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教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中生物教案《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群落的概念和组成。

o掌握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和种间关系。

o了解群落演替的类型、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群落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认同群落结构和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演替的类型和过程。

•难点:群落演替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群落演替的实验材料和案例。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o引入群落的概念,强调群落结构和演替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群落的概念和组成o介绍群落的概念,解释群落与种群的区别。

o讨论群落的物种组成,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等。

3.群落的结构特征o讲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o分析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

4.群落演替的类型和过程o介绍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o讲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和机制,包括物种的入侵、竞争和替代等。

5.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o讨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等。

o分析气候变化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包括全球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等。

6.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相关问题。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7.总结与提升o总结群落的结构特征和演替过程。

o引导学生思考群落结构和演替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8.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群落结构和演替的理解。

o准备一个与群落结构和演替相关的案例或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

五、板书设计《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群落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与种群的区别- 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二、群落的结构特征- 空间结构:垂直、水平- 种间关系:竞争、捕食、互利共生三、群落演替的类型和过程- 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过程:物种入侵、竞争、替代四、群落演替影响因素- 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环境污染-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极端气候事件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生物群落的结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生物群落的结构

第4课时生物群落的结构课标要求 1.概述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影响因素。

2.简述群落的季相。

1.群落:是特定空间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提醒(1)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

(2)群落并非是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2.群落结构概念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具有一定的功能,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类型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模型表现呈现不均匀的片状分布,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镶嵌特征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决定因素光照的强弱、地形的差异、湿度的不同和动物的活动植物:主要受到阳光的影响;动物:食物和特定的栖息环境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3.影响群落结构的其他因素(1)生态位(2)捕食例如,野兔往往捕食竞争力强的植物,这样的捕食提高了草原上草的多样性和草原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反之亦然。

(3)生物群落的空间异质性①阳光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影响池塘中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

②阳光也是影响池塘中动物昼夜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

③不同季节的光照条件不同,也会引起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状况发生变化。

4.群落随时间而改变(1)区分群落的标志群落的外貌是区分不同群落结构及类型的主要标志。

(2)群落结构的特征群落的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群落结构的重要特征。

(3)群落的季相随气候的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季相。

延伸应用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800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不是(填“是”或“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原因是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群落的结构教案

群落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

2.教学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三、教学策略在引导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时,依然要与生命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思想相联系。

教师要强调,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建立起的有机整体。

为了使学生领会和把握群落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问题探讨”的素材,说明一个群落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区的生物大家庭,具有一定的组成和结构,其中的各种生物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物种的生物集合体,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不同物种的生物集合体。

群落是从比种群层次更高、范围更广的角度来研究生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由此引出在群落水平上科学家要研究哪些问题。

利用“问题探讨”中的素材,通过一些事例,进一步说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剖析池塘生物群落,引出群落结构的话题。

在进行这些内容的教学时,应联系具体的事例,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和总结,避免教师直接“下定义,举例子”的教学方法。

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的教学,主要让学生认识到:(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例如,我国新疆北部的森林,主要是由常绿针叶树种组成,而南方许多森林的主要树种是阔叶乔木;(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例如,在热带森林的生物群落中,植物种群数以万计,无脊椎动物种群以10万计,脊椎动物种群以千计。

但是,在冻原和荒漠的生物群落中,种群数量要少得多。

认识一个群落的物种组成,首先,要调查该群落分别有多少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列出它们的名录。

其次,还要进一步搞清群落中各种群的相对数量和比例。

在生态学上,描述一个群落中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用丰富度来表示。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学案 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9.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学案 新人教版

第3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 群落(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 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①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②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判一判]1. 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 )提示 群落包括该环境中的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不只是全部鱼,还包括其他动物。

2. 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 √ ) 二、种间关系 [连一连][解惑] (1)大鱼吃小鱼⎩⎪⎨⎪⎧⎭⎪⎬⎪⎫同种鱼——种内斗争不同种鱼——捕食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辨析] 山上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东西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水分。

四、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过程(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草本植物阶段2.演替的类型(连一连)[判一判]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 提示森林形成必须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2.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 提示光影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3.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 ×) 4.冰川泥上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 提示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5.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考点一明析生物之间的关系易错警示几种难辨别的种间关系(1)要正确区别竞争和捕食的关系:①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第29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一、考纲要求:1.群落的结构特征(I)。

