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探索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

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

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本文试以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希望家庭资源中心针对弱能儿童家长所做的一个小组工作为案例,介绍小组工作的方法及成效,分析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以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

一、个案背景1.希望家庭资源中心情况简介残疾问题是全球性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模式,通常有三种:(1)医疗模式—即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等,解决残疾人的困难。

(2)个人模式—即将康复重点放在改善或恢复个人的心理状况,使个人适应残疾带来的影响,并从心理方面接受残疾的现实和限制。

(3)社会模式—即残疾问题的焦点由临床治疗或个人调适,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工作重点在于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注:周永新:《社会工作学新论》,商务印书馆(香港),1994年版,第219-220页)。

根据以上三种模式,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在已下设一个儿童康复医院的基础上,于1999年成立了希望家庭资源中心。

中心的工作宗旨是向残疾儿童及其家长提供康复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康复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尽可能帮助残障儿童恢复个人生活能力,扩展其社会生活的参与能力,最大限度地帮助残疾儿童家长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合理运用社会资源来减缓他们因孩子残障所带来的各种压力,最终使残疾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充分发挥潜力。

中心工作人员大多有国内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的专业背景。

在香港杨震社会服务处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训练,尤其是康复社会工作方法的训练,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沟通技巧、带领艺术等的训练,中心大多数员工还去香港作了实地的参观、考察和学习。

中心成立一年多来,已有残疾儿童及家长会员八十几位,其孩子的残疾类别包括: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弱智)、肢体残疾以及其他一些综合性残疾。

年龄从1-2岁的婴幼儿到十几岁的儿童不等。

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路径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路径研究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路径。通过将传统文 化与农村社会工作相结合、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管理创新 等措施,可以逐步推进我国农村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 和探索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本土化路径,不断提高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 和服务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
大农村社会工作
大农村社会工作
面对复杂多变的农村社会问题,我们需要提出一种“大农村社会工作”的理 念。所谓“大农村社会工作”,是指将农村社会工作置于更广阔的视野中,从整 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农村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提 出这一理念的原因在于,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着深刻的变化和挑战,单靠传统的救 济和帮扶手段已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大农村社会工作”强调 从根源上解决农村问题,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农村社会工作的综合性
农村社会工作的综合性
农村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性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城市社会工作,具有自己 的特点和社会工作的综合性
首先,农村社会工作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它涉及到农业、经济、社会、文化 等多个领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以解决农村面临的复杂问题。其次, 农村社会工作具有多元化的服务内容。它不仅包括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卫 生、教育文化等服务,还包括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社区 建设等方面。最后,农村社会工作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它需要适应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以实现本土化的服务目标。
案例分析
1、传统文化与农村社会工作的结合方面:组织当地老年人参加传统文化活动, 如庙会、舞龙舞狮等,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借助传统文化的 力量,鼓励家庭成员更多地关心和照顾老年人。

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探究

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探究


社 会 工作 专业人 才培 养方 案 的制 定和 实施 困境 ; 、 二 社会 工 作专 业人 才 “ ” 求 ” 供 与“ 对接 困境 : 、 三 中国
传 统 伦 理 价 值 观 与 社 会 工 作 伦 理 价 值 的 冲 突 困境 : 、 会 工 作 的 社 会 认 知 困 境 针 对 以上 四 个 方 面 的 困 四 社 境 , 其 因 寻 其 果 . 会 工 作 本 土 化 发 展 的 出路 显 而 易 见 究 社
的 . 是 在 回应个 人 与 社会 需 求 过 程 中 而 发育 起 来 的 . 欧美 国家 的社 会 发展 状 是 况成 就 了社 会工 作 . 同时社 会 工 作也 在 社 会 发 展 过 程 中发 挥 了 不 可 替 代 的作
用 ” 0世 纪 上 半 叶 社 会 工 作 由 西 方 传 2 人 中 国 .9 2年 . 国 民 政 府 在 内 务 部 设 14 立 了 社 会 行 政 科 .推 动 社 会 事 业 的 发
组 织 化 、 度 政 治 化 ” 社 会 状 况 。 国 高 的 中 进入 社 会 转 型时 期 . 社 会 工作 专 业发 其
1 社 会 工 作 与社 会 工 作本 土 化
在探 究 分 析 社 会 工 作 本 土 化 发 展
人 们 按 照 预 先 设 计 好 的 蓝 图 创 造 出 来
社 会 工作本 土化发 展 的 困境 与 出路探 究
龚 倩
( 汉科技 大学 文法 与经 济学 院 湖北 武 汉 武

