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七中李睿: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高一试卷】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5届3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5届3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温儒敏:读书其实是“很个人”的事中华读书报:作为部编本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您为教师和学生编选、推荐书目,关于读书的著作也出版了很多。
您怎么看待阅读?温儒敏: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情,要读什么书,怎么读,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功用与兴趣去决定的。
真正的爱书者,他们把读书作为像吃饭睡觉一样的生活方式。
他们也有功利性的阅读,但更乐于自由的阅读,或者说私密的阅读。
周作人说,书房是不可示人的,因为一看你读些什么,就知道斤两了。
这有点幽默,但读书的确是“很个人”甚至私密的事情。
不过对于学生来说,开个书单,推荐一些经典,有些引导,也有必要,只是不宜强制。
孩子也有他们的“私密”,应容许有阅读的自由。
中小学语文课会指定学生接触某些经典,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凡是书单指定的,孩子不一定喜欢。
因为经典与学生有隔膜,本来就不容易读,若又当作任务,甚至处处指向考试,那就煞风景了。
既然“读书其实是个人的事”,即使指定阅读范围,也还是要给学生一些选择的空间,容许读一些“闲书”。
人各有各的爱好,并非所有人都爱读书的。
但爱读书的人,能帮助自己独立人格的养成。
真正的爱书人,不会随波逐流,不是哪些书走红就读哪些,他们选书总是有自己的喜好,有独立的眼光,阅读对他们是一种观望世界、涵养性情的方式。
中华读书报:问题是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没有时间读书。
您上中学后还能有那么多自由的阅读吗?温儒敏:作业太多的确是个问题,所以现在要“双减”。
不过可以设想,即使不布置作业,孩子就有时间读书吗?不见得。
孩子嘛,精力无限,兴趣就是动力。
没有兴趣,做什么都是拖延症。
现在的孩子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大,但他们还是比父辈幸福多了。
若要比较,那时物质匮乏,没有现在那么多机会和诱惑,比较单纯,读书也就有较多的时间和自由。
四川省成都七中2020届高三一诊模拟语文试题.docx
④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流取向,世界文明秩序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在西方文明中心论之下。时至今日,以美欧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强势文化,在文化价值、
思想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仍然处于优势位置,国际人文格局依然呈现西强东弱之势。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经济危机久拖不决、自身社会人口结构深刻变化、外来移民异域文化持续
D.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是目前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要展开文明对话,共建命运共同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对
素质教育的定义是: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据此,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来提
高国民素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并不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而是把提高考试分数作为首要目的。这种教育倾向不利于学生劳动实践、适应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能力的形的成,对学生发展甚至于整个国家、民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周测(9月15日)文科综合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4届文科综合考试(9.15)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300分第Ⅰ卷本卷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湖北省潜江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是我国水稻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
近年来,该市在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渠养殖小龙虾,在保证水稻产量的基础上,产出高品质的小龙虾,成为我国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基地。
下图示意潜江稻虾共作模式。
据此完成1~2题。
1.与传统水稻种植相比,稻虾共作模式会 ①降低生产成本 ②减少农药化肥使用 ③降低劳动力投入 ④增加水资源消耗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小龙虾养殖规模扩大可能会使潜江市A .农产品结构失衡B .城市化水平提高C .耕地破碎程度增加D .商品粮进口量增加脸书公司(Facebook )在世界各地建设了10多个大型数据中心,这些大型数据中心占地面积大,需要消耗大量电力为服务器降温。
位于瑞典吕勒奥市的Facebook 大数据中心是在当地关闭的一家大型印刷厂基础上改造而成的。
读图完成3~5题。
3. 原印刷厂主要生产报纸和杂志,推测其关闭的主要原因是A.造纸原料短缺B.市场需求减小C.印制技术落后D.劳动力不足4. 吕勒奥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条件是①寒冷的自然环境 ②充足的廉价水电③便捷的海上运输 ④可用的废弃厂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 数据中心运转过程中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A.释放废热多B.噪声污染大C.放射性污染D.排放废水多研究表明,森林具有降温和增湿效应,对温度变幅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右图为我国南方相同生存环境下灌草丛、灌木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内夏季相对湿度日变化图。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曲线代表常绿阔叶林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环形沟 平台 田埂 稻田A.①B.②C.③D.④15.保鲜问题向来是果农“甜蜜的苦恼”。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月考地理试卷(3月份)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一(下)月考地理试卷(3月份)一、选择题:共28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6分,共计84分。
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答案的代号涂黑。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
图为世界人类大陆示意图(图1)和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图2)。
据此完成1~2题。
