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应用期末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资料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资料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资料第一章网络教育应用概述网络教育概念: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网络和电信通讯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网络教育应用概念:网络教育应用是研究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学科。

(边缘学科,跨学科性)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内容包括学科的本体研究、对网络教育环境下教师与学习者的研究、网络教学与学习过程的研究等等。

网络教育本质属性: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形成学习者和教师在时空上的相对分离。

网络教育的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含义:认知灵活性理论继承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认知灵活性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

学习者在学习复杂的非良构领域知识时,要通过多维的表征的方式才能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才能够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美国心理学家斯皮罗根据知识的复杂性,将知识划分为良构领域的知识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

良构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

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场景时而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

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概念的复杂性;二.实例的不规则性。

认知灵活性理论学习的分类和阶段:斯皮罗等人在对新手和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研究后提出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类。

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习者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这时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良构领域的知识。

高级学习要求学习者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景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因而大量涉及到非良构领域的问题。

网络教育与应用 考试复习提纲

网络教育与应用 考试复习提纲
认知灵活性的含义 认知灵活性理论继承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 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认知灵活性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 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学习者在学习复杂和非 良构领域的知识时,要通过多维表征的方式才能够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才 能够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能够较好地迁移到其他领域 。 首先,对新信息的理解时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信息建构而成的; 其次,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的情况进行建构,而不单 是提取。学习者不是从记忆中提取事先包装好了的“处方”来指导自己的思维 和操作,而是将各种知识源汇在一起,加以适当的整合,以适合当前情景下的 理解和问题解决的需要。
斯皮罗提出了“十字交叉形”学习方法:
a
a、b、c、d 及指向 o 的箭头表示在不同背景
或主题中对知识的理解,o 表示最终的理解。
b
O
c从 o 指向 a、b、c、d 的箭头表示知识可以迁移
到不同的情境中去。椭圆表示不同背景中对
知识的理解互相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d 网络教育应用的实践情况
国家教育网---远程教育技术---三大基础技术系统: 基于视频会议的远程实时授课系统 : 主要由终端设备、传输网络和多点控制单
元等组成,具有实时性好、交互性强的特点,在远程实时授课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 用。 基于卫星/有线电视数字广播的远程教育: 以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中心,以遍布全国 的地方教育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卫星地面站为依托的卫星/有线电视网络为传输 环境,在远程教育中心建立卫星通讯系统的主站,在听课地点建立接收站开展远程
点的说法) (网络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认知灵活理论

《网络技术与教育应用》答案整理

《网络技术与教育应用》答案整理

《网络技术与教育应用》期末考试复习个人整理,仅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P6)2.数据交换方式、数据通信交互方式1.电路交换数据交换 2.2.1数据报2. 存储转发(2.1.报文交换 2.2.分组交换)(P38) 2.2.2虚电路数据通信交互方式:1.单工通信 2.半双工通信3.全双工通信(P25)3.无线传输方式、传输介质:无线传输方式:无线电波,微波,卫星,红外线,蓝牙,激光等(P51)4.网络拓扑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星型结构,树形结构,网状结构(P7) 5.OSI参考模型:(从高到低)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P21)6.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TCP/IP与OSI参考模型的层次对应关系:(P81)7.MAC地址、IP地址:1.MAC地址:每个网卡在出厂时都赋予了一个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物理地址。

这一个物理地址固化在网卡的ROM中,被称为网卡的物理地址或MAC地址。

MAC地址长度为48位,6个字节,常用16进制数表达。

有两种格式表示MAC地址:0000.0c12.3456和00-00-0c-12-34-56。

(P88)2.IP地址:IP地址(IPv4)32位(4个字节)一般格式: 类别 + Netid(网络标识)+ Hostid(主机标识)A类1-126,B类128-191,C类192-223,D类,224-239,E类保留备用。

(P89)8.局域网体系结构、交换式局域网:1.局域网体系结构:1.物理层2.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3.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P138)2.交换式局域网:三种交换方式1.直通式 2.存储转发3.碎片隔离特点:1.与共享以太网兼容 2.支持不同传输速率和工作模式 3.支持多通道同时传输 4.低交换延时 5.支持虚拟网服务(P146)9.ATM: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异步传输模式1.ATM是一种异步传输模式2.A TM以信元为基本单位3.A TM的信元的长度为53个字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期末复习总结(XX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期末复习总结(XXX)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期末复习总结(XXX)一、知识要点1、第一章资源子网的组成部分完成数据处理任务的硬件、软件的集合称为资源子网。

