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次测评散文讲评
广元市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评讲文档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0
目录
• 考试概况 • 试卷分析 • 答题技巧解析 • 常见错误解析 • 备考建议
01
考试概况
考试简介
01
广元市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 是一次重要的学业评估,旨在检 测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掌握程度 和应试能力。
02
该考试由广元市教育局组织,全 市范围内的高中生参加,是高考 前的一次重要模拟考试。
内容空洞
部分学生作文内容空洞,缺乏 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影响文 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不 足,语句不通顺,影响文章的 整体质量。
结构不清晰
部分学生作文结构不清晰,段 落安排不合理,影响文章的逻
辑性和条理性。
选择题常见错误
基础知识不扎实
部分学生在回答选择题 时,由于基础知识不扎 实,导致对选项判断出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文章中 的细节信息把握不够准确,导
致答案偏离正确答案。
推理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在回答推理题时,无 法根据文中信息进行合理推断 ,导致答案不完整或错误。
情感分析不准确
学生对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态度 理解不准确,导致对文章主旨
的把握出现偏差。
作文常见问题
审题不仔细
部分学生在写作前未仔细审题 ,导致作文偏离题目要求。
注重细节理解
对文章中的重要细节进行深入理解,把握作 者意图和文章主旨。
掌握阅读技巧
学会快速浏览、跳读、精读等技巧,提高阅 读效率。
多做模拟题
通过模拟题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提高答题 准确率。
作文备考建议
积累写作素材
关注时事、社会热点,积累相关素材 ,丰富写作内容。
三段考作文讲评
基础写作问题: 1. 语言的得体性差---体现在忽略建议信 的文体,把建议信完全写成了一篇地点 描写类的文章.5个句子的主语为城市名, 没有任何表达建议的句式,句与句之间 缺乏连词,感染力不够,语言生硬,读起来 干巴巴的! 2. 语言表达----体现在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3. 内容---常识性错误,桂林位于苏杭,或苏 州省,杭州省….
2. 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 错误表达: And Chinese always said/ a famous word, a man is not a good man who hasn’t been to the Great Wall. 正确表达: There is a famous saying that “He who doesn’t go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real man.” It is known to all
It’s my pleasure to give you some suggestions about visiting China. First of all, it’s worthwhile to visit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 such as the Palace Museum, the Summer Palace, the Temple of Heaven and the Great Wall; there is a famous saying that “The man who hasn’t been to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real man.”
现象解释型 第1段 ---- 现象描述段(4分) 主题句(指出某一现象普遍存在的现状)抽象 具体 扩展句1,2(具体列举一两个例子) 第2段---- 分析段(8分) 有3种方式展开: 1) 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2) 分析这一现象的危害 3) 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其利弊
2017南通三质检试卷讲评(含作文讲评)
• 【其他】 • ①作文评分应坚持兼顾“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 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 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 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判入六类卷。 • ②如作文达到三基本:立意基本准确,结构基本完 整,语言基本通顺,就应该在48分以上判分。以充 分肯定的态度正确对待学生作文,有利于在最后阶 段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 ③对有特色的作文,如文体创新、见解独特、立意 新颖、富有生活情趣等,应勇于打高分,充分调动 学生写作甚至创作的积极性。 • ④文体模糊不明,最高不超过41分;文体不伦不类, 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