1.①代表的人类大陆是()A.东亚和东南亚B.南亚C.欧洲D.北美东部2.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A.北半球中、高纬度B.沿河、近海平原地区C.南半球中、低纬度D.内陆高山地区图1、图2分别为巴西、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两国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均分布在两国的()A.热带地区B.内陆地区C.西北地区D.东南沿海4.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海拔高B.气候干燥C.潮湿闷热D.河流众多“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
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
据中国人口的分布图(2010年)(如图),据此完成5~6题。
5.“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例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A.计划生育政策B.人口迁移方向C.自然地理环境D.地域开放程度6.“胡焕庸线”西侧人口密度很小,其形成因素不包括()A.地形B.气候C.水源D.光照交通运输部网站数据显示,2023年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
1月21日(除夕当日),全国空城率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为:武汉市、深圳市、广州市、厦门市、中山市,空城率分别为79%、75%、69%、69%、68%。
据此完成7~9题。
7.春节期间这五座城市的人口变化主要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流动C.国内人口迁移D.县际人口流动8.导致这五座城市“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受传统文化影响B.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C.农村经济发展快D.农村道路设施完善9.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的影响有()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③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④减轻农村环境压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战乱不断、持续动荡等原因,大批难民外涌。
2020版高考历史第五单元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形成,世界处于“冷战”阴影之中。
随着世界各种力量的不断较量、分化和组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线索1 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分天下,“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线索2 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
线索3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力迅速增强,俄罗斯国力得到恢复,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课程内容]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冷战”兴起的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也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
二、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表现1.政治上2.经济上3.军事上三、“冷战”局面形成的影响1.对世界局势(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
(2)美苏两国全面对抗,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3)两大集团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2.对国际关系(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①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②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停战。
(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成都七中)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A.扬州个园秋山,山顶筑亭,人在亭中,群峰移至脚下,远处树木诸景,一一招入园内。
B.学校宿舍前的云亭,与相邻的曲廊水池、校园里往来的师生一起构成动静相宜的图画。
C.塔子山公园的九天楼造型新颖独特,远看似塔,近看似楼,享有“塔山揽秀”的美誉。
D.被称为“南方大雁塔”的高邮镇国寺塔矗立在京杭运河之中,形成塔影落波尖的美景。
B.中国园林最为看重意境,如果园林设计者和建造者对中国传统国画、诗文、哲学等没有较深的造诣,会制约其造园创作。
C.中国园林讲究小中见大,含蓄不尽,因此不能建造面积较大的园林,否则就会如苏州拙政园东部新建的巨亭一样失败。
D.中国园林的“借景”初期是利用天然山水,但是随着“借景”手法的发展,所借之物越来越丰富,也可以借人造之景。
C.“借景”在中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手法最早是白居易在庐山建造草堂时提出并使用的。
D.中国古代思想家根据造园的特点总结出了“动观”与“静观”的理论,这一理论现今在中西园林中都有所运用。
2.下列对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代造园大师计成所著的《园冶》是一本有关园林艺术的著作,书中对中国古代造园所运用的“借景”手法作了总结。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不能建造面积较大的园林”推断错误。由材料一“近年来亦知道大园林不分区不成,亦就是用大园包小园的手法,化整为零,分中有合。这种手法正尝试用于新园林”这一说法可知,大园林可以,但是要分区。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借景”在园林设计中,占着极重要的位置。有些设计成功的园林,人入其中,翘首四顾,顿觉心旷神怡,妙处难言。一经分析,便可看出,主要还是在于巧妙地运用了“借景”的方法。这个方法,在我国古代造园中早已自发地应用了。不过,直到明末崇祯年间,才由计成在他所著的《园冶》一书中总结出来。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夫借景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清初李渔《一家言》也说“借景在因”。
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PPT精品
3、影响
材料一: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 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 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 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引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二:2019年9月,日本首 相小泉纯一郎在纽约联合国总 部召开的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 发表讲话称,日本希望成为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法、史料研习法、阅读法、列表法 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这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现象?
