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教学过程一、投影: 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异:1. 溶质: 以质量表示以物质的量表示溶液: 以质量表示以体积表示2. 单位: 1 摩/升同: 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 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 过程:(1) 准备工作:检漏(2)操作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三、误差分析依据公式 C=n/V 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
造成n的误差可由⑴称量⑵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⑴俯视或仰视造成,⑵未冷却等例如: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称 NaOH固体时,把 NaOH放在纸上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未干燥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四、讨论国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请评价。
例题:1、溶液配制:欲配制 1000 mL 浓度为 0.12 mol·L-1 的 NaOH 溶液,需要的仪器是 ( )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须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为( )1)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3)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 )g NaOH4)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物质的量浓度教案6篇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教案-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和单位转换。
3.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2. 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和单位转换。
教学难点:
1.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 物质的量浓度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化学中常见的实例,比如溶液的配制、药物的浓度等,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示例1:现场演示配制盐酸溶液,并介绍溶液的浓度是怎么计算的。
讲解: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即单位体积内含有的物质的量的多少。
定义:物质的量浓度(C)=物质的量(n)/溶液体积(V)
公式:C=n/V
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步骤:
1. 确定所给的物质的量(n)和溶液的体积(V)。
2. 将物质的量(n)和溶液体积(V)代入公式C=n/V计算物质的量浓度(C)。
示例2:演示如何计算某酸溶液的浓度。
注:在介绍计算步骤时,可以使用一些实际的数据进行计算演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示例3:讲解物质的量浓度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讨论:物质的量浓度对化学反应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总结:总结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和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拓展练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通过测量溶液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计算几道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题目。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
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
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
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
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概念的理解。
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
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
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材中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
其一:物质的量浓度中涉及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
其二: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
变化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但是二者的比值没变。
对于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澄清。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浓度的定义,理解浓度与物质的量、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及计算2.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3. 浓度的定义及计算4. 浓度与物质的量、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5.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浓度的定义及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浓度与物质的量、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3. 讲解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浓度与物质的量、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
4.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相关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分析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存在的问题。
3. 课后访谈: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后访谈的结果,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1.3.3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
2、初步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3、知道确保溶液浓度准确的两个基本原则。
(1)尽可能将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
(2)确保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不超过瓶颈上的刻度线。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完成配制任务(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并思考其成分的表示方法,使学生逐渐建立起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通过反思实验过程深化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探究溶液的配置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地、主动地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难点:1、如何由配制溶液的过程形成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如何通过反思实验过程对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的影响,形成正确的配制
的步骤,深化对概念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1、溶液配制的9个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标签 2、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
的物质的量浓度。
(2)公式:C(溶质.
)=n(溶质)/V(溶液)
(3)单位: 常用mol/L(mol.L -1
)
有时用mol/m 3(mol.m -3
)
五、教学反思。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4.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的关系。
