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_语文_小学_王晓明_3708310103

合集下载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精选5篇教案:《两小儿辩日》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论语·八佾》篇,内容讲述了两个小孩辩论日出日落的现象,借此表达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天文、自然的态度和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1. 两个小孩辩论日出的方向和时间的差异;2. 孔子对于辩论的评述和解释;3. 学生对于辩论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古代儒家对于天文、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态度;3. 学生能够通过辩论的形式,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掌握;难点:对于古代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对于辩论形式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原文和翻译;2. 辩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日出日落的现象,引发学生对于天文、自然的好奇心;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对于日出日落的现象有哪些认识和解释。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2.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 学生跟读课文,巩固记忆。

三、辩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句子;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辩论的形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3. 学生进行辩论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课堂练习纸,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2.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学生个别指导;3.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后续学习的建议。

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1. 两个小孩辩论日出的方向和时间的差异;2. 孔子对于辩论的评述和解释;3. 学生对于辩论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两小儿辩日》教案4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4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4篇《两小儿辩日》教案篇15月5日,我们到师大礼堂观看王崧舟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事一篇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文本的语言偏离了我们现在孩子的实际,孩子在学习中比较难走进文本。

对于这样的__如何让孩子激起学习兴趣?如何让孩子理解文本内容?似乎成了我们许多的老师考虑最多的问题了。

而在王老师的课堂中,王老师首先问大家准备好了吗?(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指名学生上来听写词语)在这个环节的设计在中不是单独的只是为了听写,而是为下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之后,他抓住了听写的“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这四个词语展开了教学。

王老师先让一学生上来用动作演示车盖,盘盂这凉词语,在初步了解了词语的意思后王老师在黑板上的词语之间划了一条线:车盖—————————盘盂沧沧凉凉———————探汤然后问到你们猜猜这两条线有什么名堂?(学生听教师范读课文)这一问让学生深入思考,从文中找到了词语之间的联系。

在这样的引导理解之下在让学生试这读课文,初步感受文本。

从而让学生了解两小儿辩日的语言。

之后的教学设计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王老师把两组词语擦去让学生联系实际用“远和近”填进去。

在这样的情景创设中让学生进如辩的场景,以此来揭示课题中的“辩”。

在学生自读课文找到辩的内容后,找两个学生上来辩一辩。

之后教师也加入了和学生辩日的活动中。

在这一来一去,一大一小三四次的辩斗过程中,学生自然的感悟了辩斗的场景。

这样的设计使课文中的辩斗场面在课堂中精彩的呈现了。

王老师的课堂再一次让我领略到了名师教育艺术的精彩。

王老师的课堂是艺术的展示,是自身自信的展示。

扪心自问,我在自己的课堂中真的缺少了那一份自信。

我也好想给自己多一点自信,好希望自己能游刃于自己的事业。

我想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尝试。

有思考才能有灵感,有尝试才能有收获,让自己努力追求过灵动、焕发生命力的课堂,给孩子带来语文课堂学习的享受吧!《两小儿辩日》教案篇2【设计理念】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关注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同桌合作、小组合作、全班合作,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能根据角色演绎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设计特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读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2分钟)1、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

2、引用古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古诗、古文与我们现在常读的文章是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第一次学习一篇古文《两小儿辩日》。

(板题)二、读通读懂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范读全文。

2、生跟读全文。

3、师领读全文。

4、生质疑:日与曰(一个胖点儿、一个瘦点儿)智与知(通假字)5、借助注释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提问: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是哪几个人物?三、扮演角色,感悟课文(18分钟)过渡:两个小孩和孔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两小孩先在讨论问题,孔子介入……1、师生分角色读文两遍。

老师相机指导。

2、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文两遍:(二个人读叙述语言,两个人各读一小儿,第一遍强调语气,第二遍带上动作。

)3、四人表演读一次,众生评议。

4、生上台对话一次,众生旁白:过渡:我觉得两个都学得有板有眼,但这毕竟是古文。

能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话,不背课文,有没有难度?5、生思考后,上台表演两次,师充当孔子。