教学过程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 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 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 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 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 小毛驴——丘吉尔。
左图为遭到轰炸后的英 国著名大教堂——考文 垂大教堂,它只留下了 建筑物的框架。英国人 民在清理战争废墟。
二 战 后 苏 联 实 力二战后苏联势力的扩展二战后苏联势力的扩展 的 扩 展
材料1: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都 已恢复到战前水平。五六十年代,西欧社会经济发展 迅速,国力上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呈现繁荣景象, 联系也日益密切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
条件
目的
1、 2、
时间
地点
1、
影响 2、
3、
四、中国的和平崛起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
课堂小结
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两
极 格 局
欧洲—联合自强
多
样
20届成都七中高三理科语文上期一诊模拟考试试卷
A.西方文明中心论长期以来决定着世界文明秩序,国际关系理念以西方价值观为主流取向。 B.数字文明时代不同于工业文明时代的程式化、机械化,它更看重人的个体性和创造性。
1
用 使 学 中 潘 松 州 坝 阿 省 川 四 供 仅
⑥与此同时四,川反对和抵制西方文化一元化作法,保护和发展本民族文化,已成为各国人民越来越强烈 供 的呼声,保持和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日益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成为当代世界文化发 仅 展的新趋势。随着文化隔阂、文明对立、族群冲突等问题不断对现代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造成冲击,国
际社会亟须增强对人类文明的责任感,探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对话, 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根基。
方案。
应该明确,学生完成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是其应尽的学习义务和应付出的必要
努力,合理的负担是学生开发智力、激发潜力、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这不应被视为过重的学业负担。要
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勤奋学习、刻苦学习。
减负是要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培训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因此,不能
更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要深化中高考命题改革和招生入学改革,切实提高命题质量,注重考查学生
综合素质,不出超标难题怪题,规范招生入学秩序,缓解竞争压力。
——摘选自 2019 年 11 月 15 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而“应试教育”则与这一宗旨背道而驰,不利于培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l(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家国天下是中华文化无论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伦理情结。
它指涉三种伦理实体:家是本源而直接的伦理实体,是最小的共同体;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伦理实体,是最大的共同体;国作为现实的伦理实体,既是家的扩展,又关联着天下之想象。
家国天下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诠释的中心,它使中国人在不同的实践境域中,无论是作为家人、国人还是作为天下人,都与其所在的世界结成唇齿相依的关联。
中华文化中各种共同体的道德前提离不开家国天下的伦理情结。
以此观家、观国、观天下,就是用一种关联性思维把个体与整体相贯通的家国天下的伦理观。
用这种伦理观看待家国天下,则一切共同体都是相互关联的命运共同体。
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延展看,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明体系的一部分,内蕴着一种走向世界的伦理情结,并由此预设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精神轨迹。
共同体的想象是中华文化礼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
它从历史深处走来,构成了中华文化将个人命运与共同体整体命运相融贯的伦理型文化特质。
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植于共同体之中。
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
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摘编自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材料二: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指向“天下情怀”。
在谈到“天下”的时候,中国古代总是将它和“公”与“太平”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非常可责的平等、友爱、和平理念。
《老子》说:“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认为只有以天下为怀,其德才能称得上“普”。
《管子》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他的意思是,处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怀,处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怀。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成都七中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第Ⅰ卷共16个小题,每个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将所选答案的代号涂黑。
格什姆岛位于霍尔木兹海峡,面积为1491平方千米,海岸线曲折,且多基岩海岸。
岛上人口稀少,以渔业为主。
伊朗在格什姆岛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区内可享有免税、简化办事程序等优惠政策。
2021年3月,中国与伊朗签署全面合作计划,规划了在格什姆岛等地合作建设自由贸易区和智慧城市(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城市各行各业)等。