5.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的转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物质的量浓度的运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
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举例说明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医学、化学等领域。
4. 练习计算: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观察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解答: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其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掌握。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增加课堂趣味性。
3.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案例:收集生活中的实例,用于说明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2.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3.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过程中的单位换算和误差分析。
三、教学准备1.教材、PPT、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物质的量浓度相关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景:喝饮料时,发现有的饮料很浓,有的饮料很淡。
那么,如何来表示这种浓与淡呢?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1)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用符号c表示,单位为mol/L。
(2)举例说明:如1L水中溶解了1mol的NaCl,那么这个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就是1mol/L。
3.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1)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n/V,其中c为物质的量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2)示例计算:假设有10g的NaCl溶解在500mL的水中,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计算NaCl的物质的量,n=m/M=10g/58.5g/mol=0.171mol。
然后代入公式计算物质的量浓度,c=n/V=0.171mol/0.5L=0.342mol/L。
4.练习(1)计算下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①20g的KCl溶解在1L的水中;②40g的NaOH溶解在500mL的水中。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实验1.物质的量浓度实验原理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实验的原理:通过测量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电子天平、量筒、容量瓶等。
(2)称量溶质: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溶质的质量。
(3)溶解溶质:将溶质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4.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溶质含量的问题。
2. 新课讲解: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实例分析:分析不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与拓展:总结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质,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课堂上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快、更准确地完成物质的量浓度相关的练习题。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七、教学反思1. 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 反思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困难等,并寻找解决办法。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介绍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制药、食品加工等。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4.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c = (1000ρω)/M(其中ρ表示溶液的密度,ω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溶质的摩尔质量)。
5.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溶液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物质的量浓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溶液的性质,探讨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讲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浓度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二、三课时](精选3篇)
2023年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二、三课时](精选3篇)第二课时:物质的量的浓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知识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概念;2. 掌握物质的量的浓度的计算公式;3. 了解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常用单位。
教学过程:一、复习通过回顾前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理解情况。
二、引入1. 向学生展示一个饮料瓶,问:“你们喝的饮料瓶上都印有信息如何‘每100ml含糖量12g’,那这些数据是什么意思呢?”2. 引导学生思考,解释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概念。
三、讲解1. 讲解物质的量的浓度的计算公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2. 介绍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常用单位:mol/L,简写为mol/L或M。
四、实例演练通过几个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浓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五、拓展通过举例介绍如何计算稀释溶液的浓度,拓展学生的知识。
六、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物质的量的浓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写在笔记本上。
作业:完成课堂上的实例演练,做好笔记。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实验测定知识目标:1. 了解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实验测定方法;2. 掌握使用容量瓶和量筒等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实验测定;3. 练习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实验设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1. 让学生观察两瓶溶液,一瓶是稀释的酸溶液,另一瓶是浓缩的酸溶液,问:“如何通过实验测定这两瓶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2.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 讲解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实验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仪器测量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计算物质的量的浓度。
2. 介绍使用容量瓶和量筒等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实验测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展示使用容量瓶和量筒等实验仪器进行物质的量的浓度的实验测定的过程。
