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招知识点-认知灵活性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2.1.1 认知灵活性理论简介认知灵活性理论是由斯皮罗(Spiro)等人提出并倡导的一个理论,在建构主义的各种流派中,认知灵活性理论为基于网络的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最合适的理论模型。
认知灵活性理论继承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即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
其目的是促进复杂或非良构领域的知识的获取。
认知灵活性理论使用超文本为知识的多维表征和知识组分的多种互连交叉来重新安排教学序列。
2.1.2 认知灵活性理论对知识领域的划分认知灵活性理论将知识划分为良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和非良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
所谓良构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
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而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这意味着,良构领域中的同一个概念应用在各个具体实例中,其内涵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具有概念的复杂性和实例的不规则性两个特点。
2.1.3 认知灵活性理论的含义所谓的认知灵活性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
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学习者在学习复杂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时,要通过多维表征的方式才能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才能够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此外,通过多维表征所建构的知识,能够较好地迁移到其他领域。
2.1.4 学习的分类和阶段斯皮罗等人将学习分为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两类;在此基础上将知识的获取分为三个阶段:初级学习阶段、高级学习阶段和专家知识学习阶段。
初级学习是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习者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这时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良构领域的知识。
高级学习要求学习者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景中,这时,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而易见,因而大量涉及到非良构领域的问题。
认知灵活性理论对班主任校本教研的启示
而且各实例都有可 能同时涉及其 他概念 。通过 这种
学 习,学 习者可 以从 多个 角度理 解概念 ,并把 概念 的意义 与具体情境联 系起 来 ,形 成背景性经验 ,从
而使学 习者能针对具体情境需要 ,从记 忆中选 取知
识并重新组装 ,达成对信息的建构 。 有 鉴于 此 ,我们 认 为班 主任 校 本教 研 不应 该 通过 网罗式地组织 各种理论 知识 和技术技能开展学
专业知识结构的缺陷 。
二、 认知灵活性理论视 野下班主任校本
习,而应以 “ 实践性知识 ”为基 础 ,以班主任工作
教研 的定位
一
中存 在的现 实 问题和 急需解 决的 问题 为研究 内容 , 是以班主任为研究主体 , 通过行动研究进行有 目的 、
斯皮 罗等人针对结构不 良知识的 习得 与迁移而提 出
、
班主任专业知识特征
的一种学习理论 。斯皮 罗等人认 为 ,学 习者之 所以
不能将所学知识 灵活地应 用于新 的实际情境 中 ,是
由于 所 教的知 识 都是 经过 简化 处理 了的结构 性知
班主任工作涉及很 多知识领域 ,除掌握 学科专
直 以来 ,班主任主要依靠 E t 常班务管理和教
有计 划、有意识 的实践性 研究活动 。班主任教研应 基于情景 、基于案 例、基 于问题 解决 ,强调学习者 对知识 的建构 ,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 。
育 工作 的经验积 累来提 高 自己班级管理的水平 ,学
校 的班 主任校 本教研基本处于 自发的 、粗放的 、服
业知识外 , 还需有一 定的教 育学 、心理学 、管理学 、
从认知灵活性理论的角度探讨高等教育三层次教学模式
V 12 N . 0.9 o5
长 春师 范学 院学报 ( 文社会 科学版 ) 人
Ju l f ln cu o l n e i { u aie n oi c ne) oma o m ghnN mm i rt H m nts dSc l i cs C U v sy i a aS e
是认知主体对客观世界提供的信息材料 的主观创造 ,是认知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任何一种传 载知 识的符 号系统 也不 是对 客观 世界绝 对真 实 的表征 ,它 只不过 是人 们对 客观世 界的一 种解释或 假设 ,它不 是 问题 的最 终答案 。知 识也 不能 绝对 准确无 误地 概括 世界 的法则 ,提供 对所 有 问题都适 用 的解 决方法 ,而 是 需要 针对具 体问题 的情境 对 原有 知识进 行重 组 、加工 的再 构建 。知识 不可 能 以实 体 的形式 存 在 于个 体 之处 , 尽管通 过语 言符号 赋予 了知 识一定 的外 在形 式 ,但这 并不 意味着 学 习者会 有同样 的理解 。因为这 种理解 只 能 由特定 情境下 个体 学 习者基 于 自身 的 经验背 景而 建 构起 来 。 由上 述 可见 ,知 识 的本 质具 有 主观 性 、相对 性 、
一 一
一
、
1 建构 主义对 知识 和学 习本 质 的认 识 . 建构 主义 (osuti Cntcvm)是在 认知 主义 基础 上发 展起 来 的 ,是认 知 心 理学 派 中 的一个 分 支 ,其 代 表人 r is 物有皮 亚 杰 ( .i e) JPa t、科 恩 伯 格 ( K mb r) g O. e eg 、斯 滕 伯 格 ( JSe e ) R..t r 、卡 茨 ( I t) mb g D. a 、维 果 斯 基 (z ( oo g) V gt y 。 s ( )建构 主义 对知识 本质 的认 识 1 建构 主义也 承认事 物 的客观 性 ,然而是 独立 于人 的意识 而存 在 的。知识 不是 对客观 事物 的准确 表征 ,而
如何提升幼儿的认知灵活性
如何提升幼儿的认知灵活性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提升幼儿的认知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认知灵活性是指幼儿面对新事物、新问题时,能够灵活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和解决。
本文将介绍几种方法,帮助幼儿提升认知灵活性。
二、理解基本概念在提升幼儿认知灵活性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基本概念。
认知灵活性是指幼儿的思维活动在面对新问题或新任务时,能够迅速调整、变换和运用已有认知策略的能力。
它包括了几个重要方面: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灵活性。
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提升幼儿认知灵活性的重要环节。
逻辑思维训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 游戏式学习:设计一些逻辑思维游戏,如拼图、迷宫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逻辑思维的规则和技巧。
2. 题目练习:提供一系列的逻辑问题,让幼儿进行解答。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帮助幼儿锻炼逻辑思维的能力。
3. 反思讨论:每天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或问题进行反思和讨论,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促进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是认知灵活性的核心。
