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中的感恩教育

合集下载

弟子规全文引导孩子学会感恩与回报

弟子规全文引导孩子学会感恩与回报

弟子规全文引导孩子学会感恩与回报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它以简明的语言、深入的思想,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学会感恩与回报。

以下是弟子规全文,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品德。

一、弟子规全文1. 孝经莫重于四字,思恩报恩。

2. 亲戚要尊敬,友善尽欢。

3. 师长敬重,礼貌不忘。

4. 朝起早,夜息晚,勤力节俭是好汉。

5. 爱护身体,远离恶习。

6. 接受教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7. 兄弟和睦,争先恐后做好人。

8. 吃饭谦让,不夺人之美。

9. 乐善好施,关爱他人。

10. 犯错靠歉,能改正及时追。

11. 遇事冷静,思考再行动。

12. 走路文明,不拖沓。

13. 言语和善,不乱骂。

14. 眼不偷盗,手不拿拾。

15. 做好事,不为赞美。

16. 三省吾身,日夜反省。

17. 尊重他人隐私,不偷窥。

18. 身体力行,言行一致。

19. 聪明儿童,尽力向上。

20. 爱国为民,努力奉献。

二、感恩与回报的重要性感恩是一种美德,是我们必须学会的品质。

孩子们应该感恩生活中给予自己爱与关怀的人,例如父母、亲人、老师和朋友。

感恩不仅体现在口头上表达感谢,更要通过行动回报他们的爱。

回报不仅仅是回报给个人,也可以是回报给社会、回报给国家,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力量为他人服务。

感恩与回报的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责任感。

当孩子懂得感恩并通过行动回报时,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他人的关系,倾听别人的需求,关心他人的感受,这将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培养孩子感恩与回报的方法1. 榜样引导:父母、老师、亲人成为孩子学习感恩和回报的榜样。

他们应该向孩子展示感恩的重要性,通过自己的行动充分体现回报的精神。

2. 教育引导:在日常教育中,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故事、读书和讨论等方式,向孩子传递感恩的思想。

帮助孩子理解他人的辛勤付出,并教导他们如何以行动回报。

3. 社会实践:组织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慈善赈灾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回报他人所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感。

弟子规的故事感恩父母

弟子规的故事感恩父母

弟子规的故事感恩父母弟子规: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还没有出生时,母亲就为我们出生后的一切做准备了。

母亲甚至在吃东西时都要考虑,日后是否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

母亲忍受剧痛,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当我们长了几个月后,母亲喂我们吃奶时,我们报答母亲的可能是咬她一口。

甚至在母亲抱著我们的时候,我们还会经常尿在她身上,而母亲总是无怨无悔。

一岁之前,我们需要每二、三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并要更换尿布。

为了我们能健康成长,在我们三岁前,母亲都不能在夜里睡一个安稳觉。

父母不知道花了多少时间,教我们学走路、学说话,教我们读书、写字,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

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能力都是父母亲手把手的教我们学会的,难道我们都忘了吗?冬天的时候为我们盖暖被,夏天的时候为我们擦拭汗水,母亲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

“在那懵懂的季节,很多事情我还学不会,是您耐心的牵引我,给我依靠和安慰。

寒冬为我盖暖被,夏日为我拭去汗水,付出从不求收回,从那白天忙到深夜。

看看天上弯著那半边月,像那母亲的侧影一样美,推动摇篮的那双手,也推动了整个世界。

看看天上弯著那半边月,像那母亲的侧影一样美,推动摇篮的那双手,也推动了整个世界。

”上小学时,吵著要电子琴,母亲省吃俭用,花几个月的工资买回的电子琴,我们乒乒乓乓弹几天,就扔下再也不弹了。

上中学时,如果成绩考得好,还要父母亲给物质上的奖励。

上大学时,我们是否拿著父母的血汗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在结婚的宴席上,我们忙於应酬同事朋友,是否把父母冷落到一边?当父母为我们回家吃饭忙了很久,我们却为了应酬,一个电话打回家,告诉父母不回来吃饭了。

父母不得已,下一餐还要吃剩饭剩菜。

老乌鸦不能出去觅食的时候,小乌鸦就会上外面找食物回来喂老乌鸦吃,这就是著名的乌鸦反哺。

小羊羔在吃奶的时候,总是把两个前脚跪下来吃母亲的奶,它好像在提醒人们要懂得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

