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斋画报》中的西方女性想象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 经济史模块A卷(word版含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模块检测卷二  经济史模块A卷(word版含解析)

模块检测卷二经济史模块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载,环钱(方孔网钱)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出现,春秋时期渗入刀布钱区。

战国后期,除楚国外,其余诸国大都铸行环钱。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商业货币的属性发生了变化B.环钱最能迎合商业发展需要C.环钱利于加强各地经济联系D.货币出现了统一的发展趋向2.宋代民事立法较之唐代有大规模发展,内容广泛,条文细密,涉及所有权、债、财产继承、契约关系等十几个方面。

宋代民事立法发展表明A.社会治理体系实现法制化B.经济发展强化私有权观念C.政府对经济活动控制加强D.私有财产权得到法律保护3.《大明律》载:“凡将马、牛铁器、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货物船车并入官。

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

因而走泄事情者斩。

”这反映出明朝A.严格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注重维护公正贸易环境C.长途贩运贸易受到限制D.重视用法治来管理民众4.1880年英国人傅兰雅曾说及他的在华观感:“今在十八省中所有新法新事已见流通,且显沛然莫御之势。

要之,西国所有有益中国之学,中国必欲得之,盖华人已有饮泉思渴之心焉。

”同时,他又指出:中国人“明知学术一道,不在一国一邦,故虽视西人为夷狄之邦,亦乐学其有益于中国之事;惟必依中国之法以学,否则弃而不取”。

材料所述现象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促使西方民主思想广泛传播B.促使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C.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步伐D.促使中国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5.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

同文馆肄业生、副教习贵荣曾记述:“同人潘(翻)译西书十余年来,如《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等”,“始知邦国往来之道,战和交涉之例,以及世代盛衰之由。

上下四千年之久,东西七万里之遇,犹全豹之见一斑也”。

这从侧面反映出A.清朝士人的守旧与愚昧无知B.新式教育有利于中国近代化C.洋务派引入了西方政治体制D.晚清外交活动遍及世界各国6.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5年设立振新纱厂,1910年创建申新纺织厂,1917年3月起荣氏兄弟又先后在上海、无锡、汉口创设申新二至九厂,从中可看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不包括A.“一战”期间发展迅速B.官僚资本控制民族工业C.行业多集中于面粉、纺织等轻工业领域D.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7.1953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

中国最早的画报《点石斋画报》(1)

中国最早的画报《点石斋画报》(1)

中国最早的画报《点⽯斋画报》(1)⼒攻北寧北寧之役, 中法迭有勝負, 其城之收復與否, 雖無確耗, ⽽戰績有可紀, 即戰陣亦可圖也。

此次法兵三路並進, 竊恐深⼭窮⾕中遇伏驚潰,故布⾧圍以相困。

⽐會合, 奮勇⿑驅。

⼀時煙焰蔽空, 驚霆不測,地軸震盪, 百川亂流, ⽽華軍已於前⼀⽇退守險要。

狐善疑, ⽽兔更狡, 總如善弈者之爭⼀先着⽿⽔底⾏船地球外圍皆是⽔,東西則通,南北則窒,以⽇光不到,⽔結層冰故也。

西⼈每於⼈⼒告窮之處,思有以通之。

美國李哲禮者,精格致之學,新創⼀船,能⾏⽔底。

蓋知冰⼭之下,仍有⽔也。

船⾧⼆百尺,以銅為質,形如卵;中藏機器,設電燈;上下前後左右俱有孔,鑲嵌玻璃以通外視;外附兩輪,⼀在船底,⼀在船尾。

⿎氣⼊其中,便可浮沉隨意;⽽其浮沉之所以隨意者,以螺絲旋為樞紐也。

⾄於駛⾏之法,則不⽤煤⽽⽤油,燃⽕於油,機輪環動。

從此天地之秘,俱可昭宣,⽽⾵浪有所不驚,⼭礁知所預避,⾏海者如履平地。

雖古所稱為地⾏仙,當亦無多讓也。

觀⽕罹災諺有之⽈:三塲不到, 良以⽆妄之災猝然波及, 無益⽽有損也。

⽇前滬上⽼閘西⾸失慎, 觀⽕者駐⾜橋上愈聚愈多, 竟有寔不能容之勢。

⽽巡捕持棍驅⼈, 哄然思竄, 橋欄擠折, 落河者不下數⼗⼈。

是不獨失冠遺履之紛紛也。

城⾨失⽕, 殃及池⿂。

古⼈豈欺我哉輕⼊重地法⼈攻奪北寧後, 露布四出, 舉酒相賀, 不惟各埠商⼈所不及料, 抑且統兵將⼠所不敢望也。

始猶疑畏, 逡巡⽽不進, 偵探數⽇, 知無華兵潛伏於中, 遂嚴陣⽽⼊。

嗚呼, 虎狼惡獸也, ⽽蔽阱以待之, 即極其跳骚狂噬之雄, ⽽卒以⾃斃。

彼不奪不饜者, 其亦可幡然變計矣。

演放⽔雷中國與泰西通商, 事事仿效西法, ⽽於戰守器具則尤加意搜羅, 出貲購辦。

近來蘇撫衛中丞委營務處某觀察⾄江陰防營勘閱⽔雷, 是⼝江⼼下⽔雷三具, 岸上安設電箱, 以電綫接引兩頭, 以通電汽, 約⾧三百餘丈, 機發聲應, 響震陵⾕, ⽔勢反激, 辟⽴萬仞, 是誠防江海之第⼀要務也。