由主机、主机上的各种外设以及主机上的资源和各种终端组成。

网络发展阶段1.主机-远程终端互联主要特征:解决了主机与远程终端互连的问题,实现了远程用户共享有一个主机资源的目标,但是并没有在不同的主机之间共享资源。

2.主机-主机互连主要特征:主机与主机之间实现了互联,终端用户可以共享不同主机上的资源,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3.网络标准化分层次设计网络——网络体系结构出现了SNA、DNA、OSI(七层模型)等4.局域网的兴起局域网——将企业或学校内部的计算机互连成网,彼此共享资源。

微型机功能加强→分布式计算模式(与集中计算模式对等)5.Internet时代Internet起源于ARPAnet,在Internet主干网上连接了各国家和地区的主干网,国家和地区的主干网又连接了企业、黉舍、政府的收集。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通信2.资源共享3.分布式处理4.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收集按地域位置分别按照收集的覆盖范围,可将收集分为局域网、广域网和城域网。

1.局域网:将有限范围内的各种计算机、终端及外部设备连接成网络,彼此高效地共享资源。

如共享文件和打印机。

技术特征:11)覆盖范围有限2)结构简单、简单实现;3)速度快;4)私有性。

2.广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一般在几十公里以上,覆盖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者更大范围。

(与局域网使用的收集技术分歧)3.城域网:城域网是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收集,覆盖范围在几十公里内,用于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企业、机关、学校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实现一个区域内的资源共享。

网络拓扑结构(括号中是有n个节点,计算直连线个数)1总线结构n2环形结构n3星形结构n-14树形结构n-15.网形结构n(n-1)/2网络发展的热点问题,如物联网、云计算等1.物联网定义: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网络教育应用》课程复习资料

《网络教育应用》课程复习资料

《网络教育应用》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开放设计题
二、复习重点
1.网络教育
2.学习环境
3.学习资源
4.网络课件
5.网络课程
6.网络教育资源
7.知识管理
8.多媒体教室
9.视频会议系统
10.随机通达教学
11.网络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12.校园网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应用有哪些? 校园网在教育中的基本应用
13.网络教育的评价与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方法有什么不同。

14.合作学习的主要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15.网络学习环境中有哪些学习活动?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
16.网络学习环境中可用的教学策略有哪几种?
17.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三条基本原则?
18.解释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理论模型。

19.介绍网络教育支持工具--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同步、异步交流工具?
20.说明网络在网络教育中的本质属性?
21.认知灵活性超文本对网络教育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
22.说明情境性原则的涵义、原则依据、原则的落实和支持策略?
23.说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的功能。

24.Internet上的教育资源的服务功能。

25.论述网络教育应用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内容?
26.从技术的特性、它对网络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它未来的发展等三方面介绍
一种网络教育应用的技术基础。

27.从实现方式、工具、主要教学策略、学习支持的方式来论述如何支持学习者
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28.论述目前学者关于网络教育的几种不同的观点及网络在网络教育中的本质
属性,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网络教育的?。

网络教育应用(知识点)

网络教育应用(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网络教育的概念(名词解释)是指计以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2、网络在网络教育中的本质属性(填空或论述论述的话请联系网络课程)教学媒体观学习资源观认知工具观学习环境观3、网络教育的发展(填空)(1)教育自身的内在需求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2)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4、网络教育应用的概念(名词解释)网络教育应用是研究网络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以期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学科。

5、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简答)(1)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的进行自我指导的学习(2)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好的自我监控能力第二章、网络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1、根据知识的复杂性,斯皮罗等人将知识划分为良构领域的知识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

(简答)良构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

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而产生的,即有关概念的应用,良构领域中的同一个概念应用在各个具体知识实例中,其内涵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概念的复杂性。

第二,实例的不规则性2、认知灵活性的含义(填空)认知灵活性,就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

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学习者在学习复杂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时,要通过多维表征的方式才能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才能够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此外通过多维表征所建构的知识,能够较好的迁移到其他领域。

3、学习的分类和阶段(填空)斯皮罗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阶段乔纳森关于知识获得的三个阶段:初级知识学习高级知识学习专家知识学习4、随机通达教学方法遵循哪些原则组织支持建构学习的教学?(简答)随机通达教学运用各种多媒体交互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复杂与结构不良的学习环境,并由此鼓励学习者自己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与建构。