2.群落的演替(I)。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二、教学目标: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并说明不同群落有不同物种组成的原因。

3.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

4.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

5.描述群落的演替过程。

素养培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及生命系统发展与稳态的观点。

2.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种间关系的模式图,培养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群落演替的特征,培养归纳与总结的思维习惯。

3.科学探究:通过“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掌握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

4.社会责任:通过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丰富度的概念;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过程2.教学难点: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过程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考点一群落的结构(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看书填空、课堂学生间交流反馈纠正)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⑴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

深化拓展 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项目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数量坐标图眨也时间(上陋0 聆而门而个 体 致7 0时自营养关系图常见形式:畸4 .群落的空间结构 ⑴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⑵类型型.分,量现象特点度人与动物的卷响⑶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初中群落的结构教案

初中群落的结构教案

初中群落的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群落的概念,知道群落是由哪些生物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群落的结构特点,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节律。

3. 让学生了解群落的种类和分布,知道不同群落的生态环境。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群落的概念:在一定生活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

2. 群落的结构:(1)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如森林中的树冠层、亚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水平结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如草原上的斑块状分布。

(2)时间节律:生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如昼夜节律、季节节律等。

3. 群落的种类和分布:(1)森林群落: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

(2)草原群落: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

(3)灌木群落: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灌木植物为主。

(4)湿地群落:分布在湿润地区,以水生植物为主。

(5)城市群落:分布在城市区域,以人类活动相关的生物为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生态系统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群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群落是由哪些生物组成的。

3. 讲解群落的结构特点,包括空间结构和时间节律,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群落的结构。

4. 讲解群落的种类和分布,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群落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群落,分析其结构和特点。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群落结构观察和实践的作业,如观察校园里的群落结构,调查周边环境的群落种类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群落的概念、结构和种类。

2.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群落的结构特点。

3.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群落调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生物_专题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专题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命题点一 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
1.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其中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高三学生已经对一些基础性的生物知识熟记,但是对于一些概念的区分还存在误区,比如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种群和群落水平上分别研究哪些问题,种间关系数量变化曲线的区分,群落的两种空间结构,群落演替两种类型的区分等,而这些内容正是高考常考的内容,因此这节课就着力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问题。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对群落的相关问题已经掌握熟练并能够灵活运用,对于易错的知识已经攻克,相信高考中再有此类问题学生们不会再轻易出错。
命题点二 群落演替的趋势和规律
2.图甲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图乙、丙、丁表示演替过程中各种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b点时只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d点时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图乙可表示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与时间的关系
C.图丙可表示该地块上恢复力稳定性与时间的关系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演替。与 相比, 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_________。
梳理提升
1.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课本P80页)
类型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是人教版必修3第4章第3、4节的内容,包括群落的基本含义,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等内容。生物必修模块三强调从系统的视角认识生命系统,强调系统分析方法,应用本专题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习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知识。根据这一特点,本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过程,建立生物群落的有关核心概念,并运用已形成的概念去尝试解决未知的系统的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在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由于课时的限制,“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性实验在课外单独完成。

【金版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

【金版方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3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

考点2
群落的演替
*考点精讲* 1.群落演替类型的比较
内容
类型
初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虽 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 灭了的环境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自然因素 裸岩上的演替
次生演替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 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 留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起点 时间 速度 影响因素 实例
考点1
种间关系和群落的结构
*考点精讲* 1.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互利 共生
寄生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如果彼此分开,则双 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 地衣与苔藓,大 生存。数量上同种生 豆与根瘤菌 物同时增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 死”的同步性变化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 蛔虫与人,菟丝 生物有利。如果分开, 子与大豆,噬菌 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
*对应训练* 1.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之间的关系如图所 示,表格中内容与图示相符合的选项是 ( )
B
选项
1 竞争
2 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 种内斗争 生存斗争 种间斗争 竞争 种间斗争
生存斗争
种间斗争
竞争
生存斗争
C D
竞争 种内斗争
种内斗争 生存斗争
解析: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种间斗争又包括竞争、捕食、 寄生等。
2.群落演替的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 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的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改变。 (5)人类活动的干扰。 3.群落演替的结果 (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 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 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这一最高级阶段。 (2)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4)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 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越来越高。

