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本土化研究
小组工作未来发展趋势
小组工作未来发展趋势一、能力目标1、小组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为团体工作。
指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
其目的是促进团体或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发挥团体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健康发展。
2、小组工作的发展:内地——辛亥革命后大陆就出现了不同性质的小组,其中一些救济型、互助性的小组,基本上五种类型:(一)、私人办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二)、官方办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三)宗法性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四、宗教性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五、外国人办的社会救济福利小组。
这些帮助小组在帮助有困难的人渡过难关曾起到一定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了11种类型的小组:行业性小组,群众性小组,文化艺术小组,体育工作小组,社会福利小组,基金会,新闻工作小组,联谊性小组,宗教小组,在中国注册登记的国外工作小组,这些小组基本上是以任务为本的小组,缺乏专业人员的介入,基本上通过行政手段来提供服务的。
专业的小组在内地的发展基本上是90年代初期,随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系的建立,小组工作作为一门专业方法在内地进行传播。
目前内地小组工作的领域主要包括:学社、妇女、青少年、老人和残疾人等。
目标基本上为:发挥个人潜能,学习解决问题能力,适应社会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小组类型主要是:成长小组‘支持小组’互助小组和治疗小组等。
从事专业小组工作人员主要为社工专业毕业生和在校专业教师和学生。
二、知识目标1、定义: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
2、要素:小组目标、小组契约、小组工作者、小组成员、小组规模、小组时间、小组空间3、功能:(1)提供一种归属感;(2)提供验证事实的机会;(3)获得互助合作的资源;(4)赋予成员能力的工具;(5)组员可以得到治疗【小组成员通过自我观察反馈等方式而获得学习提和治疗】。
社会工作(本)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与示例
社会工作(本)毕业论文选题方向与示例一、社会工作理论研究1.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研究2.增能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3.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4.需求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5.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6.社会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7.社会化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8.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9.人本主义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0.叙事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1.寻解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2.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3.存在主义理论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4.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15.社会发展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伦理1.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研究2.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路径研究3.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实践与效果研究4.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困境与对策研究5.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关系建构研究6.社会工作伦理的本土化研究7.我国社会工作伦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8.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与国外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比较研究9.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与港台地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比较研究10.浅析港台地区社会工作伦理守则对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影响三、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1.我国孤残儿童的社会救助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以XX村为例3.我国单亲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越轨行为青少年的社会矫正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城市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事件的实践模式研究——以XX学校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城市流动青年的社会融入研究——以XX市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农村闲散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研究——以XX村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家庭青少年的能力建设研究——以增能理论为指导10.社会工作介入低收入家庭青少年心理调试问题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吸毒问题的策略研究——以XX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参与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以XX项目为例13.社会工作介入特殊青少年情绪管理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14.社会工作介入提升青少年抗逆力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5.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实践研究——以XX项目为例16.社会工作介入涉案青少年帮教工作的路径探析——以XX项目为例17.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厌学问题的干预对策研究——以XX学校为例18.“家校社”联动的青少年健康服务模式——以XX项目为例19.我国儿童福利服务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以XX社区为例20.社会工作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功能和作用研究——以XX机构为例21.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的实践研究——以XX儿童福利院为例22.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以XX项目为例23.社会工作介入困境儿童的服务路径研究——以XX项目为例24.社会工作介入儿童托管服务的功能研究——以XX项目为例25.社会工作介入受虐儿童的实务探析——以受虐儿童XX个案为例26.社会工作介入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的研究——以XX项目为例27.社会工作介入被性侵儿童及家庭的干预对策研究——以XX个案为例28.浅析个案工作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29.浅析小组工作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30.浅析社区工作在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四、老年社会工作1.我国阿尔兹海默症老年人的困境、需求与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我国独居老年人的困境、需求与服务研究——以XX村为例3.我国失独老年人家庭的困境、需求与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我国空巢老年人的困境、需求与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权益保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家庭关系问题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心理调试问题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虐待与忽视问题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适应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3.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自杀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4.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照顾者支持网络建构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5.我国机构养老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研究——以XX老人院为例16.我国居家养老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7.我国社区照顾的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8.浅析个案工作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9.浅析小组工作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20.浅析社区工作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五、妇女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干预模式研究2.社会工作介入推动性别平等的实践研究3.增能理论视角下农村妇女社会工作服务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优势视角下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农村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6.女性主义视角下妇女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健康的实践研究——以XX村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困难女性群体的增能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防止妇女性骚扰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妇女城市适应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妇女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防止家庭暴力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3.