评分建议:情感2分;分析4分,答对两点,意思 对即可。
• (1)信誓旦旦
• (2)发愤忘食 • (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 (4)猥自枉屈 • (5)高者挂罥长林梢 • (6)弃掷逦迤 • (7)自缘身在最高层 • (8)赢得仓皇北顾
13.文章开头从昆明写起,有什么作用?(4分) • 通过否定昆明是真正的“山城”,突出宜良等地更具 山城特色; • 照应文题“山城”; • 引出下文对真正山城的叙写; • 激发读者思考,引起阅读兴趣。 14.山城保留了哪些“特殊气息”?请简要概括(4分) • 社会环境和平安宁; • 生活节奏缓慢,有规律; • 民风淳朴; • 人们清闲慵懒。
• 3.特别说明 • 【立意】 • ①立意有偏差,但未完全偏,勉强符合题意,原则 上定为四类卷及以下;若语言功夫好,可适当上浮。 • ②立意从材料的某一词语或某一句话而来,断章取 义,偏离材料基本内涵,定为五类卷及以下。 • ③立意和行文完全与材料无关,定为六类卷。 • 【文体】 • 记叙类文章要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切忌平淡叙事; 议论类文章言之有据、辩之有理,切忌泛泛而谈。 对于体裁创新,立意准确,语言精当,可适当提高 一档,以适应《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江苏卷)说明》(语文)的要求。
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南通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文字运用1.〔3分〕B(都读jìn ;A项,翘.首qiáo ,愀.然作色qiǎo;C项,坚贞不渝.yú;D项,感情契.合qì)2.〔3分〕D〔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
A项,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望文生义。
B项,临危授命: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不合语境,应是“临危受命〞。
C项,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褒贬失当〕3.〔3分〕C〔A项,“恢复〞与“民族节日文化〞搭配不当,“增加〞与“契机〞搭配不当,且“传统节日的回归〞不合逻辑;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虽然〞调“神舟七号〞前。
D项,“原因都可能是由于网络‘黑洞’所致〞句式杂糅〕4.〔4分〕示例:举着盛满葡萄美酒的夜光杯/ 听边塞角声吹响征妇的寒夜哀唱/ 让离愁别绪把江心的一轮秋月漂白.〔化用唐诗宋词2分,语意连贯,富有意蕴2分.不必拘泥于原诗句的形式〕5.〔5分〕示例一:巍巍大桥迎圣火,滔滔长江扬金波。
看,火炬手,高举奥运火炬健步登上苏通长江大桥。
顿时,锣鼓欢呼喝彩标语鲜花红绸交织成沸腾的海洋……780万江海儿女祝福圣火传递一路顺畅,把世界人民的美好心愿一路带到奥运赛场!示例二:带着亿万人的祝福,传递和平的佳音.祥云火炬来了,来到了举世瞩目的苏通长江大桥。
人们啊,为什么你们的脚步如此的轻盈?因为你们迈步在世界第一斜拉索大桥上;为什么你们的笑容如此灿烂?因为民族自豪感在你们心头升腾。
看,鸥鸟翔集,长江波涌,欢呼天堑变通途,歌颂奥运谱新篇.示例三:英姿飒爽的火炬手高擎着熊熊的圣火健步走在苏通大桥上,桥面两侧跳跃着“冠军之乡〞的父老乡亲,苏通大桥攻克道道难关,铸就世界桥梁奥运会的金牌,连接南北两岸;北京奥运打破重重阻挠,成就华夏儿女几代人的梦想,沟通东西世界-—这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内容上兼顾苏通大桥、奥运火炬、欢庆场面2分,恰当使用修辞手法2分,文句顺畅1分.不足60字,酌情扣分〕二、古代诗文阅读6.B〔“贽〞为初见尊长赠送礼物〕7.D〔①人们对文徵明的称赞主要是因为他的书画,③说明文徵明的聪慧,④主要跟文徵明的父亲相关〕8.D〔文徵明向李、沈学习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养的提高的关系于文无据〕9.〔1〕〔3分〕书画才能确实无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难道能够弃除书画才能吗?〔得分要点:“诚〞、“重〞、反问句〕〔2〕〔3分〕先生和他们遵循的原则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欢快无间地在一起。
三轮三调语文讲评1
•古诗文阅读 13、(1):①驰驿:驾乘驿马急行(固定意思不 可改变)。 ②驻:停留、止住、留住。③执:捉拿、捉住、 擒拿等。 ④见:被。⑤遣还:遣送回原来的地方。(此意 思从宽,意思相近即可。写成“遗”不给分。 (2):①“解释戎衣”前面加上主语“文秀”。 ②解释:脱下。③戎衣:军服、战衣。(甲胄等 不给分) ④缓服:宽大舒适的官服。(宽大的便服也可以 ) ⑤左右:侍从、手下人等。(左右人、身边的人 等都不给分。)
•语言文字应用
•“张罗”改为准备、筹备、筹办、安排等给分 “一些事儿”改为相关事宜,相关工作,相关 事务给分 “停当”改为就绪,完毕,妥善,完善给分, “妥当”不给分; “惠赠”改为敬赠、赠送、馈赠给分 “莅临”改为 “前往” “来到”“来”不 给 分 再次提醒:要明白错因,方能对症纠改! 1—3为语体色彩;4—5为虔敬。 改后回看,勿出现新的错误! 另注明:出现错别字的不得分。
金庸之后,武侠文化该怎样发展?根据所给材料, 谈谈你的看法。 骗你的!让你找文中内容而已!