《中小学教师网络应用》课程期末考试题库(全)

《中小学教师网络应用》课程期末考试题库(全)

《中小学教师网络应用》课程期末考试题库(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不是教育类APP?- A. 微信- B. 猿题库- C. 作业帮- D. 淘宝2. 以下哪个不是中小学教师常用的网络教学工具?- A. 腾讯课堂- B. 雨课堂- C. 抖音- D. 学习通3. 在线教育平台的主要特点不包括以下哪项?- A. 互动性- B. 便捷性- C. 娱乐性- D. 个性化4. 下列哪个不是教育信息化2.0的核心理念?- A. 智能化- B. 数据驱动- C. 公平优质- D. 课堂革命5. 以下哪个不是微课的主要特点?- A. 短小精悍- B. 针对性强- C. 趣味性强- D. 字数多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信息化是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 答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2. 教育信息化2.0的核心理念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教育。

- 答案:公平优质、个性化、智能化、数据驱动3. 在线教育平台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 答案:MOOC、SPOC、K124. 微课是以________为主要载体,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短视频。

- 答案:课堂教学、导入、讲解、小结5. 教育类APP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 答案:学习工具、教学工具、作业管理、校园社交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 答案: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2. 请列举五个中小学教师常用的网络教学工具。

- 答案:腾讯课堂、雨课堂、学习通、猿题库、作业帮3. 请简述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总结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总结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总结网络教育应用概述1、网络教育的基本概念(综合性观点);2、网络在网络教育中的本质属性(四观----教学媒体观、学习资源观、认知工具观和学习环境观);3、网络教育学科的形成(换句话说,为什么出现了这么一门学科)基于哪些基础之上?三个基础:社会基础、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4、目前网络教育研究方向----1)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学习效果研究,2)基于网络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探索;5、网络教育应用的理论基础----重点掌握认知灵活性理论,其对知识的划分、含义、学习分类和阶段、关于随机进入式教学的观点。

第2章网络学习环境1、网络学习环境的概念;2、网络学习环境、网络教学系统与网络教育职称平台的关系;3、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的设计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其内涵包括几点?);4、网络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6点----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支持、社会网络和学习评价);模型从三部分来解析(学习者因素、活动层和条件层)其每一点包含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5、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点出发)包含哪几点?(参与性原则、社会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和分布式原则和灵活性原则);6、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过程(可结合模型出发)----前端分析到活动层设计再到条件层设计,最后界面设计与评价和修改到系统开发。

第3章网络教育支撑平台1、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功能组成----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网络学习支持平台和网络教学教务管理平台,分别描述其三个平台在网络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2、同步交流与异步交流的区别,并能分别举出相对应的例子;3、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发展趋势和特点(三个发展,6个特点)。

第4章网络教育资源1、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2、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的人员构成(5类)、一般流程(6个环节);3、网络教育素材资源的开发(5类)、集成(3种方法);4、网络课程的概念,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的关系;5、网络课程的设计流程;6、国内外关于网络教育资源的标准(分别举例);7、关于网络教育资源的发展趋势具有哪些特点(可进化、分布式、社会性和开放性);8、非结构化学习资源的主要表现形式(博客、论坛、Wiki、书签)。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资料00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资料00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知识点1:网络教育应用1、网络教育应用的概念:(1)网络教育应用是研究网络教育现象和规律以及对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过程提供全面指导的一门课程。

(2)它是网络技术、教学论、学习论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涉及到计算机科学、通讯技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诸多的学科领域,体现出了明显的跨学科性。

(3)网络教育应用是从属于教育技术学的,教育技术学又是属于教育学的,从其研究内容看网络教育应用是为了促进教学和学习而对网络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内容包括:(1)网络教育的本体研究包括网络教育应用的学科性质、理论基础、技术基础;(2)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习者的研究关注网络环境下教师和学习者角色的转变;(3)网络教育资源的研究包括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库的建设;(4)网络教育评价主要研究网络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的设计、网络教育质量的认证等。

知识点2:网络教育1、网络教育的概念: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网络和电信通讯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2、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对网络的教育技术学本质的认识的四种观点:教学媒体观、学习资源观、认知工具观和学习环境观,现在比较认可的是学习环境观。

