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及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介绍及其在中药分析鉴定中的应用

D

和容器”等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了药用辅料和药包材通用性要求,从影响药品质量的等各方面,包括原料药及其制剂、药品标准物质、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的制定控制要求,形成了全面、完善的药典标准体系。

2.3 药典附录整合和编号制定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本着求同存异、统一规范的原则,将各部药典附录统一整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用性附录整合后,除生物制品收载个性通则外,一部、二部不再单独收载通则,对中药和生物制品的特殊性检定方法通则予以单列。鉴于生物制品特性检定通则较多,为方便使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将同步收载生物制品个性检测方法。整合后的药典附录统一更名为通则。按照原理、目的、属性、作用、方法、特性等将药典通则分为十五大类,实现了通则编码的唯一性、科学性、扩展性和稳定性。新编后的编码更加规范、合理、扩展性更强,更加适应药典在检测技术发展的需要。

2.4 检测方法进一步完善

在参考美国、欧洲、英国药典等国际标准的基础上,2015年版《中国药典》不断借鉴和采用国际先进检测技术,完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和稳定性。通过检测方法的完善,为进一步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提高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奠定基础。

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保留常规检测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专属性和稳定性。采用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应用于中药的质量控制。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临界点色谱法、粉末X射线衍射法等用于蒙脱石的结构分析以及滑石粉中石棉的检测。采用毛细管电泳分析用于重组单克隆抗体产品分子大小异构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测定抗毒素抗血清制品分子大小分布等;建立了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等指导方法,为加强药品质量控制提供检测技术储备。

2.5 药品质控进一步加强

检验方法的完善是实现提高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完善检验方法的同时,重点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加强检验方法的建立和质控要求的制定。通过完善和优化检测方法、扩大成熟、先进的检测技术的应用,对药品检验的能力大幅提升。

2.6 加强药品全过程控制

2015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强化药品质量全过程控制理念,加强对药品生产源头和工艺过程控制,通过完善相关技术指南,加强对药品的研发、生产、质控环境、药用辅材和药用包材等涉及药品质量的各环节的全过程控制要求,加强产品批间一致性和稳定性控制,丰富了药品标准的内涵,对全面提升药品质量意义重大。

2.7 中药安全性控制进一步加强

2015年版《中国药典》在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基础上,既突出了中药整体质量控制的特点,又增加和完善了安全性控制方面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中药材及其饮片在种植、流通、储藏等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如二氧化硫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真菌毒素、色素、内源性有害物质、微生物以及相关致病菌等进行控制,在相关控制方法方面,2015 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专属性优、灵敏度高、检测效率好的检测技术。如二氧化硫检测增加了离子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农药残留量测定建立了气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真菌毒素检查建立了高相液相-质谱联用方法等。

2.8 制剂通则相关要求更加完善

2015年版《中国药典》实现了药典一部、二部和三部制剂通则的全部统一。在整合的基础上,完善了制剂要求以及新型制剂的收载。

(1)制剂要求更加规范

制剂整合在按照求同存异的原则,同一剂型下的检查项应尽量统一,尤其是涉及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例如:眼用制剂和注射剂下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无菌、细菌内毒素等检测项目;对于难以统一者,在相应项下分别作出规定。如胶囊剂的重量差异、中药硬胶囊剂要求水分检查、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等。

通过完善制剂要求,进一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以动物、植物、矿物质来源的非单体成分制成的,生物制品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黏膜或皮肤炎症或腔道等局部用片剂(如口腔贴片、外用可溶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等)检查项下应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并应符合规定。生物制品进行杂菌检查的可不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眼用制剂,如加入抑菌剂的,应要求标示所使用抑菌剂的种类和标示量;供雾化用吸入溶液制剂由微生物限度要求为无菌制剂;对于烧伤用软膏剂、乳膏剂、气雾剂、喷雾剂、凝胶剂、散剂、涂膜剂等,除用于轻度烧伤I或浅II外,应为无菌制剂。

为保证制剂的有效性,对于来源于动、植物多组分且难以建立测定方法的以外,溶出度、释放度、含量均匀度均应合要求。

(2)完善制剂通则共性要求

制剂通则规定适用于中药、化学药和治疗用生物制品,不适用于预防类制品;各剂型、亚剂型并不适用于所有原料药物,而应取决于原料药物特性、临床给药需求以及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在确定制剂处方时,应根据抑菌效力检查法确定抑菌剂的添加剂量等。

(3)增加新剂型的收载

2015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吸入制剂和口崩片亚剂型的收载。吸入制剂是对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的液体或固体制剂做出统一要求,包括吸入气雾

剂、吸入粉雾剂、吸入鼻用制剂、供雾化用吸入溶液和可转化为蒸汽的制剂,在符合原相应剂型的基础上,还应符合吸入制剂的相关要求;取消外用制剂,原按照外用溶液剂命名的制剂名称可不变,检查项下应按其使用适应证和用途归属相应的制型,并应符合相关制剂的要求。制剂或可转化为蒸汽的制剂。

2.9 微生物检定要求与国际接轨

2015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完善了微生物检验标准体系,将药品微生物控制从简单的终产品控制向药品生产和检定全过程的微生物风险调查和控制方向发展。

为提高药品微生物控制,2015年版《中国药典》无菌检查法和微生物限度法参照ICH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与国际要求相统一,即无菌检查法修订了培养基种类。修订后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提高了灵敏度、检查项目分类更加合理。

2.10 药品标准物质进一步规范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作为实物标准,是国家药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制备做出规范和指导,是为保证国家药品标准的执行、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同时,对树立《中国药典》作为国家药品标准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504个,标准品32个;化学药对照品832个,生物制品标准品62个。

2.11 药用辅料标准水平显著提高

(1)药用辅料标准体得到完善 2015年版《中国药典》完善了药用辅料标准体系,加强了凡例中有关药用辅料通用性要求和药用辅料通则的增修订,强化药用辅料源头和过程控制的要求,特别是对可供注射用辅料,过程控制尤为重要。同时,鉴于制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药用辅料用途的广泛性,强化了药用辅料标准的适用性验证要求。

(2)品种收载大幅增加 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新增药用辅料品种139 个,修订95个,收载总数达270个,收载品种增长105% 。可供注射用辅料品种由2010年版得2个增加至23个,增加了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400、聚山梨酯80、活性炭等常用的可供注射用辅料标准的制定,对提升药用辅料质量,特别是高风险药品的安全性、弥补我国药用辅料标准短缺、提高药用辅料监管能力、推进药用辅料的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辅料质量控制更加严格 2015年版《中国药典》加强对药用辅料鉴别、有关物质、杂质、残留溶剂等全兴控制要求。同时增订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研究指导原则,更加注重对辅料功能性控制;如增订多孔性、粉末细度、粉末流动、比表面积、黏度等检查项等;并根据辅料的功能性指标的不同,形成系列化,规格化,以满足制剂生产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