标准答案见“参考答案”,为何这样组织?
第8题: 问题1、不认真审读题干,只看到要说表达效果,或根本 没看到第二问的表达效果。 问题2、题干要求找出四处小妮的不同心理,错误理解为 概括小妮的形象。 问题3、只照搬原文句子,不简要分析 解决办法:
“燕子矶”,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观音山上, 滨临长江,三面凌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 ,故名, 诗描写了燕子矾的险峭形势,抒发了更替历史的 感叹:曾在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 都似长江流水, 一浪追逐一浪的过去了,他们的最高统治者,都 像匆匆过客,一个个被长江 白浪淘尽了!只有那 水上的白鸥,自去自来,悠闲自得,千古不变。 诗的最后,诗人以卓尔 不群的垂钓者的形象出现, 把思想感情蕴藏其中,令人回味。
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讲评
14、客观原因:新家附近连一处像样的体育设 施也没有,却有可以自由使用的 400 米跑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分)主观原因:①他喜欢个体性的运动,而 且跑步不需要过多的物质条件。(2 分)②在跑 步中,他逐步认识到,坚持跑步能挑战自己,吻 合自己的性格。(2 分)(意思对即可)
(15)在内容安排上,①没有详尽全面地谈自 己的生平,而是侧重写如何坚持跑步及跑步对他 成为小说家的影响(2 分);②讲述了自己的人 生态度,展现了他丰富的精神世界(2 分)。 在语言上,平易自然而又生动形象,同时耐人寻 味。(2 分)
8.颈联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 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是如何通过对比来表达情感的? 请简要赏析。(6分)
译文: 岁月流逝,挡不住镜里会照出两鬓秃残的模样, 自信我的报国红心却依然忠贞刚强! 年老了就该不穿紧身的军装,但悲愤常在,还要 让寒光闪闪的宝剑刺向敌人的心脏! 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的前哨,还要到 万里皋兰跃马横枪实现我宏伟的理想! 古往今来征战的事无休无止地发生在边远地方, 谁能料到现在却让我在这里袖手观望!
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讲评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1.C(强加因果。原文“从书体上看,石刻有 古籀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特别是保存了大量各朝代的异体字,是研究中 国文字发展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意思是 说石刻的文字涵盖各种书体,更兼又大量各朝 代的异体字,又可以互证,因此是研究中国文 字发展史和书法史的重要资料。另外“书体繁 复”也不准确。)
8.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苦、胸怀壮志的 将领形象。诗人远离故土,戍边多年, 其间从的博转战到皋兰,并不以之为 苦,反而心有“壮图”,斗志昂扬。
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质量分析
2017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质量分析一、整体情况分析二、1、试卷考查能力涉及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语言表达、探究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
三、2、试卷按照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作为必考题的方式设题,对高三语文高考新考纲的具体实践,对我们的备考具有指导意义。
四、3、试卷整体难易适中,文言翻译难度较高,体现了难易程度的区分度。
五、4、本次考试题型变化很大,究竟是不是高考试卷的标准形式,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感觉不适应,这个问题要提请年级组引起重视。
二、阅卷概述(一)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1、试卷情况(1)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此次选取了散文材料阅读,符合“考纲”及“考试说明”及其“题型示例”要求,避开以往小说一边倒的现象,对指导备考复习的老师和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导向性和示范性;(2)所选文本——《百年震柳》也属典型的状物类散文,可谓文质兼美,适合考生阅读鉴赏;(3)此次散文阅读鉴赏题型体现了散文阅读鉴赏特点,规范合理,具有借鉴价值。
2、学生答题情况优点:(1)对涉题文段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普遍把握较好;(2)分析句段大多有主旨意识、艺术效果意识。
存在问题:A.空白卷较多,理科未做的近20份,文科有有近5份;B.不少考卷卷面很糟糕,乱涂乱画,超出答题区域,字迹淡白,书写潦草,修改凌乱,尤其是字写得张牙舞爪,几个字就占满一行,导致答题区域不够写,答案书写超出范围现象较严重;C.还有几份试卷由于试卷结构上的思维定势,总以为答题卡上“第2卷非选择题”首先就是“文言文翻译题”,仍将文言文翻译写到此次散文阅读第5题位置上;D.不理解散文阅读鉴赏特点,不会回答“从表达技巧方面赏析”句段类的题目,答非所问,答得不全,导致得分十分低,此题满分5分,无人得满分,最高得4分,也少见,理科平均分1.89,文科平均分1.88;E.没有分点回答意识,有近一半考生没有分点回答,就要参加高考了,这种现象令人不解,更令人不安!3.今后教学建议(1)进一步强化规范意识:答题区域的规范,书写用笔、墨水颜色、字迹清晰度、字体大小、修改的规范等;(2)进一步强化分点意识,采点意识,提升采点能力;(3) 备考复习还得重视散文阅读鉴赏;(4) 进一步强化适应试卷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能力,强调答题顺序意识,坚决避免“错上花轿”现象。
