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数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并且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对于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数学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例如,可以设置数学角,展示有趣的数学实物或数学问题,吸引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数学课上互相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学习几何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你能发现有多少种正方形吗?”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观察、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方法。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总结起来,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被动的接受者逐渐成为主动的提问者和问题解决者,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不仅能够在数学学科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也能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时更加自信和独立。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一、认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1. 创设情境,激发问题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课堂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成为数学学习的契机。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商店里的一件商品原价是100元,现在打七折,你会花多少钱购买这件商品?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计算打折后的价格,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明白打折的价钱肯定比原价低,思考打几折时能花多少钱。
这样一来,学生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提倡探究,培养思维在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当学生学习了一些概念和定理之后,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方式去探究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最少的线段把一个正方形分成4个全等的小正方形?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问题意识。
3. 鼓励交流,拓展思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
当学生完成一道题目后,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们上台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进行总结。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总结,可以让不同的解题思路交流碰撞,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老师也可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帮助他们进一步培养问题意识。
4. 注重实践,提高应用能力数学是一个与实际密切相关的学科,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习大数的读法时,可以让学生去超市购买一些商品,然后用不同的大数读法来填写购物清单。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大数读法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正处于启蒙阶段,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游戏、动画等形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比如,在教授加减法时,可以用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来引入:小兔子第一天采了 3 个蘑菇,第二天采了 2 个蘑菇,那么小兔子两天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呢?这样的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还可以利用直观的教具,如彩色的小棒、可爱的计数器等,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学的乐趣。
比如,在学习数字的认识时,让学生数一数小棒的数量,通过直观的感受来理解数字的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1、引导观察观察是思考的前提。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比如,出示一幅有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每种动物的数量,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如“猴子比兔子多几只?”“大象和长颈鹿一共有多少只?”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2、鼓励思考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要鼓励他们自己思考。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让学生在思考中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3、培养逻辑思维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
可以通过简单的推理练习,如“小明前面有 3 个人,后面有 2 个人,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理清思路。
三、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维的重要工具。
要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就必须加强他们数学语言的训练。
1、规范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给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
浅谈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和习惯
浅谈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和习惯一、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二、培养学习数学意识的方法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始。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小就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还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还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
在学生接触数学的老师和家长可以让学生多接触数学领域的知识,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 培养学生的学习计划培养学习数学习惯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计划。
学习数学需要有长期的计划和坚持不懈的毅力,老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的习惯。
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老师和家长应该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等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和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一、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内涵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是指小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的策略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问题意识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克服,而学生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高”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板、红领巾等,让小学生对这些物体进行观察,并思考如何画出这些物体的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问题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
2.营造宽松氛围,鼓励大胆质疑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问为什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好奇心,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当小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3.传授提问方法,提高提问质量小学生在提出问题时,往往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知特点,传授一些提问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提问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从数学概念、公式、规律等方面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小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从而提出有深度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提出能力。
4.培养良好习惯,促进持续发展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培养。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因此,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知问题的存在,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个数学题目,要求学生思考并提出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困惑。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发现问题的欲望。
二、培养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因此培养逻辑思维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要求,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道逻辑思维题,要求学生根据描述的条件,判断哪一个选项最符合逻辑推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合理的解题策略。
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不同类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并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解决数学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必经之路。
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间,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查找相关资料、寻找解题思路并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实践数学思维是每个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它不仅涉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包括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策略与实践,并分享几种有效的方法。
1. 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寻找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展示彼此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案,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培养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生通常对抽象概念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帮助他们培养抽象思维。
