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1. 引言形势与政策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政治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形势和政策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然而,当前形势与政策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对国家形势和政策的真实认知和深入理解。
本文将围绕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 问题分析2.1 内容单一形势与政策课目前主要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中央决策部署、国家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
虽然这些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国家形势和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过于单一的内容设置导致了学生对其他重要领域的认知不足,比如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
缺乏多样化的内容设置使得学生无法全面了解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
2.2 缺乏实践教学形势与政策课目前大多采用传统讲授模式,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这导致学生对国家形势和政策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3 缺乏互动与讨论形势与政策课中往往缺乏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只起到被动接受的角色,无法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单向传授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改进措施3.1 多样化内容设置为了解决内容单一的问题,形势与政策课可以增加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授国家政策时,可以结合相关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在讲述国家形势时,可以引入社会发展背景等。
通过多样化内容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
3.2 引入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形势与政策课可以引入实践教学环节。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国家形势和政策对实际工作的影响。
可以设计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3 提倡互动与讨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势与政策课应提倡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形势与政策试题及参考答案
2、简述当前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两岸关系的展望及对策。
答:2008年以来,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深刻变化,国民党在“立委”和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相继取得压倒性胜利,“台独”政权被终结,“法理台独”的现实威胁大大降低,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势在必行。
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几个因素:(1)台湾政局的发展岛内政局历来是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直接因素;(2)两岸经济融合能否刺激台湾经济快速走出困局;(3)台湾“主体意识”的发展趋势;(4)美国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态度;两岸关系发展的对策军事科学院台海研究中心主任白光炜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两岸关系将从热络的大发展进入到一个相对摩擦多一些、雷区多一些的状态,这是向正常交往的自然过渡。
这一历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其发展必然是曲折中前进、螺旋式上升。
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秘书长郑剑说:“两岸关系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影响两岸关系顺利前进的各类问题和障碍也有所暴露,各种思想观念出现新的交锋,统一与反统一矛盾上升,‘台独’与反‘台独’斗争犹存,岛内各类政治势力内部围绕两岸关系发展方向、路线、策略的争论、角力也如火如荼。
”两岸关系发展的对策(1)坚持“九二共识”原则;(2)建立互信,搁置争议(3)建立制度性协商机制(4)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3、2009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09年下半年经济开始回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各项经济数据持续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稳定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态势良好。
(1)政府主导型投资虽然可以在弥补短期需求不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良药,政府无法替代市场成为经济增长的保障。
(2)居民住房贷款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更大规模的资金随之流入房地产市场。
(3)银行系统的存款余额大幅增长。
股票市场的净流入和信贷资金的流入数据较大。
形势与社会政策报告
形势与社会政策报告
1. 简介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的形势和社会政策,提供对当前局势的观察和建议。
报告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形势、社会问题、政府政策和未来发展方向。
2. 经济形势
当前的经济形势表现出一定的稳定。
经济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对外贸易和投资也有所增长。
然而,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加大等。
3.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当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议题。
其中,教育不平等、环境污染和医疗资源不足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这些问题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
4. 政府政策
为解决现有的社会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社会政策。
这些政
策包括加大教育投入、环境保护政策和医疗改革等。
然而,政策的
实施和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评估。
5. 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应对当前的挑战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未来发展方向
的建议:
- 加强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教育公平性。
- 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 提高医疗资源的供给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 加大政府政策的落地力度和监督力度,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6. 结论
形势与社会政策报告对当前的形势和社会政策进行了分析和观察,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
我们呼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现有的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国开形势与政策专题一、二、三、四、六 参考答案
形势与政策网上形考参考答案专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就是党的生命。
B.道路道路2.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3.()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D.党的领导4.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有机统一。
A.依法治国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
这条道路就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判断题1.中国道路的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错2.全党要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其中,制度自信位居“四个自信”之首,增强“四个自信”首先要增强制度自信。
错3.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新时代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实践主题。
对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政治发展道路、文化发展道路、社会发展道路和生态发展道路。
对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出来的一条道路。
对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C.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2.()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孙中山3.()奠定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制度前提。
C.新中国成立以及随之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4.魏源的《海国图志》和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有相似之处,都主张()。
B.向西方学习5.鸦片战争后,中国要变落后、贫穷为先进、富强,要实现现代化,仅仅依靠学习西方行不通,仅仅搞一些改良也不行,关键是()。
A.要变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的手中二、判断题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表述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
2024年形式与政策问题答案汇总