《绘画里的中国》2020考试答案

《绘画里的中国》2020考试答案

1()是林纾翻译的。

(1.0分)1.0 分A、《李尔王》B、《茶花女》C、《羊脂球》D、《巴黎圣母院》我的答案:B2“新年画”由()发明。

(1.0分)1.0 分A、彦涵B、庄言C、马达D、蔡若虹我的答案:A3抗战时期,1937年8月上海漫画界组建了宣传队,当时的领队有()。

(1.0分)1.0 分A、丰子恺B、叶浅予C、张光直D、汪子美我的答案:B4齐白石早期的绘画风格受()的影响。

(1.0分)1.0 分A、陈师曾B、恽南田C、D、石涛我的答案:C5()不属于黄宾虹。

(1.0分)1.0 分A、《美术丛书》B、《欧洲心影录》C、《国画之民学》D、《古画微》我的答案:B6()不属于北派画家。

(1.0分)1.0 分A、溥心畬B、黄宾虹C、胡佩衡D、陈半丁我的答案:B7()不是40年代艺术民族化的代表画家。

(1.0分)1.0 分A、吴作人B、常书鸿C、丰子恺D、董希文我的答案:C81902年,()创办了“南京两江优等师范学堂”。

(1.0分)1.0 分A、B、蔡元培C、李瑞清D、郑锦我的答案:C9()的思想,对蔡元培的艺术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1.0分)1.0 分A、卢梭B、康德C、黑格尔D、尼采我的答案:B10“全木抗协”于1938年6月成立于()。

(1.0分)0.0 分A、武汉B、南京C、重庆D、延安我的答案:C11()不是课程中提到的第三厅的艺术家。

(1.0分)1.0 分A、倪贻德B、冯法祀C、李可染D、丰子恺我的答案:D12()指出了“中国已经在文化领域消失了”。

(1.0分)1.0 分A、《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B、《欧游心影录》C、《中国基督教年鉴》D、《中国文化的出路》我的答案:A13漫画《现相图》是()的作品。

(1.0分)1.0 分A、张光宇B、丁聪C、丁悚D、张郁光我的答案:B14高剑父第二次去日本的原因是()。

(1.0分)1.0 分A、披露宋教仁案B、孙中山去世C、廖仲恺被刺杀D、黄花岗起义失败我的答案:A15()是雕塑家廖新学的代表作品。

以《点石斋画报》为起点的清末新闻画报

以《点石斋画报》为起点的清末新闻画报

特点、 画 家的社会理 想与社会 实践 , 可 以发现 清末 画报 的发 展规 律及 对社会 的推 动作 用。
关键 词 : 点石 斋 ; 石印; 新 闻; 画报 中图分 类号 : G 2 1 3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0 8 8 7【 2 0 1 3 ) 0 1 — 0 0 4 4— 0 4
作者简介 : 苏杨( 1 9 7 9 一
), 女, 讲师 。
第1 期
苏杨 : 以《 点石斋画报》 为起点的清末新 闻画报
4 5
欲坠 前夕 , 来 自于民间 中下层 的 画家 因为仕途 不顺
果, 并 常在 结尾 简 述作 者 的态 度 或 观 点 ; 继《 点 石 斋 画报》 之 后 的其 他 画报 , 文 字 还 配 以 标 点 或 断
介发展 的文化 心理基础 , 可 以发 现清末 画报 的发展 规 律及对 当时社会 的推动作用 , 并 为深入 研究 当下
赤文 青简 顷刻成 , 神功 鬼 斧泯 无 迹 。 ” 1 8 9 9年 5月
流行 的中国元 素表述方式提供参 考资料 。


石印技术 孕育图 画新 闻的时代 机遇
第3 1 卷 第1 期
2 0 1 3年 2月
常 州 工 学 院 学 报( 社科 版)
J o u na r l o f C h a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
洋务运 动失败之后 的晚清社会 , 舆论 主导逐渐 由官方 向民问倾 斜 , 引发 了 民问办报 热潮 。《 点 石 斋 画报》 是清末 报人 以西方 报纸 模式 为蓝 本 , 采 用

从《点石斋画报》管窥晚清上海都市女装的设计与消费

从《点石斋画报》管窥晚清上海都市女装的设计与消费

艺术设计研究}设计与文脉从《点石斋画报》管窥晚清上海都市女装的设计与消费■郭秋惠[摘要】:1884年5月8日(光绪十年四月十四日),《点石斋画报》由1872年创办《申报》的英国商人美查(ErnestMajor)创刊于上海,是中国近代创办最早、发行时问最长、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大的石印画报。

…作为一份反映城市生活的大众新闻刊物,《点石斋画报》整合了商业与文化,相当忠实地反映了晚清上海多元的生活图景与物质文化变迁,对于了解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生活环境之变迁和上海近代设计史极具价值。

本文将通过《点石斋画报》,管窥晚清上海都市女装设计与消费的特点。

[关键词】:《点石斋画报》;晚清上海;都市女装;女性空间;消费示范上海开埠后从江边海隅的城镇迅速地发展为繁荣开放的都市,服饰亦随之开始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五方杂处的人口结构加剧了上海服饰变化的进程。

较之中国其他地区,移民城市的特性使上海较少受到礼教传统的束缚,而更易于接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1876年葛元煦撰写的《沪游杂记)),被誉为“沪游指南之针”,②书中形容“时式衣履”时,明确地指出:“洋泾浜一隅,五方杂处,服色随时更易”。