浅析个案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4.浅析小组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5.浅析社区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六、残疾人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的社会康复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服务研究——以XX社区为例3.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的职业康复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的教育康复服务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增能理论视角下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以XX村\社区为例6.优势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家庭关系调试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介入实现残疾人环境友好权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人际交往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能力建设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3.浅析个案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4.浅析小组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5.浅析社区工作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七、优抚安置社会工作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研究2.我国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政策研究3.社会工作介入退伍军人社会适应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退伍军人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优抚医院军人心理适应的实践研究——以XX优抚医院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优抚医院军人医患关系矛盾的实践研究——以XX优抚医院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光荣院老人机构适应的实践研究——以XX光荣院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光荣院老人精神疾病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光荣院为例9.社会工作介入优抚安置对象信访问题的研究——以XX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介入军休所服务对象的实践研究——以XX军休所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军嫂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军队随迁子女社会融入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3.浅析个案工作在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4.浅析小组工作在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5.浅析社区工作在优抚安置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八、司法矫正社会工作1.司法矫正对象的现状与社会工作服务研究——以XX社区为例2.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以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为视角3.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以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为视角4.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以任务中心治疗模式为视角5.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为视角6.增能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7.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8.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的实践研究9.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社会适应问题的实践研究10.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家庭关系建构的实践研究11.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就业问题的实践研究12.社会工作介入司法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网络建构的实践研究13.浅析个案工作在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4.浅析小组工作在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15.浅析社区工作在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九、社会救助社会工作1.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服务实践研究2.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题、现状与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3.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方法、经验与模式研究——以XX社会组织为例4.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研究5.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和管理研究——以XX机构为例6.失独家庭社会救助研究——以XX社区为例7.空巢老人社会救助研究——以XX社区为例8.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的服务研究——以XX村为例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服务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0.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社会救助的服务研究——以XX机构为例十、家庭社会工作1.优势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2.增能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3.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4.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5.家庭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6.社会工作介入儿童和青少年家庭的实务研究7.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实务研究8.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的策略与对策研究9.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干预研究10.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践研究11.社会工作介入亲子关系冲突家庭的实务研究12.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下的家庭社会工作实践研究13.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下的家庭社会工作实践研究14.家庭抗逆力视角下的家庭社会工作实践研究15.家庭社会工作的个案管理服务模式研究十一、学校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子弟学校质量提升的路径研究——以XX学校为例2.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研究——以XX高校为例3.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的策略研究——以XX学校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问题”学生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培养学生抗逆力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以XX学校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校园欺凌的路径探析——以XX学校为例8.优势视角指导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9.社会互动模式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10.我国学校社会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以XX学校为例十二、社区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作用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3.党建引领下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社区协商议事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社区居民骨干的挖掘与培育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6.社区居民参与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基层社区治理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社区志愿者的使用与激励机制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区工作者能力建设与专业化提升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1.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垃圾分类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2.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停车管理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3.社会工作介入社区邻里关系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4.1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宜居环境建设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5.社会工作介入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十三、医务社会工作1.优势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关系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为例2.