2024年形式与政策问题答案汇总1. 引言本文档旨在汇总2024年形式与政策问题的答案,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本文档的内容涵盖了各种政策领域,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国际关系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汇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当前的政策形势,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2. 经济政策2.1 问题一: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content}2.2 问题二:如何应对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content}2.3 问题三:如何优化我国的税收政策?{content}3. 社会政策3.1 问题四: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教育政策?{content}3.2 问题五:如何解决我国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content}3.3 问题六:如何改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content}4. 环境政策4.1 问题七:如何应对我国的气候变化问题?{content}4.2 问题八:如何优化我国的能源政策?{content}4.3 问题九:如何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content}5. 国际关系与外交政策5.1 问题十: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的国际地位?{content}5.2 问题十一:如何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关系?{content}5.3 问题十二:如何应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content}6. 结论通过本文档的汇总,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我国在形式与政策问题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外交政策等。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形势与政策热点问题
1.进入新世纪后,国内外形势的基本特点。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1)在国内,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九五”计划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2)在国际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主要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2.新世纪面临的任务的内容及其要求。
在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任务。
(1)推动现代化建设是三大任务的核心。
我国还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经济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的总目标。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解决国内国际问题最主要的条件。
(2)完成祖国的统一。
我们已经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大力推进两岸经济合作、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坚决反对“台独”,为促进台湾问题的解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但是也要看到,解决台湾问题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3)进行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总的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的主题。
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强烈愿望。
3.贯彻“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性。
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形势与政策 题目及解析 汇总
问题3.世界经济总体态势以及对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中国面临的机遇。
其—,世界形势的缓和,为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其二,在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形势下,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提高。
(2)中国面临的挑战:其一,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下,地区或集团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使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其二,正面临着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世界两极格局瓦解以后,军备竞赛的作用相对下降,综合国力的竞争提到了首位。
各国都在调整国家战略,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
各国都把科技开发作为综合国力一个关键因素。
如何选择适应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并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迎接和战胜新科技革命的挑战,是当今时代向中国提出的新课题。
第三,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挑战。
历史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按国际经济惯例办事,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国家已很难保持封闭的经济模式,所以,中国的唯一选择,是适应这一趋势,争取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第四,正面临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考验。
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推行强权政治时减少了前苏联的牵制,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压力也会相应增加。
面对以上挑战,只有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只有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才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综合国力,迎接各种挑战,尽快地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世界经济形势下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出现了复苏,同时国际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中国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带动世界经济回温,促进经济复苏中起着重要而不可否认的作用。
同时,在雨过天晴的经济形势下,角色的转变正给中国等发展中国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而对于能否把握住这些机遇,中国不得不先面对能否接受自身缺陷所带来的艰难挑战。
形势与政策题目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五位一体”作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3、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什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方略1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4、十九大指出当前管党治党面临的哪些问题与挑战应如何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1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2一是全面从严进行思想教育;二是全面从严加强组织建设;三是全面从严加强作风建设;四是全面从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五是全面从严加强制度建设;六是全面从严加强纪律建设;5、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什么如何坚持依法治国1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1、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2、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3、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4、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5、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6、把和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秩序和风尚的思想道德基础;6、全面从严治党主要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抓思想从严;二是抓管党从严;三是抓执纪从严;四是抓治吏从严;五是抓作风从严;六是抓反腐从严;7、严肃党的作风建设重点需要做到哪些方面一加强理论武装,夯实思想基础;二强化,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三增强团结意识,营造和谐氛围;四健全完善制度,形成制约机制;五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权利准确运行;六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8、主动适应党的建设新常态重点应如何做适应党的建设新常态,要主动校正心态、摆正姿态、调整状态;心态决定姿态,姿态决定状态,有了好状态才能适应新常态;着力打造党的建设新常态;打造以从严治党为核心的党的建设新常态,要从新的认识、严的要求、长的行动、实的措施四个方面着手;9、如何认识“一带一路”战略P59“”分别指的是和;“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10、厦门金砖国家会晤重申了哪些金砖精神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倡议打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11、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常态”的含义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固有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三十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2经济发展新常态: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3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以计划和促进创新的全球视野,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以科技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研水平和转化能力,科技发展战略,抢占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技术突破的瓶颈;1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有哪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同时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任务;13、2017年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一个总基调、三个确保、六个要14、我国如何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因素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开放格局;我们应该全力推动改革创新,发掘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打