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1温度和水的变化》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4.1温度和水的变化》一. 教材分析《温度和水的变化》这一节内容位于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物质的性质》的第二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温度的变化对水的影响,掌握水的蒸发和凝固现象,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水的蒸发和凝固现象3.温度对水的影响实验4.生活中的温度和水的故事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物质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温度和水的变化这一方面的知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温度对水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知道水的蒸发和凝固现象。
2.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温度对水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蒸发和凝固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温度对水的影响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等。
2.教学课件:温度和水的变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3.教学素材:温度和水的故事的相关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温度和水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呈现水的蒸发和凝固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温度和水的变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温度对水的影响,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讨论实验结果,让学生解释温度对水的影响,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温度和水的故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课《温与水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课《温与水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可影响物体的状态变化,并掌握水的三种状态变化:液态、气态、固态。
2.能够简单描述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和相关概念。
3.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温度变化对物体状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水的三种状态变化和相关概念。
2.了解温度的影响,探究温度对物体状态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水的三种状态变化通过绘制物质状态三角形,导入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及实验,感知三种状态之间的转化过程,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2. 温度与物质状态变化通过多组实验及观察,让学生直观感受、探究温度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规律,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条件及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
1.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及观察,了解温度对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增强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讲授教学法:通过导图、图片等方式,讲解物态变化规律和相关概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天气预报、切冰块和烧水等活动,导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温度与状态变化的关系。
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PPT等方式,讲解水的三种状态,相关概念及实验探究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及过程。
实验一:制冰实验 1.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冰盘,放入冰箱制冰,观察记录制冰的温度变化; 2. 探究制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及其与水的状态变化的关系。
实验二:蒸发实验 1.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中; 2. 点燃酒精灯,将底部的容器烧热; 3. 将热的容器覆盖在盛水的容器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4. 探究蒸发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及其与水的状态变化关系。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所掌握的知识点及实验结论,概括出生活中其他常见物质状态变化及其温度条件和过程。
《4.1 温度与水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五年级下册
《温度与水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水的温度变化过程,理解温度对水的变化影响。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记录、分析的能力。
3. 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激发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二、作业内容1. 实验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些红墨水、一个测量水温的温度计。
将热水和冷水分别加热和冷却,观察并记录水杯内红墨水的变化,分析温度对水的变化影响。
2. 实验报告:每次实验后,学生需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总结等。
3. 延伸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水的温度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影响水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尝试提出自己的猜想。
三、作业要求1.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真实性。
2. 记录实验过程和现象时,要详细、准确。
3. 按时完成实验报告,字迹工整。
4. 小组内积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四、作业评价1. 评价实验报告,看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分析总结。
2.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遵守操作规范、是否认真观察等。
3. 小组内互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 对完成情况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完成后,可以将实验报告和作业照片上传至学习平台,或交给老师批改。
老师会根据作业情况在平台上给出反馈和建议。
2. 学生可以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也可以向老师提问,获得更具体的指导。
3. 老师会定期组织小组间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小组从其他同学的成果中学到新的知识和方法。
4. 对于在作业中表现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老师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以激励大家更加积极投入到科学学习中去。
通过这份小学科学课程《温度与水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们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直观地了解水的温度变化过程,培养观察、记录、分析的能力。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说课稿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水的变化》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以及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水的性质和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以及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以及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难点:理解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的原理,以及水的蒸发和沸腾的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教师在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对水的性质和变化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验与观察: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和观察,观察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以及水的蒸发和沸腾过程。
3.讲解与引导:在实验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和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实验和观察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
五年级下册科学 教案-4.1温度与水的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 理解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掌握水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1. 温度的概念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 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及转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水的三态变化原因的理解;2. 水的三态转化过程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探究法、实验法、练习法。
五、教学准备:电脑、投影仪、书本、温度计、冰块、开水、一杯水、磁力搅拌器、小勺、组合物品。
六、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教师用电脑投影仪播放与温度计相关的图片,并请学生发言,看图说话,了解什么是温度计。
2.知识讲解:(1)温度的概念: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温度吗?请回答。
