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重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重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科。

(是研究学科教学论的基本问题)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具有理论科学的性质,又具有应用和研究科学的性质。

4、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意义:(一)成为合格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需要教师的知识理论素质构成,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

(二)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需要更新知识需要学习教学论。

人才竞争需要学习教学论。

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学习教学论。

成为知名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教学论。

5、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一)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二)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德育工作的地位(四)德育的目标(五)德育的内容(六)德育的方式(七)德育的原则(八)教师队伍建设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育的核心思想7、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国的道德思想的精髓8、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9、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10、素质教育的特征:目的性、育人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11、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12、创新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三)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①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创新人才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品格1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功能(一)导向性功能①目标导向②价值导向③行为导向(二)规范性功能①对政治方向的规范②对思想观念的规范③对道德行为的规范(三)个性化功能①对个性化发展具有定向作用②对个性发展具有合理的建构作用③对个性化的发展具有个体享用作用1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使人们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结果和理性符号,是人们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也是人们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工具。

完整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完整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完整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

它规划设计教学目标、科目、内容范围、程序、活动和分量标准。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2.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理论和规律形成的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策略体系。

3.说课是由授课教师在备课或评课前谈论课时教学的设计情况。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可以让参与备课或评课的人了解授课人的教学设计整体情况,以便进行学术和业务交流。

它也是对说课人业务水平评价的一种方式。

4.教学最优化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它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填鸭式”教学方法。

它是各种带有启发性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总称。

6.教法是教师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法、途径和操作程序。

简言之,就是教师教学生时采用的方法。

7.快乐研究法是一种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的教学方法或模式。

它要求学生自觉自愿、主动积极、生动活泼、满怀信心地研究。

8.教学艺术是教师为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9.案例教学法是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10.终身研究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的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

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和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的应用它们。

11.研究力是研究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它是学生改变自身精神和知识结构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自身潜质发挥的力量,是人提高自身素质的力量。

它是由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两种力量因素聚合构成的。

这两种力都有大小,但决定的方向和动力作用的是非智力系统。

12.微格教育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的单一的技能。

教师政治理论知识点总结

教师政治理论知识点总结

教师政治理论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的政治性教育的政治性是指教育与政治的紧密关系。

教育既是政治的手段和工具,也是政治的对象和内容。

在教育领域,政治意识形态、权力地位和政策制定都会对教育产生直接的影响。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政治性,不断加强自身政治意识和政治觉悟,严格遵守教育政策,提升政治素养,积极履行政治责任。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教育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教育不仅要传承和弘扬社会文明,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教师应当认识到教育的社会属性,积极关注社会变化,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教育的政治任务教育的政治任务是指教育在政治指导下为实现国家政治目标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具体包括推动国民素质提升、培养政治合格公民、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强化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

教师应当牢记教育的政治任务,通过教学实践和教育活动将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教育的民主性教育的民主性是指教育应当体现民主理念和民主原则,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自主成长。

教育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保障学生的参与和利益,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信息共享、意见表达和参与决策的民主教育模式。

教师应当积极倡导教育的民主性,引导学生参与学校事务和学习管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五、教育的科学性教育的科学性是指教育应当立足于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不断完善教育理论和实践,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教育科学是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应当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科学水平,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

六、教育的社会责任教育的社会责任是指教育应当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教育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完整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完整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一.名解1.课程: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分量标准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2.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典型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3.说课:是在备课时或在评课前,由授课教师谈谈课时教学的设计情况。

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可以使参与备课的同行或参与评课的热播了解授课人的教学设计整体情况,以便有关人员进行学术和业务交流。

它也是对说课人业务水平评价的一种方式。

4.教学最优化: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5.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运用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而不要用向学生“灌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思想它是各种带有启发性的具体教学方法的总称。

6.教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法、途径和操作程序,简言之,就是教师教学生时采用的方法。

7.快乐学习法:是自觉自愿地学,主动积极地学,生动活泼地学,满怀信心地进取,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从情感入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

