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核心素养测评二十九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9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20·浙江省绍兴市高三高考模拟)下列关于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草原生态系统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B.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动物的数量越多C.在群落垂直结构的各层次上栖息的动物都不同D.光的穿透性对湖泊中植物的分层分布有重要影响[解析] 草原生态系统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错误;群落的层次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就越多,B错误;有些动物在群落中栖息在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多个层次,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等决定,D正确。
故选D。
2.(2019·湖北高三开学考试)某池塘中A、B两种具有捕食关系的鱼类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甲为捕食者,乙为被捕食者B.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仅对捕食者有利C.两种鱼之间只有捕食关系,没有竞争关系D.甲乙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解析] 甲的波峰在前为被捕食者,A错误;甲乙之间的捕食关系,相互选择,共同进化,B错误;两种鱼为争夺O2等资源会发生竞争关系,C错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相互影响,当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食物增加而增加,当捕食者种群数量增加时,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由于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又使捕食者种群数量因食物缺乏而减少,D 正确。
故选D。
3.(2019·河南高三开学考试)在某生态系统中,动物X是初级消费者。
现将动物Y引入该生态系统,调查动物X和动物Y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若不考虑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时间(年) 1 2 3 4 5 6 7动物X种18 900 19 500 14 500 10 500 9 500 9 600 9 500 9 600 群数量B.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受动物Y引入的影响C.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是250D.在第5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解析] 由表中的信息可知,动物Y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后稍微减少至稳定,伴随着动物X种群数量逐渐减少至稳定,结合两者数量的差异,初步推断两者最可能为捕食关系,A项错误;引入动物Y后,动物X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减小,B项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该生态系统中动物Y种群的K值大约是175,C项错误;第5年后,动物X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故第五年时动物X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属于稳定型,D项正确。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末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1.〔思维导图〕
2.〔简答题常考长句分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作丰富度。 3.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 结构。 4.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 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在水平方向上,群落 的不同种群常呈镶嵌分布。 5.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 __阔__叶__树____,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 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 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S_3____。
3.(全国卷Ⅰ,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解析] 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为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 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植物种类及动物种类较少,而灌木阶段的 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增加,所以灌木阶段的丰富度大、群落空间结构复杂,自我调 节能力较强,A、B、C错误;由于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土壤继续增加,小气候也开始 形成,同时土壤微生物和小型土壤动物的活力增强,植物的根系可深入到岩石缝 隙,因此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一些木本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D正 确。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个体出现变异在种群内是普遍存在 的,A项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 留,甚至保留了原有的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在此类地方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 替,B项错误。习性相似但不相同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少,对资源的利用越充 分,C项错误。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等行为,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不 涉及种间关系,D项错误。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考纲要求:1.群落的结构特征(I)。
2.群落的演替(I)。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二、教学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并说明不同群落有不同物种组成的原因。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5.描述群落的演替过程。
素养培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及生命系统发展与稳态的观点。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种间关系的模式图,培养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群落演替的特征,培养归纳与总结的思维习惯。
3.科学探究:通过“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掌握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丰富度的概念;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过程2.教学难点: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过程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考点一群落的结构(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⑴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
深化拓展 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眨也时间(上陋0 聆而门而个 体 致7 0时自营养关系图常见形式:畸4 .群落的空间结构 ⑴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⑵类型型.分,量现象特点度人与动物的卷响⑶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021新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选择性必修部分 模块2 第1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含答案)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研读备考定位考纲要求核心素养1.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2.阐明群落的演替。