温度就是物体热度的高低班,高温代表热度高,低温代表热度低。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使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师给学生展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讲解:“温度计的读数是温度计表的根据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液体柱子的高度。
使用温度计时应把温度计的液体球浸入被测物质内部约2/3,等待1-2分钟,便可读取温度计的读数。
”3. 实验:(1)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教师把一杯水放在桌子上,勾起学生的好奇心,问:“如果我们把热水、温水、冰水放在一起,你们认为它们可能发生什么变化?谁能猜到变化原因?”(2)实验过程:1)将一杯自来水慢慢加热,让学生们看到水慢慢变热;2)将一杯自来水加入一些冰块,让学生看到冰块融化,水变冷;3)将一杯自来水放入冰箱中冷藏,让学生看到水慢慢冷却。
4. 帮助学生总结并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三态及其转化过程,提醒学生要注意单位。
5. 练习:学生根据温度计读数来判断各种温度,温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课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形式,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原因以及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学习到了水的三态转化过程。
同时,通过互动和实践的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感性地理解和记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通过小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以及温度对水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水的变化也应该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温度对水变化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去发现温度对水变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2.让学生了解温度对水变化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2.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温度对水变化的影响;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热水、冷水、温度计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温度对水变化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对水变化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水在其他条件下的变化。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1温度与水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五年级下册
《温度与水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能够:1. 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观察并描述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气态)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
3. 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习任务学生需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和水的三态变化,并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温度是什么?如何测量?- 水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冰或水蒸气?2.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本次作业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在家中自行准备以下实验材料并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准备一只温度计,一只透明容器和适量的水。
- 在不同的时间段(如早晨、中午和傍晚)记录室内的温度和水的温度。
- 将水放入冰箱冷冻室,观察并记录水结成冰的过程及所需时间。
- 准备热水并观察其蒸发过程,记录水蒸发的现象。
3. 作业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一份简短的作业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实验目的和材料准备。
- 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 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如温度变化对水状态的影响等)。
- 总结实验过程和收获,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建议。
三、作业要求1.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冰箱和热水时。
2. 记录数据要准确、详细,避免涂改和模糊不清。
3. 作业报告需字迹工整、条理清晰,能够准确反映实验过程和结果。
4.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探讨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是否完成了预习任务并准备好实验材料。
2. 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安全,数据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3. 作业报告是否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内容是否与实验过程和结果相符。
4. 是否能够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建议。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对于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则需指出问题所在,并提供改进意见和建议。
教科版5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5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在温度变化时的状态变化,以及不同温度下水的性质的变化。
教科书通过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和科学知识基础,对于水的状态变化应该不陌生。
但是,对于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状态变化及其原因。
2.水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质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状态变化图,引导学生回顾水的状态变化,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与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总结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在温度变化时为什么会有状态变化?引导学生探讨水的性质变化背后的原因。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及其原因。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
4.1温度与水的变化
师生
张晴
上课时间
内容
分析
标准
分析
水平1
水平2
水平3
水平4
解释建构能力
以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为解释
所给的解释为不含理由的猜测
所给的解释为建立在证据的基础上的合理想象
不仅能基于证据和合理想象建构解释,还能根据新证据不断修正和发展解释
课堂互动的自发性
教师希望发起课堂讨论,但学生少有响应
2、说出自己的理由。
时间:10分钟讨论
开展形式:生回答并生生交流。
学生能否对于“水的形态变化与温度有关”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在于能否说出理由。
环节2:我设计:加热水实验
目标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出科学的探究水的形态变化的方法。
任务:制定科学的探究水的形态变化的方法;
探究要求:1、小组讨论需要运用哪些器材,怎么做;
2、小组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法。
3、发出实验器材,小组自行探究
时间:5分钟讨论、10分钟实验
开展形式: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设计实验时,是否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环节3:我探究:水的形态变化实验
目标3:学生通过探究过程和小组汇报,相互评价表达质疑中,提高学生的解释建构能力,并提高课堂互动的自发性。
任务: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汇报讲述探究过程和结论,其它小组评价交流;
(3)小组合作环节中,高段同学比较能分配工作,合作意识较好。
学习
目标
通过持续加热和停止加热,记录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假设,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能够基于所学的知识对研究问题做出假设,说明假设的依据;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说课稿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水的变化》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并理解水的蒸发、凝固、熔化、凝华等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日常生活中的水的三态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探究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方面,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还需要进一步的巩固和实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认识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和分析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2.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温度下水的蒸发、凝固、熔化、凝华等现象。
3.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规律。
4.知识拓展:介绍水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6.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温度与水的三态变化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温度与水的变化1.蒸发:温度升高,水分子能量增加,从液态变为气态。