8.教学艺术:就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为取得教书育人的最佳效果,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方式。

9.案例教学法:就是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10.终身学习:终身教学首先是一种观念,起中心词是“学习”。

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支持的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和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的应用它们。

11.学习力:是学习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学生改变自身精神和知识结构的作用,是促进学生自身潜质发挥的力量,是人提高自身素质的力量。

(完整版)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笔记

(完整版)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笔记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重点第1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首先是在初中开始,而后在高中展开。

主要表现在:(1)改变课程名称。

高中仍为“思想政治”,初中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

——这种改变即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转变课程功能。

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

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调整课程结构。

首先,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

其次,在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总的来说,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精选对学生发展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

(5)变革教学方式。

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重建评价体系。

实现评价目的由过分的强调甄别与选拔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评价内容由单纯重视知识评价向重视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转变,评价方式从单纯笔纸测试向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转变,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化。

第二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一)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核心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高素质的公民,对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思想政治(品德)课就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

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工薪的思想品德素质,后者侧重于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归根结底都是把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作为根本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点整理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论述、材料分析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P32、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P33、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P44、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P8简答题:1、简述思想和行为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P10(1)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

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

辩证关系: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

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

(2)启示: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要研究如何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如何使人们正确的思想转化为相应的行为,因此,对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科学把握,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2、简述内化和外化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P11(1)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辩证关系:内化与外化既紧密联系又有所不同。

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

两者又相互渗透,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分别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阶段。

在内化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而行为表现又会强化内化。

(2)启示:它们共同推动人的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最终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最终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最终思政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教学的定义(P12)答:所谓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因此,教学应理解为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2、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含义(P15)答: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特指在中学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为依托,对学生系统传授德育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教育活动。

其本质是德育,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

3、教学过程的基本含义(P25)答:教学过程,简言之就是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因此,一般来说,教学过程起码包括两个基本的过程或说层面:一是认识过程;一是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过程是指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发展过程是指学生发展能力、形成良好品行和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实质上是在教师规范、组织和引导下的学生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4、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含义(P28)答: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政治教师按照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计划地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规范、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为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的过程。

5、课程的含义(老师总结)答:课程就是指学科或科目,它包括学科的目标和计划,也包括科目学习中的经验或体验,教材是它的主要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教育来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社会性。

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中进行,它还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是教育的重要背景,它对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因此,教育者需要充分了解社会的特点和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以便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思想和政治观念也各不相同。

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系统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

因此,教育者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协调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以便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强调教育的实践性。

教育不仅仅是理论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付诸实践。

只有通过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思想和政治观念的发展。

因此,教育者需要注重实践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个性化、系统性和实践性。

只有充分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知识梳理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知识梳理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微格教学:所谓“微格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的单一的技能,如“导读技能”、“学习指导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等。

在训练时,对每种技能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就是人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意识、道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品质等。

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帮助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是作用下,通过心理因素矛盾作用和情感的中介,将社会要求的良好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范畴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信念。

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良好的思想意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通过意志的中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是一个在内华达基础上再由内向外的转化与发展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内化和外化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预先设想或拟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自己身心素质发生的变化。

案例教学法:就是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地说,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的、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案例课程设计阶段----教学案例选择阶段--- -案例教学阶段----布置作业阶段----评价反馈阶段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得到积极变化的教学活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导论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概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程,是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科学和教学艺术的一门独立学科。

教学论是人们对整个教学科学和艺术的认识,它把整个教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而从某一学科的角度来说,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对象,因而研究某一学科的教学理论科学又称为学科教学论。

学科教学论是教学论的分支。

教学论是学科教学论的基础,同时,学科教学论又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逻辑。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属于德育学科。

以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为研究对象的这一学科就称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就是一门学科理论开端的那个范畴。