四、实验设计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测定一个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五、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测定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应用。
2.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单位。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表示微观粒子集合体的一个基本物理量,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mol)。
2.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符号为c,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或摩尔每千克(mol/kg)。
3.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c = n/V(体积溶液)或c = n/(mM)(质量溶液),其中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m为溶液的质量,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
4. 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通过物质的量浓度可以判断溶液的稀释程度、进行溶液的配制、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溶液的稀释与配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溶液的稀释与配制问题。
1.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概念及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2.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及单位。
3.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一):溶液的稀释。
4. 第四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二):溶液的配制。
5. 第五课时:综合练习与总结。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药品配置、溶液稀释等。
3. 小组讨论:讨论溶液的稀释与配制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和应用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单位:mol/L。
3.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4.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换算:mol/L →mol/m³、mmol/L、μmol/L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2.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饮料、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如制药、制糖等工业生产中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学科及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定某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公式分析实验数据。
3.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互相交流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方面的表现。
八、教学拓展1. 对比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性质,如溶解度、沸点等。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方法:mol/L、mol/kg等。
3.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为物质的量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4.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5.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运用。
3. 物质的量浓度在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表示方法及计算公式。
2. 利用例题,演示物质的量浓度计算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4. 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 导入新课:回顾溶液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溶质的其他表示方法。
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并通过例题演示计算过程。
4.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在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让学生学会换算。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浓度。
6. 课堂练习:布置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理解两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以及其计算方法;2. 掌握物质的量、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3. 能够使用物质的量浓度进行浓度计算;4. 通过实验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物质的量、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教案、黑板、粉笔、实验器材;2. 学生:笔记本、实验报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瓶含有葡萄糖的溶液,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无论溶液的体积如何改变,溶液中的葡萄糖质量是否改变?为什么?2. 概念讲解(10分钟)a. 教师解答导入问题:葡萄糖质量不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因为葡萄糖是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解后的葡萄糖分子数量没有改变。
b. 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用来表示物质中粒子数量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单位是摩尔(mol)。
c. 介绍物质的量、体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量是不变的,即n1 = n2;而体积和质量是可变的。
d. 引入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质量)溶液中的物质的量。
用符号C表示,计量单位可以是mol/L(或mol/kg)。
3. 计算方法(15分钟)a. 计算体积浓度:C = n/V,其中C表示体积浓度,n表示物质的量,V表示体积。
b. 计算质量浓度:C = n/m,其中C表示质量浓度,n表示物质的量,m表示质量。
c. 通过计算物质的量浓度,可以推算出未知的物质的量或体积。
4. 练习与示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练习题,并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并与同桌交流答案。
然后教师选取一个练习题进行示例分析,解答学生在做题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示例题目:某溶液中含有0.5mol的NaCl,体积为100mL,求该溶液的体积浓度。
5. 实验(30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一项和物质的量浓度相关的实验。
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步骤、器材和试剂,测量溶液的体积和质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
2. 实际问题中物质的量浓度的求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 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mol/L、g/L等。
(3) 推导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 或c = m/M,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m表示溶质的质量,M表示溶质的摩尔质量。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求解,如药剂的配置、溶液的稀释等。
4.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及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换方法。
七、课堂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