(初稿)第三次作文讲评 演示文稿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而语言的交流不会限于文字一种形式。禅 宗不立文字,拈花一笑,彼此心知肚明,说出来就不是禅。《易 经》以阴爻阳爻两个符号来演绎世界。而如今的网络电脑,追根 究底,不过是两个数字1和0的游戏。《庄子》里以无用之树枝繁 叶茂来告诉你生存的智慧,《老子》里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的现象提示你繁苛之政难以持久,嵇康弹一曲广陵散来应对波荡 众生的罪名,《西厢记》里的张生为莺莺临去时秋波一转的眼神 而饱受相思煎熬,牛郎织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相望又何必 互诉衷肠?有时,说出来的话不及另一种形式的语言来得有效。
•2019届高三第三次作文 •分析讲评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 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 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 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 言传承文明。
作文分析·命题立意
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花解语,鸟自鸣, 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 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 的“语言”,正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这一 话题就很有烟火气、生活味。
仓颉的好意我心领了
张锐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老天落粟是庆贺 人有了智慧,而鬼之所以哭,是再也不能玩弄人 类。
我们的先人以仓颉造字的神话来开篇,可见对 文字的郑重,而老一辈的人更是敬惜字纸,有字 的纸不能扔,亵渎了字纸会遭天谴。阿城《闲话 闲说》里引用一观点,中国文字的发生是为了通 人神,是纵向的,而西方文字是为了传播,是横 向的。难怪我们如此重视汉字,原来藏有最初的 虔诚。
门楼上“八骏图”石雕处野生的杂草,倒也生 长得自在茂盛,随处堆在墙角的窗棂,积聚了 厚厚一层灰,几只蜘蛛正忙着编织美丽的家园 ……我的心莫名地一沉,行将倾颓的百年老屋 啊,在现代化快节奏的时间轴里,在落寂与自 尊,矜持和无奈的岁月里,守着一个怎样的未 来?
2020高三福建福州市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作文指导与解读(审题立意+范文欣赏)
2020高三福建福州市第三次质量检测作文指导与解读【2020高三福建福州市第三次质量检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读书沙龙”活动中,老师郑重地向同学推荐近期出版的《中国精神读本》。
这本书精选了从晚清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改革开放一百多年来的华文传世名篇,为读者展现出波澜壮阔的近现代中国精神进化史。
其中既有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孙中山的《国事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继续努力”)、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也有入选中学教材的林觉民《与妻书》、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多数同学纷纷表示要认真阅读,但也有同学质疑,这些诗文年代已久,在当今以经济、科技实力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读之又有何益?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请结合自己阅读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回应那些同学的质疑。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题目材料部分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境——读书沙龙活动老师的推荐受到质疑,任务部分则明确指出,需结合自己阅读体验和思考,来回应那些同学的质疑。
这一任务指向表明,写作重心应放在肯定以上名篇中蕴含的精神价值上,还需注意作文中应有对材料中提到的某几篇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态度,确立观点。
文章最好能入浅入深,分个人和国家两个层面来谈谈精神的作用。
注意文中要有“我”,要有情境感,重心要展现时代机遇和年轻人的责任,切忌空喊口号,大话连篇。
相关链接:2020高考热点主题:“中国精神”十大立意(源自传统,现代演绎)标题示例国无精神不强永不消弭的中国精神书写新时期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一脉以承中国精神,读之有益中国精神,长存常新有一种力量,叫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激励新征程新时期,中国精神更要铿锵表达时移世易,中国精神常新高扬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永不磨灭的番号年轻人的心田,应植入中国精神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见证“中国精神”,镌刻“中国高度”优秀范文天地浩然气,不随江海沉湖北郧西三中:孟道君文以载道,一本好书是思想与精神的载体。
