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品德资料学科教学论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思想品德专业课复习重点
模块一第一章学科基础知识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不等于马克思恩格斯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提供了现实条件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段的斗争需要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创立的,也是根植与社会经济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它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具有综合性特点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能够反映无产阶级人民立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是包含着一连串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与时代发展、新的实际的结合,是实践之树的奇葩,是进行实践探索的科学。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对立场的分析有两个维度——真理性的维度(怎样的立足点、出发点获取真理的认识);价值维度(怎样的立足点、出发点才决定着一种真理与另一种理论相区别的价值取向)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世界是以辩证的方式存在的观点;人的认识是一种能动反映的观点;生产劳动的观点;群众史观;群众进步论和人类解放论6、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辩证分析法;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坚持和发展真理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时代性、实践性、阶级性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三、青少年心理学1、青少年期含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身心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或成熟、从童年走向成人的一个过渡时期。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思想能力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公民素养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和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念。
它具有以政治性和思想性为主要特点,以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政治能力和政治品质为宗旨。
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念,提高他们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素质,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民。
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民主教育等。
3.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如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德育活动、心理辅导等。
其中,启发式教育、实践教育和互动式教育是比较重要的方法。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4.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科教育的综合和延伸。
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于学科教育各个环节的,要通过学科教育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
5. 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它既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注重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6.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思想政治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点总结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考点总结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教育内容。
以下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考点总结。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考点包括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核心价值观与个人品质培养的关系,核心价值观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体现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考点包括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理论体系与实践的关系等。
3.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追求,考点包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内涵和目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如何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等。
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考点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合理性,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作风和执政能力等。
5. 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考点包括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目标,法治国家的特征和优势,学生如何参与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等。
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考点包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和基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特点和优势,学生如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等。
7. 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考点包括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重要性,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方式和方法,学生如何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考点不仅包括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备考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实践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思政课知识点总结
思政课知识点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思政课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还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思政课程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一、思政课程的基本概念1.1 思政课程的含义思政课,全称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政治立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有理想、有信仰、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思想基础。
1.2 思政课程的重要性思政课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课程,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2)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4)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5)对于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振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2.1 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思政课程的核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展开的。
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思政课程的灵魂和核心内容。
其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产党的基本知识等内容。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遵循。
思政课程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完整版)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笔记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重点第1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第一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首先是在初中开始,而后在高中展开。
主要表现在:(1)改变课程名称。
高中仍为“思想政治”,初中由“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
——这种改变即是课程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转变课程功能。
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
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调整课程结构。
首先,实行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
其次,在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总的来说,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课程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精选对学生发展终身受益的知识和技能。
(5)变革教学方式。
变教师“传授”,学生“接受”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重建评价体系。
实现评价目的由过分的强调甄别与选拔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评价内容由单纯重视知识评价向重视学生全面素质评价的转变,评价方式从单纯笔纸测试向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转变,评价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化。
第二节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一)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核心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高素质的公民,对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思想政治(品德)课就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课程。
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课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
虽然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前者侧重于工薪的思想品德素质,后者侧重于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但归根结底都是把公民基本素质的培养作为根本目标。
