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宁-自由主义与儒教社会
郭绍敏老师推荐的宪政书目
郭绍敏老师推荐的宪政书目同学们,受王俊峰教授的委托,我为你们——河大宪政专业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推荐一些书目。
虽然我们法学院只能算是一个三流的法学院,不过你们却是我们的宪政专业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这是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对你们而言,也应以此激励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奋勇前行,力图有所成就,以完成人生之意义。
你们首先要相信自己能有所为,方才可能有所为,就象一句广告词所说的,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给研究生推荐书目,似乎是很多高校的导师首先要做的一件事。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会发现各种不同的书单。
但据我的观察,它们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只是简单的列举书目,而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在我看来,这是不够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推荐书目是件出力不讨好的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推荐的书目未必皆适合学生,因材施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不了解学生,怎么能进行“个性化”推荐呢?也许,正因如此,很多导师都是给学生列举一些经典书目。
推荐经典书目是必要的,正如林毓生教授所言,经典书目“一方面,展现了对其著成时代之内的具体而特殊的问题的深度探索;两一方面,却又蕴涵着对于人类所面对的普遍而永恒的问题、自成一家之言的看法。
”[1]但是,简单的推荐经典也是不负责任的。
首先,经典书目的研读需要好的导师带领进行,而这样的导师是缺乏的。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乃是因为它足够的深刻、厚重,因此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希望能对经典有一定的认知其实是很难的。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读完后,如果只是记住了几句经典的言语而已,这对于知识的增进又有多大实质意义上的帮助呢?如何把经典思想揉进自己的思考中,才是关键之所在。
柯林伍德言:“历史知识就是历史学家正研究着的那些思想在他自己心灵里的重演。
”[2]同样,政治与宪政知识也是“思想”在心灵里的重演,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经典思想的魅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必须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去读经典,而是说要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去避免它。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1届高三下学期回头考试卷(语文)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1届高三下学期回头考试卷(语文)试题精粹04-26 1704浙江省绍兴一中2011届高三下学期回头考试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框(kuānɡ)架嬗(shàn)变洗涮(shuàn)舐(shì)犊情深B.奇葩(pā)羞赧(năn)骠(biào)勇宵衣旰(gàn)食C.胼(pián)胝给养(jǐ)沉疴(kē)捉襟见肘(zhŏu)D.妯(zhóu)娌笑靥(yâ)恪(kâ)守暴戾恣睢(suì)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今年以来,一方面是大量待业人员寻工无着,另一方面是沿海地区许多企业招聘不到足够的人员,“就业难”与“用工荒”折射出我国产业型时期的“就业之觞”。
B.咱中华民族泱泱大国、礼仪之邦,自古就有尽地主之谊的优秀传统。
孔老夫子也谆谆教导我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要我们快乐地接待朋友,尽心尽力。
C.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但恼人的“春季综合症”也接踵而至,虚弱无力、心情阴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些都是其具体表现。
D. 面对陈水扁家族海外存钱事件,民进党一片切割之声,落井下石者有之,坐壁上观者有之,陈水扁已经没有能力扮演当局的主导角色。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A. 青少年处于心性未定的年纪,向往英雄,在参差不齐的影片的影响下,很容易冒险蛮干、冲动行事。
(良莠不齐)B.这些人,还要继续活跃下去,“推销”五花八门、似是而非的观点;就像树林子里的鸟,有夜莺,也有夜猫子,各站各的枝,各发各的声。
(模棱两可)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诚恳地说:“文中有不少看法都是管中窥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孔之见)D.他一直把杨先生当成最好的朋友,怎么都不会想到就是这位“最好的朋友”暗箭伤人,使他的生活和事业遭受重创。
刘军宁
刘军宁谈中国语境下的保守主义不期然间,我们突然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思潮泛滥的时代,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国家主义,乃至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新左派思潮……各路大神齐来登场,好一番活色生香。
然而,保守主义却成为了这场盛宴的缺席者。
这一缺席就缺了上百年。
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先生看来,激进主义在近代中国一路狂飙突进,在二十世纪达到了顶峰。
而当激进主义是褒义词的时候,保守主义自然在中国就成了贬义词,从而也成为了时代的缺席者。
“人性是不变的,我们现在爱自由完全可以推断出我们的祖先也是爱自由的”,将保守主义定义为“保守自由传统”的刘军宁认为,自由不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中国传统里是有自由因素的,但儒家不足以也没有能力垄断中国的自由传统。
张明扬丁雄飞您是一个保守主义的积极倡导者。
那么在中国的特定的语境下,该怎样做一个保守主义者?刘军宁:在我看来,保守主义就是“保守自由传统”的主义。
在中国做一个保守主义者有两条是关键的:一条是创发自由,一条是保守自由。
我认为我是一个保守的自由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既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也是一个保守主义者。
