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精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 (4)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 (4)

缘景明情探究梦境之美知人论世感悟留别之情《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意境”的概念及鉴赏方法,了解送别诗和留别诗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内容,欣赏丰富多变的意境,感受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李白自由不屈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缘景明情,在诵读的基础上把握诗歌内容,欣赏丰富多变的意境。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李白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自由不屈的精神内涵。

【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探究方面还有很大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运用鉴赏诗境的方法欣赏丰富多变的意境,并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李白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自由不屈的精神内涵。

一、导入在中国古代的诗人中,有两个人得到过“仙人”的评价,一个是苏东坡,一个是李白。

如果苏东坡与李白相比,那么他们的区别在于:苏东坡是“人而仙者”,李白是“仙而人者”。

什么是“人而仙者”?苏东坡本来是一个人,却带有几分仙气,因此他能够凭借仙气来解脱人生的痛苦,例如我们学过的《赤壁赋》。

而李白呢?生来就属于不受任何约束的天才,可是他不幸落到人间,人间到处是约束与痛苦,就像一个大网紧紧地把他罩在里面。

他当然不甘心生活在网中,所以他的一生,他的诗所表现的就是在人世网罗中的一种腾跃的挣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反映李白腾跃而又挣扎的心灵啸歌——《梦游天姥吟留别》二、解题在讲新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两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两首诗有一首是送别诗,有一首是留别诗,这二者区别在何处?朋友离我而去,我给他写首诗,叫送别诗;我要离朋友而去,我给他留下一首诗,叫留别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优秀8篇篇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四、教学步骤:教学过程一、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二、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三、课文分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2)航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烟波浩渺(瀛洲)实在难以寻求;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仙山。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1、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2、背诵全诗;3、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第二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法学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主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尤其说起“话别诗”,我们很容易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送别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今天我们来学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整体感知(一)析题梦游天姥吟留别1:内容:梦游天姥2:形式: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

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比较灵活,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不拘一格。

如《游子吟》)3:内容:别东鲁诸公点拨:歌抒情、文载道、诗言志。

这是一首和曲而唱的歌行体诗——它抒情;这是一篇形式自由的文——它载道;这是一首表达理想的诗——它言志。

(二)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感知内涵1、朗读诗歌:学生齐读全诗纠正字音,并结合注释强调读音及意义2、学生朗读第一段(节奏轻快雄浑有力)思考:①诗人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的四个句子是哪四个?②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

③体会夸张、幻想、对照的表现手法。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连---横拔---掩倒----倾)3、集体朗读第2段(感情充沛语调适合)思考:①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在第二段开头用了一个“之”字代哪些内容而引出了他神往的梦境。

②找出表现诗人梦游时兴奋不已的词及梦醒后的情感。

(① 代第一段内容。

②飞丰富的想象大胆夸张。

理想之梦:A浪漫:邀明月为伴、著谢公之木屐、登青云之梯----追求。

B:神奇:天马行空、日月同辉、霓为衣、风为马、虎鼓瑟、鸾回车、仙如麻——理想。

梦后 ---失落。

)4、集体朗读第三段点拨:“梦游天姥”,诗人极尽想象,直到眼前烟消云散,诗人才又回到了现实之中。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之《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共58张)含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之《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共58张)含

写作背景简
介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 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
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 有所 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 并不重用。李白不肯 与权贵同流合污, 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 得罪京 城权贵, 受到排挤, 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 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 后, 与杜甫、高适游山东, 在兖(Yǎn)州话别, 准备南 游吴越, 临行作本诗, 借以表白心情。本篇作于李白在 长安受排挤出京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 满和反抗.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青青: 黑沉沉的。 澹澹: 水波摇动的样子
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 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 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 银台。”
(1)这是梦游第三景,简述画面内容:
熊咆龙吟,山石、泉水、深林、峰峦在发抖,青云 密布,烟雾升腾(阴森恐怖)。
和穆富丽
合作探究
面对现实,作者不禁长嗟短叹, 作者感叹了些什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揭示主旨, 表现诗人追求个性 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合作探究
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 绘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 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仙境
美妙—自由遨游
反衬
现实
丑恶—失意碰壁
手法: 衬托、对比、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 幻想做好准备。
天姥连天
仙界云宇
半壁见海日
湖光山色
仙雾弥漫
天姥银华
天姥远眺
千姿百态
千岩万转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 (8)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 (8)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的一些特点,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学习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一、解题导入抓题目:从诗题入手,我们对作品可以了解多少?——内容:1梦游天姥(写景)2留别——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抒情)——形式:吟,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等提示:在这里,我们又接触了一种古诗体,那么“吟”是怎样的一种诗体呢,之前我们已学了不少古诗体,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我们称这样的诗歌形式为“歌行体”——“大小长短,错综阖辟,素无定体”。

