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桃花心木》教学反思《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通过今天改同步训练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听课效果并不好,这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其中一个小题让学生填空,内容是桃花心木是怎样一种树?这项内容不难,课文中就有现成的答案,只要熟悉课文,这算不了一个问题。
结果却不是这样,好多学生不着边际地随意乱填一气,结果答案五花八门,让人啼笑皆非;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词语把握不准,写错字,漏写字,忘掉字等一类错误,多有出现,不一而足。
改题过程中我十分生气,如此简单的问题,错误都花样百出,我当时气愤填膺;改完作业,我静下心来认真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学生对课文不熟!以后杜绝此类问题出现的方法是:学生多读课文,好的课文还要学生进行抄写,再通过学习,如此,对于认真学习的学生来说,课文内容谙熟于心是不成问题的。
一部分学生课文不好好读,课上不认真听讲,如此学习状态,作业不出错才怪呢!这反映了班上一部分人的学风问题,懒散,靠抄袭别人的作业来完成作业,课上、课下就是一个字:玩。
为今之计,刹住这股不良风气,必须改掉。
否则,期末成绩将会差的不可想象。
其次,其中的一道小练笔题: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
结果学生写得很勉强,很多甚至谈不上借物喻人,只是人和物很牵强地放在一起,学生以为这就是借物喻人了。
其实,学生没有掌握借物喻人的根本之处在哪里?是物和人有相同或相似的特性,写物为主,水到渠成,写人点到为止即可,如本课的写法。
看来,知识点或写作手法,学生由学会到在实践中掌握,绝非以道里计,更不会像学生所说的那样――会了吗?会了――如此简单。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2语文教学要走出课本,树立大语文观。
在教学《桃花心木》一文时,我做了如下设计。
1、观察一下种植在校园里的树木与长在山坡上的树木有什么不同?2、设置情境:“有一天,几株快要死亡的桃花心木和几株长得非常瘦弱的桃花心木将种树人告上法庭,状告种树人偏心眼,导致它们生长情况特别不好。
教学反思《桃花心木》(2篇)
教学反思《桃花心木》《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个环节:一、以朗读训练为主线,理解文本。
文章浅显易懂,作者看到一种情况,产生一种疑问,得到一种道理,让我们也感受至深。
文章只有两句包含深刻含义的句子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深挖,其他好像也没有更深的东西可以让我们挖掘,所以,我决定让学生多读,以读为主,以读带动理解,带动感悟,指名分段读、分角色读、齐读,课堂上一片读书声。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我们仿佛进了作者的生活实际情景,仿佛也由开始质疑到了最后的深深感悟。
二、以联系生活为支点,感悟哲理。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
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
我觉得,语文课程在这方面作用更显著。
我教《桃花心木》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方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力气,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桃花心木教学反思》,期望能够帮到你!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这次我所授的课是我国台湾出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桃花心木》。
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体会作者介绍种树的阅历、道理和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之道。
其次课时的教学我是在连接第一课时设疑问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围绕种树人为什么这样做桃花心木给作者什么启示这些问题,教学本课的重点内容,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来突破重、难点,引导同学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同学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X_、自强的精神和本事,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进展。
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靠性强,生存力气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同学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但就课堂的实效性而言,我觉得还不是很高,由于同学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生常抢走慢生思维时间和表达的余地。
本课教学中,我还是没有特殊关注差异,部分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是很深,对文本所蕴含的道理生疏比较肤浅。
在课堂教学的这四格外钟里,部分同学收获较低,究其缘由,我觉得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我在备课时,虽然备了学情,但对课堂的预设把握不够精确,高估了同学的力气,没有分层次地把握住同学的学情,我站在成人的角度端详这篇文章,认为这是一篇比较简洁的文章,同学对文本中“种树人的话”应当能在自读或简洁的引导之后理解,能顺理成章的也会很好的理解作者由种树人的话受到的启示,悟出的道理。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借写种树来喻如何育人,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课文预习中的问题,把课文中写给树苗浇水的句子划下来,想想作者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高粱情》学生能够体会到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种树人是为了模仿大自然的规律,培养桃花心木自己在地下找水源,求生存,这样才能长成百年大树。
并由此想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迹,也可以从反面谈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
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以后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
这节课我注重了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体会,时间没有安排好,有点前松后紧,读书的时间给少了,抽时间还要让学生多读课文。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2《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
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整节课我觉得有几处比较满意:1、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2篇)六班级下册语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篇1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同学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同学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根本途径。