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 复习资料
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德育课”还是“智育课”?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
智育: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发展学生能力。
德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品德)课有稳定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时间以及考试评价。
新课改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1.从核心价值看: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2.从基本内容看: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3.从培养目标看:是一门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课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侧重于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侧重于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改革广西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二期课改):广西中学新课程改革分2步走:(2005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2012年秋学期)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
(广西是最后一批开展新课改的省份,至此全国各省份都开展了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1.改变课程名称:初中“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高中名称没变“思想政治”;2.转变课程功能:“过去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其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主要考虑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很少考虑学生需要”转变“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发展”、“过去的思想政治课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培养”转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仅仅作为手段而存在”;3.调整课程结构:高中“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更新课程内容:初中:随着课程名称的改变,删减了一些政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了品德教育和道德方面的内容;高中:增加了文化生活模块和选修模块。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重点
教学论一、基本概念1.教学:①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知识品德。
因此,教学应理解为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②教学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而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
2.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指在中小学校教育中,思想政治教师以《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为依托,对学生系统传授德育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教育活动。
3.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一般来说,教学过程包括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
4.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1)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的过程。
(2)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3)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是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修养的过程。
(4)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是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
5.课程:指学科或科目,它包括学科的目标和计划,也包括科目学习中的经验或体验,教材是它的主要载体。
6.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设计的规定,以纲要的形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编订的纲要性文件。
7.课程目标:是在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对课程本身所要实现的目标或价值的具体要求。
它期望学生在学习某一课程时在品德、智力、体质等基本素养方面应达到一定的要求或规格。
8.教学目标:是指对特定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学习预期和学习结果要求。
它主要是对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具备的能力、养成的态度、形成和发展的情感与价值观等的明确规定。
9.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师生双方共同进行并相互作用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策略和手段的总和。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知识梳理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微格教学:所谓“微格教学”,就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的单一的技能,如“导读技能”、“学习指导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等。
在训练时,对每种技能都提出训练目标,在较短时间内对师范生或在职教师进行反复训练的一种教学模式。
素质教育:就是人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意识、道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品质等。
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帮助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是作用下,通过心理因素矛盾作用和情感的中介,将社会要求的良好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范畴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信念。
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良好的思想意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通过意志的中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是一个在内华达基础上再由内向外的转化与发展的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内化和外化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外化则是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预先设想或拟定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学习结果,这个结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自己身心素质发生的变化。
案例教学法:就是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地说,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的、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案例课程设计阶段----教学案例选择阶段--- -案例教学阶段----布置作业阶段----评价反馈阶段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教学手段,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得到积极变化的教学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要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方法: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和总结经验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1.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
(1)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思想。
(2)人的思想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3)人的思想发展依赖于社会存在;2.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1)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历史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2)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从广度和深度来说,①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发展;②人的才能的多方面发展;③个人社会关系的高度丰富和发展;(3)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指导作用。
①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科学实施教育活动;②激发人的身心潜能,开发创造力,促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③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3.关于“灌输”的理论。
(1)列宁关于“灌输”原理的基本思想。
①工人阶级的实际运动不能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而只能自发地经济主义和工联主义;②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的确立必须靠灌输;③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激烈斗争;④无产阶级政党要重视理论和理论斗争,善于把革命理论和群众实践相结合。
(2)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灌输理论。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基本思想。
①分清人民与敌人的概念;②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③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提出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经济的主要任务。
(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5.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作用。
①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③培育“四有”社会主义公民。
思政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思政常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主张存在的根本性质是辩证的、发展的。
唯物主义则是指认为物质是唯一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历史唯物主义是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研究社会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决定着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生产关系之上的上层建筑。