那么“吟”是怎样的一种诗体呢?学完之后,我们可以一起用自己的词汇去理解这种古诗体。

现在就让我们把问题搁一边。

二、熟悉诗篇现在我们一起读诗,仔细品味诗人是否用了酣畅的笔墨来写“梦游天姥”呢?是否在与人“留别”呢?1、朗读诗歌2、现在让我们一起扣着诗题找出相应的内容。

①诗篇从哪到哪是在记“梦游天姥”?——“海客淡瀛洲……失向来之烟霞”(第1、2段)②那么从哪里我们又读出了诗人是在与人“留别”?答案在结尾处——“别君去兮何时还”3、赏读“梦游天姥”这一部分。

教师引导:这是篇记游的诗作,但它又与一般的记游不同,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不同在什么地方。

——这是“梦游”,对应诗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请一位学生解释:因(表因果关系)之(代词)。

教师引导:那么前文是就作者游天姥山的原因。

(1)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部分诗文,思考是什么激起了诗人的游兴?①朗读:“海客淡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解释:“信难求”——实在“或可睹”——有时3从诗文中体会天姥山的形象:越人言云霓明灭连天横1五岳: 2赤城:浙江省天台县北,山名与别山作比3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北,与“天姥”相对六行诗既点明了天姥山的位置,同时突出了天姥山之高峻。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的背景、结构、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学习。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登山则情满于山——深入品味作品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结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歌的品读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和人格美的热爱与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艺术特色的鉴赏。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结构、理解诗人的感情、品味诗歌的语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天姥山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李白及《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

3. 诵读诗歌:让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结构分析:讲解诗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等。

5. 意境赏析: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诗歌的意境,如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

6. 艺术特色讲解: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7.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题目,讲解解题方法和技巧。

8.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梦游天姥吟留别》2. 结构:起承转合3. 意境:梦境与现实、美好追求4. 艺术特色:夸张、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意境,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有深度、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李白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意境赏析的深入理解2. 艺术特色的鉴赏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创意要求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意境赏析的深入理解1. 梦境的描绘:诗中梦境部分充满了奇幻色彩,如“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说教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鉴赏唐宋诗词。

编者意在要求学生在前一单元系统学习四言诗、骚体诗、早期五言诗并了解意象的基础上,感受唐诗的意境,明了表现手法。

故而,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于把握意境,明了手法,结合背景理解梦境与诗歌的内在联系。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的大胆离奇,特别是其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深得高中生的喜爱,若能教学得法,将不仅能很好地贯彻大纲的思想,还能带领同学们进行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二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或者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2、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1)诵读领悟,把握诗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五、说教法与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1)诵读教学法学习诗歌,必须强调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鉴赏,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指导学生注意诵读时的节拍和情调。

说到诵读教学,它即是传统的又是时新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强调朗读和诵读,加强学生对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美妙。

2023年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

2023年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

2023年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2023年梦游天姥吟留别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1教材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鉴赏唐宋诗词。

编者意在要求学生在前一单元系统学习四言诗、骚体诗、早期五言诗并了解意象的基础上,感受唐诗的意境,明了表现手法。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的大胆离奇,特别是其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深得高中生的喜爱,若能教学得法,将不仅能很好地贯彻大纲的思想,还能带领同学们进行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技能目标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3、情感目标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重点难点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2、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诗才,蓬莱__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请问:这幅这联写的是谁?(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专题》。

李白是我们陌生的老朋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

二、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

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

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给了他一个侍御闲职,并不重用他。

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 (7)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精选 (7)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教学目标1、领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

2、认识和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既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

3、了解诗歌分类。

4、理解和掌握诗中字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诗歌第二节,一波三折,变幻莫测的梦游已经是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导语:余光中先生评价李白时说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袖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出生盛唐,志向高远,被某道士举荐面圣,他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非蓬蒿人。

”洋洋得意,见唐玄宗,二人一见如故,玄宗皇帝上前激动地握住李白的手道:太白,以后你就留下来给朕写词吧。

虽皇恩浩荡,但太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在玄宗热情的话语中崩然破碎,太白当时究竟受宠到何种程度呢,有诗为证:”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这里的贵妃指的是杨贵妃,力士指的是高力士,高力士乃何许人也,他为什么回去为太白脱靴子呢?此人乃三朝元老,官居三品,时任右监门卫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那么这位唐代的国防部部长为何要为太白脱靴子呢。