3.活动: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4.活动:尝试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
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及生命系统发展与稳态的观念。
2.理性思维——通过分析种间关系的模式图,培养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群落演替的特征,培养归纳与总结的思维习惯。
3.科学探究——通过“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培养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并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
基础梳理1.群落及物种组成(1)群落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作用: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3.群落的空间结构(1)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2)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①植物分层:阳光。
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4)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6)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明显垂直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7)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简单(×)(8)植物病毒与植物间是互利共生关系(×)(9)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间关系(×)延伸探究1.群落中物种多少与群落的稳定性有何关系?[提示]群落结构的形成是不同物种的有机结合,一般而言,物种越多,群落的种间关系越复杂,群落的稳定性越强。
2022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新高考 共85页)
验结果。
适应的形态结构、
4.社会责任:形成珍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可持
生理特征和分布
续发展的观念,养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习惯,并
特点
能提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合理化建议。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基础·自主诊断
素养·全面提升
1.群落的概念
一定区域
次生演替
人类活动
较快
较为关键
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4.群落演替的趋势
演替
方向
演替是群落向着一定方向,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
能 (填“能”或“不能”)预测的
能量
增加
总生产量
结构
稳定
性
增加
,群落的有机物总量
越多
生物种类越来
,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正误辨析
(1)群落的演替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过程。
(√
)
(2)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 )
[解析]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3)“一岁一枯荣”体现的是次生演替。 ( √ )
(4)自然条件下,所有群落最终都会演替成森林。
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 模型、归纳与概括等科学思维方法认识、分析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 群落的相关问题并解决问题。诸如:能运用概念
类型
图表示出群落重要概念间的联系。
【内容要求】
2.1.6 分析不同群
落中的生物具有
与该群落环境相
2021版高考生物(苏教版)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答案
①“同升同降”―→互利共生,如图甲②说明:在竞争力不同的两种生物中,一方因竞争力弱灭绝,而寄生关系中,一般不会淘汰物种。
③2.正确认识群落空间结构(1)高山地区不同海拔处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该现象是温度影响所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海洋中随水深不同分布着不同的藻类,该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对生态位的理解(1)生态位不只是具体的栖息地,它除了说明栖息地以外,还说明这一物种在群落中处于什么地位和起什么作用。
(2)群落中生态位相似的物种要通过竞争相互夺取生态位。
①生态位越近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越强。
②举例:如图为3个共存物种对资源利用曲线。
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图A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狭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生态位重叠程度大,种间竞争激烈。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比较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时间漫长经历时间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4.群落演替的趋势自然条件下,群落沿着一定的方向演替: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总生产量越来越高,稳定性越来越强。
5.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如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新高考202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新人教版
(6)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明显垂直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 √) (7)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简单( × ) (8)植物病毒与植物间是互利共生关系( × ) (9)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间关系( × )
1.群落中物种多少与群落的稳定性有何关系? [提示]群落结构的形成是不同物种的有机结合,一般而言,物种越多,群落的 种间关系越复杂,群落的稳定性越强。 2.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提示]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3.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是什么? [提示]是光照强度等。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 双小核草
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履虫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 羊和草;
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 狼与兔;
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 青蛙与昆
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虫
2.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①植物的垂直结构 a.具体表现:植物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b.影响因素: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高度的下降而 逐渐减弱(如图所示)。
3.区分“高山植被分布”与“群落垂直结构” (1)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 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 (2)高山植被分布不属于群落垂直结构,因为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有自 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如图所示。
4.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层主要取决于什么因 素?