圆服饰经由设计日趋时髦新奇,成为晚清上海人“实现自我价值、搏求社会名分和进行社交经营的重要手段。

”回晚清中国的时尚中心,其中的女装更是引领潮流。

一.女性活动空间的拓展与都市女装的时尚化都市女装的发展与晚清女性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开埠之后,上海的礼教秩序随着租界的拓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松弛,移民城市人El流动性大亦使服饰舆论监管的日渐松懈,女性受到的传统等级制度的限制有所松动。

上海女性的活动空间由此得到拓展:或介入社会生活出入社交场合,或参与社会生产成为职业女性。

生活方式的变迁很快反映在女性服饰上:一方面,女性介入社会生活,“时式”、“时样”、“时髦”成为都市女装的普遍追求;另一方面女性参与社会生产,职业女装开始出现。

晚清时期的版画艺术特征——以《点石斋画报》为例

晚清时期的版画艺术特征——以《点石斋画报》为例

文_学术探讨322摘要:清代早期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版画走着下坡路,到了晚清时期就是清代后期(嘉庆1796年—清末1911年)的一百十多年间,版画艺术得到了复兴,特别是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的《点石斋画报》它记录了当时在上海滩发生的各种事件,包括了重大历史时间和一些奇文异事,并且利用石印版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给中国历史上的大众传播带来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晚清;版画;点石斋一、晚清时期的画报—《点石斋画报》晚清时期的画报有《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书画谱报》、《浅说日新闻画报》、《京师新铭画报》、《图画日报》、《图画演说报》等,采取的印刷方式都是石印技术,而其中的《点石斋画报》是对于中国近代影响最深的画报,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份新闻画报。

作为晚清西学东渐大潮中的标志性事件《点石斋画报》的创办,它开启了图文并茂的“画报”体式,这既是传播新知的大好途径,又是体现平民趣味的绝妙场所。

《点石斋画报》的素材主要是以当时的上海滩发生的事情为素材的,也包括了当时中国其它区域发生的事件,主要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百态和一些民生事件。

画报的表现形式包含了画面和文字,是以图画为主要文字为辅助的,记录当时的时事,传播新的事物,利用图画描绘出当时的奇事和景观。

苏州桃花坞画师、云蓝阁裱画店店主吴友如被聘请为《点石斋画报》的主笔,当时的画师有吴友如、周慕桥、何元俊、金蟾香、张志瀛等。

《点石斋画报》的出现改变了当时的画风,使画面呈现出有内容,有内涵,并且画面也注重了形似,而不是只是求神似。

《点石斋画报》的发展给大众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世研究近代的历史、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生动形象的素材。

而画报其中西美术是如何交流与融合的,中国画家是如何借鉴西方绘画的图像与技法的,其画面的艺术特色和画面中西学中用,是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

二、《点石斋画报》中的版画艺术特征十九世纪的中国正处于洋务运动之中,当时的社会转型和事物的新陈代谢的速度都非常快速,社会时事新闻也非常的多,每天都有新的事件发生。

《点石斋画报》与晚清女性角色的变迁

《点石斋画报》与晚清女性角色的变迁
元素 。
( 关键词] 《 点石斋画报 》 ;晚清女性 ;角色变迁 [ 中图分 类号] G 1 2 9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 1 0 0 8— 6 8 3 8 ( 2 0 1 3 ) 0 3— 0 0 7 1 — 0 4
On t h e Di a ns h i z h a i Pi c t o r i a l a nd Wo me n S ur v i v e
Ab s t r a c t : D i a n s h i z h a i P i c t o r i a l ( 1 8 8 4~1 8 9 8 ) w a s C h i n a ’ S i f r s t o f i c i l a r e l e a s e c u r r e n t c u s t o m p i c t o r i a l w h i c h h a d
i n t h e T r a n s i t i o n o f l a t e Q i n g Dy n a s t y
TI AN Me i — y i n g,ZHANG Yu n- y i n g
( S h a n d o n g Wo me n’ s U n i v e r s i t y , J i n a n 2 5 0 3 0 0, C h i n a )
n a s t y wh e n t h e t i me s o f T r a n s i t i o n s t a r t i n g we r e c h a n g i n g a n d t h e C h i n e s e a n d t h e w e s t e r n w e r e mi x i n g , b u t a l s o

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 ——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一)

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 ——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一)

晚清人眼中的西学东渐——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一)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终刊于1898年8月的《点石斋画报》,十五年间,共刊出四千余幅带文的图画,这对于今人之直接触摸“晚清”,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是个不可多得的宝库。

正因如此,近年学界颇有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的。

尽管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尚未大批面世,但不难感觉到春潮正在涌动。

伴随着晚清社会研究的急剧升温、大众文化研究的迅速推进,以及图文互释阅读趣味的逐渐形成,《点石斋画报》必将普遍站立在下个世纪的近代中国研究者的书架上,对于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研究思路可能迥异前人,可对于这批文化史料的价值之确认,我想,不会有太大的分歧。