下图为格什姆岛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格什姆岛适宜发展船舶维修业的最大优势是()A.岛上钢铁工业发达B.海岸线曲折,筑港条件好C.渔业、土地资源丰富D.位于国际石油运输的咽喉要道2.在格什姆自贸区建设过程中较少遇到的困难是()A.高温酷热B.暴雨洪涝C.淡水缺乏D.阳光炙烈“盐尘暴”主要发生在盐渍化区域的干旱地带,是由大风将含盐的尘土吹起而形成。
艾比湖周边盐尘暴多发,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继罗布泊干涸之后困扰新疆的第二大生态问题。
下图为艾比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3~5小题。
韩城市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过渡带,是黄河沿岸重要的工业和旅游城市,也被誉为“中国花椒之都”。
近年来,韩城市粮食安全等级降为不安全级别。
下图示意韩城市耕地类别空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11~13小题。
11.韩城市耕地()A.分布相对分散B.在黄土台塬区集中连片C.在山区多高等地D.在黄河沿岸平原区分布面积最大12.近年来韩城市粮食安全等级降低的主要原因有()①城镇化占用耕地②粮食浪费严重③生态环境脆弱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13.韩城市为保障粮食安全可采取的措施是()A.山区垦荒,增加耕地面积B.严格控制人口迁移C.改良土壤,提升耕地质量D.取消生态退耕政策吉林省波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西部,总面积约180平方千米,是长春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和天然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成都七中高三历史练习题
属于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2.王国维认为:“商人无嫡庶之制,故不能有宗法。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商代没有实行分封制B.嫡庶之别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C.商王由贵族推举产生D.商人地位低贱不能适用宗法制3.近代某条约规定,“1200万为军费赔偿,600万为所销鸦片之赔款,300万为偿还行商拖欠英商之债款”。
批准该条约的皇帝是A.康熙帝B.道光帝 C.咸丰帝D.光绪帝4.1901年清政府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以近代化的视角认识该事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外交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升B.体现了外交体制的近代化C.便于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D.表明清政府放弃闭关政策5.下图是老师在讲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采用的知识框架图。
依据图示,该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6.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
”这里“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主要表现在A.提出三民主义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提出三大政策D.领导护法运动7.1950年12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特别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
1954年12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湾的武装力量。
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①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②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③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④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当时内地对香港的宣传是黑社会横行,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然而令蔡珠祥(引者注:一位曾经的“逃港”者)惊讶的是,这里的生活水平比内地高许多,香港居民还用上了洗衣机和电视机。
”文中的“当时”最有可能是指上个世纪A.四十年代B.五十年代C.六七十年代D.八九十年代9.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10.与中国的戊戌变法相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的一个显著背景是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B.自上而下实行经济改革C.封建经济比较薄弱D.农民阶级全面支持改革11.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C.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二.非选择题(第13题34分,第14题18分,总计52分)13.(34分)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和宣传中,频频出现“中国形象”的词语。
(成都七中)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成都七中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3级半期考试化学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Cl-35.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1.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正确且有关联的是2.化学实验是化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过滤操作除去淀粉胶体中混有的NaCl杂质B.中学实验室中,不可将未用完的钠放回原试剂瓶C.进行焰色试验时,可用玻璃棒替代铂丝D.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Cl2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A.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B.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MnO2+4H++2Cl‒=Mn2++Cl2↑+2H2OC.向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立即停热:Fe3++3H2O=Fe(OH)3↓+3H+ D.向NaHC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Ba(OH)2溶液:HCO3−+Ba2++O H‒=BaCO3↓+H2O 4.NaCl是实验室中的一种常用试剂。