[提示]取决于食物的分布和栖息场所的位置。 5.(教材必修3P77“练习·2”改编)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且A捕食 B,二者间用一屏障隔开,经一段时间养殖使二者均达到最大值,倘若在此时撤掉 屏障,请推测两种群的变化趋势。 [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 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 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 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一轮复习
只是“优势取代”非 “完全取代”
初生演替过程:
[例]光裸的岩石上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长出森林: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阶段
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次生演替过程:
次生演替一般都比初生演替进行得快,这
是因为原来群落中的一些生物遗体和有机质遗
留下来,环境条件较好之故。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植物: 光照强度 垂直结构 动物 栖息空间 食物条件
意义: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 上能容纳更多的生物种类和数 量,提高了群落利用环境资源 (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 的能力。
水平结构
地形的变化 土壤湿度 盐碱度的差异
垂直结构的概念:是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 象。它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 的一种特殊形式。
裸地
稀疏的草 一个蜘蛛 200种动物
621种动物
880种动物 小树林
群落的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自然因素)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 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以“人为因素”为主)
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 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迁移拓展
1、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 物在空间位臵配备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 们能( D ) A.有效避免竞争 B.合理利用环境资源 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 D.以上都正确 2、关于生物群落的结构,以下不正确的是( C ) A.在垂直方向,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
衡水中学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锁定特训复习点: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2.黄猄蚁是聚果榕上常见的蚂蚁种类。
黄猄蚁能通过捕食在榕果表面产卵的寄生榕小蜂,减少其在榕果上的产卵;但是对进入榕果的传粉榕小蜂捕食较少,那些有黄猄蚁栖息的榕树上榕果种子产量较大。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黄猄蚁与聚果榕之间存在能量流动关系B.寄生榕小蜂与传粉榕小蜂之间存在寄生关系C.两种榕小蜂、黄猄蚁、榕树之间存在共同进化D.传粉榕小蜂与聚果榕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成为林窗。
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种类,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
据此图不能推断出( )A.在各层次中林窗的土壤动物种类有所差异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数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D.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可能是影响土壤动物群落垂直结构的重要因素4.松球鱼身体表面产生一种特殊的黏液,发光细菌乐于生活在这种黏液上并发出柔和的光,引诱其他生物靠近,有利于松球鱼捕获猎物。
松球鱼和发光细菌之间的关系是( )A.竞争B.寄生C.捕食D.互利共生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群落的组成单位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种群密度C.“森林→灌木丛→草本→荒漠”也是群落的一种演替类型D.被大火焚烧过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6.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
鳙鱼生活在中层,以浮游动物A 和浮游植物B为食;浮游动物A以水表层浮游植物B为食。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鳙鱼的食物来源不同,鳙鱼所处的营养级不同B.鳙鱼和浮游植物B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捕捞小型野杂鱼和适当地施肥,可以提高鳙鱼的产量D.当池塘干涸后,有新的群落定居于此,该过程为初生演替7.为解决某市市民饮用水水源问题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8.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
新教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评价28群落及其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
群落及其演替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生物学知识的论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关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中不同物种之间的捕食关系D.“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描述的食物链中淤泥中的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A 解析: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这不是互利共生关系,A错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B正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螳螂、蝉和黄雀三者间的捕食关系,C正确;“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中虾米是初级消费者,它捕食淤泥中的藻类,藻类属于第一营养级,D正确。
2.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
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C 解析:草方格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有利于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A正确;大多数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其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B正确;该过程是人工干预了当地的群落演替过程,不但改变了演替速度,也改变了演替方向,C错误;该方法有利于土壤的形成,促进植物的生长,有利于其他生物的定居和物种丰富度的增加,D正确。
3.如果进行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B.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具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D.可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 解析:土壤小动物常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等特性,故设计诱虫器时应注意根据这些特点设计。
2022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作业二十九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423160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1·某某模拟)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问题X畴的是( )A.农田种植的玉米株距与产量的关系B.蝌蚪的竞争力是否受捕食者影响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产生的影响D.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植物分层现象的关系【解析】选A。
农田种植的玉米株距与产量的关系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株距属于玉米的空间特征。