作为晚清西学东渐大潮中的标志性事件,《点石斋画报》的创办,涉及诸多至关重要的领域。

首先,它开启了图文并茂因而可能雅俗共赏的“画报”体式,这既是传播新知的大好途径,又是体现平民趣味的绝妙场所,日后大有发展余地。

其次,“画报”之兼及“新闻”与“美术”,既追求逼真,也包含美感,前者为我们保留了晚清社会的诸面相,后者则让我们体会到中国美术的嬗变。

再次,“画报”之兼及图文,二者之间,既可能若合符节,也可能存在不小的缝隙,而正是这些缝隙,让我们对晚清的社会风尚、文化思潮以及审美趣味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最后,那些并非无关紧要的图中之文,对于我们理解晚清报刊文体的变化,同样也不无意义。

至于百年来诸多文人学者对此“遗迹”之追摹、怀念与凭吊,则从另外一个侧面,帮助我们理解这一晚清独特的文化景观。

一、新闻与石印百年后重谈《点石斋画报》,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是否还将其作为“中国最早的画报”看待。

对于三十年代以前的国人来说,这俨然已成定论。

可史家的介入,使得问题复杂化了。

争“第一”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可这涉及到对于“中国的画报”特色的理解,以及诠释《点石斋画报》之策略,故不敢轻易放过。

1920年上海《时报》出版《图画周刊》,此后,石印画报逐渐被淘汰,中国画报进入了萨空了所说的“铜版时代”。

《点石斋画报》看晚清时期上海女性地位的变化

《点石斋画报》看晚清时期上海女性地位的变化

《点石斋画报》看晚清时期上海女性地位的变化作者:郭誉茜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7期摘要:《点石斋画报》(1884~1898)是我国第一份正式发行并具有巨大影响的时事风俗画报,其不仅见证了晚清上海乃至中国转型起步时代新旧交替、中西杂糅的世态百相,也为透视晚清性别关系提供了珍贵的视角文化史料。

晚清社会急遽变化,西风东渐与传统道德的淡薄,使男外女内的性别角色分工开始松动,沪上女性因得风气之先,率先迈开了由家庭到社会的步伐,从为人佣工、娼妓的职业化到女工女学生的出现,及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均体现了女性角色的变迁。

晚清女性社会角色的变迁,既是社会变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元素。

关键词:点石斋画报:上海女性:社会地位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用刚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逼迫中国签订不公平条约,在残酷的现实前,清王朝也被迫的地打开国门,而国人也不再白命清高,开始整理战败的原因。

它们将目光放向世界,了解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制度等,想从中找到对付它们的方法。

而从中他们也了解到西方科技的发达。

因此,就产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这次运动将西方很多先进的技术、科技引入中国,不仅仅提高了中国的军事实力,还发展了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而在甲午战争失败的同时,洋务运动也宣告失败。

在此之后又产牛了学习西方制度、文化、政治的维新运动。

维新运动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使得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文明逐渐深入人心。

上海——作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港口,租借地的诞牛,商业的发展,西方技术的传人、中西方人们的交流,使得中西方文化在上海交往更加密切。

而商业的发达必然带来人口的激增,经济的迅猛发展,然而更加促进了人们对画报的需求。

所以中西交汇的上海已经拥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优秀的画报传播者,良好的交通技术以及广大的群众。

l 新时代女性19世纪中后期,上海的轻工业越来越发达,特别是棉纺织厂的增多,对丁工人的需求加大。

从点石斋的女性形象刻画看清末的妇女解放

从点石斋的女性形象刻画看清末的妇女解放
图 一 、 全人 , 、 女孩
; i r 闻啦辟
2 2 第7 1 0 年 蠲 91 1
NSOD媒介纵横 E R WW LI
中国妇女在婚姻上解放的图画 , 但却有绘
制西方关 于婚 姻方面的图文 , 点石斋画 《 报・ 大可堂版 》 第一册 ( 8 45 18 ., 18 . 8 54 原 — 甲集 ) 中有篇绘制 的是 《 离婚 奇断 》“ 近 来, 西洋有一 妇女控告其丈夫并要求离婚
拣茶 栈 都 雇 佣 女工 , 因 是 女 工 的 工 资 低 原
2《 、 点石斋画报 》 中虽没有直接关 于
了传 统和现代两种状态 , 虽然在 《 点石 斋
画报 》 发行期 间大多数妇 女仍处于传统礼
教 观 念 的生 活 状 态 中 , 但受 到 外来 文 化 的
廉 ……专 门挑选老成 忠厚 的妇 女来茶 栈 做 工。 点石斋画报 ・ ”《 大可堂版 》 一册 第 ( 845 18 ., 18 .— 8 5 原乙集 ) 乾纲不振 》的 4 《
文 字 解 说 中提 到 “ 东 生 因为 妻 子 瞿 氏 王 在 升 宝 洋 行 做 佣 人 … … ” 从 中可 见 中 国
影 响, 还是 出现了少数寻求改变的现代 生 活状 态的女性形象 。 本文通过 《 点石斋 画 报》 浅析 其对 中外女性形象 的刻 画 , 中 从
看清 末 时期 妇 女 在 生活 、 婚姻 及 教 育 等 方 面不 同程 度 的解 放 。
渐 的 历 史 背 景 下诞 生 , 晚 清 社 会 文 化 转 是 型 期 的产 物 。
女正 乎 内” 的家庭 模式 , 男尊 女卑 ”、 “ “ 主女从 ” 等压迫束缚 女性的礼教 , 男 造 就了女性在家庭中担任治家务 、事纺织 、