下列与NaCl有关的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海水晒盐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B.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NaCl在灼烧时的焰色,从而检验Na元素C.进行粗盐提纯时,可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2~3滴BaCl2溶液以检验SO42‒是否除尽D.除去NaCl溶液中的NaHCO3:加适量NaOH溶液5.归纳总结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NaHSO4稀溶液的部分化学性质总结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性质①说明NaHSO4溶液显酸性B.性质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C.性质③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以上性质说明NaHSO4溶液具有酸的通性,在某些反应中可以代替稀H2SO46.利用如图装置进行Cl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B.乙的作用为除去Cl2中的HClC.丙中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D.为吸收多余的Cl2,丁中可盛放NaOH溶液7.一块绿豆大小的钠块加入到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反应现象十分丰富。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知识点素材 川教版
第19课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出现:
(1)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
(2)原因:两极格局崩溃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一超多强”的局面初步形成,世界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3)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严重干扰了和平与发展。
如科索沃战争。
(2)美国的霸权行径越来越多地受到多极力量的干预、制约和防范越来越强,这是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的重要表现。
(3)在反恐、能源、环保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美国也不得不与各大国协商、合作并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这是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的又一重要表现
现代科技与文化
1。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答案
成都七中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2025届入学考试政治试卷参考答案1.D 在人类社会发展形态不断更替中蕴含着社会发展规律,该选项表述错误,①排除。
材料强调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蕴含着客观规律,该选项说法缺乏材料信息支撑,②排除。
根据“当一个旧的社会形态衰亡时,代替它的新的社会形态一也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历史地决定的”等信息可知,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是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支配的,这启示我们要认要清历史发展总趋势,自觉地走历史必由之路,③④入选。
2.D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不选。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不能作为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②不选。
③④正确。
3.C 应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之中,①说法错误。
《复兴之路》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再一次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始终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②正确。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要考虑各国不同的实际,③说法错误。
《复兴之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可以让人直面国家发展历程,感受国家发展成就,看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与活力,④正确。
4.A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②错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十个明确”,④错误,①③正确。
5.C 材料未涉及国有经济关系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中的支配地位,①不符合题意。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②符合题意。
2023年中考历史四川省成都市学业水平考试
2023年中考历史四川省成都市学业水平考试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48分)1.汉武帝时期,朝廷在长安兴办太学,设立教授《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博士,地方也建立郡国学校,推广儒学。
这一做法( )A.解决了王国问题C.保障了经济繁荣B.促进了思想凝聚D.延续了百家争鸣2.下图是北魏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母亲文昭皇太后祈福而雕刻的浮雕,图中孝文帝及其随从的衣冠器物均有明显的汉族风格。
这一风格能够佐证当时( )A.经济的发展C.民族的交融B.艺术的高超D.军力的强盛3.唐朝时,颜真卿以造诣超群的书法艺术闻名天下,他的作品具有“端正劲美,雄浑敦厚”的特点。
下列作品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 B.C. D.4.北宋时,苏轼曾写道:“余昔游武昌,见农夫皆骑秧马……日行千畦(小块土地),较之佝偻(弯腰)而作者,劳佚(逸)相绝矣”。
由此可见,“秧马”的使用有利于( )A.普及小麦种植 B.形成养马习俗5.清朝建立后,制定并执行“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的民族方针。
下列举措中最能体现这一方针的是( )A.设西域都护府C.实行金瓶掣签B.设立军机处D.设置中书省6.要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我国文物的破坏情况,需要重点考察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A.①C.③B.②D.④7.洋务运动期间,四川总督丁宝桢在成都创办了四川机器局。
该企业一律不用洋人,由中国的技术人员负责生产和技术工作。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促进私营企业的发展C.增强企业发展自主权B.提升企业管理水平D.革新生产组织形式8.下图展现了近代台湾人民反日斗争的历程,这一历程反映出( )A.台湾军民反殖民统治的决心C.台湾是中国反抗侵略的中心B.西方列强“以华制华”的政策D.台湾军民粉碎了日本侵华野心9.1912年,曾兰女士以“光复神圣之女权”为宗旨,创办了四川第一份妇女报纸《女界报》(下图)。