2. 实践是人类认识真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真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真理,从而改造世界。
3. 世界的根本规律是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事物运动和变化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它强调对事物的矛盾性和统一性进行全面的认识,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以及矛盾的双方的转化,并通过矛盾的斗争实现事物的发展。
4.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们的思想观念是受到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这就是为什么不同的社会阶级、社会群体能够产生不同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原因。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价值转化为商品交换价值,最终决定了商品的市场价格。
2. 剩余价值和剥削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在工资中取得的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之后,对劳动者所进行的无偿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价值。
而资本家从中获取的利润,实质上是对劳动者的剥削。
3. 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外在化表现。
它决定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矛盾的本质性质。
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剩余价值的不断增加导致社会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所引发的。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克服。
思政学科教学设计复习要点
第一章思想政治学科原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德育的核心思想(P6-28)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当前德育建设的方向盘。
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国道德建设的精髓。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纲领。
素质教育的特征:目的性、育人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
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创新(P33)人才素质形成的基础:实践能力(P35)思想政治学科的性质一、历史论德育性质所谓历史论德育性质,是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二、内容论德育性质所谓内容论德育性质,是指从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上来说,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知识教育,二是做人教育。
三、特点论德育性质所谓特点论德育性质,是指从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上来看,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二是具有理论教育性。
三是具有德育的主导性。
四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四、途径论德育性质所谓途径论德育性质,是指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或根本途径来看,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德育性质。
思想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德育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
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一、导向性功能目标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二、规范性功能对政治方向的规范、对思想观念的规范、对道德行为的规范三、个性化功能对个性化发展具有定向作用、对个性发展具有合理建构作用作用、对个性化发展具有个体享用作用作用。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一、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二、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三、完成各种能力教育的任务四、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第二章思想政治学科课程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57-60)一、什么是课程课程的本质是教学认识的客体。
课程最主要的特点是其中介性。
学生不是直接跟社会打交道,而是通过课程这个中介去认识世界。
学生的认识只是在少数情况下需要直接经验,多数是间接经验,所以说,课程本质上就是教学认识的客体,也就是人类认识成果,就是知识。
(完整word版)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复习资料
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一、思想政治(品德)课是“德育课”还是“智育课"?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是一门智育与德育内在统一的显性德育课程。
智育: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发展学生能力。
德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显性德育课程:思想政治(品德)课有稳定的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时间以及考试评价。
新课改对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认识的新发展:1。
从核心价值看: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课程;2.从基本内容看: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3.从培养目标看:是一门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素质的课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侧重于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高中思想政治课:侧重于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程改革广西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二期课改):广西中学新课程改革分2步走:(2005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改;(2012年秋学期)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广西是最后一批开展新课改的省份,至此全国各省份都开展了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中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新变化:1.改变课程名称:初中“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高中名称没变“思想政治”;2.转变课程功能:“过去的思想政治课过分强调其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主要考虑国家需要和社会需要,很少考虑学生需要”转变“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构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发展”、“过去的思想政治课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能力培养”转变“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能力的培养,知识仅仅作为手段而存在”;3.调整课程结构:高中“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4.更新课程内容:初中:随着课程名称的改变,删减了一些政治方面的内容,增加了品德教育和道德方面的内容;高中:增加了文化生活模块和选修模块。
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考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考点总结第一章经济生活1.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第二章政治生活1.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党要坚持民主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建设。
(3)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政治制度,以保障我国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2.简述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人民政协之间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1)四者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直接行使国家职能。
B.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它行使最高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和监督权。
C.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
它负责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行政工作决定,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其报告工作。
D.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它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它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行使国家职能。
(2)四者关系:中国共产党冀中人民的意志,形成自己的主张和政策,然后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程序使之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决定,实现对国家爱的领导。
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由国务院和其他国家机关贯彻执行。
一般情况下,是国务院根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议和作出的决定,起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全国人大审议,并征求全国政协委员会的意见,最后由全国人大批准。
第五章法学基础理论1.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于运用证据规定的指导原则有哪些?(1)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搜集证据。
(2)重证据、重调查研究而不轻信口供。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总结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的一门课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下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1.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学生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以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重点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基础。
学生应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诚实守信、友善和和谐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生应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道路。
重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等。