有很多例子证明中国人是有爱自由的传统的,中国人的传统里是有自由因素的。
自由是发自于普遍人性的要求。
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对自由的要求。
要求自由与东方西方、中国外国没有什么关系。
西方是一个很晚的概念,人类要求自由很早就有了,绝不是从有东西方区分才开始的。
中国人对暴政是一直有明确态度的。
这种态度可以从中国人形容暴政的成语中窥得一斑。
你听听:耀武扬威、一意孤行、独断专横、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唯我独尊、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颐指气使、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这样的成语真是太多了,而且一针见血。
这表明中国人在历史上虽然没有得到民主,但是绝不喜欢暴政。
我们从这些古老的成语中可以听出对以暴治国的专制暴政极其反感、批判、拒绝的态度。
这是中国的自由传统的重要部分。
保守主义的一个来源就是主张人性是不变的,人性从我们的祖先到现在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2014年高三5月适应性测试题语文卷
2014年第二学期高三5月份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7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A.树冠.(guān)包扎.(zhā)毋.庸置疑(w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fù)B.间.断(jiān)古刹.(shà)既往不咎.(jiū)一叶障.目不见泰山(zhāng)C.擂.鼓(léi)两栖.(xī)读书札.记(zhá)差.之毫厘,谬以千里(chà)D.畏葸.(xǐ)福祚.(zhà)寻行数.墨 (shù)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huì)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在此之前,朝鲜始终坚持朝美双边会谈,拒绝日、韩参加,而美国始终拒绝同朝鲜进行单独会谈,双方僵持不下,一时箭拔弩张。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非议的。
C.对于违法违纪的政府机关法人,我们是否应该对他们保持足够的宽容,并期待他们自己番然悔悟,重新做人呢?D.继中大在唐家湾建分校后,清华大学科技大楼毗邻而建,人民大学、北师大、北理工等重点高校也纷至踏来;这里以中大珠海校区为先驱的大学城业已形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有不少人总是喜欢“以耳代目....”,这些人最大的弱点是盲目轻信,往往把道听途说的东西,当成千真万确的事实,甚至充当义务宣传员,到处推销、贩卖。
B.弹指间,回想几十年的教学生涯,虽有几篇文章发表,几部专著面世,但马齿徒增....的我,大部分时间还是没有利用好。
C.王力宏自幼学习音乐,朝歌夜弦....,反复揣摩,音乐基础尤为扎实,可以说是“十八般乐器” 样样精通,因而在演艺圈占有一席之地。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1-2012第三学段高二历史(文科)试卷
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三学段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文科)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人:方丽晖审题人:彭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试科目等写在答题卷上指定位置,并将试卷类型(A)和考生号的对应数字方格用2B铅笔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其他题直接答在试卷中指定的地方。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
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文中引用“上帝”概念的实质意义是()A.论证中世纪的“君权神授”的重要性B.借用罗马教皇的权力否定君主专制C.说明“天赋人权”的合理性D.说明天主教赋予人权力的合理性2、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
”此言体现的主张有()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3、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政治学类大学生必读专业书籍推荐清单
18.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9.秦晖:《传统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0.朱维铮:《走出中世纪?增订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三、中国历史类:
21.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
10.[英]阿诺德?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二、中国思想类:
11.杜维明:《道、学、政:论儒家知识分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2.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刘述先:《儒家思想开拓的尝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14.牟宗三:《中西哲学之会通十四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15.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16.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五、海外汉学经典类
44.[美]赫伯特?芬格莱特:《孔子:即凡而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5.[美]狄百瑞:《中国的自由传统》,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3年版。
46.[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47.[美]史华兹:《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俞可平:《社群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林达:《总统是靠不住的》,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7.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浙南、浙北部分学校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
