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升华人生,美文赏析,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读后感
文心雕龙读后感当我第一次翻开《文心雕龙》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心里有点发怵。
毕竟这书名听起来就挺高深莫测的,感觉会是那种充满晦涩理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著作。
但真正读进去之后,我发现自己之前的担忧有点多余。
这书就像是一位博学多才却又亲切和蔼的老师,耐心地跟我讲述着关于文学创作的种种奥秘。
在书中,刘勰对于文学的起源、发展、创作方法以及各种文体的特点都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他的观点独到而深刻,让我这个对文学懵懵懂懂的人,仿佛一下子找到了一盏明灯。
比如说他提到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决定去附近的公园逛逛。
公园里的人可真不少,有带着孩子玩耍的家长,有悠闲散步的老人,还有一群青春洋溢的年轻人在草地上野餐。
我沿着湖边的小路慢慢走着,微风轻轻拂过脸庞,带来了湖水的清新气息和花朵的芬芳。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棵特别的树。
它不像周围的树木那样挺拔直立,而是有一些弯曲,树枝也显得有些稀疏。
但就在那弯曲的树干上,竟然有一只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小鸟身上,形成了一道道金色的光斑。
那一刻,我的内心被一种莫名的感动所占据。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
可当我拿起笔,却发现自己不知道该从何写起。
我试图描述那棵树的形状,小鸟的歌声,还有阳光的温暖,但总觉得词不达意。
这时候,我想起了《文心雕龙》中说的“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我意识到,自己平时的积累还是太少了,对于事物的观察也不够细致。
于是,我重新回到公园,坐在那棵树下,仔细地观察它的纹理,感受它的气息。
我注意到树干上有一些细小的纹路,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树叶的颜色也并非单一的绿色,而是从浅绿到深绿的渐变。
小鸟的歌声也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经过这样一番深入的观察和思考,我再次动笔,这次就顺畅多了。
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真实地表达了出来。
虽然文字还很稚嫩,但我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
《文心雕龙》读后感(通用10篇
《文心雕龙》读后感(通用10篇《文心雕龙》读后感篇1假期,我有幸读了《文心雕龙》,感受颇深。
刘勰解释到文心在于说明写文章时对于心思的利用;其次是文章的写作,从来都是以精雕细刻和文采丰缛为法的,这正如雕镂龙文一般,我因而又称这本书为雕龙。
里面有些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认识。
下面结合我个人的理解,谈谈我的收获。
一.感受情境之美《神思》篇中写道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
意思是说,当精神活动正在进行的时候,思路千头万绪,竞相呈现。
要怎样落笔,仍然没有规矩可以遵循;要怎样刻划,也没有形象可以捕捉。
如果是登山,那山中到处都充满着情感;如果是望海,那海上到处都洋溢着意趣。
我有多少想象力和思考力,都气势磅礴,可以和风云一样并驾齐驱。
在开始执笔为文之前,真是气力倍增;但到了脱稿真正写下来的,不过是开始时心里所想的一半。
说的多切实际呀!有时候我们写东西之前想的很好,可是写出来时也就是心里想的一半甚至还不到一半。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那是由于思想感情可以凌空翻飞,容易出奇;而语言文字则是着迹之物,难以生巧。
从以上文字我们可以体会到言与意的关系,有尽之言难达无尽之意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能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读者的想像就没有发挥的机会了。
我举两个课例:一个是《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中(我学骆驼咀嚼一段),让学生抓住磨来磨去一词想象画面,去品味这词语表达的无尽之意。
先体会体会它嚼的滋味怎样?学生会说:有滋有味、津津有味。
再想像一下它咀嚼时的神态怎样?生说:悠闲自得。
咀嚼时的心情怎样?生说:心平气和、平心静气。
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他们的头脑中就会浮现出骆驼咀嚼时磨来磨去的那种认真、沉得住气的画面来,感悟到骆驼咀嚼时的乐趣,牙齿也会跟着动起来。
文心雕龙读后感揭示文学艺术的本质和价值
文心雕龙读后感揭示文学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在阅读了《文心雕龙》这本书之后,我深感受到文学艺术是有着其本质和价值的。
书中的《文心雕龙》一书记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其对于文学创作的探讨和指导,仍在今天我们的文学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书中讲到的“气质”、“骨髓”等对于文学创作非常重要,这些因素是构成文学作品的灵魂和核心,我们无法只凭技术、手艺来创造出好的文学作品。
同时,《文心雕龙》也明确了文学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能够给人以精神满足和美的享受,更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和感情,教育人们爱国、爱民、关心社会,打破思想局限、启发人们思考等多种作用。
因此,对于文学艺术,我们不能视其为一种“应酬”,或是轻易地推崇技巧和手法,而应该真正的去理解其内涵和基本的要素,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文学作品。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文学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尊重其存在和发展。
《文心雕龙》的读后感
在阅读《文心雕龙》这部千古传世之作后,我深感震撼。
它不仅是一部记载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鉴赏、批评的著作,更是一部展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百科全书。
通过对《文心雕龙》的阅读,我对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文心雕龙》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
这些内容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的繁荣与辉煌,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同时,《文心雕龙》中的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使我在阅读过程中如同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历史画卷之中,感受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气息。
在《文心雕龙》中,我最为感动的是那些关于信仰、虔诚、智慧、仁爱的故事。
这些故事让我明白了,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人们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底线,为了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无论是为佛教事业尽心尽力的高僧,还是为民请命的英雄,都展现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
正是这些故事,让我对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然而,《文心雕龙》中也不乏揭示人性黑暗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我看到了权谋、欺诈、背叛、贪婪等丑恶现象。
这些现象让我深感痛心,也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正是这些黑暗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人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中。