复合之眼——以《剖割怪胎》为例分析《点石斋画报》中外国女性形象

复合之眼——以《剖割怪胎》为例分析《点石斋画报》中外国女性形象
穿 着 整齐 ,不 显 得 凌 乱 ,甚 至 还 穿 着 三 寸 金 莲 。难
扶 着 戴 帽 男子 的手 臂 ,似 乎 在 寻 求 着知 识 和 精 神 上
以想 象 ,在 经 过 了先 前 两 次 失败 的接 生 ,已经 被 割 落 腹 中婴 儿 头 的 濒 临 死 亡 的 年 轻 妇 人 ,在 垂 死 之
着 装 饰 性 的 帽 子 。没 有采 取 任 何 医 疗 保 护 手 段 。如 果 不 是 放 在 这 个场 景 中 ,她 伏 下 身 子 的 样 子 ,可 能 会让 我们 觉得她正 在一个 聚会上 伏下 身去取盘 中
的 烤 肉 。在 病 人 面 临 生死 的关 头 ,她 没 有 表 现 出一 丝 的 紧张 和 不安 ,也 没有 表 现 出镇 定 和果 敢 ,冷 漠 。 她 完 全 是一 副 闲适 的 状 态 ,仿 佛 没有 置 身 于 这 生 死 之 间 ,仿 佛 周 围 的一 切 人 和 物 都 与 她 无 关 。她 没 有图安 抚 她 。女 病 人 的 睑痛 苦 地 扭 向 一边 。她 的痛 苦 完 全 被 忽 略 和
抛 弃 了 ,取而 代之 的是 女 洋 人 的 展 示 。展 示 的 不是
穿 着 中 国式 的 传 统 服 饰 ,站 在 一 旁 端 着 手 术 用具 。 他 显 然 不是 产 下怪 胎 的 中国 妇女 的丈 夫 ,因为 丈 夫

般 是 不 允许 在 产 房 直 接 观 看接 生 过 程 的 ,而 且他
分 析
1. 两个 女洋人 与 中国女人 的关系
两 个 西 方 女 人 和 中 国女 人 的 关 系具 有 典 型 化 的
意 义 ,因 为 其 中包 含 了三 个 层 次的 对 比 。国别 ( 中

《点石斋画报》中的西方女性想象

《点石斋画报》中的西方女性想象

《点石斋画报》中的西方女性想象作者:王娟来源:《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年第02期摘要: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发生是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变革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不过,晚清传媒中的西方女性形象却较少有人关注。

事实上,谈到晚清女性解放,一个不可或缺的“参照典范”应该是晚清报刊中的“西方女性”。

尽管这些数量众多的关于西方女性婚姻、家庭、教育和职业的图文报道带有明显的猎奇和想象成分,但在晚清女性解放的过程中却起过重要作用。

本文以其时影响广泛、且带有明显平民色彩的《点石斋画报》为例,探讨晚清民众视野中的西方女性形象,以及民众对西方“女尊”的认知和解读。

关键词:《点石斋画报》;西方女性;西方想象平民视野中的西方女性西学东渐的相关话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热门,但关注普通民众西学观的研究却颇为鲜见。

周振鹤、熊月之等学者都曾谈及西学传播的影响问题,然而仅限于知识分子与精英阶层,对西学在一般民众中的影响仍未免失察。

{1}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或许在资料层面:普通民众没有著作,没有较为可靠的文字材料。

即便有一些可代表民间大众的史料,也大多以谚语、歌谣、平话、说唱,以及传奇戏曲等口传形式流传,而在传统的研究思路下,口传内容是无法用作史学研究依据的。

但或许也在观念层面,不少学者便认为:平民的声音往往是纷乱无序的,难以达成某种一致。

既然民众对西学的态度和认知并无体系可言,自然也就难以成为研究的对象。

近年来,随着学术观念、角度和方法上的发展和变化,学者开始认识到,民众在认识、理解和接受西学上,有着特定的心态和模式。

如果把晚清社会和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普通民众这个层面是绝对不能忽略不计的。

此外,在年鉴史学派的影响下,不少学人对“史料”也有了新的认识:图像资料、口传资料都成为了宝贵的研究资料,而对文字资料也可以予以重新认识和解读。

于是,研究普通民众的西学态度和认知逐渐成为可能。

《点石斋画报》创刊于1884年5月8日,终刊于1898年8月16日。

从《点石斋画报》看晚清社会的变迁

从《点石斋画报》看晚清社会的变迁

从《点石斋画报》看晚清社会的变迁作者:宋林林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05期摘要:晚清社会的风气、思潮是影响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但图像在社会变革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点石斋画报》是风行于晚清的一种新闻画报,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新闻、市井生活、民间故事以及国外传奇等,是最能反映晚清社会生活的史料。

《点石斋画报》以图证史,用图像来传播新知、进行视觉表达的方法,真实地反映了晚清社会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惯以及民众的社会心理,清晰地映现出晚清社会的变迁。

因此,通过《点石斋画报》中描绘的生动的风俗画,更能清楚地了解晚清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关键词:点石斋画报;晚清;社会变迁一、《点石斋画报》的创刊背景及特色英国商人美查在1878年成立了“点石斋”书局,这个书局旨在“点石成金,嘉惠后人”。

随后美查在1884年5月8日开始刊行《点石斋画报》,直到1898年8月终稿。

《点石斋画报》的刊名也因此而得来。

《点石斋画报》的创刊者欧内斯特·美查,同时也是《申报》的创刊者。

美查不仅比较了中西画的技法,同时强调从风俗画中能了解到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并把这些形势和趋势介绍给国内的平民百姓。