帮助幼儿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 探索性学习:为幼儿提供一些开放性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并引导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2. 多元化的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包括绘本、早教卡片、科学实验等,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思维。
3. 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的学习模式,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认知灵活性。
五、培养创造力创造力是幼儿认知灵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几种方式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1. 创意活动:组织一些创意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 观察与表达:帮助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用语言或绘画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并促进他们进行思考和创造。
3. 问题扩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寻找更多的解决方式和可能性,并鼓励他们尝试创新的方法。
难点学习的理论依据——认知灵活性理论
难点学习的理论依据——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能有效地用于原理和规则的学习。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斯皮罗等人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将问题划分为结构良好领域和结构不良领域两类;把学习分为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两种。
在人类实践的过程中,常常遇两大类问题。
有一类是结构良好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s)的问题。
该类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答案都是确定的,直接套用计算法则或公式就可以了。
另一类是结构不良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s)的问题。
该类问题常常没有可以直接套用计算法则或公式,不能简单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在面对问题时,需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分析。
结构不良领域有以下两个特点:(1)概念的复杂性:在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中,都包含着许多应用广泛的概念(知识点)的相互作用;(2)实例间的差异性:在同类的各个具体实例中,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有很大差异。
结构不良领域是普遍存在的,现实生活里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是结构不良领域。
而且在两个领域里,只要将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都有大量的结构不良的特征。
因而,我们不可能指望将已有知识简单提取出来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只能根据具体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建构用于指导问题解决的图式。
这里所谓的原有知识,往往不是某个单一概念原理,而是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
这里所谓的建构指的是,提取或运用这些概念原理和经验背景,都是要动脑筋的。
斯皮罗根据前面问题分类的观点,对于学习进行了分类解释。
按照学习达到的深度和水平的不同,他们把学习分为两种: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
初级学习是指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现出来(如记忆背书、填空,一般难度的练习题等),这里所涉及的主要是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
而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不同,它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联系,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在这个过程中,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现出来,因而大量涉及到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
认知灵活性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
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对于学生而言,所谓认知灵活性,就是指学习者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以便在情景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能够做出适宜的反应。
这个定义的含义是,学习者在学习复杂和非良构领域的知识时,要通过多维表征的方式才能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才能够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此外,通过多维表征所建构的知识,能够较好地迁移到其他领域[1]。
认知灵活性是执行功能的主要成分。
执行功能就是指在完成复杂的认知任务时,对各种认知过程进行协调,以保证认知系统以灵活、优化的方式实行特定目标的一般性控制机制;它的本质就是对其它认知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而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产生协调有序的、具有目的性的行为[2]。
灵活性原理
灵活性原理灵活性原理是指在面对不同情况和环境时,能够迅速做出调整和变化的能力。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学习中,灵活性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在现代社会,变化是常态,唯有具备灵活性,才能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应对各种挑战。
首先,灵活性原理在个人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时常发生,而我们需要灵活地应对这些事件。
比如,当计划改变时,我们需要迅速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以适应新的情况。
只有具备灵活性,才能在这些变化中保持镇定和果断,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此外,灵活性也体现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
在与他人交往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对方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这种灵活性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建立更加融洽的关系。
其次,灵活性原理在工作学习中同样至关重要。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我们迅速做出反应和调整。
只有具备灵活性,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同时,灵活性也意味着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
在学习中,灵活性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以适应不同的学科和知识领域。