2.凝固:温度降低,水分子能量减少,从液态变为固态。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和水的变化》教学设计(新版)16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和水的变化》教学设计(新版)16一. 教材分析《温度和水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对水的影响,以及水的不同状态变化。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温度的变化对水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温度对水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对水的影响,知道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温度对水的影响。
2.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温度计、烧杯、实验记录表等。
2.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引发学生对温度和水的变化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不同状态变化,以及温度对这些变化的影响。
让学生对水的变化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温度对水的影响。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强调温度对水状态变化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热水沸腾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温度对水的影响。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温度对其他物质状态变化的影响。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温度对水的影响。
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温度对水的影响,以及水的不同状态变化。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温度对水的影响,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以实验探究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温度与水变化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他们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温度对水的影响,掌握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明白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温度对水的影响,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温度与水变化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冷水、滴管等。
2.教学课件: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讲解和展示实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温度与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展示冰淇淋融化、热水沸腾等现象,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然后,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确保学生清楚实验要求。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温度对水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2022新版)2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2022新版)2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以及温度对水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水的蒸发、沸腾等现象,并能够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身边的现象有好奇心,愿意进行观察和探索。
但是,对于水的蒸发、沸腾等现象的内在规律,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温度这个概念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掌握水的蒸发、沸腾等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水的蒸发、沸腾等现象。
2.难点:温度对水变化的影响,以及这些现象的内在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贴近生活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热水、冷水、滴管、蒸发皿、计时器等。
2.教学道具:图片、视频等。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温度与水的变化”,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首先,用滴管将热水和冷水滴在蒸发皿上,让学生观察水的蒸发速度。
其次,用烧杯煮水,让学生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水的状态、温度变化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验证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新版)2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新版)2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温度对水的影响,以及水的不同状态变化。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物质的相变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现象有好奇心,但还需要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不同状态变化的原理。
2.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课的主题,如:“冬天,我们将水放在室外,它会变成什么?”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并通过PPT展示水的不同状态变化的照片或动画,让学生对水的状态变化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水的三态变化规律,并汇报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并补充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例如,冰冻食品的保存、水的蒸发冷却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状态变化规律,以及温度对水的影响。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家里冰箱里的冰棍,记录它的融化过程,并描述温度变化。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是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围绕温度对水的影响展开,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的温度下的变化,从而引出物质的相变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水变化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探究温度与水变化的关系时,可能对一些细微的变化不够敏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对水的影响,知道水在不同的温度下的变化规律。
2.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水在不同的温度下的变化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温度与水变化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2.使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讨论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冷水等。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3.提前让学生预习本课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图片,如冰雪融化、热水沸腾等,引导学生关注温度与水变化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对水有什么影响?水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什么变化?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的温度下的变化。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温度与水变化的关系。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4-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教科书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对水的状态变化有所观察,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沸腾和凝固过程。
2.温度对水的状态变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温度与水的变化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酒精灯、烧杯、试管、温度计等。
2.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水的状态变化,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沸腾和凝固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温度对水的状态变化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温度对水的状态变化的影响。
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实验现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水的状态变化?如气压、杂质等。
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水状态变化的影响。
8.板书(5分钟)温度与水的变化沸腾:温度升高,水变成水蒸气。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4.1温度和水的变化》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4.1温度和水的变化》一. 教材分析《温度和水的变化》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温度的概念以及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温度对水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温度这个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水的变化的认知上,可能还停留在日常生活的层面,对于科学上的理解和解释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科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水的变化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总结出水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对科学探究产生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并总结出变化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用科学的语言和概念解释水变化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温度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3.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水变化的规律,尝试用科学语言解释现象。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冰雪融化、热水沸腾等。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对温度和水的变化的理解。