著名画家吴友如是《点石斋画报》的初期供稿人,他的图画题材包括时事新闻、市井生活、民间故事以及国外传奇等。

除了吴友如外,还有金蟾香、张志瀛等人。

《点石斋画报》创办于晚清社会,当时正处于从传统的农耕文明转向近代工业文明。

晚清时期,西方的学术思想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由此影响了《点石斋画报》的创办。

《点石斋画报》作为《申报》的副刊,是创办最早、影响力最广泛的石印画报。

《点石斋画报》收录了四千多幅生动的风俗图画,聚焦晚清社会的新闻时事,并以传播西方的先进知识而闻名,是一部活生生的晚清社会生活图景。

《点石斋画报》的主要内容包括“奇闻异事”“传播新知”“当下时事”等方面,清晰地映现了晚清的社会变迁。

《点石斋画报》的特点就是以图像来解说新闻时事,并配以详略得当的文字,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图画范式。

《点石斋画报》画面艺术特色探究——中西绘画的交融的开题报告

《点石斋画报》画面艺术特色探究——中西绘画的交融的开题报告

《点石斋画报》画面艺术特色探究——中西绘画的
交融的开题报告
背景介绍:
《点石斋画报》是中国清代一份以绘画为重点的艺术类刊物,于1865年创刊,共刊行了五十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重要文献。

该刊
物的初衷是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传承和发扬,推动中国绘画的发展,
同时也借鉴了欧洲绘画艺术的技术和风格,呈现出一个中西绘画交融的
文化景观。

题目分析:
本文所分析的问题是《点石斋画报》画面艺术特色探究——中西绘
画的交融。

这个题目涉及到的话题有:中国传统绘画、欧洲绘画艺术、
中西绘画交融等等。

本文将着重分析中西绘画交融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并结合具体画作探讨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风格的融合。

主要内容:
1.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2.欧洲绘画艺术的技术和风格
3.中西绘画交融的表现形式
4.具体画作分析
结论:
《点石斋画报》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重要文献,它呈现了中西绘
画交融的文化景观。

从画面特色的表现形式可以看出,它继承了中国传
统绘画的审美理念和技法,同时又吸收了欧洲绘画艺术的技术和风格,
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特点。

在具体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绘画和西方
绘画风格的融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王槐的《山阳远眺图》和葛宗泽
的《大观楼》。

这些画作既传承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与文化传统,同时又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构图和透视技法,开创了中国绘画的一段新的历史时期,并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点石斋画报》对中西式绘法的运用

《点石斋画报》对中西式绘法的运用

2015年第4期一、《点石斋画报》的创办背景从中国城市史来看,上海的历史并不悠久,是典型的近代崛起的城市。

清政府腐败无能,任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然而上海的近代化也正是从开埠开始的。

开埠之后,外国商船频繁进入上海港,大量外国人来到中国,甚至在中国定居,短短数年之间,上海城北地带开辟了超过三万亩的租界,这就是今天上海的外滩。

租界是耻辱的标志,也是文明的窗口,租界给中国带来的并不全是负面影响。

在租界,市容整洁有序,市政设施先进完善,市政管理严格科学,凡此种种,无不反映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先进性和优越性。

有识之士从租界的生活中了解到了西方并非“蛮夷”,而是在中国闭关锁国的时代里,远远地走在了我们前面。

二、《点石斋画报》中的“体积”塑造西方绘画极力追求“形似”,不仅只是轮廓、形状的相似,也要表现出物体真实的体积。

西画同时表现受光的阳面和背光的阴面,以此来表达画面中的光线和画中物体的体积。

在西画中,人物的面部迎光处表现得白亮,而背光处则有阴影,特别是侧面对光的人物像,面部明显呈现出半亮半暗的效果,眼窝、鼻侧皆有阴影,画面中的人物仿佛真人那样立体、逼真。

与此相对,传统的中国画并不注重体积的表现,对于中国人来说,画并非作为写实的工具,而是抒情的艺术。

中国画中即使出现阴影,也是用来描绘石头、树木等,对于人物像是绝不会使用的。

中国画只画阳不画阴,人物不管是面貌还是身形都是平面的。

可以表现立体感的脸部阴影,对于国人来说被称为“阴阳脸”,是十分不吉利的。

慈禧太后十分欣赏西洋画和摄影术,这在当时已经是十分“新派”了,但她也十分忌讳阴阳脸,请来的西洋画师在为其绘制肖像时就曾因在脸部塑造了阴影触怒太后,而为慈禧拍照时需要在室外搭设有内景的影棚,利用自然的散射光使脸部完全没有阴影。

不管对于当时的中国画家还是中国观众来说,光影是不适合用于人物的。

然而在《点石斋画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在面部描绘阴影的人物肖像,绘制方式接近西画中的素描,这对于当时的绘画理念无疑是很大的突破。

《点石斋画报》视野下晚清女性生活形态探究的开题报告

《点石斋画报》视野下晚清女性生活形态探究的开题报告

《点石斋画报》视野下晚清女性生活形态探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点石斋画报》视野下晚清女性生活形态探究摘要:晚清时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中国的封建制度走向瓦解,进入现代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发生变化,传统封建思想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不断激发着女性的求知欲。

《点石斋画报》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晚清女性生活的多样性,为我们研究晚清时期的女性史提供了可贵的素材。

本文选用《点石斋画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对晚清女性生活形态进行探究。

研究重点包括女性的教育、婚姻、家庭、职业等方面。

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试图深入探究晚清女性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并从中反思女性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和意义。