浙南、浙北部分学校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高三2011-12-07 11:14浙南、浙北部分学校2015届高三第一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飞镖(biāo)剽悍biāo)绯红(fēi)妄自菲薄(fēi)B.脖颈(gěng)整饬(chì)好莱坞(wù)正当防卫(dàng)C.掮客(qián) 辅弼(bì) 丰稔(niǎn)畏葸不前(sī)D.戏谑(xuâ)熟稔(rěn)装模作样(mó)怏怏不乐(yàng)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只要我们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周密布署,完全有条件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B.文章处处详写,就会冗长拖沓,该强调的意思没有强调出来;而处处略写,浮光掠影,不能给人留下具体的印象。
C.春晚起用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舞美总设计和灯光总设计,舞台引进先进的视频灯光设备,奥运会开幕式中的卷轴,将变身为春晚舞台的视觉景观。
此外,直播中还将起用无人跟拍和蜘蛛眼摄像机,全面捕捉现场的精彩。
D.影片不是通过影像以及对时间跨度极大的真实事件的编篡来再现主人公的一生,而是截取了格瓦拉生命中的一个片段来讲述为梦想而前行的故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由于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言不由衷的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B.对于即将杀回马枪的桑拿天,气象专家提醒市民,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量避免在高温下暴晒引起中暑。
C.在A股惨遭“腰斩”、投资者资产被不断蚕食过程中,市场对监管层通过推出精心筹备已逾两年的沪深300指数期货来挽救A股市场的呼吁亦甚嚣尘上。
自由与宪政 宗教
从这种意义上,没有宗教,不保障宗教自由,就没有宪政。冒犯宗教信仰的自由,就是冒对宪法所保障的其他一切自由。宗教的自由是人的灵魂的自由,因而也是最无价的自由。所以,正是宗教自由赋予自由自身以意义。没有灵魂的自由,就没有获得良知的主体。没有良知,自由也就失去了价值。顺应自己良知而不是强权的自由,是人的尊严的关键所在,也是其他一切自由的核心。
(文/刘军宁)
要理解宗教自由,《联合国人权宣言》中关于宗教自由的条款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宣言》第十八条写到:
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改变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单独或集体、公开或秘密地以教义、实践、礼拜和戒律表示他的教派的自由,而首先是与人的思想、信仰有关的自由。
宗教事关信仰与良知。自由是信仰与良知的前提,因为后两者是不能被强加的。宗教的自由,植根于人的信仰、良知与灵魂之中。在根本上,宗教自由是信仰的自由、良知的自由、灵魂的自由。宗教自由的背后是信仰的自由与良知的自由(freedom of conscience,亦称“良心的自由”)。更简单地说,宗教自由是一个人有权按照自己的良知去信仰的自由,根据自己的信仰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的自由。这就是说,宗教自由也要求一个人服从自己内在的良知,而不是外在的权力。所以,宗教自由也意味着人的心灵不应受到来自外部的强制。
从人自身看,如果人是生而自由、生而平等的,如果自由与平等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权利,那么,宗教自由是人的天赋权利的具体体现,是人作为人的根本权利。宗教自由的源泉是人身身上的某种神性,人也因为其身上的神性而具有尊严。否则,人的尊严是从哪里来的呢?因此,人的尊严离不开宗教自由。承认人是有尊严的存在,就应该承认人的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良知自由)和宗教自由。宗教是关于人的神性的自由。
自由与宪政的观念源自宗教
【刘军宁】自由与多元之间
自由與多元之間109個人的自由太放縱。
另一種指責是,自由主義不過是改頭換面的專制主義,它用強制的力量為個人定下僵硬的規則,尤其是它主張用其單一的價值序列來取代多元主義的多元價值序列。
結果,是用隱蔽的專制抵消了表面上的自由2。
與自由主義不同,價值多元主義否認存在‰一種權威性的價值秩序,認為不能把道德價值化約成有先有後、有高有低、有輕有重的單一層級結構,因此不存在凌駕於一切價值之上的價值,各種價值之間的關係不僅是多元的,而且往往是相互衝突、不可通約的,即對不同的價值不能用同一把尺度來衡量。
因此,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信仰和價值觀,世界上存在‰各不相同、不可兼得的生活方式。
就像對一位女性來說,她不可能既是一位好母親,同時又是一位好修女3。
在多元主義者看來,價值問題沒有唯一的、終極的正確答案。
於是,有人就據此認為,價值的多元性並未給人們任何支持自由主義和自由社會的理由。
面對自由主義和自由社會一再遭到以價值多元主義的名義發動的思想討伐,一些自由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承認自由主義與多元主義之間存在‰分野的同時仍然堅持自由與多元的統一,但另一些人則退卻了。
前者如英國的柏林(Isaiah B e r l i n )、美國的諾齊克(R o b e r t N o z i c k ),後者如美國的羅爾斯(John Rawls )(詳見後)。
柏林注意到「多元論與自由主義並不相同,甚至也不是重疊的概念」,但是,他「既相信自由主義,也相信多元論」。
因為,不可調和的多元價值的存在「意味‰我們要用一種制度來保障人們在最大程度上可以追求幾種不同的價值觀,同時也保證沒有人會強迫人們去作與他們的道德準則相悖的事情」4。
易言之,在自由主義者看來,擁護自由即是擁護多元,兩者是並行不悖的。
多元的價值觀只有在自由社會中才能繁榮,個人的自由只有在多元的社會中才能昌盛,價值多元主義也由此才成為一種與自由社會密不可分的學說。
為甚麼說羅爾斯退卻了如果價值是多元的,那麼,每一種價值就有其存在的正當理由。
专访刘俊宁
《星空》:是说启蒙运动太精英化了吗?
刘:启蒙已经不是启蒙了,启蒙有两个任务:一个是对普世价值的理性论证,一个是对未来政体的构建和设计,这个论证和构建是和普通人没有关系的。普通人就要一个结论,别告我自由恋爱和柏拉图苏格拉底有什么关系,告诉我可以自由恋爱,这对他来说就够了,这符合人的本性。
《星空》:为什么说胡适及当时的自由主义者所理解的自由比较肤浅?
刘:因为胡适的思想来源于杜威的实验主义,而杜威在美国基本上被看成一个准社会主义者。像储安平这样的人,大多数思想来自于英国的拉斯基,而拉斯基也是社会主义者。所以中国30年代的自由主义者基本上都是温和的社会主义者,而且像胡适他们内心对苏联的经济模式是非常崇拜的。所以虽然他们也用自由主义的名号,但在很多方面却是不彻底的、没有深度的。所以我们看到胡适关于自由主义的一些讨论基本都在一些口号上,他有时间可能去注写《水经注》,却不会对自由主义的任何一个概念进行深度的剖析。
《星空》:您对北大有很深的感情,曾说“我视北大为源头,北大视我为祸水”,北大的学习生活给予您怎样的影响?
刘:我在北大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北大有自由的传统,对于这个自由的传统我非常认同,虽然不能说全面认同。但这个自由主义的传统在49年以后的北大很难找到,只剩下一点点痕迹,已经完全不占主流了。它和其它学校的区别是:她还有一点点痕迹,而其它学校可能连痕迹都没有,那么我发现留下的一点点遗迹是非常可贵的东西。
《星空》:解决当前中国民族地区这些问题的出路何在?
