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15篇)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案精选篇1一、同学总体状况:高三12-25班是我校文科班,三个班共810人,其中12-15班为史生班,16-21班为史政班,22-25班为史地班。

本届相当一部分同学历史基础学问不扎实,学习层次参差不齐,对历史的学习方法还不能比较好地把握,二卷答题不规范,历史基础学问很不扎实,理解运用力量较差,与高考的要求和学校的要求还有肯定的差距。

在对同学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一轮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二、定好基调,做好方案: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踏实、精确、稳步”。

踏实:依纲据本梳理课本学问,穿插小专题。

延长和加深要适度,照看全体同学,注意夯实基础,扎扎实实,讲得实在,练到实处,达到实效。

基础学问、基本技能要求把握讲到位、练到位。

训练中突出重点,讲究效果。

除了重点内容要训练外,要求重点抓好基础题和中档题的训练,狠抓错题过关,提倡“小题大做”。

在基础学问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总结规律,不断提高。

我们要求同学自己在复习过程中总结提高,让同学通过自己的总结,探究解题规律,把老师的教学思路内化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精确:就是要瞄准考纲,精确定位,把准难度,讲练精确。

稳步:稳步推动,稳中取胜。

不单纯追求进度,以学问是否把握到位为基本依归。

三、教学任务:1、进行第一轮复习把握单元基础学问,巩固学问点,强化学问体系。

2、加强综合训练,讲练结合,全面提高同学的解题力量及思维力量。

四、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1、仔细学习新课标和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2、开展重点章节、重点内容、难点内容的教学争论,轮番主备。

3、统一教学进度。

4、统一考试的要求与范围,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共同总结考试中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5、准时学习新高考的相关理论和最新信息与要求,做到教学目明确,有的放矢,提高实效。

6、集备要求:第一轮复定下的基本基调是:“踏实、精确、稳步”。

高中历史教学优质课件一轮复习之纲要上第01课

高中历史教学优质课件一轮复习之纲要上第01课

高中历史教学优质课件一轮复习之纲要上第01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历史教材《纲要》上册第01课《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夏、商、西周的兴起与灭亡,春秋战国的分裂与变革,以及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夏、商、西周的历史更迭,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理解秦朝统一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夏、商、西周的历史更迭,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历史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夏、商、西周的兴起与灭亡:详细讲解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分析其历史原因。

(2)春秋战国的分裂与变革: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事件,如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等,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

(3)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讲述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朝2.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夏、商、西周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

(2)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革及其历史意义。

历史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学案

历史人教版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学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考试说明】学测说明: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考说明: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特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社会影响。

【知识体系】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1)历史原因: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2)元朝教训:明太祖鉴于元朝丞相权势过重,认为丞相的使用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3)现实原因:明太祖废元朝,在地方设,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

(4)导火线:“胡惟庸案”成为废除宰相制度的导火线。

2.经过:年,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和,以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秦以来的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1.形成原因:帮助皇帝。

2.形成过程:(1)明太祖设立,作为侍从顾问;(2)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此出现。

(3)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内阁性质、地位: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三、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清朝初年,仿照明朝制度,设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定夺,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亲政后,将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和三足鼎立,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