一个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抽象概念。
例如,在引入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使用实际物体来展示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分类。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3. 培养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推理和证明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给出解决方案的合理性证明,或者要求他们推理出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4. 引导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数学思维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挑战,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得到有效的培养。
5. 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情境化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数学思维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并培养出积极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小学阶段是培养数学意识的关键时期,而数学意识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家长和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问题意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针对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
一、激发兴趣,增强自信激发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第一步。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孩子的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
家长和老师应注重对小学生的基础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巩固和拓展,让孩子对数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并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启发性思维的培养启发性思维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孩子进行数学实验、提出猜想和证明、解决数学问题等,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数学问题往往需要团队协作来解决,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对于培养数学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组织孩子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让他们相互交流、合作共赢,从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注重数学实践和应用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需要结合实际进行,让孩子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
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实践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勇气。
六、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故事,让孩子学会正确看待数学问题,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和信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价值观。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一种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和创造力非常重要。
然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仅仅关注于得出正确答案,而缺乏对问题的探究和分析能力。
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问题意识的定义与重要性。
问题意识是指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觉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创造力。
二、困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原因。
1.过度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更加关注于得出正确答案,而忽视了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
这导致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问题意识的培养。
2.教师过多讲解而少给学生创造性思考的机会。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讲解,而缺乏自主思考和提问的能力。
这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充分的培养。
3.教材和习题设计问题。
一些教材和习题过于简单和机械,缺乏启发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设计。
这使得学生无法培养出问题意识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与方法。
1.设计启发性问题。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疑问。
例如,在学习面积的概念时,可以设计问题。
“一张纸的面积是多少?如何测量?”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问题意识。
2.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多提出问题,不论是关于数学概念的还是解题方法的。
通过积极回答学生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就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
3.课外活动与案例学习。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数学相关的课外活动,如数学竞赛、探究性学习等。
同时,引入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学习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设情境与角色扮演。
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引言: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好数学不仅仅意味着能够熟练地运算和计算,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数学问题。
一、理清问题,分析题意每个数学问题都有其独特的问题背景和要解决的问题,理清问题意义和分析题意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学生在阅读题目时应当注重细节,理解题目所给信息的含义,明确所需求解的内容。
在理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画图、列式、变量等方式降低问题难度,更好地理解问题。
二、寻找规律数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观察一系列数学问题,寻找规律并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常见策略。
学生可以利用数列、图表、图形等方式来寻找规律,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从而更好地解决具体问题。
三、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当尝试不同的方法。
例如,对于一个复杂的计算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列竖式,试错法等方式进行计算;对于一个几何问题,学生可以尝试利用图形的对称性、相似性等特点进行解决。
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分步骤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采用分步骤解决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问题分解为多个相对简单的子问题,逐个解决,最后将子问题的解汇总起来得到最终的解。
分步骤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还能够培养学生整合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应当灵活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相互联系的学科,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学生可以尝试将已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将问题转化为已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六、团队合作解决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不仅仅是靠个体的智慧和能力,团队合作也是很重要的策略之一。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方案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方案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推理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给他们带来了困扰。
本文将提供一些解决小学生数学问题的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数学。
一、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要解决小学生的数学问题,首先需要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学生应该养成每天都进行数学练习的习惯,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思考,逐渐提高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学生还应该学会将数学问题分解成更容易理解的小问题,通过逐步解决小问题来解决整个数学问题。
二、寓教于乐,增加趣味性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造趣味性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可以利用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挑战,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设置学习目标和规划解决数学问题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学生和教师可以共同设定学习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学习内容分为小模块进行学习,逐步攻克难点,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习惯都是不同的,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故事讲解、实物演示、图表绘制等形式来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课后辅导和家庭学习支持除了学校中的学习,家庭学习和课后辅导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监督和引导孩子完成作业,并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六、配备合适的学习工具和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学习工具和教学资源对于解决数学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几何仪器等学习工具来辅助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材、练习册和习题集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扩展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巩固知识,拓展思维。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旺盛,热爱探究,这是自然本能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能利用这种好奇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那么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够慢慢地形成。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供有趣的数学题目或者一个难题,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问题。
二、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成年人相比仍然较为单纯,因此在问题意识的培养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问问题。