话说但时玄宗皇帝急招太白入宫起草一篇番文诏书,太白到时正是喝到半醉半醒的状态,提起笔时突然对在旁的高力士道,你帮我把靴子脱了,玄宗在前,高力士不敢发难,于是帮太白脱了靴子。

事后高力士因此对太白怀恨在心,唆使杨贵妃,说太白为娘娘作的那首清平调,把娘娘比作汉宫的红颜祸水的赵飞燕,诗言“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于是乎,在各路权贵和杨贵妃的排挤下,玄宗皇帝终于忍痛割爱,将太白赐金遣归了。

太白是一个十分可爱之人,他一直相信有神仙存在,甚至相信自己有一天能修仙得道,被迫遣归后,摒弃那些扰人的牢骚,太白踏上五岳寻仙之路,途中结识两位知己,一位是流浪汉高适,一位是早熟文艺青年杜甫,关于这三人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去查阅相关书籍。

传说太白死于”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但他不知道,在人们心中李白永远都不会死去,他只是去追逐他喜欢的月亮了。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通用6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通用6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通用6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通用6篇)1《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感受诗境,我选择了让学生诵读、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意境,缘景明情,探究理解李白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并结合李白的生平简历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乐观积极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面对生活困厄依然保持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

1、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品味意境,把握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讨论法第二课时一、导入由“梦境”这一话题导入新课。

回顾第一课时内容,课件展示全诗思路,让学生熟悉全诗的行文脉络,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接下来让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提示学生,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并感受诗歌情感韵味。

根据诗歌思路让学生部分朗读。

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歌的画面,抓住典型意象,把握每一幅画面的特点,进而理解情感。

目的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

(其间采用小组讨论及学生诵读的方法)吟读指导:处理好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语气,力争吟诵出诗歌中多变的节奏,多变的情感。

分析写景部分,各学习小组任选一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引导学生抓住典型意象,把握画面特点,理解蕴含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别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段:入梦缘由景物:天姥山特点:高大雄伟情感: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描述示例第1段“越人语山”,通过“瀛洲”“烟霞”等衬托了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通过“天”“五岳”“赤城”“天台山”等进行对比,用“信”“或”“连”“横”“拔”“掩”“倾”等词语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激发人们的神往之情。

第二段:月夜渡湖景物:镜湖、明月、剡溪、渌水等意象特点:清幽宁静情感:急切兴奋、轻松惬意描述示例月夜渡湖:飞、送诗人一入梦幻,随即进入一个神幻空灵境界,一夜之间飞过镜湖,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又飞到剡溪,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曾经歇宿过的地方,眼见绿水荡漾,耳闻清猿啼鸣,景色十分幽静。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意境”的概念及鉴赏方法,了解“吟”这种歌行体特征2、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资料,欣赏丰富多变的意境,感受诗歌浪漫主义风格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持续用心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三、教学创意《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感受诗境,我选取了合作朗读、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

为让学生“缘景明情”,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李白的梦游天姥和庄周梦蝶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在作品的比较和探究中理解李白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并结合李白的生平简历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乐观用心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应对生活困厄依然持续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激趣近几天出现了一种天文奇观,是什么?(出示图片:双星伴月)太白金星、木星和一弯残月相约相伴,构成了“双星伴月”的奇观。

看到太白金星,我想到了一个人。

(李白)如果唐诗是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应对这一奇景,我写了一幅对联:【出示】金木双星伴明月李杜两峰耀唐诗如果李白应对这奇景,他必须会“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是“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酒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是“诗仙”。

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等到42岁才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得罪权贵,不到三年就被赐金放还。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

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

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

(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

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

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

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

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

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问题引导: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

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

六、作业设计(见ppt)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这篇诗歌是李白的长篇诗歌,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首诗,首先应该要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通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理出了诗歌的层次,然后再具体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新

新疆布尔津县高级中学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深入鉴赏诗的意境。

2、缘景明情,引导学生结合诗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课前布置充分预习:读准字音、疏通全诗、提出疑难。

2、诵读吟咏,整体感知诗歌,品味诗歌蕴含的情感。

3、自主赏析,引导学生再现、鉴赏诗中意境。

4、探究思考,理解梦境对于诗歌主题的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历史的眼光正确评价诗人,学习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对李白了解吗?(同学们不是第一次接触李白,这一问门槛不高,但相信激趣的效果会不错。

)“倚天仗剑,挂弓扶桑”这是有着庄子般超逸和孟子般英气的神仙般的诗人李白的自我刻画。

天宝元年,李白出发了,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应召入京,然而,快乐只是短暂地驻足,翰林供奉,权贵排挤,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安世济民”、“功成身退”的幻想。

