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人第一章 法基本理论

合集下载

法律基础章节---选择题

法律基础章节---选择题

《法律基础》试题库第一章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单选题1.从本质上说,法律所体现的是(D)24A.社会普遍的意志B.统治阶级执政集团的意志C.国家立法机关的意志D.统治阶级的共同意志2.法律最本质的属性是(D)24A.社会性B.规范性C. 强制性D. 阶级性3.决定法的本质的是(B)25A.社会生产力水平B.社会经济基础C.全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D.统治阶级的意志4.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组织是(A)26A.氏族B.家族C.家庭D.国家5.法存在于(B)26 A.资本主义社会B. 整个阶级社会C.整个人类社会D. 原始社会6、法律规范中规定人们行为的模式、标准的那一部分是(D)42A.适用条件B法律后果C行为准则D.处理7.划分法律部门的客观基础是(A)42A.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B.法律的特点C.法律调整的方法D.法律规范的类型8.下列哪一项属于我国的部门法(A)42A.宪法B.国际法C.民族自治条例D.特别行政区法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B)46A.宽严结合B.准确、合法、及时C.正确处理政策与法律的关系D.从快、从重10.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C)47 A.社会主义法律的基础B.社会主义立法的原则C.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基本原则D.社会主义法律的指导思想11.法律意识的内容包括(A) 49 A.对法律的基本看法B.对行为的评价C.法律制度D.审判程序12.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首要问题是(C)52 A.让人们知道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B使人们了解什么是违法和犯罪C.培养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D.提高领导人的法律知识水平13.魏某是法学院教授,在某律师事务所担任兼职律师。

他为犯罪嫌疑人毛某担任辩护人,在法庭他依据刑法理论对毛某的行为作了无罪辩护。

魏某的辩护意见属于(C)。

A.司法解释B.学理解释C.任意解释D.正式解释14.法律事实分两种,一种是法律事件,另一种是(C)A.法律后果B.法律责任C.法律行为D.法律制裁15.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指(C)A.主体和客体B.权利和义务C.主体.客体和内容D.主体.权利和义务16.下列行为中,只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而未违反社会主义法律的行为是(C)。

法学基础理论

法学基础理论

1 学科简介法学基础理论,它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理论,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具体地说,它要研究有关一般的法,特别是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形式、发展以及法的制定和实施等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

2 学习意义学习法理学有那些意义:学习法理学对任何一个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大体上有三方面的意义。

①对学习其他法学学科或课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②学习法理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民主与法制观念。

③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学,划清马克思主义法学和资产阶级法学的原则区别。

3 目录内容第一部分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与范围第一章法的特征第一节法、法律的词义一、汉语“法”与“法律”的演变二、法与法律在西语中的区分三、我国当代“法”与“法律”的使用在我国当代法学理论中,法律有广狭两层含义。

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法律也有广狭两层含义。

第二节法的形式特征一、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行为关系是法律的调整对象。

法律通过对行为的作用来调整社会关系。

法律的调控对象既是社会关系又是行为。

对丁法律来说,不通过行为控制就无法调整和控制社会关系。

法律是以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的规范。

法律的规范性。

法律的概括性。

法律的构成要素中以法律规范为主。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包括行为模式、条件假设和法律后果;这是法律的规范性最明显的标志。

法律的规范性决定了它的效率性。

二、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和认可制定和认可是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

法律的国家性。

法律的普遍性。

三、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凋整机制法律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法律的利导件。

法律的利导性取决于: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是双向的。

四、通过程序而强制予以实施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的强制力以法定的强制措施和制裁措施为依据。