知识点3:基于Web的学习环境的设计1、构成Web学习环境的要素:学习环境的支撑系统和学习环境的策略、方法2、Web学习环境中知识的组织方式网状结构、百科全书式结构和教学性结构。

3、WEB学习环境的设计方法Bob Hoffman(1996) 提出了一个WEB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模型,包括7个步骤1激发学习者动机 2 确定学习目标 3促进学习者唤起和利用以前的知识4提供新的信息5提供指导和反馈 6测试理解 7提供强化和纠正4、Web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的研究讨论: WEB学习环境下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我们认为, WEB学习环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环境,WEB学习环境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自我指导的学习。

(20110627)网络教育应用期末复习指导(文本)

(20110627)网络教育应用期末复习指导(文本)

(2011.06.27)网络教育应用期末复习指导(文本)程罡: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课程的期末复习指导及答疑活动。

各位同学可以随时跟贴提出疑问,我会在本次活动中解答。

如果在活动后提出的问题,我也会在考前回帖解答。

一、期末考试的题型和题量题型分为选择(15分)、判断(5分)、简答(50分,5题)、论述(30分,2题)4种。

题量不大,1个小时左右即可完成。

平时的三次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

形考和期末考试成绩加权平均后超过60分算及格。

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得分,不要求完全与原文符合。

因此同学们在进行复习的时候注意请掌握每掌学习目标中的要点,理解重要观点及其原理,就能很好的完成简答题的作答。

论述题除了要求对教材中的观点作简要回答外,往往还要求同学们根据题目要求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些观点和见解只要有理有据,能和前文的观点形成呼应即可得分。

二、第一章重点回顾1.网络的概念和分类:本课程中的网络不仅指计算机网络,还包括卫星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它们都是在教育领域中广泛使用的网络技术。

目前,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已经成为最主流的网络教育应用的支撑技术。

扩展阅读:三网合一。

所谓“三网合一”或“三网融合”这一概念中的三网指的是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其维度主要是从产业界的行业分类的视角来确定的,和本课程中对网络的分类并不完全相同,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相关链接:/view/21572.htm(百度百科)。

2.卫星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特征:通信卫星作为地球站之间相互通信的中介,一颗同步卫星即可覆盖1/3的地球面积,单位面积的投资成本地,覆盖率高,特别是覆盖到一些边远地区和铺设线路不便的特殊地形区域。

一般来说,卫星网络的下行速度要远高于上行速度(特别是早期的通信卫星),同时其延时相对于地面的网络较高。

因此比较适合异步的、双向交互较少的场合。

3.线电视网络的特征:有线电视网络一般采用同轴电缆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备高带宽的特点。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考试要点总结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考试要点总结

第一章网络教育基础知识一、教育网络的基本类型:教室网、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国际互联网教室网和校园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图:p9和p11二、教育城域网:是把同一地区或同一城市内所有学校、研究机构、本地的教育机构通过网络互联,使教育资源整合、开放,共享,达到整体信息化集成运用的宽带网络。

三、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资源,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四、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用数学化技术传递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五、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大题)1、促进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①信息网络;②信息资源建设是核心;③信息技术和资源的应用;④产业是保障(技术资源的研制、开发);⑤信息化人才的培养;⑥政策、法律法规是标准。

2、改变了资源分配方式与教育形态3、促进教育公平。

平等内涵:①教育起点的公平(入学权利与机会);②教育过程的公平(成绩好坏无差别,学习能力有差别对待);③结果的公平。

原则:①资源配置的平等性(权利、机会);②差异性原则;③补偿原则。

教育中的弱势群体:残障、家庭贫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子民。

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城乡教育的不公平、不同地区的不公平、不同学校之间的不均衡。

根源: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网络教育如何促进教育公平:①时空分离的特点实现了不同层次的教育机会均等;②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③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4、有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第二章网络教育环境的构成一、网络教育环境的特点:资源的丰富性、时空不限性、人际优势互补性二、网络教育资源的分类按资源的形态划分:教育环境资源、教育信息资源、教育人力资源按适用对象划分:学习资源、科研资源、备课资源三、搜索引擎的不足之处:返回大量无用信息搜索引擎的发展方向:智能化第三章网络化教室的应用一、网络化教室的分类:多媒体综合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化微格教室多媒体综合教室:设备:在普通的教室中配备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应的信息管理设备,构成一个设备完善的多媒体播放系统,也被称为集中式的多媒体演示系统。