天宝三年,玄宗“赐金放还”,李白黯然离京。

第二年,身在东鲁的李白决定南游吴越,临行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解题(同学们一起把标题读一下)1、“吟”:强调读音yín,白居易有《暮江吟》,孟郊有《游子吟》,是一种歌行体。

2、“梦游天姥”:诗歌的内容。

3、“留别”:写诗的动机。

(赠与东鲁朋友的,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以下两个问题)全班朗读课文:学生质疑,教师正音、释疑。

2、“梦游”本诗的主体,那么,这个梦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呢?梦由——梦境——梦醒3、这是一首留别诗,诗人向东鲁诸公表明什么心迹呢?(结合最后一段)本诗实际上是借留别以言志(寻仙访道、不事权贵),梦游是诗人采用的一种形式。

(我们可以推论:诗人写这首梦游诗是为了向东鲁诸公表明不事权贵的心迹。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1.1 诗歌背景介绍唐代社会背景及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阐述《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背景及意义1.2 作者介绍李白的生平简介及其诗歌创作特点李白与天姥山的渊源及其对诗歌的影响第二章:诗歌主题与结构分析2.1 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超凡脱俗、追求自由的的主题探讨诗歌中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及意象运用解读诗歌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第三章:诗句解析3.1 首联诗句解析解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的意义及描绘的画面3.2 颔联诗句解析解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的意义及表达的情感3.3 颈联诗句解析解析“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的意义及所描绘的山峰景象第四章:诗歌的艺术特色4.1 想象与梦境的运用分析诗歌中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2 自然景观的描绘探讨诗歌中自然景观的描绘手法,表现山水的美丽与壮观4.3 情感表达与哲理思考解读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对自由、超脱的向往分析诗歌中的哲理思考,如人生如梦、追求真理的意义第五章:教学实践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设定学生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理解与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阅读能力5.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与讨论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5.3 教学拓展推荐其他李白的诗歌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与欣赏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表演,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第六章:诗歌的语言特色6.1 词语选用与意象分析诗歌中独特的词语选用,如“天姥”、“瀛洲”等探讨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如“云霓明灭”、“势拔五岳”等6.2 声韵配合与节奏感解读诗歌中的声韵配合,如平水韵的运用分析诗歌的节奏感,如诗句的长短、急缓等第七章:诗歌中的文化内涵7.1 古代神话与传说探讨诗歌中所涉及的古代神话与传说,如天姥山的来历分析神话传说对诗歌主题与意象的影响7.2 道家思想与禅宗文化解读诗歌中所体现的道家思想,如追求自然、超脱尘世的理念探讨禅宗文化对诗歌意境与表达的影响第八章:诗歌的审美价值8.1 意境creation分析诗歌中所创造的意境,如梦幻、神秘、壮丽等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美感8.2 情感expression解读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豪放、激昂、深沉等引导学生共鸣诗歌中的情感,提升审美能力第九章:课堂互动与学生反馈9.1 课堂提问与讨论设计针对诗歌内容、意象、手法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与美感9.2 学生反馈与评价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第十章:教学反思与改进10.1 教学效果评估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欣赏能力的提升等分析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参与度、教学方法等10.2 教学改进策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第十一章:课后作业与实践活动11.1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加深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理解。

高中语文 2.2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

高中语文 2.2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人教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教学目标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时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赏析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三、教学设想与课时一课时。

本诗反映诗人的思想情绪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类。

教师要将李白的整个人生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讲解清楚,然后由学生探讨总结,真正地认识李白,读懂本诗。

背诵是难点,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作段落层次划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背诵任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某某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这样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二)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40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

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这时他已42岁了,满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唐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李白准备由东鲁(今某某)南游吴越(今某某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三)感知体悟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

梦游,梦中游历。

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他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但总是受挫。

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四)播放录音,指导朗读1.听配乐朗诵。

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3《梦游天姥吟留别》

2022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2.3《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教学目标]一. 学问目标1. 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2. 领悟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3. 把握诗中的文言字词。

二. 力量目标1. 反复诵读,背诵全诗;2. 学习运用比方、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育丰富的想象力量。

三. 德育目标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教学重点]1. 领悟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2. 感受李白的人格魅力,学习他追求抱负,勇于进取的精神,和他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全诗,把握内容要点;结合诗人经受,体会全诗主旨。

[教学方法]1. 诵读法2. 争辩法[课时支配]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目标]了解作者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疏通词句,熟读全诗。