造强劲可持续的增长格局;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方位互联互通格局;15农业的基础地位主要体现在何处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三、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四、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五、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直接作用16、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如何认识我国粮食问题1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2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度进口调剂余缺;我们要充分运用好国际粮食市场和粮食资源;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建设;扶持和龙头企业发展;增强农村能力;17、什么是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有哪六大任务1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指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2一、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二、推进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三、推进绿色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推进创新驱动,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五、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六、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18、2017年我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哪些措施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是什么1第一,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第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把促进规模经营与脱贫攻坚和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第三,立足比较优势,优化区域结构,重点建设好优质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四,加快科技创新,增强农业发展动能,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第五,促进融合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第六,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把该退的坚决退下来,把超载的果断减下来,把该治理的切实治理到位,把农业节水作为方向性、战略性大事来抓;2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19、根据农业“十三五”规划、中央一号文件2017年精神,谈谈如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中国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通过发展农村工业、农产品物流、农产品流通、乡村旅游等方式,让农业产业链增值的成果更好地留在农村,增加农民增收就业的机会;还需要打好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试验示范和完善相关政策三张牌;20、“九二共识”有哪些的具体内容、作用和意义1“九二共识”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2“九二共识”对于两岸交流、两会海协&海基交流、两岸政党互动、两岸高层会晤以及两岸关系最终走向,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支柱性作用,即为推动两岸关系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健康、稳定地运行,共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为两岸和平统一的最终实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3其历史意义就在于此项共识充分体现了两岸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和博大胸襟,它不仅确认了双方的共同立场,实现了“求同”,又较妥善地搁置了彼此的重大争议,达到了“存异”;它为照顾对方的利益、共谋合作开拓出必要的模糊空间,为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开拓出广阔的前景,为两岸关系迈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提供了强劲的动力;21、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有哪些社会意识和政治形态不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两岸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两岸长期的对峙,造成两岸互相敌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干涉、阻挠;两岸人民互不了解,缺乏互信交流;22、如何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高度来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局一是将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二是为两岸关系指出了新的解决路径;三是将两岸关系与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四最根本最核心的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23、十八大报告中维护发展两岸关系重要方针有哪些中共和大陆方面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要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 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的是一个中国的原则24、习近平就两岸关系发展提出了哪六点意见1、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2、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3、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4、共同弘扬中华文化5、增进两岸同胞福祉6、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5、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应坚持哪些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持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26、十九大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目标是什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7、G20峰会中国发挥了哪些独特而关键性的作用中国可以发挥三大作用,中国首先可以作为一个桥梁的搭建者,融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议程,加强新机构和已经存在的机构之间的协调,促进互补,确保可以成为一个可以相互受益的合作模式;第二,中国也可以成为一个推进者来促进执行;第三,同时中国要发挥催化剂的作用;推进基于以创新为导向的全球经济增长,中国和其他的成员国形成一个协同效应,并且极大地推动创新发展,使经济有本质性的增长;28、中美元首“海湖庄园会晤”有何重要意义海湖庄园会晤为中美关系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规划了未来,有利于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29、当前中国如何提升影响力提升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就要发展经济,军事,文化三个方面的实力,参与国际事务,建立正面形象,树立威信,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心地位,使国家地位在国际事务中不会被忽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也就是要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有七大力,其中科技力和经济力是决定因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发扬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对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个人应当努力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时事心系天下,多培养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30、在当今世界中国应该如何顺势而为如何理解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就是打造合作的升级版,要发扬中国-东盟的合作优势、合作潜能,创造双边合作的“钻石十年”,再造双边关系更高层次、更加全面与深化合作的更大辉煌;2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句话高度凝练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也向世界公开亮明了我们希望与各国共同努力的大方向;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这三个关键词旨在摈弃传统的以强凌弱的丛林法则,建立在大小国家一律平等这一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之上;31、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与美国及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经济总量之间差距的变化中美经济对比,从整体的方向来看,目前是有些差距,但要从以上整个分析来看,中国超越美国只差临门一脚,自从中国加入WTO,人民币纳入SDR,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跃上了更高的层次,而从金融,科技,军事,制造,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而部分已经超越了美国,改革开放后当下中国经济GDP一路飙升,近两年中国GDP的增速有所放缓,我们应该把精力注重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中国超越美国不单单是从经济体,军事科技等方面,更应该从教育医疗方面抓起,让每一个中国人从最基础最核心的方面超越美国,充分的事实现大国崛起,32、如何实现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要有担当意识,更要靠实干精神;人间万事出艰辛,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国家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但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习近平同志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调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要求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风尚;。
形势与政策10道问题
形势与政策10道问题
1、如何看待宏观调控的得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GDP的增幅低于8%,同时GPI
控制在4%,这两个数字说明了什么?