只有具备灵活性,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的变化和挑战,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总之,灵活性原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它在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具备灵活性,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变化和挑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灵活性,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和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更好的成就。
认知灵活性理论
5、认知学徒制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指知识经验较少的学习者在专家的 指导下参与某种真实的情境性活动,学生 在实际活动之中逐步更多地洞悉专家所使 用的知识和问题解决策略。
6、探究性学习 (inquiry learning)
•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各种探究性学习活动的
4.自上而下(Top-Down)的教学设计
• 建构主义者批判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教学设 计,认为它是使教学过程过于简单化的根 源,主张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模式,即首 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同时提供用于更好 地理解和现完成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 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支架式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关于概念框架 的观点,它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 作为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利用概念框架作为 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该教学设计主张,为了更 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学应围绕和 结合当前的学习主题,为学生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而不是具体的学习内容,框架中的概念可以启动 并引导学生对问题作进一步的理解。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在活动过 程中,比学习者更成熟的社会成员可以为学习者 提供学习的脚手架。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 少外部支持,拆除脚手架,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 动。
3.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设计 • 教学应使学习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 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为目标。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创设与真实 任务类似的问题情境,呈现真实性任务、案 例或问题给学生(即“抛锚”)。
认知灵活性理论
难点学习的理论依据——认知灵活性理论
难点学习的理论依据——认知灵活性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 ,能有效地用于原理和规则的学习。
认知灵活性理论是斯皮罗等人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将问题划分为结构良好领域和结构不良领域两类;把学习分为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两种。
在人类实践的过程中,常常遇两大类问题。
有一类是结构良好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s)的问题。
该类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答案都是确定的,直接套用计算法则或公式就可以了。
另一类是结构不良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s)的问题。
该类问题常常没有可以直接套用计算法则或公式,不能简单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在面对问题时,需要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分析。
结构不良领域有以下两个特点:(1)概念的复杂性:在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中,都包含着许多应用广泛的概念(知识点)的相互作用;(2)实例间的差异性:在同类的各个具体实例中,所涉及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的模式有很大差异。
结构不良领域是普遍存在的,现实生活里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是结构不良领域。
而且在两个领域里,只要将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都有大量的结构不良的特征。
因而,我们不可能指望将已有知识简单提取出来去解决实际问题,而只能根据具体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建构用于指导问题解决的图式。
这里所谓的原有知识,往往不是某个单一概念原理,而是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
这里所谓的建构指的是,提取或运用这些概念原理和经验背景,都是要动脑筋的。
斯皮罗根据前面问题分类的观点,对于学习进行了分类解释。
按照学习达到的深度和水平的不同,他们把学习分为两种: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
初级学习是指学习中的低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现出来(如记忆背书、填空,一般难度的练习题等),这里所涉及的主要是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
而高级学习与初级学习不同,它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联系,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在这个过程中,概念的复杂性以及实例间的差异性都显现出来,因而大量涉及到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
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
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我们需要具备一种灵活的认知能力,即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
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是指个体在面对挑战和变化时,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情境和任务。
本文将探讨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灵活性。
一、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的重要性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在当今社会和工作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几个理由:1. 应对变化: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
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的波动以及社会的转型都给我们带来了各种不确定性和挑战。
只有具备了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因此更有可能成功。
2. 解决问题: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问题和困难。
这些问题可能是思维定势、不完整信息或复杂的情境所导致。