6.布置作业: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和讨论,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材简析】物体冷热的程度可以用温度表示,热可以造成物体形态发生变化,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温度”“热量”“内能”这三个容易混淆的重要科学概念贯穿了《热》单元,在单元起始课《温度与水的变化》中需要被学生清晰地建构,三大概念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变得准确。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要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热学问题,就要从物体的温度变化和测量开始。
学生通过观察给水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定量描述温度,同时能发现水的温度和形态变化。
此外,温度变化会造成水的形态变化,可什么导致了水的温度变化呢?在分析水的温度、形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时,教师可帮学生进行有意义探究,学生能建构“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这一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够直观感受到各种冷热变化,但是通过复杂的探究活动产生对热现象的理性认识却很少。
学生知道物体冷热的程度可用温度表示,热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但并不明确热可以造成物体形态具体发生怎样的变化,对物态变化的关注不够全面,学生对“温度”“热量”“内能”这三个重要科学概念容易混淆,对概念之间关系的建构认知模糊。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水的加热和冰的融化实验,知道水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认识到形态变化取决于温度。
[科学思维]在水的加热实验中,记录和综合分析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假设,能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能推理出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探究实践]在进行水的加热实验中,能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能与同学深入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态度责任]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增进喜爱观察物态变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给水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
[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温度、形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
《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温度与水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温度与水的变化》是小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温度和水的变化规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教材内容涵盖了温度计量、液体的蒸发和冷凝、水的沸腾和凝固等知识点,通过热身环节、知识点讲解、实验环节、总结归纳和课堂作业等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除此之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如关注安全、尊重实验对象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2. 掌握液体的蒸发和冷凝过程,以及水的沸腾和凝固过程。
(二)能力目标:1. 能够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2. 能够观察和描述液体的蒸发和冷凝过程,以及水的沸腾和凝固过程;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如为什么水会蒸发。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液体的蒸发和冷凝过程,水的沸腾和凝固过程。
2. 教学难点:液体的蒸发和冷凝过程,水的沸腾和凝固过程。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第一节课,学生已经学过了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但是对液体的蒸发和冷凝、水的沸腾和凝固过程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本节课中,需要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过程。
五、教学过程(一)热身环节1. 出示温度计,让学生猜测它的作用是什么,然后讲解温度计的作用和计量单位。
2. 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说出它们的温度高低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
(二)新课知识点讲解1. 温度的计量(1)出示温度计,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出示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和使用方法。
(3)出示一些温度计量单位,如摄氏度、华氏度、开尔文度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和换算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温度与水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1课。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要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热学问题,就要从物体的温度变化和测量开始。
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我们已经观察过水的沸腾和凝固成冰的现象,水的这些变化与什么有关”。
第二部分——探索,首先让学生回忆并整理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其次是学生设计和进行“在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情况下,观察和记录水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的实验。
第三部分——研讨,让学生在经历探究与观察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发表关于“水在被持续加热过程中,水的状态和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停止加热后,水的状态和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等问题的看法,希望学生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第四部分——拓展,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水从常温持续下降到0℃以下,以及从0℃上升到常温后,水会发生什么变化。
作为《热》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以学生的前概念为起点,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热量在传递,完善“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情分析】
水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物体,许多学生都观察过水加热的过程。
他们知道温度慢慢变高时,水会逐渐变热、沸腾。
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经知道了水结冰时的温度和水沸腾时的温度,但是较难理解“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探究温度的变化和水的形态变化,了解到温度变化表示了热量在传递。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态存在,物态变化取决于温度等。
2.理解热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
3.分析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情况,知道水的凝固点和沸点。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从事物的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的角度中提出可以探究的问题。
2.基于所学的知识,对研究问题做出假设,说明假设的依据。
3.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用酒精灯、三脚架等组成加热装置,开展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探究活动。
4.通过持续加热和停止加热,记录水沸腾后的温度变化和形态变化,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假设,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5.对探究活动进行小结,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对热量与水的温度变化、形态变化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2.通过长时多次的测量和记录,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3.树立用证据说话的意识,能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
4.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主动研讨与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水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存在。
2.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有关现象。
3.了解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给水持续加热、停止加热和继续加热过程中,水的温度和形态发生的变化。
难点: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温度、形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温度计夹子、热水、护目镜、湿布、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水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课件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情景图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着。
提问一:图片中的水以哪些形态存在?