这一范畴是从众多材料中抽象出来的最普遍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本质内容和灵魂,是理论研究的起始问题与核心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学习是这一学科的开端范畴,也是整个逻辑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中要解决的最根本的矛盾和完成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艺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都是围绕学习这个根本展开和发展的。

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学科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

1、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特点及发展规律,包括构成教学活动的要素、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中的教育性等。

2、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解决其矛盾3、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诸要素作为研究对象(1)三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材);(2)四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和方法;(3)五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方法和教学媒体。

4、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作为研究对象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从目前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定位和内容来看,这一学科既具有理论科学的性质,又具有应用和研究科学的性质,属于理论科学与应用理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活动为前提的,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以促进“人”的价值的提升和人性的完善为中心和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概念1、政治工作: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阶级斗争、政权建设、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

2、思想工作: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3、思想政治工作:不是政治工作的全部,主要是指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活动,即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或者说思想性的政治工作。

又不是思想工作的全部,而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或者说政治性的思想工作。

更加不是政治工作与思想工作的简单相加,而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和融合。

4、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或社会群体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之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泛指人类所有阶级社会共有的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特指无产阶级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5、德育:学校对学生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德育教育”的提法不确切、不科学。

6、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人们思政品德形成和发展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政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思政教育与思政教育学思政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政品德,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思政教育学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其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政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政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政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思政教育是思政教育学的前提和基础,思政教育学是思政教育的理论概括。

思政教育学是从思政教育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以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又用于指导思政教育实践的科学。

九年级下册思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思品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下册思品知识点总结在九年级下册的思品教学中,涉及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品德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富有时代特点和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一系列普遍准则。

它包括了国家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等核心价值观。

作为成长中的少年学生,我们要积极践行这些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指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之付出奉献的情感和行为。

我们要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国情,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用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3. 集体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是指个体服从集体利益,强调集体荣誉和集体责任感的精神状态。

在生活中,我们要具备爱集体、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关心集体荣誉等品质。

同时,我们要懂得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发扬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4. 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指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权威,并加强对法律的学习和意识的精神状态。

作为公民,我们要学习了解法律知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法治精神不仅体现在法律面前,也体现在我们日常行为中的规范约束和秩序维护。

5. 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指对社会问题有关切和关注,并采取积极行动来改善社会现象的意识和行为。

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等,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尽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和世界。

6.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指以事实为依据,客观地对待问题和学习的态度。

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探索世界,学会理性思维和自主学习。

同时,我们要怀有积极的好奇心,不断追求真理和知识。

7. 文明礼仪文明礼仪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保持良好行为习惯和仪态的规范。

我们要尊重他人,待人友善,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文明礼仪的实施不仅能提升自己的形象,也能促进社会和谐。

8. 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指自愿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培养我们的无私精神和奉献精神,提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一导论、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知识点归纳

第一导论、二章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导论一、关键词1.思想政治教育答: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并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工作答:思想政治工作是指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和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的叠加、融合,主要运用于工厂、农村、党政机关等领域。

3.思想政治教育学答: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研究客体,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

4.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指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它以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为特殊研究领域,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根据。

5.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答: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指一个由起点范畴、中心范畴、中介范畴、结果范畴和终点范畴所构成的范畴体系,是对本学科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反过来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

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指导下,借鉴相关学科建设经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发展和日趋完善,加强学科建设,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深化理论成果。

二、复习思考题1.简要说明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并加以辨析。

答:(1)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①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引导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政权建设、党的建设等。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点.doc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点.doc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点:概论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问题的重要性1:建立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该研究领域必须有特殊的研究对象;二是必须有指导其研究的理论基础;三是必须着力开展实际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不是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是不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全部内容、专门内容的概括和抽象,就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内因、本质和依据。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对象研究的深化2: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的争论:第一种观点认为应以人们的政治思想、政治行为的形成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以思想关系为研究对象。

第三种观点认为以人们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研究对象。

多数论者持这一观点。

第四种观点认为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为研究对象,虽然应重视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研究,但应将它作为另一门独立学科(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去专门研究。