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使我们能够以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3. 适应多样性:现代社会充满了多样性,包括文化背景、观念、价值观等方面的多样性。
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想法,有效地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合作和沟通。
二、提高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的方法1. 开放心态: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是提高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的前提。
我们应该放下自己的成见和固定观念,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并愿意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
2. 学习新知识:持续学习是提高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的关键。
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我们能够不断扩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范围,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情境和任务。
3. 探索新领域:尝试进入不熟悉的领域,接触新的事物和经历,对我们的自我调整认知的灵活性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主动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经验,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未知的挑战。
4. 开展跨学科合作: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合作,可以促进我们的思维的跳跃和创新。
情境认知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分布认知理论活动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分布认知理论活动理论情境认知理论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它试图纠正刺激反应和符号学说的失误。
情境认知理论试图纠正认知的符号运算方法的失误,特别是完全依靠于规则与信息描述的认知,仅仅关注有意识的推理和思考的认知,忽视了文化和物理背景的认知。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断向前发展。
参与实践促进了学习和理解。
必须抛弃概念是独立实体这个想法,而应该把它看作工具,只有通过应用才能被完全理解意义和身份都是在互动中建构的。
这些意义和身份的建构受到所在的更广泛的情境脉络的极大影响。
以莱夫等人为代表的情境认知的社会学视野,强调了“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合法边缘性参与”与“实践共同体”等要素。
认为情景学习是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边缘性”意味着置身于由某个共同体定义的参与领域中多元化的、多样性的、或多或少地投入和包含于其中的存在方式,关系到在社会世界中的定位。
合法的边缘性暗示着权力关系的社会结构。
边缘性是一个授权的位置,合法的边缘性本身就是拥权和失权的源头。
莱夫等强调,实践共同体中并没有标明为“边缘”的地方,也没有单一的核心中中心,与“边缘性参与”相对的是“充分参与”而不是“中心参与”。
充分参与的目的是能公正地对待在共同体成员各种不同形式中的关系的多样性,它将重点放在部分参与没有涉及到的东西。
边缘性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其最明显的反义词是“不相关性”或“非相关性”。
新手的部分参与并不意味着脱离兴趣的实践,这也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实践共同体是情景学习理论的重要概念。
共同体并不意味着要同时存在,一个明确定义可以确认的小组或存在明显的社会界限。
“它意味着对一个活动系统的参与,其中参与者共享着理解,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他们生活扣意味着什么,对共同体的意味是什么”。
2022黑龙江教招知识点-认知灵活性理论
2022黑龙江教招知识点-认知灵活性理论_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学习者必须对知识有深层的理解,只具有一些字面的理解,只记住一些零碎的概念名词,是远远不够的。
斯皮罗等提出了认知灵活性理论,重点解释了如何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
(一)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认知灵活性理论关注复杂的、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的本质。
根据知识及其应用的复杂多变程度,斯皮罗等把知识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
它们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如求解正方形的面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套用相应的概念、规则或公式。
结构不良领域知识是将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产生的知识,即关于知识被应用的知识。
(二)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根据以上观点,斯皮罗等人对学习进行了解释。
他们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
初级或入门性知识获得是对结构良好领域知识的学习,只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和反馈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与事实,在测验中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如背诵、填空、做简单的练习题等。
高级知识获得是对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各种情境下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把握概念的复杂性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最终能够广泛而灵活地将知识应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
(三)随机通达教学斯皮罗等人(1991)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原则。
在阐明这一教学原则时,他们运用了这样一个类比: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场合、带着不同的目的重游某一处风景时,我们会对这处风景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认识。
同理,对同一内容,学习者要在不同的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中、带着不同的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次交叉反复的学习,以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促进迁移。
这种反复绝非为了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因为每一次的学习情境中存在着互不重合的方面,可使学习者对概念获得新的理解。
教案的适应性与灵活性
教案的适应性与灵活性教案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作用。
教案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是评价一个教案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从教案的定义、适应性和灵活性的概念、评价教案适应性与灵活性的要素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教案的定义教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于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的文本记录。