八、实践操作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如溶液的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测定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九、课程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题和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浓度计算教案:物质的量浓度
浓度计算教案:物质的量浓度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掌握浓度计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和应用领域,并学习到掌握化学量的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1) 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3) 化学量的基本知识。
3.教学重点:(1) 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4.教学难点:(1) 化学量的基本知识。
(2) 浓度计算的实例分析。
5.教法:(1)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了解浓度计算方法。
(2) 讲解法:通过图表和图解,生动形象地讲解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3) 实践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帮助学生掌握浓度计算实践技能。
6.教具:实验室玻璃仪器、计算器、PPT。
7.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的目的和重要性。
(2) 学习浓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a.以NaOH溶液为例,向学生介绍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b.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浓度计算方法。
c.通过图表和图解,生动形象地讲解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学习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a.以HCl溶液为例,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b.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意义和应用领域。
(4) 学习化学量的基本知识。
a.向学生介绍化学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b.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量的基本知识。
(5) 学习浓度计算的实例分析。
a.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浓度计算的实践技能。
b.通过实验演示和图表展示,让学生了解浓度计算的实践应用情况。
(6) 总结: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总结本次实验的内容和重点。
8.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调查问卷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本次实验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感受,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9. 教学反思:结合学生反馈和自身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改进,提升教学效果,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熟练运用量浓度公式计算物质量浓度。
2. 能力目标:掌握量浓度计算过程,正确分析物质的量浓度问题。
3. 情感目标:增强理科能力,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概念讲解:物质的量浓度是指用重量或体积的占比的概念,即一定重量或体积的物质中,某种或一类物质所占重量或体积的比重。
2. 量浓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为:物质重量/全部物质重量或物质体积/全部物质体积。
使用常用公式计算量浓度,即:量浓度=物质重量/全部物质重量或量浓度=物质体积/全部物质体积,量浓度的计算单位为g/ml或g/L。
三、教学方法
1. 通过实验,实践理论,让学生熟悉物质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便更好的理解。
2. 结合实际问题,引出学生自然想法,引导全班一起思考,讨论物质量浓度的计算过程,最终正确的计算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
1. 热身阶段:讲师介绍量浓度的概念,然后以实际问题引出量浓度的计算,以此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2. 讲授阶段:结合公式讲解量浓度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熟悉量浓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解答其中学生疑惑。
3. 练习阶段:根据讲解的理论,提供练习题,让学生练习量浓度的计算,练习题可以是有关物质量浓度的实际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某一物质量浓度求全部物质重量或体积。
4. 总结阶段:通过总结思考,归纳整理出物质量浓度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理解量浓度的概念,掌握量浓度计算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物质的量浓度教案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行避开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期望能够帮忙到大家。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篇1其次课时[复习巩固][投影]1.已知某1 L H2SO4溶液中含有250 mL浓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2.已知每100克H2SO4溶液中含有37克H2SO4,可以算出这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吗?(不能)[设问]那么,要算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必需从哪方面着手呢?[结论]必需设法找出溶液的体积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老师]请大家依据刚才的分析,做如下练习。
[投影]3.将质量为m,相对分子质量为Mr的物质溶解于水,得到体积为V的溶液,此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引言]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与质量分数的区分,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联系及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投影]例1.已知37%的H2SO4溶液的密度为1.28 g·cm-3,求其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从上节课的学问我们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都可用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因此,二者之间必定可以通过肯定的关系进行换算。
依据我们刚才的争论分析可知,要算出物质的量浓度,必需设法找出所取溶液的体积及其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由于浓度是与所取溶液的多少无关的物理量,所以,我们既可取肯定质量的溶液来计算,也可取肯定体积的溶液来计算,为此,我们可以采纳以下两种方法。
解法一:取100 g溶液来计算m(H2SO4)=100 g×37%=37 gn(H2SO4)= =0.37 molV(液)= =78.12 mL=0.078 Lc(H2SO4)= =4.8 mol·L-1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 mol·L-1。
解法二:取1 L溶液来计算V(液)=1 Lm(H2SO4)=V[H2SO4(aq)]·ρ·w=1000 mL×1.28 g·cm-3×37%=473.6 gn(H2SO4)==4.8 molc(H2SO4)==4.8 mol·L-1答:37%的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4.8 mol·L-1。
[思索题]对于溶质质量分数为w,密度为ρ的某溶质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式为:。
[同学们思索后][板书]c=[练习]市售浓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
计算市售浓H2SO4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