刘:取消民族自治,实行充分的个人自治和地方自治,不能以民族为单位实行自治。举个例子,今年我去了一趟鄂伦春族,鄂伦春族大概有8000多人,但在鄂伦春自治区大概有2000多人,只有2000多人的自治区却有30万人,这2000多人怎么自治一个区?现在是一个日益交融和多元的时代,所谓的民族之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不能跨越的界限,民族混居的地方实行自治必然要造成对另外一群人的伤害。汉人、维吾尔人、藏人如果想保护自己的文化,他们按照宪法行使公民权利就可以保护了,比如说两个藏人在一起说藏语、比如父母教孩子说藏语,这是完全合法的,不需要专门强调,恰恰在民族自治制度下,这个成了问题。
说中国人信仰缺失亦或道德缺失是在忽悠谁
说中国人信仰缺失亦或道德缺失是在忽悠谁——驳刘军宁先生荒原草刘军宁先生思想的锋芒是犀利的。
在其博客中有一篇博文,题目就是《精神危机才是当前的根本危机》。
当然早先在凤凰网上已经刊出,文章说“中国在今天面临的最大的最根本的危机,是与信仰、与道德有关的精神危机。
这个精神危机不是表现为信仰与道德的真空,而是表现为信仰与道德变成精神废墟。
整个社会也因此陷入一种信仰崩溃和道德失范的混乱状态。
刑严法峻,也已经无法改变这样一个最直观的事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真贪官、假商品、假文凭、假发票、真假防伪商标等的最大生产国。
如何面对这个废墟,将是未来10年中国最重要的课题。
唯有自由选择的信仰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信仰,中国人才有可能走出现在的精神废墟,藉由宗教自由获得真正的信仰与道德。
”作者在文章中着实把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负面现象做了全盘扫描,并全盘拖出。
其实拎出来晒晒未尝不可,正视这些问题,要比总是掖着好。
问题是现象总归是现象,透过现象看到了什么才是问题的根本。
刘军宁先生透过以上现象看到的深层次原因是国人信仰的缺失,一种信仰崩溃和道德失范的混乱状态。
他甚至不认为靠法制能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该何去何从?对宪政颇有研究的刘军宁先生,不会不清楚依法治国是当下治国理政的基本治国方略。
虽然不和谐的音符总是混杂在社会进步的“脚步”声中,虽然在加强民主立法、改革司法体制、完善法律监督、实现公正司法等方面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但中国现在是一个正在迈向法治化的国家。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法治昌明、民众普遍遵循法律、政府普遍依法办事的时代一定会到来。
因为这是现代国家普遍遵循的原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刘军宁先生由上述一系列负面现象推出“信仰与道德变成精神废墟。
整个社会也因此陷入一种信仰崩溃和道德失范的混乱状态。
”进而指出:“这场信仰与道德危机是数千年的旧正统与60年的新正统作为价值系统的坍塌所引发的精神危机。
”太精彩了!我觉得刘军宁先生真是中国少有的聪明人,他用信仰与道德的“精神废墟”来形容当前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因为“两种价值体系”都“坍塌”了,所以留下的只有“废墟”。
刘军宁 我是独立个体户
刘军宁我是独立个体户来源:南方人物周刊作者:南方人物周刊记者李宗陶实习生周晶婕发自北京最后更新:2007-08-30 16:56:18这个戴眼镜的男人坐在那儿,正在翻看From Magna Carta To The Constitution(《从大宪章到宪法》)。
脚旁有一袋书,十多年来编的写的都在里面。
摄影师拍那些封面的时候,他挑出3本来,说这是我写的,其余是编的,然后说惭愧。
他站起身来,魁梧,衣着干净,左腕戴一块老式全钢手表。
这位学生记忆中“最难忘的老师”,早年的形象是这样的,“83年,他是那么个性,留着略卷的长发,穿花衬衣,英语极棒,喜欢打篮球,喜欢用书盖着脸笑,随时随地发表好恶,没有一丁点虚伪……”有评价说,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得益于刘军宁等人的推动。
从1999年发表《驯化统治者》,到今天重出江湖,也许没有人比刘军宁更能体会“说话的权利是珍贵的”。
他住在郊区,较少进城,较少应酬和饭局,大部分时间与他的一两千册书相伴,从他服膺的休谟、伯克、苏格兰学派以及美国联邦党人那里汲取资源,在公共平台上发出声音——从电动车、利息税、证监会、黑煤窑到新近的有关文艺复兴的呐喊。
有人喝彩,有人讥讽,有人一笑了之。
他打算将话题一个一个展开,在财产、土地、宪政、法治、教育等具体领域继续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对吃饭要求不高,一份辣白菜,一份炒鸡蛋,一份饺子就够了。
他感兴趣的是,几百年前,那个叫达·芬奇的意大利人曾经用坐标方格在人类头盖骨的素描图上标出了灵魂的位置,他想讨论的是:灵魂,为什么不朽。
最不能忍受中国人的麻木人物周刊:在众多的政体中,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偏爱民主政治?刘军宁:我们现在讲的民主政治是现代意义上的代议民主制,也是自由民主制,跟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已经完全不一样,虽然都叫民主。
现代民主最大的好处就是,第一,它避免了人类很长时间内无法克服的权力交接的流血,通过政变、内战之类的流血,通俗地说,民主政治就是用点人头的方式代替了砍人头。
行政法学推荐阅读书目
推荐阅读书目1.王名扬:比较行政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名扬:法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王名扬: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4.王名扬:英国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6.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7.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从卢梭到罗伯斯庇尔,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8.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
录,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9.柏克: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10.柏克:美洲三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以上四本书注意与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观点相比较