法律的强制力具有潜在性和间接性。

法的程序性。

近现代法律只是对法的程序标准加以正当化,使法律实施的方式更科学、更理性。

第三节法的本质特征一、如何认识法的本质鉴别“本质”与“现象”;界定“内容”与“形式”;区分“实然”与“应然”。

《民法典》第一章 基本规定及基本原则

《民法典》第一章 基本规定及基本原则

民法的时间效力
民法的空间效力
民法适用范围
民法对人的效力
• (一)对人的效力 • 自然人、法人、其他社会组织。
• (二)对空间效力 • 属地法为原则,属人法为例外。
•例:广州的甲在日本旅游时,借了5万元给一起出游的乙。回国后两 人因为这个借款合同发生纠纷。 •问:本案能否适用我国民法调整?
(三)对时间效力 原则上无溯及力,公布之日或之后一定时间生效。
• 合法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不得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 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
2、民法的解释
• (1)概念 •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法学理论,对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容、含义和
适用的概念、术语所作的说明。
• (2)具体类型 • A 立法解释(我国目前没有) • B 司法解释(最高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对具体适用民事法律规范
所作出的解释。) • C 学理解释(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3、民法的适用范围
二、民法基本原则
民事法律规范从制 定到实施所贯穿始 终的根本准则。
绿色
不违反法 律、公序
良俗
保护民事 主体合法
权益
民法基 本原则
平等 自愿
诚信
公平
(一)平等原则
《民法典》第四条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1、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主体平等地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 4、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平等。
• 第一步:制定民法总则(已完成) • 第二步:全面整合民事法律(正在进行)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 2017年3月15日通过并公布,自2017年10月1 日起施行。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307道)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307道)
A1219、法存在于()
A、资本主义社会??? B、 整个阶级社会??? C、整个人类社会??? D、原始社会
A1220、法律是( )。
A、与人类社会同生共存的
B、从奴隶社会开始产生后永远存在下去
C、从奴隶社会开始产生,到共产主义社会消亡
A、奴隶制法 B、封建制法 C、资本主义的法 D、任何社会的法
A1217、法是随着()的产生而产生。
A、人类社会 B、革命 C、私有制、阶级、国家 D、政党
A1218、法律最早出现于()
A、氏族公社时期 B、原始社会后期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
A、长老决定 B、祭祀 C、道德 D、习惯
A1215、法与原始习惯的相同点是( )
A、都有相同的经济基础
B、都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社会规范
C、都在相同的范围内起作用
D、都有保证实施的相同方式
A1216、下列哪种法具有保留原始社会习惯的痕迹的特点( )
A、改进立法 B、社会革命 C、修改过时的法律 D、新旧政府更替
A1226、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其根本原因是:()
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统治者的更替
C、社会革命 D、社会制度变化
A、法律具有规范性???????????? 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约束力
A1305、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它具有以下特征;()
A、规范性 B、科学性 C、概括性 D、可预测性
A1306、法律与原始社会规范的区别主要在于( )不同。
A、适用范围 B、制定和实施的主体
C、制定和表现的形式 D、阶级本质和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

理论法知识点详细版

理论法知识点详细版

理论法学知识点总结(详细版)第一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基本原理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第二章、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立法)(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二)完善立法体制(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执法)(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三、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一)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二)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三)推进严格司法(四)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五)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六)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第三章法治工作的重要保障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一)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二)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三)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二、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一)坚持依法执政(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三)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五)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六)依法保障“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七)加强涉外法律工作第二编:法理学第一章、法的本体(静态分析)专题一、法的定义一、法的概念的争议(一)法实证主义者:法与道德不存在概念上的必然联系1、分析主义法学:以权威性制定为首要定义要素。

2、法社会学和法现实主义:以社会实效为首要定义要素。

法学基础理论

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一、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㈠法的的概念:指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调整行为关系的社会规范。

㈡法的的本质: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

㈢法的特征: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

规范性:可为模式、勿为模式、应为模式。

法的产生:法的制定,法的认可。

程序是社会制度化的最重要的基石。

法既执行政治职能,也执行社会公共职能。

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法受客观规律的支配。

㈣法的作用:规范作用、社会作用。

1.规范作用:指引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教育作用、强制作用。

指引作用的种类: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羁束的指引和非羁束的指引;原则的指引和具体的指引。

评价作用:专门的评价和一般的评价。

强制作用的对象是违法犯罪者的行为。

2.社会作用:⑪维护统治阶级方面的作用:调整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内部;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⑫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维护基本生活条件;维护生产、交换条件;确认、执行技术规范;促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公共设施建设,组织社会化大生产。