这种变化既有向善的一面,也有向恶的一面。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防止自己走向堕落的道路。
文心雕龙读后感
文心雕龙读后感《文心雕龙》,是唐代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本修辞学手册,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成果中的经典之一。
本书从文学的基本概念入手,对修辞技巧、意境构成、形象描写等方面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被誉为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集大成者。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深深地被《文心雕龙》的魅力所吸引。
阅读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受到启示和启迪。
首先,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刘勰在这本书中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深刻的文字表达,深入阐述了艺术的精髓、修辞的技巧、文学的形式、内涵等方面。
这些内容结合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文学修养,以优美的文学语言表达出来。
读者在阅读全书时,很容易就能够感受到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也是长远而深远的。
其次,《文心雕龙》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者,更是提升个人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
在本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艺术的内涵和形式,阐述了如何通过文学技巧达到完美表达的目的,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和修辞思维,培养了人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本书成为了后来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南,是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在阅读《文心雕龙》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这本书的思想和理论对今天的文学创作、文艺研究等领域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进一步挖掘文本所隐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深入了解整本书中所呈现的修辞技法和文学思路,提高文学品位,拓宽文学理念,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总之,《文心雕龙》以其高深的思想、卓越的技法、精妙的构架,给读者带来充实的阅读体验。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经典之作,也是现代文学创作和文艺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
读《文心雕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学,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和文艺审美能力。
《文心雕龙》读后感
《文心雕龙》读后感《文心雕龙》是南朝齐代的文学理论著作,作者刘勰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文化评论家。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完《文心雕龙》,我深受启发,对于文学创作和欣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文学创作的见解。
他将文学创作比喻为“雕龙点睛”,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细节的重要性。
他强调一个作品的巧妙之处往往体现在微小的细节上,这些细节能够为作品增添生机和活力。
通过刘勰的解读,我认识到创作者应该注重细节,因为只有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作品才能更加饱满、精彩。
其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文学的分类和风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提出了“四体”说,认为文学应该分为平、仄、平仄和抑扬四种体式。
刘勰认为不同的体式在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时有着不同的效果和特点。
这一理论使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更加欣赏和理解不同体式下的作品。
此外,刘勰还对于文学的修辞手法进行了剖析和阐述。
他介绍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夹叙夹议等等。
他认为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文心雕龙》的阅读,我学会了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文学作品,使其更加生动和有力。
除了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和分析,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还强调了对于经典文学的欣赏与鉴赏。
他认为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力量。
他对于经典作品的点评和赞美,使我对于经典作品的价值和魅力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因此,我决定通过阅读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总的来说,阅读《文心雕龙》让我获益匪浅。
刘勰通过自身卓越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文学创作和欣赏的诸多奥秘。
他的理论和观点不仅影响了古代文学,也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认识到文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智慧和情感。
阅读升华人生,美文赏析,文心雕龙
【长假特刊】草木叶落文心雕秋10月4日星期日农历八月十六今日开讲:对于秋,文人们似乎情有独钟。
自古以来,我国许多文人骚客以秋景入诗,抒发自己无限的感慨,涌现出不少咏秋的佳作名篇。
【秋色无边】“喜秋”、“悲秋”并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秋景无限美人们多以“金”饰“秋”,诗人们热爱秋景之美,在诗作中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
[赏]杜甫《客亭》曰:“秋窗犹曙色,落木更高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析]本诗是描写江南水乡清晨的佳句。
诗句朴实明快、清丽自然,但却意境深邃,韵味悠长。
这其中有动有静,有远景有近景,有空中有地面:清晨,曙色抹亮了秋窗,树叶在秋风中飒飒飘舞。
初升的太阳给晨雾缭绕的层峦叠嶂披上了赭红色的衣衫,清澈的江水悄无声息地向东流去,掩映在烟波浩渺之中--多么清秀美丽的江南秋晓。
[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诗人以画家的彩笔,把明月、清泉、竹林、荷花,以及喧笑晚归的浣女、顺流而下的小舟有机地镶嵌在一个画面里,有声有色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写意山水图”。
[赏]杜牧有《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析]诗人简直把秋色写成胜似春光了,在诗人眼里,这是一派多么清新明艳、生机勃勃的秋山景色!>>秋日胜春朝要说咏秋诗中真正写得色泽明亮的,还要数中唐诗人刘禹锡所作的《秋词二首》。
[赏]《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析]嗾,本意是指使狗的声音,后以“嗾使”比喻怂恿别人做坏事。