禽兽都能做到孝养父母,何况我们人!力行弟子规感恩父母亲《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着儒家千年处世哲学与生存智慧,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以《弟子规》教学优化幼儿感恩意识

以《弟子规》教学优化幼儿感恩意识

2 1 5 6 0 0 )
用《 弟子规》 引导 幼 儿 学 会 感 恩 长 辈 在我 国 丰 富 多 彩 的 节 E l 中不 乏 蕴 涵 孝 敬父 母 、长 辈 等 优 良品 德 的 节 日 , 如妇女 节 、 母亲节 、 父亲 节 、 教师 节 、 清 明节 、 重阳节等 . 这 些 节 日可 以 作 为 我 们 培 养 幼 儿 孝 敬 父 母 良 好 品 德的最佳 载体 , 成 为我们培养 幼儿感恩父 母 、 老师 、 长 辈 的 好
以《 弟 子 规 》教 学 优 化 幼 儿 感 恩 意 识
缪 丽娅
( 张 家 港 市杨 舍镇 中心 幼 儿 园 , 江苏 张家港
近年 来 . “ 道德 缺 失 ” 这 个 词 屡 屡 进 入 我 们 的 眼 睛 和 耳 朵 里 .一 个 个 鲜 活 的案 例 触 目惊 心 ,这 让 我 们 不 得 不 深 深 地 思 考, 未 来 孩 子 的 教 育 重 心 是 什 么 ?无 疑 , 是 道 德 品质 的培 养 和 健 康 人 格 的塑 造 。 记得 有 次 放 学 ,看 见 - d , 男 孩 左 手 牵 着 爸 爸。 右手牵着妈妈。走着走着 。 小 男 孩 看 见 玩 具 摊 上 摆着 一 支 水枪 , 立 即撇开爸爸 妈妈 , 跑过去抱 起水枪就 走 , 他 的妈 妈 大 喊: “ 给人 家 放 下 , 人家是卖的 ! ” 可 小男 孩根 本 不 理 , 反 而 更 快 地 向前 跑 。 他 的 爸爸 就 去 追他 : “ 放下 , 快放下 ! ” 眼 看 就 要 追 到 了, 小 男 孩 回过 头 , 扣动扳机 , 对 准 他 爸 爸 开起 “ 火” 来。 喷 泉 一 样 的水 柱 把 他 爸 爸 打 了 个 尽 湿 ,这 位 爸 爸 没 有 过 多 地 责 怪 孩 子, 反 而一边抖着衣 服 。 一 边付钱给小摊 贩 。 嘴里还 说 : “ 家 里 有 三 四把 一 样 的 了 。 ” 看到这 . 我 心情 沉 重 . 这 个 男 孩 看 见 喜 欢 的东西不问就拿 , 拿起来 就走 , 长此 以往 , 可 怎 么 了 得 ? 这 不 禁 让 我想 到 了《 弟 子规 》 中的一 句话 “ 用人 物 , 须 明求 , 倘 不 问。 即为 偷 ” 。看 看 , 我 们 的祖 先 是 多 么 注 重 道 德 品 行 的培 养 , 新 时 代 的我 们 如 何 继 承 和 弘 扬 中华 民 族 的传 统 美 德 , 培 养 幼 儿 良好 的 品 德 行 为 习惯 ?针 对 家 长 重 视 幼 儿 智 力 发 展 和 身 体 健康, 忽 略 幼 儿 品德 教 育 的 问题 , 本 学期 , 我 们 积 极 开 展 课 题 研究 , 以 传 统 节 日活 动 为 切 入 口 , 依 托《 弟 子规》 教学 活动 , 对 幼儿进 行礼仪 、 尊敬长 辈等传 统美 德教 育 , 培 养 幼 儿 良好 的 品 德 行 为 习惯 。

弟子规谨心得体会(十篇)

弟子规谨心得体会(十篇)

弟子规谨心得体会(十篇)第一篇:弟子规谨心得体会为了响应教育新改革,我校开展了晨诵活动。

一至六年级学习《弟子规》。

作为老师的我在寒假期间阅读了《弟子规》的全部内容。

接受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对长辈有礼有敬、对兄弟恭敬友爱。

对个人而言,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们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