0107《网络教育应用》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107《网络教育应用》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107《网络教育应用》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一)考试说明:本课程是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该课程的考试题是下面四种题型的组合:(1)缩写英文全称及解释(每题2分,共20分)答题技巧:给出缩写的英文的全称并给以解释。

(2)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答题技巧:准确写出题目中的名词的含义,并加以解释(3)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答题技巧:简要写出答案的要点,不需要展开论述。

(4)问答题(每题18分,共36分)答题技巧:一般来说,最好分几点阐述对某一问题的认识,需要比较详细的展开论述。

说明:本考试指导只适用于学期期末考试使用,包括正考和重修内容。

指导中的章节知识点涵盖考试所有内容,给出的习题为考试类型题,习题答案要点只作为参考,详见课程讲义或笔记。

如在复习中有疑难问题请到课程答疑区提问。

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

美国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目的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2.我国推进信息化教育的三个层次一是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而是组织学校上网,利用网上资源;三是开办远程教育,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不断满足社会终身教育的需要。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主计算机主计算机(Host)简称主机,是计算机网络中承担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是单机系统,也可以是多机系统。

主计算机应具有完成批处理(实时或交互分时)能力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Unix等,并具有相应的接口,例如,连接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的一些接口。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资料

网络教育应用复习资料

教育技术学专业《网络教育应用》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网络教育从网络教育过程和网络教育环境的角度出发,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2、认知灵活性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构建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

3、网格技术指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通信资源、专家资源等的全面共享。

4、学习环境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学习活动的情况与条件。

5、抛锚式教学策略指试图创设有趣、真实的背景以激励学习者对知识进行积极的建构而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6、合作学习策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来互促学习,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策略7、教学设计指为了进行有效地教学而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

8、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或学习系统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包括人类和非人类资源。

9、教学策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对完成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来理解,应该是为了支持和促进有效的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程序和方法。

10、BLOG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11、知识管理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

12、MUD(Multiple User Dungeon/Dimension)是一个通过网络连接,多用户参与、可由用户自主扩展的、主要基于文本的虚拟现实环境。

13、网络课程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总和。

包括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教育应用试题

网络教育应用试题

1.移动教育:移动教育(Mobile Education,国外称之为mLearning或者Mobile learning)是指依托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Internet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中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移动教育的目的是利用移动设备和移动通信网方便地访问Internet上的教育资源。

移动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面向短消息的,另一种是面向连接的(实现实时通信)。

2.虚拟教室:虚拟教室(Virtual Classroom)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允许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可靠的通信系统进入虚拟教室,开始基于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的学习。

(1)虚拟教室系统的组成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虚拟教室,其系统构成分为使用者部件、控制中心和资源库三部分。

(2)虚拟教室的教学活动学生的主要活动:选课、学习、交流等教师的主要活动:备课、授课、组织资源、答疑等3.知识管理: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KM)是将可得到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

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

根据知识的特性,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有积累、共享和交流三个原则。

知识管理工具是实现知识的生成、编码和转移的手段和方法。

4.智能代理:与传统的搜索引擎相比,智能代理不是对整个网络进行索引,而是在接到一个新任务时就出发,去搜索网上资源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智能代理是利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搜索,将具有信息提取功能的Agent派遣到一台至多台服务器,执行分布式计算,试图去发现自然语言与样本网页的模式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将这些与新近发现的网上资源相匹配,最后以一串URLs的形式供用户访问。

7.1 网络教育资源概述(3)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检索的应用智能代理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查询表达式,但用户仍需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

网络教育应用重点

网络教育应用重点

1、关于网络教育的几种不同的观点。

2、网络在网络教育中的本质属性。

3、网络教育、网络教育应用、自足媒体|、认知工具、基于网络的教学、良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非良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认知灵活性、十字交叉形、认知灵活性超文本、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知识管理、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的含义。

4、网络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5、网络教育应用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内容。

6、网络教育应用目前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7、认知灵活性理论及其含义。

8、认知灵活性理论对学习的分类和划分的阶段。

9、认知灵活性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

10、随机通达教学。

11、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方法应遵循什么原则。

10、认知灵活性超文本对网络教育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

11、学习资源包括哪些内容?学习环境包括哪些内容。

13、网络学习环境中有哪些学习活动?各种学习活动的主要特点。

14、从实现方式、工具、主要教学策略、学习支持的方式来论述如何支持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

