和收获;第六环节:作业布置.第一环节:引入课题内容1:例1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提问:(1)"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呢?(2)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说明:多媒体展示"鸡兔同笼"问题后,说明该问题是古代著名的"难题",以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思考,后讨论,然后找学生说出他的解题思路, 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讨论对不对,有没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最后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用多媒体课件,给出正确的答案.)1.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解:设有鸡x 只,则有兔(35-x )只,得.1235.23.462.9441402.94)35(42=-=-=-=-+=-+x x x x x x x所以有鸡23只,兔12只.小结: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优点: 思维便捷些.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不足:计算较复杂.2.用二元一次方程求解:解:设有鸡x 只,兔y 只,则x +y =35, ① 2x +4y =94. ②①×2,得 2x +2y =70 , ③②-③,得 2y =24,y =12,把 y =12 代入①,得x =23.所以有鸡23只,兔12只.小结: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优点:思维快速简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不足:计算复杂些.意图:体会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不同思维过程,通过比较算术方法、列一元一次方程方法、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感受方程模型思想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并从列一元一次方程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中,领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思维方式的简洁明了性和在解一些等量关系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体现的优越性.效果:这样,一方面在列方程组的建模过程中,强化了方程的模型思想,并通过比较,感受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优越性,培养了学生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将解方程组的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解方程组的技能.内容2:随堂练习1列方程解古算题:"今有牛五、羊二,值金十两;有牛二、羊五,值金八两.牛、羊各值金几何?(在引例及例题的基础上,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此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当然由于本题是古文,可以先找学生说出题目的大意:5头牛、2只羊共价值10两"金",2头牛、5只羊共价值8两"金",每头牛、每只羊各价值多少"金"?在题的结果上强调只要分数表示即可;要学生板书整个解题过程.)解:设每头牛值"金" x 两,设每只羊值"金" y 两,则有方程:5x +2y =10 , ①2x +5y =8. ②①×2,得 10x +4y =20 , ③②×5, 得 10x +25y =40 , ④④-③, 得 21y =20,解得 y =2120, 把 y =2021 代入②得:x =3421. 所以,每头牛值"金" 3421 两,设每只羊值"金"2021两.意图: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技能。

效果:学生能用方程的思想简化思维过程,解决同类古算题.第二环节:典型例题内容1: 例1 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提问:1."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什么意思2."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又是什么意思?可以让学生演示.(此时课堂讨论可能很热烈,要注意引导,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显示完整的解题过程.) 解:设绳长x 尺,井深y 尺,则 3x -y=5 , ① 4x -y=1. ② 联立①,② ①-②,得 3x -4x =4, 12x =4, x =48,将 x =48 代入①,得 y =11.答:绳长48尺,井深11尺.内容2:小结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根据上面几例,总结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1) 审清题意,设未知数;2) 弄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找出等量关系;3) 列出方程,联立方程,得二元一次方程组;4)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5) 作答.并指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意图:此例用于巩固例一中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思想以及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效果:学生在列方程组的建模过程中,一方面强化了方程的模型思想和其优于算术方法的地方即简化了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将解方程组的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解方程组的技能.内容3:随堂练习2古有一捕快,一天晚上他在野外的一个茅屋里,听到外边来了一群人,在分赃,在吵闹,他隐隐约约地听到几个声音,下面有这一古诗为证:隔壁听到人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只知每人五两多六两,每人六两少五两,问你多少人数多少银?意图:熟练有关“以绳测井”类似应用题的求解.效果:熟练了学生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第三环节:内容:1.通过前面几个题,你对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的怎样?2.这里面应该注意的是什么?关键是什么?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不能解决求两个量的问题?(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的。

4.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步骤是什么?说明:通过以上四个问题,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可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及疑问.意图: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说明:还可以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去读一读《孙子算经》,可以在网上查,找出自己喜欢的问题,互相出题;同位的同学还可互相编题考察对方;还可以设置"我为老师出难题"活动,每人编一道题,给老师,老师再提出:"谁来帮我解难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习题7.4 1,2七、教学设计说明与反思(1)设计理念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动脑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作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路人;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大脑去亲自探索,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