秋天晴空万里,气爽宜人;放眼望去,寥廓纯净,一鹤排云;诗人的诗情悠然绵缈,畅然欢愉。
文心雕龙书评的读后感
文心雕龙书评的读后感《文心雕龙》是唐代大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理论著作,也是我近期读过的一本重要的文学经典。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受益匪浅,对于文学创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文心雕龙》一书以其独特的思辨性、叙述性和批判性闻名于世。
作者刘勰以独到的眼光和才华横溢的笔触,深入剖析了文学创作的要素、结构和风格,并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批评。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深刻的思考,而且还体验到了文学的魅力。
首先,刘勰以一种深刻的思辨方式,剖析了文学创作的要素。
他讨论了文学的核心概念,例如“文学之道”、“文之韵”等等,通过对这些概念的解读和理解,读者能更好地把握文学创作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他还探索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意象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要素,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分析视角。
其次,刘勰通过生动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了文学创作的过程和特点。
他以众多经典作品为例,详细解读了其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文学风格,深入剖析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这不仅让读者对于文学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使读者对于文学创作过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刘勰以批判性的眼光,对当时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评价和指导。
他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批评意见,对于文学作品的改进和提高提供了有效的建议。
这些批评观点既有针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也有对整个文学时代的评判,使读者对于文学创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通过阅读《文心雕龙》,我深刻领悟到了文学创作的奥秘与魅力。
这部书不仅是一本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更是一部以文学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刘勰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洞察力,以及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创作了这样一本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总的来说,读《文心雕龙》是一次充满收获和启迪的阅读体验。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加深了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认识,也对于文学本身的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我会将这些宝贵的思考和启示运用到我的写作和阅读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我相信,《文心雕龙》将一直是我书架上的珍贵之作,我也会时常翻阅,不断从中获得新的思考和灵感。
《文心雕龙》读后感
《文心雕龙》读后感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文学圣经”,作者是刘勰。
这部书以其深刻的文学理论和独特的文学批评方法,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文心雕龙》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刘勰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文学创
作的认真态度。
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学创作的理论观点,如“章法”、“比兴”、“典故”等,这些理论不仅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有很大的帮助,也对我们理解和欣
赏现代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对文学的分类和评价也颇具见地。
他认为文学可以分
为“章句”、“比兴”、“典故”、“议论”四大类,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在
他看来,文学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表达和情感交流的方式,只有将文学与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出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除了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刘勰还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许多关于文学
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他强调要注重修辞和比喻的运用,要善于运用典故和历史故事,要注重章法和结构的安排等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不仅对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也对我们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的来说,阅读《文心雕龙》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这部书不仅是一部
文学理论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文学创作的指南,它为我们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我们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希望我们能够在阅读《文心雕龙》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淬炼文骨,做有匠心的士人——品读《文心雕龙》有感
淬炼文骨,做有匠心的士人——读《文心雕龙》有感掀开饱经岁月痕迹的古书,一行行沾染墨香的文字争先恐后着映入眼帘。
对我来说,在仲春的午后,从凡俗琐事中暂且逃离出来静静品读一本书是一件极为惬意的事。
从《文心雕龙》这本蕴藏写作秘诀的书中,我有这样的感受:我要淬炼文骨,做有匠心的士人及从教者。
自邂逅并真正从事教师这个行业起,我便一直在想: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古称士人),我该如何立身处世?作为一名语文教学者,我该以培养何种学生为己任?从业数年,掩卷沉思,我似乎有了答案。
《文心雕龙》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初初读来,你以为这仅是一本较为晦涩的、教授如何写作的优秀篇章。
可如若你反复咀嚼、反复琢磨,你又会发现,书本揭秘了古之士人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素养:文心、文骨。
语文学科的发展演变跨越了五千年光阴,藏着古之士人一直想要延续下来的文脉。
春秋迭代,岁月如歌,历经光阴流转和世事变迁,语文教授的内容已经改变了曾经的容貌,但根系里蕴藏着的思想和灵魂却永垂不朽。
聆听时光赋予的悸动:古之学子琅琅的读书声穿透光阴传入耳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精言妙语缓缓淌入胸膛、横渠四句箴言埋藏着的文骨初心发人深省……身为语文从教者,通过品读《文心雕龙》内藏的文字肌理,我从中看到了今之士人的皈依所,我领悟到了语文教学者所背负的使命。
《文心雕龙》言,士人著文需破除“俗监之谜者”的业障、从“云霞雕色”“草木贲华”中寻找创作的支撑点。
这启发我应当从烟火日常里寻找教具,循序渐进着将文脉注入学生的灵魂。