15、网络学习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每个构成要素有什么功能。

16、网络学习环境中可用的教学策略有哪几种。

17、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18、校园网在教育中的基本应用。

19、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理论模型。

20、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功能组成。

21、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支持平台的功能和应用目标和特点。

22、多元化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

23、基于网络的知识管理的系统构成。

24、网络教育支持工具。

25、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6、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

27、网络课件分为哪些类型。

第一章1.名词解释(1 )网络教育(2 )网络教育应用2 .阐述网络教育应用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参考答案1.名词解释(1)网络教育:从网络教育过程和网络教育环境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计算机与网络教育应用-期末复习参考

计算机与网络教育应用-期末复习参考

计算机与网络教育应用-期末复习参考思考题1. 一个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项目的完成往往需要集合团队的力量,通过项目组成员的分工协作才能完成。

请结合你在项目一中的角色和体验,论述在网络课程设计阶段项目组中各角色应如何协作来提高网络课程的设计水平。

在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项目的完成中,一般有五种角色:课程组组长、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支持服务人员、媒体开发人员。

我们组的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中大概分一下是以下几种角色:组长、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策略设计人员(就是将教学设计人员和学科专家归为一起)、flash开发人员和网络平台开发人员。

在整个过程中,组长负责制定计划和做大的规划,其他三种角色每种角色主要负责一个阶段,其他角色辅助。

在网络课程的设计阶段我们主要做的事情是需求分析、网络课程的六要素设计、网络课程的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和技术路线。

需求分析主要有课程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模式分析和限制条件分析。

这一阶段主要是由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策略设计人员负责,并且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策略设计人员必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他成员讲明自己的观点。

flash开发人员和网络平台开发人员从技术的角度对限制条件提供建议。

接着我们进行的是网络课程的六要素设计。

根据课程目标对教学内容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根据学习者分析和教学内容对教学策略进行确定,根据设计的学习活动确定学习支持系统和学习评价,并且根据学习活动来编写所需要的支持平台和flash的要求。

这一阶段还是主要由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策略设计人员负责,flash开发人员和网络平台开发人员参与讨论和协调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资源的筛选,并且从技术的角度对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提供改进建议,这一阶段让负责技术的人员也参与进来主要是方便后期开发阶段的交流和对平台和flash的要求的信息的传达。

接着是界面设计,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是有网络平台开发人员负责,并且编写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原型。

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策略设计人员根据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对界面的风格、布局等提出建议,flash开发人员在此过程根据六要素和界面的设计来确定flash的大致风格。

北师《网络教育应用》期末在线考试指导25

北师《网络教育应用》期末在线考试指导25

0107《网络教育应用》期末在线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一)考试说明:本课程是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该课程的考试题有以下四种题型:1. 单选题(每题3分,共10题,共计30分)答题技巧:根据题目内容,结合相关知识点,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选项。

2. 多选题(每题4分,共5题,共计20分)答题技巧:根据题目内容,结合相关知识点,选择多个匹配选项。

3. 判断题(每题1分,共15题,共计15分)答题技巧:根据命题内容,结合相关知识点,判断正确与否。

4. 简答题(每题10分,共2题,共计20分)答题技巧:答出讲义与课件中的重要知识点,然后稍加扩展即可。

5. 论述题(每题15分,共1题,共计15分)答题技巧:答题时注意结合相关的知识点,首先找到题目对应的知识点,再阐述自己对其的认识,然后围绕此观点展开论述,一般来说,最好分几个方面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需要比较详细的展开论述。

二、复习重点内容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

美国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目的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2.我国推进信息化教育的三个层次一是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育技术在学校的普及和运用;而是组织学校上网,利用网上资源;三是开办远程教育,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不断满足社会终身教育的需要。

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1)主计算机主计算机(Host)简称主机,是计算机网络中承担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是单机系统,也可以是多机系统。

主计算机应具有完成批处理(实时或交互分时)能力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Unix等,并具有相应的接口,例如,连接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的一些接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教育应用期末考试重点1.网络教育的概念:a.网络教育是一种手段b.网络教育是一种学习方式c.网络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d.网络教育是一种后现代教育e.综合型观点(填空)2.网络教育:是指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通信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名解)3.网络教育的发展的原因:a.教育自身的内在需求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b.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网络基础。

(简答)4.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及学习效果研究;B.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述)5.网络教育是以构建注意学习理论作为其重要指导思想的。

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于网络的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最合适的理论模型。