散文阅读之主旨手法(测)-备战2017年高考语文三轮讲练测系列含解析
(时间:50分钟,分值:80分)班级学号得分(说明:每题20分,共80分.)1。
(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父亲的玳瑁鲁彦(1)净洁的白毛的中间,夹杂些淡黄的云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妇人的玳瑁首饰的那种猫儿,是被称为“玳瑁猫”的。
我们家里的猫儿正是那一类,父亲就给了它“玳瑁”这个名字。
(2)它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里,我不很清楚,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父亲给我的信,从来不曾提过它。
在他的理智中,仿佛以为玳瑁毕竟是一匹小小的兽,比不上任何的家事足以通知我似的.(3)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
(4)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地叫起来。
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
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的。
(5)于是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6)“玳瑁,这里来!”(7)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增多了四个人,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常不肯即刻进来。
(8)“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不见它进来,又说了.(9)“小孩一样,看见生疏的人,就怕进来了。
”父亲笑着对我们说。
(10)但是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上。
(11)“喏,在这里了.”父亲说。
(12)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仿佛预备逃遁似的.(13)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摸着它的颈背,说:“困吧,玳瑁.”一面他又转过来对我们说,“不要多看它,它像姑娘一样的呢。
”(14)我们吃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父亲的膝上。
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
它的脚不肯触着桌。
这是它的规矩,父亲告诉我们说,向来是这样的。
(15)父亲吃完饭,站起来的时候,玳瑁便先走出门外去。
它知道父亲要到厨房里去给它预备饭了.那是真的。
南通市三模作文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
南通、泰州、扬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作文评分细则一、题目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生旅途中,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
但人性的可贵之处在于追求永恒的归宿,这种归宿常常隐藏在人的灵魂深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这是则哲理性的材料,两分句间构成转折关系,表达较为空灵诗意。
主旨是对人性与灵魂深处的拷问,是对精神家园归属的探究。
一位哲学家就说过: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一场人类怀着乡愁的冲动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
“我们有时会觉得无家可归”,写出了人生旅途中的精神困境,人生的旅途往往是一个漂泊(流浪)奋斗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一个停靠的港湾,需要一个精神家园,“归家”就成了必然诉求,即寻找“归宿”。
这个“归宿”,可以是物质的可感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价值的,即灵魂的归宿。
“追求”是为了“归宿”所作的种种努力、奋斗、挣扎甚至牺牲等等。
“归宿”可以理解为:家园,港湾,故乡,最初的出发点,原本的依靠,父母的臂膀,亲人的牵挂,出发的原动力等等。
特别要注意,与“前方”的目标、人生向前努力的方向不同,这里是往后看,是蓦然回首,是回归。
此“归宿”不一定能实现,也不一定要实现。
有时候不能实现往往更显其可贵与价值。
因此人类成了“大地的异乡人”“永恒的异乡人”。
“灵魂深处”指向精神、内里、思想、情感、风骨等等。
应该说本次作文题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思考价值。
从个人而言,人本质上是孤独的;从社会而言,精神生活的普遍平庸化、道德信仰的沦丧是当下时代不争的事实。
文学评论家王干也曾指出:文化最大的价值是解决精神空虚、信仰危机的问题,灵魂的归宿是最大的文化问题。
文章可以从“离家—归家”的哲学思辨中立意,抓住一点来展开议论或叙述,写出其触及灵魂深处的价值。
三、判分标准:从考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三次模拟作文讲评讲述
其次,从强调“有些事情还是要一步一步来”这一角度来看 ,只要围绕“做事不可急功近利”“成功难以一蹴而就”“欲速 则不达”“只有韬光养晦、养精蓄锐才能厚积薄发、宁静致远 ”“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等思想观点来抒发感悟或者阐 述事理,都是切合材料的。 最后,主张奋发超越和强调事情要一步一步来二者看似对立 ,其实都有道理,在写作行文过程中贵在做到观点鲜明,且能自 圆其说。