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满招损,谦受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有时在具体工作中还是免不了有争强好胜、骄傲自满的情绪在里面,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读完《弟子规》后,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保持谦虚的态度,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多向身边的领导和同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再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弟子规》规范人的行为,一句话一个道理,它给了我们很多工作中的启示。

作为教师,我们要正视自己,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和不足,认真改正和弥补,在工作中积极进取。

最后,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阅读《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细节决定成败。

《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提高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

我们都是普通人,大多时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做好,那就会出现“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阅读《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弟子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母亲对他们生活的细微处都管教严格。当儿子们要出门时一定要告诉母亲去哪儿。这是用了《弟子规》的哪一句经句?(出必告,反必面)回来时,衣服上如果有被草上的露水打湿的痕迹时,就会挨母亲的打,并被指责说:“为什么不走正路?”正路是什么意思?(走大路,走光明的路)
第三方面:爱是理智的成就,不是物质的给予和没有原则的宠爱。
同学们,我们长这么大了,父母不断地给予我们吃的、穿的,可是我们却从来不知道感恩与满足。我们的欲望越来越膨胀,我们的要求越来越多,当父母不能满足我们的时候,我们不但不能理解,反而生起了恨心,以至于我们的孝心被泯灭了,感恩不见了。同学们:爱是什么?其实真正的爱不是不断地满足我们的欲望,而真正懂得爱的父母是不断地去成就孩子。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个故事:胡妻教子
父母跟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们也尽力奉养父母。当然父母也有可能脾气有不好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也要能够包容、能够宽恕,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人与人相处,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假如今天父母对我们在情绪上比较不好,我们也用不好的情绪对待父母,其实父母错了,我们也错了!假如我们错了,还有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错?就没有了。所以不管是父母也好,或者你身旁所有的亲友也好,纵使他们用不对的态度对你,我们依然要用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然我们也是跟他一般见识,根本没有资格去说别人错。这是个理智的态度,不管别人对不对,我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对。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圣哲,都能够在“亲憎我”的状况之下,他依然保持他那一分至诚的孝心。也由于这颗至诚的孝心,能够去扭转家庭的气氛,进而家庭和乐。“父慈”、“子孝”的行为,不管对方是什么情况,对我如何,我还是尽我的本分。绝不是“银货两讫”的交易,也不是“以牙还牙”权利义务的相对态度,这正是中西文化差异之处,我们应有所明辨。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5篇)

《弟子规》读后感(15篇)《弟子规》读后感1“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是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行为要小心谨慎、讲信用。

入则孝是弟子规的第一课,它告诉我们对待父母要比对自己更好,不要动不动就让父母生气。

其实孝顺我们都知道,我们也想过做到,只是做不到而已。

而父母说的话我们也常常当耳边风,其实我的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事,刚买电脑时,我对电脑很好奇,甚至一天都不离开电脑,父母为了我的眼睛不坏掉就一次一次的提醒我不要总是玩电脑、看电视,可是我偏偏不当回事,每回都把他们的忠告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终于,过了一年,我的眼睛视力就不好了,甚至看不清黑板,然而,父母知道了我的眼睛不好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立马带我去做治疗、配眼镜,花了上千元做了纠正。

是我自己自作自受而造成的视力下降,可是爸妈却不怪子女,只是想办法解决眼前的视力问题。

每个人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不管儿女对自己怎么样都始终对儿女好。

而作为儿女的我们却经常惹父母生气,甚至有时候还对着父母发脾气,真是太不应该了。

读了《弟子规》中的孝,我知道了自己对父母发脾气是多么的不孝,也会好好的反省自己。

《弟子规》中另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信。

人无信则不立,意思是一个人要是没有诚信就不能立。

诚信是交朋友的必要素,一个人有了诚信才能让别人信任你,答应别人的事也绝不能食言,不然别人就不会信任你。

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我以前跟一个小学同学约了一起去新华书店,可是因为爸爸妈妈叫我去舅舅家,所以我没有去约定好的地点。