2.目的:(1)根本目的:加强。

(2)直接目的:办理军务。

3.时间:年间。

4.职权:跪受笔录,按皇帝旨意拟写成诏书,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执行。

(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

(2)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手中,空前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欢迎参加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历史复习的重要性、复 习方法、复习技巧以及学科知识的复习。请留意每个环节的重点和实用技巧。
历史复习的重点
1 把握重点
了解历史复习涉及的重点知识,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内容,。
2 制定计划
建立复习计划和时间表,有序进行复习,确保全面而高效的复习过程。
资源利用
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如互联 网、教师、同学等,获取丰 富的信息和帮助,拓宽复习 视野。
学科知识的复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等。
复习方法
1
多样运用
2
灵活使用不同复习方法,如阅读、写作、
解题、讨论等,提高复习效果和兴趣。
3
选取资料
选择适合自己理解和复习的资料,如教 材、课堂笔记、参考书籍等。
设定目标
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明确知识 点和技能的提升需求。
复习技巧
记忆技巧
运用记忆法和技巧,如联想、 编曲、故事化等,提高记忆效 率和准确性。
拓展与巩固
掌握有效的拓展和巩固技巧, 如练习题、总结归纳、查找资 料等,提升记忆的持久性和应 用能力。
思维导图与笔记
使用思维导图和笔记整理知识, 帮助理清脉络、加深印象,便 于复习和回顾。
复习时的注意事项
专注与环境
选择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集中注意力,避免干扰,提 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合理休息
合理控制学习时间,制定休 息计划,充分放松身心,避 免疲劳影响记忆和理解。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分析历史事件发生时期的经济状况, 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等 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社会状况
分析历史事件发生时期的社会状况, 包括人口、民族、阶级、政治制度等 方面的变化和特点。
历史事件过程描述
起因
分析历史事件的起因,包括直接 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
经过
详细描述历史事件的发生经过,包 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梳理时间线索
历史材料往往涉及多个时间节点 和事件,需要梳理时间线索,把
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理解背景知识
在阅读历史材料前,要了解相关 背景知识,包括时代背景、社会 环境、政治经济状况等,有助于
理解材料内容。
解析历史材料方法分享
提取关键信息
从历史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包括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等,有助于理解材料的主旨。
调整计划
03
在复习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确保复习进度
和质量。
选择合适复习资料推荐
教材为主
以高中历史教材为主,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历史事件和人物 等。
教辅资料
选择一些与教材配套的教辅资料,如练习册、习题集等,加强练 习和提高解题能力。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专业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等,获取更多的 历史知识和学习资源。
历史事件分析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经 过、影响等,例如鸦片战 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历史人物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等,例如对毛泽东的评价 等。
03
历史事件分析与评价
历史事件背景分析
时代背景
经济状况
分析历史事件发生时期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了解历 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教案
频。
图书馆资源
学校或公共图书馆收藏的历史类 书籍、期刊等,可供深入学习和
研究。
专家讲座或研讨会
参加历史学科的专家讲座或研讨 会,获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
教学经验。
06
复习评价与反馈
复习评价方法
课堂表现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和理解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作业的准确率、书写规范、答题思 路等,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应用能力。
按照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 ,梳理各个时期的重要事 件、人物和思想,形成清 晰的知识框架。
重点突破
针对高频考点和难点,进 行重点讲解和练习,提高 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练习巩固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加深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 记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 力。
复习策略
制定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 学进度,制定合理的复习 计划,确保复习进度和质 量。
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梳理教材中 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突出重点难点
根据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确定复习的 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制定复习计划表
将复习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安排,制 定详细的复习计划表。
复习安排
01
合理分配时间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复习内 容,合理分配每天的复习时间 ,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提升解题能力
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 力,使其能够熟练应对各种历
史考试和练习。
03
培养历史思维
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
析能力。
复习要求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 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确保复习进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时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时

2.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1)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 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 (2)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 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3)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采取
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5.行省的设置 秦
汉:
(1)行政区 划的演变 唐: 宋:
图c
图d
(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
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如图c)
(4)元代:地方推行行省制,属于中央派出机构;长官由皇帝任免, 管理辖区内军政事务;不可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如图d)
3.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特点与影响 (1)特点:①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 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 盾始终存在。 ②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
对比分析
1.三公九卿制与三省六部制
(1)三公九卿制确立于秦,盛行于汉,丞相协助皇帝处理
全国政事,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2)三省六部制确立于隋,三省长官均为丞相,相权一分
为三,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成熟。
2.区别三省六部制、美国三权分立体制 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都体现了分权思想, 唐朝分权目的在于皇帝集权;
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 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君主专制政体 (1)创立:秦始皇确立了“皇帝”制度。 皇帝独裁 (3)弊端: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的政治决 策。 (4)趋势: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

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

高中历史新课标一轮复习一、复目标本次复的目标是熟悉和掌握高中历史新课标内容,为高考做准备。

主要内容包括:- 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世界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二、复方法为了达到复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复:1. 阅读教材:- 仔细阅读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重点关注每个章节的核心内容和要点。