它的目的是促进复杂或非良构领域的高级知识的获取。

认知灵活性理论使用超文本为知识的多维表征和只是组分的多种互联交叉来重新安排教学序列。

(论述)6.认知灵活性含义:认知灵活性理论继承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的方式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名解)7.随机通达教学:运用各种多媒体交互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复杂与结构不良的学习环境,并由此鼓励学习者自己对知识的积极探索与建构。

(名解)8.随机通达教学方法按以下原则组织支持建构学习的教学:a.教学活动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元表征方式,如多种观点、多种模式、多种方案等,并鼓励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的表征b.教学设计应注意构建由概念与案例交织组成的“十字交叉形”,使用多个案例理解复杂知识,揭示抽象概念在非良构领域中的细微变化,以保证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结合,使知识富于灵活性,能够适应变化的情景。

增强知识的迁移性和覆盖面。

c.教学材料应避免内容过于简单化,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保持知识的真实性与复杂性,使学习者认识到非良构知识的多样性、多种关联性以及对情景的依赖性,而且使学习者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考虑知识的复杂性是非常重要的d.教学应基于情景、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e.作为学习材料的教学内容应该是高度联系的知识整体,而不是孤立的、分割的。

(简答)9.蓝牙技术:是一种将多种家庭与办公室中的数据和语音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联网的技术,在便携计算机、移动电话以及其他的移动设备之间建立起一种小型、经济、短距离的无线链路,将多种设备练成一个微微网,而若干个微微网还可以进一步联接成为分布式网络,使得更多的数据和语音设备能够快捷的连通,实现快速高效的通信,实现数据共享、Internet接入、无线免提、同步资料、影像传递等。

(名解)10.流媒体技术:流媒体是一种可以使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文件能在Internet及Intranet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

传输过程中通过MIME识别流媒体类型。

压缩编码技术是流媒体技术体系中的关键技术。

(名解)11.网络上的资源主要包括:a.人类资源:学习伙伴;有组织的学习小组;非组织性的讨论小组;指导教师;在线专家;网络社团;网友b.非人类资源:基于网络的课程;结构化的学习资料库,包括为支持教学和学习专门设计的共享式背景资料库、优秀教案库、媒体素材库等;基于网络的网络题库,用于各种目的的测验和自测;基于网络的网络图书馆;非结构化资源,主要是各种主题站点;基于网络的学习工具,包括通信、交流工具、信息搜索工具、网页写作工具、表格工具、字典工具等。

(简答)12.基于网络学习环境的学习活动:乔纳森将建构主义分为三类:探索;阐明;反思。

(填空)13.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分为:知识学习,问题解决和策略学习。

(填空)14.支持学习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主要包括:a.基于网络的智能教学系统及可修改课程材料;b.基于网络的资源库系统及资源;c.基于网络的学习评价系统及评价指标,包括基于网络的题库以及基于网络的非测验行评价指标;d.基于网络鹅交流与协作系统,包括同步交流和异步交流系统;e.基于网络的辅助工具系统,包括基于网络的写作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字处理工具、问题表征工具。

(简答)15.支持学习的主要教学策略:抛锚策略;认知学徒策略;十字交叉型策略;建模策略;教练策略;支架、渐隐策论;合作学习策略;小组评价策略;反思策略。

(填空)16.构成网络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a.基于网络的智能教学系统;b.基于网络的题库系统;c.基于网络的学习评价系统;d.基于网络的交流与协作系统;e.基于网络的辅助工具系统。

(简答)17.乔纳森提出的建构主义环境下学习评价的观点:a.评价标准灵活b.以真实任务为标准的评价c.以知识建构的结果为标准d.以知识建构的过程为标准e.背景驱动的评价f.多种形态的评价标准(简单)18.基于网络的教学系统存在的问题:a.系统多以呈现教学材料为主,缺少必要的交互手段;b.系统没有智能性,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习者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难以实现因材施教;c.由于采用超文本的方法组织教学材料,且由学习者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迷航现象,学习者容易偏离学习目标。

(简答)19.基于网络的交流和协作系统主要包括E-mail方式的异步交流系统和BBS方式的同步交流系统。

(填空)20.网络学习环境中的教学策略:(1)抛锚策略: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效果评价(2)认知学徒策略:通过允许学生获取、开发和利用真实领域中的活动工具,来支持学生在某一领域中的学习。