二、法律规范、法律关系与法律行为:㈠法的规范:1.法律规范的概念:指国家制定并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规范的要素: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3.法律规则的种类:⑪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授权性规则: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有权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

义务性规则:命令性规则,禁止性规则。

⑫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确定性规则:内容已明确无需参照或援引。

概括性规则: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有相应机关加以确定。

准用性规则:内容没有规定,可参照、援引。

⑬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强行性规则: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

任意性规则:在一定范围内,可选择或协商。

法律规则具有微观指导性、可操作性强、确定性程度高的特点。

4.法律原则的种类:⑪公理性原则和政策性原则;政策性原则具有针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

法学概论考试答案

法学概论考试答案

第一章法基本理论一、单选题1、法律是一种()A.道德规范 B.社会规范C.任意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标准答案:B2、法是以()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社会关系 B.权利和义务C.国家意志性 D.国家强制力标准答案:B3、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 )决定的。

AA、物质生活条件B、意志C、强制力D、内部矛盾4、法是调整( )的行为规范。

A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5、国家创制法的方式包括()A.通过 B.制订 C.制定 D.颁布标准答案:B6、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7、法是统治阶级的( )。

AA、整体意志B、个别意志的总和C、每一个成员的意志D、领导下的全社会意志8、国务院对其制定的行政法规进行的解释是()A.限制解释B.学理解释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标准答案:C9、法律调整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标准。

CA.唯一B.次要C.主要D.主观10、法治指的是()A.一种治国方式B.有法可依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违法必究标准答案:A11、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CA.规范内容相同B.要求相同C.指导思想相同D.调整范围相同12、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DA.18世纪90年代B.18世纪40年代C.19世纪初D.19世纪40年代13、下列具有立法性质的活动是( )。

CA、法律汇编B、法规清理C、法典编纂D、法律推理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立法活动? ( ) DA、法的制定B、法的修改C、法的废除D、法的汇编15、我们将“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称为( )AA、法律关系的内容B、法律事实C、法律关系的主体D、法律关系的客体16、《民事诉讼法》第45条规定:“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一)是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第一课 法律基础

第一课  法律基础

第一章总论
目标
第一节法律基础
第二节法律主体
第三节法律责任
第一节法律基础
1.1法的本质和特征
法的本质与特征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而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意志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是有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4、法律反应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意味着法律就完全不顾及被统治阶级的愿望和需求,法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5、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例题:下列各个选项中,属于法的渊源()
A.国际条约
B. 法院判决书
C.自治区单行条例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部门规章解析:在英美法系中(海洋法系)法院判决书属于法的渊源。

第一章 劳动法基本理论

第一章   劳动法基本理论

异。马克思在分析劳动过程时,对劳动的
一般含义做过精辟的揭示,即劳动是“制 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人 以自身
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 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据此,一般意义的
劳动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
中,使用劳动力,运用劳动资料,改变劳
动对象,创造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需要的
关系所构成的、以劳动关系为主的系统, 其中,为实现劳动关系而发生的各种社会 关系中有许多属于程序性关系,它们分别
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
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再次,劳动也是人类 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人们在劳动实践中,不断 改进劳动工具,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社 会经济形态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革,因此,劳动
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劳动,又是一个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概
念,其含义往往因使用范围不同而有所差

人大常委会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颁布、1995
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广义(学术意义上)的劳动法是指:以职业 劳动关系及其附随关系为调整对象,以保障劳动 者的生存利益与独立人格为理念的法律规范的总
和。可见,广义的劳动法不仅包括狭义劳动法中
的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还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劳动,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劳动对于人
类具有特殊的作用:首先,劳动对于人类的形成 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类人猿之所以能转变为人,
正是由于类人猿在劳动中学会了制造工具,能够
进行劳动生产,从而脱离了动物界。没有劳动,
就不会有人,也就没有人类社会。其次,劳动是
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首要)基本条件。人类 要生存就必须通过劳动获得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