4. 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该学习国家治理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各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5. 法律法规学生应该了解我国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学生应该学习宪法、刑法、劳动法等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法律的基本概念、原则、程序和规律,以增强法治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律素养。
6. 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基础。
学生应该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特征和原则,学习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
7. 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学生应该培养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应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提高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责任感。
8. 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学生应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学生应该了解社会责任的内涵和特点,认识到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参与社会实践、关心社会问题、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和能力。
思想政治每章考点总结
思想政治每章考点总结思想政治是一门涉及到人类思想、政治制度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学科。
它研究的是人类思想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与政治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学习思想政治的过程中,我们会涉及到很多章节和内容。
下面就每章考点进行总结,写1000字。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概述这一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
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等。
第二章:思想政治的理论基础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思想政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
包括思想政治的定义、思想政治的基本属性、思想政治的基本功能、思想政治的基本内容等。
第三章:现代政治思想的渊源与发展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现代政治思想的渊源和发展。
包括自然法学说、社会契约论、功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现代政治思想的主要渊源和发展。
第四章: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及其思想特点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和思想特点。
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兵家思想等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要流派和思想特点。
第五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包括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等。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等。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等。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
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路径等。
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思政(品德)教学论】知识框架
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一、知识架构(一)思政政治学科课程论1、课程的性质2、课程的功能3、课程的理念4、课程的目标5、课程的设置原则6、课程的历史发展7、课程标准(特点)8、课程资源(类别)(二)思政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1、教学过程(定义、特点、功能)2、思政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特点、内在矛盾、规律)3、思政政治学科教学原则(三)思政政治学科教法论(★★)1、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学科活动)2、教学方法(常用教学法、国内外著名教学法)3、教学技能(或教学艺术)4、教学准备(教学计划、备课、说课)(四)思政政治学科评价论1、教学评价的含义2、教学评价的分类3、教学评价的功能4、教学评价的特点5、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6、学生评价7、教师评价8、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五)思政政治学科学习论1、中学生身心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2、学习的一般规律(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学习的迁移、知识掌握)3、学习方式(接受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六)思政政治学科教师伦1、教师的职责2、教师的职业素质(教育观念、职业道德、能力、行为、专业知识及方法、专业基础)3、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重要知识点(一)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功能1、与社会发展(1)与社会政治(直接的决定作用;影响和制约作用)(2)与社会经济(巨大的决定作用;影响和制约作用)(3)与社会文化(广泛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影响作用)(4)与中学各科教学(地位不同;学科性质不同;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教学规律、途径方法不同;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不同;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作用不同)2、与学生发展(1)与学生智力的发展(重要基础;能够促进)(2)与学生品德结构的发展(基础;积极的促进作用)(3)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基础、追求的目标;深层的影响作用)(4)与学生的社会化(基础;重要的推进作用)(二)课程标准的特点1、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突出了政治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2、革新了课程内容,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3、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4、倡导教学方法的更新5、为政治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空间6、提出了具体的评价建议(三)思政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特点1、教学内容和思想教育目的的直接一致性(最突出的特点)2、转变学生思想的反复性与曲折性相结合的过程3、学校教育影响的深刻性和社会影响的广泛性相结合的过程4、培养学生双重能力的过程(四)课堂教学(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1、课堂教学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2、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交往,共同发展3、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掌握社会科学知识4、课堂教学有利于养成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五)学科活动(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1、课外活动①课外阅读②办报刊③专题讲座④知识竞赛⑤写小论文⑥辩论会、演讲会⑦兴趣小组(基本形式)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意义;原则)①服务社区②走进社会③珍惜环境④关爱他人⑤善待自己(六)常用教学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①演示法②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③实习作业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5、以引导探究为主(七)国内外著名的教学法1、发展式教学法2、解决问题教学法3、发现教学法4、实验教学法5、掌握学习教学法6、启发式教学法7、案例教学法8、活动课教学法(八)教学技能1、导入技能2、讲解技能3、教学语言技能4、体态语言技能5、提问技能6、强化技能7、板书技能8、结束技能9、指导探究学习技能10、演示技能(九)教学准备1、制定教学计划①主要内容:总的说明、教学进度、单元计划②主要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政治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年龄结构、知识水平、思想状况③一般步骤:a.学习研究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熟悉学校的工作计划b.研究课程文本,处理教学内容c.分析研究教育对象2、备课①重要意义:全部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②步骤和方法a.确定教学目标b.确定重点、难点c.组织教材,选择教法d.设计教学策略e.设计教学评价f.编写教案g.集体备课3、说课的主要内容(2013年已考)(十)教学评价1、功能:诊断功能、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区分功能、指导功能、管理功能2、原则:发展性原则、认知和非认知统一原则、科学方法和人文方法相结合原则3、发展方向:以质性评价统整、取代量化评价;评价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既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又倡导学生学会合作;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既重视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思想政治核心知识点归纳
思想政治核心知识点归纳二年级上册前言(一)人类两项基本的活动:一是热是世界,二是改造世界。
(二)世界观的含义: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三)方法论的含义: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四)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一、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一)表现:1.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2.其次,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3.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所以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一)表现:1.首先,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2.其次,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3.再次,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所以说,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做物质,指明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一)含义:1.从意识的产生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产生的机能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3.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表现:1.第一,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实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第二,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第三,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致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三)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