评点 扣准题目立意,用设问引出自己的观点,在古今中外的人物 和事件中寻找有力论据,谈什么是超越、怎样超越和超越的意义 ,总体来说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 作日 文” 讲“ 评春 天 ”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你没有理由沮丧/为了你是秋日/彷徨/你也没有理由骄矜/为 了你是春天/把头仰/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 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 含意作文。
自然科学领域是这样,社会科学领域也莫不如此。邓小平 高瞻远瞩,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敢于超越别人,创造性地提 出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发展。在港澳问题上,也敢于超越前人,创造性实行“一国两 制”,实现了港澳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将我国的统一事 业又推进了一步。 超越还要敢于超越自已。每个人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 ,后一个脚印一定要超越先一个脚印,这样才能不断前进。巴 西球王贝利,别人问他哪个球踢得最好,他答:“下一个”。
写作指导
这是一篇以诗歌为材料的作文(诗歌为汪国真的《自爱》) ,审题时要根据诗歌的主旨及关键词来构思立意。 诗歌的语言形式不按常理出牌,它会变形,跳跃,倒装,省略。 变形:为了你是秋日/你没有理由沮丧/彷徨;为了你是春天/你也 没有理由骄矜/把头仰;秋色不如春光美/春光也不比秋色强 秋日——沮丧、彷徨——秋天是让人沮丧、忧愁、彷徨的时光; ——人生失意时不要沮丧,不要迷茫; 春天——骄矜、仰头——让人骄傲、自豪美好的时光,充满诗意 的时光。人生得意时不要骄傲,不要忘我
语文三模讲评
20.示例:①只有突破冻土的压抑,才 能萌发装点春天的绿色 ②突破保守, 你智慧的头脑会闪烁创造的火花【评分 标准】6分。每句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①处横线参照①处后面句子 仿写。第②处横线参照②处前后句子进 行仿写。 21.①即使“文物为真” ②乃至 “虚构” ③也有可能“作伪证” ④如果“在重要之处” ⑤也“不能 简单”
16. (1)瀚海阑干百丈冰 万里凝 (2)余嘉其能行古道 以贻之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愁云惨淡
作《师说》
22.审题提示【材料驱动】北大 校长在讲话中读错字引发质疑 【写作指令】对北大校长念错字 和他的致歉信,你怎么看?请写 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 你的看法。 【主题指向】正确对待自己的过 失(错误),质疑有利于进步
14.C、E【评分标准】5分。答C计3分,答E 计2分。【解析】C项“不满”“期盼”错, 应为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现状。E项“辛辣” 程度过重。 15.①颈联将“贫”与“富”,“春偏少” 与“月最明”对比,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 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 治者的不满。②将“泪满缨”与“开口笑” 对比,表现了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 但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评分标准】 6分。每点3分,对比内容2分,作用1分。意 思对即可。
10.A 【解析】使……屈服。 11.B 【解析】“出”指京官外调 地方任职。 12.B 【解析】“取消扰民行动” 错。 13.(1)还要供给皇帝打猎,维修 桥梁平整道路,劳力即使尽量节省, 还是不能少于几万人。 (2)等到他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 是宪台御史,心里惶惶不安,乘着 酒兴向他求情解释。
高三三模语文讲评
2018.5
17.C 【解析】轻车简从:指行装简单, 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 不经之谈: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 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进退维谷: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马首是瞻: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难以释怀:无法放弃,无法割舍。指(爱 憎、悲喜等感情)难以在心中消除。
第三次语文测试试卷分析及讲评
第三次语文测试试卷分析及讲评一、试题分析本次测试试卷选用“201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内容丰富。
试题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理解”和“写作”四个板块。
主要考查了考生以下语文知识和能力: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理解默写、名著阅读、材料理解、记叙文的整体概括、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等。
考查的知识点多,内容丰富,且有一定难度,让学生提前以此卷进行测试,目的让学生感受一下中考动向,找一找学习的差距。
2.试题灵活。
第一大题考查了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有字音字形、文学常识、理解默写、名著阅读、材料理解。
第二大题考查了学生对记叙文的整体概括、内容理解、对社会现象的深层剖析,说明文阅读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说明顺序的辨析等。
第三大题是古诗文阅读理解。