高中高中四川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精品】四川成都七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目。
中国的全球地缘政治大环境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成长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精品】,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接近70万亿人民币。
经济实力的增强,使得我国在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可以说,迅速发展的中国正在改变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
“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当代中国的全球观念和全球战略。
它体现了我国在新时期全面对外开放的方针。
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将营造一个各国间经济、贸易、技术、文化交流合作的大平台,也将为中国构建一个全球地缘政治安全的大格局。
中国北疆与俄罗斯之间没有高山或海洋阻隔,因此,在以往的几百年里,我国与俄罗斯之间有着异常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
现阶段的中俄关系是有史以来最好的。
中亚地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认为是“破碎地带”、“缓冲地带”。
今天,中俄两国共同维系了中亚地区的稳定。
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具有巨大的政治利益及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影响。
我国从中亚地区进口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对那里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
但中亚五国对我国经济上的依赖程度并不大。
经济上的互相依赖是地缘关系的“稳定装置”。
所以,如何加强中国与俄罗斯、中亚之间的经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课题。
未来我国在印度洋将同时面对美国和印度两个大国。
近年来印度经济增长较快,【精品】印度的GDP为我国的20.3%,但其全国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工业生产设备陈旧,农村严重缺乏基本的公共服务。
在这些方面,我国却具有较大的经济技术优势。
然而,印度对我国的贸易存在大量顺差,我国的商品、资本和产业难于进入印度。
中印之间未来的经济合作前景主要取决于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中印在国际多边事务中的密切合作。
中华民族在以往上千年时间里,与中东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
战后初期 60、70年代
三足鼎立
日本 日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美国
苏联 日本
欧洲
不结盟运动
思维延伸:
了解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之后,你对咱们国家的发展,或是自 身的成长,有怎样的感悟?
谢谢大家
成都七中 李睿
年间 ,法德之间的战争大大小小加起来有 73次,这意味着每15年就打一仗。进入20 世纪后的两次世界大战法德均是直接敌人, 给双方带来巨大损失。
法德矛盾是如何化解?请从教材中找到答案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2、如何实现联合?(过程)
(1)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1951年) 法:德国人会不会重新武装起来? 德:政府是不是把国家资源拱手让人了? 比、荷:咱们到底加不加入这个组织? 美:这个组织对我们有好处吗?
美国 法、德、意 法国 意大利 联邦德国
1950
1965
1975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3、欧洲联合后的影响
阅读“历史纵横”,想一想,是什么让戴 高乐拥有与美国抗衡的底气?
美国
欧共体
苏联
二、崛起的日本
课堂探究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
(1)自身进行民主改革 内因 (2)重视教育、科技 (3)政府制定正确经济战略 (4)美国的扶持 外因 (5)抓住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机会
得到增强,因而对欧洲 市场都从殖民地获取。 以外地区的人有一种 战后,殖民地先后独立, “非我族类”的意识和 这些渠道大大缩小或被 感情。通常所讲的“欧 堵塞,这使西欧各国认 识到国家壁垒需要打破。 洲观念”指的是这个层 面的意义,它在历史上 成为“欧洲统一”的精 神源泉。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材料三:有人统计,从814年至1945年1100
美国
苏联
二战后美苏成为世界两极 形成对立的两大阵营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成都七中 李睿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材料二: 过去西欧发展 1、为什么要联合?材料一:到中世纪末期 欧洲人的自我意识同时 经济的许多重要原料和 (原因)
(1)二战极大削弱欧 洲各国实力与国际地位 (2)在美国控制下失 去充分自主权利 (3)经济发展的需求 (4)传统文化中欧洲 统一的思想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课堂探究一:走近煤钢共同体
a. 假如你是法国/德国/其他参与国政府发言人, 该如何向本国民众说明成立煤钢共同体的意义? b. 美国从煤钢共同体的成立中有何得与失?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荷兰纸张
德国墨水 法国印刷 比利时装订 意大利飘带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煤钢共同体的创建, 加强了经济联合, 促进了各国发展, 体现了和平、和解、 合作的宝贵精神!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2)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 体相继建立(1957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 (3)欧洲共同体成立(1967年)
欧洲共同体
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几国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图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二、崛起的日本
美、英、日三国国内生产总值比较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美国 英国 日本
1950年
1965年
1975年
二、崛起的日本
“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 已经过去了。”
——日本外相大平正芳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资本主义 阵营
英
法 欧共体 意 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