(三) 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立3:应当根据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来确立学科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便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特有的矛盾的研究而构成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

这是因为:①:思教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使人们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

②这一特殊矛盾贯穿在思教的全过程及各方面,是思教的存在形式。

③这个特殊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动力。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点:范畴体系(一)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探索1: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其特有的一系列范畴、概念为骨架而构成的知识体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有两类,一类未区分层次,只是探讨有那些主要范畴;另一类则认为应区分层次,如思教学的基本范畴、重要、具体范畴等。

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导论)

思想政治课教学论(导论)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一)为什么要认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1,构建一门学科的科学体系,首先应当认识它的 逻辑起点 2,一门学科理论体系开端的那个范畴,就是这门 学科的逻辑起点 3,并不是任何一个概念或范畴都可以作为逻辑起 点
4,只有认识到、捕捉到研究的逻辑起点,才能把 握住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也才能知道研究的目 的。
(二)必须结合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来学习和 研究教学论 1,首先要勇于实践 2,其次要其善于实践
3,要在多方面多环节进行实践
(1)从过程上看 (2)从内容上看 (3)从形式上看
(三)必须结合思政课改革来进行学习和研究
1,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教科书内容 正进行着重大改革,这是所有思想政治教师都不能 回避的现实重大问题。 2,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思维方式、、教 学方式、教学方法等都必须尽快 改革 3,必须以对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 神,并结合改革的实际来学习和研究学科教学论 4,要通过教学改革,将学习研究教学论与创 新结合起来,以实现与时俱进。
(四)必须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来进行学科教学论的学习和研究
1,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中学生的 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这是完成教学任务的 前提 2,以此为指导,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主动性,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3,只有研究并准确掌握中学生身心特点 和发展规律,才能在理论上推动教学论的发 展,在实践上促进教学改革进程。
(二)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1、要根据思政教学论的根本目的来确定其逻辑起点。 2、思政教学论的根本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 学习 是这个学科的开端范畴。 3、学习 是人类教育史的起点,它贯穿于整个教学 过程,一直到教学的终点。 4、思政教学论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 原则、教学艺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都围绕“学习” 这个根本展开和发展,都是 以“学”为根本。

(完整word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

(完整word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笔记

名词解释:1、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2、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手段。

5、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

6、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

7、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构与管理者,运用计划、组织、指挥、调控和评价等管理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功效的创造性活动过程。

◇8、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⒐思想品德: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体系,是人们在一定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⒑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⒒外化: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⒓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性的多维立体结构。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使师范生掌握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与规律,提高实际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因而具有很强的师范特征,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在实施中不断深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肩负培养教师重任的高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大力提高师资培养质量。

”这为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教学改革必须以此为指导,以教育理念的更新为突破口,面向基础教育,着眼于提高高师学生的从师素质与能力、促进其专业化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积极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的途径,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思政知识点总结2021

思政知识点总结2021

思政知识点总结2021一、思政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思政课作为高校各类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门课程,其设置应当突出实践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性思政课程的设置,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思政课程设置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思政课程设置要体现实用性实用性是思政课程设置的重要要求。

实用性思政课程设置应当围绕学习的实际需求,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能力。

通过实用性思政课程的设置,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思政课程设置要注重创新性创新性是思政课程设置的重要要求。

创新性思政课程设置应当围绕学生的创新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融入创新实践,践行创新精神,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思政课程设置要体现多元性多元性是思政课程设置的重要要求。

多元性思政课程设置应当围绕学生的多元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多元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多元社会活动,提高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国际视野,适应多元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思政课程设置要注重实效性实效性是思政课程设置的重要要求。

实效性思政课程设置应当围绕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能力,引导学生走进基层一线,了解国情民情,深入社会实践,不断提升实效性思政课程实施效果,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思政课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应当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要注重实用性、创新性、多元性和实效性,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思政课教学论

思政课教学论

思政课教学论
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指高校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方面设置的一门专门课程。

