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4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圆的周长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 》教案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 》教案 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案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今后学习圆的面积、圆的方程等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于图形的周长、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圆的周长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的概念,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圆的周长的相关图片、动画等教学资源。

3.圆的周长的计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2圆的周长人教版(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2圆的周长人教版(1)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 (1)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 2 圆的周长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5单元第2课,主要内容是圆的周长。

我们将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的定义,掌握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且能够应用这个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我准备了一些圆形的教具,如圆形的糖果、圆形的玩具等,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接着,我会向学生讲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我会用实际的圆形教具来展示圆的周长,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3.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出一道例题,让学生一起计算,我会引导学生使用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例题讲解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5. 板书设计:在讲解和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将重要的知识点和计算方法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答案: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课后,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他们进一步巩固知识。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应用圆的周长的知识,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的教具选择和运用,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圆的周长概念的关键。

讲解过程中对圆的周长定义的阐释,以及例题的挑选和解析,是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核心。

再者,板书设计的合理性对学生的复习和记忆有着直接的影响。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和课后反思的深度,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拓展程度。

2014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周长

2014年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圆的周长

15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62页、63页内容 独立完成导学提纲 注意书写 及速度

9分钟
• 组议导学提纲的了解感知部分; • 对议导学提纲的深入学习和迁移运用部分。

9分钟
求下面各 圆的周长。
r=3cm d=6cm

判断。
9分钟
( )
(1)经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2)圆的直径越长,圆周率越大。 ( (3)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 3.14 倍。(
学习例1
这辆自行车后轮 轮胎的半径大约 是33cm。 这辆自行车后轮转一圈, 大约可以走多远?小明家离学 校1km,后轮转480圈够吗? C=2πr 2×3.14×33=207.24(cm) ≈ 2.07(m) 1 km=1000 m 1000÷2.07 ≈483(圈) 答:这辆自行车后轮转一圈,大约可以走2.07m。小明从家到学校, 后轮转480圈不够。
想:后轮转一圈前进的路程 也就是后轮的周长,知道半径求 周长可以想到圆的周长总是半径 的2 π倍。
一张圆桌的直径是0.95米。 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C=π d
3.14×0.95
=2.983
≈2.98(米)
答:这张圆桌的周长大约是2.98米。
独立完成
1. 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π ≈3.14
直径d
我的收获
– 摩天轮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 一周是多少米?
8米
小明的妈妈在自家的墙根 下建了一个花坛(如图)。 你能计算出花坛的周长吗?
(1)今天我学习了圆周长的知识。我知 道圆周率是( 周长 )和( 直径)的比值, 它用字母( π )表示,它是我国古代数学 家( 祖冲之 )发现的。 (2)我还知道圆的周长总是 直径的( π )倍。已知圆的直 径就可以用公式( C=π d )求周 长;已知圆的半径就可以用公式 ( C= 2π r )求周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十章第一节《圆的周长》。

详细内容包括:圆周长的定义,圆周率的含义,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以及相关例题的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周长的定义,理解圆周率的含义,能运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治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周长的定义,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计算公式的运用。

难点: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圆周率的取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模型、直尺、圆规、计算器。

学具:圆模型、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测量身边圆形物体的周长,如硬币、瓶盖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2. 讲解圆周长的定义:圆周长是指圆形图形边缘一周的长度。

3. 探究圆周率的含义: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始终为一个固定的数,这个数就是圆周率π。

4. 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观察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圆周长=π×直径,进一步推导出圆周长=2×π×半径。

5.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车轮的周长、圆桌的周长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圆周长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圆周长的定义2. 圆周率π的含义3. 圆周长计算公式:C=πd,C=2πr4.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各圆的周长(圆的半径或直径已知):a. 半径为5cm的圆b. 直径为12cm的圆(2)解答:a. 15.7cmb. 37.68cm2. 答案:(1)a. 15.7cmb. 37.68cm(2)解答过程见板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圆的面积打下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有一定的解决能力。

但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2.培养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圆的周长公式的记忆与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运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利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4.运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圆的周长公式的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的模型、直尺、绳子等教具。

2.制作PPT,展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实验过程。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让学生初步记忆公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一些圆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