[教学过程和要点]一.导入新课由同学回顾李白的生平、经受、名句导入。

二. 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伴侣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伴侣话别。

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体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消灭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等都是古体诗。

三. 写作背景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道士吴筠的推举,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能。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即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2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导入新课】以李白的诗,酒,剑引入,并浅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含义。

新授课阶段一、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实现吴筠推荐,被唐玄宗征召入京。

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海”“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踌躇满志到了长安。

却被任命为翰林供奉,一个没有实权的文学侍臣,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干。

由于他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加上桀骜不驯的性格,招致了权贵们对他不断的攻击和谗毁。

不到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赶出长安,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在“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这样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之中离开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

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洲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此诗是诗人于天宝四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时所作,一名《别东鲁诸公》。

二、课文分析:1、学生预读课文,给下列生字注音瀛洲天姥剡溪渌水脚著谢公屐石扉澹澹訇然魂悸2、引导学生请找出诗歌中关键性的过渡性语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我欲因之梦吴越”。

由梦境转入现实:“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3、分析全诗脉络入梦缘由梦游历程梦中仙境梦中惊醒梦后留别 4、找出诗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揭示主旨,表现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5、意境赏析提示学生要注意诗歌记述了哪些事?描写了哪些意象?意境有何特点?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

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解题中国有一条“唐诗之路”。

自古城绍兴出发,由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向南经曹娥江,沿江而行,入浙江名溪剡溪,溯江而上,经新昌沃洲、天姥,最后至天台山石梁飞瀑。

著名的景致有:钱塘江潮、兰亭、镜湖、大禹陵、鉴湖、古梁飞瀑、大佛寺、会稽山、四明山、天姥山、天台山、曹娥江、剡溪等,风光秀异,山水奇绝。

千余年来众多文人墨客被这条路上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景色所陶醉,一路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世人便将其命名为“唐诗之路”。

据统计,唐朝诗人中有432人到过这里,如李白、杜甫、孟浩然、李商隐、贺知章、骆宾王、元稹等。

天姥山究竟在何处,却是个千古之迷:一说在仙居县韦羌山。

二说天姥山是台州天台山,三说在绍兴新昌县。

一千多年来,人们都不知道天姥山的所在,李白在诗句里所描写的也被世人认为是诗仙某一次开怀畅饮后的幻境。

直到不久前,一位旅人在不经意间回眸远视,才发现这自然的岩石竟也有着上天的造化,活生生就是“天姥”的化身,如此浑然天成、形神兼备的杰作,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恐怕雕不出第二尊。

天姥岩、天姥山由此而得名。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着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有“歌行”一体。

其形式较自由。

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词比较铺展。

其中多有叙事之作。

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3、作者分析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

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

传说他的母亲“梦长庚星而诞”,又说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在人们心里李白并没有死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

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

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

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

“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

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

“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

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

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以浓厚的道家色彩。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

“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

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4、全诗思路入梦缘由→→梦境路线→→仙境→→梦醒→→留别寄语。

二、分析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体会诗文中所描写的境界,并做写作练习。

第一段1、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还提到了很多山?有何作用?“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第二段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这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

3、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4、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5、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到“水澹澹兮生烟”,所写的景物有何特点?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并不亮丽,却满含阴郁。

他离开山东欲南下吴越游历时,临行前向东鲁朋友告别时所写,真正使他要告别东鲁诸公,去吴越游历的诱因是李白遭受排挤,心中郁结愤懑。

因此这里的“烟”、“水”、“青云”等都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感情协成一体。

第三段6、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

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7、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

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8、“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个“此”字,就应当体会为上面所表现的梦境空虚。

人生也是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象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

(一)这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对人生的态度是虚无主义的,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放情山水之情。

(二)意味着作者基于他的积极的世界观,揭发和控诉了唐明皇宫中充满着忌才害贤的小人,简直像个恶梦,至今心有余悸。

于是“世间行乐亦如此”这一句就应当了解为指宫廷中的快乐生活,也像恶梦一样,只会使人心悸。

作者有了这样的觉悟,于是就鄙弃一切,对“古来万事”都有空虚之感。

(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追求和向往神仙世界是为了保持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人格。

无论是显荣还是失意,都是清高脱俗,豪放旷达。

9、全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夸张和想象:想象丰富。

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

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

吸取了《楚辞》及一些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与艺术特点,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

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

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

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

10、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①想象丰富: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

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

吸取了《楚辞》及一些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与艺术特点,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

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

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

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

②构思新奇: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的情感意志,别开生面。

作者为表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让句型多变化,节拍有缓急,显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