- 做好笔记,将重要的概念、事件和人物整理出来,以便后续的温故知新。

2. 制定复计划:- 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制定合理的复计划。

- 将复内容分为不同的模块,每天集中复一个模块,确保全面掌握。

3. 刷题练:- 寻找历年高考历史试题,进行刷题练。

- 通过做题,了解题型和考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4. 考点回顾:- 针对高考可能涉及的重点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

- 多做一些相关的题,加深对考点的理解和记忆。

5. 形成思维导图:- 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逻辑联系清晰地展示出来。

- 通过思维导图,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复建议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复,以下建议供参考:1. 学会分类整理:将知识点按照主题或时间顺序进行分类整理,增强记忆效果。

2. 多做综合性试题:综合性试题能够帮助你将知识点联系起来,提高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能力。

3. 重点突破:根据历年高考分析,确定重点考点,并进行有重点的复和练。

4. 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自己的复进度和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每天的研究时间,保证每个模块都能得到充分的复。

5. 多参加讨论:与同学或老师进行研究讨论,相互交流与分享,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 多做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提前适应考试环境,考察复效果,及时调整复计划。

四、复注意事项在进行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注意专注力:保持专注,避免分心和浪费时间。

2. 多角度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理解知识点的本质和背后的原理。

3. 反复温:对重点内容进行反复温,加深记忆和理解。

高中历史-2017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课时)-“百校联赛”一等奖

高中历史-2017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课时)-“百校联赛”一等奖

2017届高三第一轮复习《辛亥革命》教学设计(1课时)上杭第四中学历史组袁正敏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明国的历史意义。

”课标明确了我们应该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兴起和发展历程、结局及原因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华近代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资产阶级革命派对中国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的探索,有益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教材主要展现了辛亥革命的兴起、发展和结局以及其历史意义,给我们展现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画卷。

我们在学习本课时,要注意梳理辛亥革命的发展脉络,同时关注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革命精神和实践活动。

这些内容在教材中都有所体现,也可以适当补充材料。

学情分析革命发展基本史实,脉络清晰。

关键是学生对辛亥革命发展历程中的重大理论成果及相应采取的措施、伟大历史功绩的分析认识需要下一番功夫。

老师要创设问题、引导分析。

教学建议1、教法:本课教学中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放开手脚,大胆创设问题让学生阅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2、学法:在教师创设问题情景下,积极思考、探究、讨论并能形成一定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辛亥革命背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兴中会、同盟会的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中华民国成了,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

2、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辛亥革命烈士为争取民主、自由而牺牲的精神、孙中山愈挫愈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倍加珍惜。

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促进社会进步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重点分析: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脉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2)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把握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

(3)熟悉世界史的基本框架,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梳理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中国古代史(1)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争霸。

(3)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4)汉朝的繁荣与民族融合。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6)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7)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8)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9)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

(3)甲午中日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辛亥革命。

(6)五四运动。

(7)抗日战争。

(8)解放战争。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建设。

3.世界史(1)古希腊罗马文明。

(2)中世纪欧洲。

(3)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4)近现代西方文明。

(5)近现代东方文明。

(6)两次世界大战。

(7)冷战时期。

(8)全球化时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以讲解为主,系统地传授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练习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讲解中国古代史(1)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

高中高三第一学期历史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高中高三第一学期历史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高中高三第一学期历史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高三第一学期历史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复习历史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解题能力。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运用能力。

3.让学生了解历史与当代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轮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1.中国古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2.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3.世界史的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历史事件三、教学方法1.讲解复习重点和难点知识2.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如PPT、音视频等)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4.分组讨论和小组竞赛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四、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复习知识点1.对复习范围进行梳理,制定复习计划2.每周安排专题复习课程,分主题进行教学,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史的内容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演示,解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4.导学案和课后练习辅助教学,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第二阶段:知识运用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开展小组竞赛,以题海战术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和运用2.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文献分析和历史事件模拟演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后含义3.开展历史思维导图和论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写作能力4.通过讲解历史案例和实际情境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与当代的联系,并夯实历史文化素养第三阶段:测评与反馈1.每个专题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2.安排历史模拟考试,让学生感受真实考试环境,提高应试能力3.根据学生的答卷情况和问题反馈,以及与学生的面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五、教学资源1.教材和教辅资料2.PPT、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具3.历史文献和案例六、教学评价1.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习进步为评价主要标准2.通过课堂参与情况、小组竞赛成绩、讨论表现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3.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