(相机指导词语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辨别明理(10分钟)过渡:现在咱们来想一想,两小孩争执激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坚持自己的看法呢?1、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早晨:近大远凉中午:远小近热师过渡:这毕竟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场辩论,如果现在我们做第三个小孩,第四个小孩,参与这场辩论,你有什么道理来讲。

2、扮演角色,试着辩论:师过渡:两千多年前的辩论,我们参与了,但是我知道,这个问题呀很难辩明白,如果让现代的科学家去辩,可能也很难说清楚,不要紧。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本课内容包括: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的阅读与理解,学习故事中涉及的修辞手法,通过分析两小儿辩论的言语,体会语言的力量,以及培养正确的辩论态度。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寓意。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寓言的特点,体会辩论的技巧。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寓意,掌握生字新词。

难点:理解并运用寓言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学会辩论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练习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寓言故事动画,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进而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理解词义。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分析故事中两小儿的辩论过程,讲解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两小儿辩论中的一段对话,讲解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辩论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模拟两小儿辩论,实践辩论技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两小儿辩日》2. 内容:a. 生字新词b. 寓言特点c. 辩论技巧d.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新词,每个三遍。

b. 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段辩论对话。

c. 家长协助,开展家庭辩论活动,记录过程和感受。

2. 答案:a. (略)b. (例:甲方:我认为节约用水很重要,因为水是生命之源。

乙方: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们也要关注电的节约,因为电能同样重要。

)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寓言故事,开展寓言故事分享会,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了解寓言的特点,体会辩论的技巧”。

2. 教学难点中的“理解并运用寓言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学会辩论技巧”。

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

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初步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读题、解题1、读题,引用古诗解题:锄禾日当午、白日依山尽。

日,是太阳的意思。

2、题意。

二、探究阅读方法1、读这篇课文遇到什么困难?⑴很难读。

⑵有些词语很难理解。

2、你用什么方法解决?3、归纳总结学习本课的有效方法:⑴多读几遍。

⑵联系上下文、结合书上注释理解。

三、初读课文1、学生阅读课文。

分两步解决问题:⑴结合注释读明白。

⑵理解大意读通顺。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阅读。

3、检查学生初读情况:⑴生分段读古文、说古文的意思。

⑵两小儿在辩论什么?(两小儿都是围绕太阳的远近来议论的。

)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1、指名读,学生评读。

2、教师范读,学生感悟朗读的语调、速度、情感。

3、学生齐读。

带着自己认可的情感朗读。

4、再指名读。

其他同学思考:两小儿辩斗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

5、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一、教学目标:1.了解《两小儿辩日》的作者、背景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辩论技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管理组织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学习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的介绍:《两小儿辩日》是宋代文学家贾仲明所作,是一篇寓言小说。

故事讲述了两个小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争论,通过辩论的过程揭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诚与虚伪的对立。

2.文学作品的分析:对《两小儿辩日》的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进行分析。

3.辩论训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两个小学生的角色,辩论各自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10分钟)2.分析文学作品(约2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分析《两小儿辩日》的结构、人物形象和主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故事情节如何展开?有哪些关键事件?-两个小学生的形象如何刻画?他们的观点和态度有什么区别?3.辩论训练(约4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扮演两个小学生的角色,练习辩论各自的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或问题供学生选择,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

辩论的时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有合作和尊重对方的意见。

4.总结(约20分钟)让学生展示并总结他们的辩论成果,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分析各自观点的优劣之处,通过讨论交流提高自己的辩论技巧。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对《两小儿辩日》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是否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2.观察学生在辩论训练中的表现,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进行反驳。

3.对学生的辩论成果进行评估,看他们是否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能够有条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对《两小儿辩日》的思考和感受。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小儿辩日》,主要针对第十二课进行详细讲解。

该文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两小儿针对太阳距离人的远近进行辩论的故事,借此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和论据进行辩论。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 了解辩论的技巧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学会运用事实和道理进行辩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会生字、新词。

难点:理解辩论的技巧,学会运用事实和道理进行辩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与人的关系,引入本课。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新词学习:讲解生字、新词,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两小儿辩论的论点和论据,讲解辩论技巧。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辩论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辩论技巧。