它是一份教师为了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而编写的一套教学计划,能够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为教学过程提供指导和支持。
二、适应性与灵活性的概念1. 适应性教案的适应性是指教案的设计是否与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相匹配,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需求。
适应性较强的教案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确保教学内容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发展需要。
2. 灵活性教案的灵活性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变化。
灵活性较高的教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实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评价教案适应性与灵活性的要素1.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匹配一个适应性较好的教案应该能够和课程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匹配。
教学内容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教学目标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发展需求。
2. 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教案是否具有灵活性,与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灵活的教案能够提供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 学生参与度和互动性适应性较好的教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互动性。
教案中应该包含一些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合作学习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
4. 评价和反馈的及时性灵活性较高的教案需要能够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做出相应的调整。
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进程,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认知灵活性理论的学习观
认知灵活性理论的学习观斯皮罗等人提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试图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解释建构性学习的过程,以揭示学习者在实际情境中灵活应用知识的心理机制,以便发展出一套教学设计的原则来培养学习者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认知灵活性理论的学习观1.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斯皮罗等人提出认知灵活性理论是以他们对知识领域的划分为基础的。
根据知识的复杂性,斯皮罗等人将知识划分为结构良好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
所谓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
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则是将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
这意味着,将结构良好领域中的同一个概念应用在各个具体实例的过程中,其内涵将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概念的复杂性。
知识应用的每个实例同时涉及许多概念,如多种图示、角度和组织原则等,每个概念都有其自身的复杂性,而且这些概念存在相互作用。
(2)实例的不规则性。
每个实例所涉及概念的数量、地位、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模式各不相同。
结构不良领域是普遍存在的。
在所有领域中,只要将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去,都有大量的结构不良的特征。
因此,我们不可能靠将已有的知识简单提取出来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只能根据具体情境,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建构用于指导问题解决的图式。
而且,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往往不是以某个概念、原理为基础,而是要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来实现。
认知灵活性理论正是针对复杂和结构不良领域中学习的本质问题提出来的。
认知灵活性理论继承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它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以自己的方式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与极端建构主义相比,它采取的是较为折中的观点。
认知灵活性——给家长的小建议
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是指调整认知加工策略,以便适应新的和无法预测的环境的能力。
认知灵活性好的人,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考虑问题,不为定势左右,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反,则表现为固着、死板,对新的环境和问题束手无策。
认知灵活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选择性能够意识到生活事件和行为的原因存在多种解释;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应对困难;可控性是个体能够意识到困难情景是可控的,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自我效能感相关。
思维的灵活性是孩子智商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是智慧的“滑翔板”。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认知灵活性呢?下面是分别针对幼儿和青少年的成功之法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基本原则:认知灵活性来源于执行功能的研究,执行功能是指个体为了完成复杂认知任务过程中协调不同的认知阶段,其目的是确保认知系统用灵活和优化的方式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一般性的控制机制;其根本就是对别的认知加工过程进行调控,其根本目的在于产生协调、统一、有序和目的性的行为(周小林,。
认知灵活性是执行功能的三个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工作记忆和抑制性控制是其余两个成分,认知灵活性, 源于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是执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能够意识到不同解决途径的存在, 并以灵活的方式适应新情境, 实现特定目标的能力。
认知灵活性,是指运用知识解决具体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认知的灵活变通性、对情境的适应性及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认知灵活性是成功地将所学运用于日常的或专业的实践之中,是一种“学以致用”的心理品质或“实用性的智慧”。
认知“失灵”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概念、规则、原理等)时,没有结合多种案例或复杂的情境,理解该知识丰富、复杂的含义,并获得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因此,他们的认知能力缺少灵活变通性,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失灵”了。