我觉得,语文课程在这方面作用更显著。
我教《桃花心木》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同学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拟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熬炼出一颗自主的心。
”我带着同学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以下问题让同学谈论: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拟“经得起生活的考验”?第一题同学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改变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受不幸等。
其次题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辛环境中自强的人的事例,有的同学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比照,最终归纳到第三题的问题上“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拟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同学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辛环境的人,承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进展,就必需克制依靠性,学会生存和进展的本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进展,必需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敬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同学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进展。
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靠性强,生存力量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桃花心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我教《桃花心木》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第一题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第二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归纳到第三题的问题上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
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教者所费时间不多,却使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语文教学要走出课本,树立大语文观。
在教学《桃花心木》一文时,我做了如下设计。
1、观察一下种植在校园里的树木与长在山坡上的树木有什么不同?2、设置情境:“有一天,几株快要死亡的桃花心木和几株长得非常瘦弱的桃花心木将种树人告上法庭,状告种树人偏心眼,导致它们生长情况特别不好。
《桃花心木》教学教案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教案反思《桃花心木》教学教案反思(通用11篇)《桃花心木》教学教案反思 1《桃花心木》的教学设计对我来说很重要,它涉及我的一种教育理念的践行与推进。
这些年形形色色的刊物理念充斥了我的头脑,我在不断放弃旧有模式的过程中处处摸索、处处碰壁。
眼花缭乱的人才培养理念看起来都很有理,可是,细细追究他可以操作的内核,却又总不免让我们怀疑:几千年扎实沉稳的汉语言内核,渐渐被形式的幌子掏空了。
所以,我一直都在做这样的探索,把语文教学最根本的,词语的教学放在基础,使文本本身得以回归。
这是我所尝试的,文学自身的一种回归的理念。
我以为,只有把语文教育放诸在它本身的基础之上,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到它朴实而有价值的自然状态,保持它对文学素养的理解的原生态。
这样的实践,我以为,不是在倒行逆施,而是在努力的摸索适合于我的学生,适合于语言自身培养的建设性模式。
而且,只有当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到它语言与心灵的本位之后,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获得庞大的分母。
才能在具体的教育中,帮我们把孩子的基础砸实、打牢,然后,促进他们的飞跃和发展。
另一层面,我以为,语文的回归,并不是放弃“人”的理念,并不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如果我们能把与语文教学与之配套的伟人教育、名人教育、形象教育、认识教育,一并地,连同学生对语文的探究与体验,潜化在润物无声中,这,将是素质教育的良性补充。
还有,第三个层面,就是语文最终的目的:用好语文。
为此,我大量上网,查阅资料,首先实现了自我的提高,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将获取的资料打印了出来,供给学生传看。
可是,我总在想,老师的视野如果总在禁锢学生,那么,孩子思维的域就会受阻。
所以,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找到更好的,哪怕是折中的办法,弥补资源供给上这种“一言堂”的“霸权”与不足。
《桃花心木》教学教案反思 2本文是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大半壁江山,非下功夫教好不可。
上完《桃花心木》这一课,对讲读课文的教学我又有了新的认识。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在教研中心组织的课例大教研活动中,我聆听了田晓玲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桃花心木》,收获颇丰。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深刻的问题,每一个授课老师可能都会思考和反思这样的问题,而且都有自己的见解。
听了田老师的课,我感觉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课堂的效率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一、让学生自主预习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能力更是势在必行。
田老师的预习不是简单的读通课文,解决字词,还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的空间。
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
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
在有准备的碰撞中迸发的思想火花自然更绚丽,更有层次,更有高度。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方面。
自主学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目前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
比如,很多时候,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肤浅。