语文教学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我痛心于诸多为应对应试教育而使文心教育敷衍化、浮躁化的教学现象,这也给我以警醒——切勿让语文变得面目可憎,切忌教化出来的学生文骨文心具失。
这条路上,我在反思,也在不断重塑教学方法。
“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语文所能传达的思想与眼界远远超过了其他学科,背负着传达民族复兴使命、承载着华夏无数士人前辈拼命想要延续的文脉的信言。
这反过来督促我们从教者要不断涵养品性、投身翰墨,以此才能身体力行地让学生的眼界得以拓宽。
文心雕龙文学的艺术与人生的启发
文心雕龙文学的艺术与人生的启发文学,作为一门人文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以及人类对生活、人生、价值的思考。
而文学作品的创作,尤其是经典之作,如《文心雕龙》,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文学造诣,更在阅读时带来了深刻的人生启发。
本文将探讨《文心雕龙》中的文学艺术,以及它如何启发人们在人生中追求更高境界。
**一、文学艺术的体现**《文心雕龙》是南朝刘义庆所著的文学理论著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文学批评之一。
它以大量的文学作品为例,深入剖析了文学的艺术和技巧。
通过精辟的评析和详尽的阐释,刘义庆揭示了文学的奥妙之处。
1. **文学表达的多样性**:《文心雕龙》强调文学的多样性,包括韵律、修辞、叙述方式等。
这提醒人们,在文学创作中,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传达思想和情感,就如生活中,我们面对不同情境时也需要多样的方法。
2. **情感的传递**:刘义庆强调情感在文学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情感是文学的灵魂,只有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文学作品才能触动读者的内心。
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情感,用心传递情感,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系。
**二、文学与人生的启发**除了阐述文学的艺术,刘义庆在《文心雕龙》中还蕴含了许多关于人生的哲理,这些哲理可以启发人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和自身成长。
1. **创造力与独创性**:文学作品中的创造力和独创性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启发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创造力和价值观,应该勇敢表达自己,不拘泥于常规。
2. **坚持与毅力**:刘义庆的著作历时多年,是对文学的坚持和毅力的体现。
这提醒我们,要在人生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不怕困难和挫折。
3. **审美情感与人际关系**: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情感,如对美的追求,也可以启发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注重和谐、美好。
正如文学作品需要审美,人际关系也需要美好的沟通和理解。
4. **思辨和批判性思维**:文学作品常常反映了作者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这对于人生中的决策和问题解决同样有益。
文心雕龙读后感文学的升华艺术的神韵
文心雕龙读后感文学的升华艺术的神韵《文心雕龙》读后感:文学的升华艺术的神韵说起艺术,我们不得不提到文学。
文学是我们接触最多、最容易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
而提到文学的升华艺术,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刘勰的《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对于中国文学的传承与发扬,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刘勰提出“法师之说”,认为“文以载道”,通过对话语中道理的传承,最终实现文学的升华,从而提高文学的价值,使之成为艺术的高峰。
其次,刘勰强调文学的艺术修养。
他认为一个出色的文学作品,需要作者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学修养,而不是简单的写作技巧。
只有经过深刻思考的文学才能真正打动读者的内心,使得文学升华到艺术的高度。
再次,《文心雕龙》也重视作品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作品不仅仅是语言的技巧,还与写作者的情感表达、思想理念密切相关。
只有通过内心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文学才能真正达到升华的艺术境界。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提到:“语有泰山,字有灵气”,用极高的评价标准来要求作品,对于文学的升华,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最后,通过阅读《文心雕龙》,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
作为一名文科学生,我曾经对于文学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考试课本和教师的课堂讲解。
而经过阅读《文心雕龙》,我对于文学的好感度和认识度都有了全新的提升,认识到文学的升华艺术。
很庆幸自己能够读到这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不仅提高了自己对于文学的认识、欣赏水平,更加强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刘勰的《文心雕龙》给我们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学艺术心得,无论是对于文学创作还是文艺理论上,都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
在今天,我们仍可以从《文心雕龙》中寻找到很多关于文学艺术的启示,将之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文心雕龙文学的艺术与人生的启迪
文心雕龙文学的艺术与人生的启迪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一,由刘义庆所著。
本文将通过探讨文心雕龙的核心思想和其对人生的启示,以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来阐述文学的艺术与人生的深刻联系。
一、文心雕龙的核心思想文心雕龙一书主要关注文学批评,强调文学作品应当具备精湛的文学艺术,使读者产生共鸣,引发深刻的思考。
该书的核心思想包括:1. 内容丰富:文学作品应当具备深刻的内涵,不仅仅是表面的形式,而是通过作品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见解。
2. 表现技巧:作者应当具备出色的文学技巧,包括修辞、描写和对比等,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3. 情感共鸣:文学作品应当能够触动读者的情感,使他们能够产生共鸣,对作品产生深刻的体验。
4. 丰富想象:作者应当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生动的场景和角色,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5. 传达思想:文学作品应当具备表达思想的能力,通过作品传递作者的观点和思考。
文心雕龙的核心思想强调了文学的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这些思想对于文学创作和阅读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二、文学与人生的关联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具有深刻的与人生相通的特点。
文心雕龙的核心思想可以为人们在生活中提供宝贵的启示:1. 深度思考:与文学作品一样,人生也需要深度思考。
通过反思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2. 情感表达:文学作品能触动读者的情感,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建立更深厚的情感联系。
3. 创造力与想象力:文学作品的创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也同样适用于人生。