关键词:晚清女性;《点石斋画报》;生活形态;社会地位。

一、研究背景晚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尤其是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日益凸显。

然而,文献中对于晚清女性的研究仍然较少,对于女性生活形态的研究更是缺乏深入探究。

谈及《点石斋画报》,这是一本影响深远的杂志,虽然它的主要读者是文人雅士,但是其对于女性问题和女性形象的关注和呈现异常突出,是晚清女性研究的重要素材之一,对于我们深入探究晚清女性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1.女性的教育在晚清时期,女性教育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西方近代教育在中国的引进和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女性教育逐渐地受到普及。

探究晚清女性教育的发展状况,可以从《点石斋画报》中的相关文章和画作中展示出来。

2.女性的婚姻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使得女性在晚清时期的婚姻生活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女性在结婚后大多数只能沉浸在家庭生活中,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和探讨女性婚姻的局限,他们呼吁要改变这种状况,投身于婚姻改革的行列。

可以通过《点石斋画报》中的相关文章和画作,探究晚清女性婚姻生活的变化。

历史镜像:近代风俗画中的女性生活——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的考察

历史镜像:近代风俗画中的女性生活——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的考察

历史镜像:近代风俗画中的女性生活——以《点石斋画报》
为中心的考察
宋林林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00)011
【摘要】近代风俗画是研究女性生活珍贵的视觉史料,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女性生活形态的变化与在家庭、社会中的身份变化是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这在《点石斋画报》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近代社会,由于社会的变迁导致女性生活状态的改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角色需要重新考察和审视。

本文以女性视觉为切入点,通过对《点石斋画报》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来呈现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女性生活的立体画面,并进一步探讨女性主体身份与社会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宋林林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9.2
【相关文献】
1.论晚清文人视野中的残疾人形象——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进行的考察 [J], 陈建华
2.历史镜像:近代风俗画中的女性生活r——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的考察 [J],
宋林林
3.近代大众传媒建构的国民“想象的共同体”——以《点石斋画报》为例 [J], 刘瑜;孙晓雷
4.转译与更新:从《点石斋画报》中的折中思维观看江苏近代建筑本土化实践 [J], 张春霞;过伟敏
5.近代图像印刷资本主义——以《点石斋画报》插页画为中心的考察 [J], 唐宏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点石斋画报》的西方题材画研究的开题报告

《点石斋画报》的西方题材画研究的开题报告

《点石斋画报》的西方题材画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点石斋画报》的西方题材画研究背景:《点石斋画报》是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连环画刊物,于1884年创刊,共出版108期。

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洋务运动和近代化进程中,与西方文化的交流频繁。

《点石斋画报》的编辑以及部分画家曾前往欧美地区留学或考察,并将西方绘画经典作品引进中国。

研究目的:通过对《点石斋画报》的西方题材画进行研究,探索晚清时期中国人对西方美术的接受和影响,以及其在中国绘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研究内容:1. 对《点石斋画报》中涉及西方题材的画作进行分类和统计,包括但不限于宗教题材、历史题材、文学题材、风景题材等。

2. 对西方题材画作中使用的绘画技法和风格进行分析,以及其中涉及的西方艺术家和作品的介绍和分析。

3. 探讨《点石斋画报》中西方题材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和启发,以及对中国画传统的挑战和创新。

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法,对相关文献、图书、期刊进行查阅和分析,包括《点石斋画报》本身以及其编辑和画家的相关著作、传记等。

2. 实物观察法,对《点石斋画报》中的西方题材画作进行图像分析和实物观察,结合现代绘画理论对画作进行评析。

3. 历史比较法,通过对比中国绘画传统和西方艺术史的发展,阐述《点石斋画报》中西方题材画的时代背景和艺术渊源。

研究意义:1. 进一步探讨晚清时期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和影响,丰富西方艺术史和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内容。

2. 借鉴西方绘画技法和风格,拓展中国绘画的表现手法和内涵,为中国绘画的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和启示。

3. 增进对《点石斋画报》的认识和理解,揭示其在晚清文化和艺术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计划进度:第一年:收集文献资料,开展实物观察和分析,编写研究报告初稿。