思政课教学论是研究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的学科。

下面我将简要介绍思政课教学论的主要内容。

1. 思政课教学目标: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政治意识和文化修养,使学生能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2. 思政课教学内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和世界的历史、政治经济学、法律法规等。

通过教授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和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了解法律法规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3. 思政课教学方法: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思政课教学评价: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应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想品质和实践能力。

除了传统的考试形式,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实际案例分析、个人陈述、社会实践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成果。

思政课教学论的研究旨在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思政课成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合理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思政课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结构分析二、设计意图三、操作建议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资源链接
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步骤设计(参考)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标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教材?思想政治(新)教材有哪些特点?
【提醒:区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特点。”】
3、介绍思想政治必修模块的内容框架。
4、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如何使用思想政治教材?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
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
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
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
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
4、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其把握
(1)含义:P33
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三维目标”)
2、课程标准确定的政治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政治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P16表格
(二)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
1.课程目标定位有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P16理论探究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P24-26(高中课标)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P26-27(初中课标)
2)学科逻辑服从生活逻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教材的过程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5、思想政治教材的使用问题:P56
(1)总的原则:
(2)处理好五个关系:
第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第二,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第三,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第五,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的概述
1、课程资源概念的各种观点
(1)—(8)P62
(2)课标的观点: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二、思想政治(品德)教材
1、对教材含义的不同理解:P47
第一,广义: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卡片、教学实物等,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以称为教材
第二,狭义:指教科书。教科书是根据各科课程标准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日常所说的为狭义。
③选修模块的名称及主要内容:P41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第二,经济学常识第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第四,科学思维常识第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3、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其表现
(1)特点:P42最突出特点是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
1、从课程设置看——是主要学科;
2、从学生发展看——处于首要地位;
3、从学校德育工作看——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
(一)目标的分类
1、政治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
■所谓结构分类: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
(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1)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以社会发展为中心设计课程的目标,重点规定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的标准。
2)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个体发展价值,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核心定位课程目标。
3)学科本位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学科发展价值,重点围绕学科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定位课程目标。
(2)把握:【性质、内容、行为指向、作用P33—34】
第一,性质:课程标准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国家对课程的要求。
第二,内容: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利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
第一,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第二,要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
4、思想政治教材分析
(1)不实行“一标多本”
(2)教材编写体例的特点:P51-52
(3)教材内容选择的逻辑性特点:P52
(4)各必修模块的内容框架:P52-55
(5)思想政治(人教版)教材的主要特点:P53-55
1)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2、思考: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P34-35
第一,结构不同。
第二,从性质看
第三,从目标看
第四,从服务对象看
第五,从作用方式看
第六,从本质特点看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分析
(1)了解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规定:P37
(2)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①课标的框架结构:P38
②必修模块的核心概念及其主题结构:P39—40
6)重建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
①智育说②德育说
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
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主导决定性作用。
■以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认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以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核心概念:市场经济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核心概念:民主政治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核心概念:先进文化
思想政治必修二:哲学与生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概念:求真务实
政治生活教师教学用书
前言
一、教材的指导思想二、教材体系结构及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四、教学建议五、教学评价建议
单元
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一、教育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疑难问题释疑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六、教学资源链接
七、检测与参考答案
综合探究
1)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课程的追求
2)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建国以来,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政治课怎样的特点?
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政治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3、政治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为什么?
第四,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和知识教学的关系
■示例分析
解读高中政治课标【初中课标2011版】
解读政治必修一
课标必修“注”
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提示与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
运用主体是教师。
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
前言
一、教材的基本理念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三、教材的设计思路
单元
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内容结构

一、本课设计意图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三、本课重点难点分析四、教学方法建议
五、教学评价建议六、教学资源链接
综合探究
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
三、补充资源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六点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五、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理念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核心,是制约课程建设的灵魂。
1、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其价值取向:P22
1)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基本价值取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造就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
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