2、有舆论指出,中国投资环境正在恶化,如何看待近期利用外资增速放款,中国吸引外资
的走向应是怎样?
3、过分追求虚拟经济会带来巨大风险,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欧债危机、美债危
机)?我们当前强调发展实体经济的意义是什么?
4、全球经济形势不好,中小企业融资不易,老百姓手中钱不够花,在此背景下,去年财政
收入过十万亿,远超预算增收,财政收入增幅24.8%,这是否是与民增利?
5、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苦扩大,地方农村平台有没有风险?它对银行资产量会带来怎样的
影响?
6、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鼓励民营经济进入金融领域,很多民营企业家想进入金融领域,
服务小微型企业能落实吗?
7、2011年中国粮食生产八连增,2012是否能保持下去?我们主动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8、最近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粮食法的征求意见稿,其中里面有一处提到,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擅自在主梁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对此问题,有专家认为在表达上是否有些歧义,是不是非主梁品种可以擅自应用转基因技术。
另外,规定里没有提到继续加强转基因粮食品种的应用。
是不是意味着这个政策出现了一些变化?
9、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税赋重民众痛,中国的税赋到底重不重?现在的居民收入越来
越大,那么税收要如何进行调节?
10、怎么看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财税制度的改革?另外,是否应该向垄断企业增收
暴利税?。
2023年形势与政策题目及答案
2023年形势与政策题目1、新时代的中国,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A、经济B、教育C、人民D、生态答案:C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46页2、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政府B、市场C、企业D、国家答案:B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50页3、过去三四十年间,全世界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匪浅,()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A、科技B、贸易C、军事D、网络答案:B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99页4、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富强,不仅需要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需要()的提升,有量无质的发展,必然是大而不强。
A、经济质量B、文化水平C、科技总量D、国际影响力答案:A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44页5、高质量发展是以()为前提的发展。
A、安全B、稳定D、法治答案:A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48页6、由于受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影响,很多国家出现资金抽逃。
约有()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贬值。
A、60B、70C、80D、90答案:D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97页7、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经济强国B、政治大国C、现代化强国D、文化强国答案:C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23页8、战略性()具有先导性,是引领国家未来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A、新型工业B、现代农业C、现代服务业D、新兴产业答案:D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51 页9、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超过()亿。
A、14.1B、14.2C、14.3D、14.4答案:A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26页10、党的()第一次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形势与政策试题及答案
形势与政策题库附答案1、()事业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电视2、“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
这一论断主要体现了()哲理。
A.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B. 用全面的眼光分析问题C. 量变引起质变D. 解决问题要抓重点、抓关键正确答案: D3、《“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每个贫困县建成一批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每个贫困乡、村形成特色拳头产品,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得到提升,贫困户()()收入稳定增加。
A. 劳动性B. 薪资性C. 财产性D. 经营性正确答案:CD4、《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新中国成立6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支持下,革命老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革命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革命老区仍然存在的矛盾:A. 发展相对滞后B. 人民生活水平不高C. 基础设施薄弱D.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正确答案:ABC5、《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驻村工作队要坚持攻坚目标和“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将资源力量集中用于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驻村帮扶工作。
“两不愁、三保障”是指:A.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工资福利有保障B.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C. 不愁吃、不愁穿,人身安全、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D. 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正确答案: B 6、《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经过帮扶双方不懈努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不断拓展,综合效益得到充分发挥,确保西部地区现行国家扶贫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 年实现脱贫,()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形势与政策》题目及答案完整版
《形势与政策》题目及答案完整版1. 重庆市的简称是:渝。
2. 重庆市于( )年提出来的:19973. “五个重庆”是( )年提出来的:2008年4. “五个重庆”指的是“宜居重庆. 畅通重庆. 森林重庆. 平安重庆. 健康重庆;5. 重庆市的市树是:黄葛树6. 夜景. 美女. 和( )是民间流传的重庆市的三张名片:火锅7. 重庆的党政官员从( )起全面开展“三进三同”活动:2009年3月8. 重庆市( )综合保税区于2010年2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西永9. 关于4个直辖市的说法:重庆:工业直辖市10. 作为重庆市的战略决策,“五个重庆”切实为老百姓的利益出发:打黑除恶11. 除西永保税区外,以下:两路寸滩保税港区12. 我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是(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13. 重庆市的市花:B山茶花14. 以下哪项不属于薄熙来新政的范围:D大力发展市场经济15. 重庆的政党官员全面开展“三进三同”,其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三进”的内容:D进发展较快的区县16. 以下哪项不属于重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D计划经济17. 重庆的政党官员全面开展“三进三同”,其中以下哪项不属于“三同”的内容:B同喝18. 2010年11月1日,我国第( )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登记:C六19. 重庆气候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类型,以下( )特征符合重庆的气候特点:A 夏热冬暖,无霜期长20. 斯密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元老,他在( ):B《国富论》2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农业22. 重庆:(西永微电园区)将形成年产5000万台笔记本电脑...23. 我国2011年9月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个税起征点为:350024. 当今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25. 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26.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区域间互相促进. 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27. 我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28.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维护和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29. 社会和谐的解基本条件是:社会公平正义30. 畅通重庆是“五个重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轨道交通1,3号线相继运行....31. 我国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是: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32.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34. 