11.刘军宁:保守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12.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3.[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关注两个人的讲义:
林鸿潮、吴鹏
关注新浪爱问共享资料(http://ishare.iask.sina.co /)。
刘军宁:从法治国到法治——对依法治国的再思考
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一切向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过渡的国家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的现实课题。
在我国,人治与法治孰优孰劣已是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学术界的讨论焦点已从人治与法制之争转到(依)法治国与法治之争。
对法的认识,开始由“法制”向“法治”转变。
随着讨论的展开,法治国、依法治国之类的概念也使用得越来越多。
然而,法治(the rule of law)与法制(legality、legal system)、依法治国(the rule by law,亦称以法治国,依法而治)和法治国(rechtsstaat,legal state, law-based state,亦称法律国家)这三者貌似相同,实则有着重大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常常被忽视或是被混淆。
显然,对这些字面含义相近的概念,尤其是对(依)法治国与法治作深入的剖析,无疑是深化对法治的认识所必需的。
一、源流法治作为一种法律学说和法律实践,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逐渐形成的,它来自于特定的法律思想与社会实践的频繁的、积极的互动。
从历史实践看,法治的形成得益于现实中存在的某种权力平衡,得益于统治者无力集中起绝对的权力,及因此出现的多元的权力结构。
在中世纪后期,特别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法治体现了反对专横的立场,包括反对统治者的专横行为和反对带来专横后果的立法。
法治要求一切行动都必须服从于法律。
为了确保法律是正义的,法治的鼓吹者主张一切法律都必须由自由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的、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立法机关来制订,而且这些法律必须合乎自然法的普世原则,即尊重基本的(天赋)人权。
在中世纪之初的英格兰,法律的观念已显然强大到迫使国王只有在得到其最有权势的臣民(封建领主)的同意才有权进行统治。
由于王权的软弱和社会中存在多元的权力,尤其是领主的权力,1215年约翰王为取得发动战争所需的征税权,在领主们的逼迫下不得不在《大宪章》上签字画押。
这一宪章成为英语世界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
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读书文摘读书笔记
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那么,究竟什么是保守主义?在我们汉语文化体系当中,保守主义似乎是一个天生的贬义词,几乎很少有人愿意以“保守”来形容自己,即使一些伟大的保守主义者也不愿意,正是这种歧见使保守主义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长期抬不起头。
为了给保守主义正名,刘军宁还写过一本书,就叫做《保守主义》。
以往,我们很容易将保守主义和那些落后的、陈旧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但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刘军宁在书中梳理了起源于英国的保守主义的前世今生,让我们可以明白保守主义的独特价值。
保守主义的理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写的《政治学》一书。
古罗马的哲学家西塞罗相信自然法的理念并坚持罗马共和的传统,这些都反映了保守主义的理念。
到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保守主义理念。
在文艺复兴时期,孟德斯鸠、霍布斯,尤其是大卫·休谟,对保守主义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随后,英国的政治家柏克成为保守主义的集大成者。
柏克所要求的保守,并不是类似于中国那样的封建制度,而是英国人的自由传统,也就是传统的英国宪法以及根据宪法确立的分权体制和相应的法律制度。
柏克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一切旧事物都塞进“保守”的箩筐,而是要捍卫自由的传统。
刘军宁指出,保守主义并不是简单的守旧心态,而是一整套完整的价值系统。
保守主义不是乌托邦和伪科学,也不是根基肤浅的、时髦一时的思想游戏,而是建立在深厚的哲学思想基础和重大的社会现实关怀之上的。
和保守主义相对立的就是自由主义,那么这两者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很多人认为二者是矛盾的,是处于相互指责和攻击的状态。
但刘军宁认为二者是同根同源的,共同起源于英国的自由传统。
柏克所创立的保守主义不在于保守与否,而在于保守什么,很显然,柏克所要保守的是温和的民主制度和自由的传统,从这一点来看,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根源确实是相一致的。
我更关心的是保守主义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
很多人认为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保守主义,是造成中国落后的文化根源,但在真正的保守主义者看来,这种观点是对保守主义的误解,实际上恰恰是一种激进主义。
高考语文模拟押题试卷10(解析版)
2013届高考语文试卷10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克扣/溘然长逝? ? 稽首/戟遥临 墙隅/喁喁不休 B.憎恶/赠予收藏? ? 饯别/剑拔弩张? ? 鱼鳔/剽悍粗犷 C.襁褓/强人所难 ? 黢黑/曲尽其妙 ? 裨将/蚍蜉撼树? D.妃嫔/蜚短流长 涅/孽根祸胎 赡养/姗姗来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亚残会的开幕式上,来自多个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几十位“亚洲母亲”挥舞着鲜花,向每一位走过的运动员致意,鼓励运动员克服困难,奋力拼搏,勇创佳绩。