法学基础理论

法学基础理论

D. 不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3.(单选)2016 年 10 月 12 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新一届议员宣誓入职仪
式上,极个别“港独”候任议员在宣誓时,公然做出侮辱国家和民族的言行。宪法法
律权威不容挑战,2016 年 11 月 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作出关于香港基本法第一
百零四条的法律解释。随后香港法院根据这一法律解释,裁定两名候任特区立法会议
C. 法院判决卞圆圆每月向父亲支付赡养费
D. 苏冰冰承诺若刘晨通过公务员考试就嫁给他
3.(单选)甲涉嫌盗窃,在被审查起诉期间,因病死亡,检察院遂作出撤销案件
的决定,检察院是基于下列哪种原因撤销案件的?( )
A. 法律事件
B. 违法行为
C. 事实构成
D. 法律行为
第三节 立法
一、立法权
(1)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2)行政法规:国务院。 (3)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4)部门规章: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
B. 我国的法只对中国公民产生效力,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内有违法行为的,不受我
国法制约
C. 我国的法都是一经公布立即生效的
D. 我国法律原则上是具有溯及力的
4.(多选)新颁布实施的法律对于其颁布实施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
题属于( )。
A. 对人的效力问题
B. 时间效力问题
C. 空间效力问题
D. 有无溯及力问题
A. 立法
B. 执法
C. 司法
D. 守法
2.(多选)某甲因打伤某乙,被人民法院判处 2 年有期徒刑并承担赔偿责任,同
时被单位开除公职,某甲受到的法律制裁包括下列哪几项?( )

法律基础(第二版)第一章第二章 法学基础理论

法律基础(第二版)第一章第二章 法学基础理论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一、
第四节 国家机构
概述
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包括: 民主集中制原则; 法治原则; 责任制原则; 为人民服务原则; 精简和效率原则。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第四节 国家机构


(一)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二)国家主席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


(四)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特定主体 的权利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其他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依法纳税
义务
遵守宪法和法律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 和参加民兵组织
2019/6/26
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
35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第四节 国家机构
第四节 国家机构
一、概 述
二、我国 国家机构的 结构体系
(一) (二) (三)
法律关系 的
概念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


构成要素 运行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第一节 法律概述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二)法律责任的分类


(三)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


(四)法律责任的承担
(五)法律责任的免除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九、 法治与法治体系
(一)
第一节 法律概述
(二)
法治
一、 法的制定
(一) 立法体制
(二) 立法程序
法律基础·刘莲花主编
二 、 法 的 实 施
第二节 法的运行

法学基础理论

法学基础理论

第一章法学基础理论一、法的定义和特征(一)法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和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1、法的规范性。

表现在:法律规范规定了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从而为人们的相互行为提供了一个模型和标准。

这种行为模式包括三种:(1)可为模式;(2)勿为模式;(3)应为模式2、法的国家意志性。

3、法的国家强制性。

4、法的普遍约束性。

5、法的严格程序性。

(三)法的本质:在直接意义上法是人们意志的产物。

社会成员的意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道德、纪律、习惯、宗教、政策等等。

人们的意志只有上升为国家意志,才能具有法律的品格。

因此,1、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2、这种国家意志是指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3、其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地理环境、人口素质、技术状况及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二、法律部门、法律体系凡是调整同一领域社会关系并运用相同调整方法的法律规范就构成一个法律部门。

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简单说,法律部门的整体就是法律体系。

我国的现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包括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主要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4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

三、法律责任: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所应承但的带有强制性的不利法律后果。

包括四种责任: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五、法的运行:法的运行过程主要包括法的制定(立法)、法的遵守(守法)、法的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4个环节。

(一)立法:中国立法权限的划分如下:1、全国人大及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有权制定法律。

2、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3、省、直辖市人大及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区人大有权制定自制条例。