通过创造性思考和设想,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4. 传达观点:与作家一样,我们在人生中也需要传达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这有助于建立个人的认同和与他人的互动。
5. 艺术与美感:欣赏文学艺术也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感,使他们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
这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文学的艺术与人生的启示相辅相成,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文心雕龙的读后感
文心雕龙的读后感唐代的刘勰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文心雕龙》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批评巨著。
这本书以其深入独到的思考和精湛的写作技巧,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独特而珍贵的艺术品位和文学观点。
在阅读完《文心雕龙》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和境界做了一系列的论述。
他强调作品应该富有情感,具备真实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他认为,好的作品应该能够通过韵律、格调和意境的营造,打动读者的内心深处。
只有这样,作品才能被视为真正的经典之作。
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传递情感和思想,而不仅仅是堆砌文字和修饰语言。
其次,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对于文辞的运用和形式的创新也做了深入的探讨。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修辞和表达技巧的观点,如洞彻“文不知其所以然”之谜,讲述修辞时的善用和不滥用的原则等。
这些观点对于我来说,很有指导意义。
刘勰的观点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作家应该具备打破常规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通过合理而独特的语言组织,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和观点。
这样的作品才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外,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还对于文学批评的方法和准则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审美标准和作品评价的理论。
他强调,文学批评应当把握住作品的内在特点和创作背景,立足于作品本身的品味和审美价值,而不能被外在的因素所左右。
这些观点让我明白了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一部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常常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周密的批评来发现和呈现。
总的来说,阅读《文心雕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思考。
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批评著作,更是一本关于艺术和创作的指南。
刘勰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艺术经验和批评方法,让我对于文学创作和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文艺创作和阅读中,我会更加注重作品的内涵和内在价值,通过创新的表达和思辨的批评,为文学艺术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心雕龙读后感
文心雕龙读后感文心雕龙是唐代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部文艺理论著作,堪称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经典之作。
读完《文心雕龙》后,我对于文学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这部著作以文心雕龙为主题,以心为核心,以修辞为手段,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原则与技巧。
在这本书里,刘勰通过详细分析各种文体的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深入剖析了文学之美。
首先,文心雕龙让我对于文学的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
刘勰在书中阐述了文学的基本原则,强调文学要凭借情感、思想与艺术形式三方面的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让我明白了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要通过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才能真正打动读者。
其次,文心雕龙给予了我一些优秀作品的鉴赏能力。
在书中,刘勰以具体的例子分析了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让我对于文学欣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通过学习这些优秀作品,我能够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华,也更能体会到他们对于文字的精雕细琢。
此外,文心雕龙还教会了我一些关于写作的技巧。
刘勰在书中提到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我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我的读后感中,还要提到文心雕龙给我带来的思考。
刘勰不仅仅讲述了文学创作的技巧,更深入地探讨了文学与人生的关系。
他认为文学是生活的表现和人生的抒发,是对人性、情感和思想的深入剖析。
这使我意识到文学是跳出生活而存在的,是一种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阅读《文心雕龙》给予了我很多启发与思考。
通过学习刘勰的文学理论,我懂得了文学创作的内在要素与技巧,也能够更好地欣赏和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同时,《文心雕龙》还使我对于文学创作的意义与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激发了我对于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文心雕龙给予了我启发与指导,我将会努力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刘勰的理论与技巧,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文心雕龙心得体会
文心雕龙心得体会《文心雕龙》是南朝刘勰所著的一本专论文学的理论著作,书中对文学的要求和创作方法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总结。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文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了一些体会和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文学的目的是为了传达思想和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文学应该具有“有知、有味、有闻、有气”。
文学作品应该通过文字的表达,传递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只有在情感充沛、思想深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达到文学的目的。
其次,我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功底。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提到了“通贯天人之理,洒陈古今之学”的要求。