竞争和捕食属于种间关系,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人类与群落中各种生物的关系及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都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动物的垂直分布与植物分层现象均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2.(2021·某某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跳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选择样方法B.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持续增加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增加D.群落的垂直和水平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资源的利用率【解析】选B。
对一些活动能力弱,活动X围小的动物,如跳蝻,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正确;在“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速率先持续增加,当种群数量超过K/2时,种群增长速率开始持续下降到0,B错误。
群落演替时,物种丰富度一般会增加,若演替时气候等环境条件不适宜,也会使丰富度下降,C正确;群落呈现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对光、土壤等资源的利用,D 正确。
3.(2021·某某模拟)以下关于初生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初生演替可能开始于水生或旱生基质B.初生演替基质上不包含有生存力的生命体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可到达相似的顶极群落D.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所经历的时间大致相等【解析】选D。
初生演替是指在裸地上首先出现先锋植物群落,继而产生的一系列群落替代过程,初生演替可能开始于水生或旱生基质,A正确;初生演替基质上不包含有生存力的生命体,B 正确;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可到达相似的顶极群落,只是初生演替需要的时间较长,C正确;每一个演替阶段由于环境不同,物种不同,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也不同,D错误。
(选考)2021版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9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学案新人教版
第29讲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考点1 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和物种组成2.群落的种间关系【真题例证·体验】(2018·高考海南卷)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答案:B【考法纵览·诊断】(1)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2019·天津卷,T7节选](√)(2)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2019·江苏卷,T6C](×)(3)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2018·全国卷Ⅲ,T6D](√)(4)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2017·江苏卷,T24C](×)(5)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2017·江苏卷,T24D](√)(6)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
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016·全国卷Ⅲ,T31节选](√)(7)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016·海南卷,T22A](√)(8)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016·海南卷,T22C](√)(9)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全国卷Ⅰ,T4B](×)(10)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2014·海南卷,T19D](×)【长句应答·特训】下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________(填“是”或“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9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29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基本考点]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 考点三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考点一
1.有关群落特征与种间关系的判断 (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 )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 ) (3)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 度越高( √ ) (4)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 种之间的关系( √ ) (5)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 ) (6)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 (7)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 )
②桉树-菠萝模式
原理:根系分布不同, 充分利用水和无机盐。 喜光程度不同。桉树喜 光,菠萝半阴生。
2.有关群落结构的判断 (1)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 ) (2)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 (3)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 有关( √ ) (4)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生物群落结构有差异( √ ) (5)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 (6)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 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 )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__表__或_体__内_ 蚊子、虱子、水蛭 蛔虫、丝虫、吸虫
前者叫_寄__生__物_____,后者叫_寄__主______ 病毒、寄生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2019·济南模拟)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和竞争不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B.在自然的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种群一般也越多C.没有人为干扰,弃耕农田总能演替成为森林D.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无垂直结构【解析】选B。
群落中捕食和竞争关系均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的稳定,A项错误;由于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中植物的种群越多,动物的种群一般也越多,B项正确;弃耕农田能否演替成为森林还需要看环境条件,C项错误;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有垂直结构,D项错误。
2.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需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一起培养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捕食的关系B.硅酸盐浓度高时针杆藻生存能力强C.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弱于星杆藻D.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解析】选D。
星杆藻和针杆藻生活在一起,一方种群数量稳定,一方种群数量趋于消失,属于竞争关系,A项错误;随着时间的增加,硅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在此过程中针杆藻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硅酸盐浓度低时针杆藻生存能力强,B项错误;针杆藻在硅酸盐浓度高时能快速增加种群数量,在硅酸盐浓度低时能保证其种群数量, 所以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强于星杆藻,C项错误;可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估算硅藻的数量,D项正确。