4、特别行政区有权保留原来的法律或制定本行政区的新的法律。

法学概论法的基本理论第一章

法学概论法的基本理论第一章

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了 宪法性文件 ——共 同纲领
十月革命胜利,制定 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 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象征王权和王法的铜器 对奴隶行刑的石头刑具
第二节法的产生及历史发展
• 法的历史类型 是指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 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这一 概念集中反映了法与其社会经济基础这间的相互 关系。
• 第一,法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共同 意志的体现。
• 第二,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是由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也就是说,法具 有物质的根源性和制约性。
• 第三,经济以外的其他因素对法也有影响。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
1789年法国大革命 初期, 制宪会议通过 《人权宣言》和《一七九 一年宪法》
第一节 法的概念与本质
一、 法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一) 法的概念
1.从词源上分析:中国“法”字的古字体
为“灋”,《说文解字》:“灋,刑 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i),所以
触不直去之,从去”。
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廌是一种能“治狱”、“别曲直” 的独角神兽,“性知有罪,有罪触,无 罪则不触”。
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大法系
类别 法律适用 判例地位 法律渊源 法律分类 法律编纂 诉讼程序
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
归纳 判例是法 制定法、判例法 普通法、衡平法 倾向单行法 对抗制诉讼
演绎 不属于正式渊源 制定法 公法和私法 法典形式 职权主义诉讼
第四节 法律规范和法律关系
• 1、法律规范的概念
第一章 法的基本理论
2、古今“法”的观点分析 (1)西方学者:“自然法”、“神法”与 “它实是在先法”“自然法”是指一种人类的普遍理性,

刑法基础理论

刑法基础理论

第一部分刑法基础理论第一章刑法的基础理论第二章1.我国现有1部刑法典、1部单行刑法、8个刑法修正案。

2.最新的修正案,即修正案八,不但对刑法分则若干具体罪名进行了增删,而且对刑法总则若干条款做出了修改。

而且,所有的修正案都明显具有“重刑主义”倾向,即“入罪”或“加重法定刑”的规定居多,而“出罪”或“降低法定刑”的规定十分罕见。

3.刑法的渊源有三: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而不包括刑法修正案。

4.刑法的机能有三:行为规制、法益保护和人权保障。

当后两者发生冲突时,以后者优先。

提示注意11.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典的基本原则制定的变通或补充规定,也可以算是刑法的渊源。

但是,这种规定只在该特定地域适用,没有普遍效力;2.虽然刑法修正案在我国刑法的修正和完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并不是刑法的渊源,只是刑法典的有机组成部分。

提示注意2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与人权保障机能之间始终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保护法益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权,反过来,保障人权更有利于保护法益。

但是,二者也存在矛盾之处,比如保护被害人的法益与保障被告人的人权可能就存在一定冲突,此时,必须在二者之间进行调和。

当二者的矛盾实在“不可调和”,只能“二选一”时,应当选择的是后者,即人权保障机能,特别是对被告人人权的保障,这是由刑法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的。

例1关于刑法修正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刑法修正案与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都是我国刑法的渊源B.目前我国共有8个刑法修正案,其中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八)》不但对刑法分则若干罪名进行了增删或修改,而且对刑法总则的若干条文进行了修改C.《刑法修正案(八)》删除了13个罪名的死刑,这些死刑罪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经济性非暴力犯罪。

这样,我国目前的死刑罪名减少至55个D.《刑法修正案(八)》顺应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很多民生问题都做出了及时的回应。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NEXT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1.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指引作用 预测作用 评价作用 强制作用 教育作用
三、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 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 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等环节。
小组讨论
代表团审议
全体大会审议
(3)通过法律草案
1/2 普通法律草案
2/3 宪法草案或者宪法修正草案
(4) 公布法律
我国法律的公布是通过国家主席签发主席令的方式来实现的。立
法法第52条规定,签署公布法律的主席令应载明该法律的制定机
关、通过和施行日期。公布法律的报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公报》《国务院公报》《人民日报》
《家庭、私有制 和国家的起源》 NEXT
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人类进入奴隶 社会开始有了