例如:一个直径为10厘米的圆,它的周长是多少?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公式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价值。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周长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的周长》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图形的周长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增强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推理,从而发现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

同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圆的模型、绳子、直尺、圆规等。

2.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的模型和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测量圆的周长?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圆的周长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同时,解释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不同半径的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优秀教学设计(通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优秀教学设计(通用)

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优秀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确立基础与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着眼点不仅仅关注学生有没有理解圆周长的意义。

能不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而是如何来激疑,把学生身边的问题数学化,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使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知识的一些规律和方法,并努力为学生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过程与设计意***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学生通过猜想、尝试、验证、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运用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理解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教学过程:A、创设情境·激疑,提出问题(出示摩托车里程表)(1)师:这里为什么能反映摩托车行的路程呢?(学生思考后师出示有计数器的跳绳作提示)(2)师:你们跳过绳吗?你想到了什么?生答:和车轮滚动的圈数有关。

(3)师:你们知道滚动一圈的长度是什么吗?生答:圆的周长。

(4)师:用硬纸板表示车轮,请你摸摸它的周长(揭示课题)。

(5)用直尺测量圆的周长,你感到方便吗?能不能找到比较简便的方法?B、师生共同提出假设(1)请学生回忆正方形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边长×4)。

(2)师:能不能求圆周长时也找到这样的倍数关系呢?(3)师:测量的圆的什么比较方便呢?生答:半径、直径(4)师:请学生先画几条长短不一的线段作直径画圆(5)师:观察自己画的圆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分小小组讨论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存在倍数关系(6)师:你估计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学生猜想:生1:3倍左右,生2:2倍左右,生3:5倍左右(7)师:你有办法验证吗?学生讨论演示:用绳绕的方法验证(3倍多一点)设计意***:学生对于关联知识的迁移是很有经验的,比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都是转化成已学过的***形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的,求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乘以4,圆的周长和直径或者半径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呢?通过学生画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感到圆的周长和直径可能有一定的倍数关系,在学生的猜想后,通过绳绕的方法加以证明,使学生确信周长和直径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是不是一个固定的数?需要通过比较精确的测量、计算才能证明。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五单元_第03课时_圆的周长(一)(分层作业)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五单元_第03课时_圆的周长(一)(分层作业)

第五单元第3课时圆的周长分层作业【夯实基础】1.一个半圆,它的半径是r,这个半圆的周长是()。

A.πr B.πr+2r C.2πr+2r D.2πr2.从一张长5dm、宽4dm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dm。

A.20B.15.7C.12.56D.6.283.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倍。

A.3.14B.3C.πD.2π4.圆周率“π”是()。

A.有限小数B.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值C.循环小数5.明明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31.4cm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cm。

A.15.7B.5C.10【进阶提升】6.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圆,半径正好是5dm。

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面积是( )。

7.下图有( )条对称轴,如果每个圆的周长是37.68cm,长方形的面积是( )cm2。

8.如图,一只蚂蚁沿着两个半圆的弧从点A爬行到点B,蚂蚁爬行的路程是( )厘米。

9.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 ),一般用字母( )表示。

它是一个( )小数,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是( )。

10.在同一个圆内,直径总是半径的( )倍,周长总是直径的( )倍。

【拓展应用】11.(1)在下图长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半圆,并将半圆以外,长方形以内的部分涂上阴影。

(2)求所画半圆的周长。

12.校园内有一个半圆形的花坛(如图),它的半径是6米。

绕这个花坛走一圈是多少米?13.王伯伯家一扇大门的门框上要装上形状和大小如图所示的装饰木条,需要木条多少米?【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很难完成需要帮助独立完成【拓展应用】【进阶提升】【夯实基础】自我评价评 语等 级参考答案:1.B【详解】2πr÷2+d=πr+2r一个半圆,它的半径是r,这个半圆的周长是πr+2r。

2.C【详解】分析可知,最大圆的直径为4dm。

3.14×4=12.56(dm)所以,这个圆的周长是12.56dm。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圆的认识》中的《圆的周长》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圆周长的意义,掌握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和应用,以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概念,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了解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重点:圆周长的概念,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规、直尺、圆模型、多媒体设备。

学具:圆规、直尺、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车轮、硬币等,思考这些圆形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2)引导学生发现圆形物体的边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即曲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周长。