社会工作介入慢性疾病病人医院适应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疾病为例3.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为例4.社会工作介入医疗救助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社区为例6.社会工作介入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为例7.社会工作介入急诊室医生压力管理的实践研究——以XX医院为例8.社会工作介入公共卫生领域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9.医务社会工作中个案管理的应用研究——以XX医院为例10.突发公共事件中医务社会工作介入机制研究11.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本土化研究12.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实践研究13.医务社会工作专业督导的实践研究14.浅析个案工作在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5.浅析小组工作在医务社会工作中的应用十四、企业社会工作1.浅析企业社会工作与我国工会工作的异同2.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研究3.我国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本土化研究4.企业社会工作帮扶企业困难职工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5.企业社会工作协调企业劳资关系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6.企业社会工作助力企业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7.企业社会工作助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8.企业社会工作助力企业职工婚恋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为例9.企业社会工作助力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社区为例10.企业社会工作助力农民工子女城市融入问题的实践研究——以XX企业\社区为例十五、金融社会工作1.金融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路径探究2.金融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金融能力培养路径研究3.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金融能力与金融素养提升研究4.金融社会工作为老服务的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5.社会工作助力社区居民金融赋能的实践探索——以XX社区为例6.金融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XX村为例7.金融社会工作助力低收入家庭资产建设实践探索——以XX项目为例8.金融社会工作者队伍培养的路径研究9.金融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妇女金融能力提升研究10.金融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服务项目设计与实践十六、乡村振兴与社会工作1.浅析社会工作专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以XX村\社区为例2.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3.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5.浅析新时代背景下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建设模式研究——以XX乡镇为例6.浅析新时代背景下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服务模式研究——以XX乡镇为例7.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融合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干部能力建设与社会工作专业化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社会工作者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浅析社会工作机构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以XX村\社区为例十七、基层社会治理与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2.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4.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5.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为例6.城乡居民自治的方法与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7.社会工作参与应急管理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8.志愿服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经验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9.志愿服务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作用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10.“共建共治共享”背景下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十八、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1.老年人精神健康政策实践研究2.残疾人社会康复政策实践研究3.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实践研究4.推动性别平等的政策研究5.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6.失依儿童保护政策实践研究7.退伍军人社会适应政策服务研究8.老年人机构养老的政策研究9.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实践研究——以XX社区为例10.社区照顾政策实践研究——以XX村/社区为例十九、社会工作督导1.我国社会工作督导模式的本土化研究——以XX机构为例2.浅析社会工作督导在社会服务机构发展中的功能——以XX机构为例3.我国社会工作督导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XX机构为例4.浅析个别督导与团体督导的优劣势——以XX机构为例5.浅析团体督导与同事督导的优劣势——以XX机构为例6.社会工作督导的作用和模式研究——以XX机构为例7.浅析志愿者督导的内容和功能——以XX机构\社区为例8.浅析志愿者督导的重要性——以XX机构\社区为例9.我国志愿者督导的实践研究——以XX机构\社区为例10.我国志愿者督导的现状与问题研究——以XX机构\社区为例二十、社会工作机构服务与管理1.政府购买服务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的实践与反思2.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的运作机制、困境与发展研究——以XX机构为例3.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发展模式研究——以XX机构为例4.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筹资能力建设研究——以XX机构为例5.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社工激励机制研究——以XX机构为例6.成效为本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评估机制研究——以XX机构为例7.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以XX机构为例8.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以XX机构为例9.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项目能力建设的研究——以XX机构为例10.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政府合作模式的研究——以XX机构为例。
2024年春学期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样本(五篇)
2024年春学期小学教科研工作计划样本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秉承以下原则与目标,深入推进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将继续遵循“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的指导原则,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确立以“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为核心的工作方向。
我们将围绕“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面提升学校品位”的总体思路,积极开展校本教育科研活动,推动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力求在科研工作中实现新突破。
二、工作目标1. 确保学校教研管理具备科学性、校本性和可操作性;2. 稳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观念转变,打造高效课堂;3. 着力实施课题研究,注重积累教科研成果;4. 确保教研常规工作有序有效,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主要工作(一)强化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质量。
1. 加强教研队伍建设,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活动方案,并组织高质量教研活动。
2. 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坚持每周教研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推动教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本土化、个性化和多样化。
3. 关注教研实效,基于教研周活动,安排校内讲座、集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鼓励教师参与各级教研活动,结合学校教研、网络教研和活动教研,提升教研能力。
4. 推进经验交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通过校内交流、各级评比和专业报刊发表等多种渠道推广教学经验,积极参与省市教育学会活动,鼓励个人申请课题研究。
(二)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 建立和完善教师业务档案,组织教师制定研修计划,强化考核,记录教师工作情况,作为绩效和评先评职的依据。
2. 推动教育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引导教师提高备课和课堂教学实效性,鼓励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电教设备利用率。
3. 加强新教师培养,关注教学常规和课改理念的运用,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
小组工作专业教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融合研究
二、 小 组 工 作在 社 区 文化 建 设 中 的应 用
( 一) 小 组工 作的本 土化 “ 在 国际上通 行 的专 业 社 会 工作 进 入 中 国 内地
课 程体 系的构 建 , 一 般 由以下几 部分 组成 : 社会科 学
肖菊 蓣 ( 沧州 师 范学 院 中文系 , 河北 沧州 0 6 1 0 0 1 )
摘 要 : 加 强小组工作专业教 育与社 区文化建设的融合 , 有助于社 区文化 的深度 建构和社会工作 专业 的