40 6 ) 3 0 5
要: 中共 十 六 届 六 中 全 会 提 出 建 设 社 会 工 作 人 才 队 伍 以 促 进 和 谐 不 正确 . 固守 传 统 “ 府 负 责 、 专业 而 政 非 化” 的社 会 工作 服 务模 式 也 显得 不 合 时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一、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社会服务领域,面临着本土化的挑战与机遇。

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不仅关乎专业实践的有效性,更是文化自觉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本文旨在探讨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结合中国本土的文化、社会背景,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工作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我们将首先界定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概念,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策略。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提出具体的理论构建路径和实践策略,以期为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重要性社会工作本土化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强调将外来的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技巧与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体系。

这一过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关系到社会工作能否真正融入本土社会,能否有效地解决本土社会问题,以及能否实现社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工作本土化有助于增强社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问题,外来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往往难以完全适应。

通过本土化,可以将外来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本土的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形成更加符合本土实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从而更好地解决本土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本土化有助于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本土化的过程不仅是对外来社会工作理念的吸收和融合,更是对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

通过本土化,可以深入挖掘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社会工作本土化有助于提升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其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往往与其能否有效融入本土社会、能否解决本土社会问题密切相关。

通过本土化,可以使社会工作更加贴近本土社会实际,更加符合本土社会需求,从而提升本土社会工作的专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

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路径探索

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路径探索

我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路径探索【摘要】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存在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的现象,而社会工作本土理论的缺乏会严重制约和影响我国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因此,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的需要,呼应社会工作发展实践的需求,我国社会工作学界需要立足于国家的本土思想和文化传统,从中寻求智慧和启发,力图能够在对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同时,建构一个本土性和世界性兼有的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建构;本土思想;传统文化社会工作诞生于西方的社会环境中,其理念、理论、原则、实务模式和技巧都体现了西方的宗教理念和福利国家等思想。

我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接受西方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践,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和社会结构转型时期。

虽然西方先进的社会工作理论将西方国家社会工作的经验加以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但是社会工作在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本土性,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学习、了解和研究西方已有的社会工作理论,又要在它的基础上发展一套能够反映我过社会工作本土特色的理论。

然而,尽管近几十年来,我国高等社会工作教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很多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理论探索和本土化研究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再教育中依然多以借用和从海外引进为主,造成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多学到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运用,毕业的学生在就业时面临比较尴尬的境地。

简而言之,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是相对滞后和缺乏的,这种局面严重制约和影响我国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因此,如何让发轫于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理论更加符合中国当今社会的体制结构和文化背景,即建构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成为当前中国的社会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深藏在中国人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下的思维模式是中国社会工作不可忽视的因素,且本土的思想和文化在社会工作的实践环节中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引进的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上海社会工作发展过程分析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上海社会工作发展过程分析
上海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政府主导,即政府在社会工作 中扮演着重要的推动者角色;二是需求导向,即社会工作紧密结合上海地区的实 际需求;三是多元发展,即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内容和方式呈现多样化。
本土化发展的探索
然而,在本土化发展过程中,上海社会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如专业能力 不足、跨文化沟通困难等。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本土化需求,社会工作机构需 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社会工作的投入, 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思考与展望
思考与展望
上海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不断努力。为了更 好地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展望:
思考与展望
一是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提高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建立健 全社会工作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规范社会工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以上海某社区为例,该社区引进了一家社会工作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 服务。该机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需求,根据需求设置了老年人关怀、 青少年教育、家庭关系辅导等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和 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贴心的支持和帮助。
案例分析
从服务对象来看,老年人关怀服务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广泛欢迎,但由于语 言和文化差异,该服务在少数民族居民中的推广存在一定困难。青少年教育服务 则面临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育内容不符合青少年需求等问题。家庭关系辅导服 务相对较受欢迎,但仍有部分家庭对外来介入持有疑虑。
谢谢观看
思考与展望
四是强化社会工作的研究与评估。加强对社会工作的研究力度,深入了解上 海社会工作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建立健全社会工 作的评估机制,对社会工作项目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 改进。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学论文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学论文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社会工作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前言我国的社会工作起步比较晚,发展时间与国外相比还比较短,在最初发展社会工作时,我国引入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但是随着职业化和专业化道路的探索发现,我国的社会工作长期都处于瓶颈阶段。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和谐社会的发展,由此也促进了社会工作的繁荣,为了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研究者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公众理论本土化的研究。