2. 例题讲解(1)出示教材第80页例1,讲解圆周长的定义。

(2)通过教材第81页例2,引导学生推导圆周长公式:C = πd。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82页第1、2题,巩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出圆周率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1. 圆周长的定义2. 圆周长公式:C = πd3. 圆周率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第83页第3、4题。

(1)计算下列圆的周长:① r = 5cm② d = 12cm(2)已知圆的周长为31.4cm,求这个圆的半径和直径。

2. 答案:(1)① C = 2πr = 2 × 3.14× 5 = 31.4cm② C = πd = 3.14 × 12 = 37.68cm(2)圆的半径为5cm,直径为10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情况,以及圆周率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圆的周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P62-64《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理解圆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2.在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中,主动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及实践能力;3.通过揭示圆周率的意义及介绍古人研究史料,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硬纸板圆片8个、绳子、软尺、直尺、计算器等。

学具准备:学具圆、剪刀、绳子、直尺、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课前互动(5分钟)师:今天来到这个会场,面临这么多的老师,你们紧张吗?生:不紧张师:孩子们真棒!老师发现有少数同学还是有一点紧张,没关系,我们先来放松放松,请大家先来欣赏一段牛人画圆的视频。

(播放视频)师:牛不牛?但有些动作我们可不要轻易模仿哦。

师:视频中的牛人很有创造力,发挥一下我们的创造力,你能用自己的身材画圆吗?看看谁最有创意?(熟悉学生时提早孕伏)抽三四个学生上台表演,轻松氛围。

师:同学们太有想象了!老师也想画一个圆,请一位同学跟老师配合一下(抽小的男生)。

师生面向讲台左面,两手侧平举,作向后转的动作。

(来,两手侧平举,向后——转——)师:看清楚我们画的圆了吗?我们再来一遍,现在看清楚了吗?(课件出示)请同砚们细致观察,我俩谁画的圆大?(老师)为什么老师画的圆大?(因为老师的臂展长)师:我的臂展长,所以我画的圆大。

就做这个动作,有同学能画一个比老师的圆更大的圆吗?(如果没有,就问为什么?如果有,就让其他学生判断,然后师生面对面比较臂展。

注意调动情绪,活跃气氛。

)有同学能画一个比这位同学的圆更小的圆吗?(同上)师:这个游戏有趣吗?大家现在还紧张吗?好,请静息,筹办上课。

上课——一、揭露圆周长的意义1.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一个较大的圆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公式,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和推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探究圆的周长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圆的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从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周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圆的周长: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圆的模型,操作测量工具,探究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3.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

4.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圆的周长公式和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公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探索圆的周长公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圆的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周长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探索圆的周长公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问题解决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绳子、直尺、圆规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的模型,一张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轮胎、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周长。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圆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想办法测量这个圆的周长吗?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测量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以及初步了解了圆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平面图形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圆的周长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圆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3.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以及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

4.练习: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涉及第四章《圆》的第三节《圆的周长》。

详细内容包括:圆的周长的定义、圆周率的含义、如何计算圆的周长以及圆的周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掌握圆周率的含义,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周率的理解和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

教学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模型、圆规、直尺、计算器、多媒体设备。

学具:圆规、直尺、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车轮滚动前进的画面,引导学生思考:车轮滚动一圈,走过的路程是多少?2. 探索圆的周长(15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的周长。

(2)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圆规和直尺测量圆的周长。

3. 圆周率的含义(5分钟)介绍圆周率的概念,以及圆周率的近似值3.14。

4. 例题讲解(10分钟)(1)计算给定直径的圆的周长。

(2)计算给定半径的圆的周长。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2. 圆周率:π≈3.14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直径为10cm的圆的周长。

(2)计算半径为5cm的圆的周长。

答案:(1)C=πd=3.14×10cm=31.4cm(2)C=2πr=2×3.14×5cm=31.4cm2. 课后反思:让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圆周率的理解。