提问二:水的这些形态会发生变化吗?
2.师生交流后进行小结:自然界的水是以不同的形态在循环运动着,很多生物依靠环境而生活,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关联着的。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水在自然界里运动着,水的形态在发生着变化,水的形态发生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计意图:用图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以三种形态存在着,引导学生回忆自然界中有不同形态的水。
通过让学生思考水的形态是否会变化,引导学生回顾三年级学习的“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水凝固后变成冰”等实验。
通过让学生思考“水的这些变化跟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提出“给水加热”“让水变冷”等想法,充分展露学习热学的前概念。
二、探索
1.活动一:梳理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1)聚焦问题:水形态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学生提出:水形态的变化与温度有关,水受冷结冰,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2)提醒学生回忆并说一说:水结冰的温度,水沸腾的温度。
(3)小组讨论:水的温度发生变化时,水的形态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
(4)揭示课题:温度与水的变化。
(板书)
2.活动二: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现象。
(1)总结学生已有知识:将水加热到 100℃,水开始沸腾,水的形态会转变成水蒸气。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证实我们的假设?
(3)小组讨论实验步骤,制订实验计划。
(4)出示实验器材,师生确定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清水。
②给水加热,持续测量水温直至沸腾。
③停止加热,持续测量水温3分钟,每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④再次加热直至沸腾,持续测量水温3分钟。
⑤观察、记录水的温度和形态变化。
(5)师生讨论,明确注意事项:
①杯内加水少于二分之一,以免水在沸腾时候飞溅出来。
②撤走和移入酒精灯时注意安全。
③规范佩戴护目镜,以防烫伤。
(6)学生分小组开展水加热至沸腾的实验,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水沸腾后的
变化记录表中。
(7)教师巡回指导,并提示先完成实验的小组,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等会儿跟其他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给水持续加热,观察加热后水的温度和形态变化,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容易完成的。
五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需要让学生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
因此这个实验开始前,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细化实验步骤,强调实验记录和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三、研讨
1.水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交流。
思考: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水的温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停止加热后,水温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探究记录,研讨温度变化的情况。
(3)师生小结并板书: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
2.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
(1)提问:撤掉酒精灯后,水的温度还在100℃,却不再沸腾了;再次加热,水又沸腾了,说明水沸腾的现象跟什么有关?
(2)师生小结:只有提供热量,水才会沸腾。
(3)提问:当我们给水持续加热,100℃后水沸腾了,水的形态开始发生变化,这又是为什么?
(4)师生小结并板书: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形态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希望学生先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得出“热量变化导致了物体温度变化”的结论,再通过充分交流研讨,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得出“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形态发生变化”的结论。
四、拓展
1.提问:水结成冰和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是否也存在着热量的作用?
2.学生提出假设后,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3.师生共同完善探究方案。
4.布置课外拓展活动。
设计意图:课后拓展环节,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相互变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的温度、形态变化跟热量有关”的概念。
【板书设计】
温度和水的变化
水在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形态发生变化。
水在释放热量后,温度下降,形态发生变化。
【记录单】
水沸腾后的变化记录表
我们经过测量和观察,发现停止加热,水的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水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手册说明】
观察水加热时的变化,
并记录水沸腾后的变化。
首
先,让学生预测加热后水的
温度和形态变化。
其次,将
烧杯里的热水加热至沸腾
后,停止给水加热,观察和
记录停止加热 1 分钟、2
分钟和 3 分钟时水温度的变化以及水的变化。
然后继续给烧杯里的水加热,记录1分钟、2分钟、3 分钟时的温度,并观察和记录水的形态变化。
最后,学生交流水的沸腾过程跟什么有关。
全班根据温度数据和水的形态变化,进行研讨并交流结论。