建设 。探 讨 了 小组 工 作 专 业 建设 与人 才培 养 的特 点 、 社 区文 化 建 设 的 特 点 和 需 求 , 提 出 了 小组 工作 与 社 区建设 有机 结合 的 必要 性 和 有 效 途 径 。
尔教 授在 “ 全美社 会 工 作大 会 ” 上提 出“ 小 组 工 作 应
量 才 能获 准 毕业 。 ” _ l 2 ] 我们国内, 根 据 国家 教 育部 规 定, 一个合 格 的小组 工作 者必须 要有 实 习操 作经 验 ,
作 为核心课 程 的一 部 分 , 小 组 工作 实 习时 间 不能 少 于2 0 0小 时 。
区机 构 中的各类 小组 , 借助 小组工 作者 的协助 , 引 导
小组成 员在 小组 活 动 中互 动 , 促 使 组 员彼 此 建 立 关
系, 并 以个人 能 力 与需 求 为基 础 , 获 得成 长 的 经 验 ,
旨在 达成 个人 、 小组 、 社 区发 展 的 目标 。 ” _ 1 J 专 业 的小 组工作 是 在 西 方 发 展 并 成 熟 的 , 1 9 4 6年 , 美 国柯 意
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普适性与差异性
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普适性与差异性社会工作的全球性与本土性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分析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普适性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差异性普适性要求我们什么?差异性要求我们什么?对社会工作中的价值普适性及与文化差异性的认识决定着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
一、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普适性什么是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普适性呢?其表现如何呢?又是什么东西决定了这种普适性呢?这些问题无疑决定着当前各界包括政府、学界以及社会其他各界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并由此影响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进程。
社会工作的普适性,是指作为一种专业教育、或者作为一种职业,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工作有着广泛的价值基础、社会基础。
不论在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或者贫穷落后的不发达国家,社会工作都有着其存在的现实意义。
社会工作的普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社会工作的价值普适性、社会工作的功能普适性、社会工作原则的普适性以及社会工作职业化要求的普适性。
什么是社会工作的价值普适性呢?社会工作的价值普适性是指,作为一种支持社会工作专业或者事业的精神或价值具有普适性,即社会工作所追求的价值不被时空所阻断,不局限于某时某地或彼时彼地,而具有一种普世的价值。
根据《美国社会工作者者协会伦理守则》,社会工作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社会工作专业的首要使命在于促进人类的福祉、协助人类满足其基本人性需求,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受压迫者及贫穷者的需求和增强其力量,社会工作的历史传统和形象定位着重于促进社会中的个人福祉和社会福祉。
其次,社会工作者协同或代表案主来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变迁. 社会工作者要敏感于文化及种族的多元性,并致力于终结歧视、压迫、贫穷及其他新的社会不公正。
社会工作者寻求增进人们表达自我需求的能力,同时也追求促使组织、社区和其他社会机构对个人需求与社会问题的回应。
再次,社会工作者所信奉的核心价值是服务、社会公正、个人的尊严与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正直、能力,它们构成了社会工作独特的目标与发展的基础。
我国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研究综述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4), 1036-1041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21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21.104139我国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研究综述王悦,崔娟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柳州收稿日期:2021年3月29日;录用日期:2021年4月21日;发布日期:2021年4月28日摘要社会工作作为一项专业的助人活动,起源于西方,使很多受边缘化群体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
为解决我国弱势群体的困境,我国也逐渐开展专业社会工作,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境。
随着社会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在专业工作应用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赋权理论也更加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
赋权理论强调对个体或群体赋权可以使得服务对象获取生活必需的资源,提高控制生活的能力,消除无权感。
我国赋权理论的研究大多是以赋权理论核心概念研究、介入群体研究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进行赋权理论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赋权理论的研究进行梳理,系统地介绍我国学者对社会工作赋权理论的研究现状,为促进社会工作赋权理论在我国的良性发展提供思路,促进我国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完善。
关键词赋权,本土化,社会工作A Summary of Research on EmpowermentTheory of Social Work in ChinaYue Wang, Juan CuiSchool of Art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GuangxiReceived: Mar. 29th, 2021; accepted: Apr. 21st, 2021; published: Apr. 28th, 2021AbstractAs a professional helping activity, social work originated in the West and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many marginalized group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light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China,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has been gradually carried out to help the clients get rid of the王悦,崔娟pligh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al work, the more widely used em-powerment theories in professional work applications have also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from experts and scholars. Empowerment theory emphasizes that empowering individuals or groups can enable service targets to obtain resources necessary for life, improve the ability to control life, and eliminate the sense of powerlessness. Most of the research on empowerment theory in China is based on the core concept of empowerment theory, intervention group research and other as-pec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empowerment theory. Through combing the re-search on empowerment theory, i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Chinese scholars’ social work. The research status of empowerment theory provides ideas for promot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empowerment theory,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in China.KeywordsEmpowerment, Localization, Social Work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赋权理论也译作增能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
回族地区社会工作本土化探索——以宁夏为例
21 0 0年第 6期( 总第 19期 ) 1
民族学与人类学
回族地 区社会 工 作 本 土化 探 索
— —
以宁夏 为例
曲 正
( 宁夏大学 政法 学院 , 银川 7 02 ) 5 0 1
摘 Leabharlann 要: 随着宁夏城市化、 工业化以及现代化进程 的不断加快 , 对社会工作提 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大
・
17・ 3
方法得 到科学 运用 ; 结合社 会工 作 的不 同特 点 , 健
会 工作 服务 的事 业单 位 , 们 同样 参 照 了民政 系 他 统 的经 验做法 , 时做 好 相 关 岗位 的开发 与 设 置 及
工作 ; 医院 、 校等 以社会 工作 服务为辅 的事 业 对 学
全完善 了从接案 、 预估 、 计划 、 介入 到评估、 结案 、 回
次强调要 “ 更好保 障人 民权益 和社会公平正义 ;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 面改善人 民生活” 全 。所 有
这些 都传递 出一 个 相 当 清晰 和 强烈 的信 号 , 即政 府对 社会工 作人才 的高 度重视 及在构 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中重要作用 的期待。作者参与了宁夏社
会工作 人才 队伍 研究 专 题 小 组 的调 研 工作 , 过 通 采取省 内和 省外 调研 相 结 合 、 别 走 访 和案 例 分 个 析相结 合 、 社会 工作 者座谈 和专 家研讨 相结合 、 数 据统计 和 问卷 调 查相 结 合 等形 式 , 回族地 区社 对
漠、 各民族往来频繁之地, 塞上江南” 有“ 之美誉 。
收 稿 日期 :00— 9一l 21 0 I
工作等为核心的管理规范, 以保证社会工作的专业
社会工作论文选题