B.近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组通过对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调查,限购令对楼市销量的影响已经有所显现,但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却还一时难以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C.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5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D.训练中身体失去的水分应及时补充,因长时间训练会使身体大量排汗,血浆量下降16%,所以应及时补水以增加血浆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持续时间。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奋力拼搏,他最终在运动会上获得跳高比赛冠军,真是大快人心。
B.面对困境中等待救援的群众,公安干警再三表示警方一定会鼎力相助。
C.曾经炙手可热的商品房,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状况变得不太景气了。
D.随着中央各项优惠政策的相继出台,中部六省的崛起应该指日可待了。
答案:D 解析:A快:痛快。
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B鼎力相助是敬词,用在此处不合适。
C炙手可热指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D指日可待:指日:可以指出日期,为期不远;待:期待。
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5.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汉语中,“哲”字是“智慧”的意思,它和“学”字合在一起,就是“使人明智的学问”。
刘军宁-自由主义与儒教社会
自由主义与儒教社会作者:刘军宁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转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及相互间的抗拒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而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往往又与“全盘西化论”纠缠在一起。
在中国乃至东亚,说到文化传统,不免要联系到儒教;说到西化不免要联系到近代英美的自由主义。
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在谈论儒教的转化,鼓吹或批判“西化”时,并未拿儒教和自由主义这一对极富代表性的东西方文化传统来进行当面对质,对两者进行比较、辨别。
在通过对儒教与自由主义的相互关系作初步的研究考察之后,笔者发现:儒教与自由主义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互动关系,并在实践层次上呈现出相互结合的趋向。
故本文拟把儒教与自由主义之间互动的脉络从中国及其他东亚儒教社会中剥离出来加以初步的审视、剖析,以求得对两者间互动的基本把握。
一、遭遇自由主义自清末以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相继失利的切肤之痛使当时的士大夫感到唯有向西方学习、变法改制以强国,才能免予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而他们学习的对象也正是宰割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
于是,英美提供了一个模式,德日提供了另一个模式,而苏俄则提供了最新近的模式。
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威胁者。
这个头号强国的富强之道自然也就最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注意力。
英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因奉行自由主义而变得富强的国家,致力于中国富强的学子们最初便把目光集中到英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们身上。
英国是循着自由主义由富而强的国家,中国人则要借自由主义来先强后富,因为当时强国是抵御外敌的第一要求。
这样,自由主义一到中国就被用于服务于另外一个目的,不是用来富民,而是用来强国。
这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就取决于自由主义在实现强国之梦上的有效性。
富强之辩近代中国第一位自由主义者严复,通过其在第一个自由主义国家-- 英国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发现英国强大的根本原因,绝不止船坚炮利,而在于经济、政治的制度设施及相关的思想价值观。
刘军宁论文:殊别价值与普世价值之间——“文明冲突”的另一面
殊别价值与普世价值之间——“文明冲突”的另一面刘军宁关键词:文明意识形态殊别价值普世价值民主化判断文明间会不会发生冲突,首先要探讨文明为什么冲突,即是否存在导致文明冲突的重大肇因。
这种肇因首先又必须从文明的内部去寻找。
本文试图通过对文明内部价值构成的剖析来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1作一个简要的评估。
从价值构成上看,每一种文明都含有殊别价值和普世价值两种成分以及相应的制度。
儒教文明的殊别价值主要来自孔子等人创立的儒家教化;伊斯兰教的殊别价值主要来自于《古兰经》;基督教的殊别价值则主要来自《圣经》。
正是这些殊别价值把各种文明相互区分开来。
从殊别价值的角度看,每一种文明都是平等的,彼此无高低之分。
文明中的另一种价值是普世价值及体现这些价值的相应制度,如人权、自由、平等、正义、宽容及其制度载体如民主、宪政、法治和自由企业制度等等,这些价值在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化。
它们之所以为普世价值是因为从总趋势上看这些价值正在被各种文明所接受,而不论其殊别价值如何。
含有普世价值越多的文明越先进,越少则相对越落后。
从这种意义上说,西方文明是一种先进的文明并不是因为基督教比伊斯兰教或儒教高一等,而是西方文明中所包含的普世价值多于其它文明。
殊别价值受特定文明的具体性格的限制,故受到该文明范围的限度。
换句话说,殊别价值的适用与推广不可能超越其所属文明的界限。
例如,儒家的价值系统要在儒教文明圈以外的地方普遍推行是不可能的。
相比之下,普世价值则超越了文明之间的界限,甚至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人对自由及其制度保障之普遍需要。
所以,自由、正义、民主、法治这些普世价值及其制度载体是没有国界、没有文明界限的。