但是我没想到,第二天那个朋友一句话都没跟我说,我主动找了她好几回她才告诉我原因,原来是因为我昨天没去那里,害她等了我一个小时。

我拼命的解释,可她根本就不听。

我第一次尝到了不守信用的滋味。

经过了这件事,以后我约定好了的事要是临时有问题我就无论如何也要跟约好了的人说一声。

因为那一次我的不守信用给我的人生都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当我读到《弟子规》的“信”时,我真的觉得诚信非常重要。

弟子规之抱怨应短,报恩应长

弟子规之抱怨应短,报恩应长

弟子规之抱怨应短,报恩应长【原典】: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释义】:受人之恩要想着报答,别人做了伤害自己的事要想着忘掉;报怨是短期的,报恩是长期的。

远离仇怨,学会宽恕和包容受人之恩,要永远铭记,并时时想着报答;而“受人之恶”,例如别人伤害了你,要宽大为怀,尽快忘掉,不要让仇怨长时间占据你的内心。

要长时间想着报恩,而对于报怨,则完全相反,仇怨在心理留存时间越短越好,如果老是走不出那些怨恨不平的事情,总是想着怎样去报复,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对于未来的发展其实也是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因为一个充满仇恨的人,做什么事情都会受到自己这种心理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常怀感恩知心的人,永远要比一个常怀报复之心的人幸福。

仇怨长时间留在心理的感觉其实是很痛苦的,相反,把仇怨占据的空间让给感恩,眼前的世界立即就会由灰暗变得光明。

韩信曾经连饭都吃不起,结果被一个浣纱的老太婆救助。

待韩信建功立业之后,他给当初给他饭吃的老太婆千金谢礼,这叫做常思报恩。

同样还是韩信,曾受胯下只辱,但是等到自己加官进爵,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杀掉那个曾经羞辱自己的人,反而给他官做,说如果不是他,自己可能不会发愤图强,也就不会有今天。

韩信的这种报怨方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敬佩不已。

他的宽容,使得当年的胯下之辱不再是别人的笑柄,反而成就了一段以德报怨的佳话。

在职场之中,我们也要秉承“报怨短,报恩长”的思想。

同事于自己有恩惠,永远不要忘记,虽然不能立即报答,但是,要让同事知道,你一直在记着。

可能对方会说:“哎,你这是说什么呢?客气了啊!”但心里也会非常舒服。

他可能并没有想过你要给他什么回报,不过,当你向他传达出你对待这个恩惠的态度的时候,他照样会很开心。

有时候,一个人做好事不是为了让你给他多少钱,但是,你一定要懂得感恩。

感恩是一种态度,即使你得到的恩惠是一辈子也报答不完的,但这不妨碍你真诚地感恩。

同事对自己有伤害,永远不要长时间记在心上。

对方如果是因为无心之失给你造成困扰或损失,你要立即忘掉这件事;即使对方是处心积虑,那你也要宽容,从古至今,多少仇人最后变成了朋友,就是因为宽容。

从《弟子规》谈幼儿的感恩教育

从《弟子规》谈幼儿的感恩教育
于 恪 守 形 式 、不 食 酒 肉 ,而 是 强 调 要 有 感 恩 之 心 。今 天 这 样
善行 。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秀才所作 的 《 弟子规》,概括 了历
代对童蒙 的要求 ,后经 过山西浮山人贾有 仁修 订 ,成 为影 响 深 远 的启蒙 教材 。因为孩 子对 父母 的感情 ,是最 原 始 、最 本 能 的情感 ,如 果这 种情 感 被唤 醒 ,那 么 以后 它就 会被 迁
际 问题 。

《 子规》 弟 中感 恩 教 育 的 具 体 策 略及 其 实用
价 值
《 弟子规》 中 “ 人则孝 ”条 目共有 6 意思 ,大都具 有 层
很强的实用价值 。它们分别是 :
第一 ,听父母话 ,接受教诲 。 “ 父母 呼 ,应勿 缓 ;父母 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 承” 。这种教 育 与我们现在所强调 的主体教育并 不矛盾 。顺 承父母并 非不要 主体 性 ,它表现 的主要 是对父母 的尊重和礼 貌 ,在家 里尊重 父母 、对父母有礼貌的孩子在外面才能尊重 别人 。
幼儿 的 年 龄 特 征 、阅读 经 验 和知 识 水 平 。
清 ;晨 则省 ,昏则定 ;出必 告 ,返必 面 ;居有 常 ,业 无变 ” 。 侍奉 父母要 体贴用 心 ,要 养成 向父母 问好 、报平安 的习惯 ,
居 所 、工 作 要 稳 定 ,以免 父 母 忧 虑 不 安 。
第三 ,不任性 ,不藏私 。 “ 事虽小 ,勿擅 为 ,苟擅 为 , 子道 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 遇事 要先 征 。 求父母 的意见 ,绝 不能对父母这 样亲近 的人私藏 物品 ,惹父
移 放大 , “ 吾 老以及人 之老 ” 老 ,直 至 整 个 社 会 。 因 此 ,让