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以下参考选题一般不可直接作为题目,宜根据内容做特定化或限缩处理,也可以参照选题自命题〕1、论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2、论助人自助3、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4、加快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5、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伦理议题6、社会工作与中国特色的民政工作7、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影响8、个案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发展及面对的挑战9、中国个案社会工作本土化思考10、个案社会工作理论模式(选择其一)研究11、如何实现中国团体社会工作的本土化12、团体社会工作目前在我国应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13、谈谈在团体工作后期团体工作员的介入方法与技巧14、团体领导的技巧——以一个具体团体为例15、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16、网络社会问题及控制17、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政策研究18、城市移民的适应性及社工专业介入19、社会工作实务(个案、团体、社区任选其一)的绩效评估指标研究20、社工督导方法研究21、现代企业制度与社工的有效介入22、社区矫治方法研究23、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及对策研究24、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25、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建设及其对弱势群体的意义26、社区矫正与社会工作的介入27、农村社区文化建设28、社会转型时期与农村社区服务29、当代中国城市社区组织与服务30、居民参与对社区建设的促进作用31、社会职能分化与社区发展32、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心与社会工作介入33、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和评价34、福利制度的基本模式与中国的政策选择35、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福利研究36、城市”低保”政策过程中的社会排斥37、城市高龄老人的照护需求及其社会支持探究38、城市流浪儿童的社会救助研究39、社会转型视野中的社会救助工作思考40、救助管理工作中政府、社会、家庭责任解析41、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42、我国民间组织的特点与作用43、非营利组织运行机制的转变与社会性企业的公益效率44、老年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现状45、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展的现状46、家庭社会工作在我国的需求47、对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48、社区情感培育与社区建设49、社会焦虑:一个微观层面的社会问题50、城市农民与市民的磨擦性互动探析51、居住小区环境评价初探52、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障碍53、社区居委会选举中的公共冷漠问题54、解析高学历失业现象55、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问题56、外来人口管理的新思路57、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学习型社区58、城市慈善事业研究59、“人情”的泛化及其负功能60、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研究61、城市里的希望工程——关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调查与思考62、社区居委会的权力问题63、城市反贫困及社会工作的介入64、社会福利服务领域行业管理体制的创新65、公共场合陋习的博弈论及社会心理学分析66、越轨人员的社区矫正与人文关心67、从社会心理层面看性别角色差异对女性的影响68、民主自治:社区建设的核心69、福利企业中的残疾人问题70、幼儿教师压力、压力应对与社工的介入方法探讨——以**幼儿园71、为例以NGO为依托的青少年社区工作模式探讨——以***社区为例72、同辈督导与社会工作专业实习73、医务社会工作的模式探讨——以**医院白血病患儿部为例74、机构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分析75、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与实现途径研究76、社会支持在社区工作中的意义和运用77、社区参与与和谐社区建设----以**社区为个案的探析78、城市社区养老方式与社会工作的介入研究79、城市高龄老人的照护需求及社会支持探究80、行为修正模式在青少年再次社会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以×××个案为例81、当代社会“啃老族”之类型与成因分析研究82、学校、社区互动之困境与对策研究83、当代大学生眼中的“成功人士”之特征调查与影响分析84、青少年成长中遭遇“精神虐待”现象的表现形式与影响分析85、贫困对贫困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分析86、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的信仰嬗变研究87、当代青年人际互动的亲情化趋势及其社会学思考88、社会工作视野中义工价值取向研究89、炫耀性消费的社会学研究90、当代中国阶层的形成和分化91、中国转型时期中产者困境的社会学分析92、青少年自杀现象的社会学分析93、自闭症及其社工介入:以xx为例94、社工在社区工作中的地位和角色研究95、香港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96、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的项目管理初探97、从社会学角度初探渔村社会变迁98、对性别角色社会经济地位回报的路径依赖分析99、小组社会工作的优势及其适用人群、适用领域分析100、危机事件后人们的心理状况。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本土化课例研究
03
教学目标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 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 力
教学内容
民族音乐文化、民族器乐 演奏技巧、民族舞蹈等
教学重点
民族音乐的韵味和风格, 民族器乐的演奏技巧
本土化课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 法等
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实践与体验,鼓 励学生创新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民族器乐演奏示范、学 生实践活动等
本土化课例的评价标准与效果
评价标准
教学目标达成度、学生参 与度、课堂氛围等
评价方法
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学 生自评互评等
评价效果
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得到提高,民族文化得到 传承和弘扬,教学效果显 著。
05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实践探索
本土化实践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01
尊重奥尔夫音乐教 学法的核心理念
为音乐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本土化课例研究与音乐教育改革的关系
1 2 3
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支持
本土化课例研究可以为音乐教育改革提供实证依 据和实践经验,推动改革的深入进行。
促进音乐教育改革的本土化落地
通过本土化课例研究,可以将音乐教育改革的理 念和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促进改革的本 土化落地。
成果 丰富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论体系。
促进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应用。
本土化课例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 为中国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土化课例研究的成果与不足
01
不足
02
03
04
本土化课例研究数量和质量有 待提高。
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的研究。
对本土化课例的实践应用和推 广不足。
小组工作方法在宁养社会工作中的修正——以宁养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为例
理论探 索
小组工作方法在宁养社会工作中的修正
— —
以宁养社会 工作服务 示范项பைடு நூலகம்目为例
刘 扬
( 沈 阳师范大学 社会 学学院,辽 宁 沈 阳 1 1 0 0 3 4)
【 摘 要】 小组工作方 法是社会 工作 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 ,小组工作也是宁养社会工作服务 示范项 目的重要 工作方法 。 在 宁养社会工作服 务 中,社 会工作者按 照小纽工作的一般通则 开展 小组 活动 ,在整个 小组 开展过程 中遇 到 了诸 多问题 。显 示 小组工作 的一般通 则并不适合 用于宁养社会工作服务 ,需要对小组工作 的工作 方法进行修 正。 【 关键词 J 、 组 工作一般通则 ;宁养社会 工作 ;本土化
一
患者 家属也具 有独 特性 和异质性 , 需求评估还是缺乏代表性。
( 二 )开展 小组活 动的时间和地 点需要重新考 量。按照 小组 一般通则的要求 ,小组活动的时间长度一般在 四十五分 钟到一个小时为宜 。在宁养社会工作 中,这个时 间就 明显 的 过长 , 会导致 活动无法进行完 。活动 的地点在宁养院的大厅 , 大厅空间太大过于空旷 ,人员 嘈杂 ,这就导致无法为小组组 员 提 供 一 个 相 对 安 全 及 安 静 的环 境 ,这 也 会 影 响 到组 员表 达 情绪的意愿。 ( i )小组规范难 形成 ,小组成 员难 以把 注意力放在小 组活动上 。社会工作者发现小组成员很难把 注意力放 在小组 的活动之上 ,大多情况下他们更关 注小组 活动旁边 排队等候 取药 的其他患者 家属 。家属在 等待取药 的过 程中心情 是非常 焦急 的 ,这也就是患 者家属虽 然参 加小组活动 ,却不能够全 身心 的投人到小组的活动 中,注意力不够集 中的原因。 ( 四 )小组成 员变动性 大 ,小组连续 性差。 由于 患者家 属 时间的特殊性 ,取 药的不规律性 ,导致小组成员每次都会 有很 大的不 同 ,所 以小组 就不能按照 以前 的方式 设计多 节 ,
探索新颖的研究视角_基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文献综述
一、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界定
社会工作本土化这一概念最早在 1971 年联合国第 五 次 国 际 社 会 工 作 培 训 调 查 时 提 出(Cheung&Liu, 2001)。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将社会工作功能和教育与 某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过程” (Resnick,1976)。而王思斌教授在 2000 年提出社会工 作在中国的本土化的过程是指产生于外部的社会工作 模 式 进 入 中 国( 这 是 一 套 经 济 的 、政 治 的 、社 会 文 化 的 制度体系),同其相互影响进而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而 发挥功能的过程(王思斌,2000)。之后众多研究几乎都
五、我国港台的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
朱希峰详细介绍了社会工作进入台湾之后采取 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台湾本土化的发展历史 和目前现状,包括从业人数、法律体系、政府定位及 学历教育等具体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香港的 社会工作,有不少探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文章都有 提到,大部分都将香港的本土化模式作为一个比较 成功的案例进行介绍。例如朱红谈到对西方社会工 作的专业理念,香港是经过反思后有选择的接受。例 如保密、自决等原则与传统文化,例如家、集体主义 等有冲突
小组社会工作本土实践中的伦理困境与出路
2、推动社会观念转变。通过宣传和教育,加强社会公众对流动儿童的认识 和理解,减少歧视和偏见,帮助流动儿童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3、创造平等工作机会。政府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消除就业歧视, 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支持。同时,鼓励和支持社 会组织为流动儿童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
保护成员隐私与满足其他成员对信息的需求之间取得平衡。
2、利益冲突困境:在小组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利益冲突的情况。例如,当 工作者的个人观点与小组目标发生冲突时,如何进行处理?此外,如何保障小组 的利益不受到潜在的损害?