《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1讲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

二、内容 1.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 .前期:开始于公元前 年 (1)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政治 (2)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 经济 (3)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军事 2.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后期:开始于公元前 年 (1)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 经济 (2)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政治 (3)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 习俗: 塞私门之请” 移风易俗。 习俗
(3)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县制的建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 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建立县制 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 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 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 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 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
2.军事上强兵之法 . (1)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 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 将兵法 (2)保甲法: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兵农合一。 保甲法: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兵农合一。 保甲法 (3)保马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 保马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 保马法 (4)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 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 军器监 3.政治上取士之法 . (1)科举改革:以经义策论取士。 科举改革:以经义策论取士。 科举改革 (2)改革学校制度:改组太学,撰注教材。 改革学校制度:改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 2.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习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习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学习篇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一些同学的现状:“昨天我都记住了,不过今天忘了!!”“上课时我都听得懂,怎么做作业考试时又不会了”“为什么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成绩还是上不去”要解决的问题:文综考试突出考查的“基础”。

一是什么是“基础”?二是高三历史第一轮习,如何有效落实“基础”?一、什么是“基础”?“基础”包括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历史知识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也就是常说的“双基”。

1、什么是历史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制度和历史现象;既有规律性的认识,也有具体史实,是史论结合的。

组成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和事。

高考面前无重点与非重点之分,考的就是重点。

中学历史基础知识的要点,在《考试大纲》里有明确规定。

2、什么是基本能力?《考试大纲》中有明确规定。

二、第一轮复习如何落实“基础”?第一,确立合理复习目标。

所谓确立合理的第一轮复习目标,就是第一轮复习对“双基”应该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和状态?历史基础知识中的大小知识点、重要历史知识的理解、基本的历史线索等等,都应该烂熟于心,胸有成竹,以便于第二、三轮的综合复习,为后面的复习打下非常好的基础。

”具体来说,如果用的考试成绩来说,平时历史单科考试至少70分,才算合格。

当然,能经常维持在80分以上,那自然是优秀的了。

如果没有达到优秀成绩,也不用害怕,因为还有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

即使是70分,对的一般本科上线是达标的。

过高的要求,面临的压力过大,学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第二,严格按《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和所要求具备的能力进行复习,不要节外生枝。

复习备考时,千万不要陷入盲目之中,不分主次地进行知识扫荡。

为了保证“学什么考什么”的命题原则的完全落实,这几年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实际上少于高中《历史教学大纲》。

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凡标有★号的阅读内容和《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没有列出的内容,复习中应坚决删除不复习,不要人为地加重学习负担。

2024年高三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五篇)

2024年高三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五篇)

2024年高三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遵循我国教育部门颁布的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精准掌握高考形势、教学现状和学生学情,制定针对性的备考策略,努力确保我校历史学科在____年高考中取得卓越成绩。

二、具体工作安排(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计划1. 总体时间:____年____月-____年____月。

2. 加强复习计划性。

第一,全面考虑高三复习进度、任务及考试要求。

第二,制定周计划、月计划和一轮复习计划等不同类型的计划。

第三,经过充分讨论后制定计划,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第四,各类计划可视情况在教室内公示,实现师生共享。