不用担心学生的问题会比较幼稚,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并且表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花费更多时间提出问题,甚至引导学生重复细节问题,多次强调某个关键点,从而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深层次的认识。
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可以给出一些实例,通过实例的分析我们能够理清思路,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就能够更好地应对数学问题。
四、扩大学生的思维视野教师应该讲解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杂志、新闻,多了解当下社会和数学的关系,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
总之,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重要的。
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得以发展的。
教师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多问问题,开展问题解决,扩大学生的思维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自己的智力水平。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策略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数学能力的日益重视,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焦点。
为了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培养问题意识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数学问题,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法。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规律,并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三、多角度的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培养他们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多解性,让他们明白数学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和解决思路。
四、鼓励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共同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
通过合作讨论和思维碰撞,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团队合作也能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实践与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和活动,通过实践和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培养问题意识、注重启发式教学、多角度问题解决、鼓励团队合作以及实践与应用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小学生是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问题意识的埋基需要在学校中得到培养。
问题意识是孩子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表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
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旺盛,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在科学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验展示一些有趣的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并提出问题。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讲述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或者作者的用意。
在数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好奇心会被激发出来,问题意识也会得到培养。
二、鼓励学生多思多问,促进交流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思多问,促进交流讨论。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种下一颗“种子”,让学生在课后去发散性思考,然后在下节课上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想法。
在讨论环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会不断得到锻炼和培养。
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究实验和探究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自然科学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问题,形成自己的疑问,从而引发对问题的思考。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选取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调查相关资料,搜集各方意见,最后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实验和探究,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
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一、激发兴趣,培养好奇心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就需要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故事、趣味盎然的数学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从而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只有兴趣和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学生才会对数学问题产生一种渴望解决的强烈愿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尝试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设置“数学发现”环节等方式,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数学走向理性认识数学,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逻辑思维,强化基础训练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逻辑思维的培养和基础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逻辑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来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适合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题目,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体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也可以通过数学推理游戏、数学逻辑谜题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还要加强数学基础训练。
只有打好数学的基本功,才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游刃有余。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训练,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从而为他们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问题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可以通过设计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从而锻炼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数学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如何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提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数学问题,比如测量物体的长度、重量等,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
三、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比如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提出猜想和证明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安排数学问题解决的环境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室布置应该简洁有序,桌椅摆放合理,工具配备齐全。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五、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还需要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一些拓展性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环境,以及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们的数学问题意识,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培养环境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首先需要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多给孩子们创造一些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师和家长可以合作,引导孩子们在日常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比如简单的家庭日常问题、小游戏中的数学问题等。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们,让他们了解问题的本质、方法和思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意愿。
二、设立实际问题
三、引导探究
四、注重实践应用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不仅需要注重理论知识,更需要注重实践应用。
教师和家长可以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在购物时计算价格、在做家务时测量距离、在游戏中设计规则等。
通过实践应用,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他们的数学问题意识。
五、注重培养兴趣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需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对数学问题感兴趣,才能更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还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数学的应用和发展,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问题。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科学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问题意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需要引导他们形成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主动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发学生提问。
例如,在教学中讲解长度单位时,可以提出一个情景问题:“小明从家里走到学校,他一共要走多远?”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提问,使他们产生问题意识。
2. 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可以通过请教学生“你们对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疑问吗?”或者“你们还有什么想问的?”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困惑反思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惑时,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反思和探究。
可以提问学生:“你为什么觉得这个问题难?”或者“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动手实践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中,动手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动手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以下是几种动手实践的方式。