当然,普世价值的充分落实需要一定的物质和文化条件,并且会打上各种文明之殊别价值的烙印,这是另一回事,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在文明的问题上,常碰到的误解有两个:一是把西方文明完全等同于普世价值,二是把非西方文明完全等同于殊别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主义与儒教社会作者:刘军宁传统社会迈向现代化,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转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
传统与现代化的冲突及相互间的抗拒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而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往往又与“全盘西化论”纠缠在一起。
在中国乃至东亚,说到文化传统,不免要联系到儒教;说到西化不免要联系到近代英美的自由主义。
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在谈论儒教的转化,鼓吹或批判“西化”时,并未拿儒教和自由主义这一对极富代表性的东西方文化传统来进行当面对质,对两者进行比较、辨别。
在通过对儒教与自由主义的相互关系作初步的研究考察之后,笔者发现:儒教与自由主义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互动关系,并在实践层次上呈现出相互结合的趋向。
故本文拟把儒教与自由主义之间互动的脉络从中国及其他东亚儒教社会中剥离出来加以初步的审视、剖析,以求得对两者间互动的基本把握。
一、遭遇自由主义自清末以来,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相继失利的切肤之痛使当时的士大夫感到唯有向西方学习、变法改制以强国,才能免予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而他们学习的对象也正是宰割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
于是,英美提供了一个模式,德日提供了另一个模式,而苏俄则提供了最新近的模式。
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威胁者。
这个头号强国的富强之道自然也就最吸引中国知识分子的注意力。
英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因奉行自由主义而变得富强的国家,致力于中国富强的学子们最初便把目光集中到英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家们身上。
英国是循着自由主义由富而强的国家,中国人则要借自由主义来先强后富,因为当时强国是抵御外敌的第一要求。
这样,自由主义一到中国就被用于服务于另外一个目的,不是用来富民,而是用来强国。
这样,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就取决于自由主义在实现强国之梦上的有效性。
富强之辩近代中国第一位自由主义者严复,通过其在第一个自由主义国家-- 英国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发现英国强大的根本原因,绝不止船坚炮利,而在于经济、政治的制度设施及相关的思想价值观。
严复意识到,要在中国的土地上结出这种果实,单靠洋务派持中体西用、师夷技之长的舍本求末的做法是达不到目的的。
今天看来,船坚炮利、民富国强只是自由主义之树结的果实。
英国究竟是如何走上富强的道路呢? 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学说呢? 严复从自由主义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斯密的《原富》一书中找到了几乎全部的答案。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正是依据斯密的学说建立了自由主义经济体制才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其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民富国强只有通过解放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能力才能达到。
传统上的中国统治者向来不喜欢自由,主要的口实是,人一旦获得自由就变得放肆,于是就对政治秩序构成威胁,应该说,这种担心不无一定的道理。
那么,在英国,这种自由又是如何不至于变成放肆的呢? 严复发现,英国极其注重把自由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
普遍的经济自由解放了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动性,因而也创造了非凡的经济成就。
同时,也正是有了法治,才既保证了自由不被滥用,又防止了自由受他人或政府的践踏。
然而,严复的自由主义所服务的目的,一开始就偏离了斯密为其自由主义经济学说所规定的目的。
斯密希望其鼓吹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说能实现个人的自由幸福,而严复热诚于自由主义不仅是因为其能富民,更重要的是其能强国,即他关心的是增进国家力量的效能;斯密的自由主义在本质上是个人主义,严复理解的自由主义则难免带有集体主义的成分。
严复把追求民富的自由主义变成了追求国强的自由主义。
“求富”设计的方法与“求强”设计的方法有明显的质的差别。
在严复的关注中,占突出地位的仍然是对国家存亡的极大忧虑。
他把富与强这个在中国或此或彼的选择变成了合二为一的选择。
在英国,富与强之所以是并行不停的,其统一的前提条件是以法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没有这种市场经济,富与强就会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变成一种或此或彼的选择。
在当时的中国正是如此。
由于没有这种市场经济的基础,富与强就变成了对立的两难取舍。
而包括严复在内的中国士大夫都把求强摆在优先的地位,至少有两个正当的理由。
首先,在近代世界,若是一个社会不具备强大的国家力量就难以在列强的宰割下生存下来。
其次,中国是按照儒家思想治理国家的。
这些治理国家的士大夫们都笃守“以天下任为己任”、“兼济天下”的儒家君子人格,坚持“义高于利”、“公高于私”的信念。
这样,国强优先于民富就获得了充足的道德基础,也是儒教思想的自然流露。
但,这里的“公”与“义”的内涵已发生了歧变。
“公”本应为天下人各自的私益所构成的“普遍福祉”,这才是“义”之所在。
可是,这里的“公”与“义”已嬗变为脱离天下人之普遍幸福的“强国之梦”。
这就导致,为了追求强国的“公”与“义”,而主动牺牲百姓的普遍幸福。
表面上,基于这种公私义利信条的使命感在道德上极其高尚,但在实践中却遗害非浅。
其结果是造成富民与强国的双重失落。
在十九世纪末,按照严复所介绍的强存劣汰的原则,中国若不能富强,就有可能被淘汰。
可是,严复并没有意识到富与强之间的潜在冲突。
他想“鱼与熊掌兼得”。