弟子规之二感恩篇

弟子规之二感恩篇

《弟子规》<感恩>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译文】父母有事呼唤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即回答,不可延迟;父母要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应该立刻行动,不要偷懒;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们要洗耳恭听,铭记在心;父母指责我们的过错,我们应该顺从接受,不可文过饰非。

【小故事】逆子堕化成驴周拔,是明代正德年间浙江省平阳县人。

自幼读书,过目不忘,七岁能文,还擅吟诗,有小神童之称。

到十六岁的时候,诗文更有不平凡的造诣,名噪一时,在当地获得'平阳才子’的美誉了。

可是很可惜的,因为他天才很高,大家都称赞他,父母更溺爱他,养成他狂妄骄傲的性格,目中无人;暴躁如雷的脾气,动辄发怒。

邻居的伯叔们,家中的兄弟们,都为了爱他的天才,于他的坏脾气,处处容忍、时时让步。

就是他的父母亲,也对他千依百顺,深恐他发怒,对于他的坏脾气,从来不敢加以训斥。

哪知这样不仅不能造就他的天才,反而害了他的终身。

周拔的狂焰,一天比一天的高涨;周拔的脾气,一年比一年的暴躁了。

有一年,周拔准备赴京应考。

他的父母千方百计,东借西凑,替他筹划赴京的旅费。

延请裁缝,裁制赴京的新衣。

在他父母来说,为他赴京应考的准备,已尽了最大的努力。

可是从来不知满足的周拔,还是百不称心。

他嫌旅费太少,又嫌新衣不称身,袍子太宽,裤子太长,帽子的式样太旧,鞋子的颜色太深。

总之,这样不对,那样不是,父母费了很多的心计,反而招致他满口的牢骚,满腹的怨恨。

他的父亲实在忍不住了,才教训他说:'拔儿!你不要嫌旅费不够多,也不要嫌新衣不漂亮,要知父母为你准备赴京,筹划旅费,缝制新装,已经伤尽了脑筋,添了多少的白发,像你这样的不知满足,我是没有办法的了。

’周拔听了父亲的话,不仅没有感动,反而咆哮著大言不惭的说:'我是天上下凡的文昌星,我是一个大贵子,像你这样一个草包的土老儿,还有资格做我父亲吗?我不是你生的,你没有资格做我的父亲。

弟子规及心得感悟总结简短(通用10篇)

弟子规及心得感悟总结简短(通用10篇)

弟子规及心得感悟总结简短(通用10篇)弟子规及心得感悟总结简短篇1暑假里我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告诉我们对待长辈要懂得尊重、孝顺和感恩,对待朋友要懂得谦让、包容。

对待师长要懂得感恩。

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入则孝篇中的一句话“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需静听;父母责,须顺承;看到这些话时,我感到非常惭愧。

平时在家里时我总是和父母顶嘴,为自己找很多理由辩解,把他们气得火冒三丈。

今后我一定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诲。

又从“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这句话中让我回想起,每次我生病时,妈妈总是日夜不停的照顾我,而每次妈妈生病我却是自顾自的上床睡觉。

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我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以我要学会怎样孝敬父母。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想不仅是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它我受益无穷,是所有人为人处事的典范,我们一起来学习。

弟子规及心得感悟总结简短篇2自从读了《弟子规》这本圣贤书,我领悟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这本书是圣人李毓秀所写。

本书一章虽只有短短八句话—二十四个字,却蕴藏着无尚的道理。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总叙中的一段:首孝悌,次谨信。