BC2000年美索不 达米亚地区一土地 诉讼案判决
汉穆拉比法典
公元前25世纪 埃及审判记录
NEXT
法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习惯 习惯法
制定法(成文法)
简单-→复杂 不完善-→完备 自发-→自觉
法律也不是永恒存在的,法律也将随着私有制、 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廌是一种能“治狱”、“别 曲直”的独角神兽,“性知有 罪,有罪触,无罪则不触”。
法的终极价值追求:公平、 正义
与“法”经常连在一起使用的“律”字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 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强调“平”、“正”、“直”;

(完整版)第一章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完整版)第一章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章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特征与作用一、社会主义法的本质:表现在三个方面:1、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体现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国家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我国的法只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有力武器。

2、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3、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社会主义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必然反映自己的经济基础,受自己经济基础的制约并为之服务。

因此,社会主义法的内容,是由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二、社会主义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六个方面:1、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2、是规范性和社会性的统一3、是科学性与公正性的统一4、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5、是国家强制力与人民的自觉遵守的统一6、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三、社会主义法的定义:我国社会主义法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体现着被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不同阶段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我国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工具。

四、社会主义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法的本质在社会中运行的表现。

法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在微观方面对具体主体行为的调控和影响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在宏观上对社会关系的确认、调整和保护作用。

社会主义法的社会作用:1、社会主义法促进与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表现在四点上:第一、法律促进与保障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第二、法律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第三、法律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四、法律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人第一章法基本理论(30道)一、单选题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而非认可的 B.法是由国家认可的、而非制定的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法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2.法是调整( A )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自然关系之间3.法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以( B )为内容的。

A.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 B.权利和义务C.国家强制力 D.法律条文3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法的正式意义上的渊源?( D )A.行政法规 B.特别行政区的法C.经国家批准承认参加的国际条约 D.共产党的政策4.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 D )。

A.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 B.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C.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D.法律关系三要素6.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 C )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7. 在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 D )。

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国家审判机关C.各级国家检察机关D.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8.下列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中,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是( D )。

A.平等B.人身自由C.人格尊严D.劳动9.按照是否具备法定形式为标准,行政行为可分为( B )。

A.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B.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C.应申请的行政行为和依职权的行政行为D.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B )A.某县地税局向某文具用品商店征收所得税B.某县地税局向某文具用品商店订购办公用品C. 某县工商局给个体工商户李某颁发营业执照D. 某县工商局依法吊销个体户李某的营业执照11.按照部门法的划分原则及其调整的社会关系,以下哪部法律属于民法?( C )A.《国籍法》B.《食品卫生法》C.《合同法》D.《民事诉讼法》12.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当事人在实施法律行为时,不得欺诈、胁迫对方当事人,双方不得恶意串通实施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的行为。

这一规定是民法( D )原则的体现。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C.等价有偿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1、法律是一种( B )A.道德规范 B.社会规范C.任意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2、法是以( B )为内容的行为规范。

A.社会关系 B.权利和义务C.国家意志性 D.国家强制力3、法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 A )决定的。

A、物质生活条件B、意志C、强制力D、内部矛盾4、法是调整( A )的行为规范。

A、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B、人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自然关系D、物与物的自然关系5、国家创制法的方式包括( C )A.通过 B.表决 C.制定 D.颁布6、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7、以下对法的效力的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D )A.法律效力的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规定的 B.“法律仅仅适用于未来,没有溯及力”,这就是法学所说的“从新原则”C.法律生效后,应使国内公民知晓,否则,“不知法者免其罪”D.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8、国务院对其制定的行政法规进行的解释是( C )A.限制解释B.学理解释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9、法律调整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C )标准。

A.唯一B.次要C.主要D.主观10、法治指的是( A )A.一种治国方式B.有法可依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违法必究二、多选题1、法是(ABCD )。

A、社会规范的一种B、由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的C、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D、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2、法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ABCD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性B、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适用C、以权利义务为内容D、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3、法的规范作用体现在对人的行为的保障和约束,主要包括(ABC )A、指引B、评价C、教育D、强制4、法的适用的原则有( ABCD )A、以事实为根据B、以法律为准绳C、司法平等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5、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 A )、( B )、( C )。