群落的结构教案

群落的结构教案

群落的结构教案教案:群落的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群落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常见群落结构的分类及其特点;3. 分析群落结构对生物种群和生态过程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群落的概念和组成要素,引起学生对群落结构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a. 群落的结构分类: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物种分布格局等;b. 群落的结构特点:物种的相对丰度、物种的物理、化学相互作用等。

3. 案例分析(20分钟)按照不同的群落结构分类,分析具体的群落实例,并探讨其结构特点和生态功能。

a. 物种组成:以海洋群落和森林群落为例,讨论物种组成对群落结构的影响;b. 物种丰富度:以草地群落和河流群落为例,讨论物种丰富度对群落结构的作用;c. 物种分布格局:以湖泊群落和珊瑚礁群落为例,探讨物种分布格局对群落结构的重要性。

4. 学生活动(15分钟)学生自主分组,选择一个具体群落实例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其结构特点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5. 总结(5分钟)学生汇报调查研究结果,归纳总结不同群落结构对生物种群和生态过程的影响。

6. 提问与讨论(10分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群落有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群落结构如何适应环境变化?7. 延伸拓展(10分钟)邀请专家、学者或安排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更多群落结构相关的研究成果,并激发学生对生态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学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群落的结构特点并加深对其生态功能的理解。

通过学生自主调查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合作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问题,避免在教案中出现相同的标题文字,以增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课时群落的主要类型及演替课标要求 1.阐明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考点一群落的主要类型1.2.陆地生物群落的比较群落类型荒漠生物群落草原生物群落森林生物群落生存环境极度干旱;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半干旱;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湿润或较湿润群落结构物种少;结构非常简单物种较少;结构相对简单物种繁多;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生存生物特点动植物具有耐旱特性耐寒的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动物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阳生植物多居上层,阴生植物利用光能较强,动物善于树栖和攀缘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适宜的生存环境,所以说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考向群落的主要类型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A.导致群落类型不同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地形以及其他环境条件B.热带雨林和温带阔叶林的物种组成不同,占据优势的物种也不同C.荒漠植物的根系很发达,是适应自然的结果D.苔原中生物数量少,各种生物之间不存在种间竞争现象答案 D解析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不同类型生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有明显不同,占据优势的物种类型也不同;荒漠地带由于缺少水分,植物的根系都很发达;苔原虽然植被结构简单,种类稀少,但是各种生物之间依然存在争夺资源的种间竞争关系。

2.荒漠中生物适应缺水环境,具有耐旱特性的表现为()①仙人掌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叶呈针状②骆驼刺植株可高达15 m,但根才几厘米长③蜥蜴和蛇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④爬行动物以固态尿酸盐形式排泄含氮废物,减少了水分排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过程(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的结构(一轮复习第26讲)(教师版)

群落的结构(一轮复习第26讲)(教师版)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生姓名年 级学 科授课老师日 期上课时间课 题群落的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并会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2.会区分不同的种间关系,掌握群落的空间结构3.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和类型。

4.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5.用群落演替的知识解决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实际问题。

复习检查1.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答案B解答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答案D解答3.如图为某同学建构的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分别指的是迁出率、迁入率、死亡率和出生率B.春节前后,某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③和④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昆虫的雄虫主要是通过控制⑤,进而影响种群的数量D.悬铃木在某市街道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这是对种群数量特征的描述答案B解答4.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

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答案C解答5.图1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2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41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41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各种种群之和=群落,或种群2.物种组成探究示例1(2010·广东理综,是( )A.竞争B.共生C.寄生探究点二群落的空间结构完成下列填空:1.群落的垂直结构(1)植物的分层现象与________有关,弱,依次是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2)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3)动物的分层与其________________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

2.群落的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的生物种群。

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探究示例2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听课记录: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4)下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调查,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____学习任务一、1.种群 2.(1)物种 (2)丰富度3.(2)①资源和空间 (3)体表 (4)彼此有利想一想 不是捕食,捕食必须发生在不同物种生物个体之间,而雌雄螳螂属同一物种。

4.(1)分层 (2)镶嵌二、1.另一个群落 2.(1)①植物 植被 彻底消灭 ②森林 (2)①土壤 种子 繁殖体 3.速度 方向 想一想 不一定,还受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课堂训练1.D [纵坐标为甲、乙、丙三种鱼类的食物分布,有共同的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故构成竞争关系。