2. 拓展延伸:探讨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关系,以及圆周率的更多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案含教学反思
举例解释:
-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将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联系起来,可能需要借助图形的割补法或动态演示来辅助理解。
-对于π的近似值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体验使用3.14和更多小数位数进行计算的区别,理解精确度的重要性。
-在提高测量精确度方面,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如何固定圆规,如何对齐直尺等,并通过重复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的周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圆的周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课程围绕圆的周长展开,我发现学生们对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掌握得还不错。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章节,内容包括:
1.圆的周长概念:通过直观教具,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就是圆一周的长度。
2.圆周率的含义:介绍圆周率π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3.圆的周长公式:推导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圆的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后续学习圆的面积、环形面积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公式,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认识有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但是,圆的周长公式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圆的周长公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直观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周长公式,并在合作交流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圆形物品,如圆桌、圆饼干等,用于直观展示圆的周长。

2.准备圆的周长公式宣传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

3.准备课堂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圆形物品,如圆桌、圆饼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品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缘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周长。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个圆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尝试回答,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圆的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

接着,教师出示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解释公式中的各个部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圆的周长》说课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圆的周长》说课稿

《圆的周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说明,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

一、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并初步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他们希望能够在活动中自己去研究事物、发现问题,更渴望能在研究活动中解决自己的疑问,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我着重通过开展丰富的探索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在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总结和运用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另外,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和关键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学生以合作实践,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圆周率的含义。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发和学法:(一)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多借助实物演示,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独立探讨知识形成过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2《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其中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π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几何知识,对圆有了基本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时,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自主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同时,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较高的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并能够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的掌握与应用。

2.难点: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的发现和证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周长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实物、直尺、绳子等。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圆形实物,如硬币、圆桌等。

3.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展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实物,如自行车轮、圆桌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周长。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圆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圆的周长概念,讲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

通过实物演示、动画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探究新知
(一)测量圆周长
像这样,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 长。除了上面的方法,还可以怎样求 圆的周长呢?
圆的周长和圆的大小有关系,圆的 大小取决于圆的半径……
二、探究新知
(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找一些圆形的物品, 原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 3倍 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 多一些。 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下表中,看看有什 么发现。 周长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
一、问题引入
圆桌和菜板都有点开裂, 需要在它们的边缘箍上 一圈铁皮。 分别需要多长 的铁皮啊?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同学们,你们有办 法解决吗?
三、小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与 圆的直径的比值关系,即“圆周率”;“圆周 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 数,用字母π表示, π =3.1415926535…… ; 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的近似值,例如 π ≈3.14。 利用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关系, 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 圆周率 ( C = πd )、 圆的直径等于周长除以圆 周率(d=C÷π)等。
温馨提示: 注意题目的类型及特征,选择相应的解题方法。
C=2πr
2×3.14×5 =6.28×5 =31.4(m)
答:周长是31.4 m。
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固练习
温馨提示: 注意题目的类型及特征,选择相应的解题方法。
C=2πr
2×3.14×(12×55) =2×3.14×660 =4144.8(cm) =41.448(m) 答:周长是41.448 m。
物品名称
茶杯盖 光盘 硬币 玩具车车轮
周长
28.3cm
37.85cm
直径
9cm 12cm 2.5cm
直径
的比值
(保留两位小数)
3.14 3.15 3.14
7.85cm
23.5cm
7.5cm
3.13
二、探究新知
(二)探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其实,早就有人研究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发现任意一 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 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 数,π=3.1415926535……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常只取它 的近似值,例如π≈3.14。
四、知识应用
C=2πr
C=πd
C=2πr
2×3.14×3
=6.28×3 =18.84(cm)
3.14×6 =18.84(cm)
2×3.14×5 =6.28×5 =31.4(cm)
四、知识应用
C=πd
d=C÷π
4.71÷3.14 =1.5(m) 答:这个圆桌面的直径是1.5 m。
五、介绍数学史
六、巩固练习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就有: C =πd 或 C=2πr
二、探究新知
(三)学习例1
这辆自行车后轮 轮胎的半径大约 是33cm。
这辆自行车后轮转一圈,大约可以走多远?小明家离学校1km,后轮 转480圈够吗? C=2πr 2×3.14×33 =207.24(cm)≈ 2.07(m) 1 km=1000 m 1000÷2.07 ≈483(圈) 答:这辆自行车后轮转一圈,大约可以走2.07m。小明从家到学校, 后轮转480圈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