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教师方面找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教师担心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影响了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二,教师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
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引导。
而田老师的这堂课始终“ 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 。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本学期我校推行“高效课堂”,在实施摸索过程中,老师们都在进行尝试,这无疑又是一次推动教师素质提升的大好时机。
我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我针对理解、领悟“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确立了这样的预习思考题: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第一题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第二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
经过引导,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
两相对比,最后归纳到第三题的问题上“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
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由于我备课充分,再加上我提前给了学生预习题目,因此,课堂上我所费时间不多,却使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
所以,我想:“高效课堂”其实是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备课要求,只有我们教师对教材吃透了,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点去训练,才能真正高效地完成教学目的。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精选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精选3篇〕?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本课时教学,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本课中“不确定〞是一个具有独特作用的关键词语。
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
因此,本课的教学以“不确定〞这个词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抓关键词,针对关键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并借此串连起事理和哲理的。
确立了这个教学思路,我投入地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自以为很充分了,没想到在试讲时却遇到了挫折。
学生顺利找到了本课蕴含的哲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拟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不确定〞出现两次,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也找出来了。
我接着问,“你还找到了哪些关键词?〞学生卡壳了,良久,才有学生找到“比拟、锻炼〞等不关键的词。
课下和指导课的老师一交流,觉得这个问题问得过早,学生还没有真正读懂这句话,怎么能体会出哪个词关键呢?于是,我改变策略,这里先引导学生把句子读好,读出语气。
“读好这段话,要抓住哪几个关键词?〞学生知道读好重音就能把句子读出语气,于是,找出来“生活的考验、独立自主、巨大能量〞等,把这几个词读重,果然语气出来了。
学生很有成就感。
接着引导学生质疑,“针对这几个关键词,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抓住关键词提出的问题,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带着自己的问题研读课文,也正是探究性阅读之所在。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种树喻育人,有很强说理性的课文。
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告诉了我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桃花心木》是一篇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的文章,作者林清玄借种树喻育人。
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层层铺垫,深挖中心我先让学生找出种树人是如何培育桃花心木的段落,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种花养草的经历谈如果换成你会怎样培育桃花心木,得出种桃花心木的人培育桃花心木没有规律性,这一铺垫让学生产生了矛盾心理,种树人这样做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在此时,我利用课件出示重点段落,让他们边读边悟种树人说的一番话,让学生谈出种树人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并让他们联系实际谈谈“不确定”指的是哪些因素,树的“不确定”及人的“不确定”分别指什么,让他们自己从文中找到答案,领会出文章的写作用意,教师此时只起到了牵针引线的作用,把发言权完全交给了学生。
二、注重朗读,读中感悟在课前我就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朗读,学生用奇怪的语气朗读浇水的句子,让学生相互评价朗读结果,在语气不到位的情况下再及时点拨。
对种树人说的一番话,也让学生反复揣摩语气来读,让学生读出并感悟出作者的写作用意。
由于朗读充分,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自然的明白了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也就顺利得以解决。
遗憾之处学生谈体会时浅尝辄止,联系实际挖掘中心时,让学生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正面事例,学生尚能谈出体会,若能从反面谈谈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等反面事例,学生深悟中心的效果会更好。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2今天我学了【桃花心木】这篇课文,使我感触很深。
花大家都见过。
现在有很多人把养花当作自己的工作,来搞养殖。
他们每天给花朵浇水、施肥,精心的培育这些温室里的花。
这些花朵不仅品种繁多,而且颜色鲜艳。
争先恐后的在大棚里绽放。
可是别看它们各个十分美丽,其实都很脆弱。
因为温室里的花每天都有充足的水源,温和的阳光,以及管理员悉心的照料。
2021年《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5篇