3. 复习形式探讨:第一步为“复习旧课”,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提问进行。

第二步为“重点知识点拨”,教师选定关键内容,通过提问深化学生理解。

第三步为“知能拓展提高”,通过资料试题的优化处理完成。

复习过程中,要分阶段对“知识概括梳理”进行检查和督促。

4.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科学的管理策略。

第一,加强对尖子生和边缘生的课内辅导。

第二,对尖子生和边缘生进行数字化和文本化的跟踪记录。

第三,加强对“三生”(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的人文关怀。

5. 学习方法指导:第一,加强对选择题类型、特点及解题技巧的指导。

第二,加强对主观题解题程序、书写规范及技巧的指导。

(二)备课组活动情况1. 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备考效益。

第一,加强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确保备课活动定时、定点、有计划地进行。

第二,优化备课方式,实现由备教案向备学案的转变,由备教学内容、备知识梳理向备教学实施的转变。

第三,优化备课内容,关注考情、学情、材情等三方面情况,以及原生态知识、衍生态知识、动态知识等三态知识,关注尖子生、边缘生、学困生等三类学生。

2. 公开课的开展:第一,本学期教研组公开课安排在____月的第二周进行,具体人员安排待定。

第二,组内公开课在9-____期间完成。

3. 考试试题的命制,每次需确定命题人员、命题范围及命题难度。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是了解过去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重要工具。

在高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复习对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高中历史复习教案,帮助教师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并达到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目标。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复习历史知识,帮助学生回顾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学习历史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前置知识回顾:回顾学生已经学过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和问答等方式进行。

2. 重点知识强化:选择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强化复习。

可以采用知识填空、选择题、解答题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思考。

3. 历史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历史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释其中的历史事件、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 课外阅读推荐:给学生推荐一些历史相关的优秀读物,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培养学生的历史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提问或展示一幅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兴趣。

2. 前置知识回顾:教师通过问答、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梳理学生的思维导图,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重点知识强化:教师选择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强化学习。

可以使用教科书、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 历史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历史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其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阐述观点,并进行有益的讨论。

5. 课外阅读推荐:教师向学生推荐一些与历史相关的优秀读物,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重要观点。

教师鼓励学生阅读,可以组织书评或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共享阅读的乐趣并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衡中学案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衡中学案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衡中学案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衡中学案虽然我们不能像其他学科一样为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而做出准备,但是学习历史也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过去,从而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

为此,本文讨论了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衡中学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概念。

一、准备阶段1. 了解基本概念:首先,学生要理解历史学习的基本概念,如先秦、秦汉到清朝,以及衡中校本课程《历史》的章节内容。

2. 熟悉历史资料:其次,学生要熟悉和了解历史学习的资料来源,如《山海经》《史记》《春秋》等中国传统历史文献,以及《历史》这门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籍等。

二、学习阶段1. 正确地阅读历史文献:学生应仔细阅读历史文献,了解历史事件的起因以及当时令人耳目一新的考古发现,特别是在认识历史中如何看待不同的历史年代和历史社会的不同文化现象方面。

2. 掌握历史知识:同时关注历史知识的学习,熟悉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势、文化精神、科学传播等;学习会让自己更好地理解历史。

3. 思考历史问题:考虑历史问题,深入地了解为什么会发生某一历史事件,思考不同历史事件间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变化的规律,从而使学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三、考试阶段1. 熟悉考试形式:学生要搞清楚考试的形式,比如是什么样的选择题,填空题,是否有简答题等。

2. 查看参考书:再查看一些参考书,熟悉这种考试形式下历史学习可能用到的文献和历史知识,同时还可以通过老师或朋友的指导,熟悉考试时可能遇到的考点和重要问题。

3. 复习要点:最后,根据历史要点,复习历史知识,梳理自己的思路,全面梳理历史知识,根据衡中校本《历史》课程的视频学习这门课程的知识要点。

本文讨论了高中一轮复习历史衡中学案. 要想充分备考,学生应该从准备阶段先了解基本概念,熟悉历史资料,然后到学习阶段正确地阅读历史文献,掌握历史知识,思考历史问题,最后进入考试阶段,熟悉考试形式,查看参考书,复习要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概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学计划
目标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高三学生复历史科目,达到如下目标:
- 全面回顾高中历史的重点知识点;
- 帮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 让学生掌握复的策略与方法,提高研究效率;
- 准备学生应对高考历史科目考试。

教学计划
第一周
1. 了解高考历史科目考试内容、命题规律;
2. 复中国古代史,包括各个朝代的兴衰史、政治制度、文化艺术、思想学术等方面的知识点;
3. 练历史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配对题等。

第二周
1. 复中国近现代史,包括晚清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
会主义革命及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 研究历史名人及其思想,如孙中山、、等;
3. 练历史考试题型。