3、救助对象选择困境:在小组社会工作中,救助对象的筛选和确定往往涉 及到伦理抉择。例如,工作者是否应该优先考虑满足多数人的需求,还是个体的 特殊需求?
感谢观看
规范;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工作行业的监管和支持 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总之,本土社会工作伦理困境是当前我们需要的重要问题。面对这些困境, 我们需要从个人、机构和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加强认知和抉择,深化反思和启 示,为未来的社会工作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社会工作行 业的健康发展,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确保社工在面对伦理困境时能够作出正确的抉择。
本次演示通过对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实践的质性研究,深入探讨了本土社会 工作实务的伦理困境与伦理抉择。希望通过本次演示的研究,能够引起广大社工 和社会各界对本土社会工作实务中伦理问题的,共同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
差序格局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本土化探讨
差序格局下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本土化探讨一、本文概述在东方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差序格局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结构,深刻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与维系。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逐步发展,如何在差序格局的背景下,实现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本土化,成为了亟待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差序格局的内涵及其对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建立的影响,探讨如何在尊重差序格局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本土化进程。
文章将对差序格局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明确其在东方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及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接着,文章将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在差序格局下的特殊性和挑战,如何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进行专业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提出一系列本土化的策略和建议,以期为社会工作专业在差序格局下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社会工作专业在差序格局下的本土化进程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在本土文化环境中的更好发展,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二、差序格局与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差序格局,这一源自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独特概念,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这一概念由费孝通先生提出,它揭示了中国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特点,即人际关系是以自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这种人际关系的特点,无疑对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差序格局下,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建立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由于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社会工作者在建立专业关系时可能会受到既有社会网络的影响,使得专业关系的建立带有一定的“差序性”。
这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工作的公正性和效率,因为某些个体或群体可能会因为与社会工作者存在较近的社会关系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关注。
另一方面,差序格局也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建立提供了独特的机遇。
在差序格局下,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既有的人际关系网络,通过“熟人”的介绍和推荐,更有效地接触到需要帮助的个体或群体。
小组工作四大模式的本土化应用对课程教学的启示
小组工作四大模式的本土化应用对课程教学的启示
小组工作的本土化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它强调了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对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它强调了团队的分工合作,增强了团队学习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再次,它把学习任务放在一个有意义的情境中,使学生能够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社会经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它支持开放式学习: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通过探讨互动方式自主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学习能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本土化课例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之本土化课例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由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提出的一种基于孩子自身音乐创造力和乐感开发的音乐教学方法。
它注重通过体验、感受和创造音乐来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仅在德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受到了世界各地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采用。
本土化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应用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它要求教师在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时,能够将教学内容和方法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
下面是一个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本土化课例研究的介绍。
目的:通过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相结合,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
方法:选择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民歌《茉莉花》,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设计一堂本土化的音乐教学课程。
课程设计:1. 通过放映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了解茉莉花的外貌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进行声音和体韵的训练,教学生正确发音,学习歌曲的基本节奏和节拍。
教师可以利用奥尔夫乐器如马林巴琴,让学生根据节奏演奏。
3. 通过集体合作的游戏,让学生分成小组,模拟茉莉花的生长过程。
每个小组代表一朵茉莉花,根据节奏和音乐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演。
4. 学习茉莉花的歌词和旋律,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歌词进行翻译和创编,以体验茉莉花对中国文化的意义。
5. 学生分组演唱茉莉花歌曲,并结合舞蹈动作和乐器演奏,进行集体表演。
效果评价:1. 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和创造,对茉莉花这首歌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积极参与课程活动。
3. 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掌握了基本的节奏和节拍。
4.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