一、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重要性(一)提高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所谓社会工作,是指为案主解决其所遇到的各类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且涉及的内容比较广、种类比较多,这就要求社会工作从业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根据不同的社会问题类型以及工作对象的特点,良好的解决社会问题。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自有其所特有的先进性,但是由于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国情不同,因而必然要实现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本土化的理论将会更加适合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更具指导意义。

通过本土化理论的指导,我国的社会工作者在具备基本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上,会将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从容应对千变万化的社会问题。

(二)推进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并在多所高校中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培育出了很多有效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专业化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由于我国的社会工作理论更多的借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严重的缺乏本土化,使得社会工作教育及专业化的实现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但是,在我国提出发展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之后,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许多研究者投身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由此,促进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并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得以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现实路径(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时,其他学科与之相关的理论成果要吸收进来,同时,还要将当前的基础理论进行科学的整合。

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路径

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路径

社会发展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路径文 静◆摘要: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开展时间相对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起其他领域却丝毫不逊色,因为社会工作需要结合文化背景以及国家实际状况,因而在融入国内工作实际的过程中,逐渐在价值理念以及相关的知识架构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也是社会工作在不同地区或者国家具有不同特色的原因,而随着本土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社会工作在成果以及专业性上都有所提升。

对于当前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已经成为了社会工作展开的重要前提之一。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方法与路径当前我国在社会工作方面的经验主要来源于西方社会,同时经过近几十年的社会实践,也逐渐开始摸索适合于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发展的全新模式。

对目前的社会工作发展状况而言,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了正规渠道,但是从制度化方向来讲,社会工作仍旧存在很多不足,具体在社会情境中套用社会工作的标准模式仍旧存在一定的误区,那么如何在这种实际状况下展开社会工作流程就成为了主要问题。

一、社会工作领域当前国内发展状况分析对大多数基层群众而言,社会工作的概念仍旧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工作,但实际上这一涉及社会领域多个层面的工作类型早已经转化为了具有综合性以及实际社会意义的工作种类,并不再单独作为社区工种而存在。

通过对西方社会工作概念的界定,当前我国所践行的社会工作理论同样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而存在。

通过正确的引导以及实践方法,为构建共产主义社会而选择正确的社会工作路径,将社会生活规范化,保证人民生活在一个制度健全,同时福利体系足够完整的社会中。

而当前这一目标存在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具体的社会工作本身缺乏明确的职业界定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支持,对国内社会工作的开展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

毕竟我国虽然已经开展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相关资质证明,包括社会工作者资格证在内的多种证件,同时也在具体工作岗位环节上进行了规定,以提升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以及工作人员对自身岗位职责的认知。

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

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 服务项目,设立督 导岗位

一个街道一名督导
一名督导带两 名见习督导
一名见习督导带 3名社工
4.实践中培养
1家社工机构承接了中央财政支持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服务人群1420人,9 家社工机构承接自治区民政厅政府购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14个,服务 人群6000余人,同时承接康巴什本级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社工人才培训、 社会组织孵化园运营项目,服务人群5000余人。下图是政府购买社会工作 服务经费图。
培育社工机构的方法
1
提高其项目策划、申报能力
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园,培育孵化 社工机构,提高其管理能力
组织社工机构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2
3
跟踪督导、评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规范资金使用,提高其服务效能
实施本级政府购买服务,提高社
工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
4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培养社工人才
培育社工机构
人才培养具体举措
1
2
社工人才
培养方法
社工人才
培养制度
社工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方法为抓手、出台相关培养制度为康巴什区培养 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社工人才提供保障
(一)社工人才培养方法
1
培育本土社 工人才孵化 器
2
“请进来、 走出去”培 养
3
督导过程中培 养
4
实践中培养
1.社工人才孵化器
服务保障制度
出台了《康巴什持 证社工登记服务制 度》人才使用培养 制度等
(二)培育社工机构的具体举措
社工机构制度
社区“一委一站一居一中心” 组织架构是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社区 体制改革的新型产物 机构设置上——民办非企 机构管理上——项目化管理

我国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探析_社会工作专业

我国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探析_社会工作专业

我国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探析_社会工作专业
社会工作是一项具有本土特色的跨学科综合性工作,需要深入
挖掘中国社会文化与社会发展背景下的实践需求,借鉴西方经验并
加以本土化丰富。