它告诉我,做人应该做到孝敬父母、敬重师长;其次要做到诚信待人。

这句话简单易懂,但又有少人真正的领悟,实践呢?一次,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对母女在争执着什么,女儿看上去不以为然的样子。

当路过她们身边时,我听到了她们争执的内容,女儿说:“哼,你不配当妈妈,连一部好的手机都不给我买,你知道别人用什么吗?用苹果(手机)!而我用小灵通……”很明显是为了换一部新手机才跟母亲吵架的。

看到此情景我很是心寒,因为这位姐姐并没有按照古人所说的“首孝悌”去做,作为炎黄子孙,竟然做出如此不孝之举,怎能不感到耻辱?此刻,我想对那位姐姐说:父母辛辛苦苦地将你养大,并默默地付出,可你却对母亲这么大言不惭。

《弟子规》经典名句10则,一定要让孩子背起来!

《弟子规》经典名句10则,一定要让孩子背起来!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是儒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弟子规》中的经典名句,希望能够对家长们在孩子教育上有所帮助。

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是说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计划,只有预先考虑和安排好,才能确保事情的成功。

这也是一种做事情的态度和思维习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计划能力。

2. 感时思义,犹追先祖。

这句话是说在感受时代精神和思考价值观念的时候,就好比是在追随着先人的智慧和传承。

这句话教导孩子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尊重传统,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积累自己的智慧。

3. 无欺勿暴,无怨勿怒。

这句话是在教导孩子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要欺骗他人,也要学会宽容和忍让,不要因为遇到挫折和委屈就生气和怨恨。

这是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尔德不忘,恒与之居。

这句话是说要记住自己的美德,时刻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这句话教育孩子要不断地修身养性,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5. 纲常则正,纪纲则宽。

这句话是说纲纪是指管理和治理社会的法度,只有坚守法纪,才能使社会秩序井然。

这句话教导孩子要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有正义感和责任感,不要做违法乱纪之事。

6. 有德不师,有能不怨。

这句话是说有德行的人不需要再去向他人学习,有能力的人不会因为别人的成就而怨恨。

这句话教导孩子要珍惜自己的才华和品德,要自尊自爱,也要尊重他人。

7.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句话是说善良的家庭一定会有好运和幸福。

这句话教导孩子要做一个善良、宽容、包容的人,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喜爱和尊重。

8. 怠则舍,鲜则即。

这句话是说对于该做的事情千万不要懈怠,要立即着手去做,不要拖延。

这句话教导孩子要做事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要因为困难而放弃,要从小养成坚持到底的习惯。

9. 忍恕之心,贵乎仁。

这句话是说宽容原谅之心体现了一个人的仁爱之心。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5篇)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5篇)

《弟子规》读后感(精选15篇)《弟子规》读后感1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丧三年居处变酒肉绝。

”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

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

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

例如上学,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

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

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

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

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

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

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弟子规》读后感2《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它规定了学生的六门主修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要谨慎小心,言语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而且亲近有仁德的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今天,我就读了这本圣贤书妈妈说,弟子规这三个字,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也就是父母的子弟;再广泛来讲,弟子可以说是每一个人。

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

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看什么叫《弟子规》?“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弟子规的学习心得(5篇)

弟子规的学习心得(5篇)

弟子规的学习心得(5篇)弟子规的学习心得1“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使我受益非浅。

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

《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

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

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以前和自己的老公总是爱闹别扭,委屈了还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诉说,想想自己多不该啊,不担没有关心父母,相反却总是带给他们烦恼。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发愿:无论爸妈还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尽一份孝心,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快乐!第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想一想骄傲自满的确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损伤,也让自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

在单位里与领导和同事共事总是很难相处,关系不和睦,入党申请书总是在抱怨不公平,通过学习《弟子规》让我认识到恭敬和谦虚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绩再突出,对领导不够尊重,我行我素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如果我早点接受这样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够很好的协调好上下级的关系,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

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中的知耻与感恩教育

弟子规中的知耻与感恩教育

弟子规中的知耻与感恩教育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它以教导孩子知耻、感恩为核心内容,对培养儿童的品德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知耻与感恩教育的角度,对弟子规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弟子规中的知耻教育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羞耻心”观念。