这就要求文学创作者必须有广泛的知识面,能够贯通天人之理,洞悉古今之学。
只有有扎实的知识储备,才能有深度的思考和精彩的表达。
而且,文学创作也需要长期的练习和积累,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再次,我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注重艺术表现和技巧运用。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提到了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技巧。
他提倡“章法著明、表意专绝、文采优奇、画意苍凉、记明物情、章法备离”的要求。
这就要求文学创作者必须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来增强文字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只有运用得当,才能使作品更为生动、具有感染力。
最后,我认识到文学创作需要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文心雕龙》中提到了“师古人而不倚,法圣人而不趋”的要求。
文学创作需要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和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感受,只有将自己的个性融入到作品中,才能使作品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通过阅读《文心雕龙》,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文学的目的是为了传达思想和感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功底,注重艺术表现和技巧运用,同时也需要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这些认识对于我以后的文学创作将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作水平。
文心雕龙读后感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品质和审美范畴
文心雕龙读后感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品质和审美范畴作为一本公认的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文心雕龙》曾经影响了几百年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形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收获和探讨它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品质和审美范畴的启示。
《文心雕龙》是一本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是刘勰。
整本书分成六卷,分别为文赋、典论、文心、文比、文用和别赋。
它的名字源于一则神话故事,传说中国古代曾有一条神龙在海中隐匿不见,只有勤劳好学的人通过不断琢磨终于将这条神龙雕刻出来。
因此,这本书的名字也暗示了艺术品必须经过多次琢磨和打磨,才能真正展现它的美丽。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提出了许多理论概念和艺术原则,这些原则一直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包括经典的“章句”、“穷理尽性”、“破格立新”、“雕虫小技”等等。
刘勰提倡的“章句”论,强调文章必须有章法,每个段落应该清晰明了,起到独立的作用。
他也提倡“穷理尽性”论,要求作者通过审慎地选择素材表现主题含义,尽早揭示文章中的“道理”,达到文章的“性”(即内在的东西)并展现出优美的“形”(即外在的艺术表现)。
此外,刘勰还反对墨守成规,鼓励文学创新,他的“破格立新”理论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影响颇深。
通过阅读《文心雕龙》,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品质和审美范畴的理解:1. 中国文学的美学追求是一种内在的审美。
在刘勰看来,文章不仅呈现出外在美感,更重要的是内在美感。
也就是说,中国文学的美学价值在于其对人们的灵魂的启发,而非单纯的外在呈现。
这种内在美感的追求在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等都强调了对总体情感的呈现和对人物内心的深入剖析。
2. 中国文学强调观念与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刘勰所提倡的“章句”、“穷理尽性”等思想强调了文章中概念清晰、大道至简、用词恰当等等要素的重要性。
也就是说,中国文学的品质在于它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观念以及在语言表达上的准确和优美。
文心雕龙观后感文学与才华的瑰宝
文心雕龙观后感文学与才华的瑰宝在阅读完《文心雕龙》后,我深深地被文学与才华这一瑰宝所感动。
《文心雕龙》是一部由唐代文人刘勰所撰写的文学批评著作,对于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创作原则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阅读这本杰作,我对于文学的价值以及才华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文学是一种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了文学的内涵和价值,并指导了古代文人如何创作出具有独特品味和魅力的作品。
文学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读者能够与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产生共鸣。
它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发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让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心灵的滋养。
其次,才华是创作文学作品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强调了文人们需要具备的才华和修养。
他认为,才华是一种独特的天赋,但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升。
只有拥有才华的人才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他还提到了创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例如豪放派的写作风格和细致入微的写作技巧,都是文人们需要掌握和运用的。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需要才华,也需要对于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有着严谨的标准,他提出了“雕龙点睛”、“细腻而富有想象力”以及“直观而富有诗意”的要求。
文学作品要能够通过具体细节描写,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只有具备这样的洞察力,才能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文学作品,赢得读者的赞赏和喜爱。
总结起来,《文心雕龙》是一本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批评著作,它强调了文学与才华的重要性,探讨了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创作原则。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文学的价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于才华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具体的细节和感人的故事,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唯有具备才华和深刻的洞察力,才能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文学作品。
正是这种文学与才华的瑰宝,让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让人类的精神世界得以拓展和提升。
文心雕龙读后感