建立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需要以下探析:
一、认清本土实践需求,注重实践的本土化和文化适应性。


会工作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如何将西方的理论和理念与中国的
实践结合起来,以满足中国的实际需求,是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关键。

需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采用本土化的服务策略,实
现服务的文化适应性。

二、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概念体系。

社会工作的
理论概念体系是指社会工作的基本定义、理论框架、实践原则等。

由于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中国社会文化背景有很大差异,因此需要
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概念体系,以满足中国的实际需求,指导社会工作的实践和发展。

三、推广和普及本土化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经验。

针对不同
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制定适当的服务计划和策略,推广本土化
社会工作理念,实现社会工作的普及和推广。

四、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巧,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
力和本土化服务的能力。

需要建立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培训和教育机制,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推动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以上是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探析,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概念体系和服务策略,推广本土化社会工作的理念和实践经验,提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实现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与策略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与策略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与策略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既是外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知识体系融入中国本土而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本土社会工作经验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过程,还是社会工作在本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中落地生根的过程。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多元的过程,应该进行怎样的路径和策略选择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期就来探讨这一话题。

1主持人:在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中,制度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制度尚不完善,相关政策层级较低,部门联动较弱。

社会工作专门立法更是个空白。

请谈谈社会工作法制化、制度化的路径、策略。

童小军:法制化和制度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法制化是指用法律规范和约束社会行为的做法,它为判断是非和解决冲突提供依据。

社会工作的法制化则指用法律规范和约束社会工作者行为的做法,并为判断专业行为是否妥当和解决专业服务纠纷提供依据。

制度化是指群体和组织的社会生活从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的转化过程,也是群体与组织发展和成熟的过程,还是整个社会生活规范化、有序化的变迁过程。

我认为社会工作的法制化需要以制度化为前提,因为没有完成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就意味着社会工作还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岗位设置、职责界定以及服务标准等都还在探讨过程中。

如果这些都没有,社会工作的法制化就缺乏基础,难以进行。

何雪松:毫无疑问,社会工作立法是制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上明确社会工作的权利和责任,是对社会工作职业的确认。

目前,我国内地对社会工作的专门立法尚属空白,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也非常薄弱,这是一个需要加强的研究领域。

从更广泛的意义而言,社会工作立法隶属于更大范围的社会立法,社会立法是为了规范社会领域的各类关系,我们在这方面的法制建设还比较滞后,这应该是今后一段时间立法的重点。

梁健雄:在中国香港,社会工作专门立法在1998 年出台,其内容其实是对业界多年实践积累的回应。

内地也可以在政府主导起草法律之前,在业界开始有计划地聚焦讨论有关内容,甚至可以鼓励省、市级的行业协会先推动所属地区内的社会工作者以协议形式自愿遵守行业守则,当各地都测试了这些条文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并积累了相对足够的案例数量后,就可以为正式立法提供基础。

我国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探析

我国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探析

我国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路径探析摘要社会工作这门专业起源于西方,在几百年后流入到中国。

在我国,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舶来品,在我国的发展并不顺利,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要有一个适应本土的过程才能够在自己的国度生根发芽,所以社会工作也是如此,这便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社会工作本土化。

我国目前正走在探索本土化社会工作的道路上,一方面本土经验不足,缺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专业人才,社会工作模式也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另一方面我们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巨大,在借鉴经验的同时要更注重我国的体制和文化特征。

因此,历经本土化之路是中国社会工作必须面临的方向。

关键词: 本土化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专业社会工作者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迅猛发展、社会急剧变迁,社会问题急速凸显,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使得当今政府将首要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如何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

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为社会和人民提供服务的专业,可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要维护社会和谐、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加强民众的满意度,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工作,这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必须对社会工作的建设予以重视。

但是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与传统文化决定了西方社会工作的方法、理论以及价值体系与我国社会工作的差异是巨大的。

因此,社会工作从西方引入我国时,怎样促使国际社会工作经验被中国社会创造性地应用借鉴,如何促使国际社会工作与中国社会工作经验以及特有的社会资源有效结合,是中国社会工作目前所面临的难题,这事实上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工作本土化是产生于外国(或其他地区的)的社会工作进入某一国家或地区发生变化的过程。