结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造力,使音乐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化背景。
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模式的本土性探讨资源概念的引入
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通过参与社区调研、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等多种实践 活动,深入了解本土社会工作的实际需求和问题。同时,机构还为实习生提供专 业培训和督导,帮助他们掌握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技巧。例如,如何有效利用 社区资源推动社区发展、如何动员和培训志愿者等。此外,机构还鼓励实习生与 社区居民、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积极互动,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社会网络构建 技巧。
三、思考总结
本次演示通过对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模式的本土性探讨资源概念的引入,分析 了这两个概念在社会工作实习教育模式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通过实际案例的 分析,我们发现本土性探讨能够让实习生更好地了解本土社会工作的实际情况和 文化特点,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文化敏感性;而资源概念的引入则能够帮助实 习生掌握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技巧,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实际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我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存 在以下问题:(1)实习督导体系不健全;(2)实习督导内容单一;(3)实习 督导方法缺乏创新;(4)实习督导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 因主要是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以及对督导队伍的培训和激励机制 不完善。
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模式;最后,加强督导队伍的培训和激励, 提高督导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积极性。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的本土建构进行探讨,引入批判教育 学理念为完善我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研究发现,当前 我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进行改进:建立健全实习督导体系、丰富实习督导内容、鼓励创新督导方法 以及加强督导队伍的培训和激励。同时,我们呼吁学术界和实践界携手合作,共 同探索适合我国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的本土化模式。
工商管理学院《社会工作导论》考试试卷(261)
工商管理学院《社会工作导论》课程试卷(含答案)__________学年第___学期考试类型:(闭卷)考试考试时间:90 分钟年级专业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1. 社会工作本土化[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案:社会工作本土化是指发展中国家将产生、成长、发展于欧美的社会工作进行适当的改造,以适应本国国情和本地的社会环境、资源条件和人文传统,使之在本国同样能够起到提供科学助人服务作用的过程。
社会工作本身是一门重视实践并且在知识体系上相当开放的专业,本土化的过程必然使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体系更加丰富,更具应付各种挑战的能力。
解析:空2. 人本治疗模式答案:人本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立的,来源主要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它是指不注重工作者的具体辅导技巧,而是以创造和谐、接纳和真诚的合作辅导关系为中心的独特的个案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与以往的个案工作理论分析模式不同。
其理论分析模式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非指导性治疗阶段、当事人中心治疗阶段、治疗的条件阶段和以人为中心治疗阶段。
解析:空3. 小组工作[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研;厦门大学201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研]答案:小组工作是指以团体或组织为工作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是一种直接服务方法。
小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团体经验,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以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团体或社区的问题。
当团体工作人员运用其专业训练和技巧去帮助一群在功能上有困扰的个人所组成团体时,他便是在进行团体治疗工作。
解析:空4. 个案管理[内蒙古大学2019年研;云南大学2019年研;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研]答案:个案管理是指由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一群或某一案主统整协助活动,不同机构的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协调,以团队合作方式为案主提供所需的服务,达到扩大服务成效的主要目的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小组工作本土化研究学院社会学院专业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姓名刘梅学号 0703283指导教师刘玲职称讲师论文字数一万完成日期 2011 年 3 月 28 日目录一、前言 (3)二、小组工作在中国大陆之实用性 (3)三、我国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的现状(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3)(二)组员招募的困难性 (4)(三)“案主自决权”原则实践的困难性 (5)(四)专业关系的界限不明晰 (7)(五)小组分享的困难性 (8)四、小组工作之本土化应注意的问题(一)文化、价值伦理本土化 (8)(二)小组工作模式的建设 (9)(三)实践教学模式灵活化 (9)参考文献 (9)致谢 (10)小组工作本土化研究07社会工作刘梅[摘要]20世纪末,源于西方的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种工作方法被引入中国内地。
归依群体是人的本性,这无疑对小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但是小组工作毕竟是西方的产物,在中国必定会遇上水土不服的尴尬情况。
这篇文章从小组工作的专业理论价值、方法技术、本土化等问题作一定的分析,希望可以得到反思。
[关键字]小组工作; 中国文化; 实用性; 限制一、前言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方法之一, 它与个案工作、社区工作并列为社会工作的三大直接服务的方法, 根据小组工作学者克那普卡( G isela K onapka)的定义,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它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 协助个人增强其社会功能, 以及更有效地处理个人、小组或社区的问题。
社会小组工作的目的在于根据个人能力与需求而促进个人成长,使个人与他人、团体与社会之间达到适应,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权利、能力与个性,加强社区内不同文化、经济或特殊团体间的互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小组工作的理念是:通过小组内成员与成员之间的互动, 使个人在小组中充分感受到团体精神, 体验、分享他人的成功经验。
但是小组工作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本土化的困难。
二、小组工作在中国大陆之实用性自从上个世纪末小组工作被引入中国大陆以来, 在诸如老年人、智障人士、青少年适应不良、非强制戒网瘾、大学新生成长以及农村妇女意识提升等群体和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
这主要得益于小组工作独特的优势。
比如,在个案工作工作过程中, 无论工作者怎样(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强调自己与案主的地位是如何的平等, 但至少在案主看来, 二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案主有意回避自己的问题及成因, 会给有效解决其问题带来很大的障碍。
与个案工作不同, 小组工作过程中, 工作者除了在很少的情况下(如前属期、分离期)处于核心位臵以外, 很多时候工作者的主要工作, 是提供组员一个有效互动、沟通、交流的平台。
也就是说,小组成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这为组员在小组中的活动提供了保证。