认知灵活性与工作记忆、阅读理解、数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认知灵活性水平高的大学生科技文阅读成绩显著高于低认知灵活性水平组。
发展趋势(额叶发育关键期)儿童—青少年—成年晚期:倒U型。
儿童自闭症的认知灵活性和自主学习技巧
儿童自闭症的认知灵活性和自主学习技巧自闭症是一种儿童早期发展障碍,表现为社交交往困难、语言和沟通障碍,重复行为以及刻板、狭隘的兴趣。
在儿童自闭症的教育和干预中,认知灵活性和自主学习技巧是关键要素,以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提高生活技能。
本文将探讨儿童自闭症的认知灵活性以及如何通过自主学习技巧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一、儿童自闭症的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是指个体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任务进行灵活的思维切换和适应能力。
自闭症儿童常常表现出刻板、固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缺乏对新情境和变化的适应能力。
因此,提高儿童自闭症的认知灵活性至关重要。
为了增强儿童自闭症的认知灵活性,以下方法可以帮助他们:1. 游戏和互动:使用有趣的游戏和互动活动,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并适应新的任务和情境。
例如,可以玩“模仿游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或者进行“角色扮演”来模拟日常生活情境。
2. 创造性思维培养:鼓励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练习,包括提供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及鼓励他们寻找新的角度和想法。
这可以通过绘画、手工艺、音乐等创意活动来实现。
3. 情境转换技巧:帮助儿童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情境,例如,从熟悉的地方转移到陌生的地方,或者从一种活动切换到另一种活动。
渐进式的情境转换可以帮助他们逐渐增强认知灵活性。
二、自主学习技巧对儿童自闭症的影响自主学习技巧是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管理学习任务的能力。
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技巧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成效。
以下是促进儿童自闭症发展自主学习技巧的方法:1. 定制学习计划:根据儿童自闭症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这可以包括适当的学习目标、时间安排和学习资源,以及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指导。
2. 使用视觉辅助工具:自闭症儿童通常对视觉刺激更敏感,因此,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例如,可以使用图片、图表、地图等辅助工具来呈现信息,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学习任务。
通过木制幼教类玩具培养幼儿的认知灵活性
通过木制幼教类玩具培养幼儿的认知灵活性木制幼教类玩具是一种既经典又实用的教具,它们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认知灵活性。
认知灵活性指的是幼儿在处理信息和问题时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通过与木制幼教类玩具的互动,幼儿可以发展出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适应性,为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认知灵活性的定义、木制幼教类玩具的特点和针对认知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木制幼教类玩具如何培养幼儿的认知灵活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认知灵活性的定义。
认知灵活性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中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它包括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适应性等多个方面。
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通过与木制幼教类玩具的互动,可以培养他们的认知灵活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其次,木制幼教类玩具具有多个特点,这些特点使其成为培养幼儿认知灵活性的理想工具。
首先,木制幼教类玩具具有自然、环保的特点,没有任何有害物质,能够保障幼儿的健康。
其次,木制幼教类玩具具有丰富多样的形状、纹理和颜色,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观察和感知能力的发展。
再次,木制幼教类玩具的材质坚固,不易损坏,因此可以长时间使用。
最后,木制幼教类玩具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自由拼搭和构建,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利用木制幼教类玩具培养幼儿的认知灵活性,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首先,引导幼儿进行主动探索和发现。
给幼儿提供一些基本的木制幼教类玩具,然后鼓励他们自由组合和拼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幼儿可以利用木制幼教类玩具搭建不同的场景,扮演各种角色,并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再次,进行小组合作活动。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制定游戏规则、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最后,利用木制幼教类玩具进行故事讲解。
故事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可以使用木制幼教类玩具为故事情节搭建场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
认知灵活性和数学学习困难的关系
认知灵活性和数学学习困难的关系1. 引言1.1 介绍认知灵活性和数学学习困难的定义认知灵活性和数学学习困难是两个不同但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认知灵活性指的是一个人在面对新的情境、问题或挑战时能够灵活变通、快速适应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策略和行为方式的能力。
而数学学习困难则是指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时出现的困难或障碍,表现为理解概念困难、计算困难、记忆困难等。
认知灵活性和数学学习困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一方面,认知灵活性的不足可能会导致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从而影响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
数学学习困难本身也可能影响学生的认知灵活性,使他们在其他领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受到限制。
研究认知灵活性和数学学习困难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可以为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习成果。
【2000字】1.2 探讨认知灵活性与数学学习困难之间的可能关系认知灵活性和数学学习困难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
认知灵活性是指个体在面对新情境或任务时,能够迅速调整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数学学习困难则是指个体在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时遇到困难或障碍。