(含义)四要素: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性内容。

(3)十字交叉策略:a.创设情境,构建由问题、观点、实例交织组成的十字交叉形;b.交叉学习;c.学习者建构自己的观点;d.小组评价。

(4)建模策略:(涵义: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对同类问题多个实例的研究,总结出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固定程序和步骤,形成一个问题解决模型。

)a.实例研究;b.阐明原因;c.模型化。

(5)教练策略:涵义: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系统通过诊断适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建议、暗示和反馈。

(6)支架、淡出策略:支架的优点:提供支持;用作工具;扩展学习者的学习范围;支持学习者完成任务而不是仅提供可能性;在学习者需要时有选择的提供帮助。

支架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调整任务的难度与学习者相适应;使用恩智工具重新表征任务,以屏蔽高层知识理解的不足。

(7)合作学习策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习者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来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策略。

(8)小组评价策略:涵义:一种是学习小组对其成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另一种是对小组的整体评价。

(9)反思策略:是学习者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的策略。

(论述)21.网络学习环境设计的原则:主动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和情境性原则。

(填空)22.主动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网络学习环境中各个要素的设计和运作,要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责任感为核心,从而充分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怎样落实主动发行原则:就要促使学习者主动探索、主动自我评价、主动反思。

通过以下支持:抛锚策略;教练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反思策略和小组评价策略(名解)23.社会性原则: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有利于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通过以下支持:合作学习策略和小组评价策略。

(名解)24.情境性原则: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

(名解)25.情境性学习对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的指导:a.网络学习环境中要提供尽量真实的任务情境;b.网络学习环境的设计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多角度探索环境,通过探索,学习者形成了理解而不是被教会了知识;c.情境性原则侧重于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知识迁移,因此,对学习的评价应当是动态的,并且能反应学习者经常遇到的问题。

(简答)26.Duchastel学习环境设计的观点的启示:学习环境的设计可以从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两方面分别进行。

(填空)27.校园网的教学应用:(1)多媒体网络教室:a.多媒体广播和转播的教学功能;b.学习活动监视功能;c.单独对讲功能;d.分组讨论发言功能;e.电子举手功能;f.电子教鞭功能;g.遥控辅导功能;h.发布消息功能;i.文件传输功能;j.远地命令功能;k.虚拟网络教室功能。

(2)多媒体辅助备课系统;(3)考试与作业系统(简答)28.网络教育支持平台有三个功能子系统:网络教学支持系统、网络学习支持系统、网上教学与教务管理系统。

(填空)29.网络教学支持系统:是支持教师网上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包括网络课件制作工具、网络课件点播工具、网络交流工具、网络作业和考试工具等。

(名解)30.网络学习支持系统:是支持学习者网上学习活动的软件系统,包括网上选课工具、网上学习工具、学习过程跟踪与评价工具。

(名解)31.网上教学与教务管理系统:是用于管理网络教育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统计教学数据的软件系统。

包括教师数据管理、学习者数据管理、网络课程管理、教学评价管理等。

(名解)32.网络教育支持平台的功能组成:(1)网络教学支持子系统(2)网络学习支持子系统(3)网络教育管理子系统(填空)33.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包括:网络课程开发工具、网络教学实施环境(填空)34.基于计算机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以网络课程为核心。

(填空)35.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应用特点:a.系统完备性;b.通用性;c.集成性;d.符合教学机制;e.多种教学策略的支持;f.操作相对复杂。

(简答)36.网络教育支持工具:同步、异步交流工具。

(填空)37.网络教育资源:指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质、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力和人力的优化组合,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含非生命的各类实物,还包括具有能动性的有生命的人力资源。

(名解)38.网络教育资源的获取:a.使用搜索引擎;b.基于Agent技术的智能检索;c.基于XML的检索;d.多媒体信息检索(简答)39.网络教育资源的应用:a.电子备课;b.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c.信息服务;d.模拟体验;e.知识存储与共享(简答)40.网络教育资源的评价:(1)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重要性,是提高资源质量的保证;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是维护版权的必要途径。

(2)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基本过程:成立教育资源评审工作小组;设计教育资源评价方案。

(论述:评价某一个网络资源)41.资源数据生产,资源数据管理和资源信息服务在平面上构成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内涵,在横向时间轴上构成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三个关键阶段(填空)42.网络资源建设的意义:a.网络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教育资源的建设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c.教育资源建设时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前提和基础;d.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实施远程教育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