(c= =18.4 mol·L-1)[设问过渡]假如已知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及溶液的密度ρ,又怎样求其质量分数呢?[板书]w=[投影]例2.已知75 mL 2 mol·L-1 NaOH溶液的质量为80克,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在已知溶液质量的状况下,要求溶质的质量分数还须算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依题意,我们可进行如下计算:解:75 mL 2mol·L-1 NaOH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c(NaOH)·V[NaOH·(aq)]=2 mol·L-1×0.075 L=0.15 molm(NaOH)=n(NaOH)·M(NaOH)=0.15 mo l×40 g·mol-1=6 gw(NaOH)= ×100%=×100%=7.5%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
[老师]依据以上的计算,请同学们找出下列各量之间的关系。
[板书]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过渡]在实际生产中,对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还往往需要稀释后才能使用。
如喷洒农药时,须把市售农药稀释到肯定浓度才能施用,试验室所用肯定浓度的稀H2SO4也均由浓H2SO4稀释而来,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板书]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设问]溶液在稀释前后,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依据学校学过的肯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稀释时所遵循的规章来分析稀释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遵循的规律。
[大家思索,同学回答][老师总结]稀释浓溶液时,溶液的体积要发生变化,但溶质的量(质量或物质的量)均不变。
为此,在用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浓溶液配制稀溶液时,我们常用下面的式子来进行有关计算:?[板书]c(浓)·V(浓)=c(稀)·V(稀)[投影]例3.配制250 mL 1 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 mol·L-1 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分析]本题可依据上式进行计算解:设配制250 mL(V1)·1 mol·L-1(c1)HCl溶液,需要12 mol·L-1(c2)HCl溶液的体积为V2c1·V1=c2·V2V2= =0.021 L=21 mL答:配制250 mL 1 mol·L-1的HCl溶液,需要12 mol·L-1 HCl溶液21 mL。
[小结]表示溶液组成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可通过肯定的关系进行换算。
解有关溶液稀释的问题,遵循的原则是:稀释前后溶质的量不变。
[板书设计]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Mc=÷M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质量三、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c(浓)·V(浓)=c(稀)·V(稀)[布置作业]重温试验基本操作中“容量瓶的使用”的内容,并预习下节课。
[教学说明]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由于涉及概念较多,一般同学,特殊是思索和分析问题力量较差的同学,要娴熟把握这些内容是有困难的,这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进行多次相关的训练才能切实把握。
学问的归纳、整理是常用的科学方法。
同学只有知道学问的来龙去脉,参加有关学问网、包括公式等的整理工作,克服单纯的仿照和套用公式的毛病,才能真正把握它。
让同学参加其中,有利于进展和提高他们的思维力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篇2教学目标:学问技能:使同学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洁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力量培育:从概念的应用中,培育同学的规律思维和抽象概括的力量。
科学思想: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育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品质:培育同学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爱好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试验的教学培育同学认真观看试验现象,发觉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具预备:容量瓶、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剂瓶、药匙、投影仪、胆矾教学方法:设疑、启发、试验、讲解等。
教学过程设计:我们在学校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肯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但是,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
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肯定的关系:例如:2NaOH~H2SO42mol∶1mol在化学反应的溶液中如何体现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学校时学习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使用时有许多不便利之处。
溶质假如是固体物质,还可以称量,假如是气体或液体,称量它的质量就很不便利。
至于溶液的质量就更不好称量,试验室常用量筒来量液体的体积。
能否用所量出的溶液的体积来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知道肯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运算起来很便利。
通常我们取溶液的体积为1L。
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就是使用溶液的体积,用升做单位。
溶质的量在溶液中用什么表示呢?一、物质的量浓度单位通常是用mol/L表示。
(1)溶液体积为1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1升;(2)溶质是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课堂练习1.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5mL该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
如何应用所学的学问进行计算?5mL与500mL的NaOH溶液,它们所含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相等吗?你能举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吗?课堂练习2.从1L1mol/L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1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试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
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例:配制100mL0.5mol/L的CuSO4溶液。
配制溶液的第一步首先应知道什么?1.计算⑴试验室中只存在胆矾晶体,我们可以来计算出所需的溶质的质量,那么如何计算出需要胆矾的质量?⑵若所取溶质为液体,应如何取?2.称量用托盘天平来称量固体药品应留意哪些?称量12.5g胆矾晶体。
若称量有腐蚀性的物质,例如:NaOH能否放在纸上称量?应如何称量?我们配制溶液用的主要仪器之一是容量瓶。
容量瓶是配制精确浓度溶液的仪器,它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
⑴容量瓶上边标有温度和体积说明白什么?⑵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3.溶解依据我们前面所学的学问,溶解固体物质应在哪儿溶解?用到哪些仪器?在溶解过程中还应留意哪些问题?用小烧杯加水溶解12.5g胆矾,并用玻璃棒搅拌。
溶质溶解后是否可立刻放到容量瓶中呢?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把溶解好的溶液冷却后,从小烧杯转移到100mL的容量瓶里。
4.转移把小烧杯里的溶液往容量瓶中转移,由于容量瓶的瓶口较细,为避开溶液洒出,用玻璃棒引流。
把小烧杯里的溶液沿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中。
烧杯和玻璃棒是否需要处理?应如何处理?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当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二、三次。
5.洗涤当往容量瓶里加蒸馏水时,距刻度线2~3cm处停止,为避开加水的体积过多,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到刻度线,这个操作叫做定容。
6.定容定容时假如不当心水加多了,可否用胶头滴管取出多余的溶液呢?所以,定容失败,只好重新做。
定容时还要留意凹液面下缘和刻度线相切,眼睛视线与刻度线呈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否则,都会造成误差。
最终把容量瓶瓶塞塞紧,把容量瓶倒转过来摇动多次,使溶液混合匀称叫做摇匀。
7.摇匀第11页/共1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容量瓶摇匀的操作具有特别性,那么应如何操作呢?摇匀后,再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