所以,他通过翻译,把自由主义的社会科学原理运用于追求富强这两个极其诱人而又两难的目标上。
翻译《天演论》是使严复获得影响的最大成功,同时也是自由主义在中国之厄运的最大凶兆。
严复把自由主义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混杂在一起,前者是求富的设计,后者经过严复的转化成为求强的设计。
社会达尔文主义中“种”的概念在中国深得民心,自强保种一时甚嚣尘上。
一旦以追求“种”(即汉民族国家)的强盛为第一要务,以民富为目标的自由主义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一时间,物竞天择、生存竞争、强存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铁律街谈巷议,深入人心。
这样,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求强设计成了自由主义富民设计的最有力的挑战者,并最终取代了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要求限制政府的权力,要求以民生为第一要务,通过赋予民众以广泛的经济自由来积累财富。
而强国则要求在政治上实行高度的集权,对经济实行高度的干预,以把资源最有效地集中起来,进行富国强兵。
这样,大炮就代替黄油成了首要的追求目标。
富与强在中国的对抗及其对自由主义所带来的厄运是严复所始料不及的。
他本来反对革命,主张渐变,但是他所理解的天演铁律一旦在中国传播开来之后,就煽动起强烈的革命倾向,鼓励了以排满和反帝为目标的各种激进主义和暴力革命。
所以,在严复的身上,我们看到,他的努力是一种浮土德式的努力,尽管他并没有打算出卖他的灵魂,可是富与强在中国的对立最终使得这种浮土德式的求强努力付出了浮土德式的代价,即出卖自由主义和民富的“灵魂”。
我们看到许多国家在这种尝试失败之后终于放弃了浮土德式的求强努力,被迫走自由主义的求富道路,最终实现了强国的目标。
而且,也几乎毫无例外地像英美一样取得了成功,如战后的德、日、意等国。
英美道路与德日道路面对列强的虎视耽耽,中国产生了求富求强的巨大紧迫性,而实现富强的榜样却正是这引进企图宰割中国的列强。
这些列强向中国展示了不同的富强道路。
其中以英美的富强道路与德日的富强道路最为典型。
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是如何看待这两种富强道路的呢? 他们的看法对中国的命运又产生了何种影响呢?前面讲过,自由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追求普遍幸福、而非一种强国的道路。
中国的自由主义者却在接受自由主义之初就决意使之服务于强国的目标。
这样,自由主义的有效性在一进入中国之初就潜伏着问题。
所以,中国的自由主义者一方面笃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但却既未能在两条道路之间找出根本的差异,亦未同德日道路彻底决裂。
这又为以后在中国寻求其他更有效的强国(而非富民)之路埋下了路标。
英美走的是一条自由民主资本主义的道路,即他们遵循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原则以及后来形成的政治自由、法治和民主体制。
法制和民主体制的政治架构足以对自由经济形成有效的保障,不致流于专制或极权,从而使得英美走了一条稳步的、几乎没有曲折的富强之路。
而1945年之前的德国和日本,尽管这两个社会在其他方面有着干差万别,但走的同是一条极权的资本主义道路。
法西斯主义在两国的形成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社会起源和组织结构。
这种社会的特点是有一定的市场化,但是对这种经济自由的保障却极其有限,政治自由、法治和民主则始终未能形成。
正因为有了初步的市场化,才使得这些国家的财富有了急剧的增加,同时,也正因为这两个国家把强国置于富民之上,才使得国家过于强大,进而阻碍了市场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牢固确立,并最终导致国家的毁灭。
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既没有吃透英美道路的自由主义本质,也没有吃透德日道路的反自由主义本质。
常常不知不觉地把德日那种没有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道路视作可资中国借鉴的道路。
这样或多或少地使得中国更难抵制住德日道路的诱惑。
传统与反传统严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是把自由主义与儒家思想兼收并蓄的第一人。
他既是“西学圣人”,又是“硕学通儒”。
这里的西学,既非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亦非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而是英国的自由主义。
他赖以安身立命的不是以韩愈为先驱的宋明理学,而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原始儒学。
与严复一样,梁启超在对待传统及体用的态度上也放弃了本位思想。
既不主张中国本位,也不主张西方本位。
相反,他对中学和西学都持一种建设性的批判态度。
但是,在第一代自由主义者中儒家传统与自由主义的和平相处,到了第二代自由主义者身上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在第一代自由主义者身上,儒家思想与自由主义的冲突是在他们心中自我消解的。
而第二代自由主义者则把两者的冲突外显出来,并毫无掩饰地表现出对儒家传统的轻蔑。
第二代自由主义者的第一位代表是胡适。
他基本上持反传统的态度,主张以西学为本,全盘西化。
他认为,中国传统是无济于世的银样蜡枪头。
因此,胡适非常有勇气地突破了列文森所说的那种对传统“在思想上对立、在情感上寄托”的两难困境。
胡适的全盘西化主要是为了反对那种认为仅靠儒学就可救中国,就可作为中国立本的思想。
在对待儒家传统的态度上我们看到以严复、梁启超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并没有全盘反传统,相反,他们处于守势,处处受到保守派的攻击。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第一,当时自由主义在中国还没有站稳脚跟,所以,他们没有积蓄到足够的力量,故难以采取攻势;其次,自由主义和儒教的冲突还没有深化,因此两者间冲突的锋面还没有完全展开。
第二代自由主义者基本上持邀进的反传统和全盘西化的主张。
这一点可以从第二代自由主义者的经历上得到解释。
首先,这时的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有能力采取一定的攻势。
特别是同其他一些激进思想结合起来势力更为庞大。
比如,胡适与陈独秀在早期的结盟。
其次,由于人格自由的弘扬,自由主义同儒教的对立大大深化了,冲突的锋面急剧展开,这样自由主义同儒家思想就处于一种全面对抗的地位。
在第二代自由主义者身上,自由主义在一开始同儒家思想就处于一种公开的冲突态势,但是最终儒家思想同自由主义又归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