文心雕龙读后感《文心雕龙》是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部论述文学创作的著作。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观点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本文将在对《文心雕龙》的深入阅读后,就其思想观点、文学创作、修辞技巧等方面进行一些个人的感悟,并谈谈对于我自己学习文学创作的启发。
阅读《文心雕龙》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刘勰对于文学创作的独到见解。
他在文中强调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文学创作的出发点要从内心深处出发,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心。
这种创作理念对我来说非常启发,因为有时候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常常追求华丽的辞藻和虚无的想象,而忽略了真实的情感。
但是通过阅读《文心雕龙》,我认识到真实的情感才是文学创作的灵魂所在,只有真实才能打动读者的内心。
此外,《文心雕龙》还强调了文学作品应该具备的审美要素。
刘勰在书中详细分析了音韵、思想、内容、情感等方面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性,并从中论述了诗歌、散文、辞章等文学体裁各自的特点。
这一观点对于我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
在过去的写作中,我常常追求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而忽视了审美的重要性。
通过阅读《文心雕龙》,我开始认识到审美要素才是一个文学作品的灵魂所在,只有审美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除了思想观点的启发外,《文心雕龙》还给我带来了一些关于修辞技巧的启发。
刘勰在书中详细分析了修辞技巧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并举了许多精彩的例子。
通过学习这些例子,我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来丰富我作品的表达方式。
总的来说,阅读《文心雕龙》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它不仅指导了我关于文学创作的思考,也让我对于审美和修辞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文学创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为我自己的写作之路指明了一条明确的方向。
在未来的学习和写作中,我将更加注重真实的情感表达,相信真情实感才是打动读者的关键。
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审美要素的运用,用艺术的语言打动读者的心灵。
文心雕龙心得体会
文心雕龙心得体会《文心雕龙》是唐代文学家刘勰所著的一部论述文学创作方法和原则的著作,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在阅读《文心雕龙》过程中,深受启发,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首先,《文心雕龙》的第一篇《卷一·源流》对文学的起源进行了探讨,指出文学起源于人的欲望和情感的表达。
刘勰认为,文学是起源于人的内心感受,是作者在欲望、情感的驱动下创作的产物,而作品的价值和魅力也是通过作品中的真情实感,抒发而出的。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学创作的核心是真实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同时,《文心雕龙》还提出了“雕龙技巧”,即通过对词语的选择、修辞的运用和表达的技巧,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性。
刘勰提到,对词语的选择要注重韵律和形象感,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及巧妙运用对偶和反问等表达技巧。
这些技巧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在写作中也会尝试运用这些技巧,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此外,《文心雕龙》还提到了文学创作中的“意象”和“情韵”的重要性。
刘勰认为,一个作品的意象要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以吸引读者的关注;而情韵则是作品给人以情感共鸣的力量。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品的意象和情韵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只有通过独特的意象和深切的情韵,才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在阅读《文心雕龙》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
刘勰在书中通过丰富的例子和论证,展现了文学的力量和价值。
他认为,文学可以打开内心的窗户,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世界,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和情感,塑造人的精神世界。
这让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
最后,《文心雕龙》还对文学的分类和流派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分析。
刘勰认为,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创作方式和特点,每个流派都有其独到之处。
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提到了很多重要的文学名著和作家,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总之,《文心雕龙》是一部宝贵的文学著作,不仅对唐代文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假特刊】草木叶落文心雕秋10月4日星期日农历八月十六今日开讲:对于秋,文人们似乎情有独钟。
自古以来,我国许多文人骚客以秋景入诗,抒发自己无限的感慨,涌现出不少咏秋的佳作名篇。
【秋色无边】“喜秋”、“悲秋”并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正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秋景无限美人们多以“金”饰“秋”,诗人们热爱秋景之美,在诗作中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
[赏]杜甫《客亭》曰:“秋窗犹曙色,落木更高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析]本诗是描写江南水乡清晨的佳句。
诗句朴实明快、清丽自然,但却意境深邃,韵味悠长。
这其中有动有静,有远景有近景,有空中有地面:清晨,曙色抹亮了秋窗,树叶在秋风中飒飒飘舞。
初升的太阳给晨雾缭绕的层峦叠嶂披上了赭红色的衣衫,清澈的江水悄无声息地向东流去,掩映在烟波浩渺之中--多么清秀美丽的江南秋晓。
[赏]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诗人以画家的彩笔,把明月、清泉、竹林、荷花,以及喧笑晚归的浣女、顺流而下的小舟有机地镶嵌在一个画面里,有声有色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写意山水图”。
[赏]杜牧有《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析]诗人简直把秋色写成胜似春光了,在诗人眼里,这是一派多么清新明艳、生机勃勃的秋山景色!>>秋日胜春朝要说咏秋诗中真正写得色泽明亮的,还要数中唐诗人刘禹锡所作的《秋词二首》。
[赏]《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析]嗾,本意是指使狗的声音,后以“嗾使”比喻怂恿别人做坏事。
秋天晴空万里,气爽宜人;放眼望去,寥廓纯净,一鹤排云;诗人的诗情悠然绵缈,畅然欢愉。
诗人在欣赏明净的山水和斑斓的树色中,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
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花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
这才是一扫悲秋之气,而对“秋日胜春朝”发自内心的赞美!>>秋得食其实秋天是色彩斑斓、缤纷灿烂的季节,更是收获的季节。