1. 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方式。
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数学迷宫游戏,要求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的数学问题来找到迷宫的出口。
2. 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调研、分析和解决。
浅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浅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那么,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本文将从教师引导、课堂实践和家校合作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师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需要通过一些独特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教师要善于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当学生学习到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两个数字相加得到的结果有什么规律?”,“减法和加法有什么联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师需要倡导学生采用“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给学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
在学习数字排列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发放一些数字木块,要求他们用这些数字木块排列出不同的数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需要思考排列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疑惑,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和讨论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课堂探究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二、课堂实践除了教师引导之外,在课堂实践中,也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和策略。
1.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首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提出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以鼓励和支持的方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和引导。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推理,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融入问题解决的过程除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外,教师还应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例题和案例分析,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让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4.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体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积极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5.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融入问题解决的过程、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作者:胡新猛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19年第10期
摘 ;要:数学问题意识是学生数学创造学习的基础与前提。
数学课堂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问题相互碰撞的重要场所。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数学情景为基础,以数学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引领学生走向深度的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策略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研究、创新可言?”没有问题的思维就是浅层次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并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一种心理活动。
而数学问题意识,是指学生能够发现数学知识中已知条件和目标实现之间所需要解决的矛盾和疑难的一种心理活动。
只有形成数学问题意识,学生才能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实现对数学的深度学习。
一、传授质疑方法,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学贵有疑。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只有学会了质疑,才会发现问题,才能促进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
(一)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现问题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教材内容是数学问题意识产生的重要源泉。
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教材内容,并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从教材中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周长”这一内容时,笔者在课堂导入时,就让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预习时所发现的问题,如圆的周长的概念是什么?圆的周长是如何计算的?所有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是否一样?是否能够准确地记忆圆周率后面的数字?这些问题都是本节课教学中所需要解决的重难点内容,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必然能从教材中发现与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为此,在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每个公式及概念的具体含义、适用条件和范围,在求解题目过程中该如何利用这些概念和公式?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就能慢慢地掌握质疑的方向与方法,并能顺利地从中发现更多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这也是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
(二)引导学生从课堂讲解中发现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路畅通的,当学生的思维出现迟缓或受阻时,这就说明此处是学生构建新知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此时需要及时地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逐渐地促进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形成。
如在教学苏教版“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内容时,笔者给出了下面两道题目:
(1)有一根长为20米的绳子,用剪刀减去它的,请问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
(2)有一根长为20米的绳子,用剪刀减去它的米,请问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
学生在看到题目(1)后很顺畅地借助画线段图,求出了绳子剩下的长度,但当他们看到题目(2)后心中就产生了疑惑,这两道题有什么不一样呢?和米所表达的含义是否一样呢?应该怎么样计算呢?题目(2)是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内容时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在课堂讲解中,利用学生易混淆知识点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不断反思,并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
(三)引导学生从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渠道。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思维具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性,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的过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更加深刻。
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与思考,就会提出以下的几个问题:
(1)量角器上为什么会有两个刻度呢?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呢?(2)为什么量角器可以用来测量角度?(3)如何用量角器正确地测量角度呢?在动手实践环节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测量角度的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二、采用多维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问题意识
有效的问题情境,是营造思维磁场的最佳途径。
让学生深入情境,并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自主发问,从而达到激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目的。
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内容时,笔者设计了如下游戏情境,在课堂开始与学生玩一玩“抢30”的游戏,游戏规则是由教师先说出“1”或“2”后,由学生接着说下一个或两个数,然后再轮到另一个人,如此反复地轮流,如果他们之中有谁先数到了30,那么这个人就能赢得比赛,当然为了公平起见,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先数,但我依然每次都能抢到“30”,此时,学生就產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每次都能赢?是否有什么诀窍呢?可见,学生在游戏情境中,享受游戏带来乐趣的同时,数学问题意识也得到了有效激发,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学习新知识。
(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的教学形式,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学习过程,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存钱和利息》这一内容时,围绕“如何存钱比较合理”这一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查阅资料,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相关概念,然后到附近的银行调查其最新的存款基准利率,并整理成表格。
在课堂上笔者利用学生课前所掌握的知识和内容,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李奶奶将8700元存入银行,且采取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储三年,相比于整存整取的方式,李奶奶这样存钱划算吗?她的存钱利息要少收多少钱呢?
(2)张爷爷计划将自己的退休养老金五万元存入银行,其中三万存成3年定期,两万存成活期,按照你们所搜集的存款基准利率,三年之后他能拿到多少钱的利息?
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本节内容的相关概念,并通过调查研究获取了相关数据信息,这样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解决实际问题,不单单是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切入口,是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中介,也是彰显数学课堂艺术魅力的点金棒。
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问题,并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将平淡的数学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促使学生在问题意识的驱使下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真正改变学生不会提问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