第三周
1. 复世界史,包括世界历史的发展、主要文明古国的历史、世
界两次大战及其后果、冷战与全球化等;
2. 研究历史名人及其思想,如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华盛顿、拿破仑、甘地等;
3. 练历史考试题型。

第四周
1. 总结复方法和技巧;
2. 多练历年历史考试真题;
3. 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复中的难点和问题。

教学时长和安排
本教学计划共四周,每周五天,每天六个小时,共计120个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
- 上午9:00 - 12:00,授课;
- 下午1:30 - 4:30,练、讨论、答疑。

总结
本教学计划主要针对高中历史科目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并帮助学生掌握了复习方法和技巧,提高了答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和复习,取得好成绩。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范文10篇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范文10篇

高中历史复习教案范文10篇高中历史复习教案篇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

本课的内容为综合考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提供了思维素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整体把握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

从而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新课标理念。

教学目标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和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分析《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危害,使学生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在落实目标1、2、的过程中,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本课重点:《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本课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二、说教法探究性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让学生静下心来自主学习,对教材内容进行仔细梳理,找出自己的不足,作为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供依据。

教师通过给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教他们学会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反复整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从而避免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滑行”,达到查缺补漏、深化提高的学习目标。

三、说学法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刚开始高中学习不久,初高中的过渡尚在进行,学习习惯、思维方式还有待养成。

主要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当堂反馈。

简述历史思维的三时态特征,并将学生分为三组让学生分组在课本中找出与各时态相对应的观点提出本课的总问题:为什么同一事件不同的时间人们的看法会有如此差异?分别以“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为例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由共时态思维向即时态思维转化,完成教学目标板书设计: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英法美提出修约要求及实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1高考历史的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时间是学好历史的必要保证。

要提高历史学科的复习效率,首先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时间宜安排在就寝前的一小时(这段时间是一天中大脑的四次记忆高潮之一);而且应在50分钟的时间内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三本教材的复习时间进行合理再分配。

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

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

因此无序或周期很长的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

一般来说,在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

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针对历史考试的趋势复习的时候要注意:1.必须全面复习。

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

由于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2.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提炼分析,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如《二十世纪中国大博览》、《老照片》等在平时进行观赏,既可增加历史文字信息的吸收,又可对人物、历史事件、地图、口号等有直观的感受,又能调养身心,与考试两不误。

5.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

要减少这种感觉,平时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打破教材编写的框架,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进行历史的第一轮复习。

这段时间的复习,可以打破教材编写的框架,对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

将整个历史的知识通过另外一条线索穿起来,这么做还可以让原本因为编写的体例而不得不分散在各本教材的知识重新整合在一起,而且有利于我们看到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的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先后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起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

专题复习以6~10个专题为宜,专题必须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社会共识等相关知识,如国家兴衰、与民生有关的话题、民族关系、人类文明的转型、不同时期全球化的影响等。

上面说的梳理工作并不会占据很多的时间,所以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多做真题和讲评,首先是做全国卷,其次做其它省(市)的真题。

这些题没有必要全做,按照我们上面说的顺序重要性递减,实现科学应考,力争考出好成绩。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一.复习目标通过第一轮复习,对基础年级新授课查漏补缺,逐渐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学科知识树,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线索;砸实基础,依据考纲中每章每节的考点分布,一点一滴的积累,狠抓课本的读熟读透能力,让基础知识成为学生的得分法宝,为第二轮的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忌好高骛远,以基础知识为主;忌死记硬背,重在思维、能力的提高;忌答非所问,做到解题详略得当,结论完整;忌题海无边,要以一当十;忌胸中无目标,计划要周密,时间要合理;忌猜题押宝,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为根本。

三.复习原则: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突破双基。

1、要求学生在这一轮复习中进一步吃透教材,让学生树立“教材是的复习资料”的观点,平时的复习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对教材中的基本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历史线索理解掌握,要扫清知识死角,把书本念厚。

2、选择有针对性地习题进行基本能力培养。

使学生学会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四.具体措施第一、团结协作,发挥集体智慧。

搞好集体备课,对基础知识的讲解、练习的处理进行统一,确定好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全面做好课堂上的充分准备,发挥出集体的优势。