第四大题是作文,一个是命题作文“让路”,另一个是材料作文。
第一个作文虽然是命题作文,但学生如果视野不开阔,思维打不开,写作起来就比较难。
3.重视阅读。
加强语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新教材和语文教学改革的突出特点,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语文教学和新课改的目标。
因此,试卷着重加强了这方面的考查。
阅读重在检测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也是近年来水平测试的重点。
试题选材注重与课文的相关联,形式相似,但内容灵活。
能力考查分识记、理解、分析、运用四个层级,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和迁移。
总之,这份试题看似容易,做起来难。
考生不容易得分,因而分数不高,但对于好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份考查能力的不错的试题。
二、答卷分析本次参加考试考生54人,90分以上11人,72-90分25人,不及格有8人,均分约为80.6分。
(一)积累运用部分:1—3小题出错最多是第1小题,,本题考查的是字音。
部分学生平时不注多音字的朗读辨析,特别是那些平时拿不准的多音字,如;“载体、载重”,“顷刻、倾轧”,还有一些误读的多音字,比如“泥土(ní)、拘泥(n ì)”等,学生没有掌握牢固。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散文评讲
时光荏苒,转眼间期中考试已经结束,这次考试散文部分的成绩整体较为理想。
在本次散文评讲中,我将针对试卷中的几篇散文进行分析,总结同学们在散文阅读与写作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以期为今后的学习和提高提供参考。
一、试卷分析本次期中考试散文部分共选了三篇散文,分别为《背影》、《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
这三篇散文各具特色,涵盖了亲情、自然、人生哲理等多个主题。
1.《背影》《背影》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与怀念。
在本次考试中,同学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抓住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但部分同学在分析文章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2.《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另一篇佳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
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较好,但部分同学在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3.《我与地坛》《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地坛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把握较好,但在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时,仍有待提高。
二、优点与不足1.优点(1)对散文主题和情感把握较好,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对散文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一定的认识。
(3)在写作方面,部分同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作文。
2.不足(1)对散文结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不够深入。
(2)部分同学在写作过程中,未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导致作文质量不高。
(3)部分同学在阅读过程中,对散文的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把握不够准确。
三、建议与展望1.加强对散文结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学习,提高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2.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对散文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提高对散文的感悟能力。
3.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作文质量。
4.多读、多写、多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总之,本次期中考试散文部分的成绩整体较为理想,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高三语文:第三次测试的讲评
• 党项扰河西,宣宗尝召访(询问、调查)边事, 诚援(引用)质(辨别)古今,条(分条叙述) 破(揭穿)羌状甚悉(详细),帝悦曰:“吾将 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 ”诚唯唯,即拜刑部侍郎,出为邠(bīn)宁节度 、河西供军安抚使。诚到军,遣吏怀谕(帝王直 接通告人民。引申义:告诉),羌人皆顺向。时 戍兵常苦调饷乏,诚募士置屯田,岁收谷三十万 斛,以省度支经费,诏书嘉美(动词,嘉奖,赞 美)。俄徙昭义,又迁河东。河东尤近胡,复修 杷头七十烽,谨候虏,寇不敢入。懿宗立,迁宣
Hale Waihona Puke 牢记知识点“五讲 ”
1、字数讲相等 2、词性讲相同 3、结构讲相应 4、字音讲平仄 5、内容讲相关
“一忌”
忌“同字”