一般是指社会工作较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进入后发展国家或地区所发生的现象。

构建本土化社会工作,不仅是汲取西方社会工作的精华,切实结合我国实际创造出适应我国人民需求的社会工作,更是我们对传统管理体制的改革。

社会工作才进入我国几十年,还处于起步化阶段,由于社会工作的知识理念尚未普遍,在我国的普及率低、认可度低,并没有一批既了解社工又深入研究学习的学者,于是专业教育的匮乏导致了专业人才的缺失。

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一、本文概述在深入探讨《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这一主题之前,首先需要对文章的核心议题进行概述。

本文旨在分析和比较中西社会结构的本质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社会工作如何实现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

中西社会结构之“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关系构建以及社会治理模式等方面。

西方社会结构以个人主义为核心,强调个体的自由、平等和权利,而中国社会结构则以集体主义为基础,注重群体的和谐、秩序与责任。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社会运作方式,也为社会工作实践带来了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是指将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和技术与本土文化、社会需求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社会和民众。

在中国,这意味着社会工作需要适应中国特有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政策环境,发展出符合国情的理论和实践模式。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社会和政策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中西社会结构的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影响。

同时,文章还将提出一系列策略和建议,旨在推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使其更加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和谐与进步。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社会工作领域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参考,促进中西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交流与融合。

二、中西社会结构的“异”家庭结构与社会支持系统:在西方社会,家庭结构相对较为松散,核心家庭占主导地位,且个人主义色彩浓厚。

西方社会强调个人独立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平等。

而在我国,家庭结构以主干家庭和联合家庭为主,注重家族的延续和集体利益。

家庭不仅是情感寄托的场所,也是经济、教育、养老等多重功能的载体。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西社会在社会支持系统上的不同,影响了社会工作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社会等级与流动性:西方社会普遍强调社会平等和个人自由,社会流动性较高,社会等级观念相对较弱。

相比之下,我国传统社会等级观念较为强烈,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流动性有所提高,但社会阶层之间的壁垒仍然存在。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社会工作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提升社会福利水平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社会工作在中国的实践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挑战和困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分析当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回顾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实践情况,为后续的讨论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对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历程的梳理,分析当前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内外部因素,包括文化传统、社会结构、政策环境等,以期全面理解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本文将提出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包括加强本土化理论研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等,以期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概念与内涵社会工作本土化,指的是将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巧,结合本国的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使之适应本国社会环境的过程。

这一概念强调的是社会工作在本土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适应性和发展性,而非简单的移植或复制。

理论本土化:即对社会工作理论进行本土解读和重构,使其与本土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等相融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框架。

方法本土化:根据本土社会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工作方法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使之更加贴近本土社会的实际需求,提高社会工作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服务本土化:结合本土社会的特点,设计和提供符合本土居民需求的社会服务,满足他们在生活、心理、社会融入等方面的需求。

教育本土化:在社会工作教育中,注重本土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具有本土情怀和本土能力的社会工作人才。

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与社区综合发展模式探索

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与社区综合发展模式探索

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与社区综合发展模式探索摘要:由于具有嵌入和竞争化的特点,由此决定了现实的社区社会工作开展受多个利益相关方的影响和制约,社区社会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就注定有着强烈的本土化特色。

基于实践的社区为本的社会工作发展将有别于西方社区社会工作开展的既定范式,提出综合专业社会工作和实际社会工作、整合现有社区社会工作的社区综合发展模式。

关键词:社区社会工作;本土化;综合发展;服务体系;模式探索一、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核心要义1.1社会工作的简要探讨。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全新的机制,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及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制度化手段,也是一种具体的实践过程。

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服务”的理念,并且在工作过程当中有着非常明确的服务取向。

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及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而开展的社会工作,同样具有具体的问题趋向。

社会工作在开展时,一切工作都以四大要素来作为开展依据,其中包括价值观、目标、依据和方法。

对于社会工作来说,其价值观是一切工作的基础,而其根本工作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形成人与社会之间的良好关系,改善二者的关系,并且依据科学的发展理论和专业的技术方法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1.2本土化工作的简要探讨。

所谓本土化,就是指能够更好地融入我国的历史长河当中。

融入有多种含义,其中包括融合,也就是说,将a事物与b事物融为一体,共同发挥二者的作用,由于社会工作在开展的过程当中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因此,在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为了使社会工作全面融入国家的治理体系当中。