A、正确B、及时C、合法D、高效6、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法律部门划分的范畴? ( BD )A、宪法、行政法、民法B、地方性法规、法律、行政法规C、刑法、诉讼法、经济法D、特别行政区的法律、经济特区的法规7、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 ABCD )。

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8、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 BCD )。

A、对事的效力B、时间效力C、空间效力D、对人的效力9、任何法律关系都是由下列( ABC )要素构成,缺一不可。

A、主体B、客体C、内容D、法律事实10、法律事实分为:(A; D )A.事件B.自然现象C.意识D.行为E.思想三、判断题( × )1、法是靠社会舆论和个人习惯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 √ )2、法是靠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 √ )3、法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才产生的。

( √ )4、法是在国家产生后才产生的。

( × )5、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包括国际法这个特殊的法律部门。

( × )6、在当今社会,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方法。

( √ )7、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 √ )8、一般来讲,法不应溯及既往,不应适用于法律生效前的行为。

( √ )9、狭义的法的适用只能由司法机关来开展,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司法权。

( × )10、非规范性文件是适用法律所产生文件,也是法律的渊源。

第二章宪法(30道)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B )。

A、联邦制国家B、单一制国家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邦联国家2、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D )。

A、总统制B、议会内阁制C、委员会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3、我国的国体是( C )A.民主集中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D )A.一党制B.多党制C.两党制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6、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DA、各级国家行政机关B、各级国家审判机关C、各级国家检察机关D、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 C )A.权利B.义务C.权利和义务D.责任8、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 D )A、选举权B、被选举权C、公民权D、人权9、根据我国宪法之规定,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我国宪法修正案提议的适格主体? ( A )A、1/10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B、全国人大常委会C、 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0、我国公民在选举权方面要求年满( D )。

A、16周岁B、15周岁C、20周岁D、18周岁二、多选题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 AB )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政府C.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人民法院和检察院2、人民代表受( AC )的监督。

A.选民B.选举委员会C.原选举单位D.人民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得损害( ABC )A.国家利益B.社会利益C.集体利益D.其他公民的利益4、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 AB )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A.侵占B.买卖C.出租D.征用5、我国选举法规定,有权提出代表候选人的是( ABC )A.各政党B.各人民团体C.选民10人以上联名D.各级政府6、资本主义的政体有( BC )的监督。

A.君主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联邦制7、宪法规定,受国家保护的有( ABCD )。

A.婚姻B.家庭C.母亲D.儿童8、我国公民选举权利的内容包括(ABCD )A、监督权B、选举权C、被选举权D、罢免权9、下列内容属于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组成部分的是(ABD )A、五分之一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B、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议C、全体到会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D、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10、依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公民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是(ABD )A、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B、年满18周岁C、未曾受过刑事处分D、享有政治权利三、判断题( × )1、公民权中最基本的是政治权利。

( √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

( × )3、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所以,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复合制。

( √ )4、《香港基本法》是我国宪法性的法律文件,其效力范围仅限于特别行政区。

( × )5、张某拖欠他人1万元的债务,债权人起诉至法院。

由于张某是全国人大代表,所以,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非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许可,张某可不接受民事审判。

( √ )6、王某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但依法律规定,王某在监狱服刑期间仍享有选举权。

( × )7、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8、人民法院没有侦查权。

( ×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修改宪法。

( × )1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第三章行政法(30道)一、单选题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B)。

A、行政关系B、行政法律关系C、外部行政关系D、行政管理关系2、以下活动形成的关系哪一项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是( B )A.审计局审计企业财务情况B.人民法院审查工商局处罚决定C.税务局干部上街宣传税法D.财政局取消不合法收费项目3、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人中,必有一方是( D )。

A、公民B、法人C、其他组织D、行政主体4、行政行为的特征有( BCD )。

A、凡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都是行政行为B、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实施行政管理的行为C、行政行为是单方行为而不是双方行为D、行政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5、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 B )。

A、依法行使职权的公务员B、国家行政机关C、被授权的组织D、其他组织6、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国家机关是(B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C、国务院各部委 D.地方人民政府7、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是(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