在弟子规中,知耻被视为一种道德感,是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的重要基础。

例如,在规中提到:“见贤而行,知耻而后勇”,这句话强调了见到他人的优点和行为后,应当引起自己内心的羞耻感,从而激励自己勇敢向前。

通过知耻,孩子们能够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弟子规中的感恩教育强调了孩子们应当感恩父母、师长和他人的教诲与帮助。

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被视为一种美德。

弟子规中提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告诫孩子们要尊敬父母的教诲,不得怠慢。

同时,规中还有“师道尊严,友道恭敬”,强调了对师长和朋友的感恩之情。

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能够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懂得珍惜他人的帮助与付出。

弟子规中的知耻与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对个体品德修养的培养,更是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

知耻教育使孩子们明白了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从而激发了他们的自我约束意识。

感恩教育则能够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合作,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弟子规中,有一条规定:“施恩勿忘,受恩惟恐”,这句话告诫孩子们要记住他人对自己的恩情,不忘感恩之心。

通过这样的教育,孩子们能够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乐于助人,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助氛围。

此外,弟子规中的知耻与感恩教育也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契合。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而知耻与感恩教育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知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培养自律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感恩教育则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懂得感激他人的帮助与付出。

这些素质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弟子规中的知耻与感恩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儿童的品德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弟子规》中的感恩教育

《弟子规》中的感恩教育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始著于清朝康熙年间。

关于《弟子规》中的感恩教育是什么呢?《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全文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计1080字。

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不是指小孩,而是涉及到所有的人。

“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

作为一部在康熙年间“崇文尊孔”的氛围下产生并传承了几百年的经典作品,《弟子规》里蕴含了深厚的教育之道、孝敬之道、处世之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国学经典。

心怀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性之高贵所在。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受人口政策限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观念变化的影响,现代国内的家庭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成为了一个家庭的中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家长难免会对孩子百依百顺,万般溺爱。

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孩子极度自我、自私。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而《弟子规》中的第二章“入则孝”里,便包含了很多感恩教育的具体规范及做法,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宝贵的学习材料。

一、尊敬父母,让父母舒心“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现在的很多孩子,习惯了全家人围着自己转,别说对父母长辈恭恭敬敬,谨听教诲,有些孩子骄纵成性,稍有不如意就对父母长辈冷言冷语,破口大骂,让父母伤心不已。

而对父母长辈恭敬谦和,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

幼儿国学启蒙之弟子规第十三讲《学会感恩》素材

幼儿国学启蒙之弟子规第十三讲《学会感恩》素材

幼儿国学启蒙之弟子规第十三讲《学会感恩》
一、引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恩是一种重要的美德,是一种对他人以及生活的感激之情。

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学会感恩的意识和习惯,不仅可以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也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弟子规中关于学会感恩的教导对于幼儿国学启蒙具有重要意义。

二、《弟子规》中关于学会感恩的教导
1. 父母恩重
在弟子规中,提到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句,强调了孝道。

父母之恩大如天地,孩子应当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尊敬父母、孝顺父母,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感恩之道。

2. 师长恩重
弟子规中还提到了“师友所示,勿怠慢,学须刻苦,此谓过关”等句,表明对师长的恩重。

师长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传授知识、教导道德。

孩子应当学会尊敬师长、敬重师长,感恩师长的教诲和关怀。

三、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学会感恩的意识和习惯
1. 榜样示范
父母和老师作为孩子最直接的榜样,他们应当自己身体力行地展现感恩之心,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感恩的重要性。

2. 故事启发
通过一些感恩主题的启发性故事,让孩子了解感恩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孩子的感恩心。

3. 行为引导
教育孩子要懂得用心感恩,可以通过鼓励孩子主动道谢、帮助他人等行为,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习惯。

四、总结
学会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美德,也是培养幼儿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重要一环。

在幼儿国学启蒙中,通过《弟子规》中关于学会感恩的教导,以及家庭和学校的示范和引导,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感恩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成长为懂得感恩、积极向上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中的感恩教育
【摘要】《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始著于清朝康熙年间。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涕,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了弟子在家庭内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入则孝”篇是《弟子规》“总叙”之后的第一篇,详述了弟子应该如何善待双亲,恪守孝道。

其中阐述的很多道理,对于现代孩子们感恩心态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弟子规;感恩;教育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全文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计1080字。