第二年:深入研究和分析西方题材画作中的技法和风格,结合历史比较法进行研究和讨论,完善研究报告。

第三年:整理和归纳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终稿,并进行成果推广和宣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 式 , 的是 媚 俗路 线 , 走 以追 求受 众 群 的最 大 化 。
欢迎 也可 以想见 。 在发行 过 程 中 ,点石 斋 画报》 而 《
曾经 一再 重 印 .这 一点也 不容 忽视 。关 于重 印 问
题, 一些 学 者 以 为 ,点 石 斋 画报 》 1 9 秋 第 《 于 8 7年
关 键词 : 点石斋 画报 》 西方女性 ; 《 ; 西方想 象
认知 并无体 系 可言 . 自然 也就 难 以成为 研究 的对
平 民视野 中的西方 女性
象。 近年来 , 随着学术 观念 、 角度 和方 法上的发展和 变化 , 学者 开始认 识到 , 民众 在认识 、 理解和 接受西 学上 , 有着 特定的心态 和模 式 。如 果把晚清 社会和 文化作 为一 个整体来看 的话 . 普通 民众这个 层面是
背景 与力 量 , 上其 更 为 通俗 , 此 , 流行 与 受 加 因 易
现标志 着 图像 作 为信 息和娱 乐载体 的重要性 的迅 速上升 。① 为 《 作 申报 》 附属刊 物 , 点石斋 画报 》 的 《 避 免 风格 定 位 与《 申报 》 合 , 用 了新 闻画 报 的 重 采
学者 , 括 陈 镐 汶 、 平 原 、 格 纳 等 , 据 各 自的 考 证 , 一 致 认 为 《 石 斋 画 报 》 刊 于 19 包 陈 瓦 根 都 点 终 8 8年 8月 , 是 , 但
《 石 斋 画 报 》 十 二 ( 8 7年 末 ) , 点 亨 19 中 出现 了一 幅 描 述 1 0 9 0年 法 国 巴 黎 万 国 博 览 会 的 图 文 ,8 7年 末 怎 么会 出 19 现两 年后 事 件 的报 道 呢 ? 由此 看 来 , 点 石 斋 画 报 》 刊 于何 时 , 有 待 进 一 步考 证 。 《 终 还
姻、 家庭 、 育和 职 业的 图文报 道 带有 明显 的猎 奇 和想 象成 分 , 教 但在 晚 清女 性 解放 的过程 中却
起 过 重要作 用。本 文 以其 时影 响广 泛 、 带有 明显平 民 色彩 的《 且 点石 斋 画报 》 为例 , 讨 晚清 民 探 众视野 中的西 方女性 形 象 , 以及 民众 对 西方 尊” ‘ 女 的认知 和解 读 。
江 络言丈学研 纪
《 点石斋画报》 中的西方女性想象
王 娟
摘 要 :女 性 意识 的觉 醒和女 性解放 运 动的发 生是 清末 民初 中国社 会 变革的 标 志性 事 件 之一 。不过 , 清传媒 中的西方女 性形 象却较 少有 人 关注 。事 实上 , 晚 谈到 晚 清女性 解放 . 一个 不 可或缺 的 “ 参照 典 范” 应该 是晚 清报刊 中的“ 方女性 ” 西 。尽 管这 些数 量众 多的 关 于西方女 性婚
汶 的考证 ,点石斋画报 ̄82年 出版第 30号后全 《 19 0
部 重 印了一 次 .8 5年 出版第 4 0号 后再 全部 重 19 0 印 了一次 。 19 到 8 7年点石斋易 主之后删去 附录 , 重
21 0 2年 第 3卷 第 2期 ( 总第 1 ) 2 1 0期 0 2年 6月 1 5日出版
首先 ,点 石斋 画报 》 于新 闻画报 , 《 属 这是 一种
1 纪初 期产 生 于欧 洲 的全新 传 媒形 式 , 的 出 9世 它
的附属 刊物 , 随《 它 申报》 起发 行 。 助 《 一 借 申报 》 的

次 重 印 ,9 0年第 二 次重 印 。 11
是 , 据 陈镐 根
这样 的定位 . 决定 了其 目标 受众 为普 通 民众 。 其 次 , 当时广 为 流 传 的传 教 士 、 办 、 与 商 民办 的报 刊相 比 ,点 石斋 画报 》 明显 的平 民色 彩还 表 《
现在 画师 的挑选 , 以及 画报 绘 画表现 方式 的确定 、
靠 的文 字材 料 。即便 有一 些可 代表 民问 大众 的史
料 , 大多 以谚语 、 也 歌谣 、 平话 、 说唱 , 以及 传奇戏 曲
的西学态度 和认知逐渐成 为可能 。 《 点石 斋 画报》 刊 于 1 8 创 8 4年 5月 8日, 终刊
于 19 8 8年 8月 1 日。② 6 刊行 时 间 长 达 1 5年 之
等 口传形 式 流传 , 而在 传统 的研 究思路 下 , 口传 内
容是无法 用作史学研究依据 的。 但或许也在 观念层 面 , 少学者 便认 为 : 民的声音 往往 是纷 乱无 序 不 平
的 , 以达成某种 一致 。既 然 民众对 西学 的态度 和 难
① ②
久 ,其 间共 发 表 了 4 5 6 3幅新 闻 图画 。《 点石 斋 画 报》 的存 在给 我们提 供 了一个 研究 晚清 普通 民众
下, 不少学人 对“ 史料 ” 也有 了新 的认识 : 图像资料 、
民众 中的影 响仍未免失察 。 造成这种状况 的原因 , ①
或 许在 资料 层面 : 普通 民众 没有 著作 , 有 较为可 没
口传资料都 成为 了宝贵 的研 究资料 , 而对 文字资料
也可 以予 以重新认识 和解 读 。于 是 , 研究普 通 民众
西学 认 知和接 受 的平 台。
参见周振鹤 《 清营业书 目》 上海书店 出版社 ,0 5年版 ; 晚 , 20 熊月之 《 西学 东渐与 晚清社会》 上 海人 民出版社 , ,
19 9 4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于《 点石斋画报》 的创 刊 日期 ,8 4年 5月 8日已是一个不争 的事实 , 终刊于何 时尚有疑点 , 18 但 尽管中外很 多
绝对不能忽 略不计 的。此 外 , 在年 鉴史学派 的影 响
西 学 东 渐 的相 关话 题 一 直 是学 术 界 的热 门 , 但 关 注普通 民众 西学 观 的研 究却 颇为 鲜见 。周振 鹤 、 月之 等学者 都 曾谈及 西学 传播 的影 响问题 , 熊
然 而仅 限 于知识 分子 与精英 阶层 ,对 西学 在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