] 方法技巧 对种间关系的相关曲线确定 (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群落的结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群落的结构
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群落的种间关系
各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连线)
4.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
(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1.区分不同群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否就是物种丰富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课标要求 1.概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2.简述生态位的概念、内容、形成原因及其意义。
考点一
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1)群落的概念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提醒 ①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
2.实验流程
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制订计划:包括三个主要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实施计划
3.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
(1)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集。
(2)诱虫器采集: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使土壤小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高中生物 第3节群落的结构-复习课教案

高中生物 第3节群落的结构-复习课教案

第3节群落的结构复习课授课教师:赵家飞班级:高二(9)班[教学阐述]在课题引入中,引导学生由个体→种群→群落这条主线的构建,从而引出群落的概念的复习。

在此基础上,由种群特征的有哪些这一问题引出群落的特征和群落水平上所研究的问题和群落结构的话题。

在复习中,适当结合图片、事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加深对群落结构的理解。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课标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根据已授新课的反馈只与在调查方法上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进行适当的比较,不要把该探究活动上成一节验证或简单的重复实验。

[教学目标]1.区别群落和种群,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2.回忆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及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区别。

3.把握本节内容在生态学中的地位,深化对群落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理解。

4.重点和难点复习重点群落的结构特征,复习难点从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角度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

[教程与方法]〖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第三节群落的的结构〖问题〗什么叫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练习〗种群和群落的区别!〖问题〗以“种群具有一特征”,请同学想一想群落有哪些特征呢?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展示〗一、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展示〗二、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练习〗丰富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系!〖问题〗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所采取的方法与种群密度的调查中所用方法的区别?三、种间关系〖学生活动〗回忆种间关系的主要类型,并思考这几种种间关系中不同种生物间物质和能量的关系。

〖练习〗完成类型、特点、图型和物质与能量关系的连线!〖展示〗种间的关系(不同种生物的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四、群落的空间结构〖学生活动〗阅读并回忆有关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知识。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学设计:群落的结构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学设计:群落的结构

高三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土壤中的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二、教材分析本专题属于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种群与群落中第三节,是前面所学种群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考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三、学情分析一个群落是由同一时间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各种种群组成的。

群落是生命系统中的一个结构层次,是一个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有自身所需的研究的内容。

作为高三一轮复习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应搞清楚群落与种群之间的关系,更要掌握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主要特征的核心内容,能将知识正确地迁移应用,形成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驱动和建构概念两种教学策略。

整节课围绕解决“群落为什么是比种群更高层次的系统?”这个大问题展开。

针对“群落的结构”这个核心概念下的一般概念,教师设计了一系列贴近生产生活、逻辑性强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在应用迁移阶段,教师呈现历年来的典型高考题,在与学生的分析讨论中帮助学生了解命题人的命题方向、方向和难度,从而明确复习的方向。

概念教学和典型例题分析相互配合,最终学生能建立起“群落的结构”的知识框架,并能正确迁移应用。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学生能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并掌握相关曲线。