7. 课堂拓展: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辩论场景,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两小儿辩日》2. 重点词语:辩论、论点、论据、逻辑思维3. 辩论过程简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围绕生活中的一件事物,写一篇辩论稿,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的表现,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辩论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辩论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组织辩论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的辩论技巧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中的辩论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 教学过程中的随堂练习和课后拓展。

4. 作业设计中的辩论稿写作。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文章主旨思想的学习,对两小儿辩日的过程及其所蕴含的哲理进行解读,分析字词句的用法和修辞手法,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主旨,认识到客观真理的重要性。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哲理的理解,以及文言文句式的解析。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旨,学习词汇和句式,培养思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出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日常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2. 课堂阅读: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教师巡回指导。

3. 文章解析:a. 对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式进行解析。

b. 分析两小儿辩日的逻辑和哲理。

4. 例题讲解:选取课内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旨,每组派代表发言。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两小儿辩日》2. 主要内容:a. 两小儿辩日过程b. 重要词汇和句式c. 文章主旨:客观真理3. 教学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仿写两小儿辩日的对话,运用所学句式和修辞手法。

2. 答案:a. 词汇解释略。

b. 仿写示例:(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文言文名篇,提高文言文素养。

b. 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锻炼思辨能力。

c. 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哲理,学会用客观真理看待问题。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本文主要介绍一份名为《两小儿辩日》的教案,并对教学设计做出分析和评价。

这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中国古代名篇,并培养学生自我表达和辩论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熟悉《两小儿辩日》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自我表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能力。

4. 培养学生思考和辩论的能力。

教学步骤:1. 教师向学生介绍《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背景和主题,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两位小朋友为什么要辩论太阳在东边升起?他们的辩论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点和不足?2. 学生阅读原文,并进行小组讨论,交换观点和想法。

3. 学生自主思考辩题和角色,并进行小组辩论,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整合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太阳为什么会在东边升起。

让学生探索这个问题的科学原理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5.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表演、写作等方式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并分享他们的作品。

该教案的优点是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了充分的分析和考虑。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小组辩论,这既切中了学生的思考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与互动能力。

同时,该教案还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这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创意能力。

不足之处在于,教案并未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缺乏多样性和时效性。

今天的学生更加喜欢与多媒体互动,并习惯使用新技术来学习和表达,如果能够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教学效果将会更佳。

总之,这份名为《两小儿辩日》的教案是一份针对学生需求的教案,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思考方式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思考、表达、互动和创新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系列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系列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系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九章“文言文阅读”,详细内容为《两小儿辩日》一文。

该文选自《列子·汤问》,通过两个小孩辩论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展示出古代儿童的智慧和求知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分析两小儿辩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3. 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辩证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解读,重点词汇和句式的掌握,以及辩证思维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东升西落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引出本课主题。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课文大意。

3. 课文解读: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如“日中则昃”、“远者小而近者大”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分析两小儿辩日的过程,讲解辩证思维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小儿辩日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辩证分析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课文《两小儿辩日》2. 黑板右侧:重点词汇和句式3. 中间部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示意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两小儿辩日的辩证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答案示例:以生活中的例子,如“为什么冬天树叶会掉落?”为例,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文言文作品,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辩证思维。

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三篇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三篇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使用课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下面是wtt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三篇,欢迎阅读与借鉴,查看更多请点击无忧考网课件频道。

小学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

从故事来看,即使是孔子那样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

即使是两个孩童,也有着可贵的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但是,仅仅把文章理解为用两个孩童衬出孔子不是全知全能的,用他们来笑这一点,似乎还有些浅显。

孔子的不决,也可看做是其特殊的教育方法。

他没有草率的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答案,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这更能体现孔子作为大教育家的特殊教育思想。

孩童的笑,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行为,恰是孩子天真的体现,更显孔子的伟大之处。

学情分析:在前几篇文言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能够比较顺利的解决文中字词句的问题。

个别存在困难的字词句,通过合作,应该能够比较顺利解决。

这篇文章大多数学生可能只会当作一个有趣的故事去读,缺乏对内容的深刻理解,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

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

对文中争论的问题进行探究。

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合作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受到启示,敢于在学习、生活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并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诵读,理解文本内容。

难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完成学案(一)导入孔子在中国的地位已经不用我多说了,不管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多少个伟大都不为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和解释《两小儿辩日》的内容和主题。