三、小组工作在中国大陆之限制无论小组工作在西方怎么受到欢迎, 甚至在中国大陆怎样的一轰而上, 可事实是, 小组工作源于西方, 西方的跟我国(尤其是大陆)的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实施起来也有很大的困难和障碍。
(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1、集体文化与个体文化的差异说到文化, 人们往往会认为, 西方是以个体为单位, 而中国则是强调以集体为最重要的, 好像这为小组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天然的条件。
的确, 纵观中国的历史, 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人夙愿, 更有达则兼济天下的仕者豪言;但不可回避的是,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是以家庭、家族为中心的, 即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
实际上,直到现在,中国仍然是一个人情社会,盛行的也是熟人文化。
对于自己圈子的人有很多的包容甚至说是保护,而对自己圈子外的人则是排斥甚至打压。
也就也有“一个中国人是条龙,是个中国人是只虫”的消极说法。
试想一下,一个这样以自己为中心的文化运用于小组中,无疑会增加小组目标和过程的实现的难度。
2、中国人无结社成团的传统西方人有重视团体生活的特点,由此,个人自愿结成的组织和团体在西方获得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家庭并非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基本上隐没于“个人———社会”对立的两极之中,作用相对较小 。
中国人虽然是信奉集体主义的国家,但那都是在国家主流意识层面,而在民间、在私下,人们还是以为家庭是最重要的[ 1 ] 。
养儿防老的思想足以证明中国的人民是归属家庭的。
对中国人来说,家庭,或者说家族才是最重要的组织,其他的团体是不重要的,这也就使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实践中不能很好的发展。
3、消极求助文化的影响在传统社会文化中,人们的求助行为是比较消极的。
“万事不求人”和不背人情债是一般人生活的基本信条。
这是中国人的自尊以及从古至今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思想决定的。
表1显示中国人的忍耐能力在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表一:世界人民忍耐力网上投票当要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发生求助关系时,道家的无求无为思想就可能发生作用,求人者就要考虑求助行为可能带来的代价——人情债。
中国古代的思想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有一些求人不如求己都与西方的主动求助的理念背道而驰。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鼓励人们向家庭以外的系统求助,以免被视为家庭或家族没有能力而被歧视。
所以,西方社会工作一般是有需求的人去求助然后开展工作,而在中国则不能哺如此去操作。
由于人们的消极求助心理,助人活动大多从助人者的主动行为开始,那种等人上门求助的模式在中国可能会使真正必要的社会工作变得被动。
(二)组员招募的困难性按照西方小组工作的操作流程,在小组开始之前,社会工作者需要招募和甄选小组组员。
而这一程序在中国本土实践中相当困难。
小组工作中小组类型分为教育小组、社会化小组、成长小组、互助小组、治疗小组和社会行动小组等七种,在这些小组中只有教育小组这一类型可以较容易实施招募程序,其他类型的小组都较难通过招募的方式找到组员。
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的因素:1、小组组员是一个负面的标签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是助人自助,功能为预防、治疗和发展。
除了发展功能的小组外,对于实施治疗、预防功能的小组,组员大多是社会适应不良的人群。
在中国内地,小组工作主要就是实施治疗和预防的小组,而发展功能的小组很少。
所以人们对于小组工作就会有一定的刻板印象,认为参加小组就意味着自己是“有问题”的人。
但在中国,中国人是非常爱面子的,不喜欢别人给自己贴上不好的标签,更不愿意主动把自己归到“有问题”的人里面。
所以人们对参加小组存在心理障碍,所以如果现在想通过一些宣传活其他正常手段去招募组员的话,在中国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按照西方社会工作经验,社会工作者除了招募方式外,还可以采用直接接触的方式找到组员。
直接接触的方式有打电话、写信、面谈、家访等方式,可是这些方式在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的困难,现在中国社会的各种欺诈或其他利益的驱使去利用这些方法去接触群众使人们对于电弧、写信、面谈、家访等方式有很大的排斥心理。
就算人们接受了这些方式的直接招募,但在直接招募过程中,也有极大的可能因为社会工作者这一助人身份给潜在的组员贴上标签。
人们不愿意被贴上“有问题的人”的负面标签,因为在中国人们认为有问题是可耻的,如果被别人知道自己有问题,会有一种不如人的羞耻感。
这就导致人们不会主动成为小组成员,即使有了困难也是闪闪躲躲。
2、陌生的福利提供模式使潜在组员退却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有两种福利提供模式,一种是家庭系统内成员之间的互助支持模式;一种是依靠政府或单位提供社会福利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在中国农村尤显重要和普遍。
第二种模式是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很自然地想到这种福利提供模式。
不管从哪个方面,人们都赋予了这两种福利提供模式的合法性。
民间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社会福利模式对人们来说还比较陌生,这和我国社会长期以来社会体系发展不足有关。
作为一个新事物,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NGO)在中国的合法性是把自己包装成“类政府”的身份从而获得的。
理论界、舆论界为NGO的“类政府”身份开辟道路,宣扬NGO的社会服务职能[ 2 ] 。
所以在城市,人们可以接受NGO提供社会福利这一模式,而在传统中国农村,不管是社会工作者还是受助者的出境都是很尴尬的。
中国传统的思想是有事求家人,而不愿意求助于陌生人,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可以说是根深蒂固。
而且讲究回报的中国人也不一定愿意接受陌生人的帮助,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要付出怎样的回报 。
而且在以往,政府都是以行政性手段提供社会福利,人们的重要需求都是靠政府的制度化的方法来实现。
而政府的制度化方法比较少关注人们的心理和人性的关怀。
所以当社会工作者用一种全新的福利模式进行工作时会使受助者感到陌生而不愿意接受。
(三)“案主自决权”原则实践的困难性案主自决权包括三方面的意思,一是社会工作者充分理解和尊重成员自由选择小组内容和方法的权利;二是社会工作者有责任帮助成员了解可能的资源和选择,告诉他们各种决定可能的结果,协助成员确定、澄清和实现他们的目标;三是社会工作者要在小组中保护成员的自决权利,创造一种充分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独立,防止出现不适当的小组压力 。
此原则的精神核心在于提醒专业人员能尊重案主、避免过度影响案主、保障案主应有权益④。
作为社会工作实践中一项核心的伦理价值,案主自决原则在中国的实践中却遇到了困境。
依笔者看,主要有以下原因:1、中西“自我”概念的相异在西方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会鼓励案主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舒缓自己的压力和不稳定情绪,澄清自己的情感,掌握自己的需要。
社会工作者会尽量提醒案主不要单顾及其他人的看法,也要顾及自己的需要、看法和感受。
社会工作者要组员相信个人有能力和权利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作出符合自己的选择。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协助案主去自我抉择、满足他自己的需要。
西方社会工作强调个人拥有绝对权利、人是特殊个体、人有改进的潜能⑤。
案主自决权原则与西方社会中尊重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有关系。
如果把这些观念运用到中国人身上是否可行呢?如有些案主会很在乎他与其小组的关系,或者有太多的承担。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与他所属的小组是十分融合的,维他觉得维护他所在的小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社工过于强调案主自身的情绪满足或者权益的实现,就有可能会引起案主的不习惯甚至抗拒的情绪。
而如果社会工作者坚持“案主自决”原则和方法,并强调服务对象自我的价值及其实现的话,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工作员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自我、自律等一些观点的影响⑥。
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与西方有所不同,中国的“自我”是从属于家庭或其它所属的群体的。
中国人从不将自己的需求与家庭的需求区分开,这一点表现尤为明显的是中国妇女。
即使现代大都市的中国妇女也仍然要兼顾个人的利益和家庭利益。
Rowena Fong在《社会工作原理及中国人价值观与信念的典范变异》(2001)一文中则指出,美国社会工作者联会(NASW)专业守则反映了“美国社会宏观的价值观是重视个人主义,强调竞争及保障人权”,而中国社会宏观的价值观“更重视责任分担以及国家主权”⑦,儒家宣扬集体主义、大同社会,这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个体中心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