3、学生能说出群落的空间结构,理解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凭借概念对具体的生物学现象作出判断和推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能举例说出一个群落中不同生物种群间的种间关系,并掌握相关曲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定
因素
植物:光照、温度、水分、无机盐等;
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植物分层决定动物分层
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
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
原因
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意义
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5.群落的季节性
(1)原因: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
(2)结果: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6.生态位
(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2)研究内容
①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4)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判定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方法有: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狼)的数量少,被捕食者(兔)的数量多;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兔),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狼)。
(5)同种鲈鱼中的大鲈鱼以小鲈鱼为食,这属于捕食关系还是种间竞争关系?
D.四大家鱼混养技术能够提高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答案D
解析牛羊对资源和空间需求几乎完全相同,而鲢鱼和鳙鱼的食物和占据空间有不重叠区域,故同一片草原上的牛羊之间竞争更激烈,A错误;鲢鱼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会增多,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B错误;四大家鱼“和平共存”的原因不是互利共生,而是它们的分布水层和食物种类有差异,这使它们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C错误;四大家鱼的垂直分层使得它们之间的竞争不激烈,该混养技术能提高利用池塘资源的能力,D正确。
B.标记重捕法,用记名计算法统计种群的个体数
C.取样器取样法,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统计种群的个体数
D.样方法,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统计种群的个体数
答案C
8.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花坛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了调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区的优势植物为芦苇,芦苇长势高低错落,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海拔高度不同的C、D两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在空间上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当枯水期来临后,A、B区会重新露干,恢复植被,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D.人为干扰下该湿地环境明显提升,改善后的湿地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
答案B
解析芦苇为一个物种,长势高低错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A错误;C、D两个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B正确;枯水期来临后,A、B区会重新露干恢复植被,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改善后的湿地需要从外界获得物质补给,D错误。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3课时 群落的结构
课标要求 1.概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2.简述生态位的概念、内容、形成原因及其意义。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1)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群落演替等。
说明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考向 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7.(2022·重庆万州区高三模拟)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昆虫,等等。若要对某未知土壤的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采用较多的是()
A.样方法,用目测估计法统计种群的个体数
考向三 生态位
5.(2022·天津静海一中高二期末)生态位能够体现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B.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也需要研究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C.生态位的形成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现象
B.甲、乙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相似度较高,但甲竞争能力更强
C.甲、丙的食物和生活空间可能差异较大,丙更可能生活在上层
D.不同草履虫对食物和空间需求的差异有利于草履虫充分利用生态资源
答案D
解析分析图1可知,甲、乙竞争激烈,可能是食物和生活空间相似度较高,由于培养后期,乙的数量高于甲,故乙竞争能力更强,B错误;由图2可推测甲、丙的食物和生活空间可能差异较大,由题意可知,草履虫甲更喜食细菌,而乙与甲的食物相似度高,故乙也应喜食细菌,则丙应更喜食酵母菌,由于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在试管的各个层次均有分布,所以丙不一定生活在上层,C错误。
答案D
6.最晚在明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效益。如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与同一片草原上的牛羊之间的竞争相比,鲢鱼和鳙鱼的竞争更激烈
B.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减少
C.混合放养时四大家鱼“和平共的方法
(1)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集。
(2)诱虫器采集: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使土壤小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3)吸虫器采集: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2.实验流程
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制订计划:包括三个主要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丰富,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①捕食与竞争的区别:竞争是不同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并不以获取对方当食物为目的;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存。
②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的区别: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竞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种间竞争。
提醒①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
②群落并非是各种生物的简单集合,而是通过相互之间的各种联系建立起来的有机整体。
2.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答案B
解析由曲线中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判断:甲为互利共生关系,可用来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数量变化;乙为捕食关系,而噬菌体与细菌之间是寄生关系,所以两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不能用图乙表示;丙为种间竞争关系,X种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且将另一种群淘汰,这与种内互助有关,实验后期X种群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
考向二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的相关辨析
3.人为砍伐树木可形成林中空地即林窗,林窗面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标记重捕法可以调查土壤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B.林窗面积越大其透光性越强,土壤动物丰富度越大
C.土壤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类群数呈正相关
D.林窗导致生物在不同地段分布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③捕食与寄生的区别:前者强调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强调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后者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而宿主一般不会死亡。
④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前者是从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后者是从死的生物体获得营养物质。
⑤原始合作与种内互助的区别:前者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通过互助共同发展;后者是指同种生物之间通过互助共同发展。
2.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和细菌为食,不同草履虫对食物和空间的需求有的重合度较高,有的差异较大,草履虫甲更喜食细菌。生态学家高斯利用富含酵母菌和好氧菌的培养液在试管中培养甲、乙、丙三种草履虫,研究其数量变化,部分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将甲、乙、丙单独培养,预期其增长曲线均为“J”形
(2)b处动物在群落中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何关系?
提示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有人说:“b处桦树高低错落有致,只存在垂直结构,而野草丛比较矮小,只存在水平结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群落中不同种生物的分层或分布关系。同种生物如桦树的不同分布属于种群层次,不能构成垂直结构。矮小的野草丛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存在。
(3)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延伸应用 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
(1)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不是(填“是”或“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原因是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的植物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提示二者皆不是。
源于选择性必修2 P29“练习与应用”:试分析群落中存在捕食者的生态意义:既有利于维持物种丰富度,又能促进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4.群落的空间结构
概念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类型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模型
表现
垂直方向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