2.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诗歌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

3.学生能够展开辩论,并能够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导入一首与主题相关的诗歌,如《诗经·王风·野有蔓草》。

2.引导学生讨论“童言无忌”和“童言可贵”的观点,并举例说明。

3.激发学生对《两小儿辩日》主题的思考和探讨。

第二步:课文阅读(15分钟)1.要求学生默读全文,了解整个故事的情节和对话内容。

2.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尤其是一些具有修辞手法的语言。

3.进行课文的分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第三步:课文分析(20分钟)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两小儿辩日》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指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且理解其效果和作用。

3.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观点,并进行合理的辩论。

第四步:辩论训练(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两小儿辩日》中的辩论过程。

2.分配学生为“小决”派和“小新”派,根据故事情节以及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辩论。

3.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的辩论过程,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能够辩驳对方的观点。

第五步:课后作业(10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论文的形式写出自己对《两小儿辩日》的理解和观点。

2.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价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串联起整个文章。

教学重点:1.理解《两小儿辩日》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分析和评价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辩论,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资源:1.课本《语文》(八年级上册)。

2.黑板、粉笔。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3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3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今天学习《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⑴学生初读课文。

⑵学生谈课文大意:(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将学生意见分歧较大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⑶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2、小组交流:⑴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⑵小组内质疑、释疑。

3、汇报讨论,交流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⑴住关键词理解句意: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⑵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⑶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此外,“问其故”可补充主语孔子;“车盖、盘盂”不必照注释说,可直接说名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可创造地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4、再读课文,理解内容:⑴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⑵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⑶同桌互说。

⑷指名说。

⑸集体评说。

⑹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⑺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⑻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⑼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两小儿辩日》教案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篇经典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两小儿辩日》这篇文学作品,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2. 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现代小说家鲁迅所著的一篇讽刺小品,其描写了两个小学生辩论天日是谁先出现的故事。

作品通过对话的方式,让小学生之间的对话充满着哲理性的思辨意味,寓意深刻,启示性强。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这篇小说的精读和解析,帮助学生发现其中的含义。

3. 教学过程(1)导入与预习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联想到日出日落的场景,引出“天日是谁先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并预测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扮演作品中的两个小学生,就“天日是谁先出现”这个问题进行辩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出日落的顺序、时间的概念、日出时光的长度等方面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3)精读分析带领学生精读故事,分析小学生之间的辩论,寻找其中的启示和深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故事中互不相让的小学生为何坚持己见,推断故事背后的哲理含义,开展口语表达和思辨讨论。

(4)扩展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作者鲁迅的思想与文化背景,分析他写作时的动机和目的,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思想内涵。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进一步了解鲁迅的代表作品,来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和思想境界。

(5)巩固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巩固练习,例如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见解、模拟辩论等,以此来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 后续活动在学生掌握了《两小儿辩日》这篇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后,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扩展学习和后续活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选自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本课主要讲述了两个小孩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进行辩论,展现了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详细内容包括:两小儿对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观察、辩论及孔子的评价。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小孩的辩论技巧,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小孩的辩论观点,体会他们的辩论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辩论场景,引发学生对辩论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两小孩的辩论观点。

3. 精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分析两小孩的观点,探讨辩论技巧。

b. 辩论技巧:分析两小孩的辩论方法,如举例、对比、反问等。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辩论技巧,进行模拟辩论。

6. 课后拓展:让学生课下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运用辩论技巧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两小孩的观点:小孩甲:太阳早晨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小孩乙:太阳早晨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2. 辩论技巧:举例、对比、反问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两小孩的辩论方法,写一篇短文。

b. 观察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尝试运用辩论技巧,写一篇辩论稿。

2. 答案:a. 短文:见附件。

b. 辩论稿: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了辩论技巧,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合集五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合集五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设计:刘晓伟点评:熊开明石景章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1)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

字的诗句。

(2)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点评:古今汉字的字意有近似之处。

就从课文的标题来看,古今含义就大致相同。

因此,假以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温故知新”,学生就可以悟出题旨,并消除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章。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

(2)根据各自己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1)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2)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3.检查学习效果。

(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2)复述故事。

(3)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4)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5)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6)借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