在这个融合的过程当中,主要包括推动社会工作与人民服务的执政体系融入,使得社会工作与群众工作机制能够得到完美融合。

第二大方面就是与政府的基层治理体系融合,使得社会工作与政府公共服务机制得到有效的融合。

可以说,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社会工作融入社会发展过程当中。

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内生性问题及其路径选择——以武汉市友谊青少年空间为例(一)

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内生性问题及其路径选择——以武汉市友谊青少年空间为例(一)

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的内生性问题及其路径选择——以武汉市友谊青少年空间为例(一)论文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内生性论文摘要:社会工作的产生与发展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在中国外生后发、政府主导的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在于从内部挖潜,探索一条既符合本土现实条件和实际需要,又充分吸收国际社会工作先进经验的内生性发展道路。

武汉市友谊青少年空间在资源的利用和整合、空间会员的自主管理、文化传统的融汇、志愿团队的组织和发展、社会工作者工作经验的继承和转换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青少年空间项目的进一步推广需要在集中挖掘重点资源、完善会员激励制度、创新传统文化濡化的形式、开展系统的志愿者培训、加强文化对话与交流等方面寻求突破。

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社会工作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围绕此问题一直有过很多学术上的争论,有从制度上的考虑、文化价值观的培育、社会工作教育的创新等观点,但如何通过一种新的社会工作机构形式的引入来实地探讨由此获得的成效及其发展路径仍然是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值得关注的话题,香港青少年空间的引入及推广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个案。

一、青少年空间项目在全国的发展现状青少年空间是针对青少年而设、面向社区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它根据青少年的多元化成长需要,为青少年及家长提供专业化、社会化、个性化的服务。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青少年空间在香港取得很大成功,成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典范。

2007年4月,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与香港青年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推广一项名为《设立社区青少年空间扶助新一代健康成长》的试点计划,目的是在全国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领域中,引入“服务”的概念和经验性有效的运作模式,于社区设立青少年空间,提供成长辅导、学习支援、升学就业和义工参与等多元化培育服务,进一步强化为青少年服务的功能,辅助内地青少年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助他们健康成长。

从2007年始,青少年空间项目先后在武汉、杭州、海宁及成都设立了12个试点,成都市于2008年12月在锦江区、双流县、武侯区、温江区挂牌成立4个青少年空间,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共青团协调管理、专业团队承接的模式发展青少年公共公益服务。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

综上所述,要顺利地启动和发展中国本土性的社会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要结合中国三维社会思维模式下独特的家文化,考虑工作对象的处境,所享有文化,生活经验,特别是受助的经验。

中国文化与社会工作在观念上虽有矛盾,但两者并不是完全无法调协的①。

通过对中西社会结构之异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必须结合其独特的家文化,衍生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能在中国推行和发展的社会工作本土理念和操作模式,而不能盲目照搬和简单移植。

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3李迎生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建构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5833(2008)0520077204作者简介:李迎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 (北京 100872)一、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模式与技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等,无不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相联系。

那种认为社会工作所涉及的仅仅是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的实务而不涉及理论的观点,以及认为仅凭爱心、热情、甚至怜悯就能做好社会工作的观点,无疑是对社会工作的误解,在实践中会产生不利的结果。

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表明,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否有“一个理论体系”是衡量一个专业能否成立且获得社会承认的重要标志。

格林伍德(E1G reenw ood)在1957年提出,作为一门专业,其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有五个:(1)一个理论体系(a body of theory),即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或专业知识、技术;(2)专业的权威(professional authority);(3)共同信守的伦理守则(code of ethics);(4)社会或社区的认可(sanc2 tion of the community);(5)专业的文化(professional culture)。

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

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

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问题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需要有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进行干预和帮助。

然而,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念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无法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

因此,如何进行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成为当前社会工作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

社会工作方法本土化的意义在于承认并尊重不同文化和社会产生的不同实践,以满足当地人群的需求。

本土化可以使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当地的文化和社会背景,更好地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提高社会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实践中,本土化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的差异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需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族群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表现。

例如,在村庄里,乡村包括亲疏、邻里互助、集体意识、相互关爱等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在社会工作中得到重视。

社会工作者应该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尊重当地的文化特点和民俗风俗,与当地群体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经济状况的差异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还需要考虑到当地经济状况的差异。

经济水平的差异导致人们在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一些穷困地区的人们生存条件不容乐观,面临着粮食、住房、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的困境。

社会工作者应该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对人们的影响,采用当地群体容易接受和适应的帮助方式和手段,以达到更好的实践效果。