现代社会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认知灵活性和数学学习困难之间的可能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在探讨认知灵活性与数学学习困难之间的可能关系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认知灵活性对数学学习的影响以及数学学习困难对认知灵活性的影响。
一方面,认知灵活性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有利于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学习困难可能影响个体的认知灵活性,导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障碍和困难。
通过深入研究认知灵活性与数学学习困难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培养其认知灵活性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究认知灵活性和数学学习困难之间的可能关系,为今后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认知灵活性和数学学习困难的关系
认知灵活性和数学学习困难的关系
认知灵活性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能够灵活地应用多种思维策略,快速地转换思维方向,从而更好地适应不同的问题和情境。
在学习数学时,认知灵活性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认知灵活性与数学学习困难的关系。
数学学习困难是许多学生面临的问题,这种困难可能涉及到数学概念、运算技巧、计算准确性等等方面。
研究表明,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数学困难并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上的问题,更是一种认知上的问题。
他们可能无法运用多种思维策略来解决数学问题,难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
这就涉及到了认知灵活性的问题。
认知灵活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
如果学生能够快速地转换思维方向,理解问题的不同维度,就可以更容易地解决数学难题。
相反,如果学生的认知灵活性较差,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不同的情境而产生学习障碍。
对于他们而言,往往只有当遇到熟悉的问题时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然而,认知灵活性并不是唯一影响数学学习的因素。
除认知灵活性外,数学学习还存在着许多其他问题,如数学焦虑、记忆问题等等。
因此,对于那些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而言,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而不是仅仅关注认知灵活性这一方面。
总之,认知灵活性对于数学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生如果能够灵活地运用多种思维策略来解决问题,就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学习情境,提高数学学习成绩。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灵活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和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招知识点-认知灵活性理论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
教招知识点-认知灵活性理论
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为了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学习者必须对知识有深层的理解,只具有一些字面的理解,只记住一些零碎的概念名词,是远远不够的。
斯皮罗等提出了认知灵活性理论,重点解释了如何通过理解的深化促进知识的灵活迁移应用。
(一)结构良好领域知识与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认知灵活性理论关注复杂的、结构不良领域的学习的本质。
根据知识及其应用的复杂多变程度,斯皮罗等把知识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
它们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如求解正方形的面积,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套用相应的概念、规则或公式。
结构不良领域知识是将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产生的知识,即关于知识被应用的知识。
(二)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
根据以上观点,斯皮罗等人对学习进行了解释。
他们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初级知识获得与高级知识获得。
初级或入门性知识获得是对结构良好领域知识的学习,只要求学生通过练习和反馈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与事实,在测验中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生出来,如背诵、填空、做简单的练习题等。
高级知识获得是对结构不良领域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各种情
境下通过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把握概念的复杂性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最终能够广泛而灵活地将知识应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
(三)随机通达教学
斯皮罗等人(1991)提出了随机通达教学原则。
在阐明这一教学原则时,他们运用了这样一个类比: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场合、带着不同的目的重游某一处风景时,我们会对这处风景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认识。
同理,对同一内容,学习者要在不同的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中、带着不同的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次交叉反复的学习,以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并促进迁移。
这种反复绝非为了巩固知识技能而进行的简单重复,因为每一次的学习情境中存在着互不重合的方面,可使学习者对概念获得新的理解。
在这种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形成对概念的多角度理解,并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形成背景性经验,为今后的灵活迁移做准备。
【例题】学习的认知灵活性理论代表人物斯皮罗对学习进行了解释,认为学习可分为初级知识获得和高级知识获得两种形式。
乔纳森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专门知识的获得,从而将学生知识的获得分为三阶段。
其中学生在初级知识获得阶段涉及的学习内容主要是( )。
A.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
B.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
C.结构复杂领域的知识
D.结构简单领域的知识
【答案】B。
以斯皮罗等人的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为基础,乔纳
森提出了知识获得的三阶段理论:初级学习、高级学习和专家知识的学习。
在初级知识的获得阶段,学习者往往还缺少可以直接迁移的关于某领域的知识,这时的理解大多依靠简单的字面编码。
在教学中,此阶段所涉及的主要是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其中包括大量的通过练习和反馈而熟练掌握知识的活动过程。
B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