2010年6月29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重庆)举行两会领导人,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35. 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挥民主,贯彻群主线路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36. 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7. 314部署就是指对:(重庆)的314部署38.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9. 重庆模式于2010年曾在哪个重要期刊出现过:《亚洲期刊》40. 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体现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41. (长寿湖)属于重庆市的旅游景点42. 全国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峰会2010年9月在:重庆举行43. 重庆市哪座大桥预计2011年年底通车:鱼洞长江大桥44. 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制度45. 2010年9月重庆市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唱响:健康重庆46. 十七大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47. 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48. 重庆模式五大矛盾分别为城乡矛盾. 地区矛盾. (经济与社会矛盾). 人与自然矛盾. 内需与外需的矛盾49. 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50. (重庆)市从2011年1月28日开始向个人房产征收房产税51. 不属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高农民收入52. 2010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5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 )行列”的战略目标:人力资源强国。
《形势与政策》习题之简答题
1、简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成功认识和把握“三大规律”的结果,请问这“三个规律”指的是什么?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什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着重加强哪几方面工作?第一,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二,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第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6、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基本国情: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新时期人民对发展有那些新期待?人民对发展的新期待主要有:A、由于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们要求更好地保护财产权;B、由于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对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和丰富精神文化产品提出了新愿望;C、由于经济地位变化,人们对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也有了新的更高要求;D、在经济基础快速增长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出现的矛盾。
8、党的十七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内容有那些?党的十七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内容有: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形势与政策》复习参考题目
《形势与政策》复习参考题目简答题:对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我国农村正在发生新的变革,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正面临新的局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也面对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
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求紧迫;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气候变化影响加剧,自然灾害频发,国际粮食供求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压力增大;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区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任务艰巨;农村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社会管理任务繁重。
总之,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加倍努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好形势。
一是针对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紧缺的实际,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方针,大力加强基础建设,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提高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使一些行业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前列。
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我们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问题:课程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实例和案例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低,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解决对策:加强教学内容细化和深化,增加实例和案例分析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使《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更加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兴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做好未来的社会准备。
【关键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问题、对策、课程内容、实例分析、案例分析、教学形式、学生参与度、师资队伍、细化深化、多样化、提升、参差不齐。
1. 引言1.1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课程内容过于笼统是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
传统上,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国家政策、经济形势、社会热点等方面展开,但缺乏具体的深入分析和案例研究。
这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深刻理解,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缺乏实例和案例分析也是一个问题。
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难以产生兴趣和理解,而实例和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学形式单一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形式主要以讲授、讲解为主,缺乏互动交流和实践性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和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学生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问题。
由于课程内容笼统、缺乏实例和案例分析,学生往往缺乏主动参与的动力,导致课堂效果不佳。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些老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不深,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这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教学内容细化和深化,增加实例和案例分析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势与政策问题
形势与政策问题是指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出现的风险和机遇,以及政府制定的应对措施和发展战略。
这些问题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在当前,形势与政策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国际风险:全球化、经济危机、环境问题、恐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对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造成的影响。
2. 内部风险:政治制度改革、社会稳定、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对于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 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机遇。
4. 产业升级: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业发展、城乡区域发展等对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5. 政策引领: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创新能力等对于国家战略和政策制定的重大意义。
如何应对形势与政策问题,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率和质量,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以实现国家长期繁荣与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