三、政策环境的差异中国各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改革程度不同。

不同的制度安排可能会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方式和途径。

政策环境的差异对社会工作者的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工作者应了解政策环境和制度规定,将其与某一实践场所的文化与特点相结合,为当地的群体提供更具有特色和实际意义的服务。

四、社会背景和历史的差异不同地域和地区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的发展都不尽相同,这将会影响到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

社会工作者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习惯和民俗,将不同方面因素相结合,在服务对象中实践、先期反应和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去,建立和谐的帮助关系。

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

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

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
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是将国外的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与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以适应和解决本土社会问题的过程。

本土化实践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回应本土社会问题,提供更有效的社会工作服务。

以下是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可能涉及的一些方面:
1. 研究本土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本土社会问题的特点、原因和影响,了解本土社会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这可以通过调研、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来实现。

2. 开展本土实践经验交流: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学术交流等形式,与同行探讨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这有助于汲取本土实践的智慧,提高社会工作实践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 建立本土合作网络:社会工作者可以与本土的社会工作机构、社区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合作解决本土社会问题。

这有助于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合作推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实践。

4. 发展本土社会工作模型: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本土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发适应本土特点的社会工作模型和方法。

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模式,以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5. 增强本土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对本土社会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同时,需要加强对职业伦理、文化敏感度等方面的培养,以更好地应对本土实践中的挑战和困境。

总而言之,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需要社会工作者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和努力。

通过本土化实践,社会工作可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本土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优势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探析——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优势视角下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路径探析——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在社会转 型时期 也面 临着 诸多的压力 教 师面对着 来 自学生
。 。
绩 主导的校 园 内
4
.
家长
学校

社会 等
,
家长 认识 到健康 成长 的重 要性 自杀 自残 的新 闻见诸 报端
,

多方面 的期待 和 压力 也对 学校构成 了压力
, 、 ,
家长们 在震惊 的同时也在思考 正确

学校职 能的转变 性
,
其中

,
个人优势包括 期望

能力 和

学校社会工作 尚待开发 挑 战分 析


社会 关系 和 机会
对 于 学校社会 工 评
,

作 的发 展而言
:
学生


教师
家 长对学校社会工 作 的认识
金华市学校社会工作发展 的挑 战有 以 下几点
1
.
价 生活
, 、

期望
,
以 及 目前 发展所拥有 的资 源 和 机 遇
社会 工作是 以 学生及 学生教育 相关的学校 整合校 内外资 源

家庭 以 及社 区 为主
而对 于社 区 的认 同感 和 归 属 感就较低 了 社 会工作 专业 的低认知 度
, 。
帮助学生解 决在受教育 过程 中
,
大多数学校 领导 和 老师都 没
,
人 际关 系等各方 面问题

从 而促进学生成 长的专
, ,
,
学校 的管理 和
,
发展方 面
,
较少考 虑社 区 因 素

也 未将 自身 的发 展统合进社 区 学生对 于学校 的认 同感很 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路径探索
自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要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促进社会工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迅速,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社会工作专业、越来越多的学校设置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社会工作也逐渐成为政府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我们在看到社会工作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社会工作对政府依赖性大、专业程度不高、社会认同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社会工作是一门在西方政治、社会、文化土壤上所发展起来而后再引进我国的专业有关,归根结底是社会工作的本土化问题。

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从社会工作引入我国后,就备受学界的关注,但至今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化探索的问题。

江苏省目前拥有全国数量排名第二的社会工作人才量,积极推进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南京市率先开启了社会工作本土模式的摸索,自2014年开始了 "全科社工"项目的培训,如今经过两年的发展,已为南京市培养了 600多名"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全科社会工作者,服务于南京市各社区和街道的第一线。

本研究以南京市的"全科社工"项目为例,通过文献研究、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了解了"全科社工"项目的开展背景、实际操作和运行效果等,对其开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给出了一些社会工作本土化的探索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全科社工"项目在实际的操作中主要存在对政府行政力依赖大、资金来源单一、社会工作者定位模糊等问题,这也是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正是因为这些问题迟迟找不到很好地解决方法,我国的社会工作才处在一个难以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期。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两个大方面给出了建议,一是重构我国社会工作的文
化基点,在正确认识西方理论的基础上,将"关系"、"家文化"等文化概念加入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中;二是从社会工作机构与政府关系、社会工作知识与实践关系、社会工作服务领域的拓展三点来推进我国的社会工作制度变革和创新。

以此希望对今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