(P28 阅读视野)(P3 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程的容是根据国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9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 第四阶段概况?)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 六点新变化?)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
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3)调整课程结构。
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
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
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6)重建评价体系。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①智育说②德育说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主导决定性作用。
2、思想政治(品德)课性质教材观点: P8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P11 理论研究: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①德育是统帅,指导何促进智育和体育的发展;②智育是中心,德育、体育本身也包含智育的容;③体育是基础,是德育、智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修德育为首,三育并举】1、从课程设置看——是主要学科;2、从学生发展看——处于首要地位;3、从学校德育工作看——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一)目标的分类1、政治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所谓结构分类: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
(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三维目标”)2、课程标准确定的政治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政治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P16 表格(二)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1.课程目标定位有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P16 理论探究1)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
主要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以社会发展为中心设计课程的目标,重点规定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的标准。
2)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
主要强调课程的个体发展价值,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核心定位课程目标。
3)学科本位课程目标。
主要强调课程的学科发展价值,重点围绕学科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定位课程目标。
五、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理念■课程理念是课程的核心,是制约课程建设的灵魂。
1、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其价值取向:P221)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基本价值取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造就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P24-26(高中课标)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P26-27(初中课标)1)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课程的追求2)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章复习思考题1、建国以来,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容安排不断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政治课怎样的特点?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政治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3、政治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为什么?4、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第二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其把握(1)含义: P33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2)把握:【性质、容、行为指向、作用 P33—34】第一,性质:课程标准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国家对课程的要求。
第二,容: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利用以指导、规、评估和管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
第三,行为指向:课程标准指向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
■合作学习容:①阅读P32“一次中美顶尖高中生的对话”,思考面对就业竞争,特别要警惕“说起来天下无敌,做起了有心无力”的现象。
美国学生:成熟、干练、稳重。
中国学生:表现与社会实际生活完全脱钩,眼界狭窄,缺乏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心智,在现实面前一筹莫展,没有实际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考: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
P34-35第一,结构不同。
第二,从性质看第三,从目标看第四,从服务对象看第五,从作用方式看第六,从本质特点看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分析(1)了解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规定:P37(2)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①课标的框架结构:P38②必修模块的核心概念及其主题结构:P39—40■以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认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市场经济、政治、先进文化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核心概念:市场经济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核心概念:政治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核心概念:先进文化思想政治必修二:哲学与生活(解放思想、实事、与时俱进)核心概念:求真务实③选修模块的名称及主要容:P41第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第二,经济学常识第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第四,科学思维常识第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3、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其表现(1)特点:P42 最突出特点是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
(2)表现:P42-43第一,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第二,关注了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第三,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第四,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合作学习容:阅读P43实践反思,探讨课程标准给“唯分数评价”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答:打破这种评价,建立发展性评价或综合性评价(多元性评价),改革考试制度。
二、思想政治(品德)教材1、对教材含义的不同理解:P47第一,广义: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卡片、教学实物等,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以称为教材第二,狭义:指教科书。
教科书是根据各科课程标准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日常所说的为狭义。
2、教材(教科书)与教学的关系:P47-48【课堂讨论:有人认为,教师教学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讲清,把教材容讲透,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认识?教材容与教学容的关系?】第一,教师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师教的材料第二,学生用教材学,教材是学生学的材料第三,教材承载教学的主要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3、教材(教科书)与课标的关系:P48【课堂讨论:教材多样,教材编写多样化现象是否意味着教材编写脱离课标?为什么?】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主要的载体和具体体现2)事实上,教材编写中以什么为指导思想、编写那些容,选用什么样的材料,采用什么样的编写体例等,都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3)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绝不意味着教材编写时生搬硬套课程标准,而只是强调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
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编写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多样化。
第一,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第二,要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4、思想政治教材分析(1)不实行“一标多本”(2)教材编写体例的特点:P51-52(3)教材容选择的逻辑性特点:P52(4)各必修模块的容框架:P52-55(5)思想政治(人教版)教材的主要特点:P53-551)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2)学科逻辑服从生活逻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3)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教材的过程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5、思想政治教材的使用问题:P56(1)总的原则:(2)处理好五个关系:第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第二,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第三,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第五,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时代发展的关系第四,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和知识教学的关系■示例分析解读高中政治课标【初中课标2011版】解读政治必修一课标必修“注”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
行为主体是学生。
提示与建议:针对“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