[赏]“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韩诗外传》卷七)[析]如果春天栽种桃李,夏天就可以在桃李树下乘凉,秋天就可以吃到桃李树的果实。
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赏]宋人苏轼有诗曰:“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析]荷花枯了,荷叶凋零,菊花也谢了,但即使冬天快要到了,仍然有结实累累的丰收。
苏轼以此来安慰他的好友,人到了壮年,虽然青春年华不再,但是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仍然可以大有作为,请朋友不要妄自菲薄,应该乐观向上。
【秋意阑珊】“天凉好个秋”是一种秋,“秋风秋雨愁煞人”也是一种秋。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文人们常咏的对象。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勾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秋悟]--皆知俏媚终失去,无悔芳容刹那妍。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此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宋代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
漏初长,梦魂难禁,人渐老、风月俱寒。
想幽欢,土花庭甃,虫网栏杆。
”诗中写的是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感叹人渐老去,读来令人凄凉顿生。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
”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马致远的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借描写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宋人范仲淹的《苏幕遮》词曰:“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写景则大处落笔,浓墨重彩,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抒情则畅达淋漓,黯然凄怆。
情景交融抒发思乡之情、羁旅之思。
[秋忆]--古树啼鹃花枝瘦,晓风残梦人依旧。
“睹物”思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友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惟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前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
一样秋色,异地相思。
着墨虽淡,韵味无穷。
(部分内容来源:中新网、CFP)策划执行:永宏美术设计:叶蕾【长假特刊】山河之美常在我心今日开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一个难得的长假,与名家有约,一起心驰意动于大好河山……【观山】祖国名山众多,咏山名篇更是不胜枚举。
山,有以自然风景取胜的,如黄山;有以历史人文闻名的,如历代帝王封禅所在的泰山;有以宗教背景著名的,如九华山……>>“云”瞰黄山[导读]徐霞客《游黄山记》:“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这是徐驴友第二趟来黄山,他以大无畏的精神登上了天都峰,终于饱览黄山的云海浓雾。
[跟我游]徐霞客笔下的黄山云海是飘逸灵动的。
尽管在不同的季节,云海有着不同的魅力,最美的应是日出时分,金色的晨曦将东方的云雾染作金黄、血红的大幅写意,那瑰丽奇妙的色彩摄人心魄。
站在光明顶放眼看去,满山满谷云雾的海洋;极目远眺,奇松、怪石朦胧其中,若隐若现。
>>“雨”登泰山[导读]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悬崖崚嶒,石缝滴滴嗒嗒,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
”李健吾在登泰山时邂逅了一场小雨,然而先生游兴不减,知难而上,终于登上了泰山绝顶。
虽然多受了些辛苦,却也得到了许多平常享受不到的乐趣。
[跟我游]“岱宗夫如何?”如果你从未见识过泰山“隆冬雾凇”的玉树琼花,无论如何也要在岱顶欣赏一下“旭日东升”的赤紫交辉、火舞峰峦,感受一下“晚霞夕照”时的金光破雾、赤焰焚天,“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
有歌唱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登泰山之乐,只有在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后,才能真正体会到。
>>“龙”游雁荡[导读]沈括《梦溪笔谈》:“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上耸千尺,穹崖巨谷,不类他山,皆包在诸谷中,自岭外望之,都无所见;至谷中则森然干霄。
”沈括是去雁荡山搞调研的,按他的记录,雁荡深藏在山谷中,谷外无迹可寻;进了山谷才知道,“营养”都在“谷”里。
[跟我游]雁荡山位于浙江温州乐清,以秀丽见长,尤以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景为胜,号称“雁荡三绝”。
大龙湫激流从绝高的山崖上奔腾而出,力量万钧地直冲向下,浑如一条银龙撞入龙潭;伴随着震耳的轰鸣,潭里激起团团翻滚的白浪。
水练与水花,在阳光下交织在一起,蒸腾成一团,如烟似雾;衬上七彩长虹,如诗如画,让人如梦如醉。
【听涛】江河是土地的血脉,涌动着无限豪情激荡,诗意绵长,沉淀下无数脍炙名篇、人文典故……>>“歌”颂长江[导读]《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透过这些文字,仿佛看到一位巨人从唐古拉大雪山走来,他昂首阔步地跨过一座座崇山峻岭,直向东海奔去。
[跟我游]从宜昌码头登上游轮,拔锚启航。
是夜,月淡无光,两岸高耸的山峦只剩下巨大的轮廓。
闭上眼睛,听的是大江滚滚东去一刻不停的脚步声。
微风,带着一阵清凉些微腥甜,轻轻拂过面颊。
心里顿时有一种久违的感动,这,就是母亲河的味道。
长江三峡,即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西起重庆奉节,东至湖北宜昌,人称山水画廊。
尽管因修建三峡大坝的关系,江水水位上升了百米,但两岸的景点如黄牛峡、黄陵庙、灯影峡、崆岭峡、屈原祠,依旧风光。
三峡工程本身更成为一大景致,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岂能错过?>>“品”读黄河[导读]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以旖旎的幻想渲染了黄河一泻万里的高远之势。
[跟我游]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流经晋陕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
宽30米,深50米,最大瀑面3万平米,是我国仅次于贵州省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滚滚黄河水流至此处,5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所束缚,上宽下窄,在50米的落差中翻腾倾涌,声势如同在巨大无比的壶中倾出。
中国古籍《书禹贡》曰“盖河漩涡,如一壶然。
”【巡城】一千位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一个城市因季节、时代、乃至个人感受,在每个人的眼中也各有千秋,这便是旅行的乐趣。
>>“慢”步厦门[导读]相传遥远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在厦门岛上,因此,厦门又有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称呼--鹭岛。
依山傍海的她,没有京沪的繁盛显贵,没有苏杭的妩媚娟秀,却有着山的伟岸,海的胸襟,水的柔情,还有那凤凰树的旺盛和三角梅的坚强……[跟我游]鼓浪屿虽有街区闹市,却并无车马之喧,这里空气清新,整个小岛四季苍翠、繁花似锦,特别是小楼红瓦与凤凰树、三角梅相互掩映,相映成趣。
漫游于岛上深邃幽长的街巷,听天籁之声,赏万国博物建筑,忆沧桑峥嵘岁月。
信步于环岛路上,尽享海风拂面,看潮涨云飞,听海浪如琴,观帆船如梭。
>>“饕”遍成都[导读]常言道:“吃在中国,味在成都”,成都的川菜久负盛名,西晋文学家左思在《蜀都赋》中曾经提到过成都川菜令人“口水直下三千尺”。
川菜,是任何一种口味都能从中找到欢喜的菜系;成都,是任何地方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家乡滋味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