Diligence is the branch of learning, of course it is bitter, wisdom is the flower of learning, of course it is fragrant.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2021年《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5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桃花心木》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借物喻人的__,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课文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这篇课文,人与事都来自平凡的生活,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但,这生活哲理要是我们直白地告诉他们,也许没什么意思。
所以,我想,联系生活经验能使课文所含着的道理变得容易理解。
如课文中有一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我结合《课堂作业本》上的练习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学生大多能联系生活实际,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从自己的学习方面来谈、有的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谈、有的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面来谈,还有的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精选汇编)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桃花心木》教学反思1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本途径。
我觉得,语文课程在这方面作用更显著。
我教《桃花心木》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来理解,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第一题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第二题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归纳到第三题的问题上“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
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
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桃花心木》语文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语文教学反思《桃花心木》语文教学反思1《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
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整节课我觉得有几处比较满意:1.放手让学生进行自学。
学生对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和明白浇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读与理解,我是通过“小组交流,组内展示”这一环节完成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2.适当牵引。
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学生的理解出现障碍或偏差的时候,我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体现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如当学生汇报种树人的一段话时,对育人的道理并未完全读懂,我恰当地设置了提问环节:你有什么不理解?并让学生联系前生活实际想象“不确定的生活”的意思,经过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3.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引导学习。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__,对学生来说指导写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直接指导容易显得生硬,间接指导又怕效果不佳。
最后我想出借助谈话引出《白杨》课文,由此及彼,让学生既学会阅读方法中的相关联想,又不露痕迹的进行了写法指导。
当然,这节课由于课堂调控不当,也有很多失误。
1.小组合作效率不高,只能找到相应的句子,却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2.朗读指导不到位,针对重点环节,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朗读,提升空间有限。
如果能够砸实一段的朗读,对于朗读水平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帮助!改进措施:今后在授课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孩子们进行适当地引导。
提出的学习要求应该有层次,这样才会对全体学生都有教育效果。
今后我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桃花心木》语文教学反思2《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
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桃花心木》语文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语文教学反思《桃花心木》语文教学反思1今天教学《桃花心木》时,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当学生明白了种树人的心愿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听了种树人的心里话,如果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如果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如果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种情况练习说话。
要求:小组成员每人凑一点,小组长整理、汇集,组成一段话。
我一声“开始”,各个小组立刻“躁动”起来。
胆怯的李静手舞足蹈,害羞的李研指指点点,平时根本不发言的朱伟也动嘴了,平时发言吞吞吐吐张纪齐镇定自若。
大家都“动”了起来,看来今天的小组学习有戏了。
大约过了三分钟,教室里仍然回荡着孩子们的说话声。
我招呼大家停下,请小组派代表汇报。
教室里却鸦雀无声,你望着我,我望着你。
我一番鼓动后,一只小手举了起来。
下面是小组展示的片断:李庆: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第一种情况,我是一棵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多亏了种树人,你让我学会了自己找水源。
放心吧,我会把根深深扎进泥土的,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
师:一棵感恩的桃花心木树苗,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张曼:我们小组选择的是第三种情况,我是一棵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我会想:现在,我才明白你的良苦用心。
不过,我不会放过最后一丝希望,我要自己救自己。
师:嗯,上帝都只救自救的人。
“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树苗”会怎么想?沉默,再沉默。
原来,没有一个组选择这种情况。
我用期待与祈求的目光扫视全班……喻正醐:我是一棵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我想说:我即将枯萎了,如果我早明白种树人的心就不会这样。