3.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解析】选A。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不是完全取代,则森林中还能找到苔藓和灌木,A项正确。
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
昆虫进入,生物种类增多,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群落调节能力发生变化,C项错误。
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D项错误。
【方法技巧】4.(2020·贵阳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B.校园的草地上蒲公英随机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C.通常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更长D.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相互抑制是常见的表现方式【解析】选B。
根据分析可知,在K/2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种群增长速率最快,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接近K值,A项正确;校园的草地上蒲公英随机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空间结构,B项错误;由于次生演替时原有的土壤基本保留,因此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初生演替需要的时间长,次生演替需要的时间短, C项正确;不同种的生物之间既存在互利共生,也存在捕食、竞争和寄生等种间关系,自然界中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相互抑制是常见的表现方式,D项正确。
5.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
为更好地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应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B.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适当砍伐改变了落叶松种群的水平结构,减少了竞争D.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解析】选C。
调查不同龄组各砍伐强度下的生物量可采用样方法,A项正确;据表所示,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随砍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项正确;适当砍伐改变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种群无水平结构,C项错误;适度砍伐有利于提高生物量,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D项正确。
6.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结构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群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两点:(1)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不同种群的分布。
(2)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
【解析】选A。
垂直分层现象是群落的特征,竹林中的竹子是一个种群;群落中的动物以植物为食,所以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种群的分布受到水源、温度、气候等的影响,所以呈镶嵌分布。
【延伸探究】(1)A项所述竹林这个生物群落中有没有垂直结构?请说明理由。
提示:有。
竹林中有小灌木、草本层等,占据不同空间层次,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2)C项中淡水鱼的分层现象是不是只与食性有关?为什么?提示:不是。
还与水温、水中的含氧量、淡水鱼的栖息场所等有关。
7.(2019·揭阳模拟)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相同【解析】选C。
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物种丰富度并非为“0”,A项错误;在某些条件不适宜的地方,即使时间允许,群落演替也未必能达到森林阶段,B项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项正确;第N年时,甲、乙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未必相同,D项错误。
【加固训练】如图为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解析】选C。
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项正确;决定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B项正确;一块地中的玉米属于种群,无群落分层现象,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C项错误;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分层现象进行套种,来提高农作物产量,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5分)8.(18分)近几十年随着森林不断遭到砍伐,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为了更好地保护马鹿,科研人员进行了研究。
请回答:(1)马鹿的栖息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导致生活在该空间的马鹿的____________降低,马鹿种群数量降低。
同时生境破碎化会加快物种的灭绝,导致群落中________________降低。
(注:生境是指生物生活的空间和全部生态因子的总和)(2)科研人员冬季调查得到不同类型的生境占森林总面积的比例(记为M)和马鹿在不同生境类型中的出现频率(记为N),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__________中没有观察到马鹿活动点。
结合M和N分析,马鹿冬季最喜欢的生境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森林采伐后,环境被破坏,马鹿种群的生存空间受到制约,导致该空间的环境容纳量降低,马鹿种群数量降低;同时生境破碎化会加快物种的灭绝,导致群落中物种丰富度降低。
(2)分析柱形图可知:在农田中没有观察到马鹿活动点。
结合M和N分析,马鹿冬季最喜欢的生境是皆伐迹地,判断依据是N与M的差值最大。
答案:(1)环境容纳量物种丰富度(或“生物多样性”)(2)农田皆伐迹地N与M的差值最大9.(17分)(2018·海南高考)某小组为了研究某混交林的群落结构,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
其中A、B、C三种乔木的调查结果如表。
乔木树种老年树成年树幼年树密度/(株·hm-2)%密度/(株·hm-2)%密度/(株·hm-2)%A 1 267 100.00 0 0 0 0B 50 31.06 55 34.16 56 34.78C 50 4.95 80 7.92 880 87.13回答下列问题:(1)据表可知:__________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________种群属于衰退型种群,________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
(2)该小组采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是样方法,取样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调查群落中松鼠种群的密度,则应采用________法,理由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据表中的数据分析,C种群幼年树多,老年树少,年龄组成属于典型的增长型;A 种群只有老年树,没有幼年、成年树,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种群三个年龄段的棵数相差不大,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2)样方法取样要做到随机取样,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保证调查数据准确可靠。
对松鼠等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种群密度要用标志重捕法。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群落演替,演替是群落和环境反复作用的结果。
群落除了适应环境还能改造(改善)环境,当环境改善到一定程度,又有竞争能力更强的物种占优势,原有的群落会演替为新的更高级的群落。
答案:(1)C A B(2)保证调查结论可靠标志重捕松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3)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1.(5分)(2019·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解析】选A。
种群是生物进化与繁殖的基本单位,自然状态下由于存在突变与基因重组,所以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项正确。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来的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其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