“三注意”
1、注意思想性 2、注意针对性 3、注意文学性
“二用”
1、运用联想 2、化用诗句和成语
• 该诗最后两句写到:“如何连晓语,一半 是思乡。”此景此地,此时此情,一旦梦 醒,自然会心情激动,睡意全无,打开开 心的话匣,滔滔不绝一直说到天亮,说的 是故乡河阳老家都是他最最思念的地方。 该诗另一半想必是他回朝后,要大展宏图, 实现他不懈追求的宏愿。该诗情景相融, 浑然一体,主题明朗,语序流畅,是历代 中华诗词中一枝独秀的奇花。
• 此诗中写尽了水势之浩荡,波涛之汹 涌,惊涛令人如闻狮吼,骇浪激流快如闪 电。就连经验丰富、见过无数大风大浪的 船老大,对此情景也不敢掉以轻心。
【注释】
• ①与前诗同时作。郴口:郴水人来水之处, 在今郴州市北。
• 万剑攒心:攒:聚集。像万支箭攒集在心 头。形容极度伤痛的心情。唐·李沉《独异 志》:“梁沈约,家藏书十二万卷,然心 僻恶,闻人一善,如万箭攒心。”
武节度使,召为户部尚书,判度支。
菏泽三模语文作文讲评
菏泽三模语文作文讲评等你的灵魂,重塑从前慢。
论慢慢这个东西,很难下出一个清晰的定义。
一个老人拄杖而行,颤颤巍巍,是一种慢;几位熟人,在树下小饮淡酒,闲话家常,也是一种慢了;一家人喧闹出游,孩童奔走,大人稳行,逛了一下午,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慢?慢和静有些相似,静时总是慢的,但慢时却不全是静的。
慢与温馨,仿佛也有些许瓜葛;可慢也总是无须带入情感的,用温馨形容,也终是过了。
与其拘泥于想慢,不如想想快。
快是什么?快是把一件事缩短了时间做,是对自己的一种促进与压迫,让自己获得常规状态下所不能收获的,因而为快。
于此处而言,或许慢就是一种生活常态。
慢是无思无想的自然状况,所以常常被忽视;但它不可或缺,它往往占据生活的大部分。
我们对慢的感受,似乎更倾向于静心时对生活的感受,所以静、和睦、温馨的感觉油然而生。
但慢比这些更广、更纯粹。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心中向往慢带来的美好,却仍分秒必争;快步向前,仿佛成了他们的常态;他们往往疲惫不堪。
看到这一个问题,令人最不解的地方是:“快”是会让人疲惫不堪,让人不喜的东西吗?我实在不敢苟同。
于我看来,与其说快是一种自我压迫,不如说是一种自我提升。
快作为一种打破常驻态的方式,人们选择它是需要一个原因的。
人向来是不会真的讨厌常规的,除非常规之中有他所不喜,或常规之个有他所深爱。
一个快快洗漱,吃完早饭飞奔去学校的少年,其实是想早些见到心仪的女孩;一个快步走出餐厅、掩起口鼻的妇人,其实是不能忍受烟味。
我们用快来逃避不喜,追寻挚爱,快应是一个良性的选择。
那现实中的这种“快”,又为何会让人疲惫乃至怨愤?因为这种“快”,并不源于喜爱与不喜,这种“快”,只是对“落后就要挨打”的畏惧,这种“快”更像是被威胁者吓得抱头鼠窜的“快”,这是真的压迫,但人们都说不清,究竟是谁在压迫他们。
我不明白,这种快从落后的时代传到现在,又想传承到哪一个未来?这种快,终究是一种自我的缺失。
对大多数人而言,此时的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佩戴)而不芳; 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君子行义, 不为莫知而止休。——《淮南子· 说山训》 2. 没有人是座孤岛,独自一人,每个人都 是一座大陆的一片,是大地的一部分。如 果一小块泥土被海卷走,欧洲就少了一点, 如同一座海岛少了些一样;任何人的死亡 都是 对我的缩 小 , 因 为 我 是 处 于 人 类之 中。——海明威
三、效果 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富有文学色彩. 3.意蕴深厚,耐人寻味,引发读者的思考。 4.更具情感冲击力,感染性强。
考题链接
经典例题 1 :《抚摸乡村》21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以
“抚摸乡村”为题的好处。
答:①
结构上:统领并贯穿全文,使文章思路清晰。 ② 内容 上:“抚摸”一词,拟人化的手法使乡村的形
难读的中药名
黄芪 连翘 白术 苍术 苎麻 秦艽 桔梗 荸荠 白芨 芫荽 薄荷 当归
标题的作用
问题设置方式: 1.分析题目的作用(妙处)。 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为什么以此为题。 4.能否换(加)题目。 提问方式 1 :为什么要以此为题或以此为题的 好处、作用 提问方式 2 :本文原题为“„„”你认为原来 的题目和现在的题目哪一个更好一些 ? 请说明 理由。
象变得具体可感,生动表达出作者对乡村的眷恋。
经典例题2:湖北高考《书房的窗子》 10.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 答: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②作者开篇写窗子 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经典例题3:《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22.本文原题为“马在走路”你认为原来的题目 和现在的题目哪一个更好一些?请说明理由。 答:现在的题目更好一些。答题要点:①意思更明 白,更能彰显文章主旨;②语意双关,更有韵味; ③更有情感性,更具冲击力。(每点2分)
题目作用
思考角度
一、结构 贯穿全文的线索 二、内容 1.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书房的窗子》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 《烟花三月下扬州》 3.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马裤先生》 4.概括主要事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5.用……手法,写了……内容 比喻、象征、拟人、双关、对偶、对比、设问 6.突出了……主题
必须识记的关键句:富有文学色彩,意
蕴深厚,耐人寻味,更能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 索,更能彰显文章主旨,更有情感性,更具冲击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