不过“浪子回头金不换”,我一定要把握最后一点时间,努力扎根生长。
我要自己救自己。
师:(我特别激动,要知道他属于胆小的那一类学生。
)谢谢你,你是我的知己,你救我于水深火热之中,患难之处见真情。
(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
)上面发言的有两位优秀的组长,也有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胆小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下面是《桃花心木》的教学反思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上完了,回头想想,这节课上得不赖。
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为:“检查朗读——自学生字——归纳主要内容”。
在每个环节里,我都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回顾实施过程为:
一、检查朗读
因为课文是双休日布置学生回家预习的,从书本上的阅读批注可以发现,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绝大多数的学生只在重点句段选了一二处,简要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与《匆匆》一课相比,读得并不认真,所以在检查朗读这个环节,我特意多加了几分钟。
“谁准备好了,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谁先举手,我就叫谁,读得正确流利的加二分,读得有感情的加三分,并让学生下去写在黑板上的小组积分栏里。
原本寥寥无几的举手,因了这加分的诱惑,逐渐多了起来。
原本我是想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多读的,但他们并不举手,我就只能叫那些学习好的学生,现在想想倒也不坏,好学生读一遍,他们在心里也跟着读了一遍,把自己没有把握的地方听会了,就有信心举手了。
等到第一遍课文读完之后,再读第二遍的时候,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加分的同学也越来越多。
读第三遍的时候,我让1 / 5
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能读出自己理解的段落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读第十四自然段,你读完了我读,我读完了他读,特别是学习靠后的朱晓东同学读得慷慨激昂、富有感情,我给他加了十分的时候,教室里沸腾了,学生都举手想要展示自己的朗读和理解,看着那一张张热情的小脸,我想,孔主任提倡的“争先恐后读课文”的场面,我做到了。
反思学生所以热情的原因,加分的诱惑有之,老师的鼓励有之,读到一定时候教室里那特殊的“读”的气场的感染亦有之。
这个环节我对自己、对学生都非常满意。
二、自学生字
一共五个生字,采取小组合作自学发现需要注意的地方,指名到黑板挑写的流程,提问到的小组不参与板演,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
三、归纳主要内容
有难度的问题,没有采取小组讨论,而是让每个学生自己默读、思考,然后指名回答问题。
在听取两个学生的回答之后,引导学生梳理怎样用概括性的语言来回答问题,小有收获。
还应该展示一下批注做得好的同学的课本,不能仅仅加分了事。
《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
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 / 5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两条线索,一条是作者认识变化的线索:奇怪——越来越奇怪——更奇怪忍不住——非常感动。
另一条是种树人种树的方法:不确定——不定时,不定量,补树苗。
这样引领学生随着作者去感知给桃花心木浇水的方法,聆听浇水的道理.展开类比推理,感悟育人的道理。
并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育人道理的认识。
整节课我觉得有几处比较满意:
一、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的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多层次地触摸语言、揣摩语言,让学生真正用“心”去体会,去思考、去咀嚼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以及深刻道理。
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如学生对种树人怎样种桃花心木,和明白浇水的道理部分的解读与理解,我是通过小组自学完成的,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文本对话,从而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二、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在学生的理解出现障碍或偏差的时候,我及时的给予帮助和引导,体现了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如当学生汇报种树人的一段话时,对育人的道理并未完全读懂,我恰当地设置了提问环节:你有什么不理解?并让学生联系前生活实际想象“不确定的生活”的意思,经过这一点拨,学生茅塞顿开,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三、适时的评价起到了激励和点拨的作用。
我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在每个学生的回答后适当加入点评,从写法上,阅读方式上,字词理解上都给予明确而恰当的评价。
使学生充满
3 / 5
自信,思维积极,课堂里涌动着一种积极创造的氛围。
四、把写法渗透到阅读中。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对学生来说指导写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直接指导容易显得生硬,间接指导又怕效果不佳。
最后我想出借助谈话引出《白杨》课文,由此及彼,让学生既学会阅读方法中的相关联想,又不露痕迹的进行了写法指导。
并在最后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这里面“很少的养分”“巨大的能量”各指什么?
这个问题引得学生再一次陷入了认真的思考,最后,一名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很少的养分”指生活中有限的有利条件,“巨大的能量”指的是克服困难的无限的勇气和力量。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知道了“不能有依赖心理,要自主。
”“不要做温室里的花草”、“只有做坚强的大树,才能长成栋梁”等道理,听着学生的感悟,我觉得学生真正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也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更深地体会了作者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我相信孩子们今后也一定会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锻炼自己,养成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上完这节课后,我发现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师不必耗费苦心地去
4 / 5
说教,只要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这节课由于课堂调控不当,也有很多失误。
如:小组合作效率不高;朗读指导不到位;有两个环节“探究感悟”“拓展练习”没能按照预设完成等。
今后我还要在这些方面更加用心,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更多精彩!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