钻研《大纲》和《考纲》,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对抽象知识理解的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高考历史史科《考试说明》(《考纲》)是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依据。

研究用好3年来的试卷和10年考纲,揣摩历年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价值等,明确复习目标,提高解题能力。

在新考纲出来之前,可参照10年考纲确定复习重点,提高时效,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制定出复习计划和抽出固定的时间复习1、指导学生每天要有固定的复习时间,以每天不少于50分钟为佳,太多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复习,太少又没效果。

2、强化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记忆方法,就是将白天复习过的内容在大脑里像放电影一样过一遍,主要是将当天复习过的大小标题及彼此间的关系回忆出来,这样既能巩固主干知识,又不至于因精力过于集中而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

也可以利用公用自习在白纸上简单整理出来,同时教师加强对目标生的督查,争取学习任务一天一清。

第三,认真落实目标教学,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1、解决好目标设置问题,要以学生为本设置目标,目标一定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收获、积累和提高,要直指学生的学习结果。

目标用词要清晰、简单、明了、切中要害,为此,我们通过教学研讨,形成统一的教学案模式:目标提出要有恰当的动词;知识结构清晰、精练;高考真题有导向性;每节课解决1-2个重点问题;习题巩固针对性强。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看学生基础知识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学生获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坚持“三鼓励、三不许”的教学基本要求,即“鼓励学生多说,多上讲台,培养主动意识,使学生开口敢说;鼓励学生多写多思,使学生养成动手、思考的习惯;鼓励学生不迷信资料、课本和名师,使学生养成探索创新的能力。

调动学生读、记、听、写、练的每一根神经。

第四,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做好答题指导。

1、讲课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特别是贴近高考的典型试题,如材料型的问答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探索高考备考的新思路。

高考与新课程密切相关,要潜心研究高考新特点,制定应对策略。

要站在新的视角研究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应考”,并将三者有机结合。

要构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学科体系,完善知识树、知识网络、学科框架、知识图表等知识体系。

2、在复习一个单元后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学会阅读是根本性的措施,教师在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指导阅读技能方面要作到四个明确:时间、内容、方法和问题。

第五,落实优势扩大化,认真推进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耐心指导,通过优势扩大化,使学生充满信心,使学生的才能得以发挥,积极落实“一天一”辅导活动,坚持每天给学生一道题,一个知识点,一个哲理,明言,让他们在鼓励中不断进步。

加大对目标生的辅导工作,尤其是目标生中历史弱科生的帮扶作为重中之重。

第六、精讲知识重点,以能力培养带动知识的复习巩固。

串讲课要有新意、避免简单重复。

注意多种方法的应用,贯穿启发式教学。

精选例题,在例题处理中引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回扣,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应用。

同时做好总结,既避免机械重复,又注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产生背景、事实、过程,从多角度全方位加以理解。

第七、精编练习,及时讲评,指导规律总结测试题不用成题,以一套为主,进行删减,同时注意前边复习过内容的考查,加强测试内容的针对性,避免学生复习了前边的忘了后边的。

对试卷要全批全改,做好错题统计,并可适当进行面批,使讲评更具有针对性。

搞好讲评做好总结。

讲评上做好题目的变化、类化、深化、和优化,避免就题讲题,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一题多解方法灵活。

对于优秀试题(设问巧、题型新、考查角度新、题目难易适中)要精讲,做好与常规题目的比较,与常见模型相联系,让学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同时也要注意陈题翻新,善于一题多变,变中求新,新中求异,异中求同;强化学法指导和审题能力地培养,防止死记硬背,克服机械模仿,杜绝经验行事;引导学生要善于类比分析,归纳总结。

第八、抓好学习常规的检查,一丝不苟的搞落实学生错题本的整理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知识点的落实情况,课下课上的默写情况都要一一检查,使学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上稳步提高。

总之,历史相对其它几科,虽然不易拿高分,但不是不能拿高分。

一旦拿了高分马上就会与别人拉开很大的分数档次。

因此,在高三阶段我们要把历史作为提高成绩的突破口之一,争取拿高分。

高中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3一、历史高考的备考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基本能力目标\要求Ⅰ Ⅱ Ⅲ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

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

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

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相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

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

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