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弟子”即学生、子弟之义,人人都为人子女,人人都为人弟子,所以,“弟子”不是指小孩,而是涉及到所有的人。

“规”就是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

作为一部在康熙年间“崇文尊孔”的氛围下产生并传承了几百年的经典作品,《弟子规》里蕴含了深厚的教育之道、孝敬之道、处世之道,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国学经典。

心怀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性之高贵所在。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受人口政策限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观念变化的影响,现代国内的家庭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成为了一个家庭的中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家长难免会对孩子百依百顺,万般溺爱。

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孩子极度自我、自私。

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而《弟子规》中的第二章“入则孝”里,便包含了很多感恩教育的具体规范及做法,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宝贵的学习材料。

一、尊敬父母,让父母舒心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现在的很多孩子,习惯了全家人围着自己转,别说对父母长辈恭恭敬敬,谨听教诲,有些孩子骄纵成性,稍有不如意就对父母长辈冷言冷语,破口大骂,让父母伤心不已。

而对父母长辈恭敬谦和,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操守。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作为儿女,有义务告知父母自己的去向,在外时应该常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不让父母担心自己。

遗憾的是,现代的很多孩子认为告知父母自己的行踪是“不自由、不独立”的体现,更有甚者离家出走,让父母为其担心。

而面对父母的关心时,一句冷冰冰的“别管我”足够让父母心凉彻骨。

所以,作为子女,应该心念父母养育之恩,尊敬父母,尽到子女的义务与孝道。

二、关心父母,让父母安心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此处引用了“二十四孝”中黄香的故事,汉朝时候的黄香在9岁时就知道在夏天将父亲要睡的席子用扇子扇凉,冬天先用自己的身体将冰冷的床铺捂热,他的孝顺之行千百年来广为流传。

今天的我们生活条件已经提高,夏天有空调、电风扇,冬天有暖气,不需要我们去做这些事,但是我们应该悉心照顾父母长辈,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让他们安心。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当父母不小心生病了,要竭尽全力照顾父母,侍候于病床前,不能让小病发展成大病,如果父母得的是严重的病,更应该一步不离守在父母身边,时时陪伴。

迫于生活、工作的压力,很多人在父母生病时都无法陪在身边,殊不知,这有可能会让自己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有一则曾打动了万千人的公益广告里说,“最好的孝道是陪伴。

”这话不无道理。

三、修炼良好品行,不使父母背负污名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

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

心中怀有对父母生育、养育之情的感恩,在学习中、生活中、工作中心中都时刻牢记不能做伤风败俗的事,不能让父母蒙羞受辱,伤心难过,这不仅是自我提升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尊重。

四、感恩父母,铭记养育之恩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父母去世以后,守孝三年,不吃酒肉已经不可能,但是这句是提醒世人,父母去世以后,应该心中常怀孝道,要时时感恩父母的辛苦付出。

当然,《弟子规》中提出的一些主张和观念有其时代局限性,在今天已经不再具有积极意义,如“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就是凡是父母喜爱的,自己就一定要做到,而父母不喜欢甚至反对的,自己也要坚决抵制,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个人兴趣以及独立人格显然是不利的。

又如“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就是说如果父母犯了错,要主动规劝。

如果规劝了父母不听,等他情绪好时再劝,甚至要哭泣着请求,哪怕因此而遭受毒打,也不能怨恨父母。

在这里,“挞无怨”显然是和现代社会所主张的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不相符的。

但总体而言,《弟子规》里的很多主张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提升他们的感恩之心具有重要作用。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美德。

现在社会的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这样物质充盈的世界里,道德滑坡却成为了一个日渐让人忧心的问题。

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中国是一个从历史上就讲究礼义廉耻的国度,因此更应该让人们接受感恩教育,拥有感恩之心。

感恩不仅仅是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培养一种责任意识。


恩也不是在某些特殊时候才予以重视,而应该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

熟读《弟子规》,可以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最后,将这份感恩之心广而化之,成为一个具有广阔胸怀的人。

参考文献:
[1]李毓秀.弟子规[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石玉.《弟子规》的感恩教育思想[J],学生教育
[3]李迎春.从《弟子规》谈幼儿的感恩教育[J],决策探索,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