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动口、动脑,感受诵读古文的乐趣。

在多次诵读中,学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点,又能明确下一步学习的方向。

两小儿辩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两小儿辩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两小儿辩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两小儿辩日》的主要情节和人物。

2.能够分析《两小儿辩日》中小孩子们的言行,理解其中的成语和寓意。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的思辨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课文分析本课为古文阅读课,选自清代洪亮吉的《幼学琼林》。

主要讲述了两个小男孩辩论日月盈虚的故事。

通过辩论,两个小男孩展现了自信、机智和创新精神,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

语文知识点1.成语:盈虚、日月如梭、口干舌燥等。

2.文言文语法:句式换位、修辞手法等。

教学重点1.掌握《两小儿辩日》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分析其中小孩子们的言行。

2.了解并领会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并掌握文言文语法。

2.理解和领会寓意和成语。

教学方法1.朗读课文,教师讲解关键词汇和难句。

2.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信息,共同思考问题。

3.小组展示,将个人理解和思考的结果展示出来。

4.教师点评,指出学生展示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意见。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准备一个小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在全球共有多少种语言?中国有多少种语言?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第二步:朗读课文(10分钟)1.教师朗读古诗文《两小儿辩日》。

2.学生阅读后,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两个小男孩分别是谁?他们辩论的问题是什么?3.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难句和关键词汇,并让他们背诵一部分文本。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各自讲述各自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内容。

2.学生们可以选择队长,并分配任务。

3.学生们自己讨论出结论,并让代表发言。

第四步:小组展示和点评(20分钟)1.教师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展示。

2.讲述自己的组的讨论过程,以及得到的结论。

3.教师带领全班进行点评和讨论,大家一起评价学生做的好和不足,并展示其中的作品。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完成一道阅读理解题:日月盈虚,是指什么?2.布置课堂笔记,让学生把课堂讲座内容记录下来。

教学设计(教案)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教案)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教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案)两小儿辩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两小儿辩日》。

课文主要讲述了两个小孩辩论太阳何时离人近、何时离人远的故事。

通过辩论,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变化和相对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的生字词,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3. 学生能够了解太阳离人远近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太阳离人远近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一个关于太阳的谜语,引发学生对太阳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学习生字词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5.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细节,如两小儿辩论的过程,太阳的变化等。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6.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结拓展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两小儿辩日太阳离人远近原因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太阳的小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太阳离人远近的原理掌握较好,但在理解课文细节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课后查阅更多关于太阳的资料,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

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标
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4、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5、课后扩展:安排一节语文时间活动,表演《两小儿辩日》.
【教学步骤】
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熟读理解文章。

3、分析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4、再次研读课文,继续深入探讨,加深对文章蕴涵道理的理解。

5、理解掌握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实践,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
一、导语,了解孔子。

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
多媒体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整体感知,了解时代背景。

1、了解列子。

出示课件。

2、大体理解课文,找出文中人物。

板书
三、指导朗读,用文言文五步法学习古文。

1、分组朗读,熟读成诵。

2、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理解全文的意思。

4、探讨道理:(多媒体出示问题)
⑴对于两小儿辩日,孔子这么大个学问家也不能决也,说明什么?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你们能判断解决吗?
教师提示: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根据现在的科学知识判断,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

(参考所发资料)
⑵读了这个故事,你还得到哪些启示?(从不同角度探讨)
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人的感觉与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是两小儿争论的话题,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知识面很广,古人不可能完全给予解释。

但他们发现了这种自然现象,并努力寻求正确答案,这种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确是难能可贵的。

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5、再次朗读课文,口述课文
四、表演故事
假如你是“孔子”,当然你是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会对这两个小孩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编写《两小儿辩日》,并且尝试表演。

注:①分旁白、孔子、一儿、另一儿,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创造性表演。

②组织交流,一小组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

五、总结
通过本课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一些自学文言文的知识,这样不仅能游弋于古典文学的海洋,而且能汲取营养,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六、布置作业,拓展迁移
1、熟读背诵课文,复习重点文言实词的读音和意思。

2、拓展迁移《经典诵读》